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西域
回扶輪月刊 2024-02月號   作者 台中東南扶青社前社長 劉又誠Magic 分享至
首先謝謝Teacher邀稿,讓筆者有機會能跟各位扶輪先進分享藉由平凡的腳步看到在台灣不一樣的風景。
我是Magic,2015-16年度台中東南扶青社的社長,曾經從墨爾本走路到雪梨、上海走路到西藏,在扶輪連結世界為主題的那年,剛好萌生想要徒步橫跨歐亞大陸的想法,於是從河北平泉經北京、漢中、銀川、青海到張掖,無奈疫情爆發所以返台,也就有了三年半之後此時的西域之旅 ── 當然還是用走的。
為什麼不搭飛機而要用陸路的方式甚至用走的呢?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旅遊」就像談戀愛,你只會體會到好玩有趣的一面,「旅居」像是結婚,好壞都得接受 ── 直到承受不住,而我覺得介於兩者之間的「旅行」,既能較長時間感受在地風土民情,又可以有進度感,非常適合慢且豐富的生活。
這趟的出發點是甘肅省的張掖市,有道:「不望祁連山頂雪,錯把張掖當江南」,可見張掖在河西走廊的水秀綠蔭自古就令人讚賞。
不過綠洲的可貴就在於周遭便是一片荒蕪,這樣的可貴若是搭飛機可能感觸不深,大家不必像又誠一樣用走的,搭個火車或是自駕,便能感受到地貌變化以及千百年來居住在這裡人們的強韌;從張掖出發若不是碰到村莊或是公路服務區,那真的連遮蔭的地方都沒有。
碰巧7、8月分可是正熱的時候,而旅行這件事情就是能讓我們行中學,許多人都會問:為什麼我喜歡在冬季進行徒步旅行?我:因為冬天冷可以穿衣服,夏天熱脫光都沒用。
而這次的酷熱我是有備而來的,在出發前我買了一把陽傘,在傘下就降了五度,以前都會把衣服弄溼,而這次我甚至把弄溼衣服披在頭上與脖頸,藉由涼風徐徐通過濕衣服,衣服的溫度居然很是冰涼,這讓我想到印度的低價稻草冷氣的運作原理,就是用風通過裝滿濕稻草的箱子達成降溫,由於我的體溫降下來了,自然在酷暑下行走就比較安全,不然一開始的時候每天喝六公升的水都無法解渴,真是恐怖!
說到人類的韌性,就不得不提貫穿南北疆天山山脈的獨庫公路:獨庫公路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景觀大道,地層出露良好,岩石類型多樣,構造現象複雜,新構造運動特徵明顯。公路沿線地層從中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出露。
從起點的獨山子大峽谷,到沿途的那拉提、巴音布魯克草原,再到終點的庫車天山神秘大峽谷。沿獨庫公路可穿越多個新疆名山,向自駕遊遊客展現了「一日遊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壯美奇景。
但獨庫公路不是想進就進的,受天山山區冬季降雪、結冰等自然因素影響,今年10月就開始封閉,來年開山通車需要等官方公布。
又誠走到巴音郭稜時,當地的飯店老闆說道:「冬天的時候,有能力的都把牛羊移到縣城了,沒能力的就待在這裡,冬季每一天這裡都會凍死兩百頭牛羊」
獨庫公路地形特殊,急彎陡坡較多,許多路段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全程三分之一是懸崖絕壁,五分之一的地段處於高山永凍層,跨越天山近10條主要河流,翻越終年積雪的4個冰達坂(埡口:兩山間狹窄較易通過處)
而既然來到新疆,也別錯過此時離你最近的中國大陸極點-極西點-再去就是吉爾吉斯;不過最吸引我的是路途中間的兩山交匯,看著紅色的天山山脈以及黑色的崑崙山脈,你將會領略到造物主的神奇:居然安排了兩道山脈如此乾淨、俐落的交錯在這裡。(不過要到這裡,別忘了要辦理邊防證喔)
如果你對美國大峽谷的美照很嚮往,那麼你也可以考慮前往新疆的溫宿大峽谷,極西村以及溫宿大峽谷我有幸被新疆朋友用車載去。
常常會看到旅遊網站說:「北疆賞風景、南疆品人文」,看到以上的景,會不會覺得其實南疆的景也是不錯的?不過南疆的人文確實真的棒!(篇幅有限,照片帶過)
如果你覺得上圖太新了,那別錯過座落在喀什古城旁的高台民居,由於以往土屋一般只蓋一樓,但少數民族娶妻生子後就直接往外或往上加蓋,這樣的二期工程由於不考慮承重,導致此處民居大部分已經頹倒。
在甘肅,經常會看到一品牌汽水 ── 大窯,而在新疆有一品類也會經常看到,叫做卡瓦斯,由於俄國19世紀末在中國的殖民統治,並在俄國移民的強勢影響下,卡瓦斯也傳入了中國東北和新疆,並成為當地人喜愛的飲料。並且由於卡瓦斯是用黑麥麵包、酵母或乳酸菌發酵而成,含有大量乳酸、醋酸和二氧化碳,有幫助消化和促進新陳代謝的作用。卡瓦斯還含有游離氨基酸,醣類和礦物質,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E,這些營養素有穩定血壓,調節血脂的功效。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不有名的景點 ── 布倫口鄉的白沙山,當我用雙腳走路到這裡時,遠處居然有貨車的貨櫃翻覆,當時我心想:總不可能是被風吹倒的吧?!當我越靠近那個翻覆的貨櫃,風勢就越大、大到我開始被風推著,此刻我才明白,那台車的貨櫃真的是被吹倒的。
當我站在下圖照片中的轉角時,冷冽的風從我身後穿過,直撲對面的山體,此刻我突然感覺到了,用生而為人的身體感覺到了為什麼這座山沙化成這個樣子,彷彿這座白沙山經過了千萬年的等待,終於有一天,一個人褪去鋼鐵外皮無法太快離開的站在那,這座山與那道風笑著:終於又有人不是靠隻言片語用腦知道什麼是風化,而是靠此生,身而為人凡胎肉體的感覺,知曉了當下。
我想這也是俗語: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感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