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TARY WORLD NEWS

向扶輪和平獎學金學生學習
通往和平的道路有許多條,在扶輪,我們用有扶輪和平獎學金學生再三證明這項真理。
每年,扶輪核發最多130筆獎學金給世界各地的領袖人物去研究和平及發展,憑藉和平獎學金所學讓他們準備好從事預防及解決衝突的工作,並促進積極和平。以下是和平獎學金學生促進和平的一些創意方式:
促進永續
魯達-薩拉特(Alejandra Rueda-Zarate)把和平及解決衝突相關的扶輪和平獎學金與她探討能源及資源的碩士論文結合,來支持她保護哥倫比亞鄉村的夢想。
她在2011年創立「NES自然」(NES Naturaleza)這個組織來協助哥倫比亞及拉丁美洲各地鄉村的農民獲得知識及訓練來支持永續農耕標準。這份支持改善了近4,500名農民的生命,激勵許多人成為企業家。它也有助於促進拉丁美洲各地自然及社會的永續性。
終結種族主義
和平獎學金學生傑佛瑞.狄索(Geoffrey Diesel)及凱西.杜賀提(Kathy Doherty)將他們的和平及發展研究的獎學金,運用在共同創辦的「種族平等計畫」(Racial Equity Project),這是「扶輪北美洲積極和平啟動者」(Rotary Positive Peace Activators in North America)底下的一個小組委員會,該組織致力於研究如何透過反種族主義的行動來建立更和平的社會。
種族平等計畫深入探討積極和平的8個核心如何支持化解種族主義的工作,並努力把這項訊息傳播至北美洲各地。該組織最初是從與「扶輪與經濟學及和平學院」(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的策略合作關係發展而來,後者是一個致力於促進積極和平的國際智庫。
使用資料來管理災害
透過扶輪和平獎學金,傑米.雷蘇爾(Jamie LeSueur)以和平及衝突研究取得社會科學的碩士學位。他現在領導紅十字會及紅新月會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的緊急行動部門,建立因應緊急情況時,機構間合作的管理及運作架構。
傑米發現研究資料乃是處理災害救助這個複雜領域的一個有力工具。無論一個組織的規程包括什麼,讓研究成為決策的基礎即使在釐清最複雜的緊急事件時也會有所幫助。
這些故事──以及數百個其它故事──顯示扶輪正在培養新一代準備就緒且有能力建立和平的領導人物。已經有近1,800名和平獎學金學生自扶輪和平中心畢業,他們在140多個國家發揮所學。
但願和平獎學金學生及支持他們之扶輪社員的持續努力能夠激勵各位繼續透過服務、募款,及創意思考,為世界創造希望。


不只是基本需求
扶輪的焦點在本月份轉移到兩個主題。3月是水資源與用水衛生月,我們也在3月11-17日慶祝世界扶青社週。水資源及扶青社都是與我密切相關的主題。
乾淨的水、基本衛生設施,及合宜的個人衛生乃是基本人權,然而令人詫異的是仍有22億人無法取得乾淨的飲用水。
我們正在採取行動。過去10年來,各位的扶輪基金會在世界各地已經投入超過1億8,000萬美元於2,500多個水資源與用水衛生計畫。扶輪透過全球獎助金資助的計畫在基層現場改善世界,而這些計畫的資金來源都是各位對基金會的捐款。
可是扶輪無法靠一己之力完成。我們與美國國際開發署等組織合作來推動大規模的解決方案。扶輪-美國國際開發署之間的合作計畫已經協助多明尼加共和國、菲律賓、迦納,及烏干達數千人取得飲用水及衛生設施。
我們的基金會也串連其它水資源夥伴。當我與7020地區的領袖合作辦理海地全國水資源與用水衛生提案時,便印證了這一點。在我們與非政府組織、城市,及政府機構一起合作在海地各地社區進行服務時,基金會的獎助金繼續扮演關鍵角色。
扶輪利用乾淨的水資源與人們連結不只是提供一項基本需求而已。我們也以更永續的方式,為更健康的社區及更光明的未來奠定好基礎。有取得飲用水的管道,社區可以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健康、並促進發展。
當我們談論合作關係,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最親近的盟友就在扶輪大家庭裡──扶青社。扶青社的投入、精力,及構想與扶輪社的豐富經驗相輔相成,增加我們集體的影響力。
然而,許多扶輪社員仍然不瞭解這點,從2022年開始,扶青社活動能夠納入地區獎助金中,他們也有資格申請全球獎助金,擴展合作的管道。
我鼓勵所有扶輪社及扶青社更密切合作,更積極參與我們基金會,無論是捲起袖子推動計畫或是捐款奉獻。
我們都知道在扶輪,大好機會總是在不遠處。當你把水資源與用水衛生計畫、扶青社、及基金會結合在一起,這一切將在你的人生佔一席之地,就像它們在我的人生一樣──不只是這個月,而是長長久久。


拉長參加5月25-29日年會前後的停留時間,參加專為扶輪準備的旅遊,或是在這個許多大型企業根據地的經濟強國與潛在的事業夥伴會面。務必註冊其他活動,增加與其他社員的互動。
地主籌備委員會為各位準備新加坡及該區域的旅遊行程。請至rotarysingapore2024.org報名。到鄰國馬來西亞的三天行程包括吉隆坡古蹟漫步及蠟染體驗。
瞭解新國移民及熟食中心文化的私人行程包括到華人、印度人,及馬來人社區的美食市場品嚐美食。
該區域的扶輪社員邀請各位參加地主接待之夜(Host Hospitality Night),在市中心的頂級地點提供文化及美食活動。在類似全體會議風格的活動 ―― 扶輪基金會捐獻者高峰會(Rotary Foundation Donor Summit)——社員將聽到他們的支持所發揮的影響力。巨金捐獻者及阿奇‧柯藍夫會、遺澤會、保羅‧哈里斯會、及遺贈會的會員可以在年會現場報名本項活動。
扶輪青少年交換前受獎人可在5月24-25日的青少年交換職員年會前會議中連結及交流構想。
年會後可以留下來參加6月1-4日的亞太區域扶青社年會。無論你選擇哪一個扶輪專屬體驗行程,你都將是在和世界分享希望。
2023-24年度國際扶輪理事會配合國際講習會於2024 年1月12-13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行會議,審查了12個委員會報告並記錄了47項決議。
行政管理及財務
理事會
• 核准2024-25年度國際扶輪委員會的派任案,包括以下:
常設理事會委員會
- 執行委員會(主委:丹‧希梅爾斯帕郝赫Dan Himelspach)
- 參與者經驗委員會(主委:亨利克‧狄‧瓦斯康賽羅斯Henrique de Vasconcelos)
- 行政管理委員會(主委:拉朱‧蘇布拉馬尼安Raju Subramanian)
- 理事會立法會議顧問(主委:拉朱‧蘇布拉馬尼安Raju Subramanian)
國際扶輪委員會
- 2025年卡加利年會
- 2026年台北年會
- 章程及細則
- 地區劃分
- 選務審查
- 社員成長
- 國際扶輪財務
- 國際扶輪計畫
- 青少年顧問會(Youth Advisory Council)
國際扶輪及扶輪基金會聯合委員會
- 稽核
- 通訊
- 多元、平等、包容顧問會
- 學習
- 營運審查
- 策略規劃
- 技術
• 同意國際扶輪將積極在日本大阪舉辦的2025年世界博覽會展出;
• 核准2024-25年度的地區總監資助預算,金額為930萬美元。
社及地區
理事會
• 為努力將扶輪文化從著重訓練社員轉型為以參與者為中心、著重社員學習行動的文化,改變了以下頭銜及活動名稱:
舊名稱 |
新名稱 |
總監當選人訓練研討會(GETS) Governor-elect training seminar (GETS) |
總監當選人學習研討會(GELS) Governor-elect learning seminar (GELS) |
總監提名人訓練研討會(GNTS) Governor-nominee training seminar (GNTS) |
總監提名人學習研討會(GNLS) Governor-nominee learning seminar (GNLS) |
總監當選人訓練研討會總訓練師 GETS general trainer |
總監當選人學習研討會引導人 GELS facilitator |
總監當選人訓練研討會團隊領導人 GETS team leader |
總監當選人學習研討會團隊領導人 GELS team leader |
國際講習會訓練引導人 International Assembly Training Facilitator |
國際講習會學習引導人 International Assembly Learning Facilitator |
國際講習會研討會訓練師 International Assembly seminar trainer |
國際講習會研討會領導人 International Assembly seminar leader |
立法會議訓練師 Council trainer |
立法會議學習領導人 Council on Legislation learning leader |
計畫及獎項
理事會
• 核准2023-24年度國際扶輪超我服務獎(Service Above Self Award) 81位得獎人名單;
• 選出2023-24年度之年度前受獎人協會獎(Alumni Association of the Year Award)及扶輪前受獎人全球服務獎(Rotary Alumni Global Service Award)的得獎人,訂於2024年新加坡國際扶輪年會中正式宣布。
會議
理事會
• 暫時選擇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亞波利斯為2029年國際扶輪年會的主辦地點。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4-01-23,並經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翻譯審查委員會審查
資料來源:Highlights from the January 2024 Rotary International Board of Directors Meeting
2023-24年度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配合國際講習會於2024年1月6-7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行會議,審查了7個委員的會報告並記錄了28項決議。
行政管理
保管委員會
• 同意在馬達加斯加、馬拉威、莫三比克、坦尚尼亞、尚比亞及辛巴威設立全國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PolioPlus)委員會;
• 核准創立一個新的區域,並設立一個新的區域領導團隊,為韓國各地區提供服務。
計畫及獎項
保管委員會
• 核准提供5,000萬美元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獎助金給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供技術協助、作業支援、社會動員支援及疫苗採購之用;
• 核准了62位無小兒麻痺世界區域服務獎得主及9項無小兒麻痺世界國際服務獎
提名;
• 修改了扶輪和平中心證書人選的資格條件,規定人選「必須來自該中心所在區域,或在該中心所在區域擁有相關工作經驗,或在世界其他地方曾與該區域之相關社區或倡議一起工作,或表現出對學習在該區域使用的締造和平方法有極為強烈興趣」;
• 核准世界基金提供20,000美元作為「特別倡議獎助金」(Special Initiatives Grant)資金。
財務
保管委員會
• 核准2024-25年投資淨收益預算假設如下:
• 年度基金及營運儲備金:4.0%
• 永久基金及其他長期投資:5.0%
• 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基金:3.0%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4-01-23,並經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翻譯審查委員會審查
資料來源:Highlights from the January 2024 Rotary Foundation Board of Trustees Meeting

攝影:MAIKA ELAN
越南胡志明市屢獲殊榮的攝影師Maika Elan於2016 年在日本千葉製作了這分關於繭居族現象的相片紀錄。
2017年,在吉村功大(音譯)離開他鄰近日本海的安靜家鄉前往繁華的大阪之後,他的心態開始慢慢轉變。
他在關西大學的大一生活理應是一段充滿新體驗及新友誼的時光。然而,吉村發現他對讀書失去興趣。他開始蹺課,窩在他公寓的時間越來越長,時間一小時一小時地流逝,他黏在PlayStation 4遊戲機前,往往熬夜到凌晨3時。
隨著《決勝時刻》(Call of Duty)等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消耗掉他許多日日夜夜,他開始躲避他人,儘可能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到幾個月,他已經成為繭居族,一位躲避社交的人士。26歲的吉村回憶那些蟄居的日子時說:「並不是我遭受霸凌之類的。我只是不想看到其他同學。」可是,不久後,他就在一個不尋常的地方找到援助,在幾個月的時間裡讓他的人生產生大逆轉。
繭居族通常被定義為把自己孤立在家裡超過6個月以上的人,鮮少與家人以外的人互動,有時候則是完全不與人互動。這個詞語可以指經歷這種極端孤立狀態的人或是這個現象本身,最常被觀察到的地方便是日本。過去20年來,隨著案例數目成長,這個現象在日本已經成為越來越引人擔憂的公共議題,雖然人數仍僅佔總人口極小的比例而已。可是自2020年起新冠疫情讓人數暴增後,這種擔憂顯得益發急迫。
最近一項政府調查發現,日本經歷過繭居的勞動年齡人口有20%說新冠疫情是他們社交孤立的因素。《繭居青春:從拒學到社會退縮的探討與治療》(Hikikomori: Adolescence Without End)一書的作者,大學心理學家齋藤環告訴《日經Gooday》(Nikkei Gooday)網路雜誌說:「長期繭居的問題光是靠個人及家人的自助努力就能獲得解決的情況極為罕見。」
許多組織出現了—— 有些由前繭居者經營 —— 來幫助人們重新融入社會。這個過程很棘手,很辛苦,有時會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可是這個經驗可以讓人改頭換面。
日本的繭居族常常把自己與世隔絕,躲避他人,把自己沉浸在「宅」(用來表示狂粉的日本用語)的世界,沉迷於電動、動畫、漫畫,或其他一些流行文化的休閒。
雖然很多重點是放在青少年及年輕成人上,估計有150萬名勞動年齡的日本人(總人口1億2,500萬)經歷過繭居。根據日本內閣府2023年一項隨機挑選1萬1,300人所做的問卷調查,那大約是15到64歲人口的2%。在經歷過繭居的人當中,女性佔近一半。有些是跟家人甚至跟配偶同住,可是仍然與社會隔離。
在一項更鎖定目標族群的調查,東京的江戶川區(人口69萬500人)發現該區15歲(含)以上的繭居人口約8,000人。其中三分之一是40-50歲 —— 這個年齡層構成日本媒體命名為「80-50問題」 —— 指80幾歲的父母與50幾歲、有繭居情形的子女同住並撫養他們。
這些中年繭居族有多人是從20幾歲起便蟄居在家,他們的父母往生後他們會變得怎樣是一個引起焦慮討論的主題。名古屋大學心理疾病及心理治療系副教授古橋孝明(音譯)指出,精神科醫師在1970年代描


