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未來台灣面臨的四大困境:1.高齡化、2.少子化、3.帶病長壽、4.慢性病年輕化。因此,預防重於治療刻不容緩。
2025年超高齡社會到來,有史以來,台灣面臨人口結構最大變動,台灣人口出生率不及死亡率―― 生不如死的年代來臨。
高齡者最怕的是什麼?1.肌少、2.失智、3.孤獨、4.喪志。台灣是亞洲肌少症第一名,顯見預防肌少症的重要性。
門診常看見很多長輩隨著年齡增加,身體機能一直退化,再加上活動力變差,活動量變少、營養不足,肌少問題越來越嚴重。肌少造成關節退化及跌倒,從此因失能而讓生活品質一直下降。本文期盼民眾能夠在年輕時養成正確的運動和飲食習慣。
「肌少症」成因分類
原發性——年齡與老化相關的肌肉流失。
次發性——疾病:發炎相關(器官衰竭、癌症)、骨關節炎、神經系統疾病、少活動、行動能力受限、臥床、缺乏體能活動、營養不良攝取不足、吸收不良、藥物引起厭食、營養過剩/肥胖。
簡單觀察「肌少症」
SARCF法則
S: Strength肌肉強度:評估個案提起10磅的重物是否有困難。
A: Assistant in walking:評估個案走進一個房間是否有困難。
R: Rise from a chair:評估個案從椅子或床上起身是否有困難。
C: Climb stair:評估個案一次爬10階階梯是否有困難。
F: Fall:評估個案過去一年跌倒的次數。
自我感受
當長輩自己感受有以下現象,家人也要注意:自覺跟親人或朋友握手時,握力變弱;過馬路時,分兩次才走完;上下樓時,一定要借助扶手。
肌少症高危險群
據統計,女性是肌少症比例較高的族群,其次,包括先天基因、生活習慣、外食的人、平時身體活動量不足的人、飲食方式的影響、長時間節食的人、疾病臥床的人。
肌少症對健康會造成什麼影響或結果
根據臨床顯示:當我們人體瘦體組織流失百分之十,人體免疫力就會異常,增加感染風險、瘦體組織流失百分之三十,會讓人從坐到站的功能受影響,甚至產生壓瘡及肺炎。
肌肉本身是內分泌器官,可以保護關節、減少疼痛、強筋健腦、預防失智、促進骨骼健康、預防骨鬆。
至於,肌肉量要多少才夠?
FFMI(fat free mass index無脂肪質量指數)
體重×(100%-體脂率)/身高的平方
男性:18-19
女性:15-16
以下提供行動障礙症候群高風險快速篩檢問卷供大家自我檢視
一、 是否可以單腳站立穿上襪子
二、 是否常常在家中被絆倒或滑倒
三、 爬樓梯時,是否需要扶手才能爬樓梯
四、 從事費力的家務工作,是否感到困難
五、 拿著約兩公斤重的物品逛街,是否感到困難
六、 能否持續行走25分鐘不休息
七、 能否在紅綠燈變換之前順利穿越馬路
八、 只要自我評估符合其中一項,就應該積極透過營養及運動介入
至於飲食方面:肉吃多少,才是剛好?
為了預防肌少症,每公斤體重要攝取1-1.2公克的蛋白質,及每一餐都要有2-3份的肉類,但不是大魚大肉,蛋白質需要在醣類中燃燒,有足夠的澱粉,蛋白質才能代謝轉變成自己的肌肉蛋白,所以只有多吃肉,是無法增肌的。
維持平衡的營養素,才是增肌的王道。
如何存肌肉本
運動: 規律而有系統化的運動。
營養: 運動期間,透過較強度刺激,肌肉會受到破壞,需要補充「高生物效價蛋白質」:鮭魚、雞胸肉、雞蛋。
對於預防肌少症,運動尤其重要。我們可以每日進行下肢深蹲訓練:因為我們人體大部分肌肉分布在下半身,所以建議沒有運動習慣且體力較差的長輩,可以先進行下肢、膝、髖、踝,甚至腳趾頭對地面抓力,等到體能狀況較好,再開始逐漸增加活動型態、強度及運動頻率。
最後,預防疾病的時代來臨,期盼大家「預防肌少症」從年輕健康歲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