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TARY WORLD NEWS
持恆改變的第一道微光
我很感激這一期的《國際扶輪英文月刊》以心理健康為焦點 ―― 過去這一年世界各地展現熱情,更大力支持彼此及我們服務對象的心理健康,也讓我欣喜若狂。
2023年1月,當我初次談到扶輪有必要更投入這項危機時,我注意到全球的心理健康體系不能說是不良,因為它根本不存在。可是我也許下一個非常宏大的願望,就是扶輪可以協助建立這個體系。
這個願景的第一道微光已經由各位所推動的數十項心理健康計畫所點亮。可是同樣重要的是各位許多人對扶輪社友提出邀請,請他們分享他們的故事。
年輕扶輪社員及扶青社員展現的領導能力令我佩服,《國際扶輪英文月刊》本期也刊登他們一部分勇敢、啟發人心的故事。前扶青社員佛瑞迪‧阿爾曼桑(Freddie Almazan)的個人故事尤其令人動容,各位可以在《國際扶輪英文月刊》看到 —— 也可以在本月分新加坡國際扶輪年會親耳聽到。
你可以在《國際扶輪英文月刊》這一期看到一個很棒的計畫範例,具有可以產生持恆改變的永續影響力:科羅拉多州的扶輪社在科羅拉多兒童醫院設立一項兒童心理健康獎學金。
在年會中,各位也可以聽取2024年「採取行動的人」得獎人的談話,他們及他們的社因透過心理健康提案創造影響而獲得表揚。賓迪‧拉賈賽葛蘭(Bindi Rajasegaran)將談論馬來西亞一項扶輪主導的計畫,協助兒童培養處理心理健康問題的技巧,並在該國各地建立支持的量能。
此外,扶輪心理健康計畫行動團體的幹部麗塔‧阿葛沃(Rita Aggarwal)成功將「盒子裡的健康」(Wellness in a Box)架構 —— 一個針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在她的家鄉印度納格普(Nagpur)成功推廣。這個計畫的介紹請參見《國際扶輪英文月刊》「支持我」(Stand by me)的專題報導。這個可擴大規模並獲得臨床證實的架構可因地制宜做調整後在各地運作—— 如果貴社想要支持或推動,都請與該行動團體聯繫。
當我們展望未來,扶輪心理健康計畫行動團體將扮演關鍵的領導角色,來推動已證明有效、成果可測量的計畫。藉此,它將可讓各社有能力將重點放在那些創造可擴大、永續的影響之提案。
在各位讀完本期雜誌後,我邀請各位到My Rotary的學習中心,看看「增加你的影響力」(Increase Your Impact)系列,其中包括一支解釋影響力的很精彩的短片。當我們把重點放在影響力,我們便是在落實扶輪的願景聲明,在世界各地、在社區、在我們自身,創造持恆的改變。
以服務為核心
扶輪有十分神奇的地方。即使在成為社員這麼多年後,我依然感到驚奇。
集結不同背景及職業的成功領導人,讓他們團結在一套核心價值之下,以服務為核心。加入人脈及友誼,然後看著魔法開始發生。
讓這樣的魔法發生的就是各位——扶輪社員及扶青社員。你們是事業及社區領袖,也是將熱情、技能,及興趣融入我們所做的每件事的企業家。擺脫框架思考並應用所知來服務他人的也是各位。
我也在扶輪基金會獎助金看到同樣的魔法,這些獎助金計畫便是由各位捐助及主導的。
魔法存在加拿大及烏干達的扶輪社之夥伴關係,他們支持經濟及社區發展,同時也支持職業訓練。這筆全球獎助金資助的計畫訓練烏干達年輕人學習焊接及相關技能,來為一個殘障兒童收容所製作輪椅。技師在加拿大接受訓練,帶著寶貴的技能回國,自行創業,協助滿足該社區對輪椅的需求。
另一個反映扶輪創業精神、由全球獎助金支持的計畫是在瓜地馬拉。為瞭解決鄉村學校的網路連接能力不足的問題,瓜地馬拉一個地主社與愛爾蘭社員合作發起一項計畫,提供內有書籍及影片的即插即用伺服器,給鄉間的索洛拉(Sololá)的6所學校及3個社區中心。這筆獎助金也提供筆記型電腦及不斷電系統,並提供教師訓練,運用科技來推動識字及教育,造福約1,800人。
別忘記:基金會的全球獎助金也支持獎學金。其中一個由義大利及德國扶輪社贊助的獎學金著重運用人工智慧來預防及治療疾病。義大利學者薩爾瓦托‧加拉提(Salvatore Galati)在德國波昂的一所大學進行研究,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來分析大型資料庫,以增進新藥的發展。這種電腦輔助的方法可以在開發救命新藥的過程中降低成本及研究時間。
看到我們不斷創新並將新方法及科技融入基金會獎助金,真的很神奇。
我期待幾個星期後,在新加坡2024年國際扶輪年會見到各位,我們可以一起學習服務及創新的新機會。那也是個大好時機可以一起讚頌扶輪的神奇及我們「為世界創造希望」的許多方式。
演講者名單充滿啟發。分組討論的立意在提供工具給貴社。友誼之家的攤位已準備就緒來促成連結。2024年國際扶輪年會將以令人驚嘆的新加坡為舞台,盛大登場。這個國家的美麗及文化豐富了這個國際商業樞紐的底蘊。
傾聽世界衛生組織根除小兒麻痺部主任艾丹‧歐雷利(Aidan O’Leary)的演說,討論扶輪這個成為扶輪遺澤的工作。像歐雷利這樣的大咖講者乃是加拿大卑詩省拉德納(Ladner)扶輪社社員克里斯‧歐佛(Chris Offer)年復一年參加年會的原因之一。他說:「舞台上有許多響叮噹的人物。」
其他講者包括扶輪和平獎學金學生雅麗珊卓拉‧羅斯(Alexandra Rose),她幫助社區透過文化習俗來復原,以及創立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來打破衛生設施禁忌的沈銳華。
歐佛與他同是拉德納扶輪社社員的太太潘妮(Penny)喜歡為年會增添渡假行程,他喜歡令人振奮的氣氛以及結交「暴多的新朋友」。
你會在新加坡的GastroBeats找到朋友及感到興奮,這個美食及音樂慶典將在5月25日星期六辦理扶輪專屬活動。請到年會網站查看其代表性活動。
在友誼之家與人打成一片,從數十場分組討論做挑選,主題包括如何讓社員人數成長及加深你計畫的影響力。
在5月25-29日,你會和世界分享希望,你會開心暢懷。你有注意到行程表上有風笛搖滾樂團嗎?別錯過「紅辣椒風笛手」(Red Hot Chilli Pipers)。
作者 撰文:Elizabeth Hewitt
瑪麗諾‧烏巴朵(Marinel Ubaldo)聽到大雨或狂風的聲音時,都會陷入呆滯。
在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攻讀環境管理碩士的烏巴朵說:「我的大腦就是無法運作。它引發我的創傷,所有過去的記憶就會如浪潮席捲而來。」
10年前,烏巴朵讀高中最後一年時,她家在菲律賓的村莊遭受超級颱風海燕襲擊。這個瀕臨太平洋的社區之前就經歷過數個颱風。在烏巴朵的整個童年,為她家面海的房子做好防颱準備乃是再日常不過的事。當海燕颱風接近時,烏巴朵預期會是同樣的防颱模式。可是這個颱風的每小時風速高達195英里,相當於5級颶風 —— 比該社區過去習慣面對的颱風都更猛烈。
從她之前讀托兒所的建築內部的一處撤離收容中心,她看著這個颱風重創她的家鄉。她回憶說,體育館的屋頂像紙片一樣在風中飛。一波大浪把嬰兒從母親懷裡沖走。她家的房子遭摧毀。在之後的日子,就在外援到達之前,她與社區其他居民只是努力求生存。
對烏巴朵來說,這場颱風不只是留給她創傷性的記憶而已。它也加深她對氣候變遷影響的焦慮,她說她許多同儕也都有同感。烏巴朵說:「你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未來,真的令人難以承受。你不知道你家人下個月是否還能健在…我們的未來因為氣候變遷而變化莫測。」
隨著地球的氣候改變,世界各地區正面臨更強烈的暴風、野火、水患、熱浪等現象。較不顯著的是氣候危機的多層次影響對心理健康產生的衝擊。在許多調查中,人們表示氣候變遷對他們構成壓力、擔憂或恐懼。許多人 —— 就像烏巴朵 —— 已經在處理它的衝擊所造成的焦慮感及創傷。
數十年來對氣候變遷影響的研究經常都著重在對環境的影響。可是在2022年,聯合國氣候變遷科學部門發表一份評估報告突顯出環境改變對心理健康及幸福感的影響,乃是首見。去年11月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舉行的聯合國第28屆氣候變遷會議,國際扶輪社長麥金納利討論氣候相關災難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麥金納利在這場峰會前說:「今年破記錄的全球氣溫突顯出有立即必要來針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這些氣溫也顯示氣候對全球心理健康所造成的重度傷害。」
這些影響伴隨著巨大的代價。研究人員估計,2030年氣候變遷相關的心理健康影響將造成230億美元的社會損失,在2050年這個數字更會激增為2,450億美元。倫敦皇家學院全球健康創新學院的氣候憂慮中心主任艾瑪‧勞倫斯(Emma Lawrence)說:「基本上,我們必須確保能釐清氣候改變對心理健康之損害的因果,也能釐清氣候行動對心理健康的益處,並採取因應行動。」
勞倫斯表示說,氣候變遷會影響心理健康的許多層面。她目前協助主持一項全球性的研究計畫「連結氣候心理」,有約80個國家超過500人參與。天災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海平面上升、氣候模式改變、海岸侵蝕,及土壤鹽化等長期改變也會。羅倫斯解釋說,這些改變可能造成失去生計、遷離原有社區、食物及飲水來源不穩定,及親友喪生。她說:「不難理解那可能成為創傷及持續的壓力,可能造成 —— 說來悲哀 —— 更多焦慮、沮喪、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物質濫用,甚至自殺身亡的案例。」
目前研究找到這些氣候相關改變 —— 尤其是與極端炎熱 —— 與人們心理健康的關連性。有項研究發現月均溫每上升攝氏一度,自殺率在美國會增加0.7%,在墨西哥都市會增加2.1%。研究人員估計到了2050年,溫度上升會造成上述兩個國家增加9千到4萬個自殺案例。高溫也增加已經有心理問題者的風險。在加拿大卑詩省2021年的熱浪期間,有8%的死者生前曾被診斷出有思覺失調症,而該省總人口患有這項疾病的比例只有1%。
氣候變遷對生理也有影響,繼而可能也會對心理狀況產生影響。心臟科醫師包伯‧杜威(Bob Dewey)看到在溫暖、花粉數目較高的月分,有更多有慢性肺病的患者來到他位於新罕布夏州的診所。擔任新罕布夏州醫療人員氣候行動協會(NH Healthcare Workers for Climate Action)副會長的杜威說,過去幾十年來,氣候變遷延長了花粉過敏季。這些潛藏的健康問題與心理健康有關連。他說:「你有呼吸的問題時很容易會恐慌。知道你有這方面的問題是會令人驚慌失措的。」
一般來說,環境改變對於較易受傷害者無異是雪上加霜。勞倫斯說:「氣候變遷本質上就是風險倍增因子。」
同時,對氣候感受到的壓力及焦慮 —— 經常被稱為生態焦慮或氣候苦惱 —— 正對某些人造成傷害。在一項調查10個國家1萬名年輕人的研究中,45%的受訪者說對於氣候變遷的感覺「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及運作造成負面影響」。根據Google以「氣候焦慮」相關的英文搜尋在2023年的前10個月與6年前同期相比增加了27倍。
勞倫斯表示,對環境及氣候感受到的苦惱本身並不一定構成心理問題。「可是它可能是個持續的壓力源,未獲得支持時,可能會讓人們的心理健康惡化、妨礙睡眠、干擾日常生活。」
芬恩‧朵斯(Finn Does)以前會因氣候危機的負面新聞感到癱軟無力。這位住在舊金山灣區的18歲少年說他以前經常讀到有關環境災害及令人憂心之研究的新聞標題或是看到相關的社群媒體貼文。他說:「有這麼這麼多氣候變遷及氣候危機的新聞讓我感覺像是困在漩渦中無法掙脫。」
對朵斯來說,關於氣候變遷的焦慮造成沮喪、罪惡、悲痛、無望,及恐懼的感覺。然後有一天,野火在加州肆虐,灣區的天空變成橘色。他回憶說,這個景象宛如「世界末日」。他稱那天是一道警鐘,敲醒他去採取行動。朵斯說:「我當時心裡想:『哇,我的人生還好長。』如果我現在這麼年輕就發生這些事,那10年、20年、30年、40年後我會變得怎樣?」
現在是高中生的朵斯,乃是環境正義倡議網絡「灣區青年氣候高峰會」(Bay Area Youth Climate Summit)的副主席。他也參與一項氣候變遷對加州各地年輕人情緒之影響的研究。透過這項研究以及與其他年輕人的對話,他的印象是沒有參與氣候工作的人似乎覺得比較孤立及悲觀。同時,參與氣候行動的人似乎有歸屬感及連結。朵斯說:「他們對氣候有極度敏銳的意識,這帶給他們許多恐懼及焦慮。同時,比起不參與氣候工作的人,他們的樂觀及希望又超出許多。」
同樣地,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2022年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參與氣候相關的集體行動可能有助於舒緩氣候焦慮。「氣候精神醫學聯盟」(Climate Psychiatry Alliance)及「新罕布夏州醫療人員氣候行動協會」的成員,退休精神科醫師羅伯特‧費德(Robert Feder)表示,對心理健康專業人士來說,治療氣候焦慮包括幫助人們增強對壓力的因應方式。他說,除了一般增強韌性的方式之外 —— 例如吃得好、運動、正念技巧 —— 建立社交連結也很重要。參與氣候工作可以幫助人們找到社會支持,並處理氣候變遷相關的壓力。費德說:「不是只坐在那裡擔心,感到苦惱,而是對其採取行動,確實是處理它所造成的焦慮最有用的方式。」
專家說氣候行動有許多不同的形式。有些人可能喜歡上街頭示威,可是有些人可能會找比較符合他們的個別興趣的環保團體。
加拿大安大略省奧爾良(Orléans)扶輪社在2023年發起計畫與高中生合作在渥太華市郊種植1,000棵樹,據該社環境永續委員會主委菲爾‧麥克尼里(Phil McNeely)表示,其中一項目標就是創造機會讓年輕人藉由參與環境行動來處理生態焦慮的感覺。在2023年5月一個下雨天,70名青少年前往農地種樹。以這項計畫為基礎,該社現在與其他扶輪社合作來推動「渥太華扶輪青少年森林」計畫,這項復林計畫讓該區域學校的學生可以參與種植及照顧樹木。麥克尼里說:「我認為他們對於氣候變遷的挫折感會獲得一個
出口。」
也有其他團體集會的目標便是談論有關氣候危機的情緒問題。舉例來說,朵斯主責的「氣候咖啡對談」。紐約市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主導氣候變遷咖啡對談訓練的組織「北美洲氣候心理學聯盟」(Climate Psychology Alliance North America)成員的溫蒂‧葛林斯潘(Wendy Greenspun)說,這些促進性對話讓人得以討論他們對氣候變遷如何威脅世界的感覺。葛林斯潘說:「人們常常覺得孤立無援。這不是一個我們會在晚餐派對提到的話題。因此在我們日常的庸擾忙碌之外創造出一個空間,以及本身就算是一種社交來看,它便已經有所助益。」
對某些人來說,團體討論可能不算足夠的支持 —— 葛林斯潘與其他心理學家也治療可以透過個別治療獲益的人。她說,可是對許多人來說,團體的環境乃是抒發負面情緒的管道。透過這個過程,人們開始覺得更有正當性,也比較不孤單。葛林斯潘說:「我把這個稱為情緒堆肥。新的感覺可以開始出現及成長,例如一種『或許我可以做些什麼』的興奮感,一種有深層意義、與他人建立連結的感覺,一種團結、勇氣的感覺。」
幫助人們 ―― 尤其是年輕人 —— 處理氣候煩惱的方法在世界各地都蓬勃發展。舉例來說,奈及利亞一個名為「永續活力」(SustyVibes)的組織正建立網路及實體的機會來讓非洲人討論生態焦慮。美國的「我的老天爺網絡」(Good Grief Network)著重在建立韌性。英國的「韌性計畫」(Resilience Project)訓練有「韌性循環」的領導人,讓同儕支援彼此。而勞倫斯主持的「氣候憂慮中心」開辦一份指南期刊,協助年輕人控制生態焦慮,將負面感覺化為正向行動。
可是氣候行動並無法完全解決心理健康的負擔。在年輕的活躍人士中有一種心力交瘁的危機。勞倫斯表示,雖然年輕人越來越常與彼此談論這些氣候相關的情緒,較年長者也必須支持經歷生態焦慮的年輕人。她說:「我們看到非常有必要讓教師及父母增能,訓練醫療及心理健康專業人士,讓他們認可這些感到苦惱的體驗。」
同時,許多社區已經在處理氣候變遷的影響,包括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菲律賓,烏巴朵看到它對她同儕的影響,許多人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全,並且因環境改變質疑自己是否要生兒育女。菲律賓人是最易受氣候變遷傷害的國家之一。在針對10個國家年輕人的問卷調查中,菲律賓人表達的氣候焦慮程度最高。
烏巴朵說,降低心理健康相關的汙名,增加取得服務的管道對支持受氣候災害傷害的社區來說很重要。將心理健康融入救災行動可以協助人們討論他們的感覺,並走出傷痛。「我們必須確認在另一個超級颱風襲擊前,這些感覺有獲得處理或解決,因為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在經歷的或是我們感覺的是合理的,便可增加我們的耐受能力。」
烏巴朵是菲律賓的註冊社工師,她志願協助經歷過風災的人。可是她說政府有必要支持這樣的救災服務,也有必要增加管控氣候相關災害之心理健康影響的量能。烏巴朵說:「每當災後我在進行諮詢,從我與社區成員的對話當中,我知道這樣的需求很殷切。」
在世界各地,有許多計畫正在為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傷害的區域增加心理健康治療服務。舉例來說,澳洲東南部的扶輪社員協助開辦「澳洲創傷復原網絡」(Trauma Recovery Network Australia),來訓練鄉村的醫療保健人員,讓社區更有能力對抗災害可能帶來的心理健康傷害。主導建立該網絡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吉斯伯恩(Gisborne)扶輪社社員潘‧布朗(Pam Brown)說:「對於心理健康,你需要有人力,持續的人力。」
這項從2020年開辦的提案在野火災區辦理工作坊。通常容易遭受野火襲擊的區域也容易受其他氣候變遷所影響,像是海岸侵蝕或影響農耕的氣候改變。布朗解釋說,在鄉村區域,心理健康專業人士可能較少有機會接受治療創傷的訓練,社區成員不容易取得在地的支持。
在2019-20年的森林大火之後,這個澳洲網絡開始訓練社工、心理學家、諮商師,及其他心理衛生專家如何用所謂的「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技巧來治療。在此治療中,人們在重述創傷記憶的同時進行「雙向刺激」,類似把眼睛從一邊轉動到另一邊或是間隔著輕輕拍手。這個方法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心理協會,及澳洲心理學會等組織認可為創傷的治療方法。研究發現這種治療可以減輕包括地震、颶風,及洪水等災害倖存者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及其他痛苦的症狀。
同時,澳洲森林大火對心理健康的後續影響依然存在。火災後12到18個月對災民所做的問卷調查發現高度痛苦,包括焦慮及沮喪。布朗說,參加澳洲創傷復原網絡的近100名心理健康專業人士當中,有超過60%完成加入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實施者之全國協會所規定的訓練,甚至有更多人在執業時運用這項治療。她說:「這讓治療師不會覺得太無助。」
支持心理健康面對氣候變遷的重點不僅是如何因應而已。羅倫斯說,也可將建立心理韌性融入氣候調適的工作。強化社交連結及為氣候災難做好心理準備也可抵禦心理壓力。羅倫斯說:「我們知道當災害來襲,與社會連結較弱的社區相比,社會連結較緊密的社區心理層面受影響的程度往往較輕微,也更能夠務實因應災害。」
當心理健康與氣候的關連性漸漸為人所知之際,其中一項挑戰便是全面瞭解其交互作用。資料很難收集,因為氣候與健康的關連性錯綜複雜。可是研究數量越來越多,支持心理對抗氣候變遷壓力源的方法也是。勞倫斯說:「各項挑戰交互作用的惡性循環確實存在,可是這也意味著當我們採取行動時可以產生有加乘效果的機會。我們可以努力朝一個更美好的未來邁進,一個對氣候更好也對我們心靈更好的
未來。」
本文為《國際扶輪英文月刊》及網路雜誌《快樂的理由》(Reasons to be Cheerful)的合作作品。
作者 撰文:Jeff Ruby 攝影:Jeff Marini
當我的編輯問我是否有興趣為《國際扶輪英文月刊》撰寫有關「森林浴」的文章時,我以為我聽錯了。森林雨?三文魚?還是其他一些我太老而沒趕上的時髦用語?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國際扶輪英文月刊》的編輯重點大幅轉變了?
