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TARY WORLD NEWS

我接任國際扶輪社長的時刻,來得既迅速又出乎意料之外。這讓我思考到世界如何在瞬間改變,以及扶輪如何能成為這變革中一股穩定的向善力量。這個月是國際扶輪的基礎教育與識字月,我們有一個明確的行動號召:在我們服務的每一個社區中,強化學習的
基礎。
全世界仍有數百萬人無法識字。數百萬兒童缺乏接受基礎教育的機會。然而,我們知道解決方案:永續、包容、公平的教育,特別是針對女孩及弱勢的年輕人。識字不只是讀寫的能力。它是人類尊嚴、經濟流動,及和平的關鍵。每一本打開的書、每一個獲得支持的教室,以及每一位獲培訓的老師,都可成為和平的基石。
今年,我們的主題是「團結行善」。「團結」指的是我們在彼此身上找到的力量。當我們團結彼此的才能及資源 ―― 不僅在社之間,也涵蓋夥伴、組織,及社區 ―― 我們就能擴大影響力。當我們經年累月持續這麼做,便能創造持恆的改變。扶輪服務不能僅僅以年度目標來衡量。我們在教育方面的工作必須超越單一年度的範疇。識字計畫需要時間來扎根、成長,方能開花結果。
現在是我們大膽且發揮創造力思考的時刻。新型態的扶輪社可以幫助我們以新的方式,吸引教育工作者、學生,及倡議者加入。讓我們利用這個月歡迎對教育懷抱熱情的新社員,並讓現有社員增能來推動反映在地需求的服務計畫。無論是興建圖書館、發送教科書,還是輔導學生,各位的行動都至關重要。
教育也是締造和平。我們提供的每一份獎學金、我們支持的每一個學前教育計畫、我們資助的每一個成人識字班,都是一項和平的行動。扶輪以這種方式締造和平已超過一個世紀。
我們不應忘記,為識字而戰不僅關乎機會,更關乎公平。這關乎確保每一位學習者,無論其背景如何,都有機會發揮他們的潛力。這也關乎於我們跨越國界、語言、世代,共同站出來,大聲疾呼教育是一項權利,而非特權。
讓我們透過致力於永續的識字教育,來落實團結行善。讓我們夢想一個每個孩子都能學習識字的世界。然後,身為採取行動的人,讓我們共同努力,將這個夢想化為現實。
攜手同心,我們便能從教育的力量開始改變生命。攜手同心,我們團結行善。



教育是我們改變世界最有力的工具,而在基礎教育與識字月,我想提醒大家,為何我們的努力至關重要。
教育能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為人們開啟機會之門,賦予個人力量去改變他們的社區。然而,教育並非憑空存在。我們也必須同時關注和平、健康、潔淨的水源、經濟機會、母親與兒童健康,以及環境保護。
這就是扶輪訂定這些焦點領域的原因。持恆的改變需要採取全面的做法。當我們透過扶輪基金會在這些領域攜手合作時,就能以永續且有尊嚴的方式來造福社區。
今天,我邀請到來自加拿大亞伯達省紅鹿Red Deer扶輪社的琳恩‧帕拉迪斯(Lynne Paradis)來分享她對識字教育的熱情:
「我深信識字是一項基本人權。十多年前,當我與貝里斯聖伊格納西奧(San Ignacio)扶輪社攜手合作時,我們原先的目標是改善閱讀教學,但當時我們並未料到這段旅程會將我們帶到如此遠的地方。
「活化識字力」(Literacy Alive!)計畫自2011年以來,已獲得8筆扶輪基金會全球獎助金的支持。我們運用一種以自然發音及科學為基礎的直白方法,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並著重於學生實際的學習模式。我們收集學生在6個月內閱讀技能進步的數據。
在證明教師已將新方法融入日常教學後,這個計畫便如滾雪球般迅速發展,也引起貝里斯教育部的注意。
如今,我們已培訓超過1,300名教師,並讓2萬多名學生從中受益。我們的成功率超過九成,許多學生在短短5個月內就達到一年多的進度。
這項計畫現在已成為貝里斯小學的必修課程。最令我感動的是聽到老師說他們現在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學生的生命。
我們最大的成功,就是讓自己功成身退。當主導的是在地的教育工作者時,我們便知道持恆的改變已然發生。」
琳恩的故事完美體現扶輪基金會獎助金的強大力量。透過跨越6個扶輪社及3個國家的合作,「活化識字力」計畫提醒我們,扶輪在創造系統性變革方面是多麼擅長。
社員的熱情與扶輪基金會的支持相結合時,我們不只改善個人的生活,更能改變整個社區。透過支持扶輪基金會,你也能在這個月及往後的每個月,將你的熱情付諸實踐。


名不虛傳! |
![]() |

■ 主舞台精彩絕倫。尤其是當知名樂團登台獻藝時,更是如此。每日的大型全體會議都廣邀表演者、分享鼓舞人心故事的社員,以及重量級的演講者。
■ 學習工作坊充滿樂趣。忘掉枯燥乏味的演講吧!這些分組討論由你的扶輪夥伴及致力於國際扶輪使命的專家親自主持。它們能讓你重新充滿動力,並激發你的服務熱忱。
■ 新社員受益匪淺。不僅是扶輪社職員或資深社員,連新加入的社員也表示,年會的活動內容極具價值,且保證能結交新朋友。我們時常聽到人們這麼說:只有親身體驗過年會,才能真正領略扶輪的國際影響力。
■ 闔府同樂。歡迎家屬及旅伴一同參與扶輪的全球盛會。每個人都能在盛大的表演及友誼之家的各式活動中盡情享受。
■ 輕鬆度假且不超支。台灣有眾多近在咫尺的選擇,讓你在年會結束後,能輕鬆安排旅遊行程。立即註冊即可享受限時優惠。
許多社員在初次參加過年會後便深陷其中。正如一位在加拿大卡加立參加第五次年會的扶輪社員所言:「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令人享受。」。
詳情及註冊請至convention.rotary.org。
作者 撰文:Etelka Lehoczky 攝影:Monika Lozinska
短短兩週前通知下,阿瑞佐自信接下扶輪社長重任

在加拿大卡加立國際扶輪年會時,弗朗西斯科‧阿瑞佐(Francesco Arezzo)從設於蒙特婁銀行中心(BMO Centre)的臨時辦公室走到戶外露台,短短的路程,熱情的扶輪社員至少擋下他十幾次。來自義大利的阿瑞佐臉上掛著親切的微笑,感謝兩位來自印度的糾察,與一位前國際扶輪理事擁抱並開著玩笑,然後和一群來自韓國的扶輪社員開心自拍。
此時正值年會開幕前夕,雖然每位扶輪社長都會吸引道賀人群,但阿瑞佐及夫人安娜‧瑪莉亞‧克麗斯修內(Anna Maria Arezzo-Criscione)卻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箇中緣由是他不到一週前才剛獲選為2025-26年度的國際扶輪社長。
6月14日晚間,身為義大利西西里島拉古薩(Ragusa)扶輪社社員的阿瑞佐,正與扶輪好友在地區年會上同桌共敘時,獲知自己將出任新職。由於馬里歐‧甘瑪葛(Mário César Martins de Camargo)因個人因素及巴西國內的事業義務而意外辭職,國際扶輪理事會在一次特別會議中做出了這項決定。
由於消息尚未正式發布,阿瑞佐無法告知任何人。但他很快就發現,宴會廳裡的人此起彼落,紛紛拿出手機。他回憶道:「當晚11時左右,消息透過社群媒體傳開,我們當時正在參加一場盛大的晚宴。你可以想像,超過400名扶輪社員同時在手機上得知這則消息。那真是個難忘的時刻。剎那間,他們都排隊過來獻上擁吻與祝賀。」
兩天後,他搭上飛機前往加拿大,在來自140個國家、1萬6,000名年會出席者面前接受新職。他指著自己一頭茂密的灰白頭髮笑說:「我甚至沒有時間剪頭髮。」

|
![]() |
|
左起順時針方向:國際扶輪社長弗朗西斯科‧阿瑞佐及其夫人安娜‧瑪莉亞‧克麗斯修內,攝於6月在加拿大卡加立舉行的2025年國際扶輪年會;與孫子弗朗西斯科及孫女安娜‧瑪莉亞,以及(立者左起)女兒艾琳娜(Elena)、女婿馬格努斯(Magnus)、女兒拉法拉(Raffaela)在度假時合影;社長特助約翰‧狄喬治歐(John de Giorgio)(右,身旁是夥伴莫妮克‧錢伯斯(Monique Chambers)),自2009年以來透過扶輪與阿瑞佐密切合作。他表示:「弗朗西斯科適合擔任社長,因為他代表著團結及穩定的力量,堅守扶輪的強大價值觀,同時也樂於接納扶輪必須推行的創新。」 |
此番臨危受命,全扶輪世界都鼎力相挺。他真情流露的個人經歷、謙遜的性格,以及在就職演說中簡樸卻撼動人心的訊息,贏得如雷掌聲及全場起立致敬。
儘管阿瑞佐在年會期間公務繁忙,我們仍利用休息時間在走廊上、前往扶輪活動的小巴士中,以及他的臨時辦公室裡把握機會採訪他,以更深入瞭解這位新任社長。以下為您整理出訪談重點。
他有兩位掌上明珠,以及兩位名字耳熟能詳的孫輩。
我的長孫3歲,跟我同名,叫弗朗西斯科。小孫女1歲,跟我太太同名。我喜歡在客廳和他們玩。他們跟我在一起很開心,每次我要離開時都會捨不得地拉住我。
雖然不能常伴他們身旁讓我很難過,但我必須做出選擇。我不是拒絕出任社長,就是必須暫時與他們分開。這只有一年時間,我願意做出這個小小的犧牲。扶輪面臨緊急狀況,我已準備好挺身而出。我很幸運有此機會。
牙齒矯正不只關乎牙齒。
我從事牙齒矯正工作已有46年。我主要服務的對象是年輕人,在開始治療前,我必須試著瞭解他們。如果你不瞭解他們,就不可能為他們治療,你必須贏得他們的配合。建立這層關係是我工作中最美好的部分之一。有時我會知道他們一些連他們父母都不知道的事情。如此深厚的關係乃是良好治療的開端。

他的家族製油事業已有逾百年歷史。
我恐怕是這個悠久橄欖油製油家族的最後一位傳人,因為我的女兒對此領域並不感興趣。好的橄欖油必須帶有辛辣與苦澀的風味,且須具備優異的化學質性,酸度必須極低,低於1%。要達到這個標準,就必須在很早的時候就採收橄欖。這表示產量雖少,但品質極佳。各位在超市買到的橄欖油,其橄欖採收的時間都很晚,導致產量雖大,但品質卻不佳。要生產好的橄欖油,要仰賴熱情。
他曾一度不太願擔任扶輪社社長。
當我的扶輪社首次提名我擔任社長時,我本來不想接受。我有點口吃,所以對於要在社內發言感到很害怕。但結果並沒那麼糟。後來他們又邀請我擔任地區總監,我再次萌生退意。然而,他們又一次說服了我。
扶輪改變了我。如果這位曾因害怕出醜而不敢在扶輪社發言的年輕專業人士,現在能站上舞台,用非母語向數千名觀眾演講,這一切都歸功於我生命中所認識的扶輪社員,他們總是支持我,用他們的關愛圍繞著我。

