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月刊 2023-01月號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2023/01/01  閱覽數 1783  單一章節 分享至
一、世界扶輪資訊
ROTARY WORLD NEWS

社長文告


透過舒適與關懷建立連結


瓊斯與扶青社社員在「2022年世界小兒麻痺日及超越:給母親及兒童更健康的未來活動中合影。這是一場在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舉辦的活動
扶輪最近對社員進行調查,發現一件並不讓人訝異,但仍需讓我們許多扶輪領導人坐直身體,注意傾聽的事:社員滿意度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社的體驗。你在你的社感到多自在,例會有多少收穫,你對服務計畫是否感覺到有參與感。
今年我在扶輪世界各地親眼看到這一切。當社員對他們的社有情感連結時,他們想都不會想離開。而那個連結通常是建立在「扶輪時刻」── 當人們感受到與周圍的人有特殊連結及感受到服務之影響力的時刻。我們的「想像影響力之旅」的重點就是在凸顯這些扶輪時刻,鼓勵我們的社員講述自己的故事。
可是還有一點對建立及維持那份連結有重大影響。那就是社員── 扶輪社社員及扶青社社員皆然── 的舒適及關懷。就像我的扶輪朋友陶德‧傑金斯(Todd Jenkins)所說的:「人們無法看見你的想法,但他們確實能看到你的行動。」
我們身處人際關係這一行,如果我們彼此關照── 真正對彼此表達關心── 那麼我們便可結交一輩子的朋友,我們會竭盡所能來擴展那樣的朋友圈。
問題是:我們要如何睜大眼睛,做真正重要的事?要做到這點,就要為彼此付出時間,積極傾聽,平等重視每位扶輪成員── 無論我們的社員資歷有多久,無論我們位居何項要職。
像我這樣的扶輪領導人,關於如何讓社的體驗更有價值,可以提供各式各樣的意見。可是最重要的是每個扶輪社的每個人都要說出心聲,傾聽彼此。我們絕不應該怯於與扶輪社友分享我們對社員資格的期待,並開誠布公討論如何做到這點。
領導扶輪社便要積極促成這樣的對話,願意嘗試新的策略。好的領導是奉獻,支持他人,讓他人感覺到成功。
對各社領導人我有最後一個請求。在全球各地,我們仍須再努力一點來增加我們的女性社員。今年度人數增加一些,可是我知道我們可以且必須做得更好。扶輪再度成長。在我撰寫本文之際,我們離再度超越120萬名社員的目標就差一點點。因此讓我們加倍努力,以優質的新社員鞏固我們的扶輪社,並提供舒適及關懷讓他們留下來一輩子。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文告


新的開始,新的服務機會

新的年度來臨。在我們期待新的開始及體驗之際,讓我們跳脫框架思考,找到新的機會來透過扶輪來服務。
考慮在今年辦理社區經濟發展計畫。在這個扶輪焦點領域,我們提倡創業精神,運用自己的專業經驗,協助社區以永續的方式達到自助。社區經濟發展計畫用一句舉世皆知的格言來說,就是不要今天給人一條魚吃,而是教導他們如何釣魚,讓他們一輩子有魚吃。
這些計畫可以是提供開辦牲畜飼養事業的小額貸款,或是採行「認養一村落」的方式,由扶輪與社區採取多軌並行的行動來永續提振當地經濟。
2000年,在獨立過渡期的東帝汶,正遭受政治暴行及破壞的衝擊。社區不僅需要避難所與改善生活條件,也需要新的經濟。
這時澳洲的扶輪社挺身而出,推行「東帝汶屋頂」計畫來生產及安裝波浪板屋頂── 以及之後的水槽及穀倉。隨著計畫擴大,其他組織也共襄盛舉,包括扶輪基金會,提供獎助金讓該計畫得以邁向成功之路。
不久,東帝汶屋頂計畫成為一個財務自主的企業,募集足夠的資金來為住家、學校、育幼院,及商業建築興建屋頂。自給自足的農民得到儲存作物的穀倉。數百名東帝汶人獲得建築及行政基礎技能的專業訓練。數千個新水槽確保小女孩可以上學不用去汲水。
一開始的屋頂計畫今日已成為一個雇用當地人並發揮重大影響力的企業。而為此鋪路的便是各位的基金會。
2023年各位將有什麼樣的體驗?地區或全球獎助金?或者是可能到澳洲墨爾本── 就在離我家不遠處── 參加2023年扶輪國際年會,認識新朋友,與老朋友重聚,找到計畫夥伴?
讓我們定下這樣的新年新希望── 利用機會來學習、成長,及服務。讓我們在過程中也別忘找到樂趣。畢竟,這才是扶輪。
因此,各位朋友,讓我們向前邁進,把握今年。

萊斯禮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

插圖:Viktor Miller Gausa


2023國際年會── 墨爾本的回憶
墨爾本最閃耀動人的城市風景,乃是你與你在5月27-31日舉行之2023年國際扶輪年會中必定會結交的新朋友並合影時的完美背景。你可以在雲端欣賞風景,凝視被天然美景包圍的天際線,或欣賞年會會場附近的景色。只要不要忘記帶相機。
墨爾本觀景台(Melbourne Skydeck)號稱是南半球最高的觀景台。搭乘尤利卡摩天大樓(Eureka Tower)的電梯到88樓便可360度觀賞這座城市的地標── 從藝術中心(Arts Centre)的尖塔到墨爾本板球場(Melbourne Cricket Ground)都近收眼底。俯瞰菲利普灣港(Port Phillip Bay),天空晴朗時你可以看到遙遠低矮的丹登濃(Dandenongs)山脈。
在追思戰爭紀念館(Shrine of Remembrance),你可以從該棟建築的露台看到天際線。在亞柏特公園(Albert Park),沿著兩旁種植異國及本土樹木的蜿蜒小徑走到湖的南邊可以看到市中心在地平線處,美麗如畫。
在分組討論及友誼之家所在地的墨爾本會議及展覽中心(Melbourn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外頭停下腳步,看看南岸港邊步道(South Wharf Promenade)的熱鬧繁忙,附近停泊著波利‧伍德賽(Polly Woodside)號帆船,隨時可入鏡。在建築內部,你可透過超大窗戶看到市中心天際線及河流,感受到沉浸於墨爾本的氛圍。
你也會來到墨爾本的運動區,到羅德‧拉佛體育館(Rod Laver Arena)參加全體會議,這裡也是澳洲網球公開賽的舉辦場地。在外頭以隱約的摩天大樓當背景拍張照片發佈在社群媒體,或是在其中一個會議地點,在年會熱門地點── 扶輪背景幕前── 擺個姿勢與新朋友來張自拍,絕對值得發佈在IG。
撰文:Eva Remijan-Toba
詳情及註冊請至convention.rotary.org。


寂寞博士教我們的事
作者 撰文: Wen Huang 繪圖:Hanna Barczyk








一位教授的畢生志業
可以教會我們如何
克服孤獨




在2015年秋天認識芝加哥大學教授約翰‧卡修柏(John Cacioppo),大約就在他因為相關研究贏得媒體「寂寞教授」稱號的時候。我當時在該大學的公關辦公室擔任新聞撰稿人。卡修柏來辦公室請我編輯一篇簡介他最新的寂寞研究的文章,並協助發稿以刊登在《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我承認起初我對他研究的迫切性抱持懷疑態度,即使我自己偶爾也有感到孤單的時候,尤其是小時候在中國就讀寄宿學校,以及離開親友到美國成為新移民的時候。以我個人來說,我把寂寞看成每個人偶爾都會有的經驗,除了那些陷入憂鬱症的人,我們大多數的人都可以自行克服,甚至因此變得更堅強。可是卡修柏說我錯了。他主張,寂寞是一項隱形的傳染病,很快會成為重大的公衛危機。
64歲的他顯得清瘦── 他告訴我他剛完成唾腺癌的治療。然而,他看起來很有精神。卡修柏與他人在芝加哥大學一起成立認知及社會神經學中心(Cognitive and Social Neuroscience)並擔任所長。事實上,他協助開創一個全新的領域── 社會神經學── 檢視社會經驗及生理系統的關連性。他說,20年來他進行研究──包括大腦掃描── 來探索社交孤獨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響。他解釋說:「當寂寞成為慢性病,會讓死亡率增加約26%── 大約跟肥胖症的人一樣。」
卡修柏的研究顯示自願接受的孤單增加罹患各種疾病或疾患的風險,包括神經退化疾病、心血管疾病、認知退化── 甚至癌症。他說,寂寞的人── 往往比較衝動且有敵意── 比較可能食用高糖高脂的安慰性食物,體內的皮質醇濃度也會升高,此乃人體主要的壓力荷爾蒙。當大腦察覺到社交環境不友善或不安全,便會發出訊號來升高我們免疫系統防衛的警戒狀態,減少我們對發炎或疾病的抵抗力。
教授說,因為寂寞可能造成社交退縮── 因為有些人認為這比被拒絕的痛苦來得好── 寂寞的人往往比較焦慮、沮喪、有敵意,肢體也比較不可能活躍。
寂寞有多普遍?卡修柏引用研究數據,有25%到50%的美國人表示經常感覺到寂寞。最近的研究顯示這個數字已經增加到超過一半。我邊記著筆記他邊說:「因為寂寞的人比較可能與他人有負面的互動,真的會有傳染效果。有害的影響不會因睡覺就結束。寂寞是一種全年無休的狀態,造成睡眠品質不佳,讓人疲累不堪。」
「什麼促使你研究寂寞?」我這麼問。我一向渴望挖掘隱藏在訪問對象之研究領域及熱情裡的個人故事。
他回憶說:「我讀小學時,我父親努力在德州、路易斯安納州、阿肯色州,及奧克拉荷馬州建立他的小事業,我家也隨之搬來搬去。每隔幾年,我便要與朋友及熟悉的環境分開。這樣的搬遷有時候讓我早早嚐到寂寞的滋味。」多年後,當卡修柏開始他對人際連結的研究時,那樣的童年經驗讓他去調查寂寞的可能代價及益處。

卡修柏說話之際,我發現自己內心也回想起在中國西安住宿學校裡冰冷的宿舍及軍事化的管教,我在那裡生活到17歲。11歲時我在國家考試表現優異,中國政府把我從一所普通的小學抽出來,送到一間專收資賦優異兒童的學校。我離開朋友及拉拔我長大、寵愛我的祖母,搬到一處只有單調樸素建築、有警衛看守的園區,我們20個男孩每天上7小時的課,背誦科學公式及教條口號。我比同儕小整整一歲但早熟得令人討厭,讓我成為霸凌的目標,使我益發感覺孤單。前兩年,我有嚴重的消化問題,常常尿床。醫師讓我做各種檢查,但找不出特定原因。寂寞可能是我健康問題的根源嗎?我問卡修柏。
他用研究員察看受測對象的語言來回答:「你的病比較像是一個生理信號,提醒你該與周圍的人重新連結來增進你短期內的存活。」

我也與卡修柏分享我母親的故事,那已經在我心中糾結多年。在我父親於1980年代末期往生後,她在西安因為心臟及胃部的問題住院過好幾次。我時常撥打長途電話給她但無法紓解她的寂寞。
2005年冬天,她獨自一人在公寓,因心臟病發昏倒,躺在地上36小時才被我的手足發現。她享年67歲。治療我母親的中醫師說:「如果她在家有人可以說說話,她便不會死。」中國人相信情感與身體健康的相互連結,聽起來與卡修柏的發現相似。
卡修柏感嘆說儘管寂寞在世界各地很普遍,影響健康甚鉅,但要誠實討論它仍然很困難很少見。他說,所幸有些國家── 尤其是丹麥、日本,及英國── 已經建立計畫來增進對慢性孤獨的認識,並促進專業人士介入。
他相信要對抗汙名化,媒體扮演關鍵角色,它可以教導大眾認識互相依賴在人生各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他主張:「孤獨應被視為公衛問題,應該在醫療保健制度及醫療教育中獲得更多關注,確保醫療保健人員都知道如何辨識及處理。」
在對這個主題瞭解這麼多後,我同意協助卡修柏修改那篇有關他研究的文章,我們把草稿交給幾個全國性的新聞社。在等待回覆期間,我獲邀進行一項寫書計畫,從大學辭職。我不知道那篇文章後來怎麼了,也不曾去追蹤瞭解。

新冠疫情封鎖開始後幾個星期,我痛苦待在家裡,感到寂寞、焦慮、無助,面臨失眠及各種身體疾病,就像其他許多人一樣,然後我想到卡修柏的深入研究。我在網路上搜尋一下他的名字,很詫異看到教授的訃文── 他在2018年3月逝世,享年66歲。
我雖然對他的死亡感到哀傷,但同時也以新的眼光來看待他的研究。新冠疫情就像一場所有人都參與的大規模、全世界的實驗。我們爬梳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獨自奮鬥來渡過這場封鎖我們生活、讓我們與家人朋友忍痛分隔的疾病夢魘。我們失去職場、學校、餐廳、或遊樂場之社交互動所給予的心理支持。
我找出我編輯過的教授文章草稿,後悔沒有更努力來讓它被刊登出來。鑑於想到他的發現及建議比以往都更重要,在此我與讀者分享一些他的深入見解,試著負起之前未了的
責任。
一般咸信寂寞多數是老人專屬,但卡修柏在文章中說它可能影響任何人── 對外表感到不自在因而拙於社交的青少年;來自小鎮、在大城市失去感情連結的年輕人;忙於事業無法與家人或朋友維持良好關係的主管;或是一位配偶及朋友都先辭世、日益衰弱的健康使其更孤獨的老人。
後續的研究以卡修柏的發現為基礎。舉例來說,2018年一項調查顯示美國7,500萬個千禧世代及Z世代的成人比任何其他年齡層都更寂寞,他們的健康狀況也比年長世代更差。



孤單增加罹患各種疾病或疾患的風險,包括……
心血管疾病、認知退化──甚至癌症。



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說他們覺得沒有人瞭解他們,10個人中有4個人表示他們「缺乏陪伴」或「與他人有隔閡」。其他研究顯示寂寞對死亡率的影響等同於一天抽15根香煙。
卡修柏發現,承受寂寞之苦的人往往自甘過著孤獨的生活。他說:「他們可能有家人、朋友、或一大票社群媒體網紅朋友,可是他們通常不覺得自己與任何人真正契合。」
他的論點有一部分是基於個人經驗。他寫道:「我在醫院接受癌症治療。我不是一個人,也獲得所有可能的支持,可是我覺得非常寂寞。結婚的人比沒有結婚的人比較不會感到寂寞。可是,結婚的人如果覺得與配偶及家人有隔閡,便會覺得分外孤單。」
卡修柏說,人類有今日便是因為能夠互相協助及保護。為了存活、繁衍,及興盛,我們對彼此伸出援手。現在,這種連結似乎岌岌可危。寂寞及孤獨的心理傷害已經層層包圍我們高度演化的社會。
我記得我問過他:「社群媒體讓我們更加緊密連結嗎?」
卡修柏說,當人們用社群媒體來豐富面對面的互動,就有幫助,可是當人們把社群媒體當作真正接觸的替代方案時,可能會導致相反的結果。卡修柏補充說,許多寂寞的年輕人往往把社群媒體看成相對安全的避風港,避免與他人接觸。因為人們難以判斷社群媒體上的人的可信度,互動便可能很表面。
此外,網路連結不能真正代替真實的連結。舉例來說,利用通訊軟體Zoom和家人共進佳節晚餐顯然與面對面的團聚大不相同。
與沮喪及焦慮不同,寂寞沒有臨床診斷。那麼這要如何預防或治療?

修柏的遺孀史蒂芬妮(Stephanie)接手他的研究,再加上她自己有關愛對大腦之影響的研究,讓她可能有答案。她是芝加哥大學普立茲克醫學院精神病學及行為神經科學的助理教授。她與同事正鎖定一個名叫孕烯醇酮的神經類固醇進行臨床試驗。
臨床前的試驗顯示這項化合物可以抵消腦部與孤獨相關的一些生理改變,在人類體內也耐受性良好,沒有其他抗憂鬱劑的常見副作用。她在接受《衛報》(Guardian)訪問時解釋說:「如果我們可以成功降低寂寞者內心的警報系統,我們便能讓他們重新與人連結,而不是退縮避開人群。」
她的亡夫生前也想過這個問題。他建議先從小的事情開始。他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不要專注在努力尋找人生至愛或是打造全新的自我。只要把一隻腳趾放進水裡。把你最初的行動限制在一些慈善活動。當義工可能會給我們小小的正向情感,這是我們要超越讓我們退卻的可怕未來所需要的。」
他強調增加社交連結品質的每一步都可促成血壓、壓力荷爾蒙、睡眠模式、認知功能,及整體健康的改善。他堅信慢性孤獨應該在學校、醫院,及長者安養機構獲得更多關注,確保教師及照護者可以辨識並試圖協助。
我問卡修柏看治療師是否有助於舒緩寂寞。他指出避免寂寞並不是完全要靠「取得」協助。他說:「人類的天性不是這樣的。任何社交支援都必須是互相的。單單成為心理治療師的病患會滿足某些需求,可是無法滿足有一個豐富、互惠連結的真正需求。」
他指出,積極尋找人生的意義也有幫助。那可能包括加入義工組織或運動,例如扶輪或宗教團體。
日本京都的茶道大師千玄室可以證實卡修柏的建議。現年99歲的他在扶輪仍十分活躍。他在退休及太太往生後,最近接受《國際扶輪英文月刊》的訪問談起人生時說:「我覺得扶輪是我的家。它減輕我的孤獨感,讓我感覺受到重視。」
卡修柏說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對相關者來說要有意義。他說:「我們應該抱持『期待最好』的態度。某個人的溫暖及善意很可能會觸發其他人的溫暖及善意── 這就是互惠的力量。只要練習,我們任何人都可以把我們帶給世界的東西變得更有溫度。」
管慢性孤獨具破壞性的影響,在我們的討論中卡修柏不斷強調也有光明面。他喜歡把暫時性的孤獨感比喻為飢餓及口渴的感覺。他常跟我及他人說:「當你覺得餓或口渴,你的身體是在告訴你在虛弱到無法運作之前就去找食物或水。寂寞提醒你你可能需要朋友。它激勵你去修補或取代你覺得有危險或已經失去的關係。」
因為寂寞有許多時候可能不會讓人意識到,卡修柏說家人及朋友通常是率先察覺慢性孤獨徵兆的人。他解釋說:「當一個人顯得哀傷或無精打采的,便可能是一種無聲的呼喚,要人協助及連結。持續的耐心、同理心,及支持可以有助於重建信賴及連結。」
至於我自己,我從我的教授及一群善良的大學同學之友誼中獲益良多,他們讓我在1990年代初期到美國定居時,得以克服文化及情緒的孤獨感。我的記者工作也提供豐富的社交圈。
在新冠疫情封城期間,我遵循卡修柏的建議,刻意努力透過視訊通話與家人及朋友保持連結,也到各種慈善組織擔任義工,認識許多新面孔。我一開始覺得寂寞,可是這種感覺不曾變成慢性狀態。我從團體活動所獲得的相互支持,不斷提醒著我:與人建立連結讓我們過得更好。


