老建築的巡禮── 大稻埕茶業世家── 錦記茶行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2-05月號   作者 ‧ 編輯部 ‧ 分享至

在很多老建築中能被妥善保存下來的大都是官署或公共設施,而民間的建築物則因維護的困難,以及後代子孫的意見紛紜,因此很難完善的保存下來。然而在大稻埕確保存了一棟精緻的豪宅,就是矗立於迪化街附近貴德街73號的陳天來故居── 錦記茶行。 
話說「錦記洋行」可是來頭不小,它是由當年大稻埕鉅富陳天來所創立。其父陳澤栗(註一)任職於廈門怡記洋行時認識買辦李春生,後來李春生至大稻埕經營茶行致富成為台北首富。陳天來則跟隨父親陳澤栗經營煤炭業與李春生有商業往來。後來陳天來認為經營茶業較有前景,乃於1891年於大稻埕貴德街開設「錦記茶行」經營有成,而蓋了這棟豪華的宅邸。
大稻埕區域涵蓋了現在的迪化街、貴德街的整個街廓,曾經是台北最繁華的商業區。淡水河沿岸有很多洋行和歐式宅邸,從這裡可以眺望淡水河的夕陽美景,因此曾經是大稻埕茶商聚會品茗的場所。
早期的商家大都為獨資或由三兩人合夥經營,因此營業場所也大都設在自家,經營上較為方便單純。當時執台灣茶葉貿易牛耳的鉅商「錦記茶行」也是獨營商家,因此其營業場所亦設於自家一樓,因此這棟建築又被稱為「陳天來故居」。
「錦記茶行」是棟中西合璧之仿巴洛克風格的三層豪華洋樓,於日治時期的1920年開始興建,直到1923年才告竣工。
這棟洋樓建築採用了歐式建築的古典立柱、大拱廊、拱窗等結構,還有垂花、拖架、貝殼形兜帽等泥塑的雕飾;中央主體建物的兩側建有對稱的衛塔護龍,外觀之格局穩重氣派。整體建築呈矩形對稱,屋頂中間為女兒牆,兩側邊間的圓形山頭有托架裝飾。若從平面俯瞰該建築,則看似三合院形式,左右兩廂朝後,正面可眺望淡水河;樓下之騎樓較地面為高,二樓則留有寬敞的大陽台,三樓開設了拱窗,兩側採用突出的三面窗。室內細部裝修之工藝設計精緻華麗,透過當時的建築材料及精巧的施工技術,襯托出當年的時代風格;宅邸後方的庭院有水池假山造景之優雅庭園,充滿世家豪邸的氣派,堪稱是當年最具代表性的典型豪宅。

這棟建築的空間也反映了當時茶商的生活型態,雖然這是住商合一的建築體,但是在整棟建築裡公私有別,各樓層都設有大廳、八個房間及左右護龍。牆面貼有荷蘭進口的瓷磚,家具則大都以老紅木、黑檀、紅檜等材料為主。 
建築物的一樓為一般的商務交易場所,二樓設有屋頂花園及茶商接待室,從這裡可以遠眺淡水河碼頭的景色、觀音山。當時大稻埕的茶商經常在此聚會品茗、欣賞淡水河兩岸景觀;三樓前方設有公媽廳做為祭祀祖先神明的空間,後廂房則為家族居家起居之房間。
日治時期,陳天來故居曾被選為「模範住宅」,日本親王蒞台時,也特別抽空前往訪問,而留下一段佳話。
雖然經過時代的變遷,「錦記茶行」已經走入歷史,但是「錦記茶行」所留下的名號與「陳天來故居」的建築,仍是台灣茶業史最重要的文化遺產。
2006年,台北市政府公告「錦記茶行」為台北市大同區宅第古蹟之一。

註一:陳澤栗先生為前警備總司令陳守山上將之曾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