但他認為扶輪社社長至關重要。
我們必須改善與扶輪社社長之間的溝通,因為他們處於與社員互動的第一線。雖然我們在指導地區總監關於社員的重要性方面做得很好,但在許多情況下,地區總監一年只和社的社長講過兩三次話。因此,有太多社的社長不知道我們的社員目標為何如此重要。
他將締造和平列為優先事項之一。
在我擔任地區總監時,我為地中海沿岸的地區,包括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北非、希臘,及土耳其,舉辦了一場扶輪青少年領袖獎活動。當時的挑戰是讓土耳其與義大利的年輕人聚在一起,因為他們都覺得對方與自己截然不同。第一天氣氛很緊張,他們顯然相處得很不自在。但幾天後,他們開始發現彼此擁有相同的興趣和夢想。
到了最後一天,他們一起合唱了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想像》(Imagine),並表演了一齣他們自編自導的短劇,內容講述彼此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那是我記憶中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如果各位想想我們透過扶輪青少年交換、透過獎學金、透過扶輪和平中心送往世界各地的諸多年輕人,這就像是一台和平製造機。當今世界似乎正離和平愈來愈遠,我們此刻正需要一台和平製造機。
他從小就聽歌劇長大。
在我家聽歌劇是家常便飯。但拉古薩是個小鎮,沒有歌劇院。當我到帕多瓦(Padua)上大學時,附近的威尼斯有歌劇院,我便開始前去欣賞。那真是太美妙了。我非常喜歡的作曲家是文森佐‧貝里尼(Vincenzo Bellini)。他出生在西西里島,來自卡塔尼亞(Catania)。他英年早逝,只創作了幾部歌劇,但每部品質都極高。舉例來說,《諾瑪》(Norma)就很精彩。《卡普萊特與蒙特鳩家族》(The Capulets and the Montagues)也很棒。當然,還有許多其他偉大的作曲家,像是普契尼(Puccini)、威爾第(Verdi)、莫札特(Mozart)。很難只選一個。
他計劃如何克服起步較晚的挑戰。
通常,扶輪社長會有一年的時間研究問題,第二年制定計畫,第三年擔任社長時採取行動。我很清楚我起步已晚。我希望與新的社長當選人緊密合作。我相信我們可以共同制定一份真正有效的兩年計畫。扶輪不是一部能快速改變方向的輕型摩托車。它就像一艘巨大的郵輪:如果想轉彎,必須提前好幾公里就開始準備。」
他認為「扶輪」是一個動詞。
當我與扶輪社員交談時,總會告訴他們改變所使用的動詞。你不會『去』參加扶輪像『去』看電影一樣,只是坐著看別人表演。扶輪是你要『做』的事情。你必須參與其中,然後你才會開始成長。
作者 撰文: Etelka Lehoczky
![]() |
朗斯福是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廣場扶輪社社員,他被提名委員會推選為2027-28年度國際扶輪社長。 |
朗斯福曾以學術獎學金就讀於密蘇裡州柯克斯維爾的杜魯門州立大學,並取得會計學士及碩士學位。他首度接觸扶輪是在1981-82年,當時他獲得扶輪基金會大使獎學金,前往澳洲紐開索大學就讀。
朗斯福是註冊會計師,曾在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七年,之後於1990年加入一間家族企業伯恩斯坦萊恩廣告公司,目前擔任伯恩斯坦集團的執行副總裁兼財務長。他曾擔任堪薩斯市精神節與維樂天服務社團(Variety Club)的董事,並擔任當地一家銀行的董事及美國之心癲癇基金會的財務主管。他也曾擔任杜魯門州立大學校友與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並獲得該大學的傑出服務獎。
朗斯福於1991年加入堪薩斯市廣場扶輪社,之後曾擔任地區總監(2001-02年度)、國際扶輪理事(2013-15年)以及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委員(2021-25年委員及2024-25年度副主席)。他曾任國際扶輪多個委員會的委員,包括執行委員會委員(2014-15年度主委)、社員成長委員會委員(2016-18年主委)以及國際扶輪社長提名委員會委員(2023-24年度主委)。他也曾任扶輪基金會執行委員會委員(2023-24年度主委)、財務委員會(2022-23年度及2024-25年度主委)以及參與者體驗委員會(2023-24年度主委)。
朗斯福曾榮獲扶輪基金會特優服務獎、扶輪基金會有功服務獎、扶輪基金會超我服務獎。他與夫人吉兒.朗斯福(Jill Lunsford)育有兩名子女與一名孫子。他們是巨額捐獻人、遺贈會會員、多次捐獻保羅.哈里斯之友、扶輪基金會永久基金捐獻人及扶輪基金會持續贊助會員。
2027-28年度國際扶輪社長提名委員會委員如下:
主委Ann-Britt Åsebol (瑞典Falun-Kopparvågen扶輪社);秘書Mahesh Kotbagi (印度馬哈拉許綽省Pune Sports City扶輪社); Basker Chockalingam (印度坦米爾納都省Karur扶輪社); Jose Sepulveda Fayad (墨西哥希達戈省Pachuca Plata扶輪社); Hans-Hermann Kasten (德國Aachen-Frankenburg扶輪社); Muhammad Faiz Kidwai (巴基斯坦辛德省Karachi Karsaz扶輪社); Katerina Kotsali-Papadimitriou (希臘Pendeli扶輪社); Roger Lhors (法國厄爾省Pont-Audemer扶輪社); 劉啟田Chi-Tien Liu (Surgeon)(台灣楊梅扶輪社); Anne Matthews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Columbia East扶輪社); Pat Merryweather-Arges (美國伊利諾州Naperville扶輪社); 三木明Akira Miki (日本兵庫縣姬路扶輪社); Julio Silva-Santisteban Ojeda (祕魯利馬El Rímac扶輪社); Vicki Puliz (美國內華達州Sparks扶輪社); Nicki Scott (英格蘭格洛斯特郡Hub of West England District 1100扶輪社); Elizabeth Usovicz (美國密蘇里州Kansas City-Plaza扶輪社); Young Suk Yoon (韓國首爾Seoul Hoehyon扶輪社)。
— 2025年8月4日
台灣扶輪月刊譯 2025/8/6(未經國際扶輪審查),資料來源: 國際扶輪(https://www.rotary.org/larry-a-lunsford-selected-to-be-2027-28-rotary-international-president),轉載請註明出處。
各位親愛的扶輪領導人:
大家可能還記得,4月間社長當選人尹商求SangKoo Yun告訴我們所有人,他被診斷出患有胰臟癌,因此決定減少各項扶輪公務,以便專心治療。今天,尹商求社長當選人來函通知我,他經過與醫生詳細諮商後,決定辭去國際扶輪社長當選人一職。他在信中表達了以下感受:
「我的醫生們向我提出忠告,說我可能無法勝任國際扶輪社長一職所需的繁忙差旅及行程。儘管我非常希望擔任社長之職,但不得不尊重醫生們的規勸。」
「我對能有機會領導我們的組織,深感榮幸與喜悅。我將竭盡所能繼續服務,我對扶輪的熱愛以及對我們扶輪使命的承諾堅定不移。」
我謹懷著沉重的心情,代表國際扶輪理事會,接受尹商求的辭呈。雖然這是艱難的決定,但我們衷心感謝尹商求周全且體貼的思慮,以及他傾力為扶輪最佳利益所做的決定。
理事會將會很快召開會議決定後續步驟。我們將隨時向您報告任何進展。
我要感謝尹商求對本組織的卓越服務、領導與貢獻。請與我一起祝他早日康復,身體健康。
敬祝安好,
弗朗西斯科‧阿瑞佐
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社長
2025年8月11日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5/8/12(未經國際扶輪審查),資料來源:國際扶輪SangKoo Yun resigns as 2026-27 Rotary International President (https://my.rotary.org/en/sangkoo-yun-resigns-as-2026-27-rotary-international-president),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棒的部分莫過於搭乘紅眼班機前往台北,抵達時會受到最壯麗的迎接者 —— 太陽的歡迎。從機場前往飯店的路上,這座城市知名的地標在熾熱光芒的映襯下,成為巨大的剪影。當我開車經過稻田與河濱步道,曾是外國政要避風港的圓山大飯店向我迎來,彷彿我也是來訪的皇室成員。遠處,一座看似高不可攀的寶塔 —— 台北101,這座曾為世界第一高樓的建築 —— 在橘色的天空中巍然聳立。
我此行來到台北,是為了親自探尋扶輪社員為何應該到台灣首都參加2026年國際扶輪年會。在未來幾天的住宿地點 —— 位於中山區時髦的台北晶華酒店 —— 我到蒸氣室及桑拿的眾多水池恢復元氣後,接著便出門尋找答案。
我從手機的地圖應用程式上鍵入「咖啡」開始。飯店周圍幾個街區內,跳出了六、七家咖啡館。台灣以烏龍茶聞名,因此我不太有把握能否輕易找到一杯好咖啡,但事實證明,台北的咖啡文化蓬勃發展;正如我新結識的幾位扶輪朋友後來告訴我的,甚至連隨處可見的7-11都提供好咖啡。我選擇了Libo咖啡館,然後走了過去。親切的咖啡師幫我挑選了一款飲品,當我試著用中文說出「謝謝」時,他跟著我一起咯咯地笑了。
在中山區,在眾多咖啡館、精品店,及二手商店之間,處處可見琳琅滿目的奢華購物場所。我早該知道:我的飯店就在一個名為時尚廣場的地方。地主籌備委員會秘書長梁吳蓓琳稍後在享用牛肉麵午餐時告訴我:「很多年前,中山北路曾被譽為台北的香榭麗舍大道。那是一條匯聚所有高級名店的主要街道。」自那時起,隨著市區擴張,市中心東移,但這個區域仍舊保留其時尚的聲譽。
午餐後,我與梁吳蓓琳及其他扶輪社員出發,展開下午的觀光行程。我們的第一站是自由廣場,這裡是舉辦音樂會、節慶活動,以及清晨練習太極拳的熱門地點。走出以台灣已故領袖命名的中正紀念堂後,可以欣賞下方巨大廣場的全景。兩側對稱的花壇成列,種植著弧形設計的紅色花朵。有瓶刷狀枝葉的柏樹像防守邊境的衛兵般矗立。從這個有利位置望去,國家戲劇院在左側,國家音樂廳在右側。這兩座場館以其黃色琉璃瓦屋頂及紅色柱子,展現出中國宮殿建築的精湛技藝,在6月13至17日舉行的扶輪年會期間,也將作為地主籌備委員會活動的場地。梁吳蓓琳強調:「這是所有遊客不可錯過的景點。」
當我們漫步穿過廣場時,梁吳蓓琳盛讚台北的魅力,但也遺憾地表示,西方人對這裡瞭解不多。她說:「這裡和你通常會去的地方截然不同。它就像一顆寶石。」她認為,扶輪年會將為初次到訪者提供一個欣賞這顆珍貴寶石的絕佳良機。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洪清暉也加入了我們,他解釋說,他年復一年參加年會的原因,就是有機會結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扶輪社員。他說:「或許我們可以找到一些可以一起合作的服務計畫,我真的樂在其中。」洪清暉結識了來自日本與韓國的扶輪社員,每屆年會他們都會相約拍照並共進晚餐。儘管他們每年只能見面一次,但在年會上建立的情誼卻能長久延續。
隨後,前國際扶輪社長黃其光回憶起他近50年的扶輪社員生涯中,參加過的40多場年會。他也十分珍惜能與形形色色、不同文化及習俗的人相遇的機會。他說:「人們會因為這種文化交流而更加熱愛扶輪。這是扶輪獨特的特質。」
台北坐落在一個盆地中,群山環繞,朦朧的輪廓讓人感覺宛如置身畫境。這座城市沿著淡水河及其支流發展,這些河流環繞著市中心大部分區域。河流帶來漢人移民及歐洲探險家。1895年,這座島嶼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台北旅遊小撇步(1)
—————————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去爬台北的象山,山頂有無敵美景,能將前幾頁照片呈現的城市全景盡收眼底。

漫步在迪化街上,你可以體驗這段歷史的縮影。這條位於大稻埕的街道,是台北熱鬧的「老街」中歷史最悠久的一條。19世紀中葉,漢人移民來到這裡,在淡水河附近這條南北走向的街道上建立了最早的貿易商店。這些較為古老的紅磚建築與日本殖民時期的建築交織在一起。
迪化街在週末禁止車輛通行,因此在我造訪的那天,街上擠滿了家庭及遊客,他們四處閒逛、吃東西,並在販賣從中藥材、布料到肥皂、包包等各式各樣商品的店家購物。一位女子的歌聲在人群中飄揚,但很快就被一旁廟宇蜿蜒前進的遊行隊伍的鼓聲和鐃鈸聲所淹沒。
我們參觀了展示台灣傳統及現代布袋戲偶及懸絲偶的「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以及「大稻埕遊客中心」。在遊客中心可以預約穿上店裡陳列的傳統服飾及帽子拍照。即使沒有這些服飾,這裡的房間也處處是絕佳的自拍背景,包括一個掛滿五彩繽紛燈籠的房間,我忍不住拿起相機拍照。
晚餐是在迪化街上著名的「度小月」餐廳,這裡的招牌是上頭放著濃香肉燥、以蝦子高湯為底的擔仔麵。我的另一位扶輪新朋友酈蘋說,參加扶輪年會最棒的部分,正是我們此刻所體驗到的:從扶輪社友的角度來瞭解一種文化。身為地主籌備委員會財務長的酈蘋說:「你有機會認識當地人,並看看他們如何生活。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之處,這讓它變得極具吸引力。」她補充道,台北以其友善的居民聞名,這是來訪的扶輪社員必定能親身體驗到的。
若想品味另一條台灣老街,不妨來趟九份一日遊,這座山城擁有壯麗的山海美景。轉進一條小巷,你就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狹窄的石板路兩旁商店林立,交疊的遮雨棚讓人感覺宛如走在隧道裡,只不過這條隧道被紅色燈籠溫暖的光芒照亮。這個昔日的金礦社區擁有20幾家茶館 —— 其中,阿妹茶樓神似奧斯卡獎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中的湯屋。我們走下一段階梯,近距離欣賞其中一家茶館。
在地藝術家洪志勝將鎮上最古老的建築改造成「九份茶坊」,這是一個結合陶藝、繪畫,及茶藝的藝廊。炭火安全地窩在厚實的木桌下,桌上茶壺冒著裊裊蒸汽。一位工作人員為我們示範泡茶的精妙之處,然後讓我們自己動手。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我們邊品茗邊聊天,凝視著隱沒入海中的朦朧山巒。太陽再次成為主角,在最終伴隨著一聲輕嘆消失之前,灑下了一片絢麗的粉紅色光芒。

在故宮博物院,你可以找到超過60萬件中國藝術品及文物,其歷史橫跨 8,000多年,其中約300件獲指定為國寶。你可以看到捲軸、精心刻製的青銅炊具,以及可追溯瓷器技術發展史的展覽品。但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品是一塊令人垂涎三尺、神似滷豬肉的石頭,看起來就像隨時可讓人大快朵頤。一位匿名的工匠用一塊帶狀玉髓雕刻了這件「肉形石」 —— 沒錯,這就是它的名字 —— 將石頭染成各種深淺不一的棕色,模仿肉層及脂肪,並在頂部創造出凹痕,使其類似豬皮。其成品看起來就像東坡肉。
台北旅遊小撇步(2)
——————————
據稱是珍珠奶茶發源地的連鎖茶館「春水堂」,在國家音樂廳內設有分店。這家分店通常人比較少,所以逛到這裡時不妨買杯飲料。

當我對文物的求知慾得到滿足後,我前往位於博物館內的故宮晶華餐廳,滿足我對美食的渴望。在那裡,你可以點到以博物館館藏為發想的菜色,包括 —— 你猜對了 —— 翠玉白菜及東坡肉。
我在台北的主要活動 —— 甚至可以說是放縱 —— 似乎就是吃。(日後本刊會專文介紹台灣數不盡的美食。)當天色漸暗,我再次展開美食之旅,這次是在寧夏夜市,那裡是一條狹窄的小路,兩旁都是各式小吃攤,擠滿人群等著品嚐傳統台灣美食,例如臭豆腐及蚵仔煎。
臺北市商圈產業聯合會理事長周水美說,這只是台北市近40個夜市之一而已。身為台北華樂扶輪社社員的周水美說:「夜市是台灣當地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夜間非常受歡迎的去處。」。她解釋說,城市中不同的夜市以不同的東西聞名,有些以辛辣食物著稱,有些則以甜點知名。
在夜市裡,我與地主籌備委員會主委、前國際扶輪理事及保管委員謝三連聊天。他說,主辦方有很充裕的時間為即將湧入這座城市的數千名扶輪社員做準備:台北的年會團隊早在2014年就提出申辦,原定於2021年主辦這場盛會,但由於新冠疫情而改為線上舉行。對於即將到來的6月,該委員會已策劃多項會外活動,包括路跑、自行車、交響樂,及歌劇。謝三連說:「台灣有3萬7,000名扶輪社員。我們很高興能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扶輪社員。」

夜幕低垂,謝三連與周水美帶我去做腳底按摩 —— 這是一種深植於中國傳統的腳底反射療法 —— 為漫長的觀光日畫下句點。當我舒服地坐進椅子裡,我的雙腳和小腿被搓揉、按摩、敲打…我本來可以告訴你更多,但那次療程實在太放鬆了,我竟然睡著了。
在隔天的行程中,我很開心發現台北的公共交通工具非常乾淨。台北捷運上絕對不允許吃東西或喝飲料,所以請注意:上車前請先喝完你的珍珠奶茶!此外,這裡的人被期望將垃圾帶回家,這就是為什麼你在街上很少看到垃圾桶。
捷運 —— 名為MRT —— 的站名以中文及英文標示。這對於像我這樣的英文使用者來說,獨自搭乘捷運輕而易舉,不過今天有邱維濤帶我遊覽這座城市。
44歲的邱維濤經營一家生活風格媒體公司,外型十分時尚。2011年,台北新世代扶輪社成立,旨在為年輕人提供另一種選擇,當時社員的平均年齡30多歲,身為扶輪社員之子的邱維濤擔任了創社社長。他開玩笑說:「他們有點像是把我『拐』進來,然後一晃眼10年就過去了。」

