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扶輪享受的恩典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2-10月號   作者 文:佐藤千壽 譯:台北中山社 李博信DGN Marine 分享至

最近扶輪的變化很大,因此促使筆者回顧半世紀以前扶輪社員對於「享受扶輪」的看法,故特別翻譯日本扶輪大老前258地區總監佐藤千壽先生(註一)的文章與大家共享。

這是近十幾年前的故事,在某地區一個新扶輪社的創社籌備會上,這個城市的一位有力人士提出了這樣的詢問:「我們雖然瞭解了扶輪的趣旨,那麼在加入扶輪社之後會有什麼好處?」

擔任這個籌備會領導人的某前總監很明快的斷言:「沒有任何好處!」於是這位詢問者也迅即答覆:「在這個城鎮裡已經有很多的服務團體,諸如「○○○、○○○…等好幾個組織,我們幾乎無暇應付,為什麼現在還要再疊床架屋呢?我認為類此的服務團體沒有成立的必要,也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我反對此議…」他斬釘截鐵的回應。或許是他的態度略顯傲慢,不愧為沉著的這位前總監,表情雖略有慍色,仍然徐徐地說:「料理是好吃,還是不好吃,不先嘗試是不會知道的,還沒試吃就評斷為不好吃,這是不成邏輯的,假若有此種想法的話,不如取消創立扶輪社的計畫吧。」
恰好當時也在那個場合的我,對於那位前總監一刀兩斷,有如破竹般果斷的回應,深深地留在我的心中。然而再深入地回想之後,覺得那位詢問者雖然有些性急,但是以一位新人而言也應該是無可厚非。後來我也經常仔細地回想過,假如以現在的我而言,會做如何的答覆呢?首先,假設將扶輪定義為服務團體做為出發點就會有疑義,因為扶輪社是願意奉獻服務的人所結合的團體,而非服務的團體。這個特點與其他的社會組織相較,雖有相似卻有不同之處;其次,若說是完全沒有任何好處,也並非正解,世界上任何扶輪社的例會都敞開大門,任何扶輪社員都可以不必預先告知,即可隨時出席世界各國扶輪社的例會,並接受大家的歡迎而融入為他們的夥伴,這不就是無與倫比的美好利益嗎,而且藉此契機我們也會結交更多的友人,這些都是扶輪最珍貴的資產。
我持續受任為「ロータリーの友」(註二)的委員有很長的時間,想起來也令我慚愧,我這樣是否也算做到些許的服務。此外,我在每個月一次的委員會議中,都能從每位不同風格之前輩們的談笑間學習到很多的事物,這些恩典有很多都是無法估量的,咸信這也是扶輪才有的恩澤。誠如我引用從前所說的要「努力去做」,然而雖然很認真熱心的工作,但是不知何故偶爾還是會有些不順利,或是不契合的尷尬場面出現在扶輪的「齒輪」之間。即使如此,扶輪社員彼此間並不會產生友情上的嫌隙,這就是我們「扶輪」的價值。當我們仔細的思考這一切之後,就會體認到我們人生所要學習的偉大訓示就隱藏在這裡。

註一:佐藤千壽,號石洞山人,1918年生於東京,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1959年加入東京東區扶輪社,曾任1974-75年度國際扶輪358地區總監,為當時的日本扶輪重鎮。除了熱心扶輪之外對於文學、美術、陶瓷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一生著作等身,全收錄於佐藤千壽全集(共11卷)。
註二:「ロータリーの友」:即「扶輪之友」,係日文區域扶輪雜誌。
(原載:日本「ロータリーの友」1970年06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