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樹林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4-05月號   作者 撰文:Jeff Ruby 攝影:Jeff Marini 分享至

日本京都嵐山的竹林守護一塊寧靜的森林淨土。

在一個週六清晨,我們全部加起來有16人,在樹林裡漫無目的地走著,不時目瞪口呆,向外伸長雙臂尋找食物。可是我們並非活屍,事實上,整群人都高度警覺,我們的感官關注周圍森林的每一個細節:雲杉帶煙燻味的樹脂氣味;在金黃陽光中展露其細緻結構的蜘蛛網;遠方小溪的潺潺水流聲。當我們穿過內在層層疊疊的紛紛擾擾,清理出一條心靈小徑,心中就只剩下一個簡單的想法,一個比其他一切都感受及理解得更深切的想法:哇,好美

當我的編輯問我是否有興趣為《國際扶輪英文月刊》撰寫有關「森林浴」的文章時,我以為我聽錯了。森林雨?三文魚?還是其他一些我太老而沒趕上的時髦用語?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國際扶輪英文月刊》的編輯重點大幅轉變了?
沒有,他向我保證。森林浴。我想像的是類似北極熊冬泳社團之類的,但是比較隱密,衣服穿得比較少。我也想像過我的撰稿費會增加。可是在我能夠答覆之前,談到洗澡這種個人衛生方面,我覺得自己的浴室很不錯。我表示敬謝不敏。接著我的編輯開示我一番,那不是洗澡,也不是健行 —— 甚至不算運動 —— 而是一種體驗,一群人在有人引導的情況下沉浸在大自然之中,進行冥想及利用五種感官的感覺練習。他說,就把它看成戶外正念練習。
森林浴 —— 又稱為森林治療 —— 起源於1982年的日本,當時該國政府倡導將親近森林當成降低工作壓力的方式。這種概念稱為shinrin-yoku(沒錯,翻譯成中文就是「森林浴」,或者是說得更清楚些,「沐浴在森林氛圍之中」。這種做法後來發展成由日本森林療癒學會所發起的運動,該會並在日本各地認證通過65個森林療癒地點。同時,森林浴就像池塘中的漣漪一樣散播開來,全球有數千名引導人主持靜修及主題活動。針對森林浴者的生態旅館也在各地出現,從雪梨附近的巴倫喬伊半島(Barrenjoey Peninsula)到賓州東部的波科諾山(Pocono Mountains)都有。在我位於芝加哥海德公園(Hyde Park)社區的住所附近,從莫頓林園(Morton Arboretum)到芝加哥公園局(Chicago Park District)等組織都提供某種森林療法行程。
有些人把森林浴融入日常作息之中。森林浴運動主導人物之一,作家李卿(Qing Li)寫道:「我工作的地點旁邊就有一座知名神社,那裡有許多樹木。從我的辦公室窗戶向外看,我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我幾乎每天午休時間都到神社散步。」
這段話出現在李卿2018年所寫的書《森林癒:樹木如何為你創造健康和快樂》(Forest Bathing: How Trees Can Help you Find Health and Happiness)。這本厚達310頁的書已經成為森林浴者的聖經。在書中,在東京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擔任醫師、研究森林浴益處長達20年的李卿請求讀者放下手機,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打開五官感受自然的地方。如果你附近沒有森林,任何小小的綠色空間也可以。他保證說:「它會改善你的心情,降低緊張及焦慮,幫助你保持專注力度過一天。」
這一切聽起來都不算新聞。我們生活在一個紛擾的時代,「自我照顧」的需求已是老生常談。自我照顧的概念演變成一個包山包海的詞語,涵蓋任何跟工作無關的休閒活動,從國標舞到寫札記到撫摸幼犬。不久前,這被稱為「屬於我的時間」,可是現在到處都有人 ―― 醫師、教師、酒保、理髮師 ―― 推薦自我照顧的做法。不難想像我的街頭籃球比賽的同伴會大力推薦森林浴,就像有人可能會推薦 ―― 比方說 ―― 漆彈一樣。
我對於自我照顧跟自我耽溺的界線一向很小心,因此在本能的批評湧出之前,我得先親自見見李醫師。在一支Youtube影片中,他看起來是位親切的中年大叔,穿著戶外服飾品牌北面(North Face)的橘色外套,漫步走過樹林,不時停下來撫摸及嗅聞各種覆滿青苔的樹木。在此之間,他向觀眾提出警告說日文有一個詞語karoshi(過勞死),大致上的意思就是「因為過度工作而死亡」。在他列舉森林浴的醫學益處—— 減少壓力荷爾蒙、降低血壓、強化免疫及心血管系統 —— 之際,整支影片散發無害自助影片的氛圍。可是其訊息很清楚:除非你想要死在工作桌前不然就得好好照顧自己。
瞭解,我已經住在芝加哥26年,我在這裡養了3個孩子,體驗過其中附帶的所有甘苦。我的人生有近一半時間,大腦都一直被施工噪音、汽車喇叭聲、汽車音響聲、狗吠聲、小孩發出需求的聲音所轟炸。我自宅的辦公室聽到警笛聲的頻率高到我在開Zoom視訊會議時有人問我是否一切安好時,我才注意到有警笛聲。我活在一個高度壓力及激動的狀態。當然,我並非特例: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風險會在間歇發出警示音的誘人科技、新聞標題及截止期限及沒完沒了的責任的每日轟炸之中迷失自我。李卿或許會說我們都是慢性「過勞死」的候選人。
有一句古老格言說殺死我們的不是壓力本身 —— 而是我們對它的反應。即使是我對壓力最正面的反應方式 —— 姑且試試冥想、聽podcast(播客)、治療、遛狗 —— 顯然也都不足夠。或許到莫頓林園隱身在樹林之中進行3小時的療癒散步會有幫助。我回電給我的編輯,報名參加。
位於芝加哥市中心西邊約25英里處的莫頓林園感覺像是另一個世界。自稱是「樹木鬥士」的這座市郊綠洲擁有16英里長的步道,200多種留鳥及候鳥,還有超過10萬種植物生活在林地、溼地、平原,及草原各種棲息地。很難想像在距離美國最難放鬆的都市之一這麼近的地點會比這裡更令人放鬆。
然而,我在最近一個週六早上抵達時,遲到且迷路,心情一團糟。當我沿著這座植物園迷宮似的道路蜿蜒前進,尋找謎樣的P-29號停車場時,我覺得不管怎麼樣的自然美景或正念都無法化解我的焦慮。等到我找到的時候,我的心臟怦然狂跳,像個憤怒的鄰居一樣敲擊著我的肋骨。真是個「好」的開始。