恢復精神後,我們回到捷運,前往台北大巨蛋,這座室內棒球場兼音樂表演場館於2023年啟用。它將成為扶輪年會開幕式及閉幕式的主場地;其他會議及友誼之家則將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從大巨蛋搭乘捷運一小段車程即可抵達(捷運通行票證已包含在年會註冊費中)。
台北大巨蛋閃亮的鈦金屬外牆,與相鄰的歷史古蹟松山文創園區形成有趣的對比,後者是一座經過翻修的捲菸廠,現已成為「台灣設計館」以及各式時尚藝廊及商店的所在地。邱維濤在這裡擁有一家名為hof (EVERYDAY OBJECT)的店,販售咖啡、書籍、家居用品、遊戲等。在園區內,你會發現一個隱密的庭院及噴泉,後面便是大巨蛋和台北的天際線。邱維濤說:「我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座城市找到他們真正喜歡的東西。這就是台北最特別之處。」
我寫過很多關於扶輪在水資源與用水衛生方面的工作,而且我與一個前青少年同住 —— 或者說,我心裡其實仍住著一個12歲的孩子。因此,當我和邱維濤道別後,我忍不住光顧一家名為「便所歡樂主題餐廳」的店。

這就是我整個旅程中最害怕的時刻。這是我在台北的最後一天,是時候登上台北101了。
我通常不太喜歡電梯及登高 —— 但我通常也不會拒絕冒險。因此,在溫和的鼓勵、有人承諾如果我驚慌會握住我的手,以及在這棟摩天大樓底層的鼎泰豐飽餐一頓小籠包後,我走進了電梯。
當電梯從5樓上升到89樓時,一個數位螢幕會顯示你的速度及其他統計數據。或者我是聽別人說的:我根本不敢看。但在我還來不及感到緊張之前,我們就已經到達目的地,電梯門打開了;這趟旅程只花了37秒,最高時速達到38英里,約60公里。毫無疑問,這是我搭過最平穩的電梯。我鬆了一口氣,走了出來。
我很高興我克服了恐懼。從這個高度,我可以看到台北盆地的輪廓,遠處聳立的山脈。自由廣場上建築的屋頂,閃亮的銀色台北大巨蛋。這就像是我所探索過的所有奇妙地方,以及我所遇到的所有美好人們的快速回顧 —— 而現在回想起來,這正是扶輪社員為何應該到台北參加2026年年會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也看到了我沒有時間去參觀的地方。我希望我有更多的時間,這樣我就可以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健行,搭乘纜車去貓空欣賞茶園,入住圓山大飯店,並逛更多的夜市。這可能是我台北行的夕陽(終點),但太陽會再次升起,毫無疑問,我也會再次回來。
台北旅遊小撇步(3)
—————————
如果你想品嚐台北101內的鼎泰豐小籠包,請務必提早抵達。我們曾遇到一位來自澳洲的扶輪社員,他前一天為了等位子,等了很長一段時間。

秘魯

美國

39%
秘魯女性創業家比例
|
919美元
2015年每位學生參加畢業舞會的平均花費
|
克羅埃西亞


在一項旨在支援母親與孩子的全球獎助金計畫初期,COVID-19疫情爆發,迫使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邦的希拉南達尼(Hiranandani)莊園扶輪社重新規劃了這個專案。扶輪社員們積極組織疫苗接種營、分發緊急食品,並建立基礎醫療保健體系。這項為期三年的行動惠及了新孟買市四個社區的6,000多人。該扶輪社與美國德州大都會盧伯克(Metropolitan Lubbock)扶輪社合作,獲得了近5萬美元的全球獎助金,並提供了12台工業縫紉機,並提供如何使用縫紉機的訓練。專案主委納拉塔‧史利瓦斯塔夫(Namrataa Srivastav)稱讚該計畫是「一個里程碑,為扶輪與知名社會服務機構未來的合作打開了大門」。
26,076
新孟買專案中社區健康員家訪次數
|
1,700萬
2025年緬甸地震受災人數
|
緬甸

歐琦珂Stephanie A. Urchick
2025年6月25日

親愛的扶輪家庭,大家好:
當我回顧我們這個偉大組織過往幾個月的歷程時,一個詞不斷浮現於我的心中:堅韌。
我們用於根除小兒麻痺或其他服務專案所仰賴的資金曾一度面臨威脅與損失,但我們擴展了觸及的範圍,並善用現有資源找到管道來達成目標。
在這個充滿衝突與分裂的時代,我們仍勇敢地為和平挺身而出。
我也深為社長提名人尹商求(SangKoo Yun)所展現出的堅韌所感動。
他讓我們記得,扶輪始終大於任何一個人。即便面對嚴重病痛,他依然選擇謙遜待人,這正是真正的領導特質。我十分期待他在2026-27年度社長任內一年的表現。
但堅韌,有許多形式。
在甘瑪葛(Mário de Camargo)突然辭任後,扶輪迅速、審慎並依細則規章選出新人遞補社長當選人的職務。
我感謝甘瑪葛過去的貢獻,感謝他在社長當選人任內凝聚全球扶輪社員,傳達出「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的新訊息。
也非常感謝阿瑞佐(Francesco Arezzo),在我們需要他時臨危受命,接下領導責任。
尹商求和阿瑞佐都深知,扶輪沒有獨重自我的餘地。他們瞭解,要帶來長遠改變,需要我們大家 —— 團結一起。
扶輪最強有力的資產一直是你們 ―― 我們的社員。但我們的力量來自於彼此從旁相伴相挺。所以,請大家現在就認識你身邊的人,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個擊掌或肘碰肘。
這,就是我們一次次回到扶輪的原因。
我們常談目標、策略,但如果沒有友誼與鼓勵,這一切都無法落實。扶輪能發揮作用,是因為我們彼此歸屬。一個笑容、一聲笑語、一個擊掌 ―― 這些簡單的瞬間,提醒著我們:這是我們的社群,這很重要。
在我所屬的扶輪社,每一位走進會場的人
都會獲得掌聲 ―― 即使他遲到了。這樣提升了氛圍,讓大家感覺被接納,成為某個更大使命的一部分。說真的,我看過最成功的一些扶輪社,也是最「吵雜」的。不是因為他們混
亂,而是因為社員真心期待彼此相聚 —— 這,就是扶輪的神奇魔力,我們希望創造的文化。
老實說,大多數時候的扶輪並不像我們在卡加立這一週看到的,不是時時都在體育場裡參加觀眾來自各國的國際盛會。多數時候,扶輪看起來像是週三午餐會、一場咖啡聚會,或週六上午的服務專案。這就是「社」的體驗,而若這樣的體驗不吸引人,我們扶輪就無法魅力讓人無法擋。
那麼,什麼才是美好的社的體驗?
是人,沒錯;但也包括傳統、氛圍與文化。有的社敲鐘,有的唱歌,有的社沒有這種傳統。沒有標準答案。
但如果你的社遇到瓶頸,光是模仿別人的傳統是不夠的。敲鐘的儀式之所以能凝聚人心,不在於鐘聲本身,而在於那周圍的能量、連結、文化與共同目標感。
在追求社的成長時,我們也不能忽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前社長麥金納利不只透過計畫與合作夥伴關係,更以關懷的態度讓我們明白:扶輪有責任確保沒有人獨自掙扎受苦。
這項工作,需要我們每個人持續投入 —— 關心彼此、接納真實、創造一個讓人感到獲得支持與安全的社。
當我們在服務與精神上彼此照顧時,就能建立出一個讓所有人都能茁壯的扶輪。
心理健康之外,要提升社的體驗,自我覺察不可或缺。我們必須誠實地自問:我們是否包容?我們是否感到喜悅?我們是否彼此支持?我們是否力行我們宣稱的價值?
有了這些提問後,我們要付諸行動。扶輪行動計畫(Rotary Action Plan)是一個好工具,可以協助社進行反思、對齊方向、激發有意義的對話,找出未來發展的路徑。
除此之外,我們要持續創新,以保持擋不住的吸引力。
創新,是重新想像連結的方式,是讓扶輪與世界同步進化。如果我們希望吸引新社員,特別是年輕世代,就不能只期望他們來適應我們,而是我們也要願意調整以適應他們。
這次在卡加立的年會,就是一個範例。
我們刻意打破扶輪年會既有公式。我們故意這麼做的。我們把這一週,以你可能從曲棍球賽找到的活力與刺激為靈感,加入音樂、燈光、現場餘興表演,把更多的議程內容縮短節奏、加上充滿爆發力的講者與互動形式。
我們就是正在重新思考如何傳遞啟發心靈的方式。
這樣做為何重要?因為關注力就是「新貨幣」 —— 我們要吸引人,真正吸引人,就需要以快樂、令人難忘、有趣的方式設計社的活動與會議。
(中段插曲:她開玩笑提到前任社長 John Germ 總是在她說「fun」時出現,幽默地打趣說「還好他現在不在我辦公室!」)
哦不!我說了那個字!
哦,謝天謝地。
我以為我說「有趣」的時候前社長約翰‧澤恩會跳出來。
等一下。
約翰沒錯。那傢伙真行。我很高興他不在我的辦公室。
總之,回到我剛才說的話。
我們沒有失去我們的根,而是長出新的根 ―― 傳統與創新可以並行不悖。我們可以敬過去之所傳,同時為未來開創空間。
讓我們自問:有什麼新點子值得嘗試?什麼樣的社的會議,會讓人離開時說:「我迫不及待想再來參加!」讓我們勇敢試驗,冒點風險,以好奇來引導。
創新不是偏離初衷,而是深化使命。是使扶輪對未來世代而言,依然魅力難擋。
即使是強大的社,也會有摩擦與衝突。那不是失敗,而是家常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我們不離不棄繼續同行,是否信任彼此且享受彼此陪伴的程度足以持續碰面相聚。
你們都曾聽過我說「扶輪是我的家庭」,這不是比喻。
在我經歷離婚之後,扶輪給了我一個社群。我沒有自己的孩子,原生家庭人少,所以當我稱呼你們為「扶輪家庭」,我是真心的。
而去年,扶輪讓我的家庭成長超出我的想像。
在斯洛伐克,時任地區總監的 Katarina Cechova 請來一位家譜專家,追查我祖母的根,帶我前往她出生的小村莊Jakubova Voľa。當地居民穿著傳統服飾,用歌聲迎接我,我當場淚流滿面,彷彿再次聽見祖母的聲音。
不只如此,那位專家還與攝影師合作,製作了一部關於我祖母的小短片。那天我第一次在當地社區中心觀看,感動萬分。
我還見到了素未謀面的表親 František Rimský。
他帶我參觀他住的老屋,那正是我祖母出生的地方。他給我看了父親與叔叔的老照片 —— 是我多年未見的面容。
這並不是扶輪社給我的唯一一次重逢。本週稍早我也分享過,在加拿大曼尼托巴,我又與另一支家族親戚團聚。我走訪了祖先曾耕作的土地,也到他們長眠的地方致敬。我的家族譜系增長,因為扶輪家庭與神奇扶輪。
那些安排探訪的人,送給我的真正特別難得。他們沒有義務,但因為「扶輪就是行動中的友誼」,他們這麼做了。這分連結,超越語言與距離,屬於每一位社員,而非僅限於社長。
扶輪陪伴我,我們也彼此陪伴。
就像我們為德州The Woodlands 扶輪社社員Andrés Briceño所做的一樣。如果你看過《國際扶輪英文月刊》(Rotary) 4月號雜誌,你就知道他的故事。他在創社三天後即發生嚴重車禍、陷入昏迷。
當他醒來時,護士問他:「你是名人嗎?怎麼有這麼多人來看你?真不尋常。」
這在扶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他的扶輪家庭每天探望他,陪伴他母親,為他募款、幫助復健,他從不孤單。
這就是扶輪最美之處,這就是歸屬感的
力量。
想像一下,若每位社員都擁有這樣的歸屬感,我們能完成多偉大的事。
扶輪不只是服務,也是和平的象徵 —— 而和平,始於內心。
我相信,四大考驗是邁向內在和平的指南。不只是用來檢視別人的工具,而是用來提醒我們彼此以誠實、公平、親善對待。若我們帶著愛心加以應用,就能創造和平萌芽的
空間。
扶輪在和平上的努力正持續擴展。我們與「經濟與和平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合作,已在超過60個國家培訓了300多位「積極和平推動者」,他們主導了超過900個教育行動,觸及超過1,200萬人。
我們的扶輪和平獎學生,正為世界帶來改變。今年我們也在伊斯坦堡的巴赫塞希爾大學(Bahçeşehir University)設立了一個新的和平中心,並宣布將在印度浦那的共生國際大學(Symbiosi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設立另一所和平中心。
我有幸曾親自走訪全球所有的和平中心。每一次,我都想:「我25歲的時候,懂得這麼多嗎?」
此外,扶輪的青少年交換、友誼交換為我們帶來全球的觀點、扶輪行動團體著手解決從疾病到文盲等衝突根源,而和平柱的設置更提醒各個社區:世界可以更美好。
所以,不要低估你自己能做的事。你不需要有職稱,只需要有意願。
而我們必須持續聚焦,因為我們對世界最大的承諾尚未完成:根除小兒麻痺。
我們比以往更接近終點 ―― 我知道你們已經聽過很多次。但最後一哩路最艱難,我們不能停下,因為攸關孩子們的生命。
請支持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請在社內成立或加入一個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社群,並聯繫政策制定者,倡議、募款、傳播並增進對此認識。
請記住:若我們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募款達到五千萬美元的目標,蓋茲基金會將以2比1的比例加倍捐款。
因此,我們一定要完成我們開始的使命。
我們能永遠根除小兒麻痺的信念很重要、我們的正直很重要、我們對公共衛生、服務,與和平的堅持全都很重。
這些都不是政治立場,而是扶輪的價值,無論如何,我們絕不動搖。
同時,我們也要建構一個更有活力、更多元、更喜悅的扶輪,歡迎新世代,張開雙臂。
這不是把我們改變成什麼人的問題,而是讓我們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今年,我有幸與扶輪家庭一起學習與成長。現在,是傳遞火炬的時刻。
感謝麥金納利,你的指引與友誼。
感謝阿瑞佐,你的勇敢承擔,扶輪交到你手中,我深感安心。
感謝所有扶輪工作人員,你們在我此行的每一步所給予的支持,你們使這幾年我的生活與此次年會安排妥當,讓我感激萬分。
感謝我的特助 Tom Gump 與 Maria Lee,兩年半以來默契配合,讓這段旅程圓滿成功。
感謝世界各地所有接待過我的社員,為我安排旅程、敞開心門與家門,幫我找回失聯的親人。你們給我太多珍貴的禮物,我永遠珍藏 ―― 包括你們給予的時間。
感謝年會籌備委員會與志工,讓這一週的回憶難以忘懷,你們讓卡加立像家一樣溫暖。
感謝你們所有的人 —— 與我一同分享神奇扶輪。
從喀拉蚩的醫護人員,到東京的和平獎學生,你們證明了扶輪的觸及的範圍真正遍及全球。
即便我即將卸下社長職務,我永遠會是這個家庭驕傲的一員。頭銜會過去,但與扶輪一同改變世界,是一輩子的使命。
扶輪讓我的人生充滿神奇魔力,是你們讓我的人生充滿神奇魔力。現在,是時候讓這分神奇魔力延續下去。
團結行善的時候到了。
讓我們完成根除小兒麻痺的使命,持續締造和平,成立新社,茁壯扶輪。
讓每一位踏入扶輪例會的人,都收到一個微笑、一個擊掌,還有一句訊息:「你,屬於這裡。」
謝謝你們,扶輪家庭。讓我們繼續一起創造神奇魔力!
在我離開舞台之前,請允許我不只是說聲謝謝,也讓我表達這一年來,你們的善意與友誼對我意義深遠。
你們送給了我時間、故事與扶輪精神 —— 你們真的提升了我。
接下來這首歌,就獻給你們所有的人 —— 我心中最珍貴的扶輪家庭。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5/7/4(未經國際扶輪審查)。資料來源:國際扶輪網站2025年國際年會演講與報導之:RI PRESIDENT’S CONVENTION ADDRESS (c25-speech-urchick-en),轉載請註明出處。
DISTRICT REPORTS
區域領導人之台灣扶輪社員
![]() |
黃其光PRIP Gary 3481地區台北社 國際扶輪前社長(2014-15年度) |
|
|
![]() |
林鑾鳳PDG Naomi 3482地區台北百合社 國際扶輪理事(2024-26年) 扶輪基金會基金會計畫委員會理事聯絡人 |
![]() |
洪清暉Trustee Frank 3490地區板橋西區社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委員(2024-28年) |
![]() |
謝三連PRID Jackson 3522地區台北東昇社 國際扶輪前理事(2008-10年) 2026台北國際年會委員會委員 |
![]() |
劉啓田PRID Surgeon 3501地區楊梅社
國際扶輪前理事(2020-22年) |
![]() |
賴志明PDG Jimmy 3481地區台北中央社 扶輪協調人(2023-26年) |
![]() |
蔡東賢PDG Daniel 3510地區高雄社 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 (2023-26年) |
![]() |
楊世裕RPIC Stanley 3462地區台中黎明社 扶輪公共形象協調人(2025-28年) |
![]() |
林伯龍EPNC Doctor 3462地區彰化中區社 根除小兒麻痺協調人(2024-28年) 扶輪基金會技術顧問幹部(2019-26年) |
![]() |
張黃嘉PDG Stephen 3522地區台北象山社 永久基金/巨額捐獻顧問(2023-26年) |
![]() |
吳淑華MGIA for Water PDG Water 3502地區桃園東南社 水資源巨額捐獻倡議顧問(2025-28年) 助理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2024-26年) |
![]() |
楊奕蘭MGIA for BEL PDG Stella 3523地區台北政愛社
基礎教育與識字巨額捐獻倡議顧問 |
![]() |
鄭桓圭PDG Peter 3501地區新竹北區社 扶輪基金會稽核技術顧問幹部 (2023-26年) |
![]() |
馬靜如PDG Sara 3521地區台北瑞安社 國際扶輪與扶輪基金會 聯合學習委員會委員(2023-26年) |
![]() |
曾東茂ARPIC Michael 3523地區台北華茂社 財務委員會委員(2023-26年) |
![]() |
童瑞龍ARRFC Five 3461地區台中港東區社 助理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 (2023-26年) |
![]() |
張美貞ARRFC Jennifer 3470地區台南鳳凰社 助理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 (2023-26年) |
![]() |
陳汪全ARRFC Paul 3490地區三重三陽社 助理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 (2024-26年) |
![]() |
林裕森ARRFC Mould 3501地區苗栗向陽社 助理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 (2023-26年) |
![]() |
阮虔芷ARRFC Tiffany 3523地區台北逸仙社 助理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 (2023-26年) |
![]() |
劉禮修ARMC Eyes 3461地區台中台美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2025-26年) |
![]() |
黃進霖ARMC Maclin 3462地區彰化南區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2025-26年) |
![]() |
陳清鏗ARC Pipe 3470地區新營東區社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2023-26年) |
![]() |
莊進標ARC Professor 3481地區台北太平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2023-26年) |
![]() |
陳景浪ARC Color 3482地區台北大安社 助理扶輪協調人(2023-25年) |
![]() |
張秋海ARMC Audio 3490地區五工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
![]() |
朱先營ARC Sun 3501地區新竹新湖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2023-26年) |
![]() |
林淑華ARMC Joyce 3502地區八德美德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
![]() |
蔡政旺ARC Wonderful 3510地區屏東南區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2023-26年) |
![]() |
簡承盈ARC Dennis 3521地區台北市仰德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2023-26年) |
![]() |
梁榮洲ARC Dens 3522地區台北市東華社 助理扶輪協調人(2023-25年) |
![]() |
黃培輝ARC PH 3523地區台北龍門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2023-26年) |
![]() |
林庚賢ARPIC Aaron 3470地區斗六東南社
助理扶輪社員發展協調人 |
![]() |
黃桂香ARPIC Jennifer 3481地區台北永福社 助理扶輪公共形象協調人 (2025-26年) |
![]() |
林谷同PDG Audi 3521地區台北雙溪社 扶輪基金會技術顧問幹部 (2017-28年) |
![]() |
黃敏靈PP Josephine Wong
3481地區台北芙蓉社扶輪基金會東亞及東南亞區域 獎助金計劃技術顧問幹部組織人(Regional Organizer) (2005-26年) |
![]() |
陳敬達PP Alan 3461地區台中向上社
扶輪基金會技術顧問幹部 |
![]() |
陳婉芬 PP Fanny Chan 3481地區台北芙蓉社 扶輪基金會技術顧問幹部(2014-27年) |
![]() |
施丞貴PP Gray 3510地區屏東東區社 扶輪基金會技術顧問幹部 (2023-27年) |
![]() |
康敏捷 PP EPA 3510地區高雄東區社
扶輪基金會技術顧問幹部 |
台灣扶輪月刊 整理
謹此恭賀 以上社友