要讓珊瑚礁長,就通電吧
作者 撰文:Geetanjali Krishna
憑藉太陽能電流,垂死的珊瑚礁會以驚人速度自我修護──
甚至長在不曾有珊瑚礁的地方

著一艘小船,兩名潛水者從印度安達曼群島(Andaman Islands)出發,遠離未受污染的沙灘及邊緣有紅樹林生長的海岸。大海呈現千變萬化的藍,可是在這個風景如畫的群島周圍的海面下,並非一切都安然無恙。過去20年來,這裡的珊瑚礁歷經數次白化事件、海嘯,及人類活動的壓力。
兩名潛水者── 安吉莉‧莎拉(Anjili Sarah)及桑加梅許‧烏戴(Sangamesh Uday)躍入波浪之中,潛到那片在2019-20年度吸引近50萬名遊客來到這座群島、生意盎然的珊瑚礁。鸚鵡魚及魟魚在周圍游著,潛水者系統地仔細檢視珊瑚是否有藻類或海綿生長、新的海洋生物,以及任何新的損傷。90分鐘後,他們回到船上,比較筆記,很快再度潛入海中。一星期他們要這麼做兩次,有時三次,評估珊瑚及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改變。對單一處珊瑚礁來說這樣的工作量相當多。可是這不是普通的珊瑚礁,莎拉及烏戴也不是普通的潛水者。
他們是為「珊瑚觀察海洋保護協會」(ReefWatch Marine Conservation)工作,這個組織在這座群島天然的珊瑚礁附近,培育了9座人工珊瑚礁。珊瑚觀察的珊瑚礁有通電。一個在水面載浮載沉、安裝太陽能板的浮筒,與人工珊瑚礁的金屬外框連接,持續傳送電流。就跟閃電能刺激瘋狂科學家的作品讓它獲得生命一樣(註:指科學怪人的誕生過程),這個低電壓的電流能加速珊瑚的天然形成過程。
在大自然中,珊瑚累積溶解於海水中的礦物質,形成一層厚厚的基質,以每年半公分的緩慢速度成長。可是就通電的珊瑚礁而言,電流會負擔起部分堆積必要之碳酸鈣的重擔。珊瑚觀察的執行長娜雅塔拉‧傑恩(Nayantara Jain)解釋說:「這讓珊瑚的成長速度比自然生長快上7到12倍。」該組織的潛水者收集自然破裂的珊瑚碎片,用束線帶把它們綁在人工珊瑚礁上。他們也用岩石、貝殼,及水生植物手工製造各式各樣的棲息地。她說:「人工珊瑚礁一設置好,我們便立即看到海洋生物激增。過一段時間,希望它會融合且保護天然珊瑚。」

太陽能充電珊瑚礁的科學原理
1970年代,德州大學建築學院的沃夫‧希柏茲(Wolf Hilbertz)在研究貝殼與珊瑚礁的生長時,發現微弱電流通過放在海水裡的兩顆金屬電極之間時,溶解的礦物質會堆積成一層石灰岩,類似珊瑚生長所必要的基質。後來的實驗發現,這層物質可以每年5公分的速度增厚── 乃是珊瑚自然生長速度的10倍── 只要一直保持電流通過。
希柏茲與海洋科學家湯姆士‧葛羅(Thomas J. Goreau)一起,修改這個程序來製造人工珊瑚礁。他們把所產生的基質稱為生物岩(Biorock),建立第一座實驗人工珊瑚礁,並為此技術申請專利。希柏茲於2007年身故,生物岩的專利在2008年終止,為各地的科學家開啟使用這個程序的大門。葛羅之後建立「全球珊瑚礁聯盟」(Global Coral Reef Alliance),在超過45個國家推動700餘項生物岩珊瑚礁計畫。
生物岩構造體證明有許多優點,不僅讓硬珊瑚的生長速度加快,也加快其他海洋生物的生長,例如被囊類動物、雙殼貝、海綿,及軟珊瑚。
加速珊瑚生長不只是導入微弱電流的唯一優點。通電也確保碳酸鈣能持續累積,讓這些珊瑚礁具有自我修護的能力。它們也比較經得起海嘯、颶風,及其他風暴。研究(儘管多數是葛羅及他在全球珊瑚礁聯盟的團隊所進行的)顯示因為碳酸鈣的累積,生物岩珊瑚可以快速固定在海床,因此可以安然渡過氣候風暴。
這些實驗室結果經得起真實事件的考驗。2008年9月,在颶風哈納及伊克襲擊後,大西洋大特克島(Grand Turk)的生物岩珊瑚礁被發現結構沒什麼損傷,上頭大多數的珊瑚也依然存活。此外,研究顯示在生物岩珊瑚礁安置在低海拔的印度尼西亞群島受嚴重侵蝕的海灘周圍後,這些海灘在幾個月之內便得以再生。
或許更重要的是,在海洋溫度及酸度上升威脅全球珊瑚礁之際,讓珊瑚礁通電有助於讓它們更能抵抗白化事件、藻類疾病,及沉積物增加,後者會減少它們所獲得的陽光。印尼的生物岩珊瑚在2016年及2020年的白化事件後依然存活,但鄰近天然珊瑚礁上的珊瑚則不然。
在專利到期後開始使用生物岩技術的珊瑚觀察小組同樣也觀察到,在珊瑚礁的礦物質累積由電流負責解決之後,長在上頭的珊瑚能夠把自身的能量儲備用於存活。傑恩說:「我們發現電流讓珊瑚有充足的能量,有助於它抵抗較高的溫度及珊瑚疾病。」

「我們便立即看到海洋生物激增。」


讓珊瑚礁在全新的地方生長
在離莎拉及烏戴進行研究的地方2,000多英里外,在印度古亞拉邦(Gujarat)外海的庫奇灣(Gulf of Kutch),潛水者悲歎水中的能見度很低,與安達曼群島周圍清澈的海水大不相同。這個海灣對海洋生物來說是個相當艱困的環境,溫度變化大、洋流、有機污染物,及鹽分濃度高,意味著這裡的40多種硬珊瑚及10種軟珊瑚必須抵抗惡劣環境才得以存活。在這裡幾乎算是貧瘠的海床上,一座人造珊瑚礁遠遠看便十分突出,有鮮豔、大型的珊瑚及在礁框內外穿梭的蝙蝠魚。
這項計畫在2020年由「印度動物調查」(Zoological Survey of India)組織創立,獲得古亞拉邦森林局及全球珊瑚礁聯盟的支持,其範圍比珊瑚觀察的計畫更具企圖心。任職該組織的科學家,同時也是這項計畫主持人的朝杜拉‧薩提亞納拉亞納(Chowdula Satyanarayana)說:「我們不只想要恢復海灣遭破壞的珊瑚礁,還想讓1萬年前在這裡絕跡的鹿角珊瑚復育成功。」
之前要讓鹿角珊瑚重新在此海灣復育的數次嘗試都以失敗收場。取而代之,在印尼接受全球珊瑚礁聯盟訓練的薩提亞納拉亞納決定採取雙軌並行的行動── 生物岩技術及更聰明的移植技術。他說:「過去嘗試復育鹿角珊瑚時都使用印度拉沙德威群島(Lakshadweep Islands)的採樣,那裡的環境跟這個海灣相比顯得原始不受污染。或許當它們移植到這裡渾濁的海水中後,承受不了這樣的衝擊。」因此,動物調查移植1,200英里外、位於印度東南角及斯里蘭卡西岸之間的曼納灣(Gulf of Mannar)的樣本。這個區域就某些角度來說,水質比庫奇灣更惡劣。
這個方法奏效。兩年後,薩提亞納拉亞納說大約有65%的珊瑚經得起長距離的移植作業。此外,移植後的珊瑚在生物岩珊瑚礁的生長速度是8到10倍。人造珊瑚礁也承受得住水流,他說:「幾乎完全固著在海床上」,還說在這片岩礁生長的珊瑚似乎比天然珊瑚礁上的珊瑚,更能承受沉澱作用及低日照的影響。
珊瑚觀察的模式與生物岩程序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會提供持續的電流給珊瑚礁。傑恩與她的同事在雨季期移除浮筒上的太陽能板,9月再裝回去,而庫奇灣的生物岩珊瑚礁上的太陽能板則是全年運作。這讓珊瑚觀察的研究員得以觀察珊瑚在沒有通電時的樣態。莎拉說:「我們觀察到沒有通電時珊瑚長得比較慢。藻類生長也增加,去年當我們在雨季後重返珊瑚礁時,注意到鸚鵡魚等珊瑚掠食者變多了。」一旦珊瑚礁再度與太陽能板連接,環境便快速變得有益珊瑚成長。

讓珊瑚礁通電有助於讓它們更強韌


這就是批評這種密集珊瑚復育計畫的人為何會質疑是否值得挹注大量的資金及大規模的監督及維護於這些計畫。薩提亞納拉亞納估計動物調查在庫奇灣的珊瑚礁每座的興建成本約3萬1,400美元。他說:「從結果來看── 我們在污染區域成功復育珊瑚礁並且為印度外海所發現之稀有珊瑚建立一個保存地── 付出的成本相當值得。」
雖然珊瑚礁觀察的傑恩說他們組織的成本要低許多(興建9座珊瑚礁大約花1萬9,000美元),但人力不足的潛水團隊必須持續監督9座人工珊瑚礁長達5年。該組織正在發展一個更耐用的太陽能裝置來提供更持續的電流給珊瑚礁。在2020年6月的世界海洋日,它發起「認養珊瑚礁」計畫,邀請每人每年支付470美元來贊助珊瑚礁。不到6個星期,所有現有的珊瑚礁都取得完整的資金。
可是較健康的珊瑚礁不僅花錢── 它們還會賺錢。傑恩說安達曼群島及尼科巴群島(Nicobar Islands)的觀光部門有興趣建立人工珊瑚礁來吸引更多觀光客。薩提亞納拉亞納的野心比較大,建議海岸區域可以在新的地點建立珊瑚礁,提供棲息地給魚類,讓觀光客有更多潛水地點。
他說:「這項科技的好處就是你可以把生物岩設置在沿海的任何地方,即使在沒有天然珊瑚礁的地方也可以。」他又說有一家潛水公司與動物調查接觸,要在清奈這個濱海城市的外海設立一個新的珊瑚礁結構,發展潛水地點。「發展新的珊瑚礁不僅對珊瑚有益,也會帶來觀光收益。」這樣的珊瑚礁也可以協助保護海岸及陸地不受暴風雨的湧浪、海嘯,及海岸侵蝕的傷害。
有個大問題是珊瑚移植能否讓珊瑚礁系統的功能完整復原。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凸顯出今日珊瑚礁復育的最大挑戰。氣候在改變,極端的珊瑚礁白化事件也越頻繁發生。地球可能已經超過珊瑚礁生態系要興盛的溫度上限。這就是充電的人工珊瑚礁── 以及生長其上的珊瑚顯示的耐熱性── 提供一項可能的解答。可是若沒有更多資金及全球性的合作,它們便可能只是理論的獨立證據,而非普遍的解決
方案。
同時,在庫奇灣外洶湧的海水中,潛水者仔細把剛破裂的珊瑚碎片用束線帶固定到珊瑚礁上。更遠處,在一個水底育苗場,新移植的鹿角珊瑚及其他許多種類的珊瑚正在滋長。薩提亞納拉亞納說生物岩珊瑚礁及這樣的珊瑚育苗場可以確保不同種類的珊瑚能夠存活在全球各地快速暖化的海洋之中。他說:「有朝一日,它們可以居住在這片珊瑚礁上,就像它們在1萬年前那樣。無論如何,這是我們的希望。」

本文原來刊登於《開心的理由》(Reasons to be Cheerful),這是藝術家兼音樂家大衛‧拜恩(David Byrne)所開辦的編輯計畫。《開心的理由》目標是激勵讀者對世界如何變得更好有好奇心,並參與這樣的改變。詳情請參見reasonstobecheerful.world。




世界各地的扶輪計畫


美國
根據紅木材料(Redwood Materials)公司的數據,全球只有17%的電子廢物和不到5%的鋰離子電池設備被回收利用,儘管它們的化學元素「幾乎可無限循環回收」。自2022年初以來,美國各地有十多個扶輪社與總部位於內華達州的電池回收商合作舉辦收集活動,生產了數萬磅的手機、筆記型電腦、電鑽、電動牙刷等。「這是一個現成可用的專案,」加州洛斯阿爾托斯(Los Altos)扶輪社的克拉里‧諾萊特 (Clari Nolet)說,她是環境可持續性扶輪行動團體的理事。「你清理你的垃圾抽屜,著手解決美國供應鏈安全和環境問題,並協助採用電動汽車。」












加拿大

9月17日,來自安大略省奧克維爾(Oakville)、奧克維爾西(Oakville-West)、和奧克維爾特拉法加(Oakville Trafalgar)這幾個扶輪社的志工打包了1,000多袋大麥,運往聖文森特及格林那定群島,這個加勒比海國家正在從一系列自然災害中恢復。扶輪社員們將一袋袋大麥倒進箱子、手動將穀物稱重、裝入1磅重的袋子、然後把這些袋子裝箱。通常,「我們需要兩班,每班五名全職人員才能在三個小時內完成我們所做的工作,」奧克維爾扶輪社社員桑迪普‧科斯拉(Sundeep Khosla)說。他的扶輪社承諾每月在由全球醫療(GlobalMedic)經營的倉庫輪班,這是一家專注於快速應對全球災難的慈善機構。


葡萄牙

慈善步行是扶輪籌款的主要內容,但西爾維斯(Silves)扶輪社加大了力度。在從葡萄牙瓦倫薩(Valença)到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宏偉大教堂的六天旅程中,社員們完成了75英里的聖詹姆斯(葡萄牙語Caminho de Santiago)之路。當七名扶輪社員和他們的三名朋友於9月23日出發時,該社使用社交媒體進行籌款和分享路上的消息。到徒步旅行結束時,這個團體已經籌集了大約14,000美元,來協助資助阿爾瑪桑德貝拉(Armacao de Pera)的(南西爾維斯Silves Sul)學校的自閉症或唐氏綜合症兒童的感官室和花園。學童們在網上追蹤這些朝聖者前進情形。其中一名步行者Pam Winn說,他們還給了步行者玩具,以「不斷鼓勵」,並作為他們可以為之歡呼的學校吉祥物。


科索沃
佩賈扶輪社(Peja)在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21
週年時在該市捐獻了一座名為「記憶與友誼」
的911紀念碑。該社、其社員、當地企業和個
人為該專案提供了價值超過30,000美元的財務和實物捐助。但紀念館的真正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扶輪社社長阿伯爾‧阿斯蘭尼(Arber Asllani)說。「在全球尋找這樣的紀念碑時,我們發現東南歐連一座都沒有。這個構想最初是由扶輪社員和商人聶哈特‧德弗利(Nehat Devolli)提出的。根據阿斯蘭尼的說法,最重要的部分是來自紐約市消防局捐贈的雙子塔廢墟的鋼梁,這是必須的。「紐約市距離佩賈將近7,400公里,」阿斯拉尼在落成典禮上的講話中說,「但在9月11日的那一天,感覺更近了,因為悲劇將人們團結在一起。」



斐濟

9月,勞託卡(Lautoka)扶輪社的社員們與社區志工一起,在泰佩里亞(Taiperia)近2,000平方英尺的海灘上種植了4,000多棵紅樹林樹苗。該地區是低收入斐濟人的家園,距離維提島勞託卡市中心約2.5英里。「對於像斐濟這樣的小島國來說,保護我們的家園和生計尤為重要,因為該國的大量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區附近,」扶輪社社長奇拉格‧帕瑪(Chirag Parmar)說。「種植紅樹林有助於保護這些地區免於海岸侵蝕,並恢復我們海岸線的生態系統。」該扶輪社與林業部合作開展該專案,並使用130美元的捐款購買樹苗。帕瑪說明了扶輪夥伴關係的深度,他補充說:「我們用從扶輪社員潛水員國際聯誼會收到的一筆大得多的捐款中的一小部分資金。」




義賣玫瑰樹以購置蜂箱

這個義賣玫瑰樹以購置蜂箱的專案
由法國2021-22年度地區總監發起,目的在提升大眾對蜜蜂數量驚人減少及其對生態系統負面影響的認識。數以百計的扶輪社出售玫瑰樹來籌集資金,用於安裝蜂箱、昆蟲旅館以及針對主要捕食蜜蜂的亞洲大黃蜂的捕捉器。這個全國性的專案強調了扶輪社對環境保護焦點領域的承諾。
莫德‧豐特努伊(Maud Fontenoy)是一名水手,也是前扶輪社員,曾是法國各扶輪社社長中最年輕的一人,他與該國最大的玫瑰種植公司一起贊助了該專案。該專案於2021年11月正式啟動,並於 2022年5月20日世界蜜蜂日結束。

扶輪社現成的專案
為了鼓勵法國各扶輪社加入該專案,每個扶輪社都收到了傳單、訂單和海報。玫瑰種植者提供的價格讓每個扶輪社每售出一株玫瑰可獲利約7至10美元。這些扶輪社用所得款項購買了用法國當地木材製成的蜂箱以及其他與蜜蜂相關的產品。為了利於各扶輪社推展工作,專案籌辦者提供了養蜂場以及業餘和專業養蜂人團體的聯繫資訊。這些扶輪社可以將蜂箱捐贈給市政府或養蜂人,或者在公共機構或企業中安裝昆蟲旅館。

支持養蜂業
多年來,養蜂專業人士一直飽受蜂蜜產量下降的困擾。「向大眾出售270株玫瑰花的利潤用於為養蜂人安東‧雷洛伊(Antoine Leroy)提供蜂箱和養蜂設備」蒙露康(Montlucon)扶輪社社員Marc Valence說。生產困難導致蜂蜜價格大幅上漲,造成蜂箱被盜事件頻發。阿拉斯柯爾阿圖斯(Arras Coeur d’Artois)扶輪社將它從玫瑰樹銷售中所得的錢捐出,用於幫助被盜走48個蜂箱的養蜂人巴斯卡‧丹尼斯(Pascal Denis)。「扶輪社員來市場看我。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這是非同尋常的一步」丹尼斯說,他仍在努力從被竊中恢復過來。
聖保羅德旺斯(Saint-Paul de Vence)扶輪社捐贈了蜂箱給養蜂訓練中心,該中心為300人提供訓練,並設有養蜂場學校。「在正式交接之前,扶輪社員們穿著必要的服裝參加了訓練會,證實新生蜂王已成功入住蜂巢」該社2021-22 年度社長弗朗西斯‧沃爾特(Francis Walter)說。
籌集的資金也用於購買捕捉亞洲大黃蜂的捕捉器。「這個專案由一名養蜂的扶輪社員執行,設備已分發給該地區的養蜂人」東魯貝扶輪社員(Damien Bidoire)說。

青少年教育
波爾尼切特聖納澤爾大西洋(Pornichet Saint-Nazaire Atlantique)扶輪社捐贈的一個蜂箱被用作學校的教育工具。一位養蜂人向學生發表演講,以提高他們對保護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性的認識。一個樂於接受有心理問題的兒童中心也配備了蜂箱。「孩子們用對於蜜蜂內分泌系統安全的植物塗料精心裝飾了它,然後將其放置在佩澤納斯(Pezenas)附近的養蜂場中,」蒙彼利埃(Montpellier)扶輪社通訊長伯納德‧喬丹(Bernard Jourdan)說。他補充說,「另外兩個蜂巢和其中的蜂群已經加入了賀羅(Herault)山谷私立農業高中的養蜂場。

支持其他專案
幾個扶輪社計畫將兩個專案合而為一。佈雷斯地區布爾格(Bourg-en-Bresse)的扶輪社和扶輪少年服務團捐贈給該鎮的蜂箱很快就被一位養蜂人存放的蜂群所入住。「打算生產的部分蜂蜜將由扶輪社員分發給當地協會」佈雷斯地區布爾格(Bourg-en-Bresse-Brou)扶輪社2021-22年度社長艾瑞克‧利亞特(Eric Liatout)說。歐塞爾聖日耳曼(Auxerre Saint-Germain)扶輪社也贊同這個想法,該社計畫利用未來採收的蜂蜜來資助當地專案。