在日本苦苦應付福利支出高漲、勞力短缺、繭居族家人心力交瘁之際,有越來越多人想瞭解為何有150萬名日本人活在孤立的狀態中。然而研究人員沒有找到多少答案。即使繭居的行為也已在其他國家發現 —— 最近《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一篇關於美國發現這種情況的文章宣稱「新冠疫情有為美國帶來新一波繭居浪潮之虞」 —— 但對它的根本原因依然缺乏瞭解。《精神病學前線》(Frontiers in Psychiatry)的一份分析將繭居描述為一種「現象」,而非一種特定的精神疾病,雖然潛藏的精神疾病被認為是常見的成因。接受醫療專業人員檢查過的繭居族中,約有一半被診斷出患有精神疾病,例如焦慮、性格或情緒疾患,以及知覺失調或自閉等發展疾病。
古橋已經探討過網際網路及遊戲成癮與繭居行為的關係,他說雖然這兩者並非社交退縮的原因,卻可能是增強因素。古橋說:「好幾個研究顯示繭居與網路或遊戲成癮有關連性。在我的臨床經驗,我可以說沉浸於網路及遊戲的人很難改變社交退縮。」
也有一些跡象顯示日本的社會因素可能也是部分原因。齋藤觀察到在年輕人持續與父母同住比例相對高的國家,社交退縮的傾向也比較強。他也指出除了相信繭居是家庭 —— 而非社會 ―― 要處理的問題之外,難為情或羞恥的感覺可能讓日本家庭不願向外求助。
讓事情更複雜的是,接受內閣府問卷調查的繭居族當中有多達三分之一說他們不想要政府有任何作為來協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有些人可能想要他人協助,可是不是非常確定取得方式,或是他們需要其他仍然涉入他們生活的人推一把才會走出第一步。
對關西大學學生吉村來說,那個推力來自他的家人。在開學後幾個月之內,他的社交退縮開始造成傷害。因為他的靜態生活方式,他增重20磅,他的缺課讓他畢業的可能性十分渺茫。當他隔一年夏天終於

他抵達人類振興營地(Hito Refresh Camp),一個以協助繭居族為目標的相對新的治療觀念。這裡部分算是「支持」場所,部分是集體農場。這裡的日文名字叫人おこし(Hito Okoshi),字面上的意思是「人類振興」,就類似町おこし(machiokoshi)「地域振興」—— 一個經常用在振興日本偏遠社區行動的詞語。這個營地坐落於岡山縣鄉村區域的深山裡,沿著快速道路的引道下來的一條蜿蜒道路前進,再經過不規則延伸的田地及屋頂鋪著光亮黑瓦的老舊農舍。人類振興營地的位置離任何主要城市開車或搭火車都要超過90分鐘,在這個以傑出交通基礎建設互相連結的國家裡,更添一種不尋常的偏遠感覺。
在我造訪的時候,大約有17名繭居族住在該設施,每個人每個月繳交約12萬8,000日幣(約2萬7,300元台幣),重新開始。四周是翠綠稻田及綠樹滿布的山坡,這裡是一個平靜的地方,鼓勵探索內在、人力勞動、以及 —— 非常緩慢地—— 人際互動。
踏進兩層樓的男生宿舍,他們帶我看餐廳、廚房,及一些活動場地。房間很小但很乾淨,每間都有一個單人床、一張書桌,以及收納空間。在廚房,幾位住民一起準備義大利麵當午餐。他們禮貌回答我的問題,可是並不積極聊天。其他住民待在他們的房間,房門關著。這裡安靜得像圖書館。
每位住民—— 即使是一起煮飯的那幾位 —— 似乎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可是假裝自己孤立活在人類振興營地是不被允許的。最起碼住民必須共同維持營地的運作,包括輪流煮飯及打掃。除此之外,當他們

吉村剛到這裡時,只做規定他必須做的事,僅止於此。可是,最後,他開始承接更多責任。他開始割草,然後他在當地一個照護企業兼職。他的轉捩點是在他看著別人在廚房準備餐點的時候。吉村說:「有一位前經理對於製作咖哩粉非常講究,成果很棒,我心想:『哇,我也想這麼做。』因此我開始研究我喜歡的菜餚的食譜,像是嫩煎醃番茄醬及韓式辣醬雞肉。我瞭解到為他人煮飯及打工時,你會培養出責任感,意識到其他人依賴你—— 這是我在大學時感受不到的。」
對他人的責任感,日復一日地落實這種責任感,到了最後給予吉村他踏出繭居狀態所需要的自信心。在住了6個月後,他在房間裡收拾他抵達時帶來的行李。他搬出人類振興營地,在附近租了一間公寓。他找到照護的全職工作,白天照顧年長者,從替他們洗澡到協助他們取得政府服務各種事務都做——一個需要每天、親密人際互動的工作。
擔任這個工作5年的吉村正努力要成為一位照護經理,這是協助確保年長者的需求都有獲得滿足的專業社工人員。在放假的時候,他補眠,上健身房,在運動中心打桌球。他仍然認為他自己是獨行俠,說他沒有可以稱之為朋友的人,可是他再也很少打電動了,並經常與他人互動。他的人生—— 一度是活在牆壁後面 —— 現在已經是活在這個大千世界裡。
吉村在人類振興營地待了6個月,可是住民平均停留的時間是11個月,該營地居住最久的記錄是4年。有些人只住了一個月就覺得那裡不適合他們。在我拜訪期間的17位住民當中,只有2個人除了打掃及煮飯的工作外,全時間待在自己的房間。
根據經營這個共享設施的非營利組織「山村企業」(Sanson Enterprise)的代表理事能登弘次(音譯),大約有一半的住民有憂鬱等心理疾病或是自閉症光譜疾患等發展問題。當住民準備好繼續向前走,能登與其他工作人員會幫助他們獨立生活,提供支持計畫協助找到工作及居住的地方。
原來是高中老師後來是平面設計師的能登,在2011年強震及海嘯襲擊他家鄉仙台附近後搬到岡山。他對鄉村振興產生興趣,發起一項計畫來吸引中輟生及失業青年——有時候統稱為「尼特族」(為「非就業、受教育、受訓狀態」的英文縮寫NEET的音譯)——來到人口流失的鄉村,他們可以住在許多閒置的

像人類振興營地這樣的設施並不只是唯一的治療方式。有些繭居族嘗試個人及團體治療,或是結合兩種。在《精神病學前線》最近刊登的一篇論文中,古橋描述一個案例研究,提到兩名日本繭居的大學生花了3年參加跑步、騎自行車等戶外活動及羽毛球等運動—— 這些活動不具威脅性,因為其社交互動是有限的。研究人員觀察到,這些活動讓這兩個學生在不會引發社交恐懼的狀態下互動,在介入結束的時候,「兩個人都恢復到正常生活的狀態」。一名學生回去學校上課,另一名找到新工作。
能登說人類振興營地的基本政策,是建立在其理事以及專攻相關身心問題之醫師的經驗及建議。相較於其他繭居族的團體住所,這裡的規則相當鬆散。他看過許多繭居族來來去去,談到有些人克服了隱蔽的

如果您或您認識的人正在經歷心理健康方面的緊急情況,請致電或發送簡訊(988)或至988lifel ine.org與988美國的自殺和危機生命線(988Suicide & Crisis Life line)聯繫。如果您在美國以外的地區,請至findahelpline.com,聯繫您所在國家的服務。
儘管如此,在住在宿舍幾年後,他開始與另一位住民交往。最後,他們一起搬到一間公寓。這段關係沒有長久,這名男子最後買了一輛車,以車為家一陣子。他到處打零工,賺餐費及瓦斯費,可是無法穩定持續做一分工作。
最近,這位現年23歲的前住民,騎著他父親買給他的摩托車來到人類振興營地。他宣布他在大阪鐵路機廠找到一個開堆高機的全職工作。這是個理想的工作:他是個鐵道宅,薪水也不錯。除此之外,他與父母修補好關係,也找到新女朋友,正在存錢以便同居。跟5年前的暴躁青少年相比,他已經脫胎換骨。
能登說:「他本來有很多問題,可是漸漸地,他改變他的人生。很難說繭居族能否被『治癒』。我們所做的事情是藉由與他人共同生活,幫助他們再度獨立生活。他們內心很寂寞,有一種沒有人在意他們的感覺。我們想要用歸屬感來取代這些感覺,不只是住在這裡的期間,還有在他們離開之後。」
這篇文章原來是刊登在《開心的理由》(Reasons to be Cheerful),作為「康復」系列的一部分,由惠康信託基金會(Wellcome Trust)所贊助。詳情請參見reasonstobecheerful.world。
作者 撰文:Brad Webber
美國
大多數北美植物物種依靠昆蟲(主要是蜜蜂)授粉。「你的整個食物網都是由蜜蜂支撐的,」華盛頓州伍丁維爾(Woodinville)社社員戴夫‧亨特(Dave Hunter)說。該社領導了一個美化西雅圖郊區同時滋養蜜蜂的計畫。社員們使用捐贈的酒桶建造花盆來吸引授粉者。當地企業每年向該社基金會捐贈150美元作為登記費,便可以在店面 ![]() ![]() |
|
![]() 加拿大 亞伯達省奧爾茲(Olds)社正在加快向社區團體頒發獎助金的程序。去年11月,大約十幾個組織的代表在一場以CBC電視節目《龍穴》(Dragons’ Den)為藍本的比賽中提出了他們的建議(類似美國的Shark Tank節目),風險投資家在節目中評判企業家的投資建議。這些組織被分配了五分鐘的時間進行推介,然後由扶輪社員(龍)們或評委組成的小組進行五分鐘的提問。該社社長蘭迪‧史密斯(Randy Smith)承認,無論誰獲勝,獲獎者都將獲得大約10,000美元的份額。但他表示,這場充滿活力的活動,讓包括互動者和消防部門學員在內的團體,有機會磨練他們的演講技巧並展示他們的創造力。 ![]() |
匈牙利 2021年,當唐氏症或其他認知障礙兒童夏令營的主辦單位宣布無法再進行為期一週的計畫時,凱吉凱梅特(Kecskemét)扶青社挺身而出。安娜‧安塔法爾維 (Anna Antalfalvi) 表示,保持該計畫持續運行的行動已成為「我們扶青社最大、最受歡迎的專案」。她和這個以大學為基礎的扶青社的其他社員都是教育和心理學專業的學生。「我們的目標是透過白天的活動幫助孩子成長。這讓父母能夠放鬆並在支持小組中解決他們的困難。」該社的八名活躍社員和一些志工負責舉辦工作研討會、烹飪、服務和清潔。該夏令營讓參與者免費(2023年將有17名兒童及其家人)參加,該社每年為此約花3,100美元。「輔導我們的扶輪社今年首次提供幫助,提供一天的食物並在另一天準備午餐。」安塔法爾維說。「當他們親身體驗了營地的氛圍以及我們在那裡所做工作的重要性時,他們決定將其作為年度籌款目標的一部分,為營地提供資金。」 ![]() |
![]() |
南非
原本是一位熱心的衛生工作者向一些美國扶輪社員講述南非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後來發展成為一項合作夥伴關係,對近十二所學校的廚房、浴室和其他衛生設施進行了全面檢修,服務了7,200多名學生。它始於在南非長大的裘莉婭‧海姆斯特拉 (Julia Heemstra)於2018年在懷俄明州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社的一次會議上發表的談話。社員們決定支持她提供手持式濾水器,並渴望做更多事情。海姆斯特拉將懷俄明州社與南非格雷厄姆斯敦(Grahamstown)社聯繫起來,後者當時正在修復納西卡(Ntsika)中學的衛生設施。5440地區前總監斯圖爾特‧帕爾默(Stuart Palmer)表示:「他們的供水不穩定。停水時,學校就必須關閉。我們看到孩子們的教育受到了影響。」這兩個扶輪社合作執行了一項全球獎助金來完成這項工作,然後又執行了一項地區獎助金來升級另外10 所學校的供水系統。然後,在2022年,兩個扶輪社獲得了40萬美元的全球獎助金,用於升級他們之前工作過的七所學校的廁所和廚房設施。「看到令人難以置信的變化 ―― 你不僅有了水,而且所有這些學校都煥然一新 ―― 這是巨大的改變。」帕爾默說。 |
|
![]()
|
地理追蹤改善了疫情回應時的目標設定,以減少兒童被遺漏
去年,當小兒麻痺疫苗接種員們分散到剛果共和國各地以遏止疫情爆發時,他們口袋裡裝著強大的新工具:能夠追蹤他們挨家挨戶接種進度的手機。這些手機配備了行動應用程式,能將數據發送回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可以在數位地圖上看到是否有人錯過了一些家庭,並為地面團隊重新引導。
在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根除小兒麻痺行動其他合作夥伴的支持下,該國正在幫助率先使用所謂的地理空間追蹤來阻止小兒麻痺的爆發。疫情回應小組領導者可以精確地看到疫苗接種者去過哪裡以及他們沒有去過哪些家,而不是依賴容易出錯的手繪地圖。有無線連接可用時,就能做到即時追蹤。這樣的速度和精確度,對於確保疫苗接種到每個兒童並阻止疫情爆發,至關重要。
「你所要做的就是將手機充電,並確保在街上時打開追蹤器。我只是把它放在口袋裡,挨家挨戶地走。」接受過世衛組織訓練的疫苗接種員之一桑德琳‧麗娜(Sandrine Lina)說。
2023年6月,小兒麻痺變種病毒1型爆發後,她和其他人帶著數百部手機走上街頭。世界衛生組織非洲地區已於2020年被證明沒有野生小兒麻痺病毒。但另一種形式的小兒麻痺,稱為疫苗衍生或變種小兒麻痺病毒仍然是個威脅。這些病例發生在極少數情況下,即口服疫苗中已被削弱活性的病毒在疫苗接種率較低的社區的污水中傳播足夠長的時間,從而變異成潛在危險的形式。
阻止此類疫情爆發的關鍵是徹底的疫苗接種運動。地理空間追蹤在生成智慧地圖和模型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世衛組織地理資訊系統負責人凱巴‧圖雷(Kebba Touray)表示:「該平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識別覆蓋率較差的定居地,在這些定居地,我們沒有看到很多疫苗接種小組的蹤跡,我們可以下載資訊來指導進程。
該技術的早期版本於 2012 年開始在奈及利亞使用,八年後,該地區獲得了無野生小兒麻痺病毒的認證。「於是誕生了確保繪製定居地地圖的創新想法。」圖雷說。它也被用於喀麥隆。
在剛果共和國衛生部主導的6月疫苗接種活動中,每天早上向疫苗接種人員分發約500部智慧型手機。與健身追蹤器一樣,該行動應用程式會計算走了多少步,並在地圖上繪製座標,以及日期和時間等基本細節。疫苗接種人員還可以使用手機收集現場數據,例如定居地名稱、家庭資訊以及拒絕接種疫苗的人給出的理由。
這些資訊會輸入一個資料庫,營運中心經理可以即時監控。它透過熱度地圖顯示在線儀表板上,該熱度地圖在不同區域塗上綠色和紅色。「綠色表示疫苗接種人員已經走過這些區域,紅色區域表示,哦,這些區域是在規劃中,但沒有反應小組走過,」與疫苗接種反應小組合作的數據和地理資訊系統分析師德瑞克‧戴梅溫(Derrick Demeveng)解釋道。
第一天結束時,首都布拉柴維爾(Brazzaville)的營運中心團隊發現該市波托波托(Poto-Poto)區的一部分尚未被覆蓋。疫苗接種人員早上第一件事就被派往那裡尋找被遺漏的兒童。
審查數據並快速修正路線的能力至關重要。過去,規劃者不得不依靠疫苗接種人員繪製的地圖來準備所謂的微觀計畫。不準確是不可避免的,資訊往往要等到活動結束後才能驗證。「微觀計畫是準備疫情應變活動的關鍵元素。你必須知道所有定居地在哪裡。」圖雷說。
欲更了解扶輪社為根除小兒麻痺所進行的工作並參與,請造訪 endpolio.org。