作者 HOC秘書Jennifer何姿瑩

今年前進卡加立推廣台北年會的HOC成員及寶眷共計15人,核心團員包含HOC主委PRID Jackson、HOC秘書長PDG Pauline伉儷、卡加立年會推廣主委PDG PH伉儷、HOC財務長PP Ping、HOC主辦活動組副主委PDG Frank伉儷、志工組主委PDG Michael及Yoko、贊助組主委PDG Coach伉儷、HOC網站PP Patti,以及HOC秘書Joyce和Jennifer。
RI前社長PRIP Gary伉儷5天年會期間一直有來我們HOC攤位指導,並恭喜HOC對台北年會推廣工作得到非常好的成績。
這次的推廣工作成果斐然,截至早鳥註冊最後一天(6月25日),已有來自全球118個國家、超過三萬名社友完成線上註冊。令人振奮的是,在台灣12個地區總監、總監當選人、各地區推廣主委,以及各社執行秘書的全力號召下,全台社友踴躍響應早鳥註冊。根據RI統計,截至6月25日止,光是線上報名人數即已達近2萬3千人,尚未計入RI仍在處理中的紙本報名,並且還有持續報名中的社友與眷屬,顯見大家對這場睽違32年重返台灣舉辦的國際盛會充滿期待。
為了吸引更多國際社友認識台北、瞭解年會,HOC精心設計展區,呈現台北獨有的城市魅力與熱情好客。主題攤位充滿各種台灣的文化元素和城市美景,現場擺放多樣印有年會logo的紀念品與活動宣傳品廣受歡迎,各國社友們流連忘返、踴躍拍照打卡,氣氛十分熱絡。
由PRID Jackson主委率領HOC核心工作團隊共10人親自參與,現場與社友互動、詳細說明報名流程與HOC主辦活動的售票資訊,同時向大家介紹台北的交通便利、美食文化及旅遊景點,強化國際社友對台北年會的期待與信心。許多來自歐洲、北美與亞洲各地的社友紛紛表示,迫不及待造訪這座融合傳統與現代的亞洲城市 —— 台北。
此外,HOC更於卡加立年會期間,連續兩日由卡加立年會推廣主委PDG PH安排精采的舞獅表演,現場鑼鼓喧天、熱鬧非凡,不僅為台北年會造勢,也讓國際扶輪年會增添東方文化風采。舞獅隊伍來自卡加立當地的專業陣容,表演結合傳統舞獅演出與節奏律動,成功吸引數百名社友駐足欣賞、熱情鼓掌。
更令人振奮的是,國際扶輪社長Francesco Arezzo也親臨台北年會攤位,對於HOC團隊的堅強陣容、以及年會的籌備規劃讚譽有加,並表達對2026台北年會的高度期待。他表示,台北是兼具歷史、現代與創新精神的亞洲代表城市,非常期待能親自參與這場將全球社友凝聚在一起的年度盛會。


2026年台北國際扶輪年會將於明年6月13日至17日舉行,並在台北大巨蛋及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HOC團隊凝聚力量,持續推展各項籌備進程,期盼迎來令人深刻難忘的台北盛會。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扶輪夥伴,共同寫下屬於台灣、屬於扶輪的歷史新頁!

作者 本刊編輯部

HOC主委報告 精實進展

年會的推廣方面,HOC共派遣10位成員前往卡加立年會,由台北市北安社PP Archi 團隊協助整體設計的展攤與卡加立推廣主委PDG PH安排的兩場舞獅表演及主場背板放置的2隻舞獅供人照相,成功推升國際知名度。相關差旅費用由HOC支出(僅提供豪華經濟艙機票),同行寶尊眷的機票與會後旅遊費用則由各自負擔。
PRID Jackson也報告說,台灣本地的推廣在舉辦12場早鳥註冊說明會後,成功推動近31,000人於早鳥期間完成註冊。為此,感謝2024-25年甫卸任總監及2025-26年的現任總監們、PDG APPS及12個地區推廣主委的協助。在政府補助與資源整合方面,南港展覽館部分獲中央政府補助新台幣6,000萬元,他感謝國策顧問PDG Tony、PDG Music、PDG Audio
的協助。台北市政府亦贊助新台幣3,000萬元作為悠遊卡免費搭乘交通使用,他感謝DGE Jassy的支持,也謝謝PP Ping與CP Phil等人協助與RI及場地方溝通協調。他還預告RI 社長Francesco預定於9月16-17日來台,將參觀台北大巨蛋及南港展覽館,並聽取HOC最新籌備狀況。
貴賓致詞 務實反思
多位與會貴賓就卡加立年會提出觀察與反思並提出建言。國際扶輪理事RID Naomi林鑾鳳表示將盡力協助亞太區的註冊報名。她也指出卡加立年會在主講人安排上觸及政治敏感議題,提醒未來台北需謹慎甄選講者,兼顧國際形象與會議氛圍。

台灣社友應更積極參與年會分場會議與交流活動,避免形成「只參加開閉幕式」的刻板印象,並舉卡加立突發事件,建議HOC加強醫療應變機制與語言翻譯服務,籌劃AKS與TRF在年會後的聯誼餐敘活動,透過周到安排,讓全球社友在台北留下深刻且難忘的美好印象。

2025-26年度總監班長DG James林振邦表示多位總監因有要務,未親自現場參加卡加立年會,但坐鎮寶島,努力催促早鳥報名,並欣慰聽到卡加立傳來台灣將近23,000人註冊的佳音。
國際扶輪前社長黃其光 分享經驗 提出建言
PRIP Gary在會中分享他參加40多次的國際年會的經驗,為幫助歷經32年後才再次舉辦的台北年會讓參加的國際社友能夠賓至如歸。他向參加本次檢討會的與會人員提出卡加立年會及1994年的乾杯在台北年會可資借鏡的優缺點,並提出十大建議:
卡加立年會:
開閉幕典禮:開幕式國歌順序唱反了,先唱成美國國歌,才又重新唱了加拿大國歌。建議HOC直接建議RI中華民國國歌應該使用的版本。國旗進場未經排練,首位掌旗手由RI 職員隨機安排,沒有精心挑選。閉幕典禮的表演節目沒有特色,閉幕演講邀請諾貝爾得主分享包含政治敏感議題,引起眾議及不滿。HOC主委應強烈建議合適的演講者。場地盛大,安排VIP 坐在第一排,位置反而是視野最差的安排,應該審慎思考適合VIP的最佳位置。
交通:這次卡加立提供的交通十分便利,輕軌公車很方便,只需憑年會名牌即可搭乘。大會提供高爾夫球車接送年長或行動不便者到年會及其他宴會場地。
友誼之家:場地布置安排得當,主舞台即設置在餐飲區旁邊,座位足夠且表演期間都滿場。台灣參展商遇到DHL罷工,所有貨品卡在海關,年會期間都無商品可以販售。國際社友都關心2026年台灣是否有戰爭的安全性問題。
1994年乾杯在台北年會:
成功因素:台灣不到7,000人參加,國外來了2萬4千人左右參加。2026台北年會台灣2萬3千人註冊。海外報名8,000人,須加強推廣海外社友註冊。當時包含國際講習會(International Assembly)同時舉辦,共有2,000多人來台參加。邀請98歲曾與Paul Harris握手的前上海扶輪社社友來台,成為一大亮點。第一次在台北圓山召開扶輪基金會的午餐會,將近800人參加Paul Harris午餐會。為了推廣END POLIO 計畫,邀請菲律賓衛生部長演講。另外也舉辦了首屆扶青團世界年會,以及20幾隊的划龍舟競賽,包含姊

十大建議:
a) 設法張羅預算,邀請Francesco社長新拍一支台北的宣傳影片,加強台北特色的年會推廣。b) 台北社身為台灣1千多社的母社,將領頭於2026年6月12日在喜來登飯店舉辦歡迎晚會,邀請所有的RI前社長、以及現任總監、HOC 核心成員、理事、姊妹社貴賓。c) Official Hotel 已確定為喜來登飯店,交通資訊可設計一款精美的地圖,包含幾個經典的景點及夜市資訊,提供社友方便認識台北,大小精緻方便攜帶,也可以作為台北年會的紀念品。d) 設法邀請到NVIDIA黃仁勳、台積電領導人等幾位國際知名的產業界領導人在年會作演講。e) 演講的主講者審慎規劃,避免政治話題或具爭議性的講題。f) 台北年會的口號建議設計精簡,如「台北!讚!讚!讚!」。g) 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已經動員參加年會,可加強印度推廣參加。有11個國家各有華文社,可朝此方向鼓勵他們的社友參加台北年會。h) 建議舉辦特定活動發函邀請幾個已簽約ICC (Intercountry Committee)國家的社友邀請他們來參加台北年會。i) 鼓勵社友接待國際社友安排外縣市的行程,像是可以到宜蘭參觀光耀扶輪紀念館、茶館等其他文化之旅。j) 國際扶輪帆艇聯誼會IYFR 已是RI承認的正式組織,台灣有7-800名會員將舉辦帆船比賽等聯誼活動。IYFR的白色制服正式挺拔,建議邀請他們擔任開幕式的掌旗手,畫面將非常壯觀。PP Paul 隨後也向本次檢討會簡介IYFR。 k) 建議2026年會由PRIP Gary 擔任執掌國際扶輪會旗的掌旗人,並爭取HOC Jackson 主委擔任執掌主辦國 ——台灣國旗的掌旗人。
HOC主委的即時回饋:1) 台北宣傳影片、捷運卡的建議HOC 將列入考量。2) RI針對國際年會已經取消口號或是年會標語。3) HOC 將於下次ICC Meeting提出主講者的建議,包含黃仁勳、台積電主管、李安導演等人選。4) 台灣節目表演推薦,這次9月份社長來台將再次準備各項節目表演影片檔案給ICC委員、RI社長及RI職員參考。
Q&A 雙向溝通 提出建言