公共關係機會
該專案在法國地區的媒體上發表了大約200篇報導。玫瑰種植活動和蜂箱捐贈儀式都是與記者和民選官員會面的機會。
公開展覽是向當地居民推廣該專案的途徑,例如當桑利斯(Senlis)和克雷皮恩-瓦盧瓦(Crépyen-Valois)扶輪社與養蜂專業人士和業餘愛好者一起參加活動時。
為標示扶輪社員的承諾,捐贈的蜂箱上印有「扶輪」字樣,許多扶輪社還在公共場所放置了紀念牌。在魯昂(Rouen)的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園內的養蜂場內放置了一塊「扶輪保護環境」紀念牌。養蜂人向魯昂扶輪社社員們述說了他們的熱情,並邀請他們和他們的家人參觀養蜂場,扶輪社員大衛(Geneviève Grise David)和瓦格曼斯(Thérèse Wagemans)說。這次訪問包括參觀用蜂蜜製成的薑餅點心。
義賣玫瑰樹購置蜂箱專案是第一個專案。環保專案是與養蜂專業人士和愛好者、民選官員和媒體共同執行的。它具有全國性的作用,最終將有助於提升扶輪形象。這是一個遠超出幫助蜜蜂的專案。
撰文:Christophe Courjon


扶輪社合夥向烏克蘭運送救護車
9月下旬,一支由40輛救護車組成的車隊從斯洛伐克出發,繞過群山,穿過路障、軍事檢查站和暴雨,到達烏克蘭首都基輔,在那裡將急需的車輛交付給政府官員。
這項耗資600,000美元的行動是扶輪與總部位於美國的非營利組織烏克蘭之友(Ukraine Friends)之間的第一個聯合專案,後者於7月同意合作,為這個幫助受俄烏戰爭影響的烏克蘭人的高影響力專案,提供資源、籌備後勤工作和分配資金。每個組織都捐贈了300,000美元購買救護車,烏克蘭和鄰國斯洛伐克的扶輪地區協調了運送工作。
烏克蘭之友執行長佛吉尼亞州斯湯頓(Staunton)扶輪社社員布羅克‧比爾曼(Brock Bierman)表示,在任何情況下,將許多車輛運送到國際邊界的後勤工作都是困難的,而且將它們運到戰區尤其複雜。大約540英里的旅程花費的時間是戰前的兩倍多。然而,救護車的交付沒有任何重大問題。
「我認為此行再好不過了」救護車抵達時正在基輔的比爾曼說。「人們共同努力,不畏艱難完成這項工作。」
「烏克蘭之友」設法找到救護車司機,而由扶輪2232地區(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購買燃料。這些救護車配備了氧氣瓶、心臟電擊器、心電圖機、呼吸機等醫療設備。
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的幾個扶輪社採購了衛生部用於載送平民的22輛救護車。「烏克蘭之友」提供的18輛救護車被送給烏克蘭國土防衛部隊的軍事人員。「升級這些快速車隊(救護車)是烏克蘭工作表上最緊迫的項目之一」烏克蘭衛生部副部長艾賀‧庫真(Ihor Kuzin)在交付車輛時表示。「我們非常感謝我們的國際捐助者和合作夥伴加入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工作。」
扶輪社員和「烏克蘭之友」也在共同努力,修復基輔附近布查(Bucha)區被炮擊破壞的兩所學校。「烏克蘭之友」正在協調重建學校基礎設施所需的後勤,而一些扶輪社正在購買書籍、學習用品和電腦。
烏克蘭網路扶輪社社員2232地區前總監尼古拉‧斯特布揚科(Mykola Stebljanko)表示,救護車專案是該區域扶輪社為緊急車輛(包括消防車)提供專用設備的完整計畫的一部分。
國際扶輪秘書長兼執行長姜修果表示,該組織很高興能夠透過與「烏克蘭之友」合作來擴大其影響範圍。「這場可怕的危機讓扶輪激發最好的一面── 展現了我們的慷慨、增加了烏克蘭的社員人數,現在為提供重要服務開闢了新的機會」他說。他指出,這種夥伴關係將幫助扶輪「為烏克蘭人做更多的事情,因為他們將在未來數月和數年內努力去生存和重建。」
比爾曼補充說,合作「將產生放大效應,並對我們設法幫助的人產生更大的影響。對於最需要幫助的人提供關鍵的人道援助和醫療援助,將在烏克蘭人最需要的時候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
自俄羅斯於2022年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已有1,400多萬烏克蘭人被迫逃離家園。為應對人道危機,扶輪在10月下旬發放了超過1,170萬美元的災害救援獎助金。這353筆獎助金用於29個國家/地區的扶輪社專案,來支持烏克蘭境內和周邊地區受戰爭影響的人們。世界各地的扶青社和扶輪社直接向烏克蘭各扶輪社捐贈了數百萬美元,這些烏克蘭扶輪社正在為人們提供食物、住所、藥品和衣服。
撰文:Ryan Hyland


休士頓融合菜


忘記德州式墨西哥菜,試試休士頓的捷克及越南特色菜餚

就跟許多德州人一樣,朗達‧沃爾斯‧柯比(Rhonda Walls Kerby)喜歡煙燻牛胸及德州式墨西哥烤肉搭配玉米薄餅加洋蔥、波布拉諾辣椒、酸奶油,「或許盤子邊再放點辣椒乳酪醬」。可是柯比真正想要休士頓遊客嚐嚐的是該市捷克及越南族群所開發出來的融合特色菜。5890地區前總監柯比說:「有好多好多。全世界的食物都匯集在這裡。」

哥拉奇(Kolaches):這種發酵麵糰做的甜糕點在1800年代中期,隨著捷克移民從該國的摩拉維亞(Moravia)地區移民到德州而傳到美國。這個裡頭填充水果或罌粟籽的點心,在1953年添加在地特色而改頭換面,這要歸功於西方鎮(West)一名把香腸塞進糕點裡的烘焙師。這些鹹口味的哥拉奇(有些人主張應該稱為klobasniky)在休士頓成為更受喜愛的選擇。柯比最喜歡的版本是「把培根及巧達起司塞入可口的麵包裡烤。如果你真的想要德州風格,可以搭配墨西哥辣椒(jalapeño)。」
越式肯瓊小龍蝦(Viet-Cajun Crawfish):柯比說:「休士頓的越南人很多,部分原因是這裡的氣候與越南相似。」老闆們在該市各地發展出一種越式肯瓊(註:移民美國南部之法裔加拿大人所發展出來的獨特文化)餐廳,尤其集中在名為亞洲城(Asiatown)的地區。在那裡你可以找到美味的小龍蝦── 或是暱稱為「泥蟲」(mudbug)── 放在法式奶油、大蒜,及各種肯瓊及東南亞香料裡煮。或者是你可以享受更傳統的主菜,包括湯河粉及越南法國麵包(banh mi)。

撰文:Monica Eng            插圖:Alice Pattullo


甜蜜的真相
作者 撰文:Carolyn Alessio 繪圖:Gina Rosas Moncada
一個母親慷慨贈送的糖果禮物顯示,

一口巧克力可以讓人嚐到希望的味道

年秋天,89歲的母親去世後,我在查看她的紙本通訊錄時,一張舊耶誕卡掉了出來。封面有一張馬車的素描,裡面,在預先印好的「佳節愉快」下面,我母親以前的鄰居用大寫字寫了一張紙條:「謝謝你的巧克力,我那時真的很沮喪。」
這個訊息並沒有讓我感到驚訝。我母親靠固定收入維生,但多年來,她還是都會寄巧克力給朋友、家人和鄰居,來療癒幾乎所有的身心病痛。失婚?手臂斷了?沒得到升遷?我母親的親人和熟人可能會收到各式各樣的Fannie May糖果,糖果盒的白色蓋子上用紅色草書寫著公司的名字。
我母親對糖果非常癡迷,這既反映了她的家族歷史,也反映了她的家鄉芝加哥的歷史,因為芝加哥長久以來被稱為「世界糖果之都」。我母親的父母是工人階級,在大蕭條期間,他們拖欠了房屋稅。所以當我媽媽10歲的時候,她媽媽在布拉赫(Brach)的糖果廠找到一份大夜班工作。布拉赫糖果廠位於該市的西區(一個工業區),以其紅白薄荷糖、玉米糖、焦糖和其他奶油糖果和肉桂等口味的硬糖而聞名。
我母親的家人沒有多餘的錢買糖果,她媽媽是布拉赫的員工,可以買到從生產線上被淘汰下來的畸形糖果。許多工作日的早晨,我母親醒來時都會看到散落在餐桌上的瑕疵糖果。這些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深深安慰了少女時骨瘦如柴的母親:這是一種短暫的享受,也是她母親長久以來總是心繫著她和姐妹們的證據,即使她的工作迫使我母親和姊妹們在家裡承擔額外的責任。在後來的幾十年裡,我母親總記得,即使瞬間的甜味也能緩解焦慮,增進對未來的希望。
今天,在芝加哥西南區擔任高中教師的工作中,我繼續透過糖果與母親和外婆保持關聯。不久前,我的一個學生提到,她的母親在芝加哥一家糖果廠擔任經理,這家工廠最近測試了一種外型像蠕蟲的軟糖,味道像墨西哥流行的甜飲料歐洽塔(horchata)。我母親很喜歡聽國際市場糖果動向的報導。
在我母親20多歲時芳妮美取代了布拉赫,當時她在上大學,也在芳妮美兼差當秘書。同樣位於芝加哥的Fannie May以更高但仍然合理的價格提供好吃的糖果。我想像我的母親在1950年代後期的市中心,在白天的秘書工作和德保羅(DePaul)大學夜校上課之間停下來買幾個小精靈糖,這種糖在焦糖山核桃外裹著巧克力。
我媽媽可以像閱讀糖果神諭一樣閱讀Fannie May巧克力。小時候她還沒教我英文字母,就專注於為我識別表示糖果內容的標記。巧克力上的直線表示香草奶油,而波浪線表示巧克力奶油。我最喜歡的Trinidad Candy不需要標記:它的外面是帶有椰子斑點的白巧克力,裡面是黑松露巧克力,在我咬了美味的第一口之後,我牙齒的痕跡就會留在上面。
「太多的好事就是壞事」我母親曾經告誡我── 這促使我在十幾歲叛逆時,在我的臥室門上掛了一張海報,上面有一隻老鼠,上面有一大塊乳酪和一句話「太多的好事是很棒的!」但說到糖果,我母親的勸告還是值得聽的。她從小就有蛀牙,年輕時就需要裝牙冠。更不祥的是,當她11或12歲時,一顆布拉赫的薄荷糖在她咬成小塊之前從她的喉嚨滑落。我母親開始呼吸困難,直到她的父親把她顛倒過來,在她的背上拍打,讓糖果掉出來,才避免了悲劇。直到今天,我每次在遞一盤薄荷糖時,內心都會顫抖。
我母親對糖果的熱愛確實讓我經歷了一些愉快時光。大學的一個暑假我回到家裡,當時我和一個住在附近的人談戀愛。有一天我們不在家,他把一袋巧克力放在我們的信箱裡。當他打電話問我是否喜歡那些巧克力時,我不知道他在說什麼。然而,後來當我向母親提起那個令人費解的電話時,她捂住了嘴。「哦,」她說。「對不起,我吃掉了。」從此之後,我的朋友每次來訪都會帶兩袋巧克力。
父親去世後,母親獨自生活了近十年,冰箱常沒裝滿食物。但她總是在蔬菜保鮮盒中至少存放一盒Fannie May,以便與她的孫子孫女及其他訪客分享。即使我母親不幸失明,而且她最後的病開始發作,每當當地的Fannie May商店有促銷活動時,她都會打電話給我姐姐或她的大孫子,要求其中一個人路過時去買。當然,她除了給購物清單外,總是另外拿錢讓他們給自己買零食。
作為外婆與我母親的甜食嗜好相得益彰。我喜歡她和我女兒擠在一起品嚐我買的零食。在家庭聚會或餅乾交換中,他們經常坐在角落裡聊天,比較甜點的味道。看著她們,我有時覺得我們繞了一圈:我和丈夫回到芝加哥撫養我們的孩子,而我的母親激發了孫女對名牌巧克力的崇敬。
在我母親去世前一週,一位神父來主持病人塗聖油禮。當吉姆神父溫柔地對我母親說話並祈禱時,我注意到她的梳妝台上有一堆白色盒子。雖然她呼吸困難,但我母親設法為我們,她的三個孩子,儲備了糖果,稍後分發給我們的家人── 一種甜蜜的寬慰和慰藉,緩解了我們在她過世後的悲傷。
喪禮結束後,當我翻看母親的通訊錄時,我看到「H」下有幾個我不認識的名字:哈利和大衛是誰?當我看到他們的電話號碼以800開頭時,我哈哈大笑。事實證明,郵購零售商Harry & David的美食顯然是我母親送給別人禮物的第二來源。也許她曾經對Fannie May不忠。


作者為芝加哥克里斯托‧雷伊耶穌會(Cristo Rey Jesuit)高中的英語老師,作者因其小說而獲得手推車獎(Pushcart Prize)和國家藝術基金會的獎學金。


發揮想像力(六)
作者 台北大安社前社長 鍾鶴松PP Harrison譯


派崔克‧寇曼博士(Dr.Patrick‧Coleman)── 扶輪基金巨額捐獻顧問

需要一種良好的想像力
湯姆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說:「想要發明東西,您需要有一種良好的想像力以及一大堆的垃圾。」
從一個失敗了10,000次的人說出這樣的話。這是多麼有深度而卻奇特的說法。然而他又說「我沒有失敗過10,000次── 我卻成功地發現10,000種方法是沒有用的。」
湯姆斯‧愛迪生擁有1,093項不同發明的專利權。而大部分是像電燈泡,留聲機以及電影攝影機,這些東西對我們每天的生活有重大影響,是一種聰穎輝煌之創造力。然而,並不是他所創造的東西都成功,他也有許多失敗的事例。
有一個剛開始是錯誤的觀念,那就是使用混凝土來蓋房子。他在1899年成立了愛迪生波特蘭水泥公司(Edison Portland Cement Co.)製造各種東西,從照相箱(供攝影用的)到鋼琴和房屋。不幸地,當時的水泥太貴而這個想法就不為人們所接受。雖然如此,水泥的生意並不完全失敗。他的公司被聘請去建造在紐約市,布朗士區(the Bronx, New York City)的洋基棒球場(Yankee Stadium)。
國際扶輪社長珍妮佛‧瓊斯(Jennifer Jones)業已要求全世界的扶輪社員要「想像一個值得我們盡最大力量做好的世界。」那種挑戰包括七大服務項目,鼓勵那些不像我們這些成為扶輪家庭的分子,而當談到活動計畫與參與時,考慮那些局外的人士。
十二月份的扶輪主題是「疾病預防與治療」。舊的十二份主題是「扶輪家庭月」。不要胡猜,其實我還是比較喜歡舊的主題,因為十二月是朋友和家人相聚在一起,為歡慶各種不同節日的時候。
這也是在扶輪的另一新年度心情感覺興奮當中,一個很好的時刻來檢討審議六個月或七個月前所設立的我們的扶輪目標,而所有的挑戰就擺在我們的面前。
現在就讓我們看看有這幾項…
增加社員人數的目標:我們達到了嗎?我們是否已經擴大我們對外的聯繫,而達到目前我們社員圈之外的區域?或是我們接近了?我們的過程有怎樣的障礙?
扶輪基金會:我們是否已完成各項計畫?我們是否繼續實施我們各項計畫的措施?我們是否已經達成我們個人的捐獻目標?我們是否接近了?如果沒有…為什麼?
公共形象:我們扶輪社是否對於我們的社區有影響力?當人們聽到「扶輪」這字眼時,他們是欣羨的微笑或是我們僅是成為若無其事的旁觀者?
我們的環境:我們是否已經從事減少碳化物的污染?我們是否為了我們孩子、孫子女以及他們的孩子使我們的社區有更安全的空氣和水?
我提到以上四個問題並非巧合。扶輪理事派崔克‧齊桑加(RID Patrick Chisanka, D9400 PDG)以及他的地主籌備委員會明年九月在尚比亞路沙卡(Lusaka, Zambia) 舉行的扶輪研習會將要強調這些討論主題。
國際扶輪理事派崔克(RID Patrick)他於2024年六月結束其任期前,已經設定了一個奇特非凡的目標,希望能看到在非洲有60,000名扶輪社員。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在南非需要逆轉正在萎縮的扶輪社之趨勢,並且鞏固社員人數減退中的地區。
根據我們扶輪日內瓦辦公室的資料,就在我撰寫這篇文稿時,在非洲我們有1,784個扶輪社,總共有46,175名扶輪社員。有趣的是,我們有1,340個扶青社以及21,993名扶青社社員。國際扶輪理事派崔克(RID Patrick)的60,000名扶輪社員之目標確定是在我們可達到的限度內。在我們體制內,我們有一些社員被認為非洲主導改進的代理人(Africa's Agents of Change):https//www.rotary.org/en/africas-agents-Change。欲知詳情,請上網!
那些改進代理人之中有一人是在辛巴威(Zimbabwe – 非洲南部的一個內陸國家)的裴欣絲‧魯薩雷(Patience Rusare)。她說:「我要我的子女成長在一個不論他們是屬於任何種族的生活環境,他們將知道我們是一個多元性的社會,但是我們全部是一體的。」她使我想起小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非裔美國民權運動領袖/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將近六十年前的夢想。
可悲地,我們仍然有歧視與偏執的地方,但是我們能夠作為我們自己社區的促進改變者。再次地,珍妮佛‧瓊斯要求我們每一個人想像這樣值得我們盡最大的努力而每天有所成長,知道我們能夠使這個世界日新月異。
為了幫助您的扶輪社之成長,我們看下列的圖表,讓我們在這一扶輪年度內,將我們的計畫付諸行動,創造裴欣絲‧魯薩雷所想像的那種世界。


