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糖業的先驅 —— 山本悌二郎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4-03月號   作者 臺北中山社 李博信DGE Marine 分享至

2022年3月,高雄市長陳其邁致函日本佐渡市市長,希望將原置於高雄橋頭糖廠的臺灣製糖先驅山本悌二郎先生的銅像迎回臺灣,經日本方面同意後,此流落日本近百年的銅像終於從佐渡市真野公園回到高雄故里。
日治時期製糖業是臺灣最重要的經濟產業,其中又以三井財閥於1901年創立的「臺灣製糖株式會社」規模最大。臺糖始建之初,即由山本悌二郎擔任支配人,齊藤定雋為製糖技師。臺糖在山本的規劃之下,開始在高雄橋仔頭建造臺灣第一座新式糖廠,奠定臺灣邁向現代化產業發展的基礎,堪稱臺灣製糖業現代化的先驅,對高雄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貢獻與歷史意義。
山本悌二郎先生,日本新潟縣佐渡郡人氏,父親是漢方醫。他於1882年前往東京就讀於二松學社,後轉學至德意志學校習德語。1886年畢業後獲得宮內省的公費前往德國留學,修習經濟學、農藝化學。1894年歸國後,歷任宮內省御料科囑託、第二高等學校教授、日本勸業銀行鑑定課長。1900年參與臺灣製糖會社的籌設,並擔任常務取締役支配人,1921年就任社長。
山本悌二郎先生係當年擘劃臺灣新式糖業的關鍵人物,他在年輕時即加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是籌備時期的創社職員。
當時他銜命協助規劃糖廠的建立。首先考慮到的就是慎重選擇地點,因此他在臺灣四處勘察之後,最終選定高雄橋仔頭做為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的場址。廠址確定後他即積極投入建廠的工作。為此,他特別遠赴夏威夷考察新式糖廠的設備及管理方式,回臺後立即投入建廠工作。他從興建督工到正式營運都親自參與,並引進機關車使用於製糖原料及成品之運送,奠定了臺糖小火車運輸的基礎。臺糖成立之後,不但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也帶動糖廠周邊的鄉鎮轉型,不僅推動臺灣的糖業發展,更促成了臺糖鐵道系統、倉儲系統的建制。對於高雄產業的發展貢獻卓著。因此橋頭糖廠廠區及附近的宿舍、商業區和休閒區,都是高雄都市計畫的先驅,對奠定高雄現代化有卓越貢獻。
同時他在開發屏東的製糖業時,不但協助二峰圳等灌溉系統的建設,也負責高雄港區的倉儲管理。
由於他在臺灣的卓越成就,1927年田中義一就任內閣總理大臣時,即奉召返國接任農林大臣職務,結束了在臺灣27年的生涯。
山本悌二郎在1900年到1927年之間,從糖廠的規劃、選址、建設到營運,在一片荒蕪之中,辛苦的建造了臺灣龐大的製糖事業,也促成了高雄築港及哈瑪星的城市現代化建設,以迄促成1924年的都市改制,他都扮演著重要的推手。由於他對於促進臺灣經濟發展的卓越貢獻,當時臺灣各界特別邀請著名的雕刻家黃土水先生雕塑一尊銅像,並於1929年豎立於高雄橋仔頭糖廠的事務所之前,以表彰山本悌二郎的功績。
1937年12月14日,山本悌二郎突然腦溢血逝世於大東文化協會玄關,享年67歲。
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臺糖因屬日產事業,因此由國府經濟部接收,成為舉足輕重的國營事業。同年該銅像被國府接收人員拆除棄置於倉庫。
1959年臺糖應日本之要求,將銅像及第一批從北海道運臺的製糖機器一併運回日本,收藏於山本氏的家鄉新潟縣佐渡市。
後來在謝長廷大使居中斡旋之下,佐渡市的山本彰顯會會長表示,山本悌二郎雖然曾當過眾議員、內閣大臣,但是他一生最快樂、最有貢獻的地方是在臺灣,因此應該要把銅像還給臺灣。
於是,山本悌二郎的銅像回到了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