沒有,他向我保證。森林浴。我想像的是類似北極熊冬泳社團之類的,但是比較隱密,衣服穿得比較少。我也想像過我的撰稿費會增加。可是在我能夠答覆之前,談到洗澡這種個人衛生方面,我覺得自己的浴室很不錯。我表示敬謝不敏。接著我的編輯開示我一番,那不是洗澡,也不是健行 —— 甚至不算運動 —— 而是一種體驗,一群人在有人引導的情況下沉浸在大自然之中,進行冥想及利用五種感官的感覺練習。他說,就把它看成戶外正念練習。
森林浴 —— 又稱為森林治療 —— 起源於1982年的日本,當時該國政府倡導將親近森林當成降低工作壓力的方式。這種概念稱為shinrin-yoku(沒錯,翻譯成中文就是「森林浴」,或者是說得更清楚些,「沐浴在森林氛圍之中」。這種做法後來發展成由日本森林療癒學會所發起的運動,該會並在日本各地認證通過65個森林療癒地點。同時,森林浴就像池塘中的漣漪一樣散播開來,全球有數千名引導人主持靜修及主題活動。針對森林浴者的生態旅館也在各地出現,從雪梨附近的巴倫喬伊半島(Barrenjoey Peninsula)到賓州東部的波科諾山(Pocono Mountains)都有。在我位於芝加哥海德公園(Hyde Park)社區的住所附近,從莫頓林園(Morton Arboretum)到芝加哥公園局(Chicago Park District)等組織都提供某種森林療法行程。
有些人把森林浴融入日常作息之中。森林浴運動主導人物之一,作家李卿(Qing Li)寫道:「我工作的地點旁邊就有一座知名神社,那裡有許多樹木。從我的辦公室窗戶向外看,我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我幾乎每天午休時間都到神社散步。」
這段話出現在李卿2018年所寫的書《森林癒:樹木如何為你創造健康和快樂》(Forest Bathing: How Trees Can Help you Find Health and Happiness)。這本厚達310頁的書已經成為森林浴者的聖經。在書中,在東京日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擔任醫師、研究森林浴益處長達20年的李卿請求讀者放下手機,找到一個可以讓自己打開五官感受自然的地方。如果你附近沒有森林,任何小小的綠色空間也可以。他保證說:「它會改善你的心情,降低緊張及焦慮,幫助你保持專注力度過一天。」
這一切聽起來都不算新聞。我們生活在一個紛擾的時代,「自我照顧」的需求已是老生常談。自我照顧的概念演變成一個包山包海的詞語,涵蓋任何跟工作無關的休閒活動,從國標舞到寫札記到撫摸幼犬。不久前,這被稱為「屬於我的時間」,可是現在到處都有人 ―― 醫師、教師、酒保、理髮師 ―― 推薦自我照顧的做法。不難想像我的街頭籃球比賽的同伴會大力推薦森林浴,就像有人可能會推薦 ―― 比方說 ―― 漆彈一樣。
我對於自我照顧跟自我耽溺的界線一向很小心,因此在本能的批評湧出之前,我得先親自見見李醫師。在一支Youtube影片中,他看起來是位親切的中年大叔,穿著戶外服飾品牌北面(North Face)的橘色外套,漫步走過樹林,不時停下來撫摸及嗅聞各種覆滿青苔的樹木。在此之間,他向觀眾提出警告說日文有一個詞語karoshi(過勞死),大致上的意思就是「因為過度工作而死亡」。在他列舉森林浴的醫學益處—— 減少壓力荷爾蒙、降低血壓、強化免疫及心血管系統 —— 之際,整支影片散發無害自助影片的氛圍。可是其訊息很清楚:除非你想要死在工作桌前不然就得好好照顧自己。
瞭解,我已經住在芝加哥26年,我在這裡養了3個孩子,體驗過其中附帶的所有甘苦。我的人生有近一半時間,大腦都一直被施工噪音、汽車喇叭聲、汽車音響聲、狗吠聲、小孩發出需求的聲音所轟炸。我自宅的辦公室聽到警笛聲的頻率高到我在開Zoom視訊會議時有人問我是否一切安好時,我才注意到有警笛聲。我活在一個高度壓力及激動的狀態。當然,我並非特例: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風險會在間歇發出警示音的誘人科技、新聞標題及截止期限及沒完沒了的責任的每日轟炸之中迷失自我。李卿或許會說我們都是慢性「過勞死」的候選人。
有一句古老格言說殺死我們的不是壓力本身 —— 而是我們對它的反應。即使是我對壓力最正面的反應方式 —— 姑且試試冥想、聽podcast(播客)、治療、遛狗 —— 顯然也都不足夠。或許到莫頓林園隱身在樹林之中進行3小時的療癒散步會有幫助。我回電給我的編輯,報名參加。
位於芝加哥市中心西邊約25英里處的莫頓林園感覺像是另一個世界。自稱是「樹木鬥士」的這座市郊綠洲擁有16英里長的步道,200多種留鳥及候鳥,還有超過10萬種植物生活在林地、溼地、平原,及草原各種棲息地。很難想像在距離美國最難放鬆的都市之一這麼近的地點會比這裡更令人放鬆。
然而,我在最近一個週六早上抵達時,遲到且迷路,心情一團糟。當我沿著這座植物園迷宮似的道路蜿蜒前進,尋找謎樣的P-29號停車場時,我覺得不管怎麼樣的自然美景或正念都無法化解我的焦慮。等到我找到的時候,我的心臟怦然狂跳,像個憤怒的鄰居一樣敲擊著我的肋骨。真是個「好」的開始。
莫頓林園永遠保持前瞻性思考的教育員工在10年前得知森林浴風潮興起,瞭解到這與他們的宗旨完全吻合。該林園的成人教育計畫經理梅根‧杜寧(Megan Dunning)說:「這些經驗讓人們走進森林裡,有意識地運用那分力量來增進其身心健康 ―― 那就是我們的重點,找到機會讓人們與與自然連結在一起。」
莫頓林園在2015年與「自然及森林治療協會」(Association of Nature and Forest Therapy)合作,來訓練及認證引導人後,便自行開辦森林治療計畫。現在,每年有超過500名訪客參加2到3小時的徒步旅行。有些人在處理哀悼或創傷,有些人學習與殘障和平共處—— 這些人就處在杜寧稱為人生過渡期的人。許多人只是在尋求情緒的重整。
我的小組 —— 包括14名女性、1名似乎被老婆拖來的男性、還有我 —— 沒有人詢問大家都在面對什麼問題。我們的組長是語氣溫和、擁有不可思議之平靜力量的貝絲‧班特森(Beth Bengtson)把即將進行的活動說成是一連串與大自然互動、用五感擁抱體驗的邀請。本身是認證森林治療引導人的班特森說:「我只是個引導人。森林才是療癒力的來源。」
我們沿著健行步道不過走個幾百步後,班特森就拿出小墊子,領導我們這群人進行冥想,就在泥地上。她用溫柔的語氣請我們專注在大自然的聲音,我覺得幾乎不可能做得到。首先,我下背部疼痛的宿疾又在同樣的地方開始發作。然後附近88號州際公路上的車流,及一群群不斷經過的好奇健行者都讓我分心。就在我進入狀況時,天空有架飛機呼嘯而過,飛往歐海爾國際機場。當你的森林保護區離國際機場不過幾個城鎮時,這就是躲不過的人生現實。在那段「邀請」結束時,班特森傳遞一支發言杖,讓我們描述我們的體驗。當我的森林浴同伴描述他們體驗到安穩及復原的效果時,我一言不發。聽起來像是有人飛速喝下酷愛能量飲料(Kool-Aid)(註:暗指因可能有好處而輕信有危險的想法。)
我高中的生物成績是C,可是連我都知道當人類體驗到緊張及焦慮,腦部便會發送閃電傳導過自主神經系統。一波波的壓力荷爾蒙搭著血流的便車直到壓力源消失為止。可是如果這太常發生,便可能削弱自主神經系統停止壓力反應的能力,造成更多壓力荷爾蒙的生成。若稱這個過程是種惡性循環還不夠生動,就把它想像成是一個入城及出城雙向的塞車,車陣中每輛車的駕駛都說服另一個人往市中心開,直到每條出入的道路都成為一條壅塞的焦慮大道。
下一個邀請開始時我腦海裡正浮現這樣的景象。班特森要我們以龜速前進,留意我們周遭世界的動靜,這時彷彿有人提醒,剛好有一隻兔子跳過,似乎是個吉兆。我觀察一棵樹在微風中搖擺,思考我的鞋子陷入柔軟泥土的感覺。此時蟲鳴聽起來不再惱人,而是引人好奇探究。有件事正在發生。
森林浴:科學怎麼說
森林浴的科學研究證實我們對於林間散步之撫慰效果是本來就知道的事:它確實能促進身心的健康。東京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李卿醫師便是如此描繪我們對他所謂的「森林療癒力」之看法的演變。
在他的著作《森林癒:樹木如何為你創造健康和快樂》中,李卿說本來是1990年代對日本屋久島原始森林的「初步…推論的調查」演變為此後數十年嚴謹的科學探究。
檢視這些研究,被視為森林浴研究巨擘之一的李卿結論說森林浴可以強化免疫系統、增強體力、消除壓力,並減少憤怒、焦慮及沮喪。(作為附帶益處,它也提供保護及擴大森林的誘因。)這項結論獲得許多獨立研究及已發表文章的支持,包括李卿醫師2022年刊登在《環境健康及預防醫學》(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的文章,其附註引用其他數十則科學研究及出版品。
如李卿所指出,森林浴一向有助於降低血壓以及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和腎上腺素。2019年,3名研究員篩選971篇專門探討森林浴對皮質醇之影響的文章,然後系統性檢視其中22篇,並對8篇做統合分析。22篇當中除2篇之外都顯示進行過森林浴的人的皮質醇比其他人顯著較低,或比這個經驗前的自己低,惟科學家建議仍須進一步研究。
科學認可的另一個現象:越來越多醫師為病患開立森林浴的處方,以改善他們的整體健康及精神健全。而且還不只是森林浴。醫師現在會使用「社交處方」 ―― 如《網路臨床醫學》(eClinical Medicine)期刊在2021年所刊登的 ―― 直接或間接讓基礎醫療患者接觸非醫療的介入措施,目的在降低醫療問題造成的負擔」。這可能包括藝術課程、步行、歌唱,或編織團體等活動。該期刊結論說:「我們現在比以往都更需要思考醫療在處理社會健康各層面問題所應該扮演的角色。」
森林浴顯然是一項有效的治療工具,獨自一人或更社交的場合皆宜。李卿說:「我們的森林散步可能走得不遠,可是在連接人類與自然方面,森林浴卻讓我們一路回歸到真正的自我。」
李卿寫道:「森林浴就像一座橋梁。它打開我們的感官,跨越我們與大自然之間的隔閡。」就是在這第三次邀請時我正式跨過橋梁。這次的目標是找到一個安靜的地點,坐下來,巧妙運用周圍環境的素材來製作一個迷你自然藝術品。班特森的聲音進入我的腦海:努力喚起本來就一直都存在的感覺,像是童年的時候,你只是在玩。
我承認我努力堆石頭卻沒有任何效果,可是當我感覺指間柔軟的泥土,我大腦有個東西改變了。或者說是清空了。所有其他感覺開始消逝,觸覺取代一切。原來的生活開始感覺越來越遙遠,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敏銳及驚奇,這是一般冥想不曾在我內在引發過的。班特森解釋說:「這些感覺是我們成為大人,不再有好奇心時就喪失了。」
不久前,我的治療師要我想像自己坐在一條潺潺小溪旁,水面有樹葉漂流,還告訴我要把每個想法放在一片樹葉上,一個一個放下,讓它漂走。當時,我抗議說這個練習沒有效果,我會沿著水岸追著樹葉跑,確認它有往下游漂。可是在我森林浴的下一項邀請中,當我爬上一塊橫躺在小溪上的木頭上,把腳放入涼爽的水中時,我體驗到記憶中不曾有過的感覺。隨著每片漂過的葉子,我感覺到我的心跳跟著慢下來。這跟運動是相反效果,我不明白自己有這麼需要它。
在這次體驗剩餘的行程中,我都心懷自然產生的興奮感,在簡單的觀察中找到無以名狀的平靜,例如飄過的花椰菜形狀雲朵,豔紅色的樹葉攀附在樹幹底部彷彿不願意離開。我周圍的美暨渺小細緻又宏大巍然,讓我暨亢奮激動又感到精疲力盡。我完全忘記其他組員的存在。
這場體驗的結尾是在一個有陽光穿透的林間空地舉辦的淨化茶會,班特森倒了幾小時前她從雲杉摘取葉尖、然後浸在過濾水中泡出來的茶。當她倒了一點到土裡,「讓它回歸自然生態系」時,我感覺到一種苦樂參半的情緒,我必須回到我日常的生活了。
這一次,當發言杖傳到我這裡時,我不再嗤之以鼻。可是太難為情而不敢說出實話:我來的時候認為這整件事荒謬不已,3小時後,我整個感覺比過去幾年任何一個時刻都要好。我把發言杖傳給下一個人,開車回家時還處於殘餘的幸福感中,希望這種感覺會長長久久。
有嗎?說是也不是。當我回想待在樹林裡的那個早晨,感覺像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我努力想要重新找回那些平靜及敬畏的感覺,卻發現難以捉摸。
可是現在有時候我在遛狗時,我會閉上眼睛,專注在風穿過我家街道兩旁宏偉橡樹的樹梢所發出的沙沙聲。那是一首古老的歌曲,只是對我而言是新歌。我終於開始傾聽。
傑夫‧魯比(Jeff Ruby)之前在《芝加哥》(Chicago)雜誌擔任美食評論主筆,去年6月剛取得密蘇里大學的社工學碩士學位;他在《國際扶輪英文月刊》2021年11月號撰文描述他戲劇性的職涯轉變。
墨西哥 新桑坦德(Nuevo Santander)扶輪社在當地一所學校建造的社區廚房正在確保美國邊境城市新拉雷多低收入社區的數百名兒童有飯吃。「該地區的大多數房屋都沒有自來水或電力,」扶輪社社長豪爾赫‧特洛(Jorge Tello)說。該社於2018年啟動了耗資15萬美元的專案,康馬多聖塔瑪麗亞(Comedor Santa Maria)學校於2020年開始營運;由於新冠肺炎大流行,餐廳在2021年5月開業之前先提供外帶服務。「每天為230名兒童提供早餐和午餐的營運成本為每月9,300美元。」特洛說。經費來自企業和個人的捐獻。社員們負責監督營運,而且扶輪社員們正在為該設施提供太陽能電池板。 |
|
美國 維吉尼亞州維也納扶輪社社員古馬‧史帕弗德(Gunnar Spafford)表示,「萬歲!維也納!」節提供一個大師班,講述特殊活動如何激勵居民和社區團體,該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承接了這個專案。在華盛頓特區郊區舉行的此一陣亡將士紀念日週末活動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慶祝活動,其特色為美食、四弦吉他烏克麗麗表演、公主獻唱以及向那些在服兵役中喪生的人致敬。2023年的活動籌募了23萬美元,吸引了6萬人參與。最大的收益來自嘉年華遊樂設施,約13萬美元。第二高的金額來自供應商,他們為靠近活動中心城鎮綠地的地點支付更高的費用。「我認為這是一個讓其他扶輪社員體驗『萬歲!維也納!』 募款能力的機會」史帕弗德說。 |
荷蘭 2023年,數千名扶輪社員以典型的荷蘭方式慶祝了荷蘭扶輪百週年:以自行車之旅,特別是騎著電動貨運自行車進行為期一年的3,100英里旅程。自行車手們以接力方式輪流參觀了全國約500個扶輪社中的大部分。國際扶輪前社長柯納克(Holger Knaack)、各地區總監和大約1,000名其他狂歡者1月在阿姆斯特丹奧林匹克體育場參加了自行車接力的起跑。12月,在澤蘭省的騎行結束時,扶輪社員們為一座食物森林植樹,這是一種基於林地生態系統的糧食種植。「透過電動自行車和森林,我們讓很多人意識到扶輪關注的環境領域,」剛卸任的1580地區總監、阿姆斯特丹南區社的馬德隆‧沙普(Madelon Schaap)說道。該專案使社會大眾看到扶輪。沙普補充道,「聯繫各扶輪社並團結起來是一項偉大的成就,這是我們一開始沒有預料到的。」 |
|
|
阿爾巴尼亞 12月,都拉斯(Durres)扶青社向亞得里亞海沿岸城市的30個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了護理包。扶青社社長傑利‧伊米利(Geri Emiri)表示,每個護理包都是為受助者量身定製的,這種方法對於計畫的成功非常重要。扶青社員們在組裝護理包之前收集了家庭成員數量、性別和健康需求等資訊,這些護理包是透過金錢和實物捐助提供的。該社分發了食品包,以及節日糕點(聖誕甜麵包)、檸檬水、水果和蔬菜、衛生用品、清潔劑、兒童書籍、玩具、衣服、家用電器和家具。伊米利說,援助「規模不大,並不能解決這些家庭的問題,但其目的是加強關係。」 |
|
|
蒲隆地 在多個大洲的扶輪社員的協調下,實現了蒲隆地一名兒童的脊椎手術。這位名叫麥莎(Maissa)的小女孩患有早發性脊椎側彎,即脊椎彎曲。在該國工作的比利時外科醫生團隊發現她迫切需要醫療介入。當地沒有醫生,她的家人負擔不起出國的費用。因此,醫生們聯繫了皮埃爾‧德弗里恩特(Pierre De Vriendt),他是甘德海港(Gand Maritime-Gent Haven)社的社員,具有協調醫療任務的經驗,他協助從印度招募外科醫生,希望找到成本更低的選擇。女孩需要做脊椎手術的消息最終傳到了孟買索博(Mumbai Sobo)社的埃爾斯‧雷納斯‧基尼(Els Reynaers Kini) 那裡,該扶輪社在扶輪基金會全球獎助金的協助下支持印度脊椎基金會的工作。11月,兩名醫生阿貝‧納納(Abhay Nene)和哈沙‧巴布拉爾‧邦布(Harshal Babulal Bamb)自費前往蒲隆地,為現年6歲的麥莎進行了第一次手術。雷納斯‧基尼打算在蒲隆地擴大醫療工作,他轉達了女孩的母親馬蒂妮‧卡拉波娜(Martine Karabona)的謝意:麥莎不僅獲得了新生,也可以成長為一個自信的女性,而且一路走來,我們所有人都變得非常親密,現在真正成為一個遍布印度、比利時和蒲隆地的全球大家庭。 |
扶輪獎(Rotary Citation) 將於2024年7月1日開始更名為「社卓越獎」(Club Excellent Award),表彰扶輪社在一整年的努力。採取行動來達成規定數目的得獎目標可協助扶輪社讓社員參與,保持在社區的重要性,並可讓運作更有效率。一個歡迎人們加入、高參與度的扶輪社也可反映出扶輪的價值觀。當扶輪社努力達成這些目標,它們對扶輪在未來長久的整體健全及文化也有助益。