如今,憑藉強大的運算能力,地理空間分析已應用於從天氣建模和銷售趨勢預測、到國防、災難應變和農業的各個領域。世界衛生組織正在利用地理空間技術來應對全球公共衛生威脅,從拯救印度人民免遭蛇咬傷死亡、到在90多個國家提供新冠肺炎疫苗、再到根除小兒麻痺。
GPEI的另一位合作夥伴梅琳達及比爾蓋茲基金會的流行病學家魯法羅‧薩曼加 (Rufaro Samanga)表示,地理空間技術對於接觸經常被忽視的社區成員非常重要。「免疫接種會得到更好的服務,特別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因為在這些國家,你已經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工作。來自這些追蹤系統的即時數據使我們能夠識別經常被遺漏的人群」薩曼加說。
剛果共和國使用的最新版本,在技術上有許多改進。「這個版本的重量輕,易於部署」圖雷解釋道。


戴梅溫表示,該技術解決了現場可見度的挑戰,並納入了問責系統,主管人員能夠在現場對疫苗接種人員進行監控、指導和建議。當他們返回緊急行動中心時,將對當天的外出行

雖然剛果共和國計畫被認為是成功的,但它確實遇到了一個常見的挑戰:數位落差。最近的一項分析顯示,儘管數位包容性取得了進步,但全球仍有26億人仍未連接到網際網路,其中相當大一部分人在非洲。
由於缺乏強大的網路基礎設施,地理空間追蹤應用程式的即時上傳功能常被擾亂。但技術和數據收集正在填補小兒麻痺和其他公共衛生挑戰的空白。
圖雷和他的世衛組織非洲團隊計劃在非洲大陸其他地方實施這些追蹤系統,包括用於小兒麻痺以外的目的。然而,雖然有新技術的引入,有一件事卻沒有改變:所有接種疫苗的兒童仍然用墨水在手指上做標記,他們可以自豪地展示給別人看。
作者 撰文:Geoffrey Johnson
扶輪獎學金學生奉獻其教育及專業知識來提供一個重要的人類需求
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長大的艾西絲‧梅賈亞斯(Isis Mejias)很疑惑為何她與她的鄰居無法有可靠、固定的水源 —— 也不明白為何真的取得水源時,卻可能造成痢疾或疾病。她解釋說:「我覺得我必須瞭解為何某些事情會發生在我的祖國。我非常好奇科學可以如何協助我理解這件事的原因。」

在休士頓 ——她們家在2001年搬遷至此 —— 讀高中時,梅賈亞斯十分注重化學,特別著重在其實際及利他的應用。她說:「我並不確切明白我未來會研究有關水的東西,可是我知道我有幫助他人、從事人權工作的渴望,且(確保)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他們有權取得的事物。」
在就讀休士頓大學時,梅賈亞斯遵循她父親的道路,獲得化學及生物分子工程學的學位。(她說:「有其父必有其女」)她也開始在「無國界工程師」(Engineers Without Borders)工作,這個志工組織協助社區找到提供基本人類需求的方式。她與他人共同創立該組織在休士頓大學的分會,並在2008年畢業後,為該組織工作3年,到肯亞推動一項計畫,協助提供可靠的給水系統給一間醫院。
在為該計畫的水源處理部分募款時,梅賈西斯與現在的休士頓湖區(Lake Houston Area)扶輪社社員比爾‧戴維斯(Bill Davis)交談,她說:「我們在一家星巴克見面。他告訴我扶輪的事,簡介組織,以及他們在焦點領域所做的事。我立刻就愛上扶輪。」
梅賈亞斯和戴維斯一起合作,提交一分全球獎助金申請書,並取得6萬1千美元購買一套濾水與除氯系統以及一套備用電池系統,來支持肯亞的這項用水計畫。這個經驗印證了她所謂的「加入扶輪這種可以把夢想化為行動的組織所能獲得的力量」,她目前仍持續在學習運用這分力量。
在準備獎助金提案時,戴維斯詢問梅賈亞斯對未來的規劃。梅賈亞斯回憶說:「那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當時我正處於必須弄清楚要活出什麼樣的人生的時刻。」戴維斯告訴她扶輪的全球獎助金獎學金,梅賈亞斯立刻把握這個機會。儘管只剩下幾天的時間可以撰寫她的企劃書及準備面試,她還是取得獎學金。
梅賈亞斯之前便已經取得休士頓大學碩士班的入學資格;因此她與該校的輔導顧問討論,安排運用這筆獎學金來同步攻讀巴西聖保羅大學的學位,在後者她打算專攻環境工程及水處理。她說:「我思考我想要繼續求學的真正理由。無論我的(博士)研究最後獲得什麼結果,我瞭解到我必須把我的解決方案專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那些無力負擔複雜飲用水處理的人。」
在2年的田野及實驗室研究之後,梅賈亞斯製作出一種便宜的生物濾水裝置,利用細菌來移除水中的金屬。在研究所期間,她也參與增進德州及巴西扶輪社之合作的扶輪計畫。她說:「這筆獎學金的目的除了學術研究之外,還要建立恆久的關係,擴展扶輪的工作。」
取得博士學位後,梅賈亞斯現在是「環境資源管理公司」的顧問主任,她稱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永續顧問公司」。她也自行創立「全球水資源及用水衛生」(Global Wash),這個非政府組織協助社區及團體推動重要的水資源計畫。她解釋說:「我想要傳播我在規劃、執行,及監督階段的所有經驗。我們想要建立完全由社區持有且延續的永續計畫。」
今天,梅賈亞斯是休士頓(Houston)網路扶輪社的社員,也是該社的前任社長,這種形態的扶輪社能配合她的旅遊行程。她說:「網路扶輪社為我開啟繼續留在扶輪的大門。在我擔任社長期間,我們得以推動許多很棒的計畫。」
其中主要的一項計畫是讓委內瑞拉巴基西梅托(Barquisimeto)得以診斷及治療傳染病。在一筆3萬6,000美元全球獎助金的支持之下,休士頓網路扶輪社與巴基西梅托-新塞哥維亞(Barquisimeto-Neuva Segovia)扶輪社密切合作,與巴基西梅托的一間醫院以及──尤其是—— 委內瑞拉科學育成中心(Venezuelan Science Incubator)建立合作關係。後者是一個致力於研究受忽視之熱帶疾病、目標遠大的非營利組織。
一旦開始進行後,該計畫贏得《科學》(Science)雜誌的讚揚。這分聲譽卓著的雜誌在2022年3月號報導說:「在扶輪基金會的協助之下,委內瑞拉科學育成中心剛剛開設其副主任艾西絲‧梅賈亞斯—— 休士頓的一位環境顧問—— 宣揚為委內瑞拉『第一個最先進的分子診斷實驗室』 …它將協助檢驗出各種疾病 —— 從查加斯症與痲瘋病到黑熱病、茲卡病毒、馬亞羅病毒及瘧疾 —— 的病原體。」
彷彿這樣還不夠,梅賈亞斯也是「水資源與用水衛生扶輪行動團體」的大使,她經常提供扶輪社及地區有關水資源計畫的諮詢。她少女時期把科學專業知識運用在人道服務的熱情比以往更為熾熱,她對扶輪的投入亦是如此。梅賈亞斯說:「我不知道未來會帶來什麼。」但她確實做了一項預測:「我有生之年都將是扶輪社員。」


一位慷慨的發明家正中扶輪目標 |
游志豪 PP IC 台中東區社 |
二十七、八歲時,游志豪在台灣創業。大學主修電子工程的他尤其喜歡想方設法改善現有的電子產品。他的公司生產飲料碳酸機、擴音系統、口哨鑰匙防丟器以及——他最受歡迎的產品之一 ——可以提供指示並宣布得分的電子飛鏢板。
發展事業期間,一位朋友介紹游志豪認識扶輪。游志豪說:「他們跟我講扶輪所做的許多善事及聯誼機會。」他在2004年加入台中東區社,後來擔任社長,並出任3461地區助理總監。他與在2018年加入台中東區社的太太徐麗花,都是阿奇‧柯藍夫會Trustees Circle會員。
游志豪在2008年出售他的公司後退休。他說:「我出身貧困家庭,因我們社區的協助而受益良多。現在我想要把全部心力用來幫助他人。」
為了達到這點,游志豪想出一個創新的方法讓該社社員人數翻倍成長。他說:「我訂定一個計畫在三年內召募到55名社員。」他捐贈約5萬美元給他的扶輪社,每次現有社員介紹新社員入社,該社就會以現有社員的名義,把游志豪的部分捐款捐獻給扶輪基金會。他說:「這真的有效。每個人都幹勁十足。」即使已經退休,游志豪還是停不下發明的腳步。


在想晚餐要煮什麼?如果你是肚子餓、在瀏覽廚房櫥櫃的匈牙利人,你的答案很可能是古亞士(gulyás) —— 一種用牛肉、蘿蔔,及馬鈴薯等家常食材所製作的美味湯品。雖然其他國家的人所指的古亞士是類似燉菜,碧翠絲‧透納解釋說:「在匈牙利,它是一道湯品。」
這道菜可追溯到1千多年前的匈牙利牧人。匈牙利文的gulya指牛群,gulyás則是看牧這些動物的人。後來,這道菜成為農夫的食物。可是到了1800年代初期 ―― 民族主義崛起、對抗哈布斯堡王朝的時代 —— 各地的匈牙利人紛紛將古亞士視為民族認同的一部分。透納說:「那就是匈牙利的味道。」
重點在調味品:這個湯招牌的紅色來自匈牙利紅甜椒粉,是把紅椒磨成粉而製成。她說:「洋蔥、紅椒粉、鹽、黑胡椒 —— 這些都是匈牙利的主要調味品。」透納解釋說,這道菜中的葛縷子有助消化;因同樣的理由,這種種子也經常添加在高麗菜的料理裡。
親民料理:雖然古亞士是常見的家庭料理,但也可以在室外用大鍋煮給一大群人吃。當透納與社友到匈牙利-烏克蘭邊境協助難民時,他們經常供應一碗碗古亞士湯。透納說:「你可以日復一日都吃古亞士湯。你可以用大鍋子煮,隔天味道會更濃郁、更美味。」
撰文:Diana Schoberg 繪圖:Whooli Chen
你的區域以什麼食物著名?請投稿至magazine@rotary.org,你可能會看到它出現在下一期雜誌。

