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曳於微風中的黃金浪漫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5-09月號   作者 台中東南社PP Robinson夫人簡靜修 分享至
在母親節,最適合送給母親的花一直就是康乃馨。相傳聖母瑪利亞看到耶穌基督受難後,留下傷心的淚水,而淚水掉落的地方就長出康乃馨,因此康乃馨成了「不朽母愛」的象徵。另一種說法源自母親節的由來。1907年,安娜‧賈維斯(Anna Javis)提出申請,建議將母親節成為一個法定節日。1913年,美國國會確定將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作為法定母親節。相傳安娜的母親生前最愛的花就是康乃馨,所以她選擇康乃馨做為母親節的象徵花朵。
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我們就有一種代表母親的花,它就是萱草花,又稱金針花、忘憂花。在古詩詞中,文人常常吟詠此花來表達母愛和對慈母的思念。唐代,孟郊在《遊子詩》中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慈母對於盛開於堂前的萱草花,視而不見,無心欣賞,只因為惦念著遠在天涯的孩子。元朝,王冕的《墨萱圖》上,則題有「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金黃燦燦萱草花,羅列生長在母親的北堂庭院。南風徐徐吹來,細長的花心搖曳著,慈母倚門遠望,擔心著孩子在旅途上奔波困頓。孩子走後,三餐吃飯不再香甜,書信也漸漸少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孩子,仰望天際,聽到黃鸝和杜鵑「不如歸去」的啼聲,想到對母親無法晨昏定省,頓時感到傷心慚愧。清朝,俞士彪《清平樂‧憶母》寫下,「北堂萱草,漸覺垂垂老。甑釜生塵寒夜悄,添得鬢絲多少。啼螿四壁淒淒,停燈猶綴殘衣。忽見滿階霜露,傷心病子天涯。」北堂的萱草枯萎,就像慈母垂垂老去。因為我不在家,烹煮食物的鍋子布滿灰塵,隱沒在寒夜裡。母親的兩鬢一定也增添不少白髮。寒蟬在陰暗的牆角鳴叫,油燈已滅,母親還在為我補綴尚未完成的衣服。忽然抬頭一望,台階上早已布滿霜露,思念母親的遊子仍在天涯,暗自垂淚。
母親節來臨時,碰巧是萱草花盛開的季節。每年1到5月,位於彰化縣花壇鄉虎山巖旁的一整片山坡地大約有30萬株的金黃色金針花熱情綻放,大地好像是鋪上一片黃金地毯。虎山巖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三級古蹟,搭配金針花花海,吸引無數遊客和香客前來朝聖。平緩的山坡上開滿一簇簇、一簇簇的黃金花朵,綿延不絕,放眼望去,好幾萬朵金針花映入眼簾,輕盈起舞翩翩。這幾年來,每逢金針花季,我和Robinson都會前來,穿梭於花海間,盡情享受著滿滿的黃金浪漫。此時,英國浪漫詩人William Wordsworth膾炙人口的水仙《The Daffodils》總是會閃入腦海,我彷彿看到遠在天邊的水仙花和眼前的金針花在微風中輕盈地翩翩共舞。茲將本詩和拙譯列於後,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