要符合「社卓越獎」的資格,扶輪社必須在本年度開始時即是資格完備的有活力扶輪社,或在收到繳款單(Invoice)後立即付清繳款單所有餘額。要驗證貴社是否資格完備,請至國際扶輪網站在My Rotary > Click on Club Name > Finance> Club Invoice。您的outstanding balance(未結清餘額)應為$0.00。繳款單應於1月中旬和7月中旬郵寄的期限前寄出。
每個扶輪社的領導人可進入扶輪社中央系統(Rotary Club Central),並從可選的目標中選擇希望達成得獎的目標。這種靈活性使扶輪社可以選擇最息息相關且最可達成的目標。此外,有許多目標可以自行透過在扶輪社中央系統標記為achieved(已達成)完成通報。社必須在6月30日達成至少半數的目標才有資格得獎。
要達成「社卓越獎」(Club Excellent Award):
1.前往扶輪社中央系統
2.查看可選的目標
3.訂定至少半數目標
4.達成這些目標
5.在6月30日到扶輪社中央系統填報貴社的成果
6.收到社繳款單(club invoice)後立即付清
一旦進入扶輪社中央系統,請瀏覽Club Goals (社目標),請點選year(年度),然後點選All tab (所有表單)來查看各項目標。
1任何參與扶輪青少年交換(Rotary Youth Exchange)的社必須遵守國際扶輪政策及扶輪青少年交換認證標準,並且必須在地區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的直接監督下運作。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4-3-18(感謝台北護照扶輪社PP Alex陳定勝協助)
資料來源: 國際扶輪rotary-citation-goals-instructions-en (Revised: February 2024)
這種茶源自於原住民,是用一種近似冬青樹的常綠樹的葉子製成。喝這種茶是為了其療效,也為了社交。班尼特茲說:「你必須分享。你不能自己喝瑪黛茶。」喝茶的儀式包括把茶繞圈圈傳遞,同時眼神看著他人。他說:「那會讓你不得不開口說話,不得不與人
分享。」
喝茶的工具:這個儀式涉及3種裝備:裝茶的乾燥葫蘆(也可用陶瓷或木製的容器)——也稱為瑪黛;一種名為bombilla的特殊吸管來過濾掉散葉;以及一個裝熱水的保溫瓶。人們一般有自己的工具組,連小孩子都有 —— 包括班尼特茲的4歲女兒的玩具廚房組也有。瑪黛茶也有製成茶包。
口味介紹:班尼特茲偏愛原味的瑪黛茶,可是你可以添加薄荷或柑橘等增加香氣或是添加牛奶。你也可以冷泡著喝(稱為Tereré)。班尼特茲說:「小孩子會添加芬達或橘子汁來喝。他們讓它變甜。」試試看搭配阿根廷的傳統起司麵包chipa,你整天便會精神飽滿。
撰文:Diana Schoberg 插圖:Camila Gray
你的區域以什麼食物著名?請投稿至magazine@rotary.org,你可能會看到它出現在下一期雜誌。
曼珠‧帕德克(Manjoo Phadke)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也熱衷於支持婦女和女孩,她獲得了扶輪2023-24年度希薇雅‧惠特洛克領導獎(Sylvia Whitlock Leadership Award)。自2003年以來,帕德克一直是印度浦那德干金卡納(Pune Deccan Gymkhana)扶輪社的社員,她透過她的許多專案幫助了數以萬計的女孩和婦女。
「我一直覺得女性認為自己『低人一等』,」她說。我想繼續給她們信心,讓她們相信她們不是『低人一等』,她們可以做任何她們想做的事。」
帕德克的同社社員稱讚她的主動性和奉獻精神。
「曼珠的專業和社會成就、積極的態度和熱情,使她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領導者和變革的催化劑」提名帕德克獲獎的3131地區扶輪基金會主委帕勒卡(Shailesh Narayan Palekar)說道。她為年輕女孩和婦女工作的決心非常堅定,這是她與眾不同的地方。
帕德克採取了許多行動來支持女性健康,包括設立診所提供體檢和乳房X光檢查以及領導經期衛生運動。
她盡全力提高HPV疫苗接種率,HPV幾乎是所有子宮頸癌病例的原因。她不僅協助從扶輪基金會取得多個獎助金來支付疫苗接種費用,而且還直接與疫苗供應商協商價格,從而使每劑疫苗的價格比正常價節省了近三分之二。該計畫最終為印度農村和部落地區的約25,000名女孩接種疫苗。
帕德克還幫助設計和啟動了阿斯米塔(Asmita)專案,該專案使用特製視頻和小冊子來教育女孩生活技能,如金融、數位和法律知識,以及自衛、營養和經期健康。該專案還免費分發維生素和衛生棉,估計已有約10萬名女孩受惠,並已成為該地區的招牌行動之一。
對帕德克來說,設計這個計畫是很自然的一步,他經營一家名為技能軸心(SkillArbor)的公司,該公司與一所大學合作,為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提供職業教育。職業課程是基於「邊賺錢邊學習」的方式,從第一天起就將學生與雇主聯繫起來。帕德克說,身為一名企業家,她對幫助想要經營自己事業的女性特別感興趣。她的地區招募了大約1,000名少女,教她們如何駕駛,使參與者能夠以送貨司機的身分開始創業。
「我們認為,如果可以教女孩開車,她們就可以被供應鏈上的公司雇用,去當送貨員」她說。「我們還給了他們一些麵包車來接送孩子們上學。」
十多年來,帕德克一直與各種非政府組織密切合作,為女企業家舉辦免費研討會。她最喜歡的成功故事是一位17歲的女孩創辦專招收女生的武術館。
「她開始提供武術課程,後來生意變得很好。」帕德克說。「她告訴我,『我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大企業,賺了很多錢,周圍的每個人都對此感到驚訝。』這真的讓我深受感動。」
她還協助婦女了解法律制度以及她們的權利。她在浦那警察局長的婦女安全委員會任職六年,該委員會旨在減少家庭暴力,並為婦女提供法律知識、財務規劃和如何解決衝突的建議。
「她是一個出色的領導人。」帕勒卡說。「人們很樂意與她互動和共事。」
帕德克是扶輪3131地區的總監,曾擔任扶輪社社長、基金會主委和社員委員會主委。她最喜歡的計畫之一是扶輪青少年領袖獎,自從她加入扶輪以來,她一直幫助她的地區辦理這個計畫。
青少年生命中的一週能否決定她的人生道路?對珍妮佛‧張(Jennifer Chang)來說,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大聲的肯定。就她而言,她是在高三要升高四時花一週時間參加在加州聖克魯斯山(Santa Cruz Mountains)舉行的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研習營。這一週讓她完全改變。
「扶輪青少年領袖獎和扶輪一直是我生命中最有影響力的東西,」張說。「扶輪青少年領袖獎一直推動著我的社會良知。它塑造了我的職業生涯;它造就了現在的我。」正如張所說,她並不是唯一一個受到扶輪青少年領袖獎影響的年輕人:「我個人認識幾個參加這個研習營的人,他們在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的經歷戲劇性地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道路。」
如今,除了擔任移民律師外,張也是加州庫比蒂諾(Cupertino)扶輪社的社員,自 2018年起,她就擔任5170地區的扶輪青少年領袖獎主委至今。張的父母親都是勤勞的人,他們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她從小就開始參與扶輪。她追隨哥哥的腳步,加入了洛斯阿爾托斯(Los Altos)高中的扶少團。
1998年,她在高三時當選為扶少團團長後,即將卸任的社長告訴張,她在上任之前必須參加5170地區的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研習營。事實證明,這是最恰當的工作要求。「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經驗。」張說。「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研習營有一種烏托邦且溫馨的氛圍,在短時間內就建立了一定程度的信任和親密感。這是一個讓你對自己和世界感覺非常好的地方,我確信我想要多接觸。」
事實證明,這並不容易。張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讀完一年級後,一達到年齡要求,就申請成為扶輪青少年領袖獎顧問,但她直到招募截止日期之後才收到面試通知。第二年,她去面試了一個顧問職位,但被拒絕了。「我完全崩潰了。」她回憶道。
2002年,扶輪聯繫了張,問她是否仍然感興趣。她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從那時起她就一直參與扶輪青少年領袖獎。她沿著組織的階梯晉升,加入了領導團隊,該團隊向學生教授領導力模組,後來又加入管理團隊,這個團隊花了一年的時間來規劃研習營。2015年,她被任命為研習營主任。
張說,扶輪青少年領袖獎點燃了她與年輕人合作的熱情。在大學畢業並獲得法國文學和政治學學位後,她加入了美國志願隊,並在東帕洛阿爾託(East Palo Alto)的一所高中工作了一年,該高中類似於1995年電影《危險心靈》(Dangerous Minds)中那所加州學校。這所學校有許多學生來自移民家庭,他們面臨劣勢條件,缺乏留在美國的永久合法身分,而且環境與張長大的富裕社區大不相同。
「我從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獲得的另一個重大發現是,我意識到成功可以用賺多少錢以外的方式來定義。」她說。「我來自父母必須為生活而打拼的的家庭背景,我早期的成功概念與財富有關。扶輪青少年領袖獎有助於我去擁抱還有其他成功方法的想法。」
由於深受波士頓東北大學法學院專注於公共利益法的聲譽所吸引,張後來就讀該學院。她打算成為一名兒童律師,法學院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沙加緬度(Sacramento)兒童倡導者組織工作期間代表寄養兒童。當該機構失去郡政府的合約後,這個職位就沒了,於是她重新評估自己的選擇。
「我意識到我不適合上法庭。」張說。「我媽媽建議移民法方面的工作——她仍然感謝她和我父親得到的幫助 ―― 能夠與無證青年及其家人一起工作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
張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律師事務所,最初專注於兒童入境暫緩遣返計畫中的人員,後來擴展到為許多不同國籍、試圖應對移民程序帶來的嚴峻挑戰的家庭提供服務。她將自己的事務所命名為派拉斯法律事務所(Pyrus Law)。
「它以在世貿中心廢墟中發現的那棵倖存並在911紀念館重新種植的樹命名」她解釋道。「我覺得這象徵著我的許多客戶所經歷的奮鬥。他們之中有許多人來自混亂或不適合他們的環境。他們來到美國是為了恢復健康,重新植根並在更好的環境中扎根。」
由於移民法執行嚴格,而且她的員工中只有一名律師助理,張有很多事情要忙,特別是她繼續致力於讓扶輪青少年領袖獎在她的生活中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
「我們正在重新站穩腳跟。」她在談到該地區的扶輪青少年領袖獎計畫時說道,並指出,新冠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擾亂了該地區向青少年進行外展活動的有效系統,該地區每年有5,000名年輕人會參加一年一度的扶少團年會,並有200多人參加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研習營。
「據說扶輪青少年領袖獎是帶動扶少團列車的引擎。」張說,「但我主張扶輪社也要挑選非扶少團團員來參加。我希望扶輪社員們能夠瞭解投資在我們的青少年身上有多重要。如果洛斯阿爾托斯社沒有在我身上投資,我就不會成為現在的我。」
「但這超出了扶輪的範圍。投資在青少年身上是我們發展扶輪的方式。更重要的是,這就是我們改變和改善世界的方式。」
大家午安,大家好。
各位都知道,人類史上某些有創意的解決方案的產生,都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在人們找到共通的熱情或興趣的時候。
當然,大家都很熟悉保羅‧哈里斯聚集一群朋友、創立扶輪的故事。
同樣地,在1970年代中期,史提夫‧賈伯斯(Steve Jobs)與史提夫‧沃茲尼雅克(Steve Wozniak)發現他們對科技有共通的熱情,在一個車庫裡創業,打造出蘋果電腦的第一部原型機。
可是各位知道,要創新的不只是科技而已。
1994年國際講習會的一次茶敘期間,兩位地區總監當選人 —— 奈及利亞的艾曼紐‧魯法德鳩(Emmanuel Lufadeju)及德國的羅伯‧辛瑟(Robert Zinser) —— 開始談起母親與兒童健康。他們很快就發現他們不僅有些目標相同,他們也都喜歡一起合作找出解決這些挑戰的方法。
他們的友誼催生許多計畫,也促成「生育、孕產婦及兒童健康扶輪行動團體」(Rotary Action Group for Reproductiv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的創立,其後促成的計畫觸及近100萬名高風險的育齡婦女。
這項計畫後來啟發了「為奈及利亞健康家庭齊心協力」(Together for Healthy Families in Nigeria) ——扶輪第二項大規模計畫 —— 目前正在奈及利亞各地推行,以達類似的成效。
因此,在這場下午的議程中,我們來談談運用各位的連結 —— 及熱情 —— 發展及提倡創新的方法來增進扶輪社員的參與,協助讓我們的組織成長茁壯。
我們的社員發展主任布萊恩‧金恩(Brian King)將談論讓社員擁有參與者導向之體驗的重要。我們會聽到薇吉妮雅‧麥肯茲(Virginia McKenzie)創立新社的一些構想,她最近才剛創辦一個主題社(cause-based club)。
各位是地區總監,我們並不是期待你們靠一己之力重新塑造扶輪。
如同社長當選人歐琦珂在今天早上所說的,我們的行動計畫顯示透過創新及合作,你可以發揮影響力協助扶輪成長 ―― 尤其是透過創立提供更具吸引力之體驗給社員的新社。
這個創新的需求並非最近才產生。早在接任秘書長這個工作之前,我記得我父親 —— 一位非常投入的資深扶輪社員 ―― 便大聲疾呼我們扶輪社需要改變,因為他看到他自己的社在幾年之內社員人數大幅下降。
數不清他有多少次跟我說:「John,因為我們很難調整及改變,才會流失社員,也無法吸引新社員。我們必須提供人們一個可以滿足他們需求及期待的社員體驗。」
20年前我父親說這些話乃是真知灼見,這些話在今日依然適用。因為世界快速改變,扶輪也要改變。我們現在就是沒有趕上變化。
以下是一些令人驚訝的統計資料:過去5年來,有20%的地區沒有創立任何新社。一個都沒有。去年,有48%的地區沒有成立新社。
在我們「社員線索」(Membership Leads)入口網站表達有興趣加入扶輪的人當中,有34%沒有接獲地區領導階層的後續聯繫。在我們吸收進來的新社員當中,超過10%在加入的那一年就退出。退社的人有近一半的都加入不到3年。
情況不佳。因為離開的社員會與他人分享他們負面的感受,這有損我們的品牌形象。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我們每年平均約有15萬名新社員加入 —— 可是我們每年也流失約15萬名社員。這不叫停滯不前,這叫退步。
現在,我們社所發生的事並不只是社長的責任 —— 那也是各位的責任,那是理事會的責任,那也是我及秘書處的責任。如果某個社搖搖欲墜,我們必須協助該社重新思考價值主張及它提供給新社員及準社員的經驗。
即使某個社狀況良好,也必然還有改善空間。菲律賓那伽(Naga)扶輪社便是個很好的例子。它已經成立69年,被視為該地區的模範社。它積極參與社區,其工作經常獲得表揚。主要原因?該社激勵新社員提出改善該社經驗的方法。
它運用策略計畫來訂定長期目標 —— 並進行社員問卷調查來找出優點及缺點。它審視其他社的作為,並借用它們的優秀構想。在服務計畫方面,該社讓有不同技能組合的社員能互補合作。
在扶輪社例會及服務計畫之外,該社社員找時間社交往來,強化他們之間的連結,並讓潛在社員瞭解他們的生活能過得均衡,而且仍能從他們的社員身分獲得很高的價值。這是卓越的社保持卓越的方式 —— 他們找到持續改善的空間。
以下的例子是較新的社如何達到卓越創新。祕魯盧倫伊卡(Luren Ica)扶輪社在吸收社員工作嘗試不同的做法。要獲准入社,準社員首先必須主導一項服務計畫,這聽起來可能不符合直覺,如果你要增加社員,為何讓它更難加入?