扶輪的家人大家好!我很榮幸對2024-25年度這班總監,這個「魅力無敵的一班」,致詞。當我稱您們為「我的家人」時,我不僅僅是出於善意而已。我真的認為扶輪社友是我的家人。
我想今天首先要來特別關注我們扶輪家庭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成員。幾週後,我將前往巴基斯坦會見一些了不起的人:女性衛生工作者。
在各地消滅小兒麻痺意味著在巴基斯坦各地逐個逐個街區地承擔這項艱鉅的任務。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有時甚至是危險的任務。這些婦女真的跋涉山林為偏遠地區的兒童接種疫苗。但這甚至還不到任務艱鉅的一半,她們還得一步一步地對抗假訊息和偏見。
當我們最終在巴基斯坦乃至世界各地根除小兒麻痺症時,我們將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些婦女。
因此,當我到達巴基斯坦與這些工作者會面時,我希望他們知道,即使儘管他們永遠不會見到你們中的大多數人,但他們得到你們的支持,你們珍惜他們的貢獻。所以我希望你們為他們起立鼓掌,讓我可以在我訪問時與他們分享。…請等一下…我要把相機準備好來拍個照。
除了您慷慨的掌聲,您支持這些衛生工作者對抗小兒麻痺的最佳方式是透過提高瞭解和籌集資金來實現的。在您的社或地區加入或發起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會(PolioPlus Society)仍然為時未晚。比爾和梅琳達蓋茲基金會仍然以2比1的比例匹配我們的捐款,但前提是我們達成年度籌款目標5,000萬美元。
為了幫助提高根除小兒麻痺的認識,我需要你們聯繫民選官員和其他政府領導人。提醒他們小兒麻痺仍然是一大威脅。推動他們支持根除小兒麻痺。小兒麻痺仍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需要我們做出最充分的承諾,但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有扶輪的行動計畫(Action Plan),使我們的工作更加輕鬆,並使扶輪的體驗完全無法抗拒。這就是扶輪的神奇展開之處。我們需要那樣的神奇,如果我們要療愈一個分裂的世界。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及流離失所者的數量,正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如果我們想產生正面的影響,我們就需盡力而為。
這意味著我們可能必須改變作為一個組織的一些事情。改變可能很可怕,但當我們一起改變時,事情就會變得比較容易。
考慮到這一點,我邀請你們所有人成為行動計畫的倡導者,這樣你們就可以讓您的社變得更好並保持扶輪的強大。而且也還有足夠的空間維持行動計畫的連續性。總之,是基於我們許多最佳的想法而繼續打造,而不是拋棄它們。
將行動計畫視為幫助您改善自己地區內各社體驗的工具。請記住,你具有影響力,地區總監可以授證成立扶輪社,你可以幫忙各社領導人創造性地思考並為現有和未來的人創造不可抗拒的體驗。這可能意味著改變您的地區的行事方式。如果你的地區50年來一直以一種方式做事,現在可能是重新評估的時候了。這個行動計畫有助於確定各社的優點和缺點以及社可以做什麼改善。
如果您的地區有社不活躍或正在失去社員,也許是時候開始一個新的社了,更適合社區的社。詢問社的成員想要什麼,並與社區的需求進行溝通。僅僅因為社或地區在過去一段時間內沒有發生改變,雖然並不代表沒有人渴望改變。身為總監你有一個難以置信的機會,可以賦予社員力量做出改變。
與您的地區的社員進行聯繫,詢問他們的社內經驗並可以做些什麼來讓它變得更好。並考慮與您所在社區的領袖交談,他們或許還不是扶輪社社員,但應該是。也許他們不知道扶輪,或者也許他們社區現有的扶輪社結構並不合適。
您可能會發現有些社員並不覺得自己真正歸屬於自己的扶輪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擴大對多元、平等、包容(DEI)和歸屬感的承諾是如此重要。
任何有心有雙手服務的人都屬於扶輪,我希望你我一起向未來的行動人士張開雙臂,即使是在某些情況下,尤其是如果他們看起來或行為不像當地扶輪的典型社員。藉由DEI,將更容易讓我們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起來。正是在那些時刻,我們致力並專注於我們是最有效率的和最相關的服務。
但工作不能就此停止。如果我們不告訴別人,沒有人會知道我們的扶輪社魅力無敵。事實是,我們需要講故事的人來傳播我們的正面形象並在這些困難時期傳播積極和平。
締造和平是我的首要任務之一,這個國際講習會不僅僅是向您介紹總監的角色,也是呼籲採取行動,支持扶輪締造和平的行動計畫和倡議。
其中一個計畫就是扶輪和平獎學金 —— 這是20多年前扶輪基金會就開始推動的一項計畫,致力於幫助和平與培養專業人員去從事解決並預防衝突的工作。
我們透過位於全球各地的先進大學的扶輪和平中心提供獎學金。超過1,800名和平獎學金學者已從扶輪和平中心畢業,正在140多個國家努力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感謝奧托和弗蘭沃爾特基金會(Otto and Fran Walter Foundation)捐贈的1,550萬美元,未來藉由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巴赫塞希爾大學的和平中心,我們可以繼續支持更多區域的和平締造者。該中心第一批和平獎學金學者將於2025年初抵達伊斯坦堡。為了紀念這一時刻,扶輪社員、扶輪和平獎學金學者、積極和平推動者(Positive Peace Activator)和其他人將受邀參加計畫於2025年2月舉行的扶輪社長和平會議。
和平會議的主題(不是我們即將推出的年度主題)將是「在分裂的世界中療癒」(Healing in a Divided World)。這次和平會議將重點放在扶輪的和平努力和提供共同學習的機會。
您將在新加坡年會上聽到更多有關和平會議的資訊。我等不及要在那裡見到你們所有人!
但是,同時您和您的地區的社員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促進和平。想要在社區中傳播和平希望的社員可以在當地公園、遊樂場或任何社區空間,安裝「和平之柱」(Peace Pole)。還有我的一個最喜歡的締造和平工具是四大考驗。如果我們會生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每個扶輪社員都真正實踐了四大考驗,而不是僅僅誦唸而已。
扶輪社員有很多方法來支持締造和平的努力,但今天,我想要請各位記住這一點:要在世界各地散播和平,我們必須先從自己內心找到和平。
做出善舉可以緩解焦慮或憂鬱症狀,並且比任何其他已知的方法都更有效促進社交連結。我們在幫助他人中找到快樂,但我們也面對一個艱難的平衡行動。我們必須改變自己並忠於我們是怎樣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採用橙色和天藍色作為我的主題顏色。橙色作為秋天的主色調,代表季節的更替 ―― 一個季節的結束階段和另一個階段的開始。事實上,橙色是改變的原色。另一方面,藍色與知識和智慧相關 ―― 信任、忠誠、和可靠。藍色激發開放式溝通。這些顏色組合起來代表了我們在改變自己和改變世界的過程中共同前進的迫切需要。
說到這裡,我已經賣關子夠久了。誰已準備好要聆聽2024-25年度主題了呢?
好吧,我告訴你我們的主題。就在講完一個簡短的故事之後!
幾年前,我在多明尼加共和國幫忙安裝濾水器。兩個年輕男孩看著髒水一端進入過濾器,另一端流出乾淨的水。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第一次停止水流的情景。其中一個男孩抓住了我的袖子說:「再為我表演一下這個神奇魔法吧。」
顯然,濾水器並不神奇。我們辛苦地運送那些過濾器,並安裝它們,並與該地區的接收者一起維護它們。但那些男孩知道輕鬆獲得乾淨的用水將改變他們的生活。知道在此事之中我扮演了其中一小部分角色,確實改變了我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年度主題是:神奇扶輪The Magic of Rotary。
現在,請不要誤解我:我們不會藉由揮舞魔法杖或說一些奇巧話語,就會增加社員人數、根除小兒麻痺、為世界帶來和平。
這都取決於您的行動。您透過完成的每個服務計畫、捐贈的每一美元,以及引進入社的每一位新社員都在創造這樣的神奇。
扶輪的神奇可以鼓勵當地扶輪社的一切動力。你可以「增長」神奇扶輪,如果您正在為我們的家庭添加新社員。您可以「解鎖」神奇扶輪,如果您正在釋放婦女和女孩的力量。您可以「推進」神奇扶輪,如果您正在籌款幫助改變
世界。
當我們擔任國際扶輪社長和地區總監的這一年結束時,我們有責任確保我們身後有一整隊人,準備好保持這股神奇持續進行。
我愛我的扶輪家庭,我能在這個房間裡感受到這分愛。這就是為什麼我知道你們能夠讓自己地區的每個社都魅力無敵。
這次國際講習會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充分利用即使是最片段的時刻,最短暫的連結可能會帶來終生的友誼。這堂最簡單的課可能會改變你整個扶輪的生涯。不要讓這些機會從你身邊溜走。
當我們回到家時,讓我們擁抱神奇扶輪來改變世界。
台中市政社黃聖棻譯/台灣扶輪月刊校改 2024-01-09,並經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翻譯審查委員會審查
資料來源:2024-25 THEME ADDRESS (https://www.rotary.org/en/stephanie-urchick-celebrates-magic-rotary)
DISTRICT REPORTS
作者 本刊編輯部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委巴利‧拉辛TRF Trustee Chair Barry Rassin於2024年1月18日清晨飛抵桃園國際機場,在擔任特助的郭繼勳前總監PDG Paul陪同下,展開五天的訪台活動。他在機場受到保管委員當選人洪清暉Trustee-elect Ortho、3502地區總監林淑華DG Joyce與前總監沈文灶PDG Allen伉儷、PDG Paul及十多位接機代表熱烈歡迎與問候。在台期間,他出席了為他舉辦的全台12地區歡迎晚宴、台灣AKS聯誼會歡迎午宴、保管委員當選人洪清暉安排與台灣扶輪領導人的聚餐、數個多地區冠名捐獻人歡迎午宴及晚宴、2018-19年度台灣的總監歡迎晚宴,並參訪了數項全球獎助金計畫(3522地區秀峰扶輪社青山國小環保教育專案與3490地區蘆洲扶輪社捐贈新北市消防局第三大隊緊急醫護車及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專案)、出席蘆洲扶輪社例會、職業參訪前總監協會會長李翼文PDG Color的想像力製造所,並出席了扶青座談會(請參見陳定勝PP Alex報導)。
拉辛主委在AKS聯誼會歡迎午宴等場合與台灣的多位扶輪領導人一起追思於1月11日逝世的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林修銘Trustee Frederick。他還宣讀了國際扶輪社長麥金納利R. Gordon R. McInally、前社長雷文壯K.R. Ravindran、社長提名人甘瑪葛Mário César Martins de Camargo、基金會保管委員朗斯福 Larry A. Lunsford、三木明 Akira Miki、秘書長姜修果John Hewko等人的悼函,緬懷林修銘的懿行。
專訪
拉辛主委於1月18日早上10時參訪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與台灣扶輪月刊。因原定到訪行程臨時變更,協會理事長邱世文前總監PDG Dental及秘書長兼主編王友民PP Teacher因公不克出席,由監事會主席Trustee-elect Ortho與副秘書長陳定勝PP Alex代表進行接待與導覽及致贈紀念禮物。


月刊:國際扶輪理事會決議自2025-26扶輪年度起取消創立社長主題及社長主題標誌,並在8地帶進行不同的地區架構試辦計畫,請問保管委員會是否已經或將會做出任何類似的改變?
拉辛主委:基金會並無相關的改變。我無權代表理事會發言。但是理事會通過這些改變是著眼於更長久的策略,並且想要在試辦計畫提交立法會議審核通過,及世界各個區域施行之前,以3年為期,從每年試驗情況瞭解這些改變如何改善扶輪的組織。8地帶的試辦計畫在於嘗試以不同的組織架構,確保扶輪社能更加接近國際扶輪,國際扶輪的訊息能以更有彈性的方式傳達給扶輪社及社員,預計至少試辦3年甚至6年。該試辦計畫旨在改善行政管理,而非為了基金會增加募款捐獻。
月刊:身為扶輪基金會主委,您鼓勵世界各地的扶輪社員支持基金會為本(2023-24)年度設定的目標,您能否與我們分享這些目標的最新情況?


月刊:您曾說過和平是扶輪社員所做一切的核心。台灣的社員也非常關注和平相關的倡議,例如台北達仁社接待來台訪問的阿根廷籍扶輪和平獎學金學者並協助她召開倡導反人口販運的論壇與幫助肯亞婦女的義賣活動;保管委員當選人洪清暉近來投稿月刊分享和平倡議的資訊、推動舉辦台灣扶輪和平論壇及探討在台灣設立一個和平中心。您對台灣扶輪社員如何促進和平可否提供建議?
洪清暉:舉辦台灣扶輪和平論壇,主要是為了兩件事,其一是為探討如何促進扶輪和平倡議;其二為探討在台灣設立一個扶輪和平中心的可能性。台灣社友對此非常關心。在籌備和平論壇期間,有和平獎學金學者表示國際扶輪正在尋求在東南亞重新設立一個扶輪和平中心。這項消息激發了台灣社友的意願,因此我們就向基金會提出在台灣設立和平中心的申請,雖然我們並不知道此一和平中心設立的篩選條件為何、會有何結果,也不知如何設定課程,但是根據扶輪基金會,應該是屬於一個短期證書課程的中心。
拉辛主委:好極了。保管委員會確實在扶輪和平中心從泰國退出之後,就亟思讓和平中心重返亞洲。目前有一個特別工作小組,由萊斯禮前社長主導,正在籌劃這方面的工作。我們需要一個能跟我們在促進和平及預防衝突方面合作的大學,提供短期證書課程。
扶輪社員在七大焦點領域每一領域所做的一切都與促進和平有關。例如辦理清潔用水的計畫,可使迫切需求水源的人們不必為此衝突爭鬥,並且能夠促進教育,因為孩子們不必為了取水而花大量時間在取水的往返途中。每一焦點領域都與和平息息相關,我們在這些領域的投資愈多,愈能促進和平。




拉辛主委:我兩週後將在紐約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舉行一個會議,聯合國將在會中以及一本雜誌中宣揚扶輪為根除小兒麻痺捐獻數十億美元的事蹟。眾所周知聯合國有永續發展目標(SDG),我們扶輪焦點領域,包括環保,則根源於這些永續發展目標。青山國小向學童提出了挑戰,要求把聯合國永續發展的各個目標用人物表現出來,學童們做到了。他們吸收這些知識並且做到融會貫通。扶輪社員所做的一切就是使世界及未來變得更美好。因此,我想要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分享此一學校的環保人偶的照片。
達成永續發展目標的期限是2030年,時間急迫,所以扶輪要站出來共同努力。我來自一個僅高出海平面三英呎的國家,30年後它可能就被淹沒不見了,因此永續發展目標及扶輪環保焦點領域與我個人極其相關。
月刊:您對台灣的扶輪社員和扶青社員有什麼建議嗎?
拉辛主委:繼續做你們在做的事情,台灣的扶輪非常強大。我此次來台是因為台灣的扶輪社員給予扶輪基金會強大的支持。來此,是為了向他們表達感謝,僅此而已。台灣的社友瞭解扶輪,也知道他們應該做什麼事,例如以扶輪獎助金辦理SDG、COVID-19以及有許多有很大影響力的服務專案。擴展觸及 —— 許多國家的扶輪社員人數沒有什麼成長,台灣這方面表現不凡。我們需要成立新社,引進新社員,



我的孫女因為我曾帶她到德國漢堡參與扶輪活動,跑來告訴我她想參加扶輪。我說好,會找一個扶輪社讓妳加入,她說她不要參加扶輪社,她想要參加扶輪的服務。年輕的世代想要行善,想要以我們的方式行善,但是不想參加無聊的會議。因此我們必須找到新的方式抓住新世代的想像。扶青社員長久參與扶輪,我們必須吸引他們成為我們的社員。所以我們必須有彈性,所以8地帶的試辦計畫為何如此重要,我們要從

陳定勝:根據2022-23年度扶輪年報,我注意到全球獎助金的金額持續下降,但專案件數卻未下降,請問是什麼原因?
拉辛主委:獎助金專案的件數也下降了,許多都用於因應COVID-19疫情。疫情期間我們最高辦理了2,066件,疫情舒緩後漸漸回復正常,去年辦理了2,098件。案件數目減少,但我們試圖發揮較大的影響力。
案件減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部分是許多獎助金專案都在6月左右結束,基金會的辦事人員不及應付,就延遲到下一年度。另一個原因是基金會對於獎助金專案的永續性以及是否做好社區評估符合需求等等條件非常嚴格。世界許多地方的獎助金申請案因為不符條件會被退件,來來往往耗費許多時間,受到延遲。
陳定勝:我們不是有基金會技術顧問幹部可以協助嗎?


洪清暉:藉由陳定勝的問題,我想請教拉辛主委您對於地區資源網絡(DRN)的看法?