與小兒麻痺症一起生活70年
作者 撰文:Jong-Geun Lee (3730地區PolioPlus小組委員會主委/韓國原州扶輪社社員) 譯者:台北南隆社 黃文玥PP Wen Yue
韓戰結束後的第二年,我出生在韓國南部的一個農村。我在9個月大的時候感染了小兒麻痺症。我發燒了幾天,兩條腿都癱瘓了。我的父母是老師,但對小兒麻痺症知之甚少,所以他們依靠迷信和祈禱來對抗我的病。直到我兩歲時,我才最終被診斷出患有小兒麻痺症。
之後我需要拐杖才能走路,但我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孩子,在村裡有很多朋友。我弟弟幫我背著書包上下學。如果我的教室不在一樓,我的同學就會背著我上台階。當時,我們住在學校附近山上的一間出租屋裡。我的朋友會帶我回家,即使有這些幫助,當我的助行器鬆動或拐杖被什麼東西夾住時,我也會經常摔倒,因為如此我更是全心全力地投入到學習中。
我想成為一名醫生,這樣我就可以像對待自己一樣對待他人。但我無法被國內任何一所醫學院錄取。當時制度上不允許有嚴重身體障礙的人參加,沮喪和無助的心情讓我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但最終還是妥協決定攻讀建築,但是這條路並不平坦。我很擅長理論,但繪圖是一個挑戰。由於我的拐杖,我無法握住丁字尺,因此很難在大型製圖桌上用描圖紙繪製詳細的建築設計。沮喪的我想辭職,但院長勸我不要這樣做,並告訴我「沒有什麼事情是容易做到的」。後來,我利用平行尺幫助我保持線條水平。
大學畢業後,我在一家建築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大約在這個時候,我通過相親認識了我的妻子。媒人告訴她我很帥,但是我單腿一瘸一拐。當我拄著拐杖走進咖啡館時,即便是違心之論,但她仍然認為我長得好看,告訴我說,喜歡我說話的方式。第二天早上,當我要去上班時,她打電話向我求婚。她之後告訴我,她下定決心,絕對不能拒絕我,因為她知道她可以成為我餘生中的手腳。現在我們已結婚42年了。
我們定居在韓國西部的原州市。我想獲得建築師資格,但由於我在細部設計方面有困難,前後我花了八次嘗試才通過考試。1992年,我終於開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
我的設計一貫的重點是創建沒有顛簸或台階的無障礙設計,以便任何行動不便的人都可以舒適地移動。我的設計有足夠寬的扶手和門來容納輪椅。有坡道或電梯可以到達不同的
樓層。
2003年,我的兩位高中朋友向我介紹了原州扶輪社。他們提到扶輪社如何致力於根除小兒麻痺。加入扶輪社是我做過的最棒的事情之一。
於2022-23年擔任我們地區總監的Dai-Bong Yu也在我之後的一個月加入扶輪社。他很活躍、很熱情,他曾告訴我說:「如果你是一名建築師,你就必須爬上山頂,俯瞰整個城市。這樣你就可以為我們的社區設計更偉大的建築。」
在此之後春天的某一天,他沒有告訴我原因就邀請我出去,當天我們社的20名社員拿著一個A型背負架與我會面,他們輪流揹著我爬上1,043米(約3,400英尺)的山頂。我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因為我能聽到他們吃力的呼吸聲。當時我被他們深厚的友誼所感動,眼淚順著我的臉頰流了下來。
從那時起我更加投入,我在2013-14年擔任社長,現在擔任地區PolioPlus小組委員會主委。當被問及為什麼根除小兒麻痺如此重要時,我告訴人們,我不希望其他人像我一樣遭受這種疾病的痛苦。雖然有許多疾病會導致殘障,但是小兒麻痺是可以透過疫苗來預防的。
時至今日,我走路時仍心神不寧。我總是很緊張,仍然怕被什麼東西絆住,或者我的助行器因鬆動導致分崩離析而憂慮。我們深刻認為,必須盡最大努力根除這種疾病,這樣任何人都不會再因遭受這種病毒感染而癱瘓。

本文原載於ROTARY VOICE部落格https://blog.rotary.org/2022/10/21/living-with-polio-for-70-years/#more-13885,發表於2022年10月21日。


二、地區活動報導
DISTRICT REPORTS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委萊斯禮伉儷2022年訪台表彰AKS會員
作者 本刊編輯部 照片提供:提姆攝影 謝昌錡Tim


出席台灣AKS入會儀式

來自澳洲Sandringham扶輪社,曾在2011-15年擔任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2017-18年度擔任國際扶輪社長、2019-23年再任保管委員並擔任2022-23年度保管委員會主委的伊恩‧萊斯禮TRF Trustee Chair Ian Riseley偕夫人茱麗葉前總監PDG Juliet Riseley於11月7日由澳大利亞飛抵桃園機場展開4天訪台活動。
他倆於11月9日中午至圓山大飯店松鶴廳與將受表彰的阿奇‧柯藍夫會(AKS)會員聚餐,隨後出席下午2時起至5時在敦睦廳舉行的阿奇‧柯藍夫會台灣區入會儀式。儀式由扶輪基金會慈善業務諮詢顧問蕭佩珊Hazel Seow主持。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委伊恩‧萊斯禮在保管委員林修銘Trustee Frederick介紹後,致詞感謝眾位慷慨捐獻巨金成為阿奇‧柯藍夫會的台灣社友,謝謝他們協助扶輪基金會行善天下。

現場出席的AKS受獎人3522地區台北市華新社黃錦梅前社長PP Judy(由眷屬3522地區林乃莉前總監PDG Nellie與許淑絹前社長PP Annie陪同)、3462地區洪博彥前總監PDG Paul與寶眷何秀美Meg、3523地區朱建榮前總監PDG Jack與寶眷陳孟貞Jenny、3482地區莊子華總監當選人DGE Coach與寶眷陳曉昱Yuan、3502地區桃園東區社李承晉A-Jin、3502地區桃園品酒社創社社長吳嘉隆CP Abu與寶眷劉月琴Candy伉儷、3523地區台北華樂社前社長郭淑惠PP Sophie、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甫卸任董事長3523地區陳茂仁前總監PDG Tony、3481地區賴志明前總監PDG Jimmy與寶眷林汶玲CP Wenny陸續上台致詞分享個人的扶輪故事,並接受萊斯禮伉儷親自頒贈AKS會員證書與獻花及合照。寶眷劉月琴Candy表示成為AKS會員必須捐獻巨金實在心疼,但是鑒於扶輪基金會優良聲譽,必能高效運用這筆捐獻,匯聚眾人力量並擴大行善天下的影響力,就毅然決定捐獻。萊斯禮伉儷聽完台北社謝孟璋PP Roadrunner即席口譯,頓時莞爾,繼而忍俊不禁,十分欣賞她的率直與對扶輪基金會的信任。
永久基金/巨額捐獻顧問林鑾鳳前總監致感謝詞後,3482地區台北新世紀社方芳前社長PP Fanny深受萊斯禮的演講及眾位AKS會員分享的故事所感動,當場承諾也要捐獻成為阿奇‧柯藍夫會會員。保管委員會主委萊斯禮立即邀她上台合照,代表扶輪基金會感謝她。最後,萊斯禮與尚未離開會場的阿奇‧柯藍夫會會員與寶眷一起大合照,結束了儀式。

台灣12個扶輪地區歡迎扶輪基金會主委萊斯禮伉儷晚宴
11月9日星期三晚間5時30分至9時,台灣12個扶輪地區的總監與扶輪社友及寶眷500多人,參加在圓山大飯店12樓宴會廳舉行的歡迎扶輪基金會主委萊斯禮伉儷訪台晚宴。此一盛會在召集人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林修銘Trustee Frederick、籌備主委永久基金/巨額捐獻顧問林鑾鳳E/MGA Naomi、籌備執行長3481地區洪振攀前總監PDG J.P.、賴志明前總監PDG Jimmy、籌備副執行長3482地區台北永安社上官緒瓏PP Cut、台北大同社黃重實PP Johns率領團隊精心籌劃下非常圓滿成功。
當晚由3523地區阮虔芷前總監PDG Tiffany及3482地區台北華城社徐啟翔PP Flybird率各地區執秘等協助註冊聯誼,司儀3481地區台北台風社李康兒PP Koji與台北社張凡希S Fancy主持會議,3482地區台北中城網路社陳品棋CP Andy及台北北海社社友江至泓Justin負責多媒體影片。3482地區邱雅琳AG Phoenix率台北亞東社團舞蹈團隊表演迎賓舞蹈,3481地區合唱團歌唱4首扶輪曲目歡迎來賓。
晚上6時3523地區黃培輝總監DG PH鳴鐘宣布開會,3481地區合唱團演唱澳洲及中華民國國歌,3490地區陳汪全總監DG Paul介紹貴賓,晚宴籌備主委林鑾鳳前總監E/MGA Naomi致歡迎詞,3481地區邱文麗總監DG Wendy致開幕詞。

貴賓國際扶輪前社長黃其光PRIP Gary、國際扶輪前理事謝三連PRID Jackson與前理事劉啟田PRID Surgeon分別致賀詞並祝萊斯禮伉儷訪台成功順利。在林修銘保管委員的介紹下,國際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委萊斯禮上台發表演講。他感謝林修銘與全體台灣扶輪社員對扶輪基金會的貢獻、說明基金會的捐獻目標、介紹新的遺澤會(Leacy Society)並鼓勵捐獻、他也報告了根除小兒麻痺工作及扶輪基金會因應烏克蘭衝突的情形,末了他鼓勵大家參加墨爾本國際年會及有興趣的人參加年會期間在當地舉辦的為根除小兒麻痺募款高爾夫球活動。


3510地區吳泰昌總監DG Terry致詞感謝與會眾人,接著3461地區楊廼津總監DG Dentist夫婿林文源、3470地區周伯良DG Carlton伉儷、3481地區邱文麗DG Wendy、3482地區徐錕柏DG Louis伉儷、3490地區陳汪全DG Paul伉儷、3501地區謝其文DG Heart Man伉儷、3502地區高志明DG Metal伉儷、3510地區吳泰昌DG Terry、3521地區李澤汝DG Joni、3522地區葉再成DG Jason伉儷登上舞台,於DG Jason介紹禮物後,將代表12個地區2022-23年度總監心意的琉璃工坊「運聚大圓滿」琉璃雕塑致贈給萊斯禮伉儷。

3482地區徐錕柏總監DG Louis鳴鐘閉會。萊斯禮伉儷與PRIP Gary伉儷、Trustee Frederick、PRID Jackson Hsieh、PRID Surgeon、DG Wendy、E/MGA Naomi、PDG J.P.舉杯向全場與會者敬酒,開啟餐敘,台北亞東社舞蹈團以精采表演娛賓。晚宴間各地區社友紛紛與萊斯禮伉儷照相合影。晚宴於9時準時結束。

2022-23年度總監贈禮萊斯禮伉儷,
左起:DG Louis、DG Jason伉儷、DG Metal伉儷、DG Joni、E/MGA Naomi、萊斯禮伉儷、DG Heart Man伉儷、DG Wendy、DG Terry伉儷、DG Carlton伉儷、DG Paul伉儷、DG Dentist夫婿林文源



     保管委員林修銘Trustee Frederick前總監

     談萊斯禮伉儷訪台

     本刊編輯部採訪


阿奇‧柯藍夫會台灣區入會儀式結束後,本刊採訪了安排萊斯禮伉儷訪台活動的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林修銘前總監Trustee Frederick。他表示在2022年6月休士頓國際年會期間,台灣新冠病毒疫情日益緩和,各種集會逐步解封之際,便邀請交情甚篤的保管委員會主委萊斯禮來台表彰及鼓勵台灣扶輪社友對扶輪基金會的捐獻及支持。萊斯禮曾兩度訪台,對台灣社友熱心服務與扶輪基金會捐獻領先世界留有良好印象,當下欣然應允邀請,原訂於11月4-11日訪台8天,惟後來澳洲家園遭受洪災,緊急搬家,訪台時程遂改為7-11日,並且活動濃縮每日滿檔。

11月8日萊斯禮伉儷出席台灣阿奇‧柯藍夫聯誼會在基金會區域協調人陳弘修前總監RRFC ENT召集下,於喜來登大飯店舉行的聯誼雞尾酒會與歡迎午宴,超過150位會員、寶眷及社友與會。當晚萊斯禮伉儷出席林修銘伉儷作東的晚宴,並由永久基金/巨額捐獻顧問林鑾鳳前總監與夫婿3482地區徐錕柏總監以及扶輪基金會慈善業務諮詢顧問蕭佩珊Hazel Seow作陪。

次日11月9日下午萊斯禮伉儷出席在圓山大飯店敦睦廳舉行的阿奇‧柯藍夫會台灣區入會儀式。林修銘表示,扶輪基金會非常重視台灣社友的貢獻,因此為因疫情或其他因素不克前往美國芝加哥接受表彰的台灣AKS會員特別在台灣舉行(也是第一次於美國之外其他國家舉行的)入會儀式。原定有25位AKS會員加上寶眷共50人參加此一會議,但是部分會員因為高燒及其他因素不克參加。11月9日晚萊斯禮伉儷出席台灣12個扶輪地區的總監與扶輪社友及寶眷於圓山大飯店12樓宴會廳舉辦的歡迎晚宴。

11月10日早上10時萊斯禮伉儷前往板橋聽取3521地區報告透過扶輪基金會獎助金經費美金9萬9千元辦理的惜食計畫,並參觀當地惜食廚房的運作,於11時跟車送餐至圓環一間老人院;晚間出席2017-18年度台灣總監與寶眷於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國際貿易大樓33樓名人坊為萊斯禮伉儷舉辦的團聚及歡送晚宴。

11月11日早上9時45分萊斯禮伉儷搭機離台,飛往菲律賓訪問然後前往日本參加研習會。

林修銘表示,雖然許多扶輪大國社員人數是我們台灣數倍,扶輪基金會總捐獻金額理所當然高出我們,但是論人均捐獻,台灣排名第一,深受扶輪基金會重視。此次萊斯禮主委訪台,最高興也最特別的收穫就是啟發了3482地區方芳前社長PP Fanny當場承諾捐獻,由冠名基金捐獻人升級成為AKS會員。

林修銘表示,自己身為保管委員的任期還剩一年半,但時時與同僚及各領域專家認真監督扶輪基金會。明年度的捐獻目標業經下屆保管委員會主委巴哈馬籍的拉辛Barry Rassin訂為美金5億元 (今年度的目標是4億3千萬美元),並獲保管委員會通過。扶輪基金會十多年來都榮獲信譽極高的獨立機構「慈善領航家」(Charity Navigator)給予最高等級的評價。基金會的捐款幾乎9成都用在計畫上。林修銘請台灣的社友對扶輪基金會放心,並建議大家踴躍捐獻冠名基金,協助扶輪基金會達成行善天下的任務。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委伊恩‧萊斯禮來訪惜食廚房
作者 圖文提供:國際扶輪3521地區2021-22年度地區總監 簡承盈IPDG Dennis

惜食行動是一項相當特別的扶輪地區服務計畫,取得扶輪基金會全球獎助金99,000美元支持,完成惜食廚房建置工程,啟動長久服務,持續送餐的愛心,喚起各界關注惜食行動,關懷環境永續、社區弱勢及獨居老人等相關議題。筆者從擔任2016-17年度國際扶輪3520地區惜食台灣行動委員會主委開始,從無到有見證惜食由起步茁壯至今的成果,如果沒有扶輪基金會的支持,惜食行動不會有現今如此規模,成為壯大服務的最佳案例。
很難得國際扶輪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委伊恩‧萊斯禮(TRF Trustee Chair Ian Riseley)在2022年11月10日專程訪台,感謝台灣對扶輪基金會的踴躍支持,捐款金額排名全球第五,更安排造訪惜食廚房並全程參與一同送餐至社區。
對於惜食服務行動計畫的理念,他深表認同,也隨同扶輪社友送餐至社區,對台灣的惜食愛心,給予溫暖鼓勵。
萊斯禮過去曾鼓勵扶輪社友每人種一棵樹,致力於環境保護及和平倡議,曾獲澳洲援外和平締造獎、扶輪基金會特優服務獎等。他表示,全球食物浪費的趨勢令人擔憂,且在已開發國家相當普遍。他在澳洲家鄉便親眼見證,超市因為食物賣相不佳即加以淘汰,因此出現農民在路邊自主販售醜蔬果的現象。
這次造訪惜食廚房,萊斯禮對台灣推動惜食成果印象深刻。惜食廚房自2020年開幕啟用,收集醜食材製成便當,至今送出超過22萬個愛心餐盒,同時兼顧環保及愛心,COVID-19疫情期間更以送餐支持台灣醫護人員,在社會特殊重大事件之際,讓惜食廚房發揮更大作用,創造多元服務成果。
惜食行動計畫源起於國際扶輪3520地區服務計畫,亦獲得國際扶輪3450地區、韓國國際扶輪3600地區贊助支持。本次萊斯禮參訪惜食廚房,現場凝聚惜食行動推動至今的重要推手,包括:惜食台灣行動協會名譽理事長郭俊良PDG D.K.、第一屆理事長簡承盈IPDG Dennis、現任理事長葉秀惠PP Bernice、祕書長羅明峰PP Loren,並邀集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林修銘TRF Trustee Frederick、永久基金/巨額捐獻顧問林鑾鳳E/MGA Naomi、主辦社台北市仰德社社長及多位扶輪社友,共同見證惜食行動計畫自2015年啟動至今,連結社區及國際善心資源經營有成,奠定永續里程碑。
萊斯禮參訪惜食廚房時,過程中對服務細節頻頻提問,並走入廚房實地訪察、瞭解便當菜色,也讓筆者回憶起,建置廚房期間,所有的惜食夥伴對每個細節反覆討論,才能串聯眾人之力,完成這不容易的任務,奉獻愛心。
特別是本次扶輪基金會全球獎助金申請計畫,因包含廚房建置工程,比起許多獎助計畫申請更為繁複漫長,如今惜食成果獲肯定,期許未來能鼓勵更多台灣有意義的服務計畫,借助扶輪基金會資源發光發熱。


台灣多地區扶輪基金種子講師培訓課程:全球獎助金Wash案例分享
作者 台中向上社 陳敬達PP Alan

2022年11月20日睽違三年第二屆的台灣多地區扶輪基金種子講師培訓課程由3490地區總監陳汪全Paul與用愛發電的獎助金委員會主委Eric主辦,邀請TRF RGO嫺梅與台灣十二個地區的扶輪基金主委與扶輪獎助金計畫相關的扶輪社友一起研討扶輪獎助金的計畫申請與實踐。3522地區溫淑慧CP Sue分享全球獎助金申請重點解析,3490地區蕭義煜PP Eric分享了結案管理的問題,3490地區王宜達PP Doctor CED優秀的個案分享,3510地區施富川PAG Jackie分享了全球獎助金優秀的管理經驗,3461地區由大肚社趙文華CP Aircon分享如何尋找國際夥伴,台中向上社陳敬達PP Alan分享台灣全球獎助金範例:WASH和平區南勢里部落潔淨生活用水服務計畫,我們與全台灣的扶輪社友們一起研討,扶輪基金會對於全球獎助金的展望與新七大焦點領域的比較與說明。全球獎助金的實踐與地區全球獎助金優秀管理經驗的探討。

距離2019年11月23-24日由3461、3462地區、台中向上社主辦第一屆台灣扶輪基金種子教師研習營已經三年的時間,嫺梅分享的全台灣全球獎助金的申請2020年14件、2021年33件、2022年申請68件。扶輪基金會種子教師的訓練成果讓我們台灣的扶輪社友,透過全球獎助金的機制與扶輪基金會來自全世界的善款,用更好、更大規模的服務計畫來增加我們扶輪社友對社區服務的影響力。研習會當天所有講師的簡報連結請各位社友們參考。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M5GIaGdbsZ7LljyIwna2e4q-HYC-1L15
和平區南勢里部落潔淨生活用水服務計畫是台中向上社服務團隊的第一個全球獎助金專案,這個服務計畫可以說是:很多偉大故事的開始、從CP XO開始、PP Alan、PP Life、IPP Nico,後續台中向上社每年規劃執行兩個全球獎助金計畫、一個Host,一個成為International Partner。陸續地台中向上社完成了疫情當中以輪椅改善肢體障礙身心健康、松茂部落的潔淨用水、頭汴坑生活用水,今年第五屆的社長林智雄Brian也將幫助偏遠的梨山醫療站、籌措醫療設備的增援,延續台中向上社社區服務的優良傳統。台中向上社的社友們跟所有3461地區的扶輪社友們一樣:我們是採取行動的人。
筆者一直認為全球獎助金的服務機制是一個偉大的系統,扶輪基金會支持扶輪社在自己的社區,從別人的需要找到扶輪社友的責任。從而連結世界扶輪社友的資源,將服務計畫做得更大、做得更好,增加我們對社區的觸及與影響力。因為這個計畫的成功與經驗,台中向上社CP XO每年捐贈1萬美金支持台中向上社的服務計畫,參與服務計畫的社友們也積極地響應透過PHF、Major Donor的捐贈來支持社區服務。和平區南勢里部落潔淨生活用水服務計畫與全世界的扶輪社友們一起,台中向上社成立一個委員會管理,執行一個5萬5千美金的專案,設定一個偉大的目標,逐一地克服問題,完成後的成就感。這個團隊的台中向上社社友有建築師、會計師、企業經營高層、財務專家、水處理設備的工程師社友,對所有參與服務計畫的扶輪社友們成就與經驗無價!我們的團隊承受全世界扶輪社友的期望,國際與地區扶輪社友的捐贈支持,從提案到完成之間的壓力非常巨大:規劃與理想間還是有差異的。我們過程中政府的協商調整設計規劃,原民會的委員們努力,所有搬運與場地的整理是當地自動自發的志工,最後區長也多增設了一個鐵皮屋來保護重要的設備。我們看到的是:社區除了參與規劃以外,也投入所有的志工與社區的資源來共同完成這個計畫。為了永續經營扶輪資源所投入的社區資源,台中向上社與原委會成立了RCCs扶輪社區服務團來管理、經營這套設備,800多戶住民透過少量的居民付費機制,為未來耗材費用與五年、十年後的設備更新基金。