因為在該社區,那個方法有用。到目前為止,結果十分傲人。該社在本扶輪年年初有35名社員。今天,社員人數成長到57位,因為那些新社員已經深入參與該社的工作,甚至是在入社之前就已參與,這讓他們成為更積極、更忠誠的扶輪社員。
這只是菲律賓及祕魯兩個扶輪社的例子。在你的地區行得通的創新及方法可能迥然不同。這便是為何各位的領導十分重要的原因。要培養創新的精神,協助社的領導人發掘及推行對他們有效的創意解決方案,就要仰賴各位的力量。
在社員流失的區域 —— 在社處於苦苦掙扎或停滯狀態的地方 —— 我們必須打破傳統,著重建立創新的扶輪社模式,吸引我們所希望受本組織吸引進而加入的那種類型的社員。
當然,我們的核心價值從未改變:四大考驗、重視服務及聯誼、道德及正直。可是其他的一切呢?一切都是可能的。例會的頻率、是否敲鐘或唱歌 —— 如果這些對支持、維持及增長你的社有幫助,很好。可是如果不然,就改變,用其他更好的方式來取代。
有時候,最佳解決方案是匯集一份優秀構想的清單,然後全部都試試。芝加哥全市服務(Chicago Citywide Service)扶輪社是一個護照扶輪社(passport club),例會有視訊實體混成方式及數個例會地點,他們經常在芝加哥及周圍區域進行各種高曝光率的服務計畫。
有時候,最佳的解決方案在於讓事情對大家更輕鬆。常常有些人無法或不想參加定期且形式固定的例會,但對參與服務計畫很熱衷。
「夥伴社」(companion clubs)便是吸引這種人加入扶輪的好方法。這種社顧名思義,是現有、傳統社的夥伴。夥伴社社員繳交全額社費給現有的傳統社,可是他們不必出席例會。夥伴社社員只參加服務計畫 ―― 他們加入扶輪的原因就是做服務。這些夥伴社不必遵守所有規則,可是他們會興盛茁壯。
現在有許多夥伴社吸引對週末服務計畫有興趣的年輕專業人士的例子。事實上,這些社的退社率大約是傳統社的一半,一半喔。因此,可有的選項及可能性都是無窮無盡。身為扶輪領導人,現在努力創造明日的扶輪乃是各位能力所及之事。
因此,這是我的行動呼籲:身為地區總監,你必須思考該怎麼做來建立新社,即使在過程中打破一點點規則。
我稍早提到20%的地區過去5年來都沒有任何新社成立。去年,48%的地區沒有新社。各位必須改變這點,因為新社可以提供我們擴展影響範圍的最佳機會。
因此,請考慮向各企業伸出觸角,看看是否有機會在它們內部成立新社。思考讓最近退休的人參與的方法 ―― 他們是新社員成長一個很好的潛在來源。你可以用嗜好及其他社交活動為中心來成立新社。
對連結他人的新方法保持開放態度,定期與地區其他人討論關於新社的構想。要記得,我們成長的方式不只是成立新社 —— 我們也必須鼓勵有困難的扶輪社找到更好的方法來增進社員的參與,並提供能賦予真實、有意義價值給社員的體驗。
可是最重要的是 —— 就如同辛瑟及魯法德鳩在1994年所做的 —— 利用這場國際講習會來連結及分享構想。
因此,讓我最後跟各位分享史蒂夫‧賈伯斯說過的一句話。他不僅與人共同創立蘋果公司,他也曾經離開,然後在蘋果處於低潮,在科技業許多人認為該公司的時代已經結束的時候,重返蘋果。
他知道創新是拯救蘋果的唯一方法。他說:「治療蘋果的處方不是刪減成本。蘋果的治療法是靠創新走出目前的困境…我們相信如果我們繼續推出優質的產品到消費者面前,他們會持續掏出錢來。」
創新的必要適用於當時的蘋果,它也同樣適用於現在的扶輪。
感謝各位,祝各位國際講習會期間愉快。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4-01-17
資料來源:OUR MOST VALUABLE RESOURCE
https://my.rotary.org/en/document/speech-john-hewko-general-secretary-and-ceo-2024-international-assembly
作者 譯者:台北南隆社 黃文玥PP Wen Yue
自1月初舉行2024年扶輪國際講習會以來,國際扶輪為即將上任的領導人,所舉辦的年度學習活動的課題當中,有一項一直在討論的題目就是 —— 如何讓我們的扶輪社變得「令人難以抗拒」。而這個形容用語曾被拿來當作 1988 年度歌曲和1999年度電影的標題。就扶輪而言,它首先由7820地區前總監露西亞‧霍恩(Louisa Horn)最先使用,另外就是最近得到2024-25年度國際扶輪社長當選人歐琦珂Stephanie Urchick的支持。
那麼對於組織而言,「令人難以抗拒」代表著什麼意思呢?根據勤業眾信集團對「令人難以抗拒的組織(The Simply Irresistible Organization)」的描述,一個不可抗拒的組織有五個要素:(1)有意義的工作,(2)支持性的管理,(3)積極正向的工作環境,(4)成長機會,以及(5)對組織領導的信任。因此我堅信,如果我們的扶輪社向我們的社員提供這些要素,我們就能共同使扶輪成為一個「令人難以抗拒」的組織。
‧有意義的工作 —— 沒有人加入社團只是盲目跟從和無所追求。我們的社員是出於各種原因加入,但他們都是為了想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而加入。無論是傳統型態的扶輪社還是其他類型的扶輪社,也無論其專注於本地或是國際服務,目的都是如此。所以我們需要為我們的社員提供符合其目的的機會,並且我們應該定期調整這些機會,這樣我們的社員就不會因為總是做同樣的事情而感到乏味。您會想該如何知道要提供哪些機會?建議您可以透過全體社員滿意度調查,為您的社員提供他們所想要的東西。
‧支持性的管理 —— 國際扶輪在這一領域正在不斷進步,理事會最近剛為其各個配對地帶實施了三年目標。這當中的目標設定和責任制也在地區和扶輪社層級進行。扶輪也透過各種學習機會對其領導人進行投資。我們的地帶協調人在全球支援/全球慈善研習會上獲得這些學習機會,總監當選人在國際講習會上接受培訓,社長當選人也會在社長當選人訓練會上接受訓練,扶輪社員也可以在地區各項研討會和扶輪學習中心取得這些訓練文件。
‧正向的工作環境 —— 我們組織的願景聲明以「我們一起」作為開頭。正因大多數人都想服務,但他們更希望與志同道合、價值觀相同的人一起服務。當然,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會員有歸屬感,並且更應體認到聽取他們的意見對其扶輪社的社員和領導階層很重要。再次強調,社員滿意度調查會有所幫助。如果您實施調查之後所產生的一些建議,人們會覺得他們的意見被傾聽。國際扶輪在表彰其社員和其他參與者方面做得很好,並頒發了多種獎項。但這類認可也需要在扶輪社層級來進行。這種認可不僅應該體現在財務捐贈上,還應該體現在諸如成為新社員介紹人等方面。
‧成長機會 —— 我們的社員希望成為能讓他們成長的事情的一部分。扶輪社的願景聲明寫道:「在我們一起展望的世界裡,人們結合力量,採取行動,在自身、社區及全球各地創造永續的改變。」當中的在自身尤其重要。人們希望成為促進自我提升的事物的一部分。與他人合作服務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研究表明,服務他人的行為讓我們感到快樂。為什麼?因為當我們關注別人時,我們就不會考慮自己。引用前總監露西亞‧霍(Louisa Horne)的話:「這不是關於我,而是關於我的社員體驗。」請參閱有關加拿大新斯科細亞省‧哈利法克斯港霍恩扶輪社的更多信息(https://www.rotary.org/en/4-questions-about-how-make-your-club-irresistible-louisa-horne)。
‧對組織領導能力的信任 —— 我個人在過去的十年裡,一直在瞭解我們組織的領導者,從扶輪社層級(在社長當選人訓練會主委任職)到我們的國際扶輪層級(透過擔任國際扶輪社長助理、地區訓練師、和國際扶輪社長代表)。這些角色告訴我,我們的扶輪領導人是目標驅動和鼓舞人心的力量,不僅透過他們的言語,而且更重要的是透過他們的行動。如果我們繼續擁有強大的領導人,我們將會擁有強大的扶輪社和強大的扶輪。
如果我們專注於幫助我們的扶輪社改善這五個要素,扶輪社將 「令人難以抗拒!」
本文發表於2024年1月16日Rotary Voice
網頁https://blog.rotary.org/2024/01/16/making-rotary-simply-irresistible/
DISTRICT REPORTS
動員2,400名社友志工支援
「2025雙北世界壯年動會」
國際扶輪3481、3482、3490、3521、3522、3523等六個地區,應台北市市長蔣萬安邀請,與「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於4月2日上午10時30分在台北市政府一樓大廳舉辦雙方合作備忘錄簽署記者會。
當日,國際扶輪前理事謝三連PRID Jackson與六地區總監當選人(2024-25年度總監)3481地區劉影梅DGE Healthy、3482地區陳正玲DGE Jessica、3490地區陳建勳DGE JSC、3521地區李博信DGE Marine、3522地區侯玳梁DGE D.L.、3523地區曾國峰DGE Gordon,在出席記者會六地區150名社友見證下,分成三梯次上台簽署,預計將動員每地區約400位社友,六地區共約2,400名社友擔任志工,支援首次在亞洲舉辦的此一國際性大型運動會。
此次賽會,由台北、新北兩市政府合作主辦,桃園、宜蘭及新竹縣市等共同協辦;將於2025年5月17日起至5月30日止舉行,共有35種運動競賽項目,於68座體育賽會館場競賽;預計將有4萬名各國運動愛好者來台競技。本次賽會預計召募1萬2,000名志工,國際扶輪6地區因招募志工能量及其他因素,獲得青睞單獨辦理雙方合作備忘錄簽署記者會。
此次擔任世壯運執行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林奕華副市長表示,「非常榮幸這次可以獲得國際扶輪六個地區的共同響應,這是一股莫大的社會影響力。國際扶輪是世界代表性的國際性團體,擁有各行各業的菁英,有了大家相挺,讓我們更有信心可以將這場盛會辦得更加成功。」
促成國際扶輪六大地區扶輪菁英參與此項合作的國際扶輪前理事謝三連PRID Jackson表示,「國際扶輪將以親善、服務他人的精神,來擔任此次世壯運的志工服務及國際宣傳,為台灣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搭起國際友誼的橋梁。」PRID Jackson是2026年國際扶輪台北年會地主籌備委員會主委,這項國際扶輪年度盛會預計也有來自世界各國大約4萬名扶輪社友與賓客參加,並且也與台北市府簽署合作備忘錄,獲得承諾全力支援。
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
志工報名期間:2024年2月至12月
報名網址:https://newcv101.gov.taipei/
服務中心聯絡電話:(02)2577-2025
選手報名期間:2024年2月17日至2025年2月17日
官網連結:wmg2025.tw/
報名與資訊服務中心客服專線:(02)2577-6025
只要年滿30歲以上,年齡無上限
皆採個人報名,歡迎大家踴躍報名。
令人感動的「江之浦測候所」
台北東方社 王承熹PDG Horace
乍聽到江之浦測候所這個名稱,以為它是一個古蹟再利用的美術館,去了之後,才知道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創立這片場域的杉本博司,本身既是攝影大師也是建築師,他希望提供一處場所讓人們能在其中思索人存在宇宙大自然中的意義,在這兒時序、建築、歷史、自然交互作用,徜徉其中,似乎隱隱約約感受到來自宇宙及遠古時代的訊息。
在所有作品中,最具震撼力的便是「冬至光遙拜隧道」,在此,杉本博司將在暗房中才能製作出的影像呈現至實質環境中,70公尺長鋼隧道的一端正對著冬至日出的方向,可想而知每當冬至太陽從海平面升起時,由隧道的另一方望過去的景象是多麼震撼,而由於此景只有在冬至時才能出現,讓人覺得穿過隧道的不只是陽光,而其中亦包含了來自宇宙間亙古不變的生機。
作為一個建築師,杉本博司是一個現代主義的擁護者,在園區接待中心及畫廊,你可以感受到現代建築大師Mies Van de Role理念之充分實踐,看到這座玻璃與鋼的建築物如此和諧的座落於這樣一個時空交會的環境中,讓人不禁懷疑現代主義所揭涅的理論是否較其他論點更經得起時代考驗(建築史中的現代主義指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展出的建築思潮,其精髓便是less is more)。
回家後,翻閱所拍攝的照片時,驟然發現Gallery的輪廓竟然與遠方的地景相映成趣,其實在園區中,一草一木之安排都與環境有所關連,這種關連正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之處。
通常我們在參觀美術館時,其作品是靜靜的放在那兒待我們去欣賞,而江之浦測候所,是讓我們的心靈接受藝術品的洗禮,你不用看懂它,只要你有體力走完全程,它會帶給你莫名的感動。讓你重新體會藝術在生活中的定位。
Day 3參觀東山舊岸邸(岸信介故居)、虎屋工房茶寮
台北市南門社 黃金豹PDG Amko
東山舊岸邸位於日本靜岡縣,是前日本首相岸信介的舊宅。岸信介和其弟佐藤榮作及其外孫安倍晉三有「一門三首相」的美稱。這棟曾是顯赫政治世家的家園被保存為文化遺產地,允許遊客參觀體驗,工作人員也非常嚴謹接待。
我們踏入大門映入眼簾是一片清靜高聳的竹林,透過初春和煦的陽光,灑落一地綠意,和湛藍的天空相映。漫步於靜寂的竹林間,感受呼吸到幾年來難得的大自然新鮮清香的空氣,充滿氧氣的細胞突然活躍了起來。
東山舊岸邸於1969年由知名建築師吉田五十八所設計,是為當年非常傑出的作品。吉田五十八於1964年獲得日本文化勳章,活躍於昭和時期,是日本和風建築的現代化大師,地位備受尊崇。
我們一行63位台灣扶輪前總監協會的背景,因為台灣對日本的善行,在日本處處備受禮遇和尊重。進入岸邸前,御殿場副市長已在現場熱情歡迎,並贈送包裝精緻的和菓子小禮物,令人愛不釋手。
庭院中有幾株紅梅、白梅樹相間種植,長長的迴廊有著美麗的曲線。寂靜庭園裡曲折的小池、石頭上的青苔、小片的圍籬、高大的林樹錯落其間,令人感受到日本極致美學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相互尊重。
進入室內是榻榻米地板,簡潔的客廳、擺置幾座大沙發椅、滑動的推拉門、大片的落地窗,連接著外部寧靜的庭園,遙想當年有多少影響全世界的經濟軍國大事在此運籌帷幄。接著是大食堂也是整片落地窗,面對著精緻的庭院。樓上是岸信介首相一間極簡極小書齋,廊上有著溫煦的小燈,邸內處處顯著簡潔結構、謹慎又溫暖的家居生活。
參觀結束後,接著移動至虎屋工房茶寮小憩,現場正製作著香氣四溢的銅鑼燒,我們品嚐了美味的綠茶配上紅豆大福,欣賞著大樹環繞的庭園,與大自然如此貼近,感覺幸福
極了!
回程又經過靜寂深深的竹林,極境之美,深烙心中。最後在工作人員引導之下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作者 台中馬拉松社 郭威廷kitty
另外,本次年會一大亮點就是抽獎的獎品,除了各分區的助理總監提供的獎項外,總監和年會主委還提供了多個LV手提包和兩台Gogoro機車讓大家抽獎,因此抽獎分為四次,得獎者都必須在現場,這也提高了社友停留在場內的時間。年會活動還有一個彩蛋節目「寶眷聯誼活動」,今年度總監夫人特別指定用愛馬仕橘紙袋包包DIY手作,搭配美美的絲巾和精油吊飾,吸引了現場500多位寶眷參與,熱鬧非凡。
Tony總監也貼心為報名的社友寶眷準備不同款式的手提袋,社友寶眷們都很喜歡。今年度還特別邀請了韓國3690友好地區和菲律賓3800友好地區的總監、前總監及社友一行人組團參與,以及總監社台中東南社的日本姐妹社:日本岡山西南社、日本東京小金井社、日本大阪堺社,社長領隊社友寶眷一同參與盛會。
3月16日頂著大太陽的好天氣,一早7時就有一大批社友就進場場布,負責早餐的台中南門社準備了500份麥當勞和著名的肉蛋吐司,幫大家補充能量;上午9時準時團隊進場儀式,夫人們都盛裝出席,非常光彩耀眼,今年度特別安排台中省都社策劃VIP休息室,讓總監團隊和社長伉儷們進場前可以休息聯誼。
10時RIPR福井隆一郎一行人抵達會場,總監Tony率領團隊到紅毯前迎接。今年度特別安排有濃濃中華文化的扶青社迎賓戰鼓,以及五位高大帥氣的旗手也是由扶青社社友擔當,貴賓走入室內廊道,迎賓的是由69社社長伉儷們揮舞著台灣與日本的小國旗熱情歡迎RIPR。到了場內貴賓就座後,由一支「向玉山」的影片揭開第一全會的序幕,影片的意象是總監就像台灣的指標玉山一樣,帶領著全體3461地區社友們,透過今年度所有活動:騎車環島、泳渡日月潭、228路跑等照片,最後集合成3461的字體,代表3461地區是由社友們一起組成的。
開場影片結束後,總監可愛的二年級小孫女帶出扶輪鐘,由總監鳴鐘宣布會議開始。1899愛樂團現場演奏及專業領唱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國歌,報告時間由總監和RIPR分別報告了地區現況及RI現況,接著進行與3800地區締結友好地區儀式,第一次在年會舉辦簽約儀式,儀式非常隆重,最後來到第一階段抽獎及媽媽市長盧秀燕致詞,將第一全會帶到最高潮。
享用美味午餐後,各社到會場與總監拍照,在經驗豐富的台中中興社友引導下,下午3時第二全會準時開始,這一年付出心力的社友們陸續上台接受表揚,接著由各委員會:VTT、扶青、扶少、RYLA主委上台用影片及現場補充介紹活動成果,看得出這一年各委員會非常用心。
接著享用精緻點心後,由台中馬拉松社Kitty老師帶領RYE全體IB學生上台帶動全場跳「讓世界都看見」,社友們都非常有活力,熱舞過後年會秘書長Audit邀請年會七大委員會主委們各自用一個字來發表籌備心得,影片結束進入到第三全會的最高潮,是由總監當選人Steel率領2024-25年度團隊與新民高中表演藝術科學生,一起演出一場魔術舞蹈秀,呼應2024-25年度主題「神奇扶輪」並且預告明年第八屆年會日期114年3月15日。
本次年會接駁車是台中向上社社友提供,並且由台中馬拉松社全體社友協助引導接駁動線,午晚餐由台中南光社社友安排舒適的用餐環境,時間掌控搭配的很好,80分鐘的晚餐時光後,大家最期待的扶輪之夜準時開始。開場節目是由痞快活所帶來的音樂秀,在滿足視覺與聽覺的感官後,由總監帶領全家人與1899愛樂團現場演唱〈這是咱的扶輪社〉,氣氛溫馨又和諧,能感受到總監一家人滿滿的愛與對扶輪的感動。然後由Dance Passion舞團帶來創新的國標舞蹈壓軸表演,獲得滿堂彩,RIPR也在講評時間對於整天的活動策劃讚譽有加。
今年年會的司儀結合了中文、韓文、日文、英文多國語言,事前花了許多時間籌備,有錄音也有現場主詞,讓社友有不一樣的體驗。最後用歌曲〈島人ぬ宝〉搭配台日友好的影片歡送RIPR,並且在緊張刺激的抽獎節目後,將第七屆年會畫上完美的句點。
作者 2023-24 地區國際服務委員會主委 台中向上社 陳敬達PP Alan
2024年3月15日感謝Casting助理總監代表總監帶隊桃園機場接機,接機人員有大甲中央社的AG Casting、PP Ali、PP Trader、Henry及台中向上社PP Alan等負責3800地區接機與接待安排。飛機由8時45分延誤到11時15分,大甲中央社IPP Ali準備了車上的精緻餐點,由大甲中央社PP Trader介紹台灣與台中地區的相關文化傳統,3461地區是一個熱愛交朋友的扶輪地區,溫馨好客的接待讓整個代表團地區互訪的行程有個美好的開始。
2024年3月15日下午感謝DGE Steel安排在饗海鮮餐廳舉辦了歡迎餐會。由PDG Bill帶領2024-25年國際服務委員會團隊送上歡迎花圈,迎接來自友好地區的扶輪友誼,扶輪友誼是創造一個美好國際服務計畫的合作基礎。明年DGE Steel計劃將會帶領Rotary Magic社長與社友們與3800地區聯合社區服務、國際關懷。透過全球獎助金的機制與經驗,將國際服務做得更大、做得更好,產生持恆的社會影響力。感謝2024-25年地區國際服務委員會社友們的參與:豐原東區社DGE Steel、PP Paper、Box、豐原西南社PDG Bill、大肚社 CP Aircon、台中港東區社 PP William、大甲中央社AG Casting、PP Ali、PP Trader、Henry、台中向上社PP Alan、PE Lease、Eason,協助接待並完成明年國際服務的意向討論。
