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百年傳承,共創兩甲子和平願景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5-05月號   作者 林口社前社長PP Abraham楊福如 分享至
林口扶輪社成立於1987年,創社當時的地區總監為PRIP Gary黃其光先生。多年來,林口扶輪社致力於服務社區,深受地方政府與居民的高度肯定。2004年9月30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一座占地7,700坪(約2.5公頃)的新設立公園被正式命名為「林口扶輪公園」。該公園於2005年4月16日,適逢國際扶輪百年慶,由林口扶輪社與日本姐妹社共同舉辦揭幕儀式。自開園以來,該公園成為林口地區的重要地標,其象徵意義堪比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與紐約的中央公園。

林口扶輪公園的文化內涵與象徵意義
1.正門特色
位於文化二路與忠孝路交會處的入口矗立著一塊12噸重的印度花崗岩石,由當時的服務計畫主委特別引進。石面上刻有「林口扶輪公園」六個大字及扶輪百年紀念LOGO,象徵扶輪百年輝煌的歷史與成就。
2.後門象徵
在文化三路與忠孝路交會處,種植了一棵百年茄苳樹,象徵扶輪精神的永續發展及未來的堅韌力量。
3.園內亮點
公園內設有多項公共藝術作品,展現國際扶輪推動全球使命的承諾,包括以根除小兒麻痺計畫為主題的藝術創作。此外,「櫻花緣」碑石周圍種植了100棵由林口扶輪社與日本姐妹社共同捐贈的櫻花樹,象徵扶輪聯誼與服務的完美融合。
過去二十年來,林口扶輪公園在亞昕集團與林口扶輪社的認養和用心維護下,不僅成為林口居民的重要休閒場所,更是林口新市鎮的標誌性地點,與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緊密融合。

扶輪精神的延續與升華
早在1979年,國際扶輪在約翰‧賽佛(John Sever)前總監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根除小兒麻痺部主任艾丹‧歐利里(Aidan O’Leary)及無數無名英雄的共同努力下,國際扶輪展開了一項持續數十年的全球行動,致力於根除小兒麻痺。該行動已取得近乎完全的成功,徹底改變了全球兒童的命運。為紀念國際扶輪成立120週年(即兩個甲子),國際扶輪3490地區於2025年1月5日在林口扶輪公園豎立了「和平之柱」,象徵全球近120萬扶輪社員攜手推動衝突預防與促進世界和平的決心,開啟扶輪精神的新篇章。
林口 —— 三代宜居的城市典範
林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桃園國際機場與台北市之間,交通便利,加上新市鎮的成功開發,吸引了眾多年輕家庭定居,成為適合三代共居的宜居城市。多年來,林口扶輪社攜手林口幸福扶輪社、大坪頂扶輪社及當地社區,舉辦了多項具影響力的服務活動,展現扶輪與社區緊密的連結及回饋社會的深厚情感。

展望2026 —— 國際扶輪年會在台北
2026年,國際扶輪年會將於台北盛大舉行,預計迎來數萬國際友人蒞臨台灣。我們誠摯邀請所有與會者將林口扶輪公園納入行程規劃,無論作為抵台的第一站,或是離境的最後一站。這座公園將為全球扶輪人提供一個感受其文化內涵與激勵氛圍的絕佳機會,共同見證扶輪精神的榮耀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