全球獎助金的計畫與實踐中台中向上社的社友們建立了服務團隊:社友們參加不同的RAG扶輪行動小組WASH、DNA、團隊們參加各個地區主辦的訓練課程GMS、Learning Center學習各項獎助金的條款,最重要的是:不管是社區調查與結案報告都是逐條的群組討論,台中向上社培養了十幾位的全球獎助金與地區獎助金計畫執行經驗的社友,成為活耀的地區DRN地區資源網路的團隊。什麼人才都在這裡:台中向上社透過社友的職業專業,我們有了一個熱情與專業兼具的社區服務團隊。各個不同職業的社友都能發揮其職業專業的能量、服務產生熱情、熱情增加服務。連結社區建立社區友誼,我們的社區服務團帶著他們的農產品參加地區年會的友誼商店,蔬菜水果、泡茶與地區扶輪社友連結。透過服務計畫的展開與執行的投入,激發社友實際參與,每一年我們的扶輪捐款都超越原來的年度計畫。台中向上社我們是做大事的人。





國際扶輪3461地區國際醫療關懷
作者 台中東南社 趙榮勤PP Brain
國際扶輪3461地區,長期以來都非常重視與關懷偏鄉住民的福祉。時值全球疫情期及俄烏戰爭災難,因此將國際義診服務轉換為地區醫療關懷服務。總監楊迺津Dentist,帶領扶輪人大手牽小手,為地處偏鄉物資匱乏的大安溪及汶水溪沿岸原住民部落,依照國際扶輪組織所關注的七大焦點領域:疾病預防與治療、水資源與用水衛生、 社區經濟發展、母親與兒童健康、基本教育與識字、環境保護及和平與締造和平與預防衝突,推動「原住民文化健康站改造計畫」,照顧兒童健康的快樂早餐及健康運動計畫。
國際扶輪3461地區醫療關懷服務計畫依照大安溪及汶水溪沿岸12所原住民文化健康站不同需求,分別提供血壓計、血糖計、熱敷袋、體溫計、醫藥箱等物資,水資源FRP過濾器設備以淨化水資源,以及配合環境衛生改造及疾病預防之需求進行房屋設備等之維護及修繕,更有各扶輪社資助的學校兒童健康運動及快樂早餐。預計今年度,大安溪及汶水溪沿岸12所泰雅原住民文化健康站及四所小學,可服務人數達500人,照顧200個家庭,照護 55歲以上原住民長者失能長輩及偏鄉兒童,營造出照顧型社區及學校,落實偏鄉國際扶輪照顧理念及國際扶輪七大焦點領域。
捐贈活動於11月19日上午10時在三叉坑部落文化健康站及於晚上6時於泰安錦水飯店舉辦舉辦「國際扶輪3461地區泰雅大手牽小手」活動。感謝3461地區總監楊迺津Dentist、國際醫療關懷主委趙榮勤Brain及3461地區各扶輪社及社友挹注扶輪資源於原住民文化健康站,推廣和平及扶輪照顧理念。






3461地區根除C肝前進三義
作者 3461地區消除C肝委員會主委 台中省都社 黃仁杰PP GUT
C肝是導致國人肝病的第二號殺手。台灣成人C型肝炎盛行率約2%至4%,換算約有40-60萬人感染。目前全基因型藥物已經納入健保,由於治療效益明顯,為鼓勵所有C肝病人踴躍接受治療,病人確認感染慢性C肝,就可「即篩即治」。只要血中測到C肝病毒,皆可接受全口服新藥之治療。藥物的使用日趨簡化,療程也可縮短至8週。世界衛生組織因而提出「2030年消滅C型肝炎」之願景,台灣國家C型肝炎旗艦計畫辦公室更喊出要在2025年提前達標。國際扶輪不落人後,3461地區也全力投入C肝防治活動,目前醫療院所針對篩檢與治療已經如火如荼展開,不過對於監測肝臟健康而言,抽血與腹部超音波可說是相輔相成的,超音波是一種型態上的診斷,而抽血檢查是功能上的診斷,兩者缺一不可,很多病人甚至罹患肝硬化和肝癌也不自知。於是結合澄清醫院中港分院和吉利德藥廠跟苗栗衛生局合作,安排在三義鄉衛生所執行C型肝炎衛教宣導與腹部超音波義診活動。
2022年11月19日(週六)上午7時,本人帶領澄清醫院的醫師及護理師,一起浩浩蕩蕩出發至三義鄉衛生所,緊接3461地區服務主委Archi、台中省都社社長賴柄源Austin暨社友陸續到達共襄盛舉,先進行衛教演講再幫當地的B、C肝炎病人掃描腹部超音波。這次的活動一個早上共有65位民眾參加,其中絕大部分有輕度至中度的脂肪肝,值得注意的是,竟然有兩位發現肝臟有腫瘤。當下皆已詳細衛教及說明,安排近一步的詳細檢查,後續我們會再繼續追蹤。
這次的活動獲得民眾熱烈的迴響,同時苗栗縣衛生局也特別在官方網頁詳細報導,感謝扶輪社3461地區的努力,讓活動圓滿成功,做了最好的社區宣傳。


3461地區全年齡、社區型── 大肚扶少團
作者 大肚社扶少團主委 歐昱廷PP Scott
大肚社於2016年3月18日創社授證,不到五個月,2016年8月9日大肚扶輪少年服務團正式成軍,大肚扶少團當初創立時,成員主要以社友之適齡子女為骨幹,結合大肚社區內12-18歲的青少年共同組成,是3461地區第一個成立的地區型扶少團(到目前為止也只有一個)。
大肚扶少團成立宗旨為:1.服務社區;2.共同成長學習;3.培養新世代國際觀。
目前大肚扶少團由大肚社、台中港東區社、台中港中央社共同輔導,輔導社提供扶少團最好的後盾,自創團之初,大肚扶少團就始終秉持著「這是屬於大肚社區的扶少團」的理念,招募大肚地區的莘莘學子,共同參與地方的公益服務活動。此外,為了讓大肚扶少團的年度活動都能夠順利進行,大肚扶少團輔導主委,皆由大肚社的前社長擔任,每一屆的扶少團主委,也擔負了教育扶少團團員正確生活態度以及做人處事道理的責任,並為大肚扶少團成員們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培養團員得體的應對態度。

大肚扶少團成立迄今六年餘,長期維護大肚火車站地下道清潔、關懷社區老人及協助扶輪社的各項社區服務計畫,六年以來已二度透過大肚社安排團員出國從事國際服務體驗(近年因疫情中斷),也協助社區反毒宣導,並在創團之初即開風氣之先,每年固定於地區扶輪日配合反毒宣導,並為扶輪最偉大志業End Polio Now公益募款,至今已募款捐出六顆保羅‧哈里斯,並於歷年地區扶少團年會接受地區總監頒獎。
大肚扶少團每個月2次例會,因為是社區型,並沒有寒暑假且節目十分精彩。除了定期社區服務(如大肚火車站的地下道清潔、移除社區外來種植物銀合歡、淨灘、社區老人安養中心服務學習等),扶少團不定期舉辦職業探索、交換學生分享、中秋晚會、聖誕聯誼、新春聯誼等活動,讓團員們可以在豐富多元的活動中學習團隊合作、領導統御技能及正確服務的態度,再輔以不定期出國服務學習體驗,每年鼓勵參加RYLA(扶輪青少年領袖營)及廣邀團員參加RYE(青少年交換長短期計畫)及參與接待國際友人,拓展社區青少年的視野、培養新世代國際觀!
大肚位處大台中西南邊隅,全境沒有一所高中職,但大肚扶少團,在劣勢中扎根成長,在社區服務中茁壯,歷屆團員在扶輪系統的培育下,漸漸開枝散葉,多有傑出表現者,相信有一天,這些來自鄉下的種子,可以匯聚成一股改變社區的力量,也引導他們可以成為未來扶輪的接班人,也許,這才符合了我們扶輪「青少年服務」的本義。


3482地區扶輪傳愛 施比受更有福
作者 3482地區國際災禍救濟委員會
國際人道服務
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的無情戰火,讓無辜的人民流離失所;巴基斯坦遭遇史詩級的洪水侵襲,造成千人以上罹難。國際扶輪3482地區國際災禍救濟委員會主委台北北海社PP Stanley感於近期的天災人禍,讓在台灣就學的俄羅斯、烏克蘭、巴基斯坦留學生遇到種種的現實因素,造成經濟上的極大困頓。主委PP Stanley認為不分國界的扶輪人在這個時候有責任為我們的地球村盡一些心力,倡導伸出援手的人道關懷計畫。在短短兩個月的籌備時間內,主委PP Stanley率全體委員密集協調與統籌捐助救濟留學生的對象與資格。
籌備過程波折
籌備開始在尋找需要捐助救濟留學生的過程當中並不是想像中的順利,委員會遇到許多瓶頸讓困難度大大的提升,籌備委員們積極地拜訪各大學院校,找尋符合救助資格的留學生,在主委PP Stanley透過許多的聯絡管道之下,聯絡到中央研究院Dr. Hanna博士,並率同籌備委員們親自拜訪Dr. Hanna博士,說明3482地區扶輪社的協助心意,讓Dr. Hanna博士充分瞭解扶輪社真實的善心,進而透過烏克蘭籍留學生Olek申武松及Katya Leliukh劉愷妠以Google Form方式聯絡到俄羅斯、烏克蘭、巴基斯坦的在台留學生,才慢慢將這些學生順利地聯繫上,經過委員會審核後符合資格有59位留學生,委員會個別邀請這些留學生前來接受扶輪社的獎助金,幫助他們在台灣能夠安心就學。
多元、平等及包容
在11月24日的感恩節這一天,委員會假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救助災難國家在台學生獎助金頒發典禮」,在台北真善美社社友們的扶輪歌唱中揭開典禮序幕。頒發典禮邀請到3482地區許鈴裕IPDG Frank以全程的英文演說分享DEI(Diversity多元、Equity平等、Inclusion包容)的普世理念,IPDG Frank提到印度聖雄甘地曾經說過:「這世界可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滿足人們的貪婪。」鼓勵大家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事物,不追求無謂的慾望。另外也提到德蕾莎修女說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愛做很多小事。」我們都是改變者,學習如何包容,為了和平及和諧而努力。IPDG Frank並宣導國際扶輪特有的聯誼、服務及領導力。程序儀式最後也請受獎代表中央研究院Dr. Hanna博士致詞,代表全員留學生表達對3482地區扶輪社的感謝之意,Dr. Hanna博士特別準備了在烏克蘭代表「保護」意義的「哈達」,回贈予地區總監徐錕柏DG Louis,表示感謝3482地區扶輪社的愛心善舉。典禮最後在“We are the world”歌曲中圓滿完成。
行善不落人後
在主委PP Stanley親自出錢出力、拋磚引玉號召地區各社的災難救助準備款(每社500元美金)響應此項人道服務計畫。經費不足的款項由台北真善美社、台北北海社、台北城中社、台北民權社的社友們發動個人捐款贊助,副主委台北真善美社CP Sherry更是服務計畫中個人贊助最高者,IPDG Frank同意提撥2021-22年度地區結餘款響應,得以讓募款計畫順利,成功完成溫馨的國民外交,讓災難國家的留學生感受到台灣人民及扶輪社以禮相待,患難扶持的熱誠。在籌備過程中,副主委台北真善美社CP Sherry、委員台北尚邑社CP ChinChin、委員台北北海社PP Keith、委員台北北海社PP Lawyer、委員台北菁華社CP Charles常常放下自己的公務,大家不斷地溝通討論,日夜費心費力安排籌備許多各項繁瑣細節。更感謝DG Louis、IPDG Frank、地區國際服務委員會主委台北城中社PP Clayton、副主委台北民權社PP Jennifer、副主委台北城中社IPP Victor的全力指導與支持,促成並圓滿這項國際服務計畫。在2022年的感恩節這一天,身為扶輪社友的我們及災難國家留學生心中留下深刻又溫暖的共同回憶。



「共創、共思、共好」,戰果豐碩的 3482地區扶輪青年領袖獎研習營
作者 扶輪青年領袖獎研習營主委 台北環河社 張興維CP Sam
扶輪青年領袖獎研習營(Rotary Youth Leadership Awards, RYLA)在國際扶輪的青少年服務計畫中,一直是相當重要的項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激發青年的領導潛能、公民素質及個人能力,此活動從1989年起迄今,本地區也舉辦了33個年頭。
「共創、共思、共好」成就豐碩戰果
而在2022-23年度,獲得總監徐錕柏Louis的青睞,本人接下RYLA主委一職,為了呼應本年度的主題:「想像扶輪」,便開始構思如何呈現RYLA的活動內容。與此同時,本人在成為扶輪社友以前,也曾是圓環扶青社的一員,回顧3480乃至3482地區在RYLA的籌備與成果所累積的基礎來看,若扶輪與扶青能一同投入RYLA籌備的過程,或許能創造更多且更意想不到的具體戰果,從兩天一夜的營期至11月27日的成果發表會來看,不僅成果豐碩,從扶輪、扶青乃至於學員幾乎都打成一片,這也是筆者籌備RYLA的主要目標。

回顧籌備RYLA的過程中,筆者以「共創、共思、共好」為其出發點,以扶輪與扶青共同組成籌備團隊,透過活動前的籌備與活動中培育領袖的過程中,讓扶青帶領學員成長,同時,也讓扶青更進一步瞭解扶輪是一個各類資源豐富度極高的平台,而這也剛好呼應了本年度3482地區扶青團隊的扶青扶輪,共享雙贏的年度口號。
跨世代對話成就新世代影響力
因應RYLA的基本精神,主要是培養青年具備領袖特質,此次RYLA主題的發想,定調為「新世代影響力」,一方面因應扶輪的七大焦點領域外,環境保護與社區經濟發展的折衝,與相關資源的配置,已然成為全球企業與非營利組織近年必須思考的課題,所以本年度的RYLA希望以培養青年能具備全球性視野,兼具基本的企業實務經營認知,所以籌備團隊最後以ESG(環境永續、社會服務與公司治理)為主題,以實務知識課程分享、企業訪談、成果發表與小隊引導討論等各種環結的串聯,讓學員能同時吸收理論知識外,甚至是實際與各大公司高階主管乃至創辦人,面對面地互動,一方面了解企業主的領袖特質,也能從中瞭解企業在ESG的經營實務。
而讓學員與企業主的互動對談中,也符合了本次RYLA籌備的另一主軸:「跨世代對話」。這種企業訪談的體驗式學習,透過近距離與企業主深度對話,除了學習真正領導人的思維與格局,也會針對環境議題相互交流,這次在成果發表會中,我們的確看到了各組學員向扶輪呈現了新世代的想法與可能的解決方案,這也獲得了許多扶輪社友的讚賞與支持。
誌謝:共同參與的扶輪與扶青
最後,這次RYLA的成功要感謝許多扶輪先進,感謝45個扶輪社的贊助支持、總監Louis與林鑾鳳E/MGA Naomi從地區社祕會趕來為RYLA致詞,並致贈iPhone 手機一台,青少年服務委員會主委PP Boris與2024-25年度地區總監提名人陳正玲DGN Jessica的晚會抽獎贊助,委員會的顧問與委員們的全力支持,如台北景福社的PP Win全力協助講師與評審邀請、顧問台北華城社CP Ken分享領導者的行為展現、本社的PP James專業的小隊討論引導、副主委台北全心社PP Yvonne在社祕會的報告,以及台北原民社的PP Peter在晚會活動的強力氣氛帶動。
扶青方面,有賴地區代表城中扶青社DRR Phoebe與執行長圓滿扶青社的DRRE Wilson的全力支持,動員超過20餘位的扶青社社友的幫忙,時間分配與控制極為得宜的總場控,圓滿扶青社Joanna社長、主持默契絕佳的上城扶青社正副社長,Jennifer與Warren、負責註冊報名的文書長大稻埕扶青社的IPP Ethan、統籌所有器材的大龍峒扶青社Arthur、晚會負責人的大安扶青社Ariel社長、開幕式與破冰的保安扶青社Joey社長,以及來自不同扶青社的8位隊輔與機動等扶青社社友,以及未提及姓名的扶輪先進與扶青社社友們,沒有各位的鼎力協助,絕難創造2022-23年度RYLA的豐碩戰果,這個榮耀獻給扶輪與扶青,也期許未來,我們能持續「共創、共思、共好」,謝謝各位。


3490地區2022-23年度根除全球小兒麻痺公益單車環島
作者 單車環島委員會主委 新北市光耀社 王志朗PP Water 攝影/單車環島委員會執行長 三重三陽社 王信文Well 新北單車網路社創社社長 林子傑CP We


雨已經下了整整一天,偶爾還穿插著狂風暴雨,如果今年度的單車環島是規劃傳統九天的行程,回程不就是今天嗎?2022-23年度公益單車環島已在昨天順利完成,期間最大的話題就是天氣了,而我們很幸運的,八天行程中可謂風調雨順幾乎可用量身打造來形容,資深的環島勇士紛紛稱讚從來不曾遇到過每天都這麼適合騎車的天氣,對於老天爺如此給力也代表本次活動已經成功一半了。

由於疫情關係延至2022年3月底才完成單車環島主委交接,當時疫情尚處不穩定階段,任何的規劃都存在不確定因素,但任務來了總是要承擔,「不推辭」是扶輪的基因,是維持扶輪前進的動能,我們沒有太多時間猶豫“Just do it”、“Action”是當前唯一工作準則。
三月底交接,四月中規劃完成邀標書並發出給廠商,很快在五月初完成廠商簡報及遴選,在決定公告報名日期前,內心一直在擔憂很多人剛完成三月的環島,勢必會影響十月再次參加的意願,規劃的參加人數200位是否能達標?沒想到,在報名系統開啟後,當時,土城山櫻社PE Cara監看後台數據同步回報,回報的數據分秒變化其氛圍猶如股票暴漲,150、160、170、180不到12分鐘就達到第一階段設定的180位,雖然200位的門檻看起來已經沒問題,但我還是很緊張,因為我才剛完成填入第一位隊友的資料(幸好連我自己只需填三位報名者)萬一沒完成我將如何面對所託!資料剛填完不一會竟然就達到300位的上限,連驚嘆的時間都沒有而直接跳到下一階段「我要怎樣安排這三百勇士!」一關一關的挑戰就此展開,議約、社友分隊、聘任隊長、團練、車衣套量、場地租借、個裝的分裝發放、花蓮外地團練交通食宿、安全維護、補給、人員分流、接駁、慶功宴⋯等,團隊運作是以天為單位在規劃進度,回首來時路不禁要問「我根本不認識梁靜茹!是誰借我這勇氣?」而一切就在關關難過關關過之中按預期展開,尚稱順利的一步一步前進。