2024年3月16日上午地區年會在歡迎RIPR PDG福井隆一郎隆重的登場,中華民國國歌、日本、韓國與菲律賓國歌在1899愛樂團交響樂澎湃的演奏後,3461地區DG Tony、DGE Steel、DGN Sunny與3800地區DG Pope、DGE Bobby、SAG Brill完成了友好地區的締結儀式。透過兩個友好地區的國際合作,兩個地區共有177個扶輪社集合接近7千位扶輪社友的專業、資源與滿滿的社區服務熱情。我們開啟了一個個國際服務偉大故事的開始。
2024年3月16日下午感謝台中向上社PE Lease與Eason、PP Alan陪同安排菲律賓3800地區代表團參加立林福利協會、市政府社會局、台中向上社在紫微宮街友與身障服務計畫。當來自世界的扶輪社友們聚在一起時最重要的話題是:什麼是貴社最有代表性的社區服務?3800地區代表團們參加了台中向上社的街友與身障人士的服務計畫,看到為街友們剪頭髮、準備街頭遊戲活動、射氣球、打彈珠、套娃娃與豐盛的辦桌午宴、卡拉OK與350位街友們聯誼,最後DG Pope與菲律賓的社友們也幫忙贈送物資衣服、洗髮精各項民生用品。深刻的瞭解3461地區的扶輪社友們對當地社區的關懷與社區服務的深入與多元性。
2024年3月17日下午感謝Tony總監於印月餐廳設宴接待3800地區DG Pope與15位菲律賓代表團地區領導與社長。邀請地區總監聯誼會的前總監伉儷們一起接待來自菲律賓友好地區的總監與地區領導社長們。3461地區社友們的熱情與好客,充分的展現在這次接待友好地區的社友們身上。除了總監致贈的禮品、地區姊妹地區主委PDG Paper、DGN Sunny準備了最代表台中鳳梨酥與糕點名產。來自善良與快樂的民族與PDG Dental夫人Alice開始了歡樂的歌唱,扶輪連結世界,透過友誼、專業的扶輪基金會獎助金機制,我們將聯合全世界的扶輪社友專業、資源與滿滿的愛心,除了我們的社區服務,今年度在DG Tony國際化的大視野下,國際服務委員會跨出一步,連結世界行善天下。
作者 3461地區國際服務主委 台中向上社 陳敬達PP Alan
On A Rotary Friendship Exchange, You’re Never Just A Tourist.這次拜會的旅程真正體驗另一種扶輪文化,由菲律賓的扶輪社的朋友在地引導說明,絕對不是一個旅遊者可以感受到的。交換參與菲律賓的扶輪社區服務,透過友誼交換與國際服務的合作,彼此結下終生的友誼。3800地區在大馬尼拉市區涵蓋 Malabon, Navotas, Caloocan, Valenzuela, Marikina, Rizal, Pasig, San Juan, Manalluyong。相對菲律賓的國情屬於城市菁英與商業發達的地區。3800地區前三年的扶輪基金捐獻平均超過一百萬美金,加上108個扶輪社3,100位扶輪社友、 78個扶青社、1,407個扶青社友,扶輪社友的社區服務與當地政府機構的合作與連結相當緊密,對於社區服務的熱情與行動力,3800地區與扶輪基金會的合作,去年申請了54個地區獎助金、12個全球獎助金,透過扶輪基金會的機制,將服務計畫做的更大、做得更好,增加對社區的影響力。這次與3800地區的扶輪社友們的社區服務交流,我們有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理想,透過大家的努力擴大我們對社區的影響力,也感到身為國際扶輪的一員是很值得驕傲地。
3800地區3月21日晚上的RIPR歡迎晚宴與來自Zambia的RIPR,現任RID Patrick Chisanga伉儷與在地的PRID PDG Raffy Garcia交流,與國際扶輪的現任理事交流看到一個不同面向的扶輪組織文化。3800地區HOPE IS HERE年會註冊參加的人數大約700位社友,其中大概都是地區與分區的團隊與領導,各社社長報名參加,在馬尼拉最繁華高級的五星級飯店Shangri-La Makati,Opening Prayer天主教國家國情在每一場的活動開始會先有一個祈禱文,Key note speaker邀請菲律賓國家預算管理部部長Amenah Pangandaman分享主題:菲律賓如何建立一個透明公開合理的政府預算以配合國家經濟發展。兩天的地區年會流程除了DG Pope的地區現況報告與RIPR Patrick Chisanga、友好地區總監DG Tony致詞以外,還有菲律賓扶輪文化的友誼連結活動,節目太精彩了。菲律賓是一個友好熱情快樂的民族,喜愛歌唱、跳舞。House of Friendship第一天總監晚宴與舞會開始前的三個小時是熱情的樂團與熱舞友誼時刻,親歷實境友誼文化交流時刻真是太精彩了。Governor Festival Dance由DG Pope伉儷開舞,除了地區前總監們逐一地介紹與跳舞進場以外,DG Spouse總監夫人Vcky更有一個扶輪感動的分享時刻,在這一天總監夫人Vcky也正式的加入扶輪社成為扶輪社友。菲律賓的扶輪文化結合扶輪年度主題:Create Hope in the world,DG Pope的地區年會主題為:Hope is Here!所有當屆的社長統稱為:Hope Created President. HCP也替代了2023-24年度的社長成為同期社長們共同的回憶。
It is a beginning of many many great story. 3461地區與3800地區的友好地區協議,是很多偉大故事的開始,3461地區與3800地區兩個地區有超過200個扶輪社與扶青社,超過8,000位扶輪社與扶青社友。扶輪社友們的專業與熱情,當我們將所有的力量放在一個點上,這個服務計畫與能量是一股強大的行善天下的力量。DG Tony的國際觀與連結展開了今年度國際服務委員會的連結與高度。地區國際姊妹地區主委PDG Paper採取行動連結韓國與菲律賓兩個友好地區的協議與互訪。感謝大甲北區社PDG Medichem、大甲中央社AG Casting、大甲百齡社PP Union、台中東區社PAG IC、大肚社PP Aircon全程的指導與連結。3461地區的總監團隊都是做大事的人,我們透過友誼交換、文化交流,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扶輪好朋友,我們持續的連結世界,為行善天下奠定合作的基礎。增加我們的影響、擴展我們的觸及、擴大扶輪社友們的參與,我們是採取行動的人。
作者 3462地區第七屆年會主委 台中國美社 林南菁Art
攝影:3462地區攝影美學委員會
3月2日年會的前一天,我們首先在大葉大學,進行了六大委員會的分組討論。緊接著於隔日年會一早舉辦了保羅‧哈里斯早餐會,餐敘中台中東海社的薩斯風團最後以一首〈這是咱的扶輪社〉完美的揭開了大會序幕。在本屆地區年會中,除了表揚各項優異獎項外,針對2023-24年度3462地區的現況報告、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成果報告、財務收支運用報告及未來地區領導人的介紹等。
地區服務計畫更配合今年RI年度主題「為世界創造希望」,舉辦多項大型公益活動,包括在登山步道設置AED及推廣CPR課程、響應衛生局推廣「根除C肝計畫」及民眾C肝篩檢活動等。更鼓勵社友積極參與扶輪公益網,將希望及愛心物資送到需要的社福團體或學校。未來也將更積極參與跨國合作的服務計畫,落實國際扶輪「超我服務」的精神。韓國3661地區總監DG Kim Tae Yong希望藉由地區與地區的攜手合作,為地球環保,共同盡一分心力。
台中市市長盧秀燕致詞時表示,此次是她第5次參加年會,非常有「回娘家」的感覺。她相當肯定國際扶輪熱心於公益、教育、扶貧等,成績斐然,有目共睹,為社會和諧及國民福祉貢獻了極大的心力。
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則讚揚,扶輪社在彰化地區持續推動「根除C肝計畫」及民眾C肝篩檢活動。扶輪社也極為注重人才的養成,於大葉大學舉辦「生命橋梁助學計畫」,提供即將畢業的學生一系列生涯規劃的課程。例如透過課程發現自我的潛能、正確工作態度及設定目標等,當然其中最為同學所期待是畢業即是就業。
年會工作係義務性質且極其繁重,感謝全體年會團隊的熱情付出。我們不完美,但重要的是我們共同經歷及努力過。
急救先鋒APP與CPRAED教育訓練
作者 台中惠民社 蘇亮妃PP Sophia
此計畫起源於2022年,當時Stanley總監通過媒體平台得知觀音山揹水隊志工團隊長蘇進雄先生揹水奉茶的故事,並邀請蘇亮妃女士擔任地區服務計畫主委。
同時規劃在台中、彰化、南投山頭設置AED。志工團自2016年起在北部各山頭、山區步道、涼亭設置AED,至今已有48座AED。此外,他們與林務局、建設局、消防局合作研討山區熱點,推動AED捐贈及據點設置。
由一群志工團進行AED設備維護工作,為拯救更多生命,張賜賢Computer社友協助開發AED APP管理系統。該系統能管理各捐贈地點的AED,確保其正常功能,並提供即時支援。這群熱心愛運動的「亞洲形上觀音山揹水隊志工團」成為台中3462地區近70-80位「AED扶輪志工」,每週奉茶到AED設置據點,也感謝當初還是AED廠商的因著AED各項捐贈、購置、申請流程加入台中國美社成為社友社名AED,同時消防相關單位合作舉辦超過50場以上的訓練課程。
感謝台中市市長盧秀燕、衛生局局長、雅玲股長支持AED登入系統。讓民眾能透過系統找到就近的AED使用。此外,台中惠中社社友Edson和消防局攜手開發了一套聽見AED系統,提高AED的使用率。僅在2023年,中彰投地區啟動了1,188次求救案件,267人次得到即時的救援,成功拯救了6名停止心跳點患者性命,並讓他們安全的走出醫院。
今年,我們將計畫與地區扶少團合作,共同推廣急救教育,期望每個社區都有扶少團的志願者參與守護。同時,與消防署前署長陳文龍一同號召退休消防人員成立台灣愛陌生安全推廣協會,以持續發揮這群救命英雄的影響力,成為社區急救教育的推動者。這樣一來,扶輪社所捐贈的AED將繼續在每個社區發揮影響力,幫助有需要的人。
「創新領導,文化傳承」
作者 年會執行長 台北蓬萊社 陸彤PP Ann
年會第一天安排各項特別表彰獎,首先為RI超我服務獎得主台北大同社前社長黃重實PP Johns及國際扶輪基金功勳服務得主台北新世紀社方芳DGND Fanny,接著是為職業道德暨成就獎金鶴獎表揚典禮,表揚地區共65名扶輪社友在其職業上的卓越成就,以其專業技能、職業道德及服務熱忱,奉獻社會人群,這些卓越的扶輪人彰顯今年度主題「為世界創造希望」,提升扶輪公共形象。身為扶輪領導者的我們,希望透過這些表揚來激勵並鼓舞社員熱忱的參與,感受到以成為扶輪的一分子為榮,以扶輪的名義實際貢獻。
年會第二天第三全會時,由總監莊子華Coach詳盡地闡述地區年度財務報告、各項活動、服務成果的展示,並也提及本地區成立的三個新社:龍安社、華創社、金鑽社,把目標透過行動來增加新社對國際扶輪擴展世界性計畫與影響極為重要,在此,總監莊子華Coach也懇切地表達出:「改變是社員發展唯一的選擇」,唯有不斷改變、革新,才能不維持現狀,成為一個永續經營的扶輪地區。
接續著聯合例會,今年我們邀請到台灣智庫策略長王義川先生蒞會演講「新媒體遽變下的公共關係」,不僅結合扶輪公共關係上的變革並更具知性。
每年的地區年會第四全會都是讓各社身心沸騰的時刻,因各社持續秉持國際扶輪重要座右銘 ―― 「超我服務」將獲得豐盛的果實,持續將聯誼、服務、正直、多元、領導五項核心價值灌輸在年度內各項服務活動,每一社推動社務服務、職業服務、社區服務、國際服務、扶輪基金捐獻、青少年服務及公共形象計畫,都將獲頒鼓勵與年度表揚。今年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總監莊子華Coach提早一年就規劃完成各項服務之「限量藝術獎盃」設計,每項目的獎盃都出自於台灣名雕塑家謝棟樑之巧手的藝術雕塑作品,每項獎盃設計都具有別出心裁的意涵,一件件雕塑作品從手繪草稿、捏塑、開料、開模製作、上色、刻印等等工序,直至最後到我們手上原作品的成形,這過程如同扶輪社每一年度歷經9個月以上持續專注的行動力並耕耘每一項的扶輪目標計畫,從籌劃中的計畫,執行到最後有效能的實體成果,過程中也在傳承及創新之間調整,每一個行動都具喚起社員願意付出的意欲,而每一個扶輪社都如同每個獎盃設計一樣「獨一無二」!這是不同於以往的第一次創舉,也是總監莊子華Coach別出心裁的珍貴心意。
而總監之夜規劃為晚宴及晚會兩個部分。在充滿歡樂、輕鬆愉快氣氛下享用晚宴前,令人眼睛一亮的布袋戲聲光殿堂,晚會節目融入了歌唱、舞蹈、Cosplay小劇場、人文與視覺科技多媒體等,整個晚會呈現如夢似幻的台灣氛圍,又時有氣勢磅礡的壯勢,非常精彩。更有剛成立的新社:華創社及龍安社的反串日本舞蹈及由3482地區第一分區的各社社長及秘書與前社長們的韓國偶像舞蹈表演讓整個晚宴嗨翻天。
第七屆地區年會主委台北新世紀社方芳DGND Fanny表示,第七屆年會是展望未來的起點,創新領導與文化傳承的年會主題,亦是創意思維的開端。這次地區年會籌備團隊共經歷了長達9個月的準備,歷經一場又一場的執行規劃及溝通協調會議,終於達成年會的各項任務,順利完成這次年會的舉辦。一群優秀的人願意共同齊心同行,共創精彩,年會籌備會執行長台北蓬萊社前社長陸彤Ann最後也獻上由衷的感謝,感恩團隊成員們給予這場共事共榮的機會,總監莊子華Coach及秘書長陳品棋Andy亦給予無形或有形上的支持與鼓勵,我們共同透過這次機會,實踐一場創新求變的慶典,帶給每一位參加年會的社友賓客精彩的驚奇,更讓彼此共同度過一場聯誼與歡樂兼具的地區年會。2023-24年度地區年會「因為有您、精彩絕倫」。
媒體報導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22/7871213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6722/7866080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0uZ1mvKuHUPPag_wmLLPFaBic9_9bv3t?usp=sharing
作者 桃園向陽社 陳映榕IPP Alamain
這一次的地區團隊訓練研討會,是由桃園百齡社主辦,籌備主委PP System首先代表2024-25年度總監社歡迎地區團隊參與這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盛會。3502地區總監Joyce也期許這次的研討會可以深入探討如何建立和維持強大的團隊合作精神,並透過互相學習和支持,達成我們共同的理想,這些學習將幫助我們更精準的掌握自己在今年度內的角色和責任,同時也更深入的理解扶輪的價值和使命。
DGE Rehouse在致詞時強調,今年的年度主題 “The Magic of Rotary” 並不是藉由揮舞魔杖或者是說一些空洞無法實現完成的奇巧話語就可以增加扶輪社友的人數、根除小兒麻痺或為世界帶來和平,而是要取決於大家以實際行動透過完成每一個訂定的服務計畫、妥善使用社友所捐贈的每一塊錢,同時吸引潛在的優秀新社友加入扶輪的行列,這些才是我們所要創造的神奇扶輪。為了3502地區恆久的未來, DGE Rehouse邀請各位夥伴成為RI優先行動計畫Action Plan的倡導者及推動者,這樣就可以讓我們的地區及地區的各社變得更好、更茁壯,持續打造強大的扶輪,並且還有足夠的能力及空間維持所有行動計畫的連續性。
地區學習引導人PDG Metal也指出,完整的教育訓練計畫是我們能夠永續經營、不斷服務社區和世界的關鍵。地區團隊訓練研討會不僅是每年度首個重要的訓練活動,更是我們培養團隊精神、瞭解扶輪新知與文化的重要平台,透過這樣的訓練,我們能夠確保行動符合扶輪的價值觀和策略,進而成為一支無可匹敵的團隊。
這次地區團隊訓練研討會下午的議程,共分成三組進行四次的分組討論,第一次的講題是「扶輪基金捐獻、表彰與獎助金」;第二次的講題是「角色與責任」;第三次的講題是「與扶輪社合作」;第四次的講題是「扶輪公共形象」。此次研討會3502地區前總監精銳盡出,包含PDG Soho、PDG ENT、PDG Archi、ARC Allen、PDG Lawyer、ARPIC Leader、RPIC Bear、PDG Johnson、ARPIC Metal、PDG Water、PDG CT及DGND Building等,帶領著神奇團隊度過一個充實而深具扶輪價值的精彩知識饗宴。
Magic Team, All the Best!神奇團隊,事事順利!
作者 高雄西區社 徐永春DS Computer 相片:3510地區攝影團隊
籌備會執行長謝堃坪PP Piston接下任務後,在地區總監PH Lai及年會籌備主委PDG Patent的指導下,十二大委員會及其所屬團隊共計約150位成員,歷經八個多月無數次的籌備會議,藉由不斷的修正與檢討,才能呈現這次精彩萬分的地區年會!
RI社長代表林谷同先生RIPR Audi,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企業家,自加入扶輪三十多年來100%出席扶輪例會,除了高度認同扶輪精神,也致力於推廣扶輪文化,讓更多扶輪人得以認識扶輪,其夫人賴芳珠女士賢淑優雅、平易近人,亦熱衷參與扶輪的各項事務,賢伉儷彼此和諧相助。
在維多利亞宴會館的RI社長代表歡迎晚宴,有來自3740地區、3722地區韓國姊妹區及印度參訪團等貴賓,當天表演的節目有高樹新南國小獅陣、RYE屏東Inbound學生舞蹈表演及印度參訪團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表演精彩動人,讓全體與會人員感受到意猶未盡的美好歡迎晚宴。
參與過那麼多次的地區年會,筆者深深感受到今年度地區年會不同於往年,這一次透過社友間的分組討論,從扶輪服務、公共形象、青少年服務及強化扶輪社四大面向作為本次的討論主題,在前總監們的引導下,社友們積極互動、熱烈發言,大家因此得到不同的收穫與體悟。
今年度年會將休息聯誼點心時間安排為A:小提琴演奏、B:薩克斯風國/台語老歌演奏、C:薩克斯風西洋歌曲演奏,共三區,大會並將三次休息時間延長至2個半小時,讓社友們可以一邊喝著藝妓咖啡,一邊品嚐PP Cookie特別準備的古早味點心,進而增進社友間的互動情誼。並且為了響應環境永續、節能
減碳的宗旨,大會提供社友們保溫瓶,用來取代寶特瓶,進而減少大量塑膠製品的產生。
這次也為寶尊眷精心準備幾場演講:王英茂經理主講的「高資產家族傳承」、徐棟英教練主講的「核心逆齡+節拍超慢跑」、劉麗珠董事長主講的「低碳產業與碳權趨勢」及林文麗副總主講的「看見您心中那道光 ―― 領悟參與扶輪的感動時刻」,藉由不同的主題,讓所有寶尊眷能夠學習到不同領域的知識,內人Ruby在這次的演講獲得許多寶貴的知識,感謝大會用心的安排,很開心,也很榮幸參與這次的地區年會。
扶輪榮耀之夜在RYE Outbound學生的「青春派對」舞曲表演展開了序幕,PH Lai總監為了保留更多的時間給與會社友,在家庭介紹的環節,僅透過一段影片的介紹及主持人IPP Navy對DG夫人的簡短訪問。藉由頒發「扶輪與我的感動故事」來炒熱全場氣氛,第一名得主是澄清湖社的郭威耀Derek來為我們分享,故事真摯並感人,獲得現場熱烈的掌聲及歡聲!另外也頒發了「環境保護特別獎」及「社員成長獎」,來共同勉勵與會社友成長與學習。
接著邀請15個分區的代表上台,來分享各自的服務計畫,有分區的社友創意十足,運用舞蹈、太極拳、薩克斯風等表演,搭配布景播放服務影片、照片,來呈現公益的美好與動人,最重要的是,也藉此機會讓所有扶輪夥伴看見各分區的團結與凝聚力,讓人深切感受到「為世界創造希望」的年度主題,是如何應用在每個扶輪人的行動上。
地區年會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但中間每個環節得以安排妥當,是因為近150位的扶輪社友共同合作與付出,才能讓活動順利、圓滿,在這次的活動中,我看到大家積極的態度與彼此之間相互的尊重、體諒,能夠與大家同為3510地區的一分子,與有榮焉!所以在這裡,想給參加年會的每一個社友一句真摯的感謝:「您辛苦了!有您真好!」
最後,要再次感謝年會主席PDG Jeffrey、年會籌備主委PDG Patent、執行長PP Piston及所有籌備團隊成員,謝謝你們不計辛勞、不問付出,藉無數次的開會、籌劃及場勘,才會有這一場環保、簡樸、知性與感性的地區年會,謝謝大家熱情參與,在扶輪的每一天,有您們相伴,真好!