DGE Jassy:台北大巨蛋的現場第一排座位視野佳,方方面面都可以看到。7月24

PDG Sara:考量包含非洲、巴基斯坦、孟加拉等許多國家不易申請台灣簽證,目前已與外交部溝通協調,將協助不方便申請簽證的國家辦理E-VISA。未來請台灣社友協助國際姊妹社提供名單、email、台北年會的註冊資訊,外交部將協助通知國際社友辦理E-VISA的
申請。
HOC將於11月29日馬來西亞扶輪研習會的文化之夜推廣台北年會。目前所有各國要來台灣開會需要場地的資訊,都由PDG PH直接與RI溝通協調。
PDG Venture:日本社友反映RI線上註冊台北年會的困難度高,因此與HOC 討論並準備線上註冊的步驟說明及DM介紹,希望能協助日本姐妹地區、姊妹社順利完成年會註冊。


Trustee Frank:想瞭解年會期間RI主辦的三場午餐會的場地以及人數?是否建議應該要預留給國際社友?還是鼓勵台灣社友參加?
RMC Jimmy:日本原來預期能有8千人來台參加,但目前註冊人數僅800位,主要仍要考慮機位以及住宿飯店。機位目前都被日本旅行社預定,飯店房費則是受日幣貶值影響。建議請華航、長榮等航空公司考慮加派班機,協助日本社友順利來台。
PDG Horace:擔任SAA已將近十年,多年來的觀察,今年卡加立的HOC表現算是不錯,志工參與度高,HOC辦公室的人員都從頭留守到年會最後一天,提供社友完善的服務,包含交通資訊以及所有任何的年會問題。也看到每個會場出入口除了有SAA,也有HOC志工站崗。不過,卡加立年會的交通資訊宣導不足,社友不曉得何時可以免費搭乘輕軌,也不曉得如何使用。因為目前許多資訊都已無紙化,很難向大家傳達HOC的努力。值得台北年會參考的是,卡加立HOC販售的牛仔帽非常有特色,曝光度高,宣傳效果很好。
PDG Michael:在卡加立年會期間觀察到,大會提供高爾夫球車的接駁服務以及RI安排飯店與會場間的交通接駁,另外急救服務將是由RI 提供,HOC僅能從旁服務,適時提供翻譯服務,設置翻譯中心及時提供協助。
RID Naomi:名牌以及悠遊卡領取的動線與說明,RI 會前應通知所有註冊者,避免有人不曉得可以領取免費的悠遊卡。
結語
謝主委在結束前以「熄滅的燈泡理論」,提醒所有夥伴皆應活在當下,並感性表示:「HOC再努力,總有批評;但我們將秉持初衷,並誓言身為主委,將與HOC 的成員繼續努力,協助RI將2026台北年會辦得順利圓滿,盡情享受扶輪。」
第六分區打頭陣 ──
與7個NGO協力 點亮萬華社區的光
作者 3481地區扶輪日委員會主委 台北市永平社PP VC白嘉為


7月5日,當多數人都被籠罩在日本大海嘯預言是否成真的惶恐中,第六分區卻選擇採取一場實際行動 —— 用溫暖的聯合服務帶領大家衝破不安。在AG Tony的號召下,搶先在2025-26年度一開跑,即由艋舺社發起、連同分區內金龍社、雙園社、古亭社、台北中區社、慈恩社、老松社、金華社、雙城社以及品熙社共10社,分區全體10社百分百參與,以聯合服務成功擊出3481地區今年首創「分區扶輪日」第一棒。
當天,國際扶輪3481地區第六分區全體10社聯合捐贈添購藍芽傳輸生理監視器醫療設備,用於即時監控患者生命跡象並同步傳輸,對於急難救護爭取黃金時間有關鍵作用,該捐贈由消防局大隊代表受贈,小隊長在代表受贈時特別表達扶輪人能看到急難當下生命可貴、分秒必爭,他們深感佩服;相對地,第六分區則對於可以去補位公部門無法兼顧的隙縫、公私協力造福社區,而感到身為扶輪人的價值。
本次聯合服務第六分區特地將捐贈地點拉到萬華的龍山文創基地,主要也是要再與其多年來深耕該社區服務來做延伸與連結,他們同時也與同樣以關懷萬華社區為目標的7個NGO協力,推展社區培根市集,讓在地文化被看見外,也活絡社區經濟,因此整天的聯合服務進而可串聯成分區扶輪日,讓聯合服務格外有意義。
從艋舺出發,我們把扶輪的精神種在萬華

我們扶輪這群人,因為聯誼而快樂,因為服務而幸福,大家本著共同目標前進,一起去發揮影響力,將我們扶輪信念推廣出去。把扶輪日帶進聯合服務,既凝聚分區內所有社友的服務信念,也讓扶輪精神被更多人看見,第六分區率先成功完成第一個分區扶輪日,讓扶輪的光點亮更多的光!

CPR + AED 180分鐘的急救訓練課程
作者 志工委員會主委 台北華創社CP Dona 陳美芳


要會。
生命無常,我們無法預知意外何時會發生,但我們可以選擇「準備好」。當家人、朋友,或是素昧平生的人,在我們面前倒下,只要我們肯伸出雙手、挺身而出,就能多一分挽救生命的機會。而這雙手,其實人人都有,只差「願意」與「我知道怎麼做」。


推動CPR + AED的訓練,不是因為制度上的需要,而是因為筆者本身是水上與陸上急救的志工。我始終相信,只要學會一點點急救技能,或許在某一天,就會成為關鍵時刻裡,得以讓需要這個「一點點」的人延續生命。
急救不是一定會用到,但當真的需要的時候,會因為我們曾經學過,讓我們會更有信心與勇氣,伸出雙手幫助他人。
課程結束後,幾乎所有參與的社友都熱情地對我說:「這堂課太值得了!真的不虛此行!」「這課程太棒了,一定要推廣出去!」

但經過首場課程之後,我心裡只剩下「信心」兩個字。這樣的回饋讓我更篤定:就算參加只有少數(當然不可能),我也會義無反顧地舉辦下去。因為,每多一個人學會急救,這個社會就多一分力量。那是無價的成就,也是一種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的價值。
願我們都成為彼此生命中那雙需要的雙手。最後,我要用「我們不做不會怎麼樣,但是,我們做了就會很不一樣」。鼓勵大家一起來學習「CPR + AED的課程」。
委員會(NGSE)地區招生說明會
圓滿成功 ── 團結熱情邁向全球!
作者 3490地區新世代服務交換委員會(NGSE)行政秘書暨召集人
新北市陽光社IPP Celine吳姿霖

在充滿熱情與希望的夏日午後,國際扶輪3490地區NGSE (New Generations Service Exchange)招生說明會於7月27日下午2時半至4時半在板橋農會15樓會議室順利舉行。現場聚集來自各社的社友、寶眷及關心青少年發展的來賓們,共同參與這場充滿國際視野與交流熱情的盛會。


委員會資深顧問PP ISO以深入淺出的方式進行NGSE核心概念的介紹,清楚說明NGSE與其他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的不同之處,強調其「短期、專業、文化交流並重」的特性,讓現場聽眾更耳目一新。
而另一位顧問PP Sign則透過剪輯影片的方式,分享歷年來Outbound交換學生的生活點滴與成長歷程。畫面中一張張笑臉、一次次握手擁抱,無不傳遞著交換之旅的深刻情感與難得回憶,也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家長與學生。
來自巴西4540地區的Inbound學生Milena,用流利的英語與大家分享她在台灣的生活點滴。她介紹了巴西的人文環境、飲食文化,並特別提到她在台灣的接待家庭與NGO實習單位的溫暖照顧。她說:「雖然剛來時有些不適應,但很快就被台灣人的親切與熱情融化。」她的笑容與真摯話語,讓現場氣氛十分溫馨。

緊接著,另一位前往義大利的交換生Harrick則分享了在歐洲生活的精彩回憶,尤其是在時裝設計領域學習到的創意思維及自身蛻變。他幽默風趣的談話,引來現場笑聲不斷。他說:「Home爸、Home媽的關心,讓我在異鄉也有家的感覺。這趟交換的旅程真的改變了我!」
本次說明會也特別邀請新北光暉社Albert社長與板橋群英社山田摩衣,說明光暉社的獎助金支助計畫。此計畫旨在協助有志參與但家庭經濟不寬裕的學生,透過扶輪資源實現國際交流的夢想。他們鼓勵:「不讓經濟成為阻礙年輕人追夢的理由!」
副主委PP Norman也特別介紹目前全球參與NGSE計畫的國家,並鼓勵各位與會貴賓回去能夠激勵孩子們參與交流機會。透過扶輪的交換計畫,能實踐更深層的國際人文交流,也幫助年輕人拓展專業技能與文化瞭解。
最後的現場提問時間,與會貴賓踴躍發問,展現對NGSE交換計畫的高度關注與興趣。透過主委與團隊專業的回應,讓大家更深入瞭解NGSE的核心精神與交流意義,為整場說明會畫下完美句點。

我們的幕後核心團隊,早在數月前就開始投入籌備,每一項流程、每一段簡報、每一位講者的邀約,無不經過縝密規劃與無數次討論與調整。從場地布置、接待引導,到活動流程順暢,皆展現出扶輪精神中的專業與溫度。這樣的成果再次印證:「天道酬勤,細節決定結果。」
感謝每一位在這段過程中默默付出的夥伴,是你們成就了這場既溫馨又充滿國際視野的盛會,讓更多青年看見未來、啟動夢想!未來我們將繼續攜手,讓NGSE的精神深植人心,跨越國界,溫暖更多年輕的生命。
SPECIAL ARTICLES
作者 撰文:台灣扶輪駐地記者 3482地區台北中城網路社PP Dolly杜孟玲

以投資創造永續的公益傳奇
——————————————
2024-25 Foundation Circle會員

PP Garment陳榮秋,我們專程南下苗栗竹南,只為親眼見證他的傳奇。

「真正的勇氣,是在你還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的時候,依然選擇前進。」

行前,我特別拜讀Garment的傳記《牛仔界的成吉思汗》。書中的他,是個征戰世界的開拓者,膽識過人,行動果決,擁有鋼鐵般的企圖,帶領著台灣成衣業與紡織業,挑戰國際版圖,從台灣出發,到非洲、中南美洲、亞洲各國設廠,更與世界最頂尖的品牌合作。
這樣一位敢於挑戰的先行者,擁有至高的戰略眼光與實幹精神,我在心中勾勒他的形象,必定氣場強大,霸氣十足。
然而,最強大的將軍,霸氣藏在靈魂深處。眼前的他,舉止恬淡從容,說話時沉穩而堅定,語速不快,話語平實,卻句句透露出縝密的思維,面對每一個問題,都像在推演經濟戰略。唯有眼神透露了他的氣勢,他用當年打天下的力量,實踐對公益與扶輪的承諾。

「財富不是你擁有了多少,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為了改善家計,他到成衣廠工作,靠著勤奮努力,與節省的習慣,成為排馬克高手,也為他的創業立下根基。同一塊布,在他手中總是能縫製出更多衣服。這是聰明才智,也是從小節省帶來的習慣。
Garment的事業從竹南起步,第一家工廠「竹興」,就是在「陳清波文教基金會」的現址。為了讓故鄉苗栗的孩子,可以好好就學、快樂長大,他在1997年9月,以父親之名,創立「陳清波文教基金會」,宗旨為:發揚仁愛精神,促進社會和諧。
他以英雄的魄力,衝向世界,開疆闢土,打造出世界的年興,兩度榮獲《富比世》雜誌全球兩百大成長最快小型企業,以及全球二十家最佳小型企業的榮耀,更在尼加拉瓜授勳;又以英雄的溫柔,回到故鄉,守護家園,建造出苗栗孩子的避風港,用厚實的肩膀,扛起孩子們的未來。
他更以英雄的智慧,讓基金會得以永續,設計出長期穩定的營運系統,讓基金會不受經濟波動與接班影響,可以長久地幫助在地學子。尤其重要的是,為了不排擠其他社福團體,基金會從來不接受募款,更不會向政府申請補助,每一分錢,都是他自行承擔。這是他的遠見,也是體貼。
建立制度,才能讓慈善永續經營

2010年起,基金會開始頒發「清寒獎學金」,給需要的孩子。Garment自己苦過,知道繳不出學費的困窘,看著同學出遊自己卻不能去的心酸,他現在有能力了,只想照顧更多孩子,讓他們不再經歷自己受過的苦。
2012年起,更增設「清波助學金」,只要通過審核者,就能每月領取五千元的助學金,時長一年,過年還加發五千元年節禮金,總計六萬五千元。一年協助一百個家庭,光是助學金就頒發六百五十萬元,加上行政人事費用,年度支出為一千兩百五十萬元。與其他獎助學金不同的是,陳清波文教基金會不只支持成績好的孩子,這不是獎學金,而是助學金,無論成績好壞,一視同仁地照顧。
同年增設「苗栗縣高中學子前程發展助學計畫」,大學就學四年期間,每人至少可獲得四十萬元學雜費補助,並提供畢業後工作機會,共補助八十六人次,六百六十萬。

為了鼓勵孩子們在不同領域發揮所長,基金會增設「成績進步獎」,只要在學業、品德、體育、才藝,甚至導師認定有進步者,就發放獎金,鼓勵孩子們多元發展,突破自我。還試辦了「親子理財營」、「夏日科學營」,讓孩子們接觸更多新事物。
2023年,基金會捐贈一百萬,幫助竹南鎮公所購置無障礙巴士,讓更多鄉親受益。
2024年,舉辦第一屆「清波夏令營」,三天的營隊,共兩梯次,帶孩子們用玩樂的方式,認識苗栗,也讓大孩子們回來當志工,做弟弟妹妹的表率,讓他們看見未來可以不一樣。2025年,除了續辦「清波夏令營」外,還舉辦了中學生的「攝影營」,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都能夠被照顧。
截至目前為止,基金會幫助的孩子,總共四千三百九十七人,總金額達七千四百八十六萬元。每一個數字背後,都藏著Garment的心意,希望孩子們能好好長大。
慈善不是給人恩惠,而是給人尊嚴
為了讓基金會的結構更完善,除了營運費用的永續,董事會的運作也必須公正透明。董事會九名成員中,除了董事長是由家人擔任外,其餘八位都是外部專業人士,其中更有四位是校長,對教育有理念更有實務經驗。董事會制訂了嚴謹的審核流程,實踐永續經營的理念。
每一年,基金會的重頭戲,就是家庭訪問。偏鄉的孩子,資源本就匱乏,基金會照顧的孩子們,更處於劣勢。每年9月,基金會都會安排家庭訪問,由基金會的董事長帶領團隊,一家一家拜訪。除了審核資格外,更是去探望每一個受助家庭,傾聽他們的需求,也看看孩子們過得好不好。這是基金會的年度大事,更是與受助家庭的一年一會。