拉辛主委:我同意你的看法,DRN未與許多重要的扶輪領導人,譬如地區扶輪基金會主委及區域扶輪基金會助理協調人,連結在一起。我們會改善這個計畫並且舉辦更多的相關訓練。
洪清暉:2024年台北扶輪研習會將舉行一個扶輪基金研討會,希望能探討這部分議題。據我所知,國際扶輪將資助舉辦此一研討會。
洪清暉:我要提出最後一個問題。您參與扶輪已逾40年,參與社區服務甚至更久。可否請您與台灣的社友分享您的內心深處,是什麼激勵您加入扶輪並持續留在扶輪?雖然,我知道您一直企盼在卸下保管委員會主委一職之後,將會回去打高爾夫球。
拉辛主委:我參與扶輪已44年。是的,我要回去打高爾夫球。從當選國際扶輪社長迄至卸下保管委員會主委職務,這是一段7年的漫長旅程。我社長任內訪問60餘國,主委任內至今奔波50餘國。我想回去打高爾夫球,陪伴結褵多年的髮妻,回歸正常生活。
我加入扶輪是為了要認識社區周遭的人士,而且正逢我回國開創事業,朋友已離開多年,要重新開始結交朋友,而扶輪是達此目地的最佳途徑。在我入社兩年後,有一天社長跟我說有一名坐輪椅,患有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的婦女,需要開刀治療眼疾,但是我們的國家無法進行此種手術,請你想辦法讓她開刀。「好的,請問我的預算有多少?」「沒有錢。」「好吧。」扶輪就是這樣把一個計畫丟出來,不能推辭。於是我拿起扶輪名錄,打電話給邁阿密附近的一個扶輪社,因為當地有一個可以進行此種眼科手術的醫院。扶輪社回覆說他們有一位社員正巧在那家醫院工作,我就打電話給那位社員。他說:「沒問題,我們的醫院可以為這位婦女免費開刀。」我就問他該找哪一位醫師負責開刀,他回答說他認識另外一個扶輪社的社員是開這種刀的醫師,並給了我電話號碼。我就再打給那位醫師社員,他願意免費進行手術。「謝謝醫師,請問您認識有誰經營一家旅社可以提供房間住宿嗎?」「噢,我認識另外一位社員他正巧是一個旅館老闆。」於是我就打電話給那位老闆社員。他說會給一間房,讓病人和帶她來的女兒免費住宿。然後,我打電話給我當地的一家航空公司安排機位,他們表示可以免費提供座位。所以我在24小時之內,透過國際扶輪的連結,得以安排手術挽救生命。
這讓我明白扶輪到底是什麼。扶輪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有一番作為,做出改變,幫助和服務他人。此後一直如此,而且規模越來越大,包括在海地的震災中發揮驚人的影響力。扶輪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讓我做想要做的事來幫助他人,既使我在開展事業之前已經開始幫助人們。我曾在巴基斯坦的一輛巴士上把小兒麻痺疫苗滴入兒童口裡,見到抱著嬰兒的父親眼中充滿了感激、解脫,與感謝,因為我救了他的孩子的生命。那一幕永留我的心中並且改變了我。想想看願景聲明的最後一段,扶輪可以改變我們。所以從此我著迷於扶輪。我從未想要擔任國際扶輪社長或扶輪基金會主委,我留在扶輪,只是想要透過扶輪從事服務工作,幫助他人。
洪清暉:月刊感謝您接受專訪,並分享了許多有趣感人的故事。

作者 台北護照社 陳定勝PP Alex


沒有公開談話,沒有紅布條,但是Barry 對跨世代的提問來者不拒,就是超級敏感的“Shaping Rotary’s Future” Zone 8的實驗計畫,他都耐心說明,他說那是Zone 8的實驗計畫 才剛始幾個禮拜,一切言之過早,因為是輕鬆的非官方行程,筆者也嘗試引導他說出訪台期間有哪些收穫。第一,在全球24個語系的扶輪月刊中,只有台灣扶輪月刊把他的每月保管主委文告放在首二頁,包括國際英語版,也多是放在封底頁,他深刻感受到台灣扶輪人對扶輪基金會的價值肯定;第二,他完全融入台灣扶輪人的拍照文化,他學會主動比「讚」跟比

以下是錄自Barry FB上的兩則感言:
第一則
想像力製造所
Visited a Simbalion factory where they show children how they make all their product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colours. They have a room where the children can write all over the walls.
「參觀Simbalion工廠,他們向孩子們展示他們如何製作所有產品,以及顏色的意義。他們有一個房間,孩子們可以在牆上寫字。」

Barry是醫院治理專家,環境跟顏色的搭配,他很有心得。
第二則
扶輪與扶青跨世代座談
Rotarians and Rotaractors in Taiwan are doing extraordinary work to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 for many, not only here but around the world. They make me proud to be a Rotarian.
「台灣的扶輪社員和扶青社員正在做非凡的工作,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不僅在這裡,而是全世界。他們讓我身為扶輪社員而感到自豪。」
Barry是2018-19年度的RI社長,扶青社的獨立定位是在他任內立法會議通過的。
在2020年以前位於全世界各地的扶輪青年服務團都是由當地的扶輪社支持成立,並遵循共同的準則運作,成員由18歲至30歲青年組成,團員也被稱為「Rotaractors」;但贊助的扶輪社會指派專人來指導扶青團的運作,也間接接受國際扶輪的指導。

跨世代座談會難免火花四射,Barry耐心解說,也鼓勵扶青社,多多運用升格後,取得的資源,可以提案申請DDF,也鼓勵使用學習中心來降低代差,統一解釋標準。
難得的午後,扶輪基金會年度最高階領導人完成他想要的「田野調查」十足接地氣的聲音,這種聲音應該是什麼顏色呢…。
作者 台北南港社 曾國峰DGE Gordon




RI總部的拜訪是必須事先登記,非常感謝秘書Ann的幫忙,在去年9月初即已登記了。RI當天接待的職員為Gina和另一位,她們非常的親切,也很懂東方人特別喜歡照相,所以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她不會講太多話,會多留時間讓我們照相!在18樓,我們也參觀了RI社長Gordon、RI社長當選人Stephanie的辦公室,其中RI社長Gordon還很樂意的讓我們坐在他的位子上照相,記得RIPE也和我們說過,但因Gina沒有接到指示,所以我們沒有坐到她的辦公桌前照相!
下午去了芝加哥南邊,參觀Paul Harris的舊居,Paul Harris由1912年開始住在這舊居,直到1947年去世。而基金會是在2005年再買回,並且開始募款並整修回1947年的狀態。此外,Paul Harris過世之後,埋葬在離住宅約2 Mile之外的Mount Hope墓園。這次我們也前去墓園記念他,當巴士開抵墓園入口時,發現其大門的二側各有扶輪社與獅子會的徽章,一開始以為墓園是屬於這二個團體。但因巴士不能開入,所以我們改用步行的。一路上發現Paul Harris與Melvin Jones各自有各自的指標指引,才發現獅子會的創始人Melvin Jones的墓也是在同一個墓園。(Melvin Jones原本也是扶輪社員,但因為與扶輪的理念有些差異,因此離開扶輪而於1917年6月7日創辦獅子會。)


無論是渡假,舉辦大型的、全國性的年度會議等,Orlando是個熱門地點,房間數1,500個的飯店比比皆是。至少Hilton、Hayatt以及做為這次International Assembly 2024場地的Shingle Creek Hotel都是擁有1,500個房間以上。這次也真的見識到只有區區的幾個廠商,就可以將周圍數個大型飯店房間佔滿。Shingle Creek Hotel是個Resort Hotel,它也擁有高爾夫球場,也有數個宴會廳。飯店房間與宴會大廳不在同一棟,但有連在一起。剛好我的房間是在西北角,從房間走到東南邊的會場,就要將近10分鐘。而大宴會廳內除了可以容納122張圓桌之外中間還可以加容納數百人的舞板,真是超級大的Hotel!
1月7日報到之後,當晚有個歡迎晚會,氣氛熱鬧非凡,我們都忙著找認識的DGE國際同學打招呼!

每個國際會議上,最令大家期待的就是,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飄揚在會場。當然,我們都在現場親自體驗這珍貴的歷史時刻,非常的感動與興高采烈!會場以二首國歌,分別由RIPE Stephanie執美國國旗與RIP Gordon執的蘇格蘭國旗,外加一支以超我服務的影片代表扶輪,並由秘書長John Hewko執扶輪旗做為開場。
RIPE Stephanie一開始就讚揚巴基斯坦的婦女們為根除小兒麻痺所做的努力與犧牲。她也拿起手機現場拍下我們DGE同學們為了支持與稱讚她們而鼓掌的影片,在近期內訪問巴基斯坦時播給她們看,鼓勵她們。她更重申了扶輪對根除小兒麻痺症的承諾。她敦促即將上任的地區總監們在其地區加入或發起小兒麻痺症Plus社,並盡一切努力幫助結束這種疾病。「聯繫當選官員和其政府領導人。提醒他們小兒麻痺症仍然是一個威脅。推動他們支持根除小兒麻痺症,」她說。「小兒麻痺症仍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需要我們的全力以赴,但還有很多重要的工作要做。」
再來是優先考慮和平。RIPE Stephanie敦促社員支持扶輪的行動計畫,找到延續性和變革之間的平衡,並致力於和平工作。她計畫於2025年舉辦以「在分裂的世界中療癒」為主題的國際扶輪社長和平會議。「扶輪透過其和平中心網絡,長期以來一直在推動和平」RIPE Stephanie指出。這些和平中心位於全球頂尖大學,已經培訓了近1,800名和平研究員,他們目前在140多個國家工作。最新的和平中心設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巴赫塞希爾大學,將於2025年初迎接其首批學者。「扶輪和平獎學金始於20多年前,旨在從全球各地的社區中培養和平與發展專業人士,使他們成為結束和預防衝突的有效催化劑。」歐琦珂說。「這次會議將聚焦於扶輪的和平努力,並提供共同學習的機會。」
除了強調建立和平之外,RIPE Stephanie還強調了平衡延續性與變革的必要性,這兩者都是扶輪行動計畫的核心。「這個計畫完全是基於我們最好的想法之上,而不是放棄它們,」她說。「我們面臨一個艱難的平衡行為。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同時保持真實自我。」「這可能意味著改變你們地區的做事方式,」她說。「如果你的地區已經用同一種方式做事50年了,那麼現在可能是重新評估的時候了。如果你地區的一個扶輪社不活躍或正在失去會員,也許是時候創建一個更符合社區需求的新扶輪社了。僅僅因為一個扶輪社或地區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變化,並不意味著沒有人渴望改變。」
社長當選人Stephanie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McMurray扶輪社的一員,她表示,在多明尼加共和國幫忙安裝濾水器時,她目睹了扶輪的魔力。當時有兩個男孩在觀看,看著骯髒的水進入過濾器,然後從另一端流出乾淨的水。「其中一個男孩抓住我的袖子說,『再給我展示一次那個魔法吧』,」她說。「很明顯,濾水器並不是魔法。我們努力運送這些過濾器,安裝它們,並與當地社區領袖合作維護它們。但那些男孩知道,能夠輕易獲得乾淨的水將改變他們的生活。我知道在這件事上扮演了一個小角色,確實也改變了我的生活。」

「別誤會我的意思 —— 我們不會揮動魔杖,或說些有趣的話就可以結束小兒麻痺症或為世界帶來和平,」RIPE Stephanie對即將上任的地區總監們的我們說,「這取決於你們。你們創造了神奇,無論是完成每一個項目、捐出每一塊錢,還是招募每一位新社員。」她要求地區總監們做出所需的一切,以使扶輪社體驗對社員們更具吸引力。
她說,實現積極變革的一種方式是在扶輪社內擁抱多元、平等、包容的原則以及外加歸屬感。「我希望你們加入我,向未來的行動者敞開雙臂,即使他們看起來或行為不像你們當地扶輪社的典型成員,」她說。「有了多元、平等、包容,我們更容易團結在共同的目標下。正是在我們投入和專注的時刻,我們最有效且最相關。」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當選人馬克‧丹尼爾‧梅隆尼為2024-25年度設定了雄心勃勃的5億美元募捐目標!作為一個團隊,我們所有人都將共同努力,實現這一目標。而且,作為一個團隊,我們將在2025年之前實現20.25億美元的永久基金目標,這是另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透過增加我們的永久基金,我們可以確保扶輪能夠在我們身後繼續行善天下。為了幫助實現這些目標,我鼓勵每位總監當選人採取五個步驟,我稱之為馬克的神奇標記:
1. 以身作則,在2024年8月31日之前捐獻給年度基金,在2024年12月31日之前捐獻給永久基金。你個人對扶輪基金會的承諾將為你的地區對基金會的承諾奠定基礎。而且要要求你的領導團隊效法你。
2. 使你的地區參加我們的經常性捐獻計畫 Rotary Direct的捐獻人數量增加10%。雖然此選項在某些國家/地區更受歡迎,但這是使捐獻自動化的簡單方法。
3. 到2024-25年度結束前建立或維持一個至少有50名會員的地區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會。這種地區辦理的表彰有助於我們凸顯對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的捐獻。
4. 提高對保羅‧哈里斯會的認識,扶輪社員透過該會慷慨承諾每年捐獻1,000美元給年度基金。使你的地區的保羅‧哈里斯會會員人數至少增加10人,並提高這些慷慨承諾的履行率。
5. 遴選一個團隊來協調你的地區的遺贈活動。這個團隊將領導一項目標1百萬美元的活動,以增加對永久基金的捐獻。
每天的上下午一開始都有一個全會。由主要的引導人分享20分鐘左右專題,再請2-3位分享人分享案例等。既精彩又多元,完全不會令人覺得枯燥無味(每個全會都有中文翻譯,戴耳機式)。全會後,再來接著就是針對全會主題做分組討論,大概18位為一組。台灣來的,可以上中英文翻譯組,亦或只有以英文討論為主的組(事先都已分好組)。
以下是我們的分組課程內容,敬請參考:
* 推進我們的「行動計畫」
* 社體驗
* 分享扶輪的價值讓每個人都有歸屬感
* 行善天下
* 我們的服務帶來的影響
* 社及地區支援團隊提供的區域支援
* 領導變革
* 我們未來的一年
1月11日的晚上,RIPE Stephanie在我們的畢業典禮上致詞表示:創建新的扶輪社、對抗小兒麻痺症鬥爭中的挑戰、創新與夥伴關係的重要性、優先考慮心理健康、推廣扶輪、多元、平等、包容、致力於和平、為和平做出貢獻的方式,以及發展扶輪魔力等多項重要話題。

RIPE Stephanie 更重申了扶輪對和平的承諾,詳細說明了社員可以通過各種倡議為和平做出貢獻,包括和平之柱和地區撥款。它以呼籲扶輪領導者和社員通過辛勤工作、誠實反思以及擁抱變革和持續性,為更光明的未來激勵新一代,展示扶輪的神奇。
IA24 2024-25年度共同目標如下:
扶輪的願景聲明
在我們一起展望的世界裡,人們結合力量,採取行動,在自身、社區及全球各地創造永續的改變。
優先事項1的目標:增加我們的影響
1. 根除小兒麻痺,強調扶輪的角色,並計畫實現無小兒麻痺的世界。
2. 增加對扶輪基金會的整體捐獻,並在2025年之前將永久基金增加至20億2,500萬美元。
3. 鼓勵對社、地區和國際層級的專案和計畫,進行社區調查和衡量。
優先事項2的目標:擴展我們的觸及
1. 展開各種行動以培養各社及扶輪家庭的多元、平等、包容文化。
2. 鞏固現有關係,並發展符合「行動計畫」的新合作夥伴關係。
3. 設立並培養創新社和新參加者的參與管道。
4. 協助公眾深入瞭解扶輪和我們的社員在當地和全球社區帶來的影響。
優先事項3的目標:促使參與者的投入
1. 改善促使社員參與的工具,以協助社滿足社員的需求並提高社員續留率。
2. 增加參加者(尤其是扶輪社和扶青社)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3. 強調扶輪為社員所提供的機會:建立專業人脈和培養領導技能。

