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鏡 聊外國人在台灣 ── 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
回扶輪月刊 2024-02月號   作者 台北護照社 陳定勝PP Alex 分享至
1997年放映《一個戰爭的故事》記錄片後,在倖存戰俘之一的艾華士帶領下,前往金瓜石尋訪戰俘營,之後戰俘營紀念協會便開始積極催生,於金瓜石盟軍戰俘營舊址的銅山里社區公園裡興建紀念碑,並且於1997年11月23日舉辦了莊嚴肅穆之追思儀式。由於11月14日是大英國協戰俘進駐金瓜石戰俘營的日子,每年11月都會舉行追思會。
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原為1942年至1945年間日軍的金瓜石戰俘營,台語發音稱作「督鼻仔寮」,原始的涵意就是「高鼻子的外國人住的營舍」。
當時在戰俘營內最多關押了一千餘名二戰時期的戰俘,包括英國、加拿大、荷蘭、澳洲、紐西蘭、南非及美國等同盟國。
這批盟軍戰俘在遭監禁時期的勞役工作即為採掘銅礦。由於當時生活與工作條件不甚理想,管理嚴苛、醫藥不足,以及水土不服等因素,不少戰俘因此命喪於此。
目前已知的二戰時期台灣戰俘營有十五處,分別是:金瓜石戰俘營、新店戰俘營、三峽有木戰俘營、臺北木柵戰俘營、臺北大直戰俘營、臺北臨時戰俘營(今民生國中)、台中戰俘營、斗六戰俘營、員林戰俘營、員林臨時戰俘營、白河戰俘營、花蓮港戰俘營、玉里戰俘營、麟洛戰俘營、高雄戰俘營。
Mates夥伴
Without a mate, no Prisoner of War could survive沒有夥伴的相互扶持,戰俘無法僥倖存活。
戰俘營入口
此門柱與牆壁是台灣第一戰俘營的圍牆僅存的遺蹟,戰俘營於1941年11月至1945年5月設立於此。
紀念碑
一千餘名大英國協及同盟國英勇的軍人 在南洋被日軍所虜,於1942年至1945年間 轉送來此地銅礦及台灣其他地區勞役,受盡日軍折磨及凌辱,謹立此碑,哀悼戰俘永垂不屈的精神。
戰俘紀念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