Garment堅持,真正的慈善,不是寫張支票,而是要身體力行;做公益更不是一時衝動、感情用事,而是要理性規劃,建立制度與紀律。基金會的營運,不能只依靠他一個人的信念,而是要傳承後世。曾經有校長聽了他的宏觀理念,大為感佩,公開表示:「慶幸能夠有這樣認真貫徹執行的基金會。」Garment不只是苗栗之光,也是苗栗之寶。

Garment對基金會的未來,還有很多遠大的想法與期待。他計劃擴大贊助學生,將一百人增加為一百七十人;精進計畫也要持續做下去,不只讓孩子們「過得去」,還要「走得遠」。每年的夏令營也不能停,他缺乏的快樂童年,要讓孩子們都擁有。
採訪至此,讓我想起孔孟對大同世界的嚮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Garment就是在親身實踐孔孟之道!
也有關心者問,成立之初捐款一億六千萬,難道不擔心也不心疼嗎?Garment說:「我不怕捐錢,只怕錢沒有花在對的地方。我也不是在做善事而已,我是在建立制度;我不是給人恩惠,而是給人尊嚴,這才是我這一生,最驕傲的事。」
勤儉是傳家智慧,大器是利益眾生
Garment對人大方,對自己卻相當勤儉,他說:「經營事業尤重殷實簡樸,不貪慕虛華,不奢靡成習,不以金錢裝飾自己。」
儘管已經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他卻依然節儉,一條牛仔褲穿好幾年、肥皂剩一小塊也捨不得丟,家人看見他破舊到都要斷掉的皮夾,想送他一個新的,他也堅持不換。幾年前為了成立會史館,他才捐出用了幾十年的公事包,換了新包。「節儉不是窮,是對資源的尊重。」Garment語重心長地說。
他生活簡樸,對待身邊的人卻非常大方,他也期勉子孫:「為人處世,器度為要。慳吝苦剋,一毛難拔,計較錙銖,乃貧困敗象;器識恢宏,肚大能容,慷慨濟世,顯繁盛之姿。」唯有大器待人,才能聚人聚緣聚善。
在扶輪社曾經有個小故事,他帶著大家到南非旅遊,只有一張升等商務艙的機票,他不自己使用,反而禮讓給最年長的社員,他跟大家一起坐經濟艙。這個舉動對他來說或許微小,被照顧的長者,及同行的社友們,卻放在心上。他甚至補助費用,帶著整個高球隊出國比賽,只要隊友們打得開心,他就心滿意足了。對他來說,財富不是用來彰顯自我,而是用來利益他人。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Garment已經年長退休,近年來,他對人生的體悟更深邃。他說:「人生有四大快樂,賺錢的快樂、幫助人的快樂、投資成功的快樂,以及健康的快樂。」最後一項聽起來最簡單,卻最難做到。人的身體總會隨著年歲而衰老,他卻努力抵抗歲月。
他每天清晨6時半爬山,風雨無阻,從不賴床,不讓司機等待。哪怕偶有病痛,也認真復健,保持健康。這樣的紀律,讓人彷彿見到年輕時,勇敢奔赴天涯,建立跨國企業的Garment。

同年12月9日啟用時,還舉行了時光紀念碑封存儀式,將竹南社三十年來的發展歷史,和對人類未來的預言放入真空包裝後,再置於不鏽鋼的時光膠囊中,六十年後由竹南鎮的社友啟封,見證歷史。
對扶輪人而言,它是一分對社區承諾的深情。常說,扶輪的力量,不只是遠方的國際服務計畫,也是在地的點滴耕耘。竹南扶輪公園,不只是為了今天的使用者而建,更是為了明天的社區,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在這裡、我們在乎」的心意。
Garment對扶輪社有很深的使命與認同,除了在地捐贈外,更多次對國際扶輪基金會慷慨解囊,支持健康、教育與扶貧等國際計畫,促進全球扶輪合作與人道行動。持續投入社會服務,致力改善弱勢處境。實踐「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成為企業家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實踐社會責任的標竿。
他誠心地說:「對於國際扶輪的捐款,不要只追求數字或頭銜,而應以做有意義的事為出發點。唯有以人為本,才能感動人心,這才是捐款的最高價值。」
數年前,與新加坡扶輪基金東亞協調人Hezel佩珊會面時提醒他:「你已捐款84萬美元,再捐16萬就能達到百萬捐贈者的榮譽里程碑。」他當場答應追加捐款,補足百萬美元。
他在成為AKS (Arch Klumph Society)會員之初,即與扶輪基金會深入討論,為其捐款進行細緻分配與規劃。以長遠規劃,落實公益願景,AKS捐贈理念與實踐,讓對國際扶輪基金會的捐款支持,更具前瞻性與策略性。初期捐款總額達四十萬美元,並規劃建立以他命名的專屬基金機制,作為永久基金,每年以利息作為公益資金,回饋竹南地區及全球扶輪專案。他所建立的基金,每年可產生約二萬美元的回饋,用於本地區持續性的扶輪計畫,創造長效影響。
整體而言,Garment不僅捐款數額可觀,更重視制度設計與資源永續,展現他結合商業思維與公益精神的獨到眼光。
Garment與扶輪社的情誼,更是如家人般深厚。他身體不適時,Uni總監一路關心。在陳清波文教基金會的頒獎典禮上,親自見證基金會對百餘戶家庭的支持,感動落淚。她落下的串串珍珠,讓Garment甚感欣慰。當他得知總監每年只需募得兩萬美元,他為了回報互相關懷的友情,2024年捐了六萬二千美元給扶輪基金會,體現他對人才與領導的尊重與鼓勵,也讓國際扶輪和總監也能游刃有餘行善天下。
成為他者生命的貴人,乃真正之福報

幫助人,不一定要捐百萬、捐千萬,只要願意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出發,就已經是偉大的開始。若您也想投身公益、參與助學,無論是資源、時間、還是想法,我們都樂於攜手前行。社會的進步,不靠奇蹟,只靠一群默默願意做事的人,願您我同行。

Garment語重心長地說:「如果說這一生有什麼值得被記住的,那就是:不只賺到了錢,更用錢換來了希望。」
以誠懇待人、以智慧投資、以行動服務。願Garment的故事,能點燃更多人的心,照亮更多人的路。
第一名得獎人台北市華朋扶輪社IPP King

當他在採訪桌上從今年6月月刊及剛出刊的8月月刊,見到分別刊有他在POA決賽獲獎的喜樂學員保齡球賽照片以及他投稿的台北市華朋社守護台灣珍稀近危保育物種金黃鼠耳蝠全球獎助金計畫案例,直說辦理這兩個專案及各有20幾則新聞露出,是他擔任社長年度內最引以為傲的兩件事。
他直言,這其中除了「喜樂保齡球」之外,另一件讓他深感驕傲的便是「金黃鼠耳蝠生態教室建置計畫」。
這項構想最早源自台北市華朋社創社社長 鄭新開 CP Docter。身為台南新市區大社國小第一屆畢業生,他始終心繫母校與家鄉生態。金黃鼠耳蝠(Myotis formosus flavus)曾廣布全台,如今因棲地破壞與人為干擾而數量驟減,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近危」物種,也是台灣紅皮書中的「易危」等級。大社國小校園中仍棲息著百餘隻蝙蝠,這份難得的自然資產成為台北市華朋社投入守護的契機。

「能夠讓孩子們在校園裡抬頭就看見蝙蝠飛翔,進而理解保育的重要,這不只是守護一個物種,更是守護希望。」IPP King如此總結他對於成功申請到通常不易申請的全球獎助金專案,能為保育全世界可能不超過1,000隻,在大社國小校園樹上有100多隻,快要滅絕的金黃鼠耳蝠,為聯合國及其他組織追求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盡一分心力,感到非常高興。活動獲得台南黃偉哲市長關注,親來參與揭幕儀式,增加新聞吸引大眾對扶輪服務行動的注意,也令他驚喜。
IPP King告訴月刊,台北市華朋社原本辦理服務專案/計畫比例就很高,但以往甚少花費金錢在扶輪公共形象。今年選擇這2個活動推動媒體露出,是希望藉此打動人心,讓公眾看到我們扶輪不是只有捐錢,拉個布條,而是親身服務。得獎照片顯示扶輪使喜樂同學感受到身旁有人關懷他,帶領他打球,因而安心全神貫注於目標,有信心做到想做的事。旁邊兩位其實是吸睛的公眾人物,一位是藝人唐玲;一位是「一步一腳印看見新臺灣」主播暨TVBS新聞部副總詹怡宜。他笑說照片能榮獲冠軍純屬運氣,因為任內特意加強扶輪公共形象,請了專人拍照記錄,才有後來可以參賽的材料。拍照也未事先準備腳本,攝影師剛巧就把喜樂同學專注神情及感到有希望的心理拍出來,獲得評審老師的青睞。
太太從事傳播領域的教育,在媒體視頻方面也算先鋒人物,對他推展公共形象提供建議,助益良多。夫婦倆都認為讓外界認識扶輪社做什麼極為重要。他指出「在現代社會,為善不欲人知的觀念已經不合時宜。因為扶輪需要更多資源,需要更多人幫忙行善,一起關懷弱勢,一起發揮影響力。況且許多想要行善服務卻苦無著力之處的人士,遇到扶輪彼此合作才是解方。」
2012年入社,迄至2025年社齡約13年,在去年2024-25年度參加台灣扶輪月刊舉辦首屆POA攝影暨短影音比賽時正擔任社長職務的IPP King表示,他加入扶輪是因為與太太本來自身就常常在從事一些公益服務,但是時時感覺力量薄弱。在一個朋友的帶領之下,他加入台北市華朋扶輪社,欣喜發現該社很有意願辦理服務,不是一個純吃喝玩樂、純聯誼的社團,讓他希望留下來, 與社友發起更多服務,讓公益服務的比例越來越高。得獎照片中喜樂家族(喜樂家族公益基金會)的學員便是服務對象之一。
這個基金會跟台北市華朋社同樣在2000年成立,迄今已有25年歷史。創辦人是台北和平東路靈糧堂的潘秀霞牧師,每一年辦一個大型的活動,宗旨是幫助身心障礙的唐氏症寶寶或腦麻的學員家長堅持不把小孩藏在家裡,協助這些學員克服社交恐懼及難以融入社會的格格不入挫折感。喜樂家族從最開始服務3個家庭到現在已經服務350個學員,加上家屬全部約上千人。

IPP King感謝扶輪的連結,在他當社長當選人(PE)時,與姐妹社台南的善化蘭心社PE林玉環聊天時,發現她的社因為有一位前社長PP Kely是台南善化的智障者福利家長協會會長,也在辦理類似的服務。於是兩個人決定在當社長的任內合辦一個服務這些唐氏症寶寶與心智障礙學員的「華朋蘭心慈善保齡球聯誼賽」。但是一南一北的聯合服務還真有挑戰,很多問題困難,譬如說日期上喜樂家族星期日教會有活動、交通上長途遊覽車唐寶寶坐不住、地點上是台北的下去還是台南的上來、食宿及打球與獎金的花費怎麼出?經過不斷溝通協調,因為善化蘭心社這一方人數較少,在情商之下,犧牲便利於2月15日星期六一大早搭乘遊覽車上來台北,參加下午舉行的保齡球賽。南部學員在華朋社社友於中和經營的商務旅館的住宿費用、打保齡球的花費及部分獎金由華朋社出,晚餐由華朋社招待。

從喜樂保齡球及保育金黃鼠耳蝠的服務活動,IPP King發現幾點:
- 姐妹社之間一起合作公益要比聯誼喝酒能培養出更紮實、堅固的革命情感,他與善化蘭心社甫卸任林社長的感情變得更好。對於3470地區因為善化蘭心社在這個案子以DDF給與華朋社極大支持,他心懷感激。King認為大家一起共好,共同成就良善的事情很有意義。
- 從心智障礙者因為注意力而無法久坐、搭乘長途車他們必須要停頓休息,以及與他們接觸中,感悟他們的家長有著非凡的耐心愛心實在偉大,令人感佩。喜樂基金會每年6月舉辦父母節,幫助學員向家長們表露情感及感恩,也令他十分感動。因此,他希望持續關注,打算將來支持喜樂家族在深坑石碇推動的一個唐寶寶與家長雙老家園。
- 對於社長任內辦理服務專案並同時推展扶輪公共形象,他指出自己事先準備好受拍攝人的授權文件,得以保護雙方(尤其是兒童及青少年)權益,並順利留下證明扶輪濟弱扶傾的證據與素材。
- 服務活動的拍攝夥伴是他的友人松山社大專研媒體的黃校長,由他協助策劃執行並請團隊中出身中時的專業攝影師拍攝,並因其人脈管道增加媒體露出的結果,也因為今年有媒體露出的素材所以參賽。華朋社以往沒有編列公共形象的經費, 今年則以活動經費結餘來推展公共形象,不料結果獲得肯定,成為PETS教材。此外,他鼓勵扶輪社友盡量嘗試申請GG案,他可以分享自己的經驗。

IPP King 坦言,其實是因為在當時總監李博信及華朋社CP Doctor 鄭新開的鼓勵下參加比賽,他才開始更注意到《台灣扶輪月刊》的價值。過去例會雖然總會擺放月刊,但社友翻閱的習慣並不多。這次專訪讓他重新意識到,月刊不僅是資訊的傳遞平台,也是展現扶輪服務成果的重要舞台。
他表示,往後將會鼓勵社友積極閱讀與投稿,並承諾將與現任台北市華朋社社長P Helen李宜美合作,在今年12月13日於中崙高中舉辦的「喜悅點燈‧齒愛閃耀」專案後,聯合投稿分享這場為喜樂家族學員及陽明教養院長照獨老所舉辦的大型口腔衛教活動,期盼讓更多人看見扶輪的行動力與影響力。
作者 3470地區佳里社IPP Wood Ⅱ 楊志超