作者 台北護照社 陳定勝PP Alex
本文則以Individual個別接待方式,分享友誼交換兩人成行的樂趣。首先接待方是由3522地區RYE、GSE幾位前主委自動自發組成,依訪客需求落地後量身安排行程。2024年3月來訪社友Udo & Maria夫婦,來自德國1900地區,雙方從未謀面,只由2019年的GSE接待家庭轉介紹而來,基於兩地區RYE、NGSE多年長期合作,接待標準及質量和風格,雙方了然於胸,落地接待無須討論。Udo年屆七旬,本業是營造工程師,阿樹旅館自訂,距離捷運小巨蛋站500公尺,聞訊當下就打算帶上兩張悠遊卡及捷運地圖,應該可以輕鬆搞定8D7N台北Metro & Walking tour,這靈感來自柏林、慕尼黑、漢堡等大城市的當地接待方式,安排大眾捷運來接待兩人成行的友誼交換,連住在台北的社友也覺得驚豔,也想全程陪同接待,以下是台北的日常。
D1來自法蘭克福直飛台北的班機 清晨抵達
2024年3月12日當天下午,適逢台北護照社社友職業參訪 「永康街手作皮衣工作坊」順理成章安排第一個Vocational Day,這也正是RI規定RFE三大交換內容,當晚客隨主便,筆者主動提議安排Music Corner幫他接風,離他自訂的阿樹酒店只有300公尺,那是3、4年級的Jazz餐廳,他欣喜若狂隨音樂起舞,對一個出身輔大德文系深諳普魯士文化的在下也非常得意,筆者真的知道他們要什麼,回到家WhatsApp傳來1900地區好友Inga的關切,頻頻追問那是什麼地方,超忌妒的,Be a local一直是筆者的待客之道,整晚越戰時期叛逆時代的美式酒吧樂曲怎不叫人沉醉。
D2大稻埕舊街區
台北商業重鎮的起源:永樂市場3樓布莊、城隍廟喝龍眼茶,Maria買了兩個Taiwan LV阿嬤包,最意外的是路過台北市東美社PP Henry的透天老宅,本無意打擾但當天是頭牙,他剛好開門來拜拜,順道欣賞他的史坦威自動鋼琴 還高歌一曲May Way,老德國人中午是可以不吃的,這是文化差異要學習接受,北門站搭綠線捷運順路到CKS紀念館,德國人對台灣的印象還停留在蔣介石的「中國在台灣」,穿過園區從東門站前往世貿站,拜訪另一位接待社友台北市海洋社PP Mike的辦公室,現場確認整週的後續接待行程,並將行程轉發給台北護照社全社社友自由陪同,傍晚後的行程就由Mike陪同去貓空茶莊。
D3租借U-bike漫遊東台北
由RCTP秘書Cooper及其家人陪同,前往四四南村瞭解「他鄉已是故鄉」,最難得的職業參訪是安排台北市東義社社友「三年五班」的手搖飲料連鎖品牌,店東親自陪同體驗手做Bubble Tea,傍晚前往Udo指定的象山觀日落欣賞台北夜景,下山後直奔饒河夜市魯肉飯、黑白切,你知道什麼是duck tongue跟chicken ass嗎,真的是「三杯嚇老外」。
D4慢遊平溪線 十分點天燈
Udo的扶輪悠遊卡在瑞芳站出站時發現遺失了,出站時站長要求當下補票給單據,卡片尋回時持單據加值回去,傍晚回到松山站服務中心辦理掛失,隔天早上台鐵通知尋獲可以領回,雖是小插曲,「路不拾遺」台灣社會的祥和令人欽佩,Udo說這事在德國不可能找得回來,勇敢的「歹丸郎」你說呢,從捷運松山站轉台鐵到瑞芳再搭平溪線懷舊鐵道,慢活體驗 煤金歲月,首停第一站貓村猴硐,第二站停靠菁桐End Station,平溪線最終站菁桐野處無人,連貓都沒有,老街只有80公尺長,Udo & Maria愛到「並軌」,因為是終站原車折返,看到小火車進站,我們才走出景觀咖啡屋,回程在十分站停下,等候日落點天燈,Maria挑了紅色的天燈,學習用毛筆寫下,幸福、快樂、健康,老德就是不會寫下「發財」,這應該也是文化差異。
D5西台北 廟宇建築之旅
再度由RCTP秘書Cooper及其家人陪同 前往龍山寺,學習擲茭與神明溝通,萬華藥草巷嚐試仙草茶、楊桃汁,真怕他「烙賽」,他卻來者不拒,再到西門紅樓、總統府,中午安排中山堂旁牛肉麵,下午逛過北門圓環,最終停在寧夏夜市,豬血糕、胡椒餅、地瓜球又是來者不拒,RCTP CP Jason全家五人也參與夜市接待。
D6淡水 —— 英國海關碼頭
今早來個台式早餐,Udo超能吃,醬油荷包蛋、貢丸湯、涼麵還來兩份,今晚應邀參加東湖社新社授證典禮席開37桌,超越德語區地區年會約200人的規模,台式涼麵早餐後 搭乘淡水紅線直去直回,保留下午時間讓Udo & Maria整裝赴宴,沿途馬偕事蹟固然要提,但是因為清英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開放淡水通商的遺跡,在大清領土上享有領事裁判權及海關影響台灣更為深遠,很多台灣人都不知道這段歷史,英國海關碼頭後方山上的正是「Fort San Domingo淡水紅毛城」,「秦時明月漢時關」,紅毛城上懸掛的正是不同時期進駐的國家旗幟,台灣自始是中國一部分,這個說法顯然與歷史不符,二戰之後美國在國府之前插旗耐人尋味,現場文物解說悄然解密,1628年西班牙人創建,1644年荷蘭人整建,1724年大清帝國增建城墻,1867年英國租用為領事館,後方立旗:第一面是西班牙國旗,第二面是荷蘭國旗,第三面鄭氏王朝旗,第四面是大清帝國國旗,再來依序是英國、日本、美國、中華民國國旗,後來再度做為英國領事館,目前是中華民國所有,看來看去中共國從來就「沒來過」,就是沒有中共國的旗子。
D7台北最後巡禮
信義區酷斯拉職業參訪後,台式麻辣鍋怎可錯過,午後應3522地區邀請參加扶輪基金募款慈善音樂會,會後搭乘307公車前往無菜單料理「茂園」,由Udo & Maria設宴回請全程接待的三個扶輪家庭,滿滿的伴手禮有乾珍珠粉圓、鳳梨酥、Moon blocks、松茸酒…。
D8清晨班機 自行離台 相約在秋季 德國相見
8D7N全程回顧,悠遊卡600元用到底還有剩,三場職業參訪,兩次扶輪例會,一場地區音樂會,兩次接風宴由參與接待者自費,這次RFE Inbound Individual兩人成行,給了成立才四個月的台北護照社初次練兵的機會,遠離舒適圈,沒有華麗排場,呈現庶民生活,也為將來雙方互相派遣建立基礎,一場兩人成行的友誼交換,充分回應行動計畫四大優先項目的全部要求,增加我們的影響力Yes!擴大我們的影響範圍Yes!提高參與者的參與度Yes!提高我們的適應能力Yes!RFE讓國際扶輪更有效能,更具活力,勇敢走出自己蝸居的社“Go out of Your Club”,全球參與RFE配對的地區超過300個,擔心語言能力者請選擇團體行程,RFE Team Leader團長通常會全程陪同,不想與對方家庭換宿的,也可以指定住宿當地酒店,歡迎諮詢3522地區RFE District Chair扶輪友誼交換主委台北護照社Alex Chen陳定勝alexchenbon@gmail.com。
作者 台北政愛社 楊奕蘭DG Stela
可說是台灣醫療史上最大的國際義診團隊,謝謝地區國際義診主委PP Bingo和國際醫療焦點計畫召集人PDG Joy領軍成就168團隊(168位醫護人員及志工夥伴),另外我們捐贈救護車、保溫箱、超音波診斷儀、AED、眼科裂隙燈、1,000輛輪椅、血壓計、牙科器材等等醫療器材。還集合了國際教育服務計畫,捐贈10,000個書包給當地的小朋友,幫忙校舍和廁所翻新、師資培訓、提供資訊設備,捐贈金額高達62萬美金。
為了有更多的時間做愛心,天還沒亮就起床,歷經兩個多小時車程,抵達義診服務現場,特別感謝凌晨4時半就出發前往場布的偉大志工夥伴。八大科的醫護人員準備就緒,彷彿一座小型的醫院,現場的民眾絡繹不絕,看到我們精心準備的輪椅和設備派上用場,真的很感動!天氣炎熱,但所有人都不怕累不怕苦,還有一位醫生主動說:「明年一定要再來!」這種服務精神實在讓人感動!巡場時看到許多病患的情況,腰椎突出肉眼可見的骨骼形狀、診斷出癌症的病友、許多白內障的老人家、發燒不舒服、營養不良瘦小的小朋友,從超音波診間出來走到小兒科,爸爸無助的背影牽著瘦弱的小小孩,光是那個背影就讓我崩潰,忍著眼淚,直到我看到PDG Joy夫人彩霞的時候,再也忍不住淚水決堤的哭了起來…實在很難過也很感動可以幫助到他們,只要幫助到一位病患,此趟義診便有了意義。
義診的第二天,韓國3600地區的李學俊總監帶領18人團隊前往義診現場觀摩,現場浩大的場面,人民渴望與感恩的眼神,讓他們也十分震撼動容,原訂的行程直接取消,決定陪伴大家到義診結束。國際扶輪是十分國際性的組織,由130多個國家組成,People in action,人們結合社會資源透由大家的行動做出持恆的改變為讓世界更美好,希望這一次義診能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一起,特別感謝3450地區香港的DG Andy及3350、3310地區的支持。
扶輪送愛柬埔寨,在豔陽高照氣溫悶熱的環境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也許是完成義診的放鬆,回來聽到許多人聲音啞了,紛紛掛病號,提醒大家一定也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唷!謝謝事務長PP Color領軍的暖心接機團隊及每人一朵愛分享分享愛的玫瑰。團隊通力合作,10分鐘完成物資的整合及搬上卡車,畫下完美的ending。
對我們來說,也許只是一次社會服務,但對需要的人來說卻是生命的契機;對我們來說,也許只是一次慈善活動,但卻成就孩子無限可能。感恩此時此刻我們有一起種福田的機會,大家收穫滿滿,愛心出發,感動歸來!
愛分享分享愛,服務越多收穫越多!真的要謝謝團隊的每一個人!請容我逐一感謝!柬埔寨方面:李坤泰公爵、商業部劉巧凌副部長、新聞部副部長、副省長、柬埔寨發展關懷基金會、區長、分區長、校長、院長、3350地區 PDG Surachat、金邊首都社CP Jacky、秘書David,還有我們最強大的支柱美靜和楊大哥及崑州所有夥伴。
扶輪方面:PDG Joy、PP Joy、PP Jonathan、PP Bingo、PP Jill、PP Tina、PP Jack、PP Jean、DS Kevin、DDS Deya、PP CK、Philip、Ann、AG Grace、AG Jack及十一位社長:雲聯網社
P Zoe、高峰社P Brian、永康社P Lilac、華東社P Henry、政愛社P Edward、府門社P Perio、大加蚋社P Fay、南港社P Winston、文華社P Ivan、碩華社P Leo、龍華社P Sam,感謝您們帶領所有社友完成這次不可能的任務…。
作者 台中市惠來社 基金主委 高炎順Darren
不進扶輪領導學院的課程學習,你不知道扶輪的真諦!
Darren有緣進入扶輪的大家庭,轉瞬間已經有十三年多了!雖然本社的前輩們非常重視新社友對扶輪知識的認知,不斷的運用例會後的聚會學習,之前有參與過一次領導學院的學習,令人感到吃驚的是怎麼有如此完整完善的課程!再次參與領導學院第81期的訓練會,讓我再次感受到成為優質的扶輪人,必須持續學習努力精進超我成長。所以扶輪人必須在學習中去蕪存菁,真實的進來扶輪學習出去服務行善天下。
2月24日是台灣的元宵佳節,放開了心愛的人離開了家庭聚會,我們78位學員,到草屯福美飯店參加第81期的學習課程。在Stan校長師承西點軍校優良傳統的風格,精神態度與專注的學習力:Attention等等要求之下,每節課在開始就充滿活力!原本三天兩夜的課程,把所有課程濃縮在兩天之內完成。
兩天的課程,就從國際扶輪資訊報導開始,吸引社員讓社員能夠投入,到擬定服務計畫,檢視自己在扶輪的領導能力,擬定有效的扶輪領導策略,方能打造更堅強的扶輪社,而道德與職業服務中,讓我們體會到扶輪所追求的:一切是否屬實的重要,也因此設定扶輪四大考驗的第一要義,如何強化扶輪社的公共形象和品牌標誌,就必須從促進信譽和友誼來進行,無論好壞都有口碑的傳遞,好則加分再加分,有不良因素就會造成無比的殺傷力,身為扶輪人絕對不可輕忽!在扶輪基金方面的著墨佔了很大的篇幅和很長的時間,畢竟服務需要人和錢!如何讓扶輪有機會,如何讓扶輪人對內對外有好的溝通,如何做好針對性的服務,甚至是國際性的服務,在在都需要多元溝通和正直真實,絕非輕而易舉一蹴可幾的。團隊如何組成策略如何計畫?所得的成效結果如何?絕非是其他著重在聯誼的一般社團;所能夠以管窺豹可見一斑。在第二天的結訓之前Stan校長不厭其煩的一再向同學提問,扶輪的五大核心價值:聯誼、正直、多元、服務、領導力。扶輪以服務行善天下為最高宗旨,以友誼及信譽來促進聯誼,以包容和理解如海納百川的去多元接納,以虛心跟謙卑的服務,來成為最具有領導力的扶輪人!
感謝扶輪領導學院台灣分部的Stan校長,執行長無私的奉獻與付出,諄諄教誨潛移默化的引導,和敬愛的指導老師,盡其所能的傾囊相授,以及主辦社草屯新世代社全體社友的奉獻,所有的學員皆有好的啟發與真實的受益,而收穫滿滿的快樂結束。感恩所有的一切!