本次活動的籌辦過程有很多地方有別以往,對於承辦廠商的遴選,委員會採用公開評選機制來遴選廠商,邀請地區具豐富單車環島經驗的領導人來擔任評選委員,從內部需求計畫擬定、廠商簡報、提問而後評分的機制來遴選出優勝廠商。另,本次環島西部路線我們走的是台三線,這是歷年不曾走過的路線,在憑藉執行長Well的豐富經驗加上我們多次履勘,再和承辦單位確認可行後,旋即展開安全規劃,社友安全是我們最重視的,所以我們特別邀請了單車社社友來擔任各隊的領騎,而單車社社友也秉持扶輪精神,全社動員出席出錢出力堪稱扶輪楷模。
每年度的單車環島團練是必修課程,藉由團練可以讓承辦單位及參加者建立彼此的默契,往年團練均以參加者所在地最多的新北市為主,而今年度我們辦了一次不一樣的團練,我們把隊伍移師到花蓮並結合花蓮分區的運動會,團練路線193縣道更讓大家走了環島不曾走過的路線,看到海岸山脈的縱谷之美,馳騁其間時而猿吼時而鳥叫,盡享原始野趣,遠眺溪谷則是秋芒遍野隨風擺盪,原民部落隨處可見菱形邊條、獵人及山豬等有關狩獵的圖騰,各顯部族風格,地方特色展露無遺,兩天一夜的行程讓參加者收穫滿行囊,甚至讚揚比環島行程還豐富,而環島行程報名向隅者也因為參加了此次團練,有機會體驗到單車旅遊,類單車環島的行程也讓他們稍解沒報到名的缺憾,紛紛表示明年一定要努力搶名額。

為了紓解環島勇士每日的辛勞,委員會在食宿是費盡心思,我常和執行長Well哥開玩笑說我們倆為了這活動燒腦到連頭髮都快燒光,鱘龍魚大餐、新鮮果肉芒果冰、關西仙草、潮州燒冷冰、太麻里活蝦、鳳林草仔粿及當地水果⋯等,讓環島勇士一路驚艷,而住宿的四星或五星飯店則是可以讓勇士好好休息儲備隔天再戰的體力。總監陳汪全Paul也為了慰勞環島勇士的辛勞特別在瑞穗天合飯店辦理總監之夜,加上CP Amy及CP Apple的精彩節目,整場氣氛嗨到猶如演唱會讓活動衝到最高潮,環島勇士們意猶未盡捨不得離開會場。在行程規劃時Paul總監也有表示到,扶輪社的傳承工作不可忽略,委員會依據這項指示,加上下一屆主委是宜蘭社PP Sun,因此委員會特別向總監當選人陳昱森DGE Ethan 提議辦理總監當選人之夜,沒想到這想法和DGE Ethan一拍即合,他說他的DGE同學本來就有規劃在宜蘭辦理單車之夜的想法,沒想到一切的安排竟是最好的安排,而這也是3490地區環島隊首次的總監當選人之夜,當天最令人記憶深刻的莫過於蘇澳社內輪會的開場迎賓舞及第五隊的史艷文真人布袋戲,在在盡顯宜蘭當地的特色,一樣是博得在場勇士滿堂彩,整個環島行程的最後三天可謂高潮不斷。


活動也已結束,社友評價甚高,這是對於委員會付出的鼓勵與肯定,但反身自省仍有不足處,就像歷屆委員會一樣,都會提供很好的建議,使活動越辦越好,這也是為什麼參與者越來越踴躍的原因,說明經驗傳承的重要性。雖然每年的報名都很搶手,但我還是衷心企盼我們3490地區的社友及寶眷、尊眷要好好把握一年一次的機會,親身體驗單車環島的樂趣,以平均20-2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仔細閱讀台灣的美,每年的單車環島都在延續及締造著一段故事,有歷年不間斷的參加者、有堪比鵲橋相會的約定、過壽卡前必訪阿給西商店老闆娘買瓶啤酒圍繞隊友歡唱生日快樂的場景、8歲到80歲的拚搏、單腳踩踏的永不放棄、夫妻的相互扶持、一家人的關懷、回到玉里的悸動、隊友之間情感的凝聚⋯娓娓道來篇篇令人回味再三,相信您在親身體驗後獲得的感受會比我更多更深。



國際扶輪3502地區高峰論壇──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作者 八德旭德社 林椿梅Sheena
主辦社:八德旭德社 論壇主委:楊惠美PP Amy Yang

國際扶輪3502地區高峰論壇一直是3502地區的招牌活動,更廣受社友寶眷的喜愛,最主要原因在於高峰論壇以新知、創新、財經、人文、健康為主軸;藝術相輔,讓整場論壇多元多彩;生動活潑又深入人心!
10月19日的高峰論壇是今年度的首場,開場由國內相當知名的Saxophone演奏家桃園東信社社友段承洋Clooney揭開論壇序幕。
段承洋老師是台灣音樂文教協會執行長,擔任多位知名藝人(蕭敬騰、蔡琴、黃小琥、蕭煌奇、張惠妹…等)演唱會專屬樂手,經常大獲好評。當天執行長Clooney為大家帶來兩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第一首── Nothing’s gonna change my love for you,這是1995年美國電影《麥迪遜之橋》的主題曲。第二首── 讀你,是「低音天后」蔡琴的招牌歌。當天下午大家在「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三月!」的悠揚聲樂中如癡如醉,渾身細胞熨貼沉靜,氣氛浪漫旖旎。
科技顛覆傳統── 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
第一位主講者:是台灣大學黃挺碩醫學博士(今年度成立的第二個新社桃園品酒社社友TS)。黃挺碩教授現職:基隆長庚醫院外科部部長,黃博士是消化道達文西手術達人,擅長胃癌、胰臟癌、減重外科手術。基隆長庚採購第四代達文西機械手臂後,積極發展達文西微創消化外科手術,讓區域醫院也有不輸醫學中心的技術;栽培後進,讓外科團隊個個身懷絕技,技術與世界同步。

達文西微創消化外科手術在黃挺碩教授深入淺出,圖文並茂,影音觀賞下,讓生硬冰冷的外科手術變得生動有趣,帶給大家全然不同的醫學新知與對未來外科手術的期待。最讓人感動的是;黃挺碩教授不遺餘力的教育新人,期望未來能以更平民,更快速的外科手術服務病人。黃挺碩教授說:「外科醫師一定要隨時做好準備,才能給病人最好的選擇。」這樣的服務精神真的令人感動!
黑天鵝變灰犀牛,健康管理從基因資訊開始
第二位講者是台大醫學系、分子醫學研究所遺傳諮詢碩士的劉人鳳院長(中壢和平社社友Gene),劉院長是前國際扶輪理事劉啓田PDG Surgeon的公子;現職:悅讀基因診所院長、天晟醫院主治醫師,專長:基因療法、管理客戶基因變異點、進行健康行為規劃。
在劉院長精闢又不失風趣的演講,讓我們瞭解原來透過基因定序,可以立即發現哪個基因出現問題,並依此對症下藥,在未來精準醫療時代裡,基因定序將扮演關鍵性角色,真的是長知識了,同時更深刻感受醫學的進步日新月異。
感謝三位當天為大家帶來非常精彩的演奏和演講,拓展我們的智識並豐富我們的心靈。同時感謝當天所有參與工作的籌備委員們、八德旭德社全體社友寶眷、12分區的友社社友們,因為有您的付出,一切更美好。


3510地區扶輪家庭日一起植樹愛地球
作者 扶輪家庭日主委 高雄欣欣社 蔡惠如PP Whitney

3510地區總監吳泰昌DG Terry今年度的首個重要活動「扶輪家庭日」,終在2022年11月19日於高雄都會公園二期園區登場,結合活動當天在豔陽的助陣下有超過3,000名的扶輪社友及寶眷蒞臨,有許多大扶輪牽著小扶輪一同參與,場面十分溫馨且熱絡。為響應Terry總監發起的「植樹愛地球」,扶輪社友共捐贈近3,000株樹種,並偕同民眾種下樹苗,為守護地區環境盡一分心力。
國際扶輪長期致力於社會公益服務,而本年度的扶輪家庭日結合植樹活動,希望扶輪社友們在這樣一個溫馨的日子,除能凝聚社友的感情及向心力,也希望能讓大家一同來做有意義的活動,為家庭日增添美好回憶。


有感於全球暖化對環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且近年環境意識抬頭,為使我們能擁有更良好的居住環境,於是邀請社團法人高雄市愛種樹協會,在高雄都會公園種下樹苗,在都市中植樹造林,除能綠化環境達到減碳作用,更重要的是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永續美好的環境。
很榮幸受到Terry總監的賞識及邀請,承擔起扶輪家庭日主委一職,未上任前即感受到總監對此次活動的重視,積極與委員會的委員們連絡,期望扶輪家庭日的圓滿成功。而一場活動的成功要仰賴多方的合作,首先要感謝總監於公訪期間積極在各社宣傳家庭日活動,還有扶輪社友們的鼎力贊助,為此次植樹的成果創下優良的成績。特別要感謝的是我身後的強力團隊,每一位都身兼數職且兢兢業業,為活動忙碌了長達三個月的時間,活動當天也早早就到達現場布置,不放過任何的細節,極盡全力為求完美,真的令筆者十分感動,再次感謝團隊們的通力合作,才能讓活動順利圓滿落幕。



3521地區扶輪日 嘉年華九合一聯合服務之骨髓捐贈宣導
作者 臺北市雙溪社 蔡忠川PP David

「茫茫人海中,兩個無血緣關係的人,基因配型相同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志願捐贈者也要因緣殊勝才有『萬分之一的緣』,才能做成好事;這實在是一大事因緣。」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感恩有幸參加國際扶輪3521地區在花博的扶輪嘉年華日,一起為血液疾病患者增添造血幹細胞配對移植的機會。當天上午10時半,建檔人數即已破百,到下午共計建檔283人。響應的熱情,是骨髓中心歷年來在全台各地舉辦的場次中最多的一次,足見3521地區高人氣帶來的旺盛人流,現場更感受到扶輪人的活力、團結與執行力。總監李澤汝Joni說所有扶輪人一起呼應今年度「想像扶輪Imagine Rotary」的主題,對各種事物打破框架,發揮想像力並付諸行動,創造更多的可能。相信這個愛的力量,可以為血癌患者帶來更多重生的契機。


3522地區扶輪盛會中最亮眼的焦點── 地區年會司儀/主持人訓練會紀實
作者 3522地區前總監 林華明PDG Venture

國際扶輪3522地區目前最珍貴的資產之一,就是2017年創區以來,培養了許多司儀/主持人人才庫,而且每年增加許多新秀。這要感謝總監葉再成DG Jason在擔任地區年會主委以來,把司儀/主持人一直保持聯誼,維繫住大家感情,並且給予前輩後輩經驗交流,熟悉扶輪會議眉角的機會。目前不只是地區年會,各種訓練研習會,社秘會及地區舉辦的活動,不論老手或新秀,都能扮演會議及活動中,議程順暢進行,熱絡氣氛的重要推手。
11月15日在地區辦公室,由明年度地區年會三工司儀委員會主委台北市忠信社PP Ivy召集「地區年會司儀/主持人訓練會」,有10多位新秀參加,加上學長學姐們,幾乎坐滿整個會議室,氣氛輕鬆笑聲不斷。
訓練會由總監DG Jason致詞拉開序幕,他本身就是最佳的司儀/主持人的代表,不只國台語流利,主持過婚喪喜慶,大小場合都難不倒他。到各社公式訪問,發表演說,從不看稿,侃侃而談,幽默風趣,我想是他長期來擔任司儀/主持人的結果。

接著是新秀們的2分鐘自我介紹。這些「新秀」其實都是在各種場合擔任司儀/主持人的「老手」,每一位的自我介紹都精彩無比。在短短2分鐘之內,突顯他們的聲音特質、儀表風度,以及主持經驗。看著這些顏值爆表,口條清晰,台風儀表一流的新人們,DG Jason臉上滿滿笑容。而我這被稱為司儀/主持人訓練的「校長」,非常有成就感。
每次訓練會上,我都被邀請分享「如何成為一位優質扶輪會議的司儀/主持人」。在30分鐘的分享中,再三強調「扶輪會議」與一般會議及活動的不同之處,有特別的眉角及該留意的重點。我的分享從扶輪會議的種類,扶輪的禮儀,到如何掌握會議的進行,到地區年會的心得分享,尤其是事前如何準備,及當天的注意事項,甚至傳授我的小撇步,告訴他們我每次上台主持之前都躲進廁所發聲練習,有時怕驚動別人,就用手噘起嘴巴,彈動嘴唇,發出高音震動腦後腔達到發聲的效果。
訓練會上也請多位的學長學姐們分享他們的經驗。主持過大小會議帥氣十足台北市大仁社PP Jason說的真好,他說每位優質的新秀出現,其實刺激「老手」們更多的精進,地區年會中許多大小會議中,安排新手老手搭配主持,因為這種的彼此激勵及刺激,讓每一年3522地區年會令人再三回味精彩無比。

被叫「校長」叫了4-5年了,看著地區這一群非常亮眼的社友們,除了欣慰及滿意,也要司儀及主持人們,千萬不要成為讀稿人,也不是每年照抄前輩講稿的人,而是實際參與籌備過程,知道議程如何安排,介紹上台的人的背景,表演人的特殊之處。有溫度有互動感之話語,加上誠懇的語氣及態度,才是扶輪會議中最成功的司儀/主持人。這麼多年來,每一位的年會司儀稿,我都仔細的看過,其實有沒有用心一目瞭然。期待大家更投入更精進。
下個月的訓練會將重金禮聘全台知名的周震宇老師(台北市華陽社社友),為大家講授「司儀的現場氛圍聲音運用技巧」。就如同扶輪社創辦人保羅‧哈里斯所說,「扶輪是成年人的社會學校」。期待下次司儀/主持人的訓練會的學習,我是「校長兼撞鐘」,在扶輪的路上永遠都是一位快樂的學生。


3523地區在群山環繞的眾神國度,做應許之事── 尼泊爾偏鄉醫療義診側寫
作者 台北龍門社社長 陳建瑜Robert
約莫在6月就任台北龍門社社長前,聽聞地區總監黃培輝DG PH表示9月底將延續2019年邱鴻基PDG Joy第一屆尼泊爾百人義診團的空前義舉,組團前往尼泊爾做偏鄉義診活動。雖是疫情仍顯嚴峻的緊張時期,醫護與義工的意願都不若3年前熱烈。但在全球已見逐漸解封開放的曙光下,特別感到興趣勃勃非參與不可的心情!可惜好事多磨,這趟旅程在10月29日頂著諸多不確定與瞬息萬變氣氛下總算成行。
桃機出發當天,幹部們已將300多公斤的醫療器材藥品等義診所需物資打包裝箱待發。而9天的行程中,我們非醫護人員真正配合醫療服務工作的時間其實只有2天,但偉大的眼科、牙科、內外科及中醫醫護人員抵達的第1天、第2天就開始到菩薩寺為小沙彌診療,所以義診時間約佔一半,辛苦多了。義診前一天,晴空萬里的氣候下,我們搭乘小型噴射客機近距離親眼目睹雄偉的「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脈,以及8,848.86公尺的世界第一高峰「聖母峰」(Mount Everest),算是在內心波瀾起伏的震撼中完成了此行的祈福儀式,也默默祈禱未來2天義診能順利完成。
義診是在Damauli城市的一所醫院舉行,原訂時值週六、週日尼泊爾醫院停止診療時間,由我們一行79人的各科醫護人員與義工進駐,布置醫療動線展開義診活動。可惜事與願違,溝通上的落差讓醫護們屢屢與在地醫師發生診療室重疊、爭用治療椅,甚至民眾與醫院掛號患者間嚴重混亂壅塞。然而,這次的義診也確實受到神山的保佑,不僅第一天就極有效率完成了3千餘人次的診療,更在次日提升診療效率與當地扶輪社友、扶青社員大力協助下,創下了超過一萬人次的診療紀錄!作為一個沒有醫護專業能力的義工,筆者只能賣身給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璩總院長、各位內外科醫師和護理長們共用,奮力穿梭在悶熱擁擠的各診間、戒備森嚴的配送室,還有人山人海的操場掛號處。尼泊爾是2,500年前釋迦牟尼的誕生之地,現在則是八成以上的印度教信徒的國度。有人說搭飛機一進到尼泊爾境內就感受到滿天神佛的接待;也有同行師兄說3年前有義工因車程太顛簸而撞斷鼻梁骨。但我要說,這2天看到一個一個接受診療領藥後所流露出安心、紓緩,獲得撫慰的面容,才是最令人難忘的回憶。一切的辛苦,一切的不便,都已經微不足道了。



三、扶輪作品
SPECIAL ARTICLES

畫說扶輪
作者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的手工鋼筆畫  

扶輪社互相表現親暱
扶輪社友不拘階級形式的聯誼,禁止使用任何頭銜或尊榮的招呼,
強調親暱的稱呼,增進彼此友誼。
Nickname
“Title” is not used in Rotary. The members address one another with Nicknames.