2024-25年度的主題是「神奇扶輪」,對我們夫妻而言,這不只是口號,而是一段真實的人生旅程。我們共同經歷了四大劫與四大喜,每一個轉折都讓我們更深刻體會扶輪精神的力量。
四大劫:逆境中的堅持
• 流感初襲:去年7月1日就職典禮後,我因流感無法參加其他社的活動,開局即遇挑戰。
• 心臟手術:9月,我因三條主動脈阻塞接受心導管手術,無法親赴日本出席姊妹社授證50週年慶典,由我夫人代夫出征,展現佳里社的團隊精神。
• 夫人手術:11月,我進行第二次心導管手術,而夫人也因肺部篩檢發現胸腺瘤,接受切除手術,夫妻倆身心皆經歷考驗。
• 繁重任務:儘管身體狀況不佳,我們仍堅持完成總監交代的六項任務,並且全部超越達標。
四大喜:奇蹟的降臨
• 活動圓滿:8月成功舉辦「青春有愛、健康最Hi」青少年反毒反飆車三對三籃球賽及肺篩檢服務計畫,有105隊報名約500名學生與家長參與,亦完成170位民眾肺篩檢工作。10月更完成地區大型服務計畫 —— 佳里友愛‧扶輪共好」i健康親子嘉年華暨關懷弱勢公益活動,完成捐血490袋血漿、乳攝89位、AI檢測362位、內輪會編織包義賣所得21萬5,880元全數捐出給5個社福機構、支持偏鄉學校特色才藝表演、園遊會等多項公益項目。其他還有送愛偏鄉 ―― 堡餐共享、玫瑰墓生命教育音樂演講、德蘭啟智中心到宅服務車捐贈、慈善音樂會、勤學獎助金頒發等近10項大大小小的服務計畫。
• 家庭喜事:3月與4月,我們的兩位兒子完成了終身大事,家中喜氣洋洋。
• 事業拓展:新建工廠順利完工,事業邁向新里程。
• 即將升格:今年9月,我即將成為「爺爺」,迎接扶輪四代新生命的到來。
![]() ![]() |
![]() |
今年度的節目主委PP Lee安排的講師演講內容精彩絕倫,兩位大使與兄弟社金蘭社的聯誼交流都舉辦得盡善盡美。三役與五大主委盡心盡力,讓每一項任務都能圓滿完成。特別感謝內輪會夫人們的無私奉獻與支持,
PP Subaru夫人領軍的內輪會舞蹈團為本社活動增添風采,Bruce夫人婷婷更是全力協助規劃內輪會活動,令人感動。
我最感謝的人是擔任我秘書的PP Andy,一年來無怨無悔地協助我規劃與協調所有事務,尤其在我身體狀況不佳時,他毫無怨言地承擔重任,是我這一年來最堅強的後盾。
財務成果:穩健成長
去年結餘約為167萬,今年度IPP與團隊捐款25萬,日幣兌換回台幣5萬,合計197萬。今年度結餘為275萬,整體成長約65萬,展現佳里社財務穩健與資源運用的效率。
結語:感謝與祝福
這一年,我們走過風雨,也迎來彩虹。此刻心中滿懷感謝,感謝所有社友與夫人們在這一年中給予我與夫人無比的支持與肯定,更感謝年度團隊的協助與幫忙,讓我們攜手走過一段充滿挑戰與奇蹟的旅程。再次感謝所有社友、夫人、團隊幹部的付出與奉獻,讓「神奇扶輪」不只是口號,而是佳里社真實的故事。
作者 3470地區 臺南東寧社CP Alan葉俊麟

2023年,是我人生中一個值得永誌的年份。從9月11日國際扶輪正式批准臺南東寧扶輪社成立,到11月我們順利舉辦創社授證典禮,短短三個月,承載的不只是社團的組織建構與人員招募,更是一段交織著願景與堅持的里程。

創社初期並不平順。當時我們從台南第一衛星社轉型,有社友懷疑、有猶豫,爐邊會中的激辯讓人難忘。但正因為這段歷程,讓留下來的每一位創社社員,都成為真正的開路者。我們咬緊牙關,頂著壓力,用最短的時間完成RI認證、人團法建制、40人招募,甚至同步籌辦授證典禮,這其中的挑戰與甘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
我始終懷抱感恩之心。感謝母社台南社的強力支援,新社顧問PDG Ginseng的無私輔導,IPP Richard的熱情協助,PP Jerry與Sam的奔走指導,更感謝老婆、家人的包容與體諒。還有我最重要的左膀右臂CS Mike建畿,是他陪我熬過每一個焦灼的夜晚,成為本社不可或缺的擎天柱。當然所有一路走來相挺不棄的幹部團隊與創社社友,也是我衷心感謝的!其中Vicky的呼群保義與大力金援是這二年來迴峰再起的大背靠!
在這一切之外,我始終記得「扶輪」的本質。不只是聯誼,更是服務與承諾。在新社成立的近二年來,我們不斷以實際行動回應社會的需要。從黃絲帶護幼計畫、捐血嘉年華、早期肺癌篩檢、乳癌篩檢,到認養扶輪之子、參與生命橋樑與家扶希望工程、德蘭中心到宅服務車捐贈等,本社雖然年幼,卻已行穩
志堅。
這些努力,正呼應2024-25年度的扶輪主題「神奇扶輪」(The Magic of Rotary)。正如RI社長Stephanie Urchick所言,改變世界的不是魔法,而是每一位扶輪人投入的每一分熱忱、每一項計畫、每一筆捐贈。本社每一場服務、每一次聯誼,都是這分「神奇」的實踐。

除了外在的成果,我更珍惜內在的成長。這一年,我看到每位社友在服務中找回熱情、在聯誼中建立真摯的情誼、在例會中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這就是扶輪最深的魔法:它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然後把這分美好傳遞給他人。
回首這段創社旅程,我體會到,「從0到1」雖難,「從1到∞」更難。我們已點燃了火把,更要學會接棒與照亮。我期許本社能成為一個平台,一個真正「聯誼與服務」並重的基地,持續發揮年輕扶輪的創意與行動力,也肩負起老扶輪的傳承與信念。
展望未來,本社將更積極拓展青少年服務與產業交流。我們期許能與扶青社合作開辦講座與職涯體驗、與社區連結在地需求,讓「服務」真正從社會基層生根。同時,也希望藉由創新科技、社群媒體等工具,吸引更多新世代加入扶輪的大家庭。
我始終記得泰戈爾說過的一段話:「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在這個動盪變化的時代,本社希望成為那一道光,為社友帶來友情與成長,為社區點燃希望與改變。
在2024-25年度圓滿落幕,新年度展開之際,我更願這篇〈雙十光輝‧榮耀扶輪〉作為我們團隊的宣言:我們來自不同的背景,但共享一個願景;我們從第一步走起,但不止步於現在;我們肩負雙十的光輝,啟航榮耀扶輪的未來。
願扶輪永續,願我們不負使命。願每一位扶輪人,都能以行動,讓這個世界多一分溫暖與美好。

作者 3482地區 台北城東社IPP K.K. Wu吳坤光


一段服務與成長的旅程
我是台北城東扶輪社第31屆社長吳坤光KK,於2024-25年度接任社長一職。作為一名行醫50年的婦產科醫師,我親身經歷了台灣社會的巨變 ―― 從每年43萬新生兒的生育高峰,到去年龍年僅剩13萬個新生兒,少子化不僅改變了醫療環境,更讓我深刻反思生命的價值與社會責任。正是這分使命感,促使我從「排斥接任社長」到毅然扛起第31屆社長的職責,開啟這段「超我服務」的扶輪之旅。
傳承與創新:打造城東特色
去年7月4日,在社友們的祝福中接過社長肩章,轉眼間已帶領台北城東社完成一整年精彩服務的歷程。我們秉持「傳統扎根、創新突破」的精神,首創「踏溯台北城巡禮」活動,每個月由葉倫會老師導覽古蹟文化,深入淺出解說台北城的歷史與地理,搭配王老師具知性與感性的專業影像紀錄,12場深度走讀,從大稻埕、龍山寺、臺灣大學、大安森林公園、北投公園到圓山、圓山飯店,結合例會、慶生與聯誼,不僅凝聚社友情感,更深受社友與寶眷們的喜愛,成為地區的盛事和標竿,這項創舉讓本社在3482地區脫穎而出,展現「We Create Hope」的年度精神!

創造服務精神與真摯情誼
1.國際化新春團拜
2月9日7社聯合的「新春團拜」,席開近30桌,遠道而來的日本友社共襄盛舉,我化身為討喜的財神爺,與大家共度溫馨熱鬧的新春佳節,展現扶輪友誼無國界!
2.台語文化薪傳
3月29日本社與12社合辦第26屆「台北扶輪盃台語演講比賽」,從線上初賽到台北士商舉行決賽,近百名學子參與,以母語傳承台灣之美,實踐文化永續。
3.地區年會榮耀時刻
4月19-20日3482地區年會,本社榮獲「神奇扶輪 ―― 超群特優獎」,Jessica總監親頒獎項,蔣萬安市長致詞,見證我們這一年的努力與成果,這分榮耀屬於全體城東人!
4.國際姊妹社情誼
5月3日母親節慶祝晚會在大直典華舉辦「Doctors Party」,節目精彩、氣氛溫馨,凝聚了社內最真摯的情感。
5月15日31週年社慶於維多麗亞酒店盛大舉行,日本、香港、泰國姊妹社專程來台,30桌貴賓共襄盛舉,印證扶輪「世界一家」的理念。
5.深耕青少年服務:建中扶少團成立
本年度更與台北建國中學合作成立扶少團,6月29日授旗典禮上,看見年輕學子眼中的熱情,讓我深刻體會「今日服務養成的青少年,明日團體的領袖」的扶輪真諦。

從2007年PP Ortho引薦入社至今18年,我始終保持百分之百的出席率,原本只想做一位熱心的社友,從未想過會成為社長。感謝PP Meiji的鼓勵,讓我有機會以醫師的細膩與扶輪人的熱忱,帶領本社寫下歷史新頁。
謹以「四大成功關鍵」與社友分享:
1.團隊合作:理監事會與委員會無私付出。
2.寶眷支持:夫人們的包容是最大後盾。
3.友社攜手:跨社聯合服務創造加乘效益。
4.總監指導:DG Jessica的領導照亮方向。
這一年,我真正體會「服務最多、獲益最大」的扶輪哲學。未來將繼續秉持「擴展服務、專業、國際化親善」的城東精神,與各位共同實踐「超我服務」的扶輪願景!
超我服務,感恩有你!

作者 3482地區 台北北薪社IPP Livia李淑芬


剛開始時,對於各種聯誼活動與繁複社務,其實非常不習慣,甚至有些抗拒與不安。畢竟我不是一個外向、熱衷應酬的人,但既然已經接下了社長的重任,就有責任代表本社面對所有的挑戰。那段日子,我內心時常掙扎與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但我不斷對自己說:「妳可以的,不要畏懼!」就這樣一步一步地,鼓起勇氣、咬牙堅持,努力扮演好社長的角色,勇敢面對每一項社務與聯誼活動。
回首這段心路歷程,內心充滿了感恩、感動與感謝。
首先,感恩 CP Andy 的提攜,感謝理事與主委團隊的鼎力相助,更感謝所有社友與寶尊眷們一路以來的支持與包容。正因為有大家的支持,我才能從一開始的忐忑不安,慢慢轉為踏實放心。
我始終堅持一個信念:這個社是屬於每一位社友與寶尊眷們的。既然是我們共同的扶輪家庭,我希望每一位社友都能感受到參與的價值,與歸屬的溫度。因此,我希望大多數社友都能肩負職責,實際參與並付出。我明白這樣的安排對每個人都是挑戰,因此我選擇以身作則,努力出席每一場活動、親力親為,從行動上鼓勵大家一同參與。
我也善用心理師的專業背景,時常關心社友的身心健康,不定期關懷與陪伴。漸漸地,我們的出席率常達九成,社友們的凝聚力與參與感日漸提升,讓我十分感動與欣慰。能看到大家一起投入社區服務與聯誼活動,彼此鼓勵、攜手前行,是我這一年來最大的收穫。

而最令我感動的,莫過於我們今年度的重點社區服務計畫 ―― 「文特天使藝術家夢想成真展覽」。
這場展覽,是由全體社友親力親為完成的社區服務。我們發揮每位社友的專長,包括統籌、企劃、視覺設計、行銷宣傳等,全力推動這場對文特學校學生而言意義非凡的展覽。這些擁有藝術天賦但身心障礙的學生,在我們的支持下,以「藝術家」的身分站上展場舞台,他們的家人與老師們都感動萬分,現場無數次眼淚與掌聲交織,場面動人。
更感人的是,展覽之後,有畫廊注意到這些創作者的天賦,並進一步主動為其中幾位舉辦個展。這就是神奇扶輪的力量 —— 我們不只是辦了一場活動,而是點亮了他們的生命之光。

這一年來,我獲得了難以言喻的成長與蛻變。在這個人生階段,能再有學習與自我突破的機會,是一種珍貴的恩賜。而這一切的背後,都是社友們與寶尊眷們的包容、支持與陪伴。
我們也因此榮獲年度總監特優獎,這項至高榮譽並不屬於我個人,而是屬於我們全體社友與扶輪家庭的榮耀。這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神奇扶輪最好的展現。

有趣的是,在我卸下社長職務、獨自旅行至日本時,在淺草神社看到一個御守,上面寫著「心身健康」四個字,當下竟有種莫名的激動與共鳴。原來,我所堅持的理念與祝福,不只是職責,更早已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
衷心祝願所有扶輪人:擁有強健的體魄與穩定的心靈,開心參與扶輪,齊心協力發揮我們的影響力,照亮更多人的生命,共創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作者 3482地區 台北華創社CP Dona陳美芳


初心:為執秘創造一個「可以被理解」的家
創社之初,我與創社秘書Silvia(地區執秘)攜手前行,以「為執秘打造一個被理解的家」為初心,實踐RI與地區所倡導的DEI:
多元(Diversity)、平等(Equity)、包容(Inclusion)理念,但在推動過程中,我們發現,讓執秘加入自己所服務的社,是存在許多現實困難的,因此我們改變創社方向,改為成立一個執秘專屬的扶輪社,成為彼此能理解、成長與互助的家。給執秘彼此多一個成長及發揮的舞台,我們的初心是清楚的,希望這個社不僅讓執秘能彼此聯誼、分享社務經驗與資源,也能透過「同為社友」的角色回饋自己本身服務的社,讓每個執秘的本社,因為執秘加入了本社而感受到具體幫助與不同的價值。而歷經一年的時間印證,我發現,這個願景成真了!我們的執秘社友回到自己本社後,真的提供更有效率、更貼近社友需求的支援,社務也因此更順暢、更有溫度。這分成就感,讓我打從心裡感到驕傲。反觀,我們在創社初期,這些執秘社友,大家熱心的分工、自願的幫忙事務,這也讓我感受到團結的力量。
招募期的火花與挑戰

坦白說,本社成立迄今,我也經歷了一段失落。有些社友選擇離開,作為創社社長,我當然難過。所幸,我們的輔導顧問及時提醒我:「這是常態,不適合的,就放手;值得珍惜的,是留下來的這群人。」這句話點醒了我。與其糾結於失去,不如珍惜仍堅守在這列車上的每一位伙伴。他們才是我們台北華創社最珍貴的寶藏。

本社從來不是要與各社競爭什麼。而是補位、協助、串聯,讓各社社務更順利、更有效率、更有溫度。我們默默耕耘,穩穩往前。每一場聚會、每一次活動,大家的笑聲與回饋,都深深感動我。華創,不只是一個扶輪社,更像是一個溫暖的家。我們的願景是:讓執秘們透過這個平台,把所學、所感帶回本社,讓原來服務的扶輪社更加燦爛。讓彼此都因為「成為扶輪人」而更加閃耀。感謝當年Coach總監展現行動,倡導DEI,勇敢支持創造「執秘社」,才有今天的台北華創社(Rotary Club of Taipei Huachuang),也感謝一路支持扶持我們的扶輪先進,是你們為我們創造一片光明。
今年是華創第二屆了,由扶輪經驗豐富的執秘Jenny社長(台北城中社)接棒,相信第二屆的華創依舊是延續著精彩與閃耀的一顆星。願台北華創扶輪社這顆星,繼續閃耀。願台北華創扶輪社這朵花,更恣意盛放。敬祝 闔家平安喜樂、社運昌隆。
作者 3501地區 新竹社 IPP Door 梁瑞峯


