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後記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在國際扶輪社長葛登‧麥金納利的任期最後一個月,他發表了對這一年工作的感言。他強調,除了根除小兒麻痺計畫的重要性外,扶輪透過服務計畫及世界和平中心傳播積極和平同樣重要。麥金納利社長期待友誼能持久,並希望大家繼續攜手為世界創造更多機會。
Ed Zirkle在其文章〈鏡頭後的人生〉中,透過攝影和扶輪開啟了一個新世界,並解釋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診斷如何解釋了許多事情。對於一位陸軍老兵來說,這位退輔會人員藉由攝影協助他治療,最終成為他完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治療的重要一環。
Diana Schoberg撰文,Jeff Marini攝影的〈關鍵時刻〉 ,描述了密爾瓦基扶輪社如何利用一位當地地主的捐獻,讓該市的河岸重獲新生。這位密爾瓦基扶輪社社員佩姬‧拉德克提供了保護和提升都會綠色空間的機會。
在〈國際扶輪台灣前總監協會日本東京靜岡五日遊(三之三)〉一文中,本期介紹的「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內容由台北市西南區社PDG DK撰寫,而「雕刻之森」的部分則由PDG Color夫人負責,以接續前兩期的旅日內容。這種接力賽式的撰寫流程為本系列文章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本期雜誌依例介紹了3481、3490、3502及3523地區的年會,供讀者參考。
主編特別邀請曾任國立聯合大學及中台科技大學校長的李隆盛博士撰寫〈技職教育的迷思與真實〉 。李校長是技職教育領域的專家,他的文章值得大家細讀。
台中社PP Offset的〈台灣文字傳播四百年歷史簡談〉一文,作者為了撰寫這篇文章,遠赴荷蘭進行田野調查,實地觀察並獲取第一手資料,詳細介紹了台灣文字傳播的歷史脈絡,是一篇極具啟發性的文章。
在6月號的編輯後記中,主編完成了對這期雜誌的總結。隨著主編即將卸任,Teacher衷心感謝這兩年來對《台灣扶輪月刊》投入關心的扶輪前輩及各領域的好朋友們。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