SPECIAL ARTICLES
作者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
社慶(授證週年)晚會一年一度共歡樂
社慶(授證週年)晚會準備豐盛節目,邀請社友們攜眷參加,歡聚同樂。
作者 台北士林社蘇一仲PDG Antonio
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曾出版一書《拚公義 —— 沒有好走的路》,不改快嘴風格,其中章節〈是人醫還是『獸醫』?〉聳動的標題,將缺乏醫德比喻為「獸醫」,引發獸醫界強烈不滿。萬獸,何其無辜!人們慣以「衣冠禽獸」、「人面獸心」形容道德淪喪者,豈不知自古虎毒不食子、烏鴉知反哺、小羊跪飲乳⋯,比人類更為善良。 食、衣、住、行民生四大需求,以「食」為首,「食者,人、 良也」。
|
作者 台北中山社 李博信DGE Marine
在半世紀以前,縱貫台灣全島的火車還是很重要的大眾運輸工具,它載運南來北往的大量旅客和貨物。即使後來已經全面電氣化,但是年長的人還是習慣於稱呼「火車」,似乎感覺較有親切感。
學生時期有些同學家住中南部,逢年過節都會提著大包小包回鄉省親,我們都會幫忙提著行李送到車站,然後購買月臺票進入站內,在月臺上揮手道別。我還記得有位同學的女友家住桃園,某一次休假前夕,我們三人在西門町吃沙茶火鍋,餐後一起送她到車站,他們兩人卿卿我我,而我這個局外人就顯得很尷尬。我們一起送她到了月臺,火車緩緩開進站內,她上了車還站在車門,兩人顯得多麼依依不捨。火車要離站了,而我同學也跟著火車走,直到月臺的盡頭。也許我不夠羅曼蒂克,因此一點浪漫的感覺都沒有,只覺得很無趣,也因此我在無聊中才觀察到我們的火車是靠左走,而不是靠右走,後來才知道是日治時代就留下的系統,現在是否仍然如此,我就不清楚了。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到當「電燈泡」的滋味。
當年報考聯考的時候,我也曾到建國補習班補習,當時我家住在中山北路一段三條通,這是一條很寧靜的巷道。我偶而會從台北車站買月臺票跨越陸橋到後車站,在附近的一家麵攤吃雜菜麵,然後再走華陰街跨越中山北路就到三條通了。
因此台北車站的「月臺票」不僅可以出入車站,也可以說是貫通前後站的通行證,更具有跨越被車站阻隔的忠孝西路(原中正路)和長安西路之功能。因此我們從前若要從館前路、重慶南路一帶前往台北西區,只要購買月臺票就可以直接跨越到後車站,不必繞道中山北路或北門的延平北路。
話說火車站的「月臺」一詞之語源,據說源自於古代房屋的正廳入口,通往樓梯的地方,大都建有露天式的平台,很適合登台賞月,這就是最早「月臺」一詞的起源。也有一說是古代的驛站常建有弦月狀的卸貨臺,稱為「月臺」,此後就沿用到現代的火車站。唐朝詩聖杜甫曾留下詩句云:「賞靜憐雲竹,忘歸步月台」,即形容當時月臺的情景。
「月臺票」留給我們的往往是淒美的記憶,大都是形容朋友間的迎送場景,記得從前有一些流行歌就是以月台做為背景,描述情侶離別的心情,如:〈無情的月臺票〉、〈離別的月台票〉等等,無論是「無情」或是「離別」,都透露一種無奈的心情。
臺灣鐵路局在2013年6月1日起,開始停售月臺票,改成「月臺出入證」,做為進出月台的票證,每次停留時間為一小時。若超逾停留時間,則另收取復興號或其同級列車的起碼里程票價。
作者 新竹北區社 鄭桓圭PDG Peter Cheng
國際扶輪基金會審計幹部技術協調人2021-24年 國際扶輪3501地區國際服務主委2023-26年
國際扶輪自1905年起發展迄今將屆滿120年了,本著非政府組織、服務社團的組織經營跨越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國際扶輪從事以「超我服務」 、扶輪基金會倡議以「行善天下」這兩項主張為社區做出貢獻, 百年間扶輪社員一起展望的世界裡,人們結合力量採取行動,在自身、社區及全球各地創造持恆的改變。個人有機會加入扶輪瞭解到國際扶輪確實是百年殿堂值得我們學習與奉獻的社團。個人自2002年加入國際扶輪至今才滿22年認識扶輪資訊算是才疏識淺,期間所經歷的扶輪重大活動、變革,除了2005年遇見了國際扶輪百週年的紀念活動所有當年度重大的活動以外,值得記下來說明有下,例如:
扶輪基金會的未來願景
(TRF Future Vision Plan)
我們日後稱為「未來願景計畫」,不僅僅是扶輪基金會的計畫,對於國際扶輪與扶輪基金會來說,這是扶輪重大策略轉變的一部分;國際扶輪前社長兼未來願景委員會主委路易斯‧季愛雅(Luis V. Giay)說道,我們為扶輪基金會提供的新模型均符合下列既定標準;最終所有成果效益簡單揭露如下:
• 成本與效益考量:保管委員會認識到必須重新評估建立獎助金計畫的成本考量,最終以提高每一全球獎助金專案至少30,000美元;
• 滿足捐款者的要求:改善捐款資金使用配合款的方式Rotary SHARE,回饋我們捐款者所服務的社區產生更大的影響。
• 六項焦點領域:制訂了優先事項及其六項焦點領域,集中資金服務焦點專案,至2021年度起新增第七項環境保護。
• 推廣試辦地區取得成果:記得當時只有3500地區代表台灣參與全球100個試辦地區為期三年(2009-12);時值3500地區許勝傑前總監擔任RRFC,PDG Archi高瞻遠矚大器支持也奠定了台灣扶輪最近20年來扶輪服務計畫的蓬勃發展。
我們相信支持改變將有利於扶輪組織的長期發展,希望所有扶輪社和地區成為變革的「擁護者」。
青少年服務新增為第五大服務
2010年立法會代表通過「新世代」作為扶輪的第五項服務。理事會的決定受到了社員的熱情接受,因為這將推動扶輪社員和扶青社員之間的協作(collaboration)。
• 青少年服務致力於讓青少年和年輕人發揮領導作用。
• 扶輪青少年領袖獎(RYLA),又稱青少年領袖營,是一項針對14至30歲年輕人的培訓計畫。該獎項強調領導力和公民意識;以及RYE學生交流計畫,這項從1947年以來已提供給來自超過100個國家38,000人,是當現世界規模最大的私人資助國際獎學金計畫;國際扶輪試行學生計畫相當成熟,50餘年後才更新增為五大服務,足見扶輪在穩健中求新求變於無形中。
• Rotaract扶青社員是一項針對18至30歲青少年的國際青少年計畫;同時於2019年立法會議提升了扶輪青年服務團的地位,改變旨在增加扶青社從國際扶輪獲得的支持,並提高他們的服務能力。國際扶輪社長Barry Rassin在提出這項建議案時表示 「這傳達了一項強烈訊息,即他們真正是我們服務的夥伴。」在許多方面,扶青社的體驗不會改變。扶輪社仍將授證和繼續贊助扶青社。
• Interact扶少團則專注於為12至18歲青少年提供國際服務。
國際扶輪策略優先事項和目標
2017年,國際扶輪策略計畫委員會邀請參加「您對扶輪的願景」問卷調查。回答者約有三萬名扶輪家庭成員,包括兩萬名扶青社員;結果釐訂出2017年新版:Rotary International’s Strategic Planning Priorities and Objectives July 1, 2018 – June 30, 2023 Rotary’s vision statement:相信我們扶輪讀者在座或許有機會填過問卷參與願景過程,結果:
• 扶輪的願景聲明:在我們一起展望的世界裡,人們結合力量,採取行動,在自身、社區及全球各地創造永續的改變;這項改變做了很務實的變革,提供扶輪社員更實際投入服務計畫來持恆改變社區。
• 國際扶輪策略計畫:
■ Core Values 核心價值-Fellowship聯誼、Integrity正直、Diversity多元、Service服務,及Leadership領導力:五項核心價值仍維持不變;
■ Strategic Priorities策略優先事項,改變原先的三項策略:支持及加強扶輪社、聚焦及增加人道服務、提升公共形象與認識,而改變成為新制訂的優先策略:
1.增加我們的影響Impact
2.擴展我們的觸及Reach
3.促使參與者的投入Engagement
4.增強我們的適應能力Adapt
個人有機會於2020年接受Past RI President Gary Huang黃其光前國際社長推薦成為2021年度國際扶輪講習會國際訓練師IA Training Leader,接受訓練與擔任引導人期間,個人猛然覺醒所有教材已經大幅改變;國際扶輪有條不紊整理來自願景聲明以迄策略優先事項,終以目標管理為導向設計課程,號稱將引用為扶輪地圖Rotary Map可供按圖索驥,輔以引導人 Facilitator與總監當選人彼此問對,課堂中不斷以影響、觸及、投入、適應能力、討論反覆諄諄誘善直到結論。
再接續的兩年奉派擔任地帶訓練師,成為總監當選人、或總監提名人地帶學習課程引導人。在引導與學習的過程中曾經一再的思痛,倘有機會應尋求各地區的訓練教材、內容也應該有所變革;因為國際扶輪策略一旦更新後就徹底的在執行, 而我們地區的領導人,若不再更新版本恐將無法與扶輪策略接軌到位。
扶輪多元、平等、包容(DEI)
2020年9月國際扶輪成立了一個工作小組,負責評估扶輪多元、平等、包容(DEI)的現狀,並製訂一項全面的行動計畫,以幫助我們在整個組織內進一步重視和實施這些原則。
• 扶輪社和地區致力於設立專門委員會來進行 DEI工作:
■ 針對年齡、種族、膚色、身心障礙人士、宗教、社會經濟地位、文化、性別、性取向或性別認同性別、文化、語言等,學習以同理心對不同觀點,以尋求理解。我們多練習這些對話就會更具包容性;
■ 真正理解我們扶輪社員可以應用DEI來增加我們的社員之方式來擴展我們的觸及;
• 國際扶輪呼應聯合國響應身心障礙人士的包容性, 該行動架構目的是消除障礙,讓身心障礙人士參與工作和生活俾利在身心障礙包容方面取得可持續進展;
■ 從「賦權女孩」、「賦權婦女」迄「賦能青年」等,北美地區扶青社員大力鼓吹下;
■ 復以明尼阿波利斯市喬治‧弗洛伊德被謀殺的影片登出後,「黑人的命也是命」開始倡議國際維權運動,種族和各行各業的扶輪社員都期待受到平等對待或有機會參與所有扶輪社活動, 以提高扶輪社員增強適應能力。
2021年1月International Assembly訓練師開訓,教材內容就安排了相當分量DEI以及Empower Girl等新興議題;訓練師彼此也互相討論,相信針對國際扶輪這兩項半生半熟議題懵懵懂懂討論做成行動計畫;三年以來目前執行狀況屈指可數?期間包括地帶研習會也是必修課程明列引導,甚至中文組加列入寶尊眷課程充分討論。
查詢於2021年11月《扶輪政策彙編》已經修訂於26章130節,專屬章節「我們對多元、平等、包容的承諾」,我們重視多樣性並慶祝各種背景人們的貢獻,相信所有人都擁有可見和看不見的品質,這些品質與生俱來,它們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努力創造一種包容性的文化,讓每人都知道他們受到重視並有歸屬感。
全球的扶輪社友中約有24%為女性,過去國際扶輪的銘言之一「服務最多、獲益最大」的英文原文原本為「He Profits Most Who Serves Best」,在2004年也更改為不具性別色彩的「They Profit Most Who Serve Best」;台灣經瞭解於2019年根據公投結果提出同性婚姻之草案,經行政院、暨立法院三讀通過,規定年滿18歲的同性伴侶可成立同性婚姻關係,台灣成為亞洲第1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身處扶輪九地帶12個扶輪地區, 我們共識DEI較北美地區單純, 針對亞洲地區目前多元屬性擇合年齡、身心障礙、性別、性取向或性別認同性別、文化、語言等加強認知與,尤其對青年、婦女充實扶輪社員結構,亦將加強我們的適應能力(Adapt)。
恪遵扶輪社員行為準則Code of Conduct
本行為準則反映了扶輪的核心價值並解釋了我們的責任,學習社會正義,多元、平等、包容作為重點領域,準則作為行為標竿是形而上的規範,並不是影響他人的因素;
• 如同我們的核心價值一樣,希望扶輪社員和扶青社員能夠體現這一準則;
• 扶輪服務計畫參與者、基金受益人、專案合作夥伴和社區成員。具體而言,行為準則適用於所有扶輪社、地區,和扶輪國際會議、培訓、活動,以及社員代表扶輪社的其他任何地方以及社交媒體。
「扶輪社員行為準則」(5條)早於2011年已經國際扶輪理事會通過,並編入《扶輪政策彙編》(見2024年4月版第8章8.030.2.條),復經理事會於2021年11月通過,增訂DEI項下「行為準則」(8條27款),並編入《扶輪政策彙編》(見2024年4月版26章140節)。這項因為引進DEI政策而要求鼓勵扶輪社員等需遵行的行為準則更加強編訂,增列下列:尊重的語言、支持、營造熱情和包容的環境、慶祝多元化、行為準則問題和疑慮,以及成人騷擾問題等,再再加強行為明細規範。請參考台灣扶輪月刊譯登於2022年10月號的「扶輪社員行為準則 」https://taiwan-rotary.org/ebooks/detail_list.php?eid=88&id=2920及2022年3月號的「扶輪行為準則」https://taiwan-rotary.org/article/detail.php?id=379。
國際扶輪早在1943年採用「四大考驗」,作為全球的扶輪社員在事業及生活上的遵行依據;如今在DEI多元引進社員為了足以反映社會需求僅以本文建議台灣各地區新增加入扶輪社員要求新社員來簽屬「扶輪社員行為準則」(5條)做為新增規範以有所遵行。
RI 塑造扶輪未來委員會(SRF),正在試辦中
塑造扶輪未來委員會主委PRIP Barry Rassin向區域化諮詢小組做了簡報,解釋以解決社員資格、公眾形象、溝通和籌款方面的挑戰,擬議的區域治理試點,Zone 8 pilot包括在澳洲、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國。(本章節所述之職位華文均以暫譯)
除了為節省社員時間和經費外,新結構法人治理將創造有活力的扶輪社環境,並為更多潛在的扶輪領導人提供有吸引力的角色,透過精簡現存的治理結構,我們將:
共享地理、文化和語言的扶輪社以適合自己的方式組織起來。
消除重複並消除層次結構,使Rotary更具成本效益。
提高溝通效率,以增強扶輪社、社員與扶青社員的參與。
透過新的扶輪社類型、靈活性和反映我們多樣性的合作夥伴選擇來增加社員數量。
吸引更多社區、企業和政府部門的支持。
在決策過程中培養更多元化的觀點。
減輕領導者的行政責任負擔。
• 以「扶輪社區團體」RCG為基礎,成立委員會有效支持總地區總監;
■ 新的扶輪社分組方式,每組扶輪社被稱為「扶輪社區團體」(RCG)。RCG將基於扶輪社的共同點,例如地理位置、扶輪社類型或共同語言。他們將舉行實體會議、線上會議或兩者結合,並將選擇會議的
頻率。
■ 扶輪社將能夠提名他們喜歡的主要和次要分組方式。並且主要是線上分組。例如,一個扶輪社可能想要一個主要的地理群體,並且還想加入一個由熱衷於特定事業的其他扶輪社組成的網路。
■ RCG召開會議,確定共同協作以及扶輪社區領袖(RCL)如何為他們的團隊發揮作用。
• RCL將取代助理總監(AG)的角色
■ 每個RCG將選出自己的扶輪社區領袖 (RCL),這種「社群」意味著協作、共同目標、參與和身分,而「領導者」定義了角色的重點,並避免了與「總監」和「管理者」等相關的管理內涵。
■ RCL將支持扶輪社建立更大規模的合作夥伴關係,增加社區影響,在社區內建立更高的公眾形象,吸引新的扶輪社社員。
• 區域委員會Regional Council的角色,成為與RI的關鍵聯絡人
■ 區域委員會主委Regional Council Chair將負責管理區域委員會,包括確保委員會專注於其使命、願景和策略,而不考慮地理位置或利益。
■ 有效的聯繫區域委員會與國際扶輪南太平洋和菲律賓辦事處(RISPPO)。
■ 此職位由扶輪社與社員協商選出,任期兩年。
• 區域多功能委員會主委Regional Council Portfolio Chairs,以支持區域委員會
■ 該等委員的提名和選舉將由8地帶扶輪社和扶青社負責。
■ 區域委員會將包括區域多功能委員會主委,他們對六項功能組合領域的成果負責。包括:服務專案和計畫、公共形象和合作夥伴、社員資格、領導力的形成:學習與發展、巨額籌款及獎助金(包括扶輪基金會)、多元、平等、包容。
• 區域委員會支援職位
Regional Council Support positions
本項為非選舉職位,區域尋求提名,申請中符合下面相關職位說明中的要求。
■ 法人及行政主管
Corporate and Administration Lead
■ 區域委員會法人和行政部門的負責人選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扶輪社員,他將確保法律、監管、風險、財務和人力資源職能部門之間密切、全面的合作,為區域委員會提供建議和支持。
■ 成為與IT主管的聯絡Liaison with the head of IT。對於成功執行對區域委員會的支援至關重要。這個角色將促進和培養關係,確保跨部門協調行動和參與,以無縫共享資訊。
自2019年初以來,國際扶輪理事會批准了2018-19年度地區總監的申請書,值至2020 年4月轉變為探索SRF提案,團隊意識到這一模式,該計畫的重點就陸續成立推出; 我們有幸目睹Zone 8 pilot正在有系統再造區域組織朝著現行治理需要而進行探索變革誠屬難得;個人除2023年底於高雄地帶研習會參與GETS&GNTS以及地帶分組討論會中知悉瞭解扶輪社員以及RI主管人員之意見外;趁著403大地震後的春假兩天空檔,上網登入Rotary Zone 8 / Regionalisation Pilot 網頁閱覽了更新內容,且進入近一年每月視訊截至2023年3月視頻得知,略表意見:
1.完整的BPR企業流程再造留下詳細的文件包括DOC, PDF, PPT, Video、網頁等足以充分提供日後規劃、遵行、查詢、核對、更新以及行動計畫,堪稱試辦典範;
2.再造治理結構足以充分協助地區總監完成任內必要任務;
3.以「扶輪社區團體」RCG若比為現行扶輪分區, 比較為務實而不流為形式,可以因事設人找出對的人做對的事;
4. RCG選出自己的扶輪社區領袖(RCL)取代傳統助理總監AG,賦予特定職位,建立更大規模的合作夥伴關係落實扶輪策略, 增加我們的影響Impact、擴展我們的觸及 Reach、促使參與者的投入Engagement、增強我們的適應能力Adapt; 落實因人設事,達成協助總監分工合作要求。
5. 設置區域委員會Regional Council成為與RI的關鍵聯絡人, 以及多功能委員會, 授職惟能按照六大功能包括服務和計畫、公共形象、社員、學習與發展、籌款及獎助金包括扶輪基金會、多元、平等、包容分別設置功能委員會主委。
6. 遴選專家成立區域委員會支援職位RCSP,強化區域法人治理結構與人選,並賦予任期方能有效分享國際扶輪ERP/SAP讓實施多年扶輪資訊生成事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t)提供扁平化區域治理組織分享與傳承。
我們鼓勵現行每年度全球539個地區領導人,經過遴選、提名、當選、學習、地帶學習以至國際講習會經過完整培訓學習後,再在各自地區舉行地區團隊、社長當選人學習、地區講習會傳承給地區領導人來服務社區改變人生;各地區每年度總監當選人所提出新計畫與目標,以及鋪陳的地區組織以及人事,是否洽當?地區是否成立評估委員會有效評估?或地區總監自行評估Self-Assessment?
我們地區組織與治理、領導、服務,是否虛有其表而華而不實?當今Zone 8 Pilot正在提出再造構想與治理架構與流程,至少是五十年來罕見的變革,我們可以藉由線上網路資訊隨時上網觀察學習,甚而加入論壇賜教與學習,互相學習成長總有可以效法的章節。至少個人認為國際扶輪已經耗資導入ERP事業資源流程已經10年以上,足夠在這數位系統平台上建置一項創新的有效治理組織。
綜理以上個人僅能列舉20年來六大項國際扶輪重大變革,以尋求有效達成長期策略目標;蓋這些變革國際扶輪與扶輪基金會邀請企業界專家、知名國際顧問公司、學者專家以及資深社區人士、扶輪社員、領導人參與試辦、執行、檢討付之實施得宜;針對該等成果如觀斧鑿痕,每項計畫都是精心設計量身打造,使得社員不斷成長,扶輪基金募款得以善用並加惠捐款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社區根除疾病。
我們有幸參與扶輪,每年度在輪值新領導人帶領超我服務,服務人類服務社區改善社會行善天下。然我們不能因此自滿,且要尋求精進。
TRF專業技術幹部增設財務稽核加強評估計畫品質
扶輪經過百週年慶典後,理事會經過謹慎評估接受建議決定增設配合獎助金計畫稽核人員。
• 舊酒裝新瓶再造服務計畫品質:扶輪基金會主要提供服務項目,其中以提供人道服務計畫為主;以最近幾年來投入人道服務每年編列至少120百萬美元預算支持;這項服務主要就是提供捐款人透過扶輪分享制度項下進行地區獎助金以及全球獎助金為社區服務進行七大焦點領域提供社區重大影響改善社區。
• 基金會廣招扶輪好漢全球25位稽核幹部參與;2006年國際扶輪透過網頁以及扶輪月刊針對已取得專業會計師或稽核師資格的扶輪社員進行招募,復以計畫性培訓付以指派任務進行年度例行遵行查核計畫;個人當時以:
■ 2007年春天經過地區領導人同意後,以當時執業需要於1995年在美國芝加哥考取內部稽核師資格,連同個人累積20年審計經驗報名;
■ 於2007年6月30日經過嚴格甄選,從500多位候選員中通知錄取擔任,同年10月中旬奉派前往伊利諾州伊文斯頓國際扶輪總部,接受為期三天兩夜的專業訓練,也成為了扶輪基金專業幹部, 定期奉派前往指定地區來進行全球/配合獎助金的查核工作。
■ 這項堪稱基金會管理需要的措施Action,當初我們也認為是抽查所需要的為了管理的需要事實上我們奉派接受任務,同時有簽署保密切結所以執行多年來從來沒對外公布過任何的查核的內容;不過個人僅認為透過稽核以第三者客觀身分再加上本身也是扶輪社員,所進行的客觀檢查、評估,對於當時的配合獎助金確實有所
幫忙;
■ 擔任18年來綜合整理,財務稽核也陸續增加人員,我們提出來的計畫報告也大致上依據扶輪基金會的條件與條款的款項來做遵行查核,所謂「可報支」、「不可報支」做個整理並提出計畫的持續性的考量;我們的稽核報告也定期的匯總整理出來提供給扶輪基金會Trustee Cadre Chair定期召開保管委員會議來討論是否繼續執行計畫與否?