莫頓林園永遠保持前瞻性思考的教育員工在10年前得知森林浴風潮興起,瞭解到這與他們的宗旨完全吻合。該林園的成人教育計畫經理梅根‧杜寧(Megan Dunning)說:「這些經驗讓人們走進森林裡,有意識地運用那分力量來增進其身心健康 ―― 那就是我們的重點,找到機會讓人們與與自然連結在一起。」
莫頓林園在2015年與「自然及森林治療協會」(Association of Nature and Forest Therapy)合作,來訓練及認證引導人後,便自行開辦森林治療計畫。現在,每年有超過500名訪客參加2到3小時的徒步旅行。有些人在處理哀悼或創傷,有些人學習與殘障和平共處—— 這些人就處在杜寧稱為人生過渡期的人。許多人只是在尋求情緒的重整。
我的小組 —— 包括14名女性、1名似乎被老婆拖來的男性、還有我 —— 沒有人詢問大家都在面對什麼問題。我們的組長是語氣溫和、擁有不可思議之平靜力量的貝絲‧班特森(Beth Bengtson)把即將進行的活動說成是一連串與大自然互動、用五感擁抱體驗的邀請。本身是認證森林治療引導人的班特森說:「我只是個引導人。森林才是療癒力的來源。」
我們沿著健行步道不過走個幾百步後,班特森就拿出小墊子,領導我們這群人進行冥想,就在泥地上。她用溫柔的語氣請我們專注在大自然的聲音,我覺得幾乎不可能做得到。首先,我下背部疼痛的宿疾又在同樣的地方開始發作。然後附近88號州際公路上的車流,及一群群不斷經過的好奇健行者都讓我分心。就在我進入狀況時,天空有架飛機呼嘯而過,飛往歐海爾國際機場。當你的森林保護區離國際機場不過幾個城鎮時,這就是躲不過的人生現實。在那段「邀請」結束時,班特森傳遞一支發言杖,讓我們描述我們的體驗。當我的森林浴同伴描述他們體驗到安穩及復原的效果時,我一言不發。聽起來像是有人飛速喝下酷愛能量飲料(Kool-Aid)(註:暗指因可能有好處而輕信有危險的想法。)
我高中的生物成績是C,可是連我都知道當人類體驗到緊張及焦慮,腦部便會發送閃電傳導過自主神經系統。一波波的壓力荷爾蒙搭著血流的便車直到壓力源消失為止。可是如果這太常發生,便可能削弱自主神經系統停止壓力反應的能力,造成更多壓力荷爾蒙的生成。若稱這個過程是種惡性循環還不夠生動,就把它想像成是一個入城及出城雙向的塞車,車陣中每輛車的駕駛都說服另一個人往市中心開,直到每條出入的道路都成為一條壅塞的焦慮大道。
下一個邀請開始時我腦海裡正浮現這樣的景象。班特森要我們以龜速前進,留意我們周遭世界的動靜,這時彷彿有人提醒,剛好有一隻兔子跳過,似乎是個吉兆。我觀察一棵樹在微風中搖擺,思考我的鞋子陷入柔軟泥土的感覺。此時蟲鳴聽起來不再惱人,而是引人好奇探究。有件事正在發生。


