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郵票的故事——鋼琴王子蕭邦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3-05月號   作者 潮州社 丁天降PP Austin 分享至
蕭邦(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 1810-49)出生在波蘭的華沙(Warsaw Poland)附近。這位與莫札特(W. A. Mozart,1756-91年)同被讚譽為「音樂神童」,8歲時即登台演奏鋼琴。10歲時,波蘭總督康斯坦丁大公爵患了病,這個病一旦發作,厲害的時候可以使他像瘋子那樣殘忍,發怒暴躁。他瞪著雙眼,兩手緊握椅子扶手,蕭邦墊著腳尖被人帶到鋼琴那裡。一會兒,他彈奏鋼琴發出了清脆又柔和無限的樂聲,奏出的知名古樂曲,有纖巧的急奏、優美的和音,聽起來如銀鈴一般,時間一分鐘一分鐘的過去。接著,公爵身上發生了神異的變化,他的眼睛不再凝視了。緊握的雙手也鬆弛了下來,只有如此美妙的鋼琴音樂才能夠把他從病魔的掌握中拯救出來。而且一定要小蕭邦彈琴才行。小蕭邦多次應召前來彈琴安慰這個病魔纏身的可憐公爵大人。聽音樂、歌曲可以讓人心靈得到寧靜、身體健康,感受到喜悅、愉快,自己唱愛唱的歌,聽自己愛聽的歌謠,其樂無窮,音樂是有益健康的心靈泉源。
蕭邦的一生就是詩,以作曲家、鋼琴演奏家的身分,活躍於當時樂壇。他熱愛祖國波蘭,並以波蘭的民族音樂為基調譜寫出不少鋼琴曲,如〈馬厝卡舞曲〉、〈波蘭舞曲〉等,被譽為鋼琴詩人,他的名字代表輝煌的音樂,一百九十多年前他寫在紙上的音樂,今天還同樣清新,同樣如有天授。
1810年2月22日,蕭邦出生於華沙附近的一個莊園的邸宅裡。他的父親尼古拉‧蕭邦,從法國洛林來到波蘭工作,他找到一份家庭教師的職業,碰到了一個出身名門的美貌碧眼金髮女郎。她善於彈琴,他吹笛子,四年的追求之後,兩人結婚了。她生了四個孩子,小蕭邦排行第二。他的音樂才能開始大放異彩的時候,父母親樂透,開心極了。小蕭邦6歲時就已經寫了不少小曲。8歲時便在大庭廣眾之前演奏鋼琴合奏曲。
蕭邦的鋼琴教師阿達伯特‧扎尼(Adlbert Zywny)鼓勵他根據故鄉農民舞曲,自行創作波蘭舞曲和馬則卡舞曲,以及華爾滋和緩慢莊嚴的米紐愛樂曲。其後蕭邦在華沙音樂學院攻讀時,約瑟夫‧愛爾斯納(Joseph Wlsner)教授勸他創作歌劇、聖誕歌謠和管絃樂隊與弦樂四部合奏的作品。可是蕭邦「沒有靈感」。鋼琴是他表現音樂天才的工具,畢生就是這樣。
蕭邦在少年時就才氣縱橫,成名很早。聽眾對他的讚譽和贈送他的玫瑰花像陣雨一般湧來。15歲時,他已經有不少作品問世,成為華沙貴族的寵兒,為了更進一步的精進。蕭邦到德國的柏林去,在朋友家裡住幾天,初次體會到迷人的柏林音樂生活的風味。1829年,他又訪問了奧地利的維也納,開過兩次音樂會。聽眾對他「大為傾倒」成為「粉絲」群。錦繡前程之門已敞開。他興高采烈地回到家裡。他成為華沙的話題,可是也想成為柏林的、維也納的,最好是巴黎的話題。最後大家決定他應該重訪維也納。蕭邦雖然心懷壯志,但離開華沙和家庭時也感到黯然神傷。他寫著:「我覺得好像我會死在外面。」1830年11月1日,一大群朋友和城市居民送他出城,他一路上坐在車子裡哭泣不已。後來他一直沒有時間返回祖國波蘭。
家中消息傳來,說是波蘭人起義反抗他們俄國地主。蕭邦想回去幫著打俄國人,可是他的父親說他身體不好,寄錢給他,讓他能夠去巴黎。幾天後,華沙陷落了。這一敗績對蕭邦的打擊很重,〈革命頌〉的那部作曲,可能是因此而寫的。
1831年,蕭邦在巴黎遇到了一些音樂界的泰斗:義大利歌劇之寶羅西尼(G. Rossini)、音樂院院長柴魯比尼(Luigi Cherubini)、李斯特(Franz Liszt)。他和李斯特成了朋友,兩人差不多同年,都熱愛音樂,也都長得英俊,想躋身名流。蕭邦缺錢,巴黎生活費昂貴,而且巴黎有不少一流的鋼琴家。
有一天蕭邦碰到了拉齊威爾親王,華沙一位故交的哥哥。親王請蕭邦陪他去參加在羅希爾男爵家裡舉行的晚會。這個晚會使蕭邦一生有了重大的改變。在一夜之間成為名人,社交界抬舉他,羅希爾男爵夫人願意做他的弟子。其他貴婦成群結隊地追求他。蕭邦的作品一時洛陽紙貴,金錢滾滾而來。蕭邦成為最受歡迎的人。此後十年,他繼續地寫作,都是佳作,每個音符都有珠玉之聲。26歲那年,他碰到喬治桑(George Sand)女士,她愛上了體弱多病的蕭邦,她說:「我需要為一個人感受痛苦。」不久喬治桑走了。
巴黎被1848年的革命鬧得動盪不安。蕭邦從前有個名為珍妮的學生邀他到英國去,1848年夏天,他在維多利亞女皇御前演奏。英國的氣候對他的健康不利。11月間,朋友帶他回巴黎。1849年10月17日,他蒙主恩召歸天了,時年只有39歲。可是他創出了面目一新的和聲與旋律,對音樂的調和,從無舛誤;就憑這些稟賦,他用情感作曲,寫出來的詩趣,歷久不衰,傳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