1. 嘗試透過創新方法促進密切合作和提高營運效率,藉此協助區域培養適應能力。
2. 支持領導與治理上的多元、平等、包容文化。
當晚,DGE同學們相互的道別,珍重再見!彼此學習,真的獲益良多,也結束了這場非常難得的2024 International Assembly。隔天1月12日,我們依依不捨的踏上了歸途,循著來時路,還是飛回芝加哥,更幸運的是,趕在暴風雪來臨前一刻,轉機回台北,1月14日一早約5時多平安飛抵桃園機場,出關後,又是一大驚喜,感謝又有一群社友們前來接機,歡迎我們學成歸國!真感動,兄弟情,扶輪心,願意親手服務,成就神奇扶輪!此行再次要感謝同學們賢伉儷的一路相伴與照顧,大家平安順心愉快。同時也很感謝吉光旅行社的PP Jona(3523地區台北市文華社)一路的安排與無微不至的照顧,特別是為行動不便的人租借、托運輪椅,也處理了被旅館差點放鳥的問題、更在我們的上課期間,幫忙大家購物、買便當、買行李箱、寄信等等,貼心的處理很多瑣碎事。

與台北市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
作者 本刊編輯部




當天出席參與簽訂合作備忘錄儀式的扶輪領導人還有地主籌備會委員劉啟田PRID Surgeon、洪清暉Trustee-Elect Ortho、許勝傑PDG Archi、梁吳蓓琳PDG Pauline、謝炎盛PDG Electronics、邱秋林PDG Computer、曾東茂PDG Michael、陳汪全PDG Paul、邱文麗PDG Wendy、酈蘋PP Ping;以及台灣北部6個扶輪地區的總監、前總監、總監當選人、總監提名人、總監提名指定人、地區秘書、扶輪社前社長,包括3481地區黃桂香DG Jennifer、呂錦美PDG May、莊進標PDG Professor、黃鈴翔DGN Sunny、蔣博賢DS Bob;3482地區莊子華DG Coach、陳正玲DGE Jessica、張文瀚DGN Branden、方芳DGND Fanny、陳品棋DS Andy、丁玉山PP David、高玉瑛PP Windstar、黃重實PP Johns;3490地區陳建勳DGE JSC(代表總監簽署)、黃瑞祥PP Rubber、余溪湖PP Fasion、許麗玲PP Lisa;3521地區章金元 DG Michael、李博信DGE Marine、林振邦DGN James、陳建揚 DS Young、陳志清PP Sid;3522地區林政邦DGN Capital(代表總監簽署)、侯玳梁DGE D.L.、龍明道 DGND Auto;3523地區楊奕蘭DG Stela、張仁龍DS Kevin、邱鴻基PDG Joy、曾國峰DGE Gordon、張㻟真DGN Jenny、楊樑福DGND Jassy。

國際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林修銘先生
作者 RI前理事 台北東昇社 謝三連PRID PDG Jackson


記得在1998-99年度,我擔任3520地區的創區總監時,Frederick擔任了台北市同德扶輪社的創社社長。他在社長任內的表現非常傑出,不管是社會服務,或者是社員成長都非常積極,尤其扶輪基金的捐獻更是名列前茅。由於他熱心參與,卸任社長職務後,在地區歷任總監的邀請下,擔任了地區許多重要職務,包括在2003年擔任了3520地區年會主委及助理總監,並輔導了同慶扶輪社。
在2005-06年度,他榮任3520地區總監職務,積極致力於社員成長及扶輪基金的勸募及運用,還捐獻25萬美金,成為國際扶輪基金會「阿奇‧柯藍夫協會Arch Klumph Society AKS」會員的最高榮譽;接著擔任2008年及2009年連續二任國際扶輪國際講習會的訓練領導人,培訓全世界540個地區的總監當選人及寶尊眷;2010-11年度擔任RI 10B地帶扶輪協調人RC,積極擴展社員成長;2011-14年擔任區域扶輪基金協調人RRFC,積極推廣扶輪基金的勸募及運用,並在2015-17年當選為國際扶輪理事,並擔任國際扶輪財務委員會委員,更在2020-24年榮任國際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的重任。
我在2008-10年擔任國際扶輪理事期間,曾經擔任了台北、馬尼拉、曼谷、峇里島地帶研習會的召集人,Trustee Frederick每次都跟我一起到國外開會。甚至有一回在峇里島地帶研習會結束後,由於印尼當地社友不能提供財務支援,使得結算後虧損了近10萬美金,Trustee Frederick當場承擔了2萬美金,其餘不夠的部分,由我這召集人來負責,這種慷慨的氣魄,令人敬佩!
他在1988年加入扶輪,35年來對扶輪的貢獻及付出、對扶輪的熱愛及關懷,將讓我們永遠永遠懷念他;雖然痛失扶輪英才,相信Trustee Frederick在天之靈,可以保佑台灣扶輪運動更加蓬勃,同時也保佑他的家人、扶輪社友,以及所有的親朋好友們都平安、健康!
作者 台北東方社 王承熹PDG Horace


前兩天在舊金山機場轉機返台時,不由得想到去年此時曾與Frederick在此候機的情景,當時因班機延誤,我們擠在候機室。在吵雜的人群中,他滔滔不絕的談論扶輪達一個多小時,即使有座位,他也表示不需要。老實說,那一次國際講習會遇到他時,即已感覺他的精神似乎不若往日那般好,但由他談論扶輪時一如往昔旳積極態度看來,當時覺得我也許多慮了。隨後,在接待RI社長代表的場合、墨爾本國際年會及PDG的聚會,也都感覺他的身體不佳,顯然他在病痛中仍心繫扶輪;「超我服務」對他而言,不僅超越了自身的利益,也超越了自身的健康,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那時我剛選上DGN,他親切豪爽的態度為我上了「如何當好總監」的第一課,在國際講習會受訓時,他是當屆的Training Leader,每天正式課程結束後,他總是將大家集合起來,再進一步加強課後輔導,我參加過這麼多次IA,只看到來自台灣的DGE們受到如此的諄諄教導。
我當總監時,他是當年度的地區扶輪基金主委,為了提升配合獎助金(現在叫做全球獎助金)使用率,他每週固定一天坐鎮地區辦公室,協助各社提出申請,時至今日,我們地區不僅仍保有此一機制,更進一步發展成由一群有經驗的社友們所組成的團隊來完成這項工作。3522地區全球獎助金計畫的蓬勃發展,Frederick絕對是功不可沒的。
今年,我們台北東方社在辦理全球獎助金計畫時,由於與韓國的國際夥伴間之連繫不甚順暢,造成整個計畫無法達成預定進度,此時,我又想到這位老長官,請他運用與韓國扶輪領導人的關係,敦促對方的地區總監及社長加速完成簽署,果然一個星期後就收到對方的簽署函,但當我致電感謝他的幫忙時,電話總是無人接聽,沒想到在參加國際講習會時卻接到他離去的噩耗;他在生命最後的時光,促成了這項計畫,更讓社友們對他懷念不已。
在家裡,Frederick雖是嚴父,卻全心全意服務妻小,每當發現外面有好吃好玩的,一定會帶全家再度造訪,所以孩子從小就安排到各地渡假旅遊,等到他們成家立業了,便把這分服務精神投入扶輪,創立扶輪社,做滿每一個職務,勝出同儕,節節高升。當他站在高位時,不忘提攜後進,替大家爭取機會嶄露頭角,他最知人善任,誰能做事、誰能出錢,他一目了然,所以台灣的扶輪人迅速在國際上榮獲佳評、大放異彩。

Frederick有著外表幽默而內心堅毅的個性,他總是顧全大局,把嚴重的事輕鬆帶過,就如他的身體健康出了問題,他沒有讓太多人知道,他不想大家替他擔心,他努力和病魔對抗,用自己的毅力撐下去,仍然不停地默默替台灣扶輪舖路,安排國外友好來訪爭取主辦地帶講習會…,直到臥病不起。我們多想與他長相共事,無奈他竟驟然離世,驚訝!不捨!痛惜!然而人生的三不朽,Frederick都做到了。
立德: 他樹立了領導人的典範。
立功: 鼓勵台灣扶輪人發揮扶輪精神,慷慨捐獻為世界創造希望。
立言: 他口口聲聲的「超我服務」,像暮鼓晨鐘般敲醒每位扶輪人的良知。
在Frederick不算長的一生當中,他完成這麼多事情、做出了這麼多貢獻,且光芒四射,身為他的老同學,我以他為榮,他苦追多年的摯愛妻子和家人也得以寬慰。他的身影、他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你我的心中。
及扶輪月刊前主編尹彤


尹前主編於1925年生於中國大陸江蘇省。他畢業於蘇州一所通信技術學院,曾加入中華民國空軍擔任信號官,曾在石門水庫建設工程擔任翻譯;也曾在國防部工作過。1960年6月,他開始擔任台北扶輪社的執行秘書,台北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第一個復社的扶輪社(英語社)。他奉命將扶輪的重要出版物,包括扶輪程序手冊譯成中文,協提供給該社輔導成立的國語社及台語社參考。他在台北社理事會要求下,於1962年7月加入該社。
尹彤自中文扶輪季刊創刊未久即開始投稿譯稿,並於1988年7月起應聘擔任扶輪雙月刊主編。他於1990年7月經扶輪出版委員會核准,將雙月刊改為月刊。在華語成為國際扶輪支援語文之前,扶輪出版委員會參與國際扶輪的翻譯試辦計畫,由他在主編任內負責每年譯印20多本重要扶輪出版物用於訓練扶輪社的職員及各委員會主委;每三年將立法會議後修訂的扶輪程序手冊譯印中文版。此外,也協助譯印了「一世紀的服務:國際扶輪的故事」與「戴甫靈老實說」第一冊及第二冊的中文版。
他自投身於扶輪工作起,參加了無數的本地及國際扶輪會議,包括國際年會、國際講習會、總監當選人訓練研討會、立法會議及扶輪地帶研習會,襄助扶輪領導人,並為中文扶輪月刊提供報導。他參加十數次的全球及亞太區域扶輪雜誌主編研討會,努力配合國際扶輪政策與規定,維持中文扶輪月刊的區域扶輪雜誌地位。
在扶輪出版委員會改組為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委員會,進而成立法人改制為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後,他因年高力衰漸漸退出扶輪圈。他為扶輪奉獻超過半世紀歲月的精神仍然令人崇仰。
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理事長及全體理監事與台灣扶輪月刊全體同仁痛失這兩位為扶輪奉獻近半世紀歲月風範猶存的先賢,謹為此文申表悼念。
作者 台中馬拉松社 郭威廷Kitty


「生命橋樑助學計畫」是由扶輪社社友慷慨捐款所啟動的一項服務計畫,這項服務計畫宗旨在為有需要且經濟弱勢的學生提供助學金,同時透過規劃求職技巧及認識生命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職場技能及面試技巧,讓學生能夠接軌職場。在國際扶輪3461地區,已經進入第五週年,透過服務計畫每位學生都有機會與扶輪社友建立深厚的導師關係,成為他們生命中的重要貴人。

學生代表黃同學分享,她從迷茫到走向明確目標的歷程,原本羞澀的個性,透過生命橋樑的培訓,不僅學到了如何撰寫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履歷,還展現了自信而得體的面試技巧,這讓在場的扶輪社友們深感驕傲。學生也透過製作小卡片、影片表達滿滿的感謝,並且全體起立,向社友們鞠躬敬禮,這一刻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

最後由導師代表台中南光社Waber分享,導師鼓勵學生們不要害怕未來,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它是下次成功的養分,它會使人更堅強、更聰明。當同學們走出校門的那一刻,學習並不會停止,要不斷的挑戰自己,才能保持競爭力;總之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就像今天完成生命橋樑訓練一樣的有恆心與毅力。
生命橋樑計畫的成功,不僅是學生透過課程訓練的成長,透過計畫過程也展現了扶輪社友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在生命橋樑結業典禮上,大家見證了這些即將踏入職場的新鮮人不僅學會了專業技能,更獲得了許多人事物的連結,使他們更有自信面對未來的挑戰,這也體現了扶輪「為世界創造希望」。

臺南400家鄉故事繪本原畫巡迴展
熱情開幕 ——來聽臺南囡仔講故事囉!
作者 國際扶輪3521地區

當天正逢3521地區舉辦保齡球聯誼活動,頒獎結束較晚,總監到現場時已有些遲,還好台北市陽明社馬上支援停車問題,讓致詞及開幕儀式無縫接軌。接著各代表更以拉開現場繪本禮物的方式引爆活動高潮。總監在致詞時表示,非常感謝第二分區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透過小朋友的五感努力,保存台南的人文歷史,真正將跨地區的服務計畫落實扎根,實踐國際扶輪「為世界創造希望」的深遠意涵。


台北市陽明社Banker社長表示,扶輪的服務精神常植於臺灣各個角落,社員們經由已出版的88幅「臺南家鄉故事繪本」,不但看見早期鄉村的風景、兒時的回憶、情感豐富又多元的兒童創作,更能瞭解保存在地歷史文化的可貴。

她更指出,基金會九年來,在臺南市教育局的支持下,聯合臺南市37區共60所學校創作家鄉故事繪本,各校老師帶領學生從社區走讀、訪問耆老,找尋在地故事,師生共創獨特的在地人文故事繪本,欣逢臺南400年慶祝活動,期盼讓孩子用畫筆來說臺南的故事,相信如此跨時空的串連別具意義,能讓更多人知道臺南的美。
「臺南400家鄉故事繪本原畫巡迴展-聽臺南囡仔講故事」於臺北捷運忠孝復興站南北藝文廊展至元月27日,首站由臺北出發,接續巡迴新竹市、高雄市,最後回到臺南市。展覽現場同時展出一百三十幾幅的繪本原畫作品,規模難得一見,透過「走訪臺南」、「故鄉風貌」、「眾神之都」、「產地餐桌」、「鹽埕人生」、「技藝傳承」等主題的引導,如同看見臺南城市歷史發展及人文薈萃的縮影,誠摯邀請市民朋友一起「童畫遊臺南」!
作者 高雄樂心社社長 林愛娟Kelly Lin



印度詩人泰戈爾《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請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請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你不知道,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了自己。」
參加了扶輪領導學院後,更讓我相信,在扶輪,能成為別人的光,並享受在與眾不同中,相信自己能做到任何事情。感謝Stan校長、講師們及執行團隊們打造出這麼多這麼好的學習課程。

作者 斗六北區社 蔡政君PP Motor



日本京都洛東社社長荒木陽治表示很高興率團來台灣參與這項有意義的扶輪計畫,希望此活動計畫能夠為地方環境保育做出貢獻,並透過國際交流,增進台日友好親善、促進瞭解採取行動,深耕台日兩國雙方友誼。
此次計畫執行長張庭福前社長分享活動計畫緣起內容,並帶領社友們親自新植柚木樹及養護紀念、區內特有種樹蛙棲地復育推廣及作業,並見證修繕生態教室及添購教學設施、購置廚餘機及建置戶外堆肥場、辦理生態探索教學活動、梅林國小學童攀樹生態教育、環保講師生態導覽員培訓等活動,整個計畫將執行約一年時間,並將於明年6月底前執行完畢並辦理成果發表,後續的生態環保也將常態永續經營。
亞太地區年會圓滿成功!
作者 高雄海洋社 邱詩涵PP Tresor 台灣南十字星艦隊 創隊司令IPFC 台灣國際扶輪帆艇聯合會 副理事長