森林浴:科學怎麼說
林浴的科學研究證實我們對於林間散步之撫慰效果是本來就知道的事:它確實能促進身心的健康。東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李卿醫師便是如此描繪我們對他所謂的「森林療癒力」之看法的演變。
在他的著作《森林癒:樹木如何為你創造健康和快樂》中,李卿說本來是1990年代對日本屋久島原始森林的「初步…推論的調查」演變為此後數十年嚴謹的科學探究。
檢視這些研究,被視為森林浴研究巨擘之一的李卿結論說森林浴可以強化免疫系統、增強體力、消除壓力,並減少憤怒、焦慮及沮喪。(作為附帶益處,它也提供保護及擴大森林的誘因。)這項結論獲得許多獨立研究及已發表文章的支持,包括李卿醫師2022年刊登在《環境健康及預防醫學》(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的文章,其附註引用其他數十則科學研究及出版品。
如李卿所指出,森林浴一向有助於降低血壓以及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和腎上腺素。2019年,3名研究員篩選971篇專門探討森林浴對皮質醇之影響的文章,然後系統性檢視其中22篇,並對8篇做統合分析。22篇當中除2篇之外都顯示進行過森林浴的人的皮質醇比其他人顯著較低,或比這個經驗前的自己低,惟科學家建議仍須進一步研究。
科學認可的另一個現象:越來越多醫師為病患開立森林浴的處方,以改善他們的整體健康及精神健全。而且還不只是森林浴。醫師現在會使用「社交處方」 ―― 如《網路臨床醫學》(eClinical Medicine)期刊在2021年所刊登的 ―― 直接或間接讓基礎醫療患者接觸非醫療的介入措施,目的在降低醫療問題造成的負擔」。這可能包括藝術課程、步行、歌唱,或編織團體等活動。該期刊結論說:「我們現在比以往都更需要思考醫療在處理社會健康各層面問題所應該扮演的角色。」
森林浴顯然是一項有效的治療工具,獨自一人或更社交的場合皆宜。李卿說:「我們的森林散步可能走得不遠,可是在連接人類與自然方面,森林浴卻讓我們一路回歸到真正的自我。」

李卿寫道:「森林浴就像一座橋梁。它打開我們的感官,跨越我們與大自然之間的隔閡。」就是在這第三次邀請時我正式跨過橋梁。這次的目標是找到一個安靜的地點,坐下來,巧妙運用周圍環境的素材來製作一個迷你自然藝術品。班特森的聲音進入我的腦海:努力喚起本來就一直都存在的感覺,像是童年的時候,你只是在玩。
我承認我努力堆石頭卻沒有任何效果,可是當我感覺指間柔軟的泥土,我大腦有個東西改變了。或者說是清空了。所有其他感覺開始消逝,觸覺取代一切。原來的生活開始感覺越來越遙遠,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敏銳及驚奇,這是一般冥想不曾在我內在引發過的。班特森解釋說:「這些感覺是我們成為大人,不再有好奇心時就喪失了。」
不久前,我的治療師要我想像自己坐在一條潺潺小溪旁,水面有樹葉漂流,還告訴我要把每個想法放在一片樹葉上,一個一個放下,讓它漂走。當時,我抗議說這個練習沒有效果,我會沿著水岸追著樹葉跑,確認它有往下游漂。可是在我森林浴的下一項邀請中,當我爬上一塊橫躺在小溪上的木頭上,把腳放入涼爽的水中時,我體驗到記憶中不曾有過的感覺。隨著每片漂過的葉子,我感覺到我的心跳跟著慢下來。這跟運動是相反效果,我不明白自己有這麼需要它。
在這次體驗剩餘的行程中,我都心懷自然產生的興奮感,在簡單的觀察中找到無以名狀的平靜,例如飄過的花椰菜形狀雲朵,豔紅色的樹葉攀附在樹幹底部彷彿不願意離開。我周圍的美暨渺小細緻又宏大巍然,讓我暨亢奮激動又感到精疲力盡。我完全忘記其他組員的存在。

這場體驗的結尾是在一個有陽光穿透的林間空地舉辦的淨化茶會,班特森倒了幾小時前她從雲杉摘取葉尖、然後浸在過濾水中泡出來的茶。當她倒了一點到土裡,「讓它回歸自然生態系」時,我感覺到一種苦樂參半的情緒,我必須回到我日常的生活了。
這一次,當發言杖傳到我這裡時,我不再嗤之以鼻。可是太難為情而不敢說出實話:我來的時候認為這整件事荒謬不已,3小時後,我整個感覺比過去幾年任何一個時刻都要好。我把發言杖傳給下一個人,開車回家時還處於殘餘的幸福感中,希望這種感覺會長長久久。
有嗎?說是也不是。當我回想待在樹林裡的那個早晨,感覺像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我努力想要重新找回那些平靜及敬畏的感覺,卻發現難以捉摸。
可是現在有時候我在遛狗時,我會閉上眼睛,專注在風穿過我家街道兩旁宏偉橡樹的樹梢所發出的沙沙聲。那是一首古老的歌曲,只是對我而言是新歌。我終於開始傾聽。
傑夫‧魯比(Jeff Ruby)之前在《芝加哥》(Chicago)雜誌擔任美食評論主筆,去年6月剛取得密蘇里大學的社工學碩士學位;他在《國際扶輪英文月刊》2021年11月號撰文描述他戲劇性的職涯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