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11月13日-2022年1月20日)
前幾天有位親友來電告知,郭維租醫師的百歲冥誕到了,我正思索著要以何種方式來紀念這位長者的時候,又得悉美國大紐約區海外台灣人筆會曾於2011年春天在北紐澤西佳壇台語長老教會舉辦「找回失落的台灣精神」讀書會,他們選擇四本代表性的書籍進行研討,其中的一本就是曹永洋先生所著的「都市叢林醫師:郭維租醫師的生涯心路」。剛好最近「扶輪月刊」正在催稿,我忽然想到一月份適逢扶輪的「職業服務月」,而郭維租醫師正是「職業服務」的代表性典範,因此就決定介紹這位曾經獲得「第十三屆醫療奉獻獎」的郭維租醫師。
郭維租醫師出生於台北社子郭氏望族,與我家有世交之誼,因此有幸經常沐浴春風。他自小就很聰明,讀書都名列前茅,他特別感念5-6年級時的導師藤原先生的悉心照顧,對他後來能考上台北第二中學校、台北高等學校有很大的影響。他於高等學校畢業後旋即負笈東瀛就讀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醫科。
他在東京帝大就學期間,經學長陳茂源的介紹,師事矢內原忠雄研習「聖經」,矢內原忠雄在當時是備受議論的思想家、宗教家,他強烈反對日本的軍國主義,從他的一些著作如:「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殖民與殖民政策」、「南洋群島的研究」等等都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他也認真的研究聖經,並傳播和平公義的福音。郭維租蒙受矢內原的薰陶之後,覺得理解宗教信仰的難度,遠超過知識的研究,因此開始研讀矢內原的「耶穌傳」、「朝聖詩集」等著作。從此他涉入了宗教的領域,他也翻譯了很多矢內原先生的著作。這段師生的邂逅促成了他對基督的信仰,也影響了他一輩子的人生觀,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轉折。
在日本留學期間,他認識了台灣醫師世家的千金王彩雲,後來也結成連理,譜成一段佳話。
1943年3月16日,他修完東大醫科第一年課程,即趁著學校放春假搭乘「高千穗丸」回台探親,輪船航行了三天,在即將抵達基隆港的時候,突遭美軍潛艦之魚雷突襲,輪船在幾分鐘內即迅速沉沒,他在茫茫大海中陷入了滅頂的絕境。在這時他發現遠遠的海上有一艘小艇,他立即奮力游去,直到四肢都已疲乏,才幸而獲救。這次的海難造成了上千人的罹難,而他正是幸運獲救的250人之一。郭維租在這次生還的慘痛回憶中,深刻的體會到這是上帝所賜給他最特別的「洗禮」,因此在他心中默默的承諾,發願要將餘生做更有意義的事,以奉獻人類,服務社會。
1945年他從東京帝大畢業,1946年5月返台進入台大醫院內科服務,11月在歷經戰亂的年代後,終於與留學期間所認識的帝國女子醫專高材生王彩雲醫師結婚。
郭維租在台大的服務期間致力於台大醫院的戰後重建,並協助規劃住院醫師制度。也於工作之餘,投入義診和社會救援工作。並接受基督教會的號召,從事麻瘋病的醫療,或赴海外實施義診,也經常帶領醫學生進入中南部山區偏鄉的部落義診。
在台大醫院六年升任內科主治醫師一年後,郭維租決定轉往經營不善的公益事業林本源博愛醫院當內科主任,後來也升任院長。直到1960年秋,博愛醫院因都更拆屋而結束營業。
郭醫師夫婦即相偕到寧夏路租屋開設博愛診所。直到30年之後的1989年才遷移至中山北路二段巷內,據說這處房產還是由彭明敏的胞姊彭淑媛醫師所提供。夫婦兩人分別診治內科和婦產科,而收取的醫藥費始終維持最基本的平民價格,甚至經常接受貧苦病患的賒帳,其良醫濟世的名聲開始在社會流傳。當時的社會普遍認為醫師是捧金飯碗,但是他在開業50年間,仍然身無恆產,過著賃屋的日子。即使日子過得辛苦,郭維租還是堅持初衷,積極參與偏遠地區的義診及社會公益的服務工作。當個他自己所認知的「草地醫生」。
郭醫師生性天真率性,淡泊名利,除了以低廉的醫藥費為鄉親服務之外,還堅持不做非必要的注射、不開沒必要的藥劑。他認為人生要感恩知足,不要浪費資源,要珍惜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恩典。
郭維租自日學成歸國後,即開始行醫,積數十年,作風平實,照護市井小民不遺餘力,為台灣奉獻了超過半世紀的歲月。這位傳奇仁醫的一生,不以行醫賺錢為目的,而是奉行主耶穌基督仁民愛物的精神,遵循史懷哲醫生尊重生命、博愛以及和平的理念,熱心服務社會,而被尊稱為「台灣的史懷哲」之一(註一),而郭醫師則自謙為「草地醫生」。
略數郭為租醫師的行誼,大致可羅列如下:
◎ 1962年成立台北基督教醫學會,並任理事兼「醫療與傳道」月刊主編。
◎ 1967年創議中華民國基督徒醫學協會的成立。
◎ 1975年與陳五福醫師籌組「台灣史懷哲之友會」,並於東京「第一屆亞太史懷哲之友大會」發表演說。
◎ 1980年赴泰國為難民做救濟服務。
◎ 1982年出任台灣麻瘋救濟協會理事長。
◎ 1995年榮獲第五屆「賴和醫療服務獎」。
◎ 2003年榮獲總統頒贈「醫療奉獻獎」,時年82歲。
對於他所獲得的這些肯定和榮譽,他只淡淡的說:「行醫是一種志業,不是營生。」
註一:被尊稱為「台灣的史懷哲」共有陳五福(宜蘭)、謝緯(南投)、王金河(台南)及郭維租(台北)等人;其他在台灣醫療史上備受尊崇的外籍醫療人士還有馬雅各(蘇格蘭)、馬偕(加拿大)、蘭大衛(蘇格蘭)、井上伊之助(日本),及修女石仁愛(比利時)、丁德貞(西班牙)等人。
(筆者誌於2022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