台灣南十字星艦隊現任司令陳大偉FC David表示,此次亞太國際會議首次在台灣舉行,感謝南十字星艦隊籌備團隊群策群力,共同推動此次會議,除了能夠與各國艦隊互相交流外,亦能讓各國艇員,看見台南古城之美。為促進IYFR國際夥伴關係,南十字星艦隊與菲律賓龍隊(Dragon Fleet)簽訂結盟合約,為台灣IYFR國際交流寫下新的里程碑。

本次年會共同討論IYFR亞太區未來發展的方向,並分享各國的經驗和心得,12月7日特別安排PCC巡遊,帶領國際艇員航行安平港,未來將持續緊密聯繫,推動海洋公益,對世界海洋環保做出貢獻。
SPECIAL ARTICLES
作者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


Ingenious Programs
It is then not just ordinary luncheon/dinner parries.
作者 臺北中山社 李博信DGE Marine


2022年3月,高雄市長陳其邁致函日本佐渡市市長,希望將原置於高雄橋頭糖廠的臺灣製糖先驅山本悌二郎先生的銅像迎回臺灣,經日本方面同意後,此流落日本近百年的銅像終於從佐渡市真野公園回到高雄故里。

山本悌二郎先生,日本新潟縣佐渡郡人氏,父親是漢方醫。他於1882年前往東京就讀於二松學社,後轉學至德意志學校習德語。1886年畢業後獲得宮內省的公費前往德國留學,修習經濟學、農藝化學。1894年歸國後,歷任宮內省御料科囑託、第二高等學校教授、日本勸業銀行鑑定課長。1900年參與臺灣製糖會社的籌設,並擔任常務取締役支配人,1921年就任社長。
山本悌二郎先生係當年擘劃臺灣新式糖業的關鍵人物,他在年輕時即加入臺灣製糖株式會社,是籌備時期的創社職員。
當時他銜命協助規劃糖廠的建立。首先考慮到的就是慎重選擇地點,因此他在臺灣四處勘察之後,最終選定高雄橋仔頭做為臺灣第一座現代化糖廠的場址。廠址確定後他即積極投入建廠的工作。為此,他特別遠赴夏威夷考察新式糖廠的設備及管理方式,回臺後立即投入建廠工作。他從興建督工到正式營運都親自參與,並引進機關車使用於製糖原料及成品之運送,奠定了臺糖小火車運輸的基礎。臺糖成立之後,不但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也帶動糖廠周邊的鄉鎮轉型,不僅推動臺灣的糖業發展,更促成了臺糖鐵道系統、倉儲系統的建制。對於高雄產業的發展貢獻卓著。因此橋頭糖廠廠區及附近的宿舍、商業區和休閒區,都是高雄都市計畫的先驅,對奠定高雄現代化有卓越貢獻。

由於他在臺灣的卓越成就,1927年田中義一就任內閣總理大臣時,即奉召返國接任農林大臣職務,結束了在臺灣27年的生涯。

1937年12月14日,山本悌二郎突然腦溢血逝世於大東文化協會玄關,享年67歲。
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臺糖因屬日產事業,因此由國府經濟部接收,成為舉足輕重的國營事業。同年該銅像被國府接收人員拆除棄置於倉庫。
1959年臺糖應日本之要求,將銅像及第一批從北海道運臺的製糖機器一併運回日本,收藏於山本氏的家鄉新潟縣佐渡市。
後來在謝長廷大使居中斡旋之下,佐渡市的山本彰顯會會長表示,山本悌二郎雖然曾當過眾議員、內閣大臣,但是他一生最快樂、最有貢獻的地方是在臺灣,因此應該要把銅像還給臺灣。
於是,山本悌二郎的銅像回到了臺灣。
作者 新竹西北社 張宏明PDG Tony

社員衰退是20年來國際扶輪發展的夢魘,每一年新任RI社長總要宣誓挑戰成長天花板,無奈的是經過一年的衝刺,換過年度總是往前兩步倒退三步。於是我們們想了許多方法,譬如鼓勵年輕化、寶眷入社、解除職業分類限制、放寬例會次數、鼓勵多種新型態的扶輪社、扶青團變扶青社且不再限制年齡…。這些動作卻沒能讓扶輪社員成長只或許減緩了社員的衰退,但是這其中有些與當初扶輪創立理念有違的改變會不會影響了百年社團的根基?
台灣扶輪社員數在國際上排名第九,以台灣人口數而言是非常成功的發展,我曾做過統計,以社員數前15名國家人口的社員比例做排行,台灣與瑞典並列第一。我的感覺是以台灣的國民所得、經濟發展程度,目前台灣的扶輪社員數是幾乎到頂的合理數目。基於此數據個人淺見是台灣扶輪社員發展方向,應該是在目前社員數的基準上求質的提升而不在量的繼續大幅擴充。

對社員入社資格的限制變得極少,雖然有些有規模、經營得很好,或是有歷史的社仍然維持古風堅持社的選人標準。但是不可諱言,有許多的社迫於成長壓力會有來者不拒的現象,有人要來加入讓我們達成總監要求的成長目標就太好了,哪顧及這人是想來做生意的、品德有瑕疵,甚至別有用心的?社員的良莠不齊衍生許多怪現象,不僅社的效能降低,更影響扶輪的聲譽,影響吸引優秀正直人士參加,長期下來反而會造成扶輪的衰退!多型態扶輪社的開放是一大創意,但是勿忘重點還是扶輪社,不是聯誼社,以同好吸引召集,怎麼導向扶輪的責任義務是一大挑戰。
現在跨社團的社員也有不少,有些社員同時或曾經是青商會、同濟會、獅子會等等社團的會員再加入扶輪社,這也未嘗不可,每個社團各有優點互相學習而進步很好!但是每個社團各有不同文化與行事風格,可是有時候感覺似乎有些混在一起了。我們扶輪社員沒有比較高尚,但是以前我們還是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有比較高一點的評價與期許。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但我還是希望扶輪的獨特性與優異傳統還是鶴立雞群的!
我參加扶輪到今年底滿30年,比起許多前輩還算是中生代,我常聽聞資深扶輪人談起他們對扶輪的認知,是充滿自豪與尊榮的,這樣的自豪與尊榮讓以前的扶輪社雖然社與社員沒現在這麼多,幾乎每一個社卻都是健全、高出席率、高奉獻度、在社會上受尊崇而且讓外面人羨慕的,而現在呢?當然以前的菁英定位不易在新時代擴大參與基礎,但是自豪與尊榮的意識或許更是扶輪能歷久存在、維持更大影響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自豪與尊榮也不是以前那樣的扶輪才能擁有,扶輪要改變、要擴大仍然可以設法保持社員值得驕傲的地位,應該是說我們引以為傲或是受尊崇的因素應是來自於我們對社會的付出以及正面形象的維持,端看我們的改變有沒有抓住扶輪這個百年老靈魂的精神!
最近RI又在推動地區組織變革,出發點之一是有些地區因扶輪事務太忙、時間、金錢付出太多不容易找到人願意出來擔當地區領導人。我覺得這些地區的總監、社長與社友們可以來台灣見習一下,台灣的地區總監幾乎是全職的工作,甚至比他們當董事長還忙。公訪、各種活動、服務計畫一年365天任期可以跑攤500場以上,各社社長也因自己社加上地區活動多而忙碌異常。而活動多也需要領導人或社友挹注更多的經費,不管是費用或捐獻!雖然扶輪活動的忙碌、熱烈正是台灣扶輪發展蓬勃的徵象,但是從另一角度來看也可能是讓扶輪人對領導職卻步,甚至讓扶輪新鮮人對扶輪心生怯意的原因。
百年扶輪創建不易,如今走到了一個關鍵點,往哪個方向走?怎麼走?保羅‧哈里斯先生在天上正看著我們這些後輩扶輪人如何走向正確的道路,再創一個更輝煌的百年!
作者 台北百齡社 黃維敏PDG Tommy


扶輪典範 The Rotary Model
扶輪典範(The Rotary Model)業已被證實有極大的成就,舉世皆認可的一樁大事,即扶輪最有價值的貢獻在於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的活動,該成功事蹟即通稱的「扶輪典範」。
扶輪典範能使得在世界各地幾百萬的兒童於一個星期內接受疫苗之接種成為可能。在扶輪參與該活動以前,很少有舉辦大型、昂貴且非常困難的活動。現在大量接種疫苗活動,又稱全國免疫日簡稱「NID」,變成一項例行、有效益且幾乎是輕易的活動。事實上,每個國家都知道該如何去運作。
扶輪典範業已舖陳出運送救命的疫苗和疫苗相關物資(如殺蟲劑處理過的蚊帳)給予地球上的每一個孩童的通路。
扶輪典範保證是快速、有效率及低廉的運送。我們運輸的包括目前的疫苗諸如麻疹、和新的痢疾及肺炎雙球菌疾病疫苗,只要經核准即可加以製造。
根除小兒麻痺已到最後一哩路,大家一起努力,達成目標。
作者 赤崁社 吳中仁PDG Supla


筆者還在DGN的時期,就開始進行#地區領導計畫(District Leadership Plan)的資料收集與撰寫,這是明定在扶輪治理文件的#扶輪政策彙編(Rotary Code of Policies)第17章中,要求地區應備之文件。雖然就我所知,在本地區中並沒有這個文件可以傳承參考,但對於我這個理工男而言,不妨就把它當成一個題目來研究。

讀是讀了,好像有些明白了,但是對照現況,好像還是有點摸不著頭腦,所以我還是上網搜尋看看,希望能找到類似的文件來參考。很幸運地,我找到6860地區(Alabama, USA)的地區策略計畫與領導計畫,該地區曾出過一位2019-20年度的RI社長 Mark D. Maloney(現為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當選人),因此我認為該地區的文件應該具有可參考性。

以下我先揭露我撰寫的#地區領導計畫前言給大家參考:
地區(District)是由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 RI)理事會將一個地理範圍內的扶輪社(Rotary Club, RC)共同組成的團體。地區的目的在強化及支援扶輪社。地區未被要求去完成特定的服務計畫(project or program)。(RCP-17.010.1)
國際扶輪3470地區(以下簡稱本地區)的地理範圍涵蓋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市及澎湖縣。
本地區領導計畫(District Leadership Plan, DLP)係依RCP-17.030之要求,並根據以下文件編製:
‧國際扶輪章程
(Constitution of Rotary International, RIC)
‧國際扶輪細則
(Bylaws of Rotary International, RIB)
‧國際扶輪政策彙編
(Rotary Code of Policies, RCP)
‧國際扶輪基金會政策彙編
(Rotary Foundation Code of Policies, RFCP)
若前述文件有所修訂,DLP即應相對修訂。因此DLP內文以簡述或摘錄重點為原則,並註明相關出處。強烈建議翻閱原文,以確保對扶輪各項規範有合時且正確的理解。
以上為3470地區領導計畫的前言,整個文件一共30多頁。
參照3470地區及6860地區的兩本領導計畫的目錄,可以看出來,6860地區的DLP多達90多頁,鉅細靡遺;至於我的版本則只有30多頁。其中原因除了個人才疏學淺外,我也不希望在描述工作職掌時流於抄錄相關上位治理文件的內容。因為如果上位文件中的文字一被更動,那就要再修改DLP,所以我是採簡述並列出上位文件的出處與條文編號,其用意在鼓勵使用者去翻閱原出處,並鼓勵扶輪人接觸#扶輪治理文件。同時,在與一些前總監討論時,也建議我不要寫太細,留下一些彈性空間,尤其是特別委員會的內容,讓未來的領導人可以不用修改亦可使用。
其實,除了領導計畫外,更重要的是策略計畫。因為是先有大的策略方向,才能據以擬定領導計畫,帶領團隊完成策略目標。不過,策略計畫一般應由地區策略委員會來討論;而領導計畫主要是制定地區團隊的職責,所以總監(其實是在總監當選人的時期)可以有較高的主導性。因此我也把重心擺在領導計畫,因為是時地區無策略委員會議。至於我擔任總監時,年度一開始就有督促策略主委召開策略委員會議,會中更討論了未來擴大分區數量的決議。把從50社左右時期,行之多年的10個分區,在近70社的當時應考慮擴展至14個分區。而現今的3470地區更成長至15個分區近80社,顯見策略之重要性。
在這個初版的領導計畫出來後,後續的領導人是否參照,其實見仁見智。不過,至少在定期的立法會議後,應根據最新的決議來審視地區領導計畫的適用性。其實我很享受這個文件產出的過程,彷彿又重拾過去還在研究所寫論文的時光。尋找文獻資料,思考現況與目標,擬定論點及文稿,最後也與前總監討論聽取意見才定稿。我在總監任內有把這個文件公布在地區網站,我的總監同學也向我要過資料來參考。最後感謝出版協會讓我有這個機會分享地區領導計畫撰寫的過程,並且感謝6860地區網站無聲的協助。
誌謝:感謝6860地區網站上之資料提供 (https://www.rotary6860.org)
作者 台中大屯社 陳怡德PP Computer


可開可關,用以控制水流的設施。
如:水閘,閘門,閘口,閘閥。
大「閘」蟹。

1.充滿。如:賓客闐門。
2.喧鬧;聲勢浩大。如:囂闐。
闐溢:盈滿。
新疆和闐玉,產於和田(新名)地區。

寂靜無聲。如:闃寂,闃然。

1.閉門。
2.隱暗。如:陰闇。
3.遮蔽。如:闇日。
4.不明事理。如:闇於機宜。
5.糊塗。如:闇昧。
6.愚昧的人。如:愚闇。
7.熟練;了解。如:闇練。
闇黑情緒:負面的情緒。

守喪的廬舍。如:諒闇。
作者 台北士林社蘇一仲PDG Antonio
![]() |
一九六九年七月二十日,人類首度登陸月球;此時太空技術蓬勃發展,卻為了能在無重力環境下順利書寫,傷透腦筋。美國太空總署投入龐大研究經費,以解決原子筆、鋼筆油墨無法流出的問題。在筆裡加入各種精密昂貴的裝置,整個計畫歷經多年,不得其門而入。最後,有人寄一封信,問道:「你們有試過用鉛筆嗎?」
過於垂直思考,只在問題周圍打轉,易把簡單想成複雜,鑽牛角尖,當局者迷,「專」家變成「鑽」家;偏於水平思考,遠離問題核心,複雜以為簡單,天馬行空,掉以輕心然。
|
作者 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林昌德教授

