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生命力
3481地區RYLA 「青年國際經理人培訓計畫」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5-05月號   作者 撰文:RYLA第七組隊輔Catherine林純寧
導師:台北福星社PP Benny 分享至
2025年3月1日,連日寒冷後的一個豔陽天,RYLA在明媚的陽光中迎來了一股更為耀眼的蓬勃「生命力」,他們是「混障綜藝團」的團長劉銘、視障小提琴家夏官鼎、肢障卻能奏琴的舞者郭韋齊。
劉銘老師分享了兩句人生座右銘:「獨立勇敢,相信自己,笑比哭好;做個好人,行有餘力,幫助他人。」這兩句話在他的人生前半段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讓他面對自己有缺陷的身體仍熱愛生命;也激發了劉銘老師幫助其他同樣有缺陷的人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的想法,故而成立了「混障綜藝團」。
在上半場的論壇講座中,我們見識了劉銘老師的人生經歷:從3歲時認為是老天爺放棄了自己,才得到一個不完美的軀體;9歲時覺得父母放棄了自己,所以將他送到博愛院;到了19歲時自己也一度想放棄生命,但堅韌的生命力支持著他咬牙撐了下去,原來「不放棄自己」就是生命力的一大體現。當遭遇了生命中的苦難、挫折,要學著去感恩它們,因為它們將要開始激發你的生命力 —— 只要你不放棄。
論壇的下半場,我們有幸親眼見識「混障綜藝團」的兩位成員展現他們的絕活。夏官鼎老師說要走出一條與其他視障人士不同的路,縱使全盲也毅然踏入了音樂的世界,成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家。或許也正是因為看不見,他的音樂並未沾染這世界的紛雜,只是悄悄地洗滌著聽眾的心靈。郭韋齊老師則總是笑對生活,雖然因幼時的一場重病失去了四肢,卻有更為強壯的信念。這分信念帶著她學會了舞蹈與鋼琴,而她的笑容更是治癒了許多人,也因此有了「微笑天使」之稱。
就像一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湖面盪起了漣漪,老師們堅韌、不輕言放棄的精神也深深激起了筆者對生命的省思。生而殘缺的人都能活出如此精彩的人生,我們這些好手好腳的年輕人又怎好虛度光陰?生命的意義在於珍惜;生命的意義在於熱愛;生命的意義在於奮鬥。人們總說要將眼光放在自己現有的事物上,珍惜當下所擁有的,筆者卻認為我們還應該盼望那些尚未擁有但力所能及的:我們不應好高騖遠,卻仍要奮發向上。當一步步接近,攫取了那些曾經只能仰望的光點,成為了有能力幫助他人的人,那便是筆者所期盼的、能驅散他人生命中黑暗的那道耀眼陽光。
這場相遇,是彼此間生命的碰撞,有人為他們的生命經歷感動落淚,有人深深佩服於他們不甘放棄的生命力。縱然上天並未給他們一副完整的軀殼,但藏於其中的靈魂才是世間珍貴的瑰寶,因為他們尊重自己的存在、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熱愛自己的生命。期許看客們能把握當下的幸福,永不放棄自己,激發蓬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