稽核人員秉持客觀立場, 執行全球獎助金計畫希望能夠提出具有建設性意見使得服務計畫更能達成產生對社區重大的影響或改變;影響改善社區讓社區改變就是讓當地受益人接受了計畫,能夠改變受益人的生活、改變受益人對社區的貢獻,這項報告也是作為扶輪基金保管委員做日後審查該連續計畫是否繼續持續來執行。
結語
個人所學專業,目前在資本市場與投資高科技產業熱絡,尤其重視法人治理為重;所以針對組織的成長與改變特別敏感。
在這引用了國際扶輪創始人保羅‧哈里斯的一句名言,1935年保羅‧哈里斯說,「這是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我們必須準備好改變…,有時變化是漸進的(evolutionary),有時是革命性的(revolutionary)。」相信這句話也為扶輪百週年以後再見證了一個改變中成長的基調。
扶輪社員以及扶輪領導人也都能秉承這項理念不斷的創新和為扶輪帶來的改變,使得這個非政府組織能夠秉持的服務社區的招牌而不斷的能夠募集善款來維持扶輪的運作,這是值得我們繼續傳承。
作者 台北百齡社 黃維敏PDG Tommy
扶輪的原點之(一)
(23-34號決議)
此份資料原稿自RI檔案庫找出
(1)扶輪的目的在於造就扶輪社員的人格(做人)
—— 23-34號決議
(2)扶輪的成長由於原始的扶輪精神產生了有名的23-34號決議。
成為「扶輪宗旨(扶輪的目的)」的最高指導原則,尤其「扶輪宗旨」的前言至今仍然適用
23-34號決議,並奉為扶輪的寶典。
23-34號決議的重點有二:
其一是確立了各扶輪社與國際扶輪的法定關係,即各扶輪社對於服務事項有自主權,國際扶輪無命令權,只能提出建議給各扶輪社(見23-34號決議5.、「程序手冊」「國際扶輪的基本方針」「尊重扶輪社自主權」)。因為各扶輪社均有自己的地理區域,全世界的扶輪社的社區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環境、習俗及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所需求之服務項目、內容及方法亦不全然相同。只有在地的扶輪社最瞭解自己社區的需求,非國際扶輪所能統一決定及命令(見23-34號決議5.),此即為扶輪社的草根性。
扶輪社散在世界各角落,遍及全世界,如果全世界每一個扶輪社,都把自己的社區照顧好,即全世界之社區均同時提升生活品質及改善環境,全世界將變成安和樂利的社會。此為扶輪與其他社團所以不同的地方,也是扶輪的基本功能及特色(扶輪的原理及價值),亦是扶輪社的草根性。
扶輪的原點之(二)
(23-34號決議)
此份資料原稿自RI檔案庫找出
扶輪的原點之二是扶輪社所舉辦的各種服務是為訓練、培養及鼓勵扶輪社員的服務精神,亦即培養及造就扶輪社員如何做人(人格),各種服務及活動均應由每一扶輪社員親自參與(即共同的服務,不能只出錢),才能達到培養扶輪社員服務精神的效果(見23-34號決議6.g)。扶輪是互相鼓勵彼此教育的團體(扶輪社員均為各種職業的負責人,各有豐富的經驗及智慧,均應將自己的經驗及智慧貢獻出來,互相交換,互相鼓勵,互相教育,此為職業分類功能之一),在扶輪社內大家都是同等沒有階級上下之區別。
扶輪社員透過參與各種服務活動,學習及培養扶輪精神(寬容、友誼、服務)、職業道德、四大考驗、超我服務等,具有服務精神的扶輪社員,名醫變為良醫、名律師變為良律師、名企業家變為良企業家。扶輪的目的(扶輪宗旨)在於培養及造就扶輪社員的人格,就是要每一扶輪社員變為有服務精神,有寬容心,處處為別人設想,對每一個人都友善,將此融入日常生活、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此為扶輪社員進入扶輪社最重要的目的(見扶輪宗旨前言)。
如果全世界的每一個扶輪社員都具有職業道德、扶輪精神、四大考驗(尤其誠實)、又會關心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成為社會的模範。扶輪社的各種活動,包括例會及各種服務活動等皆為人生的道場。再以扶輪社員在社會上的地位及影響力,影響扶輪以外的人(包括同業及社區居民等,此為職業分類功能之二),如果社會上人人都具有扶輪精神、職業道德、誠實做人、誠實做生意,和睦相處,成為一股強而有力安定社會的力量,世界就變成和諧、美麗的人間天堂!外界對於扶輪社員及扶輪社之肯定及尊敬其原因亦在此。
以上是23-34號決議及扶輪宗旨的內涵,尤其是23-34號決議是扶輪的原理及價值,也是扶輪的
原點。
作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廖柏森博士
翻譯可說是人類最古老的行業之一,世界各地文明發展所產生的知識,透過縱向的時間與橫向的空間進行傳承交流,而知識流傳最主要的載具就是語言和文字。從最早不同地域的人類族群相互交往以來,只要有理解和表達上的困難,就需要譯者居間扮演中介溝通的橋梁,可見翻譯是引進和輸出知識,進而推動文明進展和文化交流的關鍵。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大興的今日,跨國溝通日愈頻繁,翻譯的重要性不言可喻,但往往卻為社會大眾所忽略,殊為可惜。
翻譯的定義
在談論翻譯之前,我們首先要瞭解翻譯是什麼。字典上對翻譯的定義是「把一種語言文字的意義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種說法雖然沒錯,但只涉及兩種語言文字的轉換,範圍稍嫌狹隘。語言學家羅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則認為廣義的翻譯應包含:
1. 語內翻譯(intralingual translation):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不同符號來解釋該語言,譬如將中文的文言文譯成白話文,或是將國語譯成
台語。
2. 語際翻譯(interlingual translation):使用一種語言來解釋另一種語言,這符合上述字典的定義、也是大多數人所認知的翻譯。
3. 符際翻譯(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指不同符號之間的轉譯,包括用非語言符號來解釋語言符號,如聽障者的手語翻譯(sign language interpreting);或用語言符號解釋非語言符號,如視障者的影像口述(audio description)等。
一般人以為翻譯只是兩種語言之間形式的互換,但語言訊息的轉換是在文化和社會的脈絡中進行,還要考慮受眾的需求反應以及譯文的預設目的,因此翻譯更可視為兩種文化或群體之間的溝通交流活動,使得翻譯定義的層次更為豐富。
翻譯的類型
從翻譯時處理的媒介(medium)來看,可區分為筆譯和口譯。筆譯是透過閱讀和寫作來處理文字的資訊,而口譯則是藉由聆聽和口說來處理口語的訊息。筆譯是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無論是書籍雜誌、國際新聞、影視字幕、技術手冊,乃至於宗教文本如聖經和佛經等,都是譯者生花妙筆產出的作品。
口譯則可依據聆聽與口說是否同時進行而再分為逐步口譯(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和同步口譯(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逐步口譯是指講者先講一段話後,再交由口譯員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如此由講者和口譯員交替發言的形式,常見於記者會、演說致詞、會議談判、接待外賓、產品發表、醫療和法庭溝通等情境。其優點是進行口譯方式相對單純便利,但缺點是要等待講者和口譯員輪流說話,比較費時。
而同步口譯則是指講者和口譯員幾乎都在同一時間開口說不同的語言,而觀眾必須戴上耳機才能聆聽口譯的內容,這種形式在大型國際組織、國際會議、學術研討會等人數眾多、有多種語言組合的場合較為常用。其程序是講者的發言先經過麥克風傳輸至口譯廂(booth),口譯員經由耳機接收演講訊息後馬上譯成另一種語言,再傳輸到觀眾的耳機中,其間少有停頓中斷。換句話說,口譯員必須理解講者的口說內容並同時傳達相同的訊息給觀眾,不僅對雙語能力、口譯技巧和知識背景的要求極高,其認知負荷和身心壓力也相當大,因此通常都需配置兩位口譯員在口譯廂中輪流工作。同步口譯的優點是可節省大量時間,但需要專業的口譯員和影音設備器材,成本較高、準備起來也較複雜,因此必須委託專業會議公司來辦理。
筆譯和口譯的差異
其實筆譯和口譯的不同並不僅是傳達媒介的差異,最大的不同還在於兩者處理原文過程所需的時間。筆譯在面對原文時有足夠的時間可以反覆字斟句酌,滿意後才交出譯稿;而口譯在接收到講者訊息時很快就要譯出,時間是最大的壓力來源。如此一來,筆譯和口譯的成品在各自時間壓力下會有不同的表現,筆譯作品可以嚴謹明確流暢,但口譯在需要快速理解思考的情況下,口語表達有時就難免結構鬆散冗贅或簡化。
除了時間因素以外,空間因素也有別。筆譯書面原文產生的環境是在過去,譯者只能憑藉文字的意義來推論當時作者寫作的背景意圖,缺乏與原作者和譯文讀者的互動瞭解。而且譯文可因時空環境和目標讀者的不同,產生與原文不同功能和文體的譯文,例如《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原是18世紀嘲諷英國政府和揭示人性的文學作品,但時至今日卻常被譯為老少咸宜的《小人國遊記》、《大人國遊記》等,成為全球家喻戶曉的經典童書。另一方面,口譯則通常是譯者與講者以及觀眾處在同一個空間(電視新聞口譯例外),譯者可以即時接收口語訊息並觀察講者和觀眾的神情、語氣和姿態手勢等肢體語言反饋,語境較為具體鮮明,而且因譯語和原語是在同一時空中使用,兩者的功能也要一致。
翻譯的能力
許多人認為只要精通兩種語言就可從事翻譯工作,但這是有待破除的迷思。擅長中外文只是翻譯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說,要做好翻譯一定要具備優異的雙語能力,可是只有雙語能力卻不見得就能成為譯者。要做好翻譯工作需要多元的能力,包括廣博的領域知識、有效的語際轉換技巧、嚴謹的邏輯、求知好奇心和耐磨認真的態度,還要再加上使用資訊工具如電腦輔助翻譯(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的效能,才有望成為專業譯者。簡單來說,翻譯是種複雜、有目的性的心智活動,更是種跨文化的溝通活動,而翻譯能力本質上就是一種跨文化的溝通能力。
機器翻譯的前景
近來AI人工智慧科技席捲全球,連一般民眾也開始使用免費的ChatGPT、Google Translate、DeepL等線上工具來快速生成翻譯,以應付日常生活的需求,那譯者需不需要擔心未來AI機器翻譯會取代他們的工作呢?知名的AI專家李開復在2017年出版的《人工智慧來了》一書中提到,10年後90%的譯者會被AI全部或部分取代,或轉變為其他的工作形式。這樣的預測讓不少有志從事翻譯的人打退堂鼓。但其實書中也提到AI翻譯的侷限,例如文學翻譯涉及情感、創造力、審美觀以及歷史文化等素質,就很難被機器取代。機器產出的譯文較為直白生硬,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並不是所有的文類都適合用AI機器翻譯,尤其是強調創意、情感、韻味或故事感的文字風格,和使用隱喻、雙關、諷刺、幽默等修辭手法,都是機器難以翻譯或譯得不好的。
進一步來說,就算是先進的神經機器翻譯(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和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已經可以把技術文件、使用手冊等文本類型處理得很不錯,但它們也不是用來取代譯者,而是作為輔助翻譯的工具,譯者仍需扮演主導人機協作的角色。目前台灣的翻譯公司和個人譯者都已大量使用電腦輔助翻譯軟體如SDL Trados、memoQ、Termsoup等,並針對機器產出的譯文作譯後編修(post-editing)。而譯者就必須具備辨識、判斷和編輯AI譯文的能力,修訂成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如此不但可提升譯文的產量,而且翻譯速度加快,翻譯收入也會提高。
結語
由上可知,翻譯的領域廣泛,無論是筆譯或口譯的服務,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譯者所需的能力非常多元,其中使用電腦輔助翻譯軟體的能力更是新世代譯者的利器。放眼未來,全球化的大勢將使翻譯服務的需求持續成長,AI機器翻譯技術也會不斷優化,譯者只有努力精進才不僅不會被時代淘汰,更可藉人機協作的生產力提高翻譯質量,其職業前景仍大有可為。
作者 台中南屯社榮譽社友 謝文田PP Lawyer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朱熹《觀書有感》的其中一詩句。朱熹以一畝方塘、天光雲影比擬自己讀書有得之心境。
個人閱讀成習,於書報雜誌無所不讀,一卷在手,神思俱馳。對朱熹這首詩,自是別有領會。
孔子有很多對學習的名言:「學而時習之」、「學不厭教不倦」,其中蘊含的就是孔子「終身學習」的態度和價值觀。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蘇格拉底說:「我們知道的,就是我們的無知(We know that we don’t know)」顯然,東西方哲人不約而同所表示的都是:「學習才是王道」。
「重開機」(reset)意思是遇到瓶頸,就把腦袋放空,重新調整,有積極轉化的意味。「天天重開機」,則與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名言,庶幾近之。
前大法官王澤鑑老師應邀前來台中律師公會演講,講題:「不當得利法的建構」。王澤鑑先生為民法權威學者,係內弟許惠祐當年碩士論文指導教授。聯想到曾偕同前往老師府上拜訪請益的陳年往事。老師特地題贈已出版的著作,對內弟允為國士,期勉有加,印象深刻。
執業律師一輩子,雖戰戰兢兢,尚不辱其身。惟回首前塵,書空咄咄,乏善可陳。幸好,蒙老伴鈺桂老師引導,於多年前學習繪畫,接觸不同領域,得以斜槓後半輩子人生。
生命是長久的累積,讀了多少書,行了多少路,所有的經歷感動,都化成顏料,交給畫布。當年無心插柳,得以在孤獨寂寞,情緒低落時刻,寄情畫筆,重溫往日時光,當是此生最大的樂事。
人生苦短,但可以做的事仍然很多。面對困境,讓我們真切看到自己的渺小,自當虛心學習,期發一隅之光,提升自己對週遭環境的價值與貢獻。
「莫道桑榆晚」、「天天重開機」,期許並鼓勵自己!
作者 台中大屯社 陳怡德PP Computer
音「隊」
1.舂米的工具。
2.舂;搗。碓房:碾米、舂米的工作坊。
通「堆」小土堆。
音「核」
1.確實。如:詞覈而理暢。
2.檢查;檢驗。如:覈實、覈舉、稽覈。
3.深刻。如:覈論。
音「乩」
從禾(樹木頭部彎曲而停止生長)尤(美色)旨(美食)表示以美色美食使人止而不前。「旨」也表聲。稽的本義是停滯、滯留。
1.滯留;停留。如:稽留。
2.考察;考核。如:稽考。稽查。稽核。稽徵。無稽之談。
3.計較;爭論。如:反脣相稽。
4.準則;典範。如:稽式。
5.卜問。如:稽疑。
音「豈」
叩頭至地的一種禮節。如:稽首。
稽 顙:喪事期間跪拜賓客,以頭額觸地的禮節。今常用於訃 聞中。
作者 台北北區社 賴東明PP Brain
您有雙親快到80歲了嗎?或已有80歲?或已出頭?
您如何關心老人家的健康?注意其飲食?陪其做健康檢查?一起做健身操?
日本有位精神科醫師和田秀樹,行醫35年,看診過6,000位病人以上。尤其是高齡者。
據其經驗、學識、醫德寫了書且出版,為推廣行銷乃刊登廣告。
廣告標題說:人生百年時代正來臨,對其未知情形,吾等該有迎接的方法,是以寫成本書,名為「80歲之牆壁」。
書籍內容定位給80歲人士。何以如此?因為80歲人士已度過60歲花甲,70歲古來稀之人生階段。當今百歲時代正邁向80歲年代,需要本身的努力與他人的鼓勵。
要翻越80歲之牆,作者醫師在書中提出了各種方法。茲將其日文譯為華文介紹如下:
- 如睡不著,就不必。
- 藥,在有需要才吃。
- 不必勉強去運動。散步,最佳。
- 愛吃的食物可吃,喝酒也可。
- 不必減肥,稍微胖胖還可。
- 不要感羞恥於穿尿布,它是擴大行動範圍的夥伴。
- 認知症不是人生終點,活的智慧與力氣還存留在其上。
- 欲望是長壽之泉源。枯著活,似乎早了百年。
我等平凡人應可邊以其言參考,邊來健身、修身。
作者 台中社 林允進PP Propeller
能出生為人最珍貴的天賦就是「靈性創造力」,一般人都會有「想像力」,例如小時候就會有夢想,想像我這一生要成為怎樣的人,但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成功,只有少數人會「夢想成真」,因為一般人都只是想想而已,並沒有認真地朝著目標去努力前進,而且並不聚焦,其想像力像天馬行空,變化無窮,很難有具體的行動。只有一種人似乎有得到神性或佛性的感應,他的直覺力很強,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了某一目標,他會一步一腳印地朝著目標前進,例如他想從事某一種研究或是開發某一種產品,他會發現有一種「靈性創造力」來完成在別人眼中被認定是不可能的事。因此他經常可以「夢想成真,心想事成」。在本文想和大家分享這「靈性創造力」的培養及應用。
要如何培養自己的神性呢?我認為首先要相信宇宙間神的存在,要修心養性,虛懷若谷,多向神佛祈禱不要自誇自大,自私自利,多發揮愛心去協助較弱勢的人,為人處事不計較或追求名利,不去貪圖非分之財,經營事業能夠和同仁同甘共苦,利潤分享,把精氣神貫注在自己從事的研發或創作上,專心的思考它就會發現「靈感湧現」,繼續努力試作測試之後再去改善,克服種種問題之後,終能完成。「靈性創造力」越強的人越快能夠找到答案。如果能夠訓練一群優秀團隊分工合作,腦力激盪,各自發揮其潛能,才能形成整體的戰鬥力,尤其是像開發「鋁合金小艇」這種大型專案,從構想、製圖、開模、加工、組裝、研磨烤漆、測試、清潔、裝櫃一系列的流程,是要整個團隊來運作才能成功。
人生在世如果能夠不斷創新,開發新產品是最快樂的事,也是最有意義的事。而創新之前先要有想像力,例如有人建議「是否開發一種100萬元的小遊艇,能夠作載客、潛水、釣魚等多功能的小艇」。有人立刻就會說「怎麼可能?」連想都不敢去想,有人卻會仔細去思考,說「現在年輕人很多人想要擁有一艘船,但經濟狀況不允許去買兩、三百萬元的船,如果是一百萬元,兩、三位好朋友湊一湊,就可能會買一艘。」他又進一步去打聽說「像印尼、菲律賓、印度等國家,海島非常多,海岸線很長,但是經濟並不寬裕,如有一艘100萬元的船,可以買來作謀生工具,一定會大受歡迎。」於是他就運用他的想像力和靈性創造力去創新,如何可以打造出100萬元多功能的小艇,如果能夠像汽車工業的生產線方式,大量生產以降低成本,就會成功。目前我們正在研究如何設計產品、工廠布置及應用人工智慧的生產線規劃。
我認為任何從事設計有關的行業都需要有靈性創造力,他設計出來的東西才能大受歡迎而會成功。我很幸運一生都在造船領域發展,先有專業的學識基礎,再加上從事鋁合金螺槳製造所學到的鑄鋁技術,可以應用在小艇生產上,如何製造出強韌的船底,可以保證30年以上都不會損壞的船體,又應用流體水動力學原理,使船體航行時可以離開水面,減少阻力,可以大量減少油耗量,又可以穩定船體不隨波搖晃,而且考慮做多功能應用的設計,安全性高、強固耐用、容易操控、多用途低價位的小艇,這正是開發中國家所需要的小艇,目前大方船舶即將設計第二工廠,正要朝著大量生產小艇的專業工廠去設計規劃,「靈性創造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