至於「寫生」名詞的出現,根據歷代畫學論著的記載搜尋,最早出現在唐代貞觀九年(西元635年)沙門彥悰所撰《後畫錄》裡,評述殷王府法曹王知慎:「受業閻家,寫生殆庶。用筆爽利,風采不凡。」載明王知慎師承唐代閻立本、立德兄弟的寫生畫道,畫得栩栩如生。此外,宋代許觀《東齊記事》也說:「黃筌父子畫花,不見墨跡,謂之寫生。」由此可見「寫生」兩字是道道地地的中國繪畫用語。日本吉江喬松所編輯《世界文藝大辭典》也有「查寫生原本為東洋畫的用語」的明確見解。

東西方不同的寫生差異,固然一部分來自繪畫材料、工具的材質差異,另一部分則深受東西方不同民族文化性格的影響;西方基底材的畫布或畫紙由於不具滲透性,只能往上堆疊浮現;東方則因宣紙滲透渲染特性,從紙張表層往下沉潛暈染,適與含蓄內斂的民族性不謀而合。在色彩運用方面,西方喜愛五顏六色的豐富性,東方則深受道家「五色令人目盲」影響偏愛素樸的墨韻。此外,「留白」的虛白一般作空靈解,但事實上,更大的妙用且在於「質變」,由紙材的「白」轉化為液體、氣體或固體的白。譬如齊白石的墨蝦(圖1),精湛的筆墨已將蝦的盎然生意表現得淋漓盡致,此時水的留白恰如高粱白酒般之清澈,任何顏色和墨痕都將造成畫蛇添足的干擾。


個人長久以來悠遊於寫生畫道,深感此道雖似平凡無奇,但只要有毅力耐得住「千山萬水我獨行」的孤寂,融入精湛的素描和筆墨功力,秉持寫生的「三好」要求:一、題材取捨好;踐行「搜盡奇峰打草稿」。二、表現技法好;力求「墨海中立定精神」。三、審美品味好:致力「脫俗遠塵畫品高」。效法「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務實精神追求「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超凡境界,定能不負上蒼賜予吾人一雙眼睛用以俯仰體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用意。茲爰列數幅個人水墨寫生畫作(圖2-6)請益於諸賢達方家。
作者 台北護照社 陳定勝PP Alex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教堂,1873年加拿大籍馬偕牧師從台北到噶瑪蘭布教時,行經淡蘭古道中路,路程遙遠,在頂雙溪設中途休息站過夜,在此向居民布教,同時行醫拔牙,是基督教在雙溪之始。雙溪教堂初始,以石牆鋪上茅草屋頂的建築,於1887年3月完工。現在的教堂以搬運砂石重建之鋼筋水泥聖殿,1945年完工。

淡蘭古道,將古道分成北路(官道)、中路(民道)與南路(茶道)。淡蘭古道中路從暖暖為起點,行經平溪至雙溪到宜蘭外澳,全程約60公里。雙溪由北側牡丹溪及西側平林在雙溪老街商圈旁交會而成雙溪河口,因而得名,渡船頭遺址清晰可見。
明清時期,雙溪受惠淡蘭古道,百業發達,商賈不絕於途,尚有戲院遺址。
作者 台中西區社 戴文鑫Danny


葡萄牙的美食繁多,燒烤燉煮種類豐富,凡舉烤沙丁魚、烤章魚、烤雞、烤乳豬,或者各式燉菜、燉蛤蜊、燉海鮮,尤其以海鮮聞名,單就

牙必吃的美食,它是一種由法國移民引進葡萄牙的料理,將吐司、火腿、肉排與起司層層疊上,再淋上特調醬汁。將這道料理的名字「Francesinha」拆解之後,「Francesia(法國女人)」、「nha(小)」就可以看出其法國的根源與浪漫美味!
作者 台中南屯社 劉昌奇 Charles



〔龍甲辰3×3×7cm朱文 漳州石〕
2024年為生肖龍年、歲次甲辰年,特合而為一以「龍甲辰」治印之。另查詢到清朝知名書法家兼篆刻家吳昌碩大師於光緒30年、西元1904年,時年61歲,生肖雞年,以「雄甲辰」治印留存至今已過了甲子120年。

〔龍行天下2.5×2.5×7cm白文 青田石〕
「龍」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符號,它自始至終都被人們看作是神靈之一,象徵著貴族、皇權等等。因此,「龍行天下」代表了權貴階層擁有的無比威嚴和權威,以及他們所掌控的權力。另一方面,它也表達了成功和光榮。如果說龍代表了權貴,那麼「龍行天下」則代表了權貴階層取得了成功和光榮,成為真正的君王和霸主。
龍
〔龍1.8×2.7×2.5cm白文 壽山石〕
在漢字文化圈中,「龍」,又稱「中國龍」,是中國神話。傳統上,龍象徵著強大和吉祥的力量,特別是對水、降雨、颱風和洪水的控制。在中國文化中,優秀和傑出的人被比作「龍」,而沒有能力、沒有成就的人則被比作其他不受歡迎的生物。許多中國諺語和成語都提到了「龍」,例如「望子成龍」和「龍馬精神」。
甲辰
〔甲辰2.5×1.8×2.5cm朱文 青田石〕
2024年歲次「甲辰」,特治印紀念之。
作者 台北北區社 賴東明PP Brain


有書作者是山田悟。廣告內文有:「不必限制熱量!只要改變少些食飲方法則會降低血糖值A1c!」
- 血糖值從117mg,A1c變5.5%,歸因於北里研究所新方式食飲術。
- 運動療法或熱量限制不會維持長久,新食飲式則易習慣化。
- 根本規則在每餐之糖值要控制在40g以下!從首餐起血糖值會開始下降。
- 依新食飲式改善率約會有80%,血糖值A1c會正常值,打針則可避免。
- 43歲男性: 去醫院治療糖尿病未獲改善,依據山田醫師之指導,則在數月後血糖值降為139mg,糖化血色素降為6.0%,打針次數也減少。
- 67歲男性: 山田醫師的食飲術使我在數個月後血糖值降為117mg,A1c 5.5%的正常值。我雖天天在喝酒,然γ-GTP也在正常值,中性脂肪在73。
- 45歲女性: 我倆夫婦照山田醫師之新食飲法實行了。方法簡單且味美,體重在數個月後降成54.5KG,有減重效果。丈夫的糖尿病在成病前獲得止步。
作者 台中社 林允進PP Propeller

我是1950年2月中旬出生,所以很快我就滿74歲了,這幾天和大兒子來美國德州達拉斯出差,要在國際機場附近設立「SOLAS Marine Inc」分公司,距離上次和內人2019年來美國參加「Miami Boat Show」並在矽谷設立「大古鑄鐵」的店面,已經快4年了。大家一定很好奇「年紀都這麼大了,還需要親自出馬嗎?」因為選擇良好地理風水的店面,需要我親自鑑定,並教導二代地理風水的知識,這是傳承之旅。我「勇於追夢,常保青春」的秘訣正是如此,新的地點將為公司螺槳事業及大古鑄鐵鍋具拓展帶來嶄新的局面。
記得在我創業後第10年,即1995年我就來邁阿密設立SOLAS USA Inc,當時只有水上摩托艇的葉輪推進器Impeller,後來又開發了船外機的不銹鋼螺槳以及鋁合金螺槳,利用邁阿密分公司一方面測試改良產品,一方面開拓業務,雖然過程很辛苦,經常要飛20多小時,卻讓公司找到了許多OEM/ODM大客戶,以及自我品牌的大進口商,在2005年結束邁阿密分公司,改由美國人業務代表Rick先生在Tampa的Action Sale Inc公司來當聯絡窗口服務客戶,由於Rick已經70歲了,他要求在今年3月退休,所以我決定再次來設立自己的分公司,地點選定在東西中心點的達拉斯國際機場附近,可以利用美國航空公司飛往北美各大都市。要不是我內心有一股「勇於追夢,常保青春」的精神力量,是不會這麼積極地在美國布局,外人只看到我成功的表象,殊不知我是付出一生青春的歲月在努力耕耘,佔我業績60%以上的北美市場。
最近台灣舉行總統大選,發現有上百萬年輕朋友因為對現實不滿,看到社會上貧富懸殊,少數有錢人越來越有錢,貧窮者生活越來越辛苦,所以怪罪在執政黨以及藍綠惡鬥上面,他們支持柯P。其實我要告訴這些年輕的朋友們,我是生長在彰化芳苑海邊的農村青年,從小看受到「風頭水尾」以及「海水倒灌」的可憐農民,因為沒鋪設柏油路,東北季風颳起馬路上的沙塵,又從濁水溪二水建立的灌溉系統,到我們海邊已經沒有水了,但每塊土地都要被徵收「農田水利費」,政府沒有修築海岸堤防,海水漲潮時,很多農作物都被海水淹死,但是,那時政府從沒有來補償救濟農民。所以我選擇好好用功,立志成為企業家,從貧窮農村青年,變成了學者創業成功的典範。與其抱怨政府沒有好好照顧農民,不如自己「勇於追夢,創造自己幸福的人生」。我相信命運是要你肯「勇於追夢,常保青春」去努力才能改變。
作者 鹿港社 鄭永豐PP Baker

打從美松屋年代前,才珍龜粿店早已飄香百年,阿振肉包前身:振味珍,再往前推:美松屋,再往前:才珍百年龜粿糕餅舖,照片中Baker大伯父鄭聰敏君:日本時代大正年間,赴日本美松屋糕餅銘店習藝,旅日時、日文名字即叫:才珍敏郎。

最值得一提的是:縱觀當今市面上的麻糬,我們自美松屋以降,傳承百年的道地大福麻糬,依舊是最頂級配方,最高竿做法:最軟Q有咬勁!Baker曾問阿振肉包同事:老闆做過的糕餅產品,最喜歡吃的為何?幾乎都不約而同的說:「大福麻糬」!
照片中Baker的大伯父,大正年間飄洋過海,前往日本東京「美松屋」餅舖學藝。日本明治維新,日本美松屋曾派一批師傅前往歐洲取經、甚至破門學起。職是之故,我大伯也盡得真傳,尤其一手麵包、西點、蛋糕,以及和果子:麻糬、銅鑼燒、和生果子,更是青出於藍!
大伯父鄭聰敏君原本台式傳統糕點手藝出類拔萃,當年即艷驚日本美松屋全餅舖上下,每個人都為來自台灣鹿港、滿臉書卷氣卻也餅藝非凡的青春少年兄寄予讚美、厚望,鄭聰敏君進而蒙獲餅舖家世不錯會計小姐的青睞而熱戀,女方家長也同意「下嫁」殖民地台灣的鹿港郎。誰知Baker的阿嬤竟然力阻悍拒求之不得的台-日情緣。
祖母把大伯父從日本叫回鹿港。美松屋純情的會計小姐也不遠千里從東京坐了五天四夜的輪船,前來台灣鹿港,會朝思暮想心所愛的人,結局仍是淚灑鹿港美松屋,傷心的惜別基隆港。
台日的青春悲喜曲雖無疾而終,但是,大伯父把所學最新的西點、蛋糕、麵包、和果子,加以融合台式糕點,更精進升級傾囊相授予我父親,發揚光大,很多外地糕餅店業者都前來朝聖取經。使得在地本土烘焙水準更上層樓,更多元多化,對本土在地烘焙業有著革命性的影響提升。
Baker很小的時候就會做紅豆麵包、克力姆麵包、奶酥麵包,都源自我大伯父的作品。當中克力姆クリンム餡,時至當下,好口味仍屬頂尖一流。
Baker研究苦思我大伯父烘焙的思考邏輯,當時就懂得融合台式糕餅和日式和果子及歐式西點蛋糕麵包,師、取其之長,集其大成。創新屬於阿振-美松屋獨特風格的糕點作品。
Baker女兒負笈法國巴黎藍帶學廚藝,也告之,不光是只學產品配方做法,最重要的是揣摩大師的思考邏輯,才足以加深自己的烘焙素養、底蘊,創新出升級版的糕點作品。
作者 ‧主編 ‧

Tim Hornyak撰文〈走出孤立〉一文中指出日本經歷過繭居的勞動年齡人口有20%表示「新冠疫情」是他們社交孤立的因素,今天,在日本繭居的延長及年齡的老化已經成為一個極度嚴重的問題。
〈小兒麻痺地圖繪製邁向高科技 ―― 地理追蹤改善了疫情回應時的目標設定〉 ,剛果共和國衛生部正在幫助率先使用所謂的地理空間追蹤來阻止小兒麻痺的爆發。
Geoffrey Johnson撰文〈水的科學 ―― 扶輪獎學金學生奉獻其教育及專業知識來提供一個重要的人類需求〉 ,梅賈亞斯是休士頓(Houston)網路扶輪社的社員,也是「水資源與用水衛生扶輪行動團體」的大使,她經常提供扶輪社及地區有關水資源計畫的諮詢。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拉辛上月訪台,在台期間出席了為他舉辦的全台12地區歡迎晚宴、台灣 AKS聯誼會歡迎午宴、保管委員當選人PDG Ortho與台灣扶輪領導人的聚餐、數個多地區冠名捐獻人歡迎午宴及晚宴、2018-19年度台灣總監歡迎晚宴,並參訪了數項全球獎助金計畫等,本刊有詳細記載。
Trustee Frederick林修銘日前病逝台北 ,他擔任過地區總監、RI理事、保管委員。Frederick親切待人,熱心參與多項國際扶輪活動, 他的往生令大家不捨。PRID Jackson特以〈懷念我們的好朋友 ―― 國際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林修銘先生〉以及PDG Horace〈一位扶輪鬥士的隕落〉來感念緬懷。本刊前主委PDG Y.H.、前主編Bob日前相繼辭世,本刊特為記述。
主編精選邀請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林昌德教授以〈悠遊水墨寫生畫道〉 ,提出東西方不同的寫生差異。
此外台北南港社DGE Gordon〈2024美國奧蘭多IA國際講習會〉、新竹西北社PDG Tony〈台灣扶輪近年發展我見〉 、赤崁社PDG Supla 〈編製地區領導計畫的心得分享〉、台中南屯社 Charles〈治印留痕〉應景推出龍年系列印作、高雄樂心社Kelly Lin社長〈成就人生的寬度、啟動正向的循環〉為扶輪領導學院台灣分部第80期學員訓練會撰寫心得報告。
斗六北區社蔡政君〈台日扶輪社推全球獎助金‧助湖山水庫生態環境保育〉全球獎助金分享,以及台灣南十字星艦隊創隊司令IPFC PP Tresor為〈2023年度IYFR國際扶輪帆艇聯合會亞太地區年會圓滿成功!〉做出紀錄。
文後再次感謝持續關心台灣扶輪月刊的前輩們,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