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失智症
回扶輪月刊 2023-11月號   作者 豐原北區社 顏精華PP Brain 分享至
失智症是隨著年紀增大而逐漸增加的疾病,跟著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平均壽命的延長,失智的人口,也很驚人的增加。依據國際失智症協會2020年的資料,全世界失智症的人口大約5,000萬,平均每年增加1,000萬人,估計到2050年就會朝1億6,000萬失智者邁進,所以失智症可以說是全球健康的海嘯,而且正面襲來,讓我們無法逃避。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包括:
1.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
2.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3.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
4.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
5.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的關係
6.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
7.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
8.判斷力變差或減弱
9.從職場或社交活動退出
10.情緒和個性的改變等警訊
每位失智者大腦受損及退化的狀況都不一樣,失智症的病因也超過100種,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是阿茲海默型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簡稱AD)而「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這兩種名稱也常常交互使用。
減少風險大腦靈光
以正向的態度和生活迎向自然的老化
( 《優雅的老年》大衛‧斯諾登著)
1990年當美國前總統雷根向全國人民宣告自己得了「阿茲海默症」之後才真正加速了全世界對這個疾病的研究,台灣幾位重量級的公司總裁,也都陸續罹患,為什麼這些曾經日理萬機、能量充沛、叱吒風雲的人物也難逃罹患失智症的命運?
一般人大約在40歲以後,記憶力處理多重事物的能力、思考的速度和大腦儲存知識的容量都會逐漸開始下降,以阿茲海默症病患研究為例,美國梅約醫學中心以失智症的影像分析發現腦細胞不正常的死亡是經過10-15年,就會出現記憶衰退的輕度認知障礙,其中有15-20%會在五年內產生病變,成為輕度失智,普通人每年腦細胞的流失1%,但是失智症的病人則超過4%,大腦從健康變為輕度知能障礙,到演變為失智症,發展的時間大約10-20年,甚至於更久的時間。
所以失智症不是一種正常的老化,只不過在初期或輕度的時候症狀不明顯或出現的頻率不高,所以家人總會以為那是因為工作太忙或年紀大了的關係,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不少個案確定診斷後都已經是中度失智了。
可改變的失智症危險因子
1.低教育程度
在大腦發展成熟前,接受的教育越多認知功能越好,20歲以後如果持續學習更可以增進認知刺激和腦部的可塑性,活化原先閒置的區域和腦細胞的通路,所以人到中年以後,仍然需要透過不斷地學習,來維持多功能的認知和促進,大腦退化徵兆就會越不明顯。
2.聽力障礙
中年的聽力損傷,在相對缺乏外在的認知刺激下,會造成顳葉中接受外來訊號的「海馬迴嗅皮層」萎縮。
3.高血壓
50歲左右的中年人,如果收縮壓常常高於140mmHG,失智症的風險就會增加,如果有服用降血壓得失智症的風險就會降低10%以上。
4.腦部創傷
腦部受創後明顯的在10年內得失智症的比例相當高,而且跟創傷程度有直接的關係,有些甚至在受創傷六個月內就會演變成失智症。退伍軍人和足球選手都是近年來研究中比較明顯的案例。
5.飲酒過量
飲酒過量已經證實大腦演變、認知受損和失智症都有影響,過量的定義是每週超過21個單位(每個單位10 CC酒精)發現長期每週飲酒超過21單位的人比每週飲酒低於14單位的受測者,失智風險高出17%。
6.肥胖
身高體重指數(BMI>30)失智的風險就會大大增高,中年肥胖會增加失智的風險。
7.抽煙
吸煙者比非吸煙者得失智症的風險高,平均壽命也會受到影響,一項針對五萬名60歲的受測者調查,戒煙超過四年以上比持續抽煙的人的失智症的風險至少可以延後八年。
8.憂鬱
它可能是失智症的前期徵兆,但是多數大型研究將它列為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之一,長期的沮喪有可能在20多年後演變成失智症,老人的憂鬱比年輕人的憂鬱更能觸發失智症,發現如果憂鬱症超過五年的人比同年齡長者的風險高出1.5倍。
9.社交孤立
社交互動不但可以擴大腦部認知保留區,也可以鼓舞正向的行為,具有保護大腦的功能。結婚的人會比單身的人有更多親人間的長期互動,因此終身單身或長期寡居的人失智風險比較高,社交連結活動和社交參與積極的人,可以在晚年維持比較好的認知功能。
10.不愛運動
一項長達28年的研究指出:中年以後每週五天、每次30分鐘、心跳達100以上,會流汗的中度到強度運動,確實有益於大腦健康會促進其改變認知功能。
11.空氣污染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PM 2.5和空氣污染對健康或大腦中的專注力有害,造成空氣中所增加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和PM 2.5都會增加失智的罹患率。
12.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不論男女,而且跟糖尿病的罹患年數及嚴重程度有直接的關係。
失智症絕對不是由單一原因所造成的疾病,而且有40%是可以透過健康生活習慣和良好疾病控制來降低失智風險,也就是說如果能夠留意健康管理,每五位中老年族群,至少兩個人可以免於失智的侵襲。
其實危險因子大都來自不良的生活習慣,大部分的人為了預防失智症願意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例如戒煙、戒酒、飲食改變、增加運動,親愛的讀者們你們會願意為了避免失智上升做哪些努力?
導致失智症的風險非常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危險因子幾乎都跟生活習慣和態度有關,加上年齡是不可逆的變數,因為失智風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倍增,所以提前預防疾病就變得更重要,最好是從年輕時就開始,因為我們不知道在失智症長達15到20年的潛伏期中,他什麼時候會悄悄上升,至少大家就從現在這一刻起開始護腦保衛戰吧!
除了這個疾病之外,身體的器官退化、自身免疫力問題和慢性疾病都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來,所以在高齡化的社會如何自然健康的老化,成了全球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身邊和網路上健康的資訊隨手可得,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每個人自己做了哪些降低風險的行動?
吃對食物優腦又強身
美國2008年發表一項長達六年的大型研究,證實銀杏對於預防失智症的效果並不明顯,到底什麼樣的食物或營養品才對大腦健康有益,一項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外科及生理科學所主持的研究指出,控制飲食是一種保護大腦和預防心智退化的好方法:
1.多吃含omega脂肪酸的食物:魚類,尤其是鮭魚、核桃和奇異果等食物中的omega3脂肪酸,不但可以促進腦部神經元間的傳導,也可增加學習和記憶的效果,研究顯示如果omega3長期攝取不足,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憂鬱或失智的病症。
2.控制熱量:過多的卡路里和體重,容易引發中風或其他的心臟血管疾病,影響腦部運作功能,同時也容易產生自由基破壞腦細胞的蛋白質脂肪結構進而造成傷害。
3.補充含抗氧化和維生素的食物減低自由基產生,增進對大腦的保護。美國農業部建議的抗氧化蔬果包括藍莓、橘子、酪梨、葡萄、菠菜、花椰菜、茄子、青椒等深綠色蔬菜,此外全麥食物還有豐富纖維礦物質和酵素。
4.少吃速食:這些含反式脂肪的垃圾食物具有高熱量和飽和的脂肪酸,容易造成高膽固醇,增加腦部神經元的糾結,破壞腦細胞核的正常發展,影響記憶和認知功能,除了控制食物外,最好能搭配固定的運動習慣以及充足的睡眠,才能更有效地增進大腦的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