首先,新竹社創社70週年慶典圓滿舉行,是我任內最大的挑戰,也是最令人驕傲的時刻。在前社長們、全體社員及各界貴賓的齊心協力下,活動以精緻細膩的規劃,展現出我們扶輪精神的延續與蛻變。晚宴上,來自日本京都東山社與馬來西亞亞庇社等姊妹社的祝福與到訪,更讓整場慶典充滿國際情誼。我們

而更令人振奮的是,我有幸代表本社前往日本參加神戶扶輪社100週年慶典。那是一場氣勢非凡、極具歷史意義的盛典。能與全球扶輪人共同慶賀百年里程碑,並獻上新竹社的祝賀與祝福,我深感榮幸與驕傲。同時,也與神戶社、京都東山社等友社加深了情誼,為未來的國際交流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回首這一年,甘苦交織,但每一滴汗水都化為榮光。我始終相信,扶輪的價值,不只是服務與貢獻,更是在人與人之間創造出無可取代的信任與連結。
榮耀的背後,是一群默默付出的社員與家人的支持,這分光輝,不只屬於我,更屬於整個新竹扶輪社。

作者 3521地區 台北長智社IPP Sophia楊碧雲


求學回國後就職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於當公務員期間多次參訪日本的日照中心、養護機構及失智照顧咖啡館等,並結識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希望大使丹野智文先生,並藉丹野先生來台灣參加失智國際會議時,邀請他至中正社區大學分享他39歲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失智的歷程。
2017年我自公務員退休之後至今,即在台北市的社區大學教授腦部活化與失智預防課程講師長達8年。因此,對失智預防工作,有極大的使命感。於2003年1月加入台北長智扶輪社,非常幸運地在入社第二年(2023-24)即成為PE,第三年(2024-25)被推選為社長。近兩年來均能按照自己對腦部活化與失智預防的專業能力,堅持不懈地推動「橘色失智預防咖啡館」公益活動。
2023年台灣失智人口約為32.5萬人,且隨著年齡增長,失智症盛行率呈現倍增趨勢。本社開始培訓100名失智預防志工及採用日本衛采製藥公司開發的的 CogMate™腦年齡測驗。免費為1,500名民眾做腦年齡檢測,以提早瞭解自我及家人的腦部健康。並於2023年11月25日安排參加財團法人立心慈善基金會主辦的「RUN伴 TAIWAN」台北場失智症宣導活動。

本社主導「橘色失智預防咖啡館DG案」設置目的是想藉著失智預防志工的培訓課程喚醒市民對失智預防的關心與重視;透過「腦年齡檢測的篩檢計畫」,讓民眾能夠「提早檢測,提早預防」。再者,於台北市6所社區大學,各辦理一場「橘色失智預防咖啡館公益活動」,讓失智症及失智症家屬有學習與喘息的空間,幫助更多家庭,守護更多生命。這些連續性的活動,希望喚起社會認識包容支持失智症患者,營造一個友善的社區。
![]() |
![]() |
附錄
1.日本早發性失智者丹野智文分享失智歷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1ZJCT9-t_k
2.這是咱的扶輪社
https://youtu.be/t5rxacT4SBQ
3.愛在扶輪120 ―― 長智社
https://youtu.be/dc4K7HMyg9M
4.長智扶輪社3週年社慶影片
https://youtu.be/v9VXiJtb0jc
5.失智增能活動之創新與展望「台北橘色失智預防咖啡館」:攜手推動失智照護
新思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
Iinrlr2CgcE&t=38s(2小時33分鐘)
作者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


律師社友的職業服務
透過律師社友的服務,我們能明白權利與義務的關係,
進而使自己權益得到最大保護與伸張。
The personal benefit is then being protected and developed.
作者 3521地區 台北百齡社PDG Tommy黃維敏

![]() |
![]() |
扶輪少年服務團團員可以接觸到國際扶輪以及國際扶輪所屬的扶輪基金會的許多資源。國際扶輪可提供行政管理的支援以協助扶輪少年服務團茁壯。
1959-60年度國際扶輪社長哈羅德 T.湯瑪士Harold T. Thomas 在其任職期間行遍全球時,他發現扶輪社員們普遍感覺到扶輪在發展青少年服務的潛力並沒有充分發揮。因此湯瑪士於1960 年任命一個由5位扶輪社員所組成的委員會,就此議題加以研究,兩年後,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墨爾本郡的墨爾本高中,由 23 個學生成立了第一個扶輪少年服務團。
扶輪少年服務團的英文名稱Interact這個字代表「international國際+action行動」。目前,全世界超過 200 個國家及地理區域,有411,000位青少年分別隸屬於大約17,800個扶輪少年服務團,使扶輪少年服務團活動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性活動。在全球各地,青少年朋友透過各式各樣的扶輪少年服務團服務活動來散播聯誼與國際瞭解。
扶輪少年服務團在扶輪大家庭中的關係?
國際扶輪是一個由各事業與專業領導人士所組成的世界性服務組織,全世界共有超過130萬多扶輪社員及扶青社員,分屬於約37,000個扶輪社及11,000個扶青社。扶輪少年服務團自給自足並自我管理,但接受輔導社指導。這種輔導關係是由於扶輪的理念,認為青少年朋友,或新世代,應該積極參與社區生活並有發展領導技巧的機會。扶輪少年服務團提供一個媒介,讓青少年新世代能夠藉此得到參與的機會。
成立一個扶輪少年服務團是一個扶輪社在其社區內進行的活動中最具有成就感。扶輪少年服務團計畫讓扶輪社員有機會成為有興趣於服務其自己社區以及地球村的青少年男女的良師益友。扶輪社員也可做為扶輪少年服務團團員在其邁向專業及社區領袖之路的資源。相對的,扶輪少年服務團可以為扶輪社注入新的活力,激發新的服務點子,增加對服務計畫的支援,以及幫助發展未來的扶輪社員。
作者 3470地區 台南安南社PDG Robert蔡文斌

這些年,每學期兩科目各1班學生,每班250人,大部分是理、工、醫學院的學生。同學們習慣於自然科學絕對價值,幾乎都有正確答案的思考模式,對於社會科學的多元價值、多元思維,不太容易適應。
我曾舉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211號及224號解釋為例,說明限制先交稅款或提供擔保,才可以提起行政爭訟,大法官就仁智互見。尤其,同一屆大法官,相差不及1年半,態度180度轉變。第211號發表唯一不同意見書的劉鐵錚大法官的見解,反而變成第224號的主流見解。
有一學期,我曾要同學研究高雄市長選戰,「黃俊英v. 陳菊」的選舉官司。一審台灣高雄地方法院95年度選字第20號民事判決,連不同意見書共6萬4,220字;二審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6年度選上字第13號民事判決有4萬1,128字。我要同學進入司法院網站,點選並詳細閱讀兩份判決有關當選無效的部分後,各撰寫1,000字的心得,作為一次平常測驗的成績。
同學們研閱後終於知道,為何一、二審法官,見解不同?為何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03條第1項及第2項的「強暴、脅迫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同樣「其他非法」4字,竟然從文義、立法、體系、類推、目的性、比較解釋等角度,法官的認知上,南轅北轍!
前一學年,我指導學生研究死刑釋憲及死刑判決。同學們發覺,「是否情節屬最嚴重」,竟然刑事庭法官,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原來,社會科學常常百家爭鳴。
作者 桃園向陽社PP Alamain陳映榕
一座驛站 一生承諾PDG Metal用愛與行動

實踐真正的扶輪精神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山,對PDG Metal來說,那座山,叫做虎頭山。它不是名勝古蹟,不是打卡名所,甚至曾是一片雜草叢生、垃圾四散的荒蕪地。他卻在疫情期間,日日攀登、沉默鍛鍊,與一位中醫氣功師並肩而行。就在某個雨天無處可躲、無水可飲的時刻,他抬頭看著山頂,心裡閃過一個念頭:「如果有一天我能當上總監,我要在這裡,為桃園做一件不一樣的事。」
那不是一場夢,那是一次靈魂深處對家鄉的承諾;那也不是為了榮耀與掌聲,而是一份深埋心底的愛,默默生根。

虎頭山驛站的構想一出,就遭受質疑與阻力。有市議員反對,有人冷言冷語說他異想天開,甚至連自己人也懷疑:「這麼大的工程,怎麼可能?」「這會不會最後變成蚊子館,丟的是扶輪的臉?」但他沒有怨,沒有退。所有的委屈,他只說了一句話:「募不到款,就我來補。」
這是一種「我必須做到」的信念,也是一位領導人,把責任扛在肩上,卻將眼淚吞進肚裡的高度。他一一去說服、一一去拜訪,去找支持者、去借力量,就這樣,從零開始、從懷疑開始,走出了一條用信念舖出來的路。
虎頭山驛站,是他的愛,在PDG Metal無怨無悔的堅持下,長出了形狀。如今,虎頭山驛站不再是廢地,而是桃園山友心中最溫暖的港灣。1樓飲水機、長桌椅、氫水設備,接住風雨,也接住疲憊;2樓冷氣、投影、會議空間,成為環境教育與社區交流的重要據點。每一片木板、每一扇窗、每一張桌椅,背後都有人伸出援手,有人捐物資、有人出人力,只因為那個叫Metal的人讓他們相信:這不只是建一棟建物,而是建一種文化及傳承。這分文化,是對土地的敬意,是將扶輪的愛化為一種感動的行動力。


這是他的堅持,不是一次的感動,而是能一直感動下去的感動。
他對桃園的愛,刻在這座驛站裡;他對扶輪的愛,活在每一位登山者的笑容裡,PDG Metal不曾為自己歌頌,但如今,當虎頭山驛站每天湧入大量市民,當山友說出「做這個的人,功德無量」的時候,當高中生在驛站裡接受生態教育、未來成為保育的種子,我們知道,那一年,PDG Metal把自己的名字,靜靜刻在這座山的風裡,化作一座永不消逝的驛站。
這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用堅持,換來一世代的感動,PDG Metal就是這樣的人。他用愛,為桃園蓋了一座驛站;他用扶輪的信念,讓服務成為地標;而我們,將在這座驛站裡,看見一個男人溫柔而堅定的靈魂,在山頂,在風中,而且永遠在我們心裡。
作者 台中東南社PP Robinson夫人簡靜修


母親節來臨時,碰巧是萱草花盛開的季節。每年1到5月,位於彰化縣花壇鄉虎山巖旁的一整片山坡地大約有30萬株的金黃色金針花熱情綻放,大地好像是鋪上一片黃金地毯。虎山巖是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三級古蹟,搭配金針花花海,吸引無數遊客和香客前來朝聖。平緩的山坡上開滿一簇簇、一簇簇的黃金花朵,綿延不絕,放眼望去,好幾萬朵金針花映入眼簾,輕盈起舞翩翩。這幾年來,每逢金針花季,我和Robinson都會前來,穿梭於花海間,盡情享受著滿滿的黃金浪漫。此時,英國浪漫詩人William Wordsworth膾炙人口的水仙《The Daffodils》總是會閃入腦海,我彷彿看到遠在天邊的水仙花和眼前的金針花在微風中輕盈地翩翩共舞。茲將本詩和拙譯列於後,和大家分享!

CLUBS IN ACTION

扶輪新任社長出線(P8):由於輪職到的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社長突然於上任兩週前因故閃辭,社籍在義大利的Francesco Arezzo阿瑞佐挺身而出,接下社長的重任。他用微笑與擁抱串起世界,也以「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作為年度主題,讓服務能夠延續。阿瑞佐的故事告訴我們,扶輪不是靜靜觀望的舞台,而是必須及時親自投入的志業 —— 唯有參與,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探索之路(P16):2026年國際扶輪年會明年6月份即將在台北盛大舉行。這是台灣扶輪歷史上的重要時刻,也是我們向世界展現熱情、文化與服務精神的絕佳舞台。本期月刊特別推薦您閱讀〈探索之路〉一文,由國際扶輪資深撰稿人Diana Schoberg寫下她在台北的探索旅程。透過她的眼睛,我們熟悉的街道、地標與人情風貌,瞬間化為一篇篇令人驚艷的篇章 —— 從自由廣場的壯麗建築,到九份的山海美景;從夜市的在地滋味,到故宮的文化瑰寶,每一幕都讓人感受到台北的獨特魅力。
台灣扶輪2026 People of Action 攝影暨短影音比賽(P38):台灣扶輪2025 People of Action 攝影暨短影音比賽從去年9月到今年6月,長達9個月的初選、決選、頒獎過程後,已經在全台灣社友間引起了壯闊的波瀾,各地區及社友們的熱情參與,讓台灣扶輪月刊主辦單位驚喜連連,動態的展現了扶輪社友們的服務精神。具有意義的活動,讓扶輪月刊的靜態服務,與POA行動小組的動態服務相結合,誠為一大創舉也。扶輪月刊與POA行動小組因而深受鼓舞,決定在2026年繼續辦理,並增加了獎勵的金額。歡迎全台社友踴躍投稿,用你的視角記錄扶輪的團結、傳遞善意。無論是一張捕捉感動瞬間的照片,還是一段展現扶輪精神的短影音,我們都期待看見你鏡頭下的故事!社區服務的溫暖笑容、國際交流的感人時刻、社員間的真摯情誼 —— 這些都是扶輪最珍貴的風景。優秀作品將刊登於本刊及本刊網站,讓世界看見台灣扶輪展現的力量!
2024-25 Foundation Circle會員PP Garment陳榮秋專訪(P56):這期扶輪月刊專訪PP Garment陳榮秋,PP Garment從貧困農家走向國際舞台,他用勇氣與智慧打下事業版圖,並將豐收回饋家鄉。他創立的基金會,二十八年來從不募款、不依賴補助,只靠穩健制度,持續守護苗栗的孩子。他相信真正的慈善,不是金額的多寡,而是能否帶來尊嚴與希望。 Garment用一生告訴我們 —— 公益需要計畫,更需要恆心;當你願意多走一步,或許就能照亮一條別人前行的路。
主題徵文發表(P67):一年的社長與總監任期,365天的責任與挑戰,背後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故
事?有人在壓力中找到突破的力量,有人在歡笑與淚水間收穫最真摯的情誼。本期月刊,多位曾肩負領導責任的IPP與PDG,真誠分享他們的甘苦與感動。讀著他們的故事,你或許會想起自己在扶輪旅程中的點滴,也會看見成為社長與總監,除了辛苦與挫折,還有滿滿的成就與溫暖。別錯過這一期主題徵文發表,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是扶輪精神最真實的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