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落於台北市中山南路、忠孝東路口那棟莊嚴穩重的官廳建築,就是監察院,這棟建築在日治時期是臺北州廳(註一)的官舍。當時的臺北州轄區含括現在的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由於幅員遼闊,又是台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位重要而成為台灣的重鎮。因此臺北州廳的廳舍建築除了莊重之外也講究華麗的外觀。

臺北州廳廳舍於1912年起造,整體工程分成三期施工,主建築於1915年完工,並於同年4月24日舉行「臺北廳落成式」;第三期擴建工程則自1915年啟動,在臺北州廳的西南側興建了一棟銜接州廳西翼的兩層高黑瓦磚造建築。


二次大戰結束後,臺北州廳曾做為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辦公廳,後來改制為省政府後,即遷往對街的台北市役所(現行政院),州廳則成為省府廳處的辦公廳。直到省府遷往台中之後,原省府改為行政院,州廳成為省政府台北辦事處,台灣省虛級化之後,則由監察院使用迄今。此後行政、立法、監察三院都近在咫尺(註:司法院在總統府旁,考試院在木柵)。
這棟位於中山南、北路及忠孝東、西路交叉口的氣派建築,一直是前往台北車站、或總統府的地標。1998年7月獲內政部核定為國定古蹟。

註一: 日治時期的地方行政區域分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五州及花蓮港、台東、澎湖三廳。
註二: 森山松之助(1869年7月15日-1949年4月2日),日本時代活躍於台灣的名建築師,師承辰野金吾。曾任臺灣總督府營繕課技師,任內設計監造許多官廳建築,包括臺灣總督府、臺灣專賣局、臺南、臺中、臺北等州廳廳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