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郵票的故事——印度阿育王
回扶輪月刊 2023-06月號   作者 潮州社 丁天降PP Austin 分享至
阿育王ASOKA(公元前300-232年)是印度史上著名的一位君王,他的祖父在驅逐了亞歷山大大帝之後,征服印度北部,建立起印度歷史上第一個帝國,由於阿育王對佛教的護持和弘揚,使得佛法的影響力無遠弗屆。阿育王出生的正確時間眾說紛云,大約是公元前300年左右。他的父親在阿育王出生時,正唸唸有辭「我今無憂」,於是取名阿育,意即無憂。因此阿育王亦稱為無憂王。
阿育王的祖父建立了孔雀王朝,國家已初具規模,可是仍有些邊疆地域不時叛變。阿育王18歲時,他的父親派他到阿般提省平亂,然而,城內百姓在阿育王兵臨城下時不戰而投降,出城歡迎,此事使得阿育王聲名大噪,不到十年,他的父親歸天,公元前272年,他奪位殺害親兄弟稱王,並舉行灌頂登基儀式,成為孔雀王朝第三代國王,並決心開疆拓土,立志建立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
阿育王時代,政權力量超越神權,他好大喜功驍勇善戰,下令進攻東印度的羯陵迦,這是帝國的時代最大,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一次對外侵略戰爭。羯陵迦在當時是一個獨立的富庶經濟強國,於是雙方交戰顯得異常激烈殘酷,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犧牲無數的生命。阿育王在石刻詔論中說:「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傷亡無數。」當他發現這麼多葬送在他的戰爭勝利中,確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時他感到相當震驚並幡然悔悟。為了贖罪,開始篤信佛教。阿育王偃旗息鼓,以法輪代替了利劍。誦經代替了戰鼓,仁愛感召代替了暴力征服,他的生命有了另一番新氣象。
阿育王所建立的孔雀王朝帝國的極盛時間。他原本是一個專橫暴君,即位之初,專橫暴戾,重用酷吏,設置人間地獄懲罰天下罪人,所謂罪人,殺、盜、淫、妄,四種非法,殺生害命、偷賊強盜、行邪淫樂、妄語騙人,四非是罪。阿育王根據佛教的教理,來訂定法律,頒布命令。
阿育王明白了戰爭的殺戮悲慘,使他決定不再讓印度興起戰爭,並宣布征服不應來自戰爭的殘酷,而是應當依靠佛法。他皈依佛教後,他的政治、倫理思想出現了決定性的改善,他實行《達摩》教義,即誠實憐憫和非暴力。他以同情、寬大和容忍諸美德諄諄教誨人民,使得平民百姓都能夠接觸佛教教義。此外,他放棄了孔雀王朝征服世界的野心,用佛教的虔誠來感化叛亂之軍,他將佛教帶到一個新起點。他要百姓孝順父母,愛護親友,善待奴僕,慈悲為懷。
阿育王是身體力行的佛教徒,在個人生活上,他停止打獵,開始食素。在社會福利上,他建立醫院、療養院和獸醫部。他創立園圃和藥圃,育苗種樹,大興水利,積極為各種生靈謀福利。他的仁愛也遍及於各種動物,他設立了印度第一個動物保護區。阿育王派遣佛教高僧到全國各地,及東南亞、中亞、緬甸和錫蘭(斯里蘭卡)等地傳教,甚至遠至波斯、巴基斯坦、阿富汗、北非和希臘。經阿育王的宣揚和傳播,佛教不僅在印度興盛,而且第一次跨越國界走向世界。他盡量讓國家官吏轉變成宗教導師,這樣佛法就不單是個人解脫之道,反而有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精神方面的內容和意涵,原本是出世思想的佛教到了阿育王時代變成了人間思想的救世福音。阿育王在位40多年,帝國是難得的和平盛世。
阿育王對於致力發揚國威,並於即位後第九年,率領軍隊攻打城池的激烈戰門,若把兵士及人民都算上去,死亡人數將多達幾十萬。他醒悟到戰爭的可怕、無情,因此內心非常愧疚,他以佛教立國,十分體恤人民,以佛教倫理來治理國家,並設立「施捨之家」以收容貧困無依的人們…,此外,減輕賦稅以使民生安和樂利。阿育王發誓永遠不再發動戰爭。大家便稱他為賢君、法王,對他推崇備至。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歸天後一百年就滅亡了。如是成住壞空的無常啟迪。但是阿育王這種為人民百姓謀福祉的精神,至今仍深刻地存留於印度人的心中。
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84,000座佛塔。並且,在很多地方豎立石柱。有些石柱上還刻寫著阿育王頒布的法令規定,或者是紀念釋迦牟尼佛的文字。這些石柱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阿育王石柱」。唐代玄奘法師西遊時,在釋迦佛涅槃的地方拘尸城、摩揭陀阿育王宮附近、吠舍釐、摩訶娑羅等地,都曾經看到這種石柱。如今,在釋迦佛出生地—藍毗尼園、德里等地,依然可以發現一些阿育王石柱遺跡。
阿育王石柱的柱頭常用蓮瓣紋和法輪圖案作為裝飾,柱頂還有各種動物四隻朝東西南北站,例如獅子(代表「獅子吼」比喻佛陀說教)牡牛、大象、馬等。可見印度人很早就很愛護動物。在印度東北部,偏僻的勞利亞那旦格村裡,卻保存了一支高約12公尺,全由一塊石頭雕刻完成,中間沒有一條接縫。表面經過磨光的手續,整根柱子明亮如鏡。這個柱頭出現在佛陀第一次解說佛法的地方鹿野苑。也成為錢鈔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