都市叢林醫師的生涯心路── 郭維租醫師
作者 台北中山社 李博信DGN Marine
(1922年11月13日-2022年1月20日)
前幾天有位親友來電告知,郭維租醫師的百歲冥誕到了,我正思索著要以何種方式來紀念這位長者的時候,又得悉美國大紐約區海外台灣人筆會曾於2011年春天在北紐澤西佳壇台語長老教會舉辦「找回失落的台灣精神」讀書會,他們選擇四本代表性的書籍進行研討,其中的一本就是曹永洋先生所著的「都市叢林醫師:郭維租醫師的生涯心路」。
剛好最近「扶輪月刊」正在催稿,我忽然想到一月份適逢扶輪的「職業服務月」,而郭維租醫師正是「職業服務」的代表性典範,因此就決定介紹這位曾經獲得「第十三屆醫療奉獻獎」的郭維租醫師。
郭維租醫師出生於台北社子郭氏望族,與我家有世交之誼,因此有幸經常沐浴春風。他自小就很聰明,讀書都名列前茅,他特別感念5-6年級時的導師藤原先生的悉心照顧,對他後來能考上台北第二中學校、台北高等學校有很大的影響。他於高等學校畢業後旋即負笈東瀛就讀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醫科。
他在東京帝大就學期間,經學長陳茂源的介紹,師事矢內原忠雄研習「聖經」,矢內原忠雄在當時是備受議論的思想家、宗教家,他強烈反對日本的軍國主義,從他的一些著作如:「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殖民與殖民政策」、「南洋群島的研究」等等都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他也認真的研究聖經,並傳播和平公義的福音。郭維租蒙受矢內原的薰陶之後,覺得理解宗教信仰的難度,遠超過知識的研究,因此開始研讀矢內原的「耶穌傳」、「朝聖詩集」等著作。從此他涉入了宗教的領域,他也翻譯了很多矢內原先生的著作。這段師生的邂逅促成了他對基督的信仰,也影響了他一輩子的人生觀,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轉折。
在日本留學期間,他認識了台灣醫師世家的千金王彩雲,後來也結成連理,譜成一段佳話。
1943年3月16日,他修完東大醫科第一年課程,即趁著學校放春假搭乘「高千穗丸」回台探親,輪船航行了三天,在即將抵達基隆港的時候,突遭美軍潛艦之魚雷突襲,輪船在幾分鐘內即迅速沉沒,他在茫茫大海中陷入了滅頂的絕境。在這時他發現遠遠的海上有一艘小艇,他立即奮力游去,直到四肢都已疲乏,才幸而獲救。這次的海難造成了上千人的罹難,而他正是幸運獲救的250人之一。郭維租在這次生還的慘痛回憶中,深刻的體會到這是上帝所賜給他最特別的「洗禮」,因此在他心中默默的承諾,發願要將餘生做更有意義的事,以奉獻人類,服務社會。
1945年他從東京帝大畢業,1946年5月返台進入台大醫院內科服務,11月在歷經戰亂的年代後,終於與留學期間所認識的帝國女子醫專高材生王彩雲醫師結婚。
郭維租在台大的服務期間致力於台大醫院的戰後重建,並協助規劃住院醫師制度。也於工作之餘,投入義診和社會救援工作。並接受基督教會的號召,從事麻瘋病的醫療,或赴海外實施義診,也經常帶領醫學生進入中南部山區偏鄉的部落義診。
在台大醫院六年升任內科主治醫師一年後,郭維租決定轉往經營不善的公益事業林本源博愛醫院當內科主任,後來也升任院長。直到1960年秋,博愛醫院因都更拆屋而結束營業。
郭醫師夫婦即相偕到寧夏路租屋開設博愛診所。直到30年之後的1989年才遷移至中山北路二段巷內,據說這處房產還是由彭明敏的胞姊彭淑媛醫師所提供。夫婦兩人分別診治內科和婦產科,而收取的醫藥費始終維持最基本的平民價格,甚至經常接受貧苦病患的賒帳,其良醫濟世的名聲開始在社會流傳。當時的社會普遍認為醫師是捧金飯碗,但是他在開業50年間,仍然身無恆產,過著賃屋的日子。即使日子過得辛苦,郭維租還是堅持初衷,積極參與偏遠地區的義診及社會公益的服務工作。當個他自己所認知的「草地醫生」。
郭醫師生性天真率性,淡泊名利,除了以低廉的醫藥費為鄉親服務之外,還堅持不做非必要的注射、不開沒必要的藥劑。他認為人生要感恩知足,不要浪費資源,要珍惜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恩典。
郭維租自日學成歸國後,即開始行醫,積數十年,作風平實,照護市井小民不遺餘力,為台灣奉獻了超過半世紀的歲月。這位傳奇仁醫的一生,不以行醫賺錢為目的,而是奉行主耶穌基督仁民愛物的精神,遵循史懷哲醫生尊重生命、博愛以及和平的理念,熱心服務社會,而被尊稱為「台灣的史懷哲」之一(註一),而郭醫師則自謙為「草地醫生」。
略數郭為租醫師的行誼,大致可羅列如下:
1962年成立台北基督教醫學會,並任理事兼「醫療與傳道」月刊主編。
1967年創議中華民國基督徒醫學協會的成立。
1975年與陳五福醫師籌組「台灣史懷哲之友會」,並於東京「第一屆亞太史懷哲之友大會」發表演說。
1980年赴泰國為難民做救濟服務。
1982年出任台灣麻瘋救濟協會理事長。
1995年榮獲第五屆「賴和醫療服務獎」。
2003年榮獲總統頒贈「醫療奉獻獎」,時年82歲。
對於他所獲得的這些肯定和榮譽,他只淡淡的說:「行醫是一種志業,不是營生。」
註一:被尊稱為「台灣的史懷哲」共有陳五福(宜蘭)、謝緯(南投)、王金河(台南)及郭維租(台北)等人;其他在台灣醫療史上備受尊崇的外籍醫療人士還有馬雅各(蘇格蘭)、馬偕(加拿大)、蘭大衛(蘇格蘭)、井上伊之助(日本),及修女石仁愛(比利時)、丁德貞(西班牙)等人。
(筆者誌於2022年11月13日)


說文解字正音(六)
作者 台中大屯社 陳怡德PP Computer

音「演」
器物名。古代蒸煮食物的炊器。上大下小,上層似甑,可以蒸;下層似鬲,可以煮。中間隔片,有孔通氣,稱為箄 。




音「杯」
古時墊在蒸煮食物的瓦器下方,以防食物掉落鍋中的竹片。如:炊忘箸箄。




又音「簰」
編排木或竹所做成的大筏。如:箄船。



音「力」
器物名。古代一種炊煮器皿。大口,腹如袋形,有三足,似鼎,足部中空,便於加熱炊煮。隨著灶台的普及,逐漸被釜所取代。
如:鼎鬲。


又音「隔」
中醫指位於脊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處的經穴。



富不過三代?
作者 台北士林社 蘇一仲PDG Antonio

猶記得克萊斯勒汽車(Chrysler)部門因連年虧損,二○○七年五月十四日,德國賓士(Benz)將成本三百六十億美元、以七十四億美元認賠賣回給美國瑟伯勒斯(Cerberus)資本管理公司,世界第一的夢想,成為南柯一夢。
回顧一九七八年,臨危受命的李‧艾柯卡(Lee Iacocca),短短三年,讓克萊斯勒從賠錢到獲利,兩年後,為公司創造九點二五億美元的利潤,提前七年還清貸款,並於高峰時交棒。沒想到繼位者經營不善,落得售給賓士的下場,令畢生為克萊斯勒牽腸掛肚的艾柯卡,大嘆選錯接班人。「公眾企業」的克萊斯勒,成也專業,敗也專業。而將手下強將艾柯卡掃地出門的小福特(Henry Ford, Jr.),因業績不良,隔年的一九七八年辭去董座職位,聘請專業經理人經營改造,起死回生,年年獲利。
二○○一年,福特家族又不甘寂寞,第四代比爾‧福特(Bill Ford)以大股東身分接任董事長,業績連連下滑,股票累計下跌百分之五十,福特汽車再次陷入虧損的危機。二○○七年九月五日,聘任波音前副總裁艾倫‧穆拉利(Alan Mulally)為新任總裁的意外宣布,當天股價又上漲百分之一點四五。「家族企業」的福特汽車,成也家族,敗也家族。
依據美國著名家族企業研究專家克林‧蓋爾西克(Kelin E. Gersick)《家族企業的繁衍》的保守估計,在美國,百分之九十是家族企業,雇用了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勞動力,可見其重要性。然而,人生的歲數有限,企業的生命無窮,經歷白手起家的輝煌,仍須走到選擇接班人的十字路口,延續家業,父傳子乃人之常情;專業分工,所有者不須設限,讓經營者發揮所長。
企業永續,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問題不在選擇家族或專業接班,而是選賢與能。一開始就嚴格把關,按部就班,找到對的人,經過「教三年、帶三年、看三年」的重要考驗,才能放心傳承交棒,延續企業基因,從家族自理的家族企業,走入公司治理的企業家族時代。


企業永續,打破「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問題不在選擇家族或專業接班,而是選賢與能。





一張郵票的故事── 梭羅湖濱散記
作者 潮州社 丁天降PP Austin

美國亨利‧大衛‧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62年),著名作家、思想家,代表作《湖濱散記》描寫對大自然的愛戴,它激勵人類信仰,在這功利主義橫行的時代,鼓勵人們除了賺錢之外,人生應當還有其他目標。他以平易近人的文筆傳達他的哲學思想。他說:「我來到世間,並非要改善這個世界,使其成為一個理想生活的環境,我之所以來,只是要生活在其中,不論這世界是好是壞。」他熱愛自然,崇尚自由,喜歡「無為而治」的政府,難以容忍人世間背道逆行的不合理事物。他在麻薩諸塞州康克德的華登湖畔,自己築造一間小木屋棲身。
他說:「我遁跡山林,只因我想刻意存活,以便面對生命唯一不可或缺的一些事物。同時更試看它教誨中的我怎樣學而不足,而不是到自己臨終時發覺── 白活一場。」
「我為什麼來到華登湖,因為,要想在俗世間得到別人的肯定實在太難了,即使把腰給折斷了也都很難謀得一個小公務員的職位。沒關係,山不轉路轉;到華登湖並不是因為那裡的生活費比較低,而是因為我不懂生意經,不想在別人面前去丟人現眼。其實誰沒有企圖心,只是創業維艱,沒有兩把刷子是應付不來的。」
「坦白說,我的穿衣哲學就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顯然地,這種想法是不能見容於社會主流派的。其實衣服穿得破爛點又何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有哪一個是西裝革履上戰場的?歷史的運作法則只有『以勝敗論英雄』,沒有聽說過『以服裝論英雄』。」
「我們的軀殼日漸老去,但得以讓我們『茍日新,又日新』的不是華麗的衣裳,而是心靈淬礪精進。也許要在心靈有所長進時,換上一件新衣才比較搭調點,否則,說穿了不過是『舊瓶裝新酒』罷了。」
在《托爾斯泰一日一善》書中節錄梭羅的話:「勿錯失閱讀好書的機會!」知識貴在質不在量;我們寧可知道少量精選過的好東西,也不必知道一大堆半吊子的東西。
「當我們把自己一向所學的全部遺忘時,我們才能從頭認識。想研究某種東西的時候,如果預先認為它跟自己的關係早已由以前的學者所奠定,那麼我們對它的認識就太有限了。為了徹底瞭解某件事,我們必須把它當作從未見過的全新的東西來研究。」只有靠自己思想上的努力,而非靠記憶力所獲得的知識才能算真正的知識。
「我們不僅以探求道德生活為滿足,還有比道德更高的東西讓我們去探求。」當心一切介於你和神之間的東西。當心你心中的一切幻想。
「我們活在世上短短期間都必須遵從永恆的人生法則。」服從人為法則的意識讓人成為奴隸。但服從神之法則的意識使人自在。人生的幸福在於完成神的法則。
「為了傳達真理,必須有兩個人,一個是說的人,一個是聽的人。傳達真理唯一的方法是懷著愛心講話;從愛心講出來的話才能打動人心。只是講一大堆道理是沒有用的,那只是一種不自然的聲音。」
「如果要為了獲得麵包而失去純真,不如立刻餓死。」不守誠信是犯了神的誡命,死後必受地獄苦刑,所以人生不可走歪路,不可欺詐,從商的要遵守商業道德,工業的不可偷工減料,如同「聖經的箴言」的原則。今日詐騙、販毒、賣淫…諸多作奸犯科,貪婪的起心動念不止息,死了不是一了百了,死後有審判,今生今世趕快追求純真,努力精進彼岸的極樂世界。
「一個人能感覺到年終的自己比年初的自己好,就是最大的幸福了。」一般人都從事著自認非常重要的各種各樣的工作,但很少人從事提升精神、淨化心靈的事── 而這是人類共同的使命(事實上其他所有的事情都包含其中)── 因為要達到此目的,對人而言並無任何障礙存在,所以說它是人類共同的使命。
「消除一個惡吧,有十個惡會跟著消失的!」在道德世界,所有的東西比在肉體世界更是緊密相連結在一起。任何欺騙立刻會跟來一連串其他的欺騙,任何殘暴立刻會跟來許多其他的殘暴。要滅除惡的滋長。
「苦惱為我們是啟示人生的意義,就如同黑夜的天空出現亮光。」一個人若不懂得苦惱的好處,正表示他還沒有開始過智慧的生活,也就是還沒開始過真正的生活。
「直正好的東西全部都是廉價的,有害的東西則全部都是高價的。」真正的善通常是單純的。儘管單純是那樣具有魅力,那樣有益的東西,但單純的人實在少得令人驚奇。
「在自己的迷信中比在自己的學問中更能有可能接近真理。」所有的人有一個共同的人生目的,那就是止於至善。因此,只有能引導我們走向這個目的的學問才是必要的。


有趣有愛有品味聞香咖啡 闡釋扶輪4大考驗
作者 台中西南社 施昭彰PP Morgen

一、我研發咖啡科技的緣由與台灣咖啡產業發展背景、前景分析

1.我研究咖啡是出於意外,因為我把枇杷樹種死了!
做枇杷品種改良與栽培技術改進是我退休前在農業試驗所擔任果樹研究室主持人的部分研發工作,咖啡不是!
因為要選拔優秀的枇杷雜交後代及種出最好吃的枇杷,我在台中新社找了一塊地,搭了一座簡易的溫網室隔絕雨水,辛勤耕耘灌溉之後,全世界最棒、最好吃、高產的枇杷出現了,過了幾年一些枇杷樹卻陸續枯死了。因為沒有雨水淋洗,土壤開始鹽化,根部好氧菌減少、嫌氣菌增加,疫病、褐根病啃噬了我的努力成果。開了天窗增加雨水淋洗,我還在病灶上種了幾株咖啡樹,開始我的咖啡驚豔之旅!
2.台灣咖啡產業發展背景、前景分析
(1). 咖啡生育環境上,主要受溫度其次為乾旱、日長控制;生理表現主要受制於品種、穗砧組合。生育表現受環境、生理及栽培控制技術綜合影響營養轉化能力所左右,以設施環控栽培可生產品質最佳、產量最高、產期可調咖啡。
(2). 因為咖啡樹對氣候需求較為嚴苛,全球能經濟栽培的地區主要是南北回歸線之間的所謂「咖啡帶」。台灣中低海拔地區地理及氣候上符合咖啡之生態生理需求,能生產全球最佳品質的咖啡。
(3). 台灣掌握全球最好品質且耐儲運之咖啡新品(系)種及尖端之種電、園藝栽培農工技術組合,結合上述最佳之生育、栽培條件,具備全球絕對競爭優勢,可以成就台灣明日特色咖啡產業,咖啡園除了可生產產值億計的咖啡豆之外,綠電、碳權都是衍生財富。
(4). 可極省工、自動化、機械化栽培,是極容易作非農藥防治及有機栽培之樹種。
(5). 為極佳養身加工品,咖啡除供加工及遊憩休閒文化產業發展之外,是極佳之食療材料,許多藥理、療效尚未徹底了解,有效成分有待分析、萃取。咖啡加工炮製可搭配許多尚未開發的調豆、養豆、窨豆技術增質、增值。
(6). 與茶、可可一樣種子中含有少量的咖啡因,咖啡豆中含有670餘種芳香物質,主要是氯原酸、漂木酸和咖啡醇。咖啡的香氣主要由其生化組成分與加工焙炒條件決定。咖啡醇保護神經,降低罹患帕金森氏症風險。此外,減輕肌肉疲勞、促進消化、利尿、抑制大腦中β-澱粉質的產生或聚集,延緩老年失智症的發展,是醫藥上極為重要之成分。
(7). 在台灣還不是主要經濟作物,未為人所注意及熟知,發展潛力及門檻均高,短期間內能與之競爭者極少,長期也不容易。台灣可為「科技豆」全球領航者!
二、聞享頂級精品咖啡敘說如何以扶輪4大考驗壯大台灣咖啡產業
1.為什麼台灣可以是世界咖啡勵志領導者,將「科技豆」成為獻給世界的禮物?
(1). 咖啡生產為開發中國家,進口為已開發國家;
(2). 夏威夷及台灣是全球唯二生產與進口的已開發地區!
(3). 全球咖啡加工有科技;生產無高科技!
(4). 台灣是全球唯一具備高科技生產技術的國家,可專業生產「科技豆」;
(5). 中國大陸是世界頂級咖啡最大市場,台灣經驗、技術、經營模式全球「難波萬!」
(6). 源自「科技豆」的文化創意議題可全球開發蔓衍!
2.衍生扶輪4大考驗的價值鏈
面對全球現今的困境:能源與糧食危機、氣候變遷,唯有靠農工科技解決困境來拯救人類,讓人類生活、呼吸環境回到工業革命之前。咖啡樹是耐陰性的高經濟價值農作物,產電潛力最大,有巨大增產可能、可省工高效能生產、對生態環境極為友善。
太陽能發電,目前每公頃可發1MW的電,改善光電板產電技術及設計後,每公頃可發至少3MW。以台灣為例,每年耗電約在2,400億度,只需種電土地8萬公頃。台灣有10萬公頃農地種電+風力能+水力…,可以100%綠能發電!同理,推行全球,植物工廠大規模種電成了拯救人類唯一最佳選擇。
要達到世界大同共富之前,先要共善。All for one, one for all.助人為善的最佳途徑就是:所有台灣各行各業菁英的扶輪人和衷共濟,以咖啡為項目,先在台灣推動平地生產頂級咖啡豆、產綠電、賣碳權,讓它一切成為真實、各方得到公平、促進親善友誼、兼顧彼此利益。大家呼朋引伴,突顯台灣農工科技的亮點於世界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優質的幸福社會正在不斷成長、擴大、普及!


扶輪武功祕笈── 國際扶輪
作者 台北百齡社 黃維敏PDG Tommy



扶輪這個服務社團是什麼樣的組織?
國際扶輪(RI)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且最有名的服務社團組織,在200個國家及區域大約有120萬個扶輪社員(37,000個扶輪社)及21萬個扶青社社員(11,000個扶青社)。結合各扶輪社及扶青社的社員構成一個全球性的事業及專業領導人的網絡,他們志願奉獻出時間及才華來服務社區及全世界。扶輪的座右銘為「超我服務」,揭示了這個組織彼此之間強烈的聯誼精神、有意義的社區服務、職業服務、國際服務及青少年服務,是全球扶輪的特徵。
扶輪具有豐厚但有時也很複雜的傳統及組織架構,有許多計畫及慣例,使得每位社員以身為扶輪社員為榮。於此略述扶輪的組織如下:
扶輪社員是扶輪社的社員,扶青社員是扶青社的社員而各扶輪社及扶青社乃為國際扶輪(RI)這個全球組織的會員社。每個社選舉自己的職員,並在扶輪章程及細則的架構下,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全世界的扶輪社及扶青社分成541個扶輪地區,每一地區由一位地區總監領導,他是國際扶輪的職員。地區的行政管理組織包含助理總監及各種委員會,負責指導及支援地區各社。有活力的扶輪社及扶青社應隨時創新,修訂細則,努力維持或增加社員人數、透過捐獻及參與計畫來支持扶輪基金會、並培養扶輪領導人,使其有能力在社以上階層服務扶輪。
國際扶輪理事會有理事19名,包括國際扶輪社長及社長當選人,每季開會以制定各項政策。傳統上,每年經選舉產生的國際扶輪社長都會擬定年度主題及工作重點。
雖然國際扶輪社長是扶輪組織的最高領導人,實際負責管理的職員是國際扶輪秘書長(2019年立法會議通過對外稱執行長CEO),他負責領導位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郊區伊文斯敦的扶輪世界總部,以及設在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日本、韓國,及瑞士的7個國際辦事處的大約800多位名辦事員。英國的英愛國際扶輪辦事處負責服務該區域的各社及扶輪地區。


伉儷畫廊── 閒適、禪


閒適

台中南門社
湯富淳PP Art


我最初學畫是以不透明水彩為主,雖然色彩清新,但我覺得質感與量感不夠,就將家中睡了十二年的手編草蓆,裁成與油畫布相同的8號尺寸,為了增加質感與量感,最後以漿糊加上水彩混合媒材,使肌理變化,既具量感又有質感,經過多年的嘗試與比較,「台灣草蓆」確實比紙、布更具韌力和生命力。

繪畫是我工作之後的一種放鬆,每天生活在水泥叢林單調的灰色中,一分「閒適」的心情,是每個人所嚮往的,真實與自然是藝術最可貴的品質,繪畫作品反映的是畫家的心情,我在自己的作品中傾注的正是那種不用任何字眼的語言,它是心領神會的一種深切感受,也是繪畫中最令人著迷的吸引力。 



林千琪

這是我收藏的一件精美陶器。我不擅長畫風景畫,每次想做畫時皆就地取材,把家裡收藏的瓶瓶罐罐拿來當成繪畫的靈感素材,為不使畫面單調,再以簡約的花卉或蔬果襯之,因此我的每一件畫作,皆有一件我收藏的器皿,這也成為我作品的特色。



撈魚苗
作者 台中東北社PP House夫人蔡佳臻

每年的5-9月在花東沿海出海口,可見漁民手拿自製三角漁網撈捕漁苗,在夜裡戴著頭燈,遠看繁星點點,形成一番特殊風景!
本作品攝於颱風發布前夕,海浪湍急,天亮前漁民搏浪撈魚的經典
畫面!



地方特色小吃── 阿田麵
作者 台北市東誠社陳定勝 PP Alex


阿田麵──

赤峰街傳奇湯頭  飄香70年

創立於民國39年的老字號,赤峰街44巷近雙連捷運站。
老客人只要喊著全套就知道點什麼,全套65元,超大肉片加魯蛋,麵可以選陽春麵或黃油麵,每天只賣五小時10:00-15:00,六、日休息且國定假日也休假。
當年北漂來台北,騎著偉士牌,沿淡水線鐵路邊跑業務,難忘庶民美食。



什麼是狂簡?
作者 台中南屯社榮譽社友 謝文田PP Lawyer
之所以會想到以「狂簡」為主題,是因閱讀甫於最近出版的余英時先生《我的治學經驗》,書中有特別提到這兩個字,余先生沒有作解釋,才引起我深入探討的興趣。
論語有一句話:「吾黨之小子狂簡」這句話出自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孔子感嘆他這些學生志向遠大,行事疏闊。就像文章寫得很好,卻不知剪裁一樣。
對狂簡這兩個字,歷來學者有不同的解讀,淺見孔子這句話,是認為「過與不及」都不合格的意思。這樣語意才能與「不知所以裁之」相呼應。
我這個解讀的靈感是得自孔子的另一句話:「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也就是說,好高騖遠固不可取,故步自封,保守退卻也不適當,孔子真正要的是中道。用現代的語言說,就是「有所為有所不為」。
讀書要「微觀」、「宏觀」並用。微觀,是要注意到細節。宏觀,則是要作整體的觀照。兩者相互為用,才能真正體會到作者在文字背後所要表達的東西。
很高興,這本書新書甫一出版,我就有幸先睹為快。已故的余先生是當代最重要的史學者之一,曾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及第一屆唐獎得主,為對華人世界思想文化影響深遠的「知識人」。
「知識人」這個名詞是余先生首先提的,也終身提倡。「知識人」和我們習用的「知識分子」有很大的不同。余先生的意思是知識分子已用了幾十年,原來的中性名詞,後來已變質了。語言文字的影響力很大,余先生想要從這一詞句的改變,恢復人的尊嚴,使人的地位受到應有的尊重,余先生不僅以國士自期,亦以國士期人。
很多人都有一個感覺,社會上普遍瀰漫一種虛浮表面的東西。譬如,最近連環爆的洗學歷,論文造假,光怪陸離。社會上碩博士比比皆是,但真正的專家學者卻是鳳毛鱗角。就像大學的大樓建築愈蓋愈高愈大,但真正的大師卻愈來愈少一樣。
聯想到,《孟子‧盡心篇》有一句話:「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內在充實,誠於中形於外,那才是真正的美,才是人生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
有一句老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桃樹李樹它並不會說話,但以其花美菓甜吸引人,很自然的就會在樹下走出一條小徑。
台灣的安定與進步,有賴於全民的覺醒和共識。社會現象紛冗,我想也只有把社會善良的心找回來才有辦法了,而余先生「知識人」的提倡,值得大家大力的支持!


設計鋁合金遊艇之心得
作者 台中社 林允進PP Propeller
「創業起頭難」是我最近的心得,但是想要創業成功還是有方法可循,在創立「般若科技公司」時沒有資金,沒有技術和經驗,由原來做「鋁青銅螺槳」轉換成精密脫腊鑄造的「小快艇螺槳」才能成功,但還是經歷了16年的努力經營才見到曙光,後來創立「大古鑄鐵公司」,是利用做螺槳技術來開發精美的鑄鐵壺及鍋具,經歷了10年才打開知名度。現在再創第三事業成立「大方船舶公司」,想要開發鋁合金遊艇,經過了二年多的摸索,終於找到了方向,想要自己設計開發「4212雙體船」希望在明年可以推出此新產品,本文想介紹如何從造船門外漢找到了方向,給有心要創業的後進們參考。
因為母公司有足夠的資金,所以我在高雄興達港邊購置了1,600坪廠房以及周邊的土地,總共5,700坪,這是全台唯一可以私人擁有的造船用地,我們目前只有10位夥伴,都是非常優秀又能同心協力的團隊,國內政府正積極推動「向海致敬」,鼓勵發展近海之觀光旅遊,所以大方船舶是已經具有「天時、地利、人和」之良好條件,再來就看我們如何推出「明星產品」了。
一般遊艇公司都會尋找國外有名的設計師來設計遊艇,或是國內幾位優秀的造船師來設計遊艇,我們也有委託他們設計更大的遊艇。我自己曾經設計一艘10.8米長3米寬的雙體船,經過9個多月的摸索總算建造完成了此原型船,這過程中我們學習到了很多造鋁合金船的知識與寶貴經驗,在建造過程中我也常會來現場,和大家討論瞭解問題點。再加上在港內幾次的試航,知道很多流體力學、滑航艇的特性,以及船體振動的知識驗證,因此針對這些缺失,我們一一改進,重新設計一艘理想中的鋁合金遊艇,在和大家討論當中,只要有人說出其缺點,我都會虛心的思考,如何解決此問題點,我不會再像早期極力的辯護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因為我持齋吃素,精進拜佛已兩個多月了,好像改變了我的個性,變成可以接受大家的批評,把批評變成寶貴意見,在半夜醒來思考對策,第二天先畫出我的新構想再請工程師們在電腦上修改。
我心目中理想的遊艇,要具備有哪些條件呢?首先是要有寬敞的空間可以做不同的布置,國外有一種Pontoon boat,船體下方有兩根圓柱形浮筒,上架一平面甲板,甲板上佈置駕駛座及沙發椅與桌面,很受歡迎。因此我覺得雙體船可以將船型變細長形可以減少阻力又可採增進滑航之船底設計,在船尾掛上兩部船外機引擎。甲板上方約60%的船艙空間,戶外空間船艏約15%,船艉約25%,船艙內有中走廊經由兩個滑動門可通船艏及船艉,船艙兩側有巴士用的豪華座椅,右前方是駕駛座,左前方有音響設備及大型電視,兩側有可以對開之水密窗戶,船艙內部明亮通風良好,艙內左後方是廁所,右後方是廚房設備,裝上12張特殊座椅可斜躺至45度,可以當做海上露營用。大方船舶是可以依客人需求,將船艙內作不同之布置。又容易建造,結構強、穩度夠,舒適性及海上人命安全是基本的要求,就不一一陳述。
一個創業家最好也是公司產品設計師,製造技術策劃主帥,而且熱衷於產品測試、參展,接觸客戶,才能吸收寶貴意見,不斷加以改進,這就是創業成功的秘訣。


百年人生後半之活法
作者 台北北區社前社長 賴東明PP Brain

老人該讀此書:自認未老者也可讀此書,因將來會老。
這本書是兩位女醫的合著。一位是92歲,另一位是54歲,兩位女醫均是精神科醫。
合著新書之書名為:巧妙成老之法。
此書之出版廣告,刊登在日本最具影響力的讀賣新聞上。其廣告標題為:「人生100年時代的後半生要稱心過活的33個知惠」。可見人生尚未老的50歲以上者均可閱讀。廣告訴求著:「92歲與54歲的精神科醫合作告訴世人面對日趨變老的巧妙方法。讀後會心情輕鬆,元氣充沛的一冊。」
作者見解豐富,經過精挑細選將其翻譯解說如下。
該書廣告內文為:
  • 主角變配角,要接受新角色,變成帥氣老人。
  • 氣力、體力向右肩方向降下,也不壞。因可無慾望而可快樂過活。
  • 因想左右他人的人際關係,故會很辛苦。如從始就不想策動他人,則萬事解決。
  • 如不停有對明日掛心或對昨日後悔,則可以冥想把自己拉回現在。
  • 如有自感嫌惡,則自斷之,而去一覺。
  • 如有覺老後有趣而生樂,則不對。也要想想身體有不動時。
  • 孤獨死,不錯。眾人來床前探望你,未必會有人跟著你去別世界。
  • 「別為兒孫買美田。」要留給兒孫的不是錢財,而是智慧。
從上觀之,兩位女醫師的說法,是人間處世方法,時而習之會受用不盡。
總之,人會天天漸漸老去,而度完其一生,卻是唯有一次的人生。浪費之,則可惜而不會有自覺感。與其如此,不如做點善事遺留在人間,讓他人去想念你的扶輪服務。扶輪人應會感念至深。
本文未說盡33個巧妙方法,是廣告上未有之。但,該書內應會有之。本著扶輪四大考驗,是否真實,寫下此文,敬請體諒。


趣談日本語在台灣(2)
作者 台中大屯社 郭泰元Reli
主題四、酒 飲兵衛
「飲(吞)兵衛(のんべえ/non be e)」,日文の解說是:酒好きで、何時も飲んで許りいる人を擬人名化した語。或是「酔っぱらい(yopparai)」常好喝酒醉醺醺倒地,醜陋百態真令人厭煩的酒鬼;它的日語同義詞有三:
1. 「飲んだくれ/nondakure」中文的意思是醉漢。
2. 「大酒飲み/oozakenomi」,中文的意思是酗酒者。
3. 「飲み助/nomisuke」中文的意思是偏好喝酒的人,即是所謂酒鬼。台灣人宴客在餐桌上,總少不了酒,陳年酒最醇香可口,但酒鬼喝醉了常說:「今夜不醉不歸。」
日本自1333年鎌倉時代開始,即流行使用朝廷官名的風潮,類似像是「兵衛」雅號,當作行走江湖的藝名,後來覺得叫起來特別響亮又滿好聽的,源自古官制度中的衞府,此概念接近中文的「衞軍」自稱,後來變成日本取綽號時選項之一,且廣為流傳後世。而日語「飲兵衛」的由來,它是將動詞加名詞並以擬人化的尾助詞,因此「飲兵衛」可說是「喝」動詞的擬人化,暗指「愛喝的人」,用在台語是指「酒鬼」,有罵人的意思。特別注意的是,日文中的「飲兵衛」雅號與「酒飲み(さけのみ/sake no mi)」中文的意思是愛喝酒,兩者意思截然不同的,一般所謂「酒鬼」大多採用直譯法,將它轉化為台語化的日語「さけ おに/sake oni」而通行至今。
有趣的是,早期日本可供喝酒用餐商店,大多取名為「居酒屋/izakaya」,時下日本盛行pub行業,商店看板即改採用「吞ん兵衛」取名,日語的飲與吞是同義同音,隨著時代變遷而飲食文化亦同步創新。
主題五、放蕩息子
「放蕩息子(ほうとう むすこ/hou tou musu ko)」日文の解說是:放蕩とは 自分の思うままに振る舞う事丶特に、酒や遊びにふける事丶又、そのさま、放蕩息子と呼ばれている。
這個由來是昔日台灣農業社會認知觀念,父母對年過三十歲未婚男孩,其行為放縱、遊手好閒、吃喝嫖賭不務正業,又到處流浪過日子的人,父母總會擔心自己的兒子,既不長進又沒出息,就會責怪是放蕩敗家子說法。台語化的日語是取自它的諧音,演變為「噗隆共」,就是罵人「放蕩兒」話語。
放蕩與放浪兩者同義,在日本另有特例的涵義,係指高中畢業沒有直接上大學,那幾年被稱作放浪(非貶義),有「一浪」、「二浪」說法,那隔了一年或兩年再上大學生,放浪(ほうろう/hou-rou)其實就是這段期間流浪的意思。
日本漫畫家志村貴子作漫畫的故事「放蕩息子」,就是以這個為題材改編,其月刊自2002年12月至2013年8月止連載,其故事內容是描述放浪男孩在步入青春期想變為女生,那麼造成種種成長期煩惱的問題,例如心靈流浪、無處安放的男孩,性別叛逆的故事,廣受年輕學子的好評,曾在日本風行一時漫畫故事。
綜合上述,有關「放蕩息子」用詞,回溯外來語已融入台語化的日語,昔日在台灣長大的人,長輩罵自家男孩「噗隆共、放蕩兒」,即使不諳日文也能聽懂與日語相似的詞彙,但台灣自創外來語與日本人交談卻有時行不通,且無意中有趣的語言差異亦造成甚多
笑談。
主題六、有難う、感謝
日本是禮儀之邦,打招呼問候鞠躬45度常見,對禮節文化頗為講究,就連說聲「謝謝」,皆須依輩分、性別及地位層級不同而定,仍有禮貌度而分類規範。
「有難う、感謝」日文の解說是:感謝の気持ちを表わす言葉。中文的意思是:謝謝、感謝。這句話在台灣,就算不懂日語的人也常聽到或說過,就是台語常說:「阿哩嗄多」;它源自於日文「ありがとう/arigatou 」,這句話的唸法,其尾音「とう」,音變「う/u」就發前一個字「と/to」的長音。另外,其漢字為「有難う」,源自佛教的釋迦佛與阿難弟子在「盲龜浮木」的故事,說明「人身難得今已得」,表示這樣很難得稀少的意思。日文應用「有り難し/ありがたし(arigatashi)」,它的意思是「ある事が難い/ありがたい(arigatai)」,是受對方幫忙值得表達謝意,後來其語言音變,即變成大家常說的「ありがとう」用語。另外還有,日文有些來自葡萄牙文,像「obligado」與日文「謝謝」同義同音巧合相似的。
日語常用表達感謝的說法如下:
1. ありがとう/arigatou:謝啦!適用於一般同輩與家人,簡潔的口語化謝意,但對長輩或上司可能讓人生氣呢?比較隨便就不適合唷!
2. 有難う、御座います/arigatou gozaimas:敬語,比較有禮貌的道謝。
3. 感謝申し上げます/kansya moushiagemas:適用於表達尊敬的謝意,或在文章與祝福用詞。
4. どうも/doumo:真…謝謝!含意是非常感謝,它的後面可加其他用詞的省略,其涵蓋意義更多,亦可適用於非正式打招呼。
5. あざっす/azassu:ありがとう ございます兩句縮略用詞。
6. サンキュー/thank you外來語,年輕人謝謝用語。
7. 大きに/oōkini:關西地方「謝謝」的方言。
日語歌曲內容與歌詞使用謝謝相關的也有,2009年8月26日日本演歌發表一首歌曲「ありがとう、感謝」,由小金沢昇司歌手演唱,曾經盛行一時,與謝謝有關的,非常經典的詞彙有下列6句:
1. 言い尽くせない ありがとう
(說不盡的謝謝)
2. 大切な貴方へ ありがとう
(對重要的你感謝)
3. 勇気をくれて ありがとう
(給我勇氣的感謝)
4. 兄弟友達 ありがとう
(感謝兄弟好友)
5. 父さん母さん ありがとう
(感謝父母養育之恩)
6. 感謝を込めて ありがとう
(感謝所有的謝謝)
回憶20年前本社曾參與日本和光社週年慶,嗣後一起同行搭乘新幹線赴北海道溫泉會館三日旅遊,第一晚回飯店時,進房發現房間桌上放一張白色卡片寫著:「お客様:每度 有難う、御座います」字樣,中文的意思是感謝承蒙惠顧,社友見狀驚訝!腦袋愣了一下,大難臨頭,誤以為這麼高級溫泉會館為何?「每回要更換房間」笑談。


56天南法–西班牙–美東自駕自由行 南法篇(2)
作者 台中西北社 周至剛Camera

塞尚認為「線是不存在的」,「明暗也是不存在的」只存在色彩之間的對比,物象的體積是從色調準確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出來。
保羅‧塞尚紀念館保存了畫家的器物,畫架、桌椅、用來練習的石膏像及瓶瓶罐罐,盡可能呈現畫家當年的樣貌。一樓有保羅‧塞尚紀念館的紀念品展售。


由於他的小屋可以望見整座聖維多克山,因此他曾為此山畫過幾十幅《聖維多克山》油畫作品。他的每一幅聖維克多山都有變化和進步,雖然這些作品的色彩種類並不豐富,但其色階變化非常多,畫面非常和諧。當塞尚面對一個風景主題,透過不同視覺角度的觀察來重新分析形體與色彩兩大要素間的結構關係,瓦解了400多年來一層不變的透視學法則,而賦予繪畫更多元的思考和辯證為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來到一代大師的工作室親眼看見屋子裡的器物,感受到曾經在此作畫的大師身影,特別有感。


畫室有一面靠北方的大片窗,這是為了畫圖時北方來的光線不是直射光不會受日出日落明暗光影太明顯的影響。參訪當天順著二樓窗子往下看,等待進館的遊客優雅輕鬆地坐在院子裡好像一幅渾然天成的畫作。
普羅旺斯艾克斯是普羅旺斯區的首府,鎮上的風景人物、建築人文到處看得見歷史的痕跡,其實感受到南法優雅休閒輕鬆的生活步調,這裡有太多的值得看的、值得探索的,瞭解一個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步行慢慢的看、細細的品去深入體會。
普羅旺斯艾克斯是這趟旅行的第一個城市我用兩天的時間去探索。接下來的每一個城市有機會再介紹給大家。





各社活動輯要

編輯後記
作者 ‧ 主編 ‧
RI瓊斯社長在與扶青社社員於「2022年世界小兒麻痺日及超越:給母親及兒童更健康的未來」活動中提出「透過舒適與關懷建立連結」並指出在這個連結通常是建立在「扶輪時刻」── 當人們感受到與周圍的人有特殊連結及感受到服務之影響力的時刻。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委萊斯禮伉儷剛訪問離台,在訪問期間,感謝幾位社友跟著活動熱心撰寫訪問內容。
RI月刊主編Wen Huang〈寂寞博士教我們的事〉一文指出一位教授的畢生志業是教會我們如何克服孤獨。
Geetanjali Krishna〈要讓珊瑚礁成長,就通電吧〉一文,憑藉太陽能電流,垂死的珊瑚礁會以驚人速度自我修護── 甚至長在不曾有珊瑚礁的地方。
法國蒙彼利埃(Montpellier)扶輪社提供〈義賣玫瑰樹以購置蜂箱〉並將蜂箱捐贈給一所農業高中,以鼓勵養蜂訓練之用。
德州卡提扶輪社的朗達‧沃爾斯‧柯比提供〈休士頓融合菜〉── 忘記德州式墨西哥菜,試試休士頓的捷克及越南特色菜餚。
Carolyn Alessio撰文〈甜蜜的真相〉一個母親慷慨贈送的糖果禮物顯示,一口巧克力可以讓人嚐到希望的味道。這些令人感動的文章適合我們社友閱覽。 
依例要感謝持續提供稿件的社友們,以及本期台中西南社施昭彰PP Morgen〈有趣有愛有品味聞香咖啡〉,並闡釋扶輪4大考驗。台中東北社PP House夫人蔡佳臻提供令人感動的攝影作品〈撈魚苗〉,感謝再感謝。
1月22日是農曆新年,Teacher在此向大家拜年;新年快樂。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