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投資創造永續的公益傳奇
——————————————
2024-25 Foundation Circle會員
PP Garment 陳榮秋專訪

PP Garment陳榮秋,我們專程南下苗栗竹南,只為親眼見證他的傳奇。

「真正的勇氣,是在你還不知道未來會怎樣的時候,依然選擇前進。」
——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行前,我特別拜讀Garment的傳記《牛仔界的成吉思汗》。書中的他,是個征戰世界的開拓者,膽識過人,行動果決,擁有鋼鐵般的企圖,帶領著台灣成衣業與紡織業,挑戰國際版圖,從台灣出發,到非洲、中南美洲、亞洲各國設廠,更與世界最頂尖的品牌合作。
這樣一位敢於挑戰的先行者,擁有至高的戰略眼光與實幹精神,我在心中勾勒他的形象,必定氣場強大,霸氣十足。
然而,最強大的將軍,霸氣藏在靈魂深處。眼前的他,舉止恬淡從容,說話時沉穩而堅定,語速不快,話語平實,卻句句透露出縝密的思維,面對每一個問題,都像在推演經濟戰略。唯有眼神透露了他的氣勢,他用當年打天下的力量,實踐對公益與扶輪的承諾。

「財富不是你擁有了多少,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華倫‧愛德華‧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為了改善家計,他到成衣廠工作,靠著勤奮努力,與節省的習慣,成為排馬克高手,也為他的創業立下根基。同一塊布,在他手中總是能縫製出更多衣服。這是聰明才智,也是從小節省帶來的習慣。
Garment的事業從竹南起步,第一家工廠「竹興」,就是在「陳清波文教基金會」的現址。為了讓故鄉苗栗的孩子,可以好好就學、快樂長大,他在1997年9月,以父親之名,創立「陳清波文教基金會」,宗旨為:發揚仁愛精神,促進社會和諧。
他以英雄的魄力,衝向世界,開疆闢土,打造出世界的年興,兩度榮獲《富比世》雜誌全球兩百大成長最快小型企業,以及全球二十家最佳小型企業的榮耀,更在尼加拉瓜授勳;又以英雄的溫柔,回到故鄉,守護家園,建造出苗栗孩子的避風港,用厚實的肩膀,扛起孩子們的未來。
他更以英雄的智慧,讓基金會得以永續,設計出長期穩定的營運系統,讓基金會不受經濟波動與接班影響,可以長久地幫助在地學子。尤其重要的是,為了不排擠其他社福團體,基金會從來不接受募款,更不會向政府申請補助,每一分錢,都是他自行承擔。這是他的遠見,也是體貼。
建立制度,才能讓慈善永續經營

2010年起,基金會開始頒發「清寒獎學金」,給需要的孩子。Garment自己苦過,知道繳不出學費的困窘,看著同學出遊自己卻不能去的心酸,他現在有能力了,只想照顧更多孩子,讓他們不再經歷自己受過的苦。
2012年起,更增設「清波助學金」,只要通過審核者,就能每月領取五千元的助學金,時長一年,過年還加發五千元年節禮金,總計六萬五千元。一年協助一百個家庭,光是助學金就頒發六百五十萬元,加上行政人事費用,年度支出為一千兩百五十萬元。與其他獎助學金不同的是,陳清波文教基金會不只支持成績好的孩子,這不是獎學金,而是助學金,無論成績好壞,一視同仁地照顧。
同年增設「苗栗縣高中學子前程發展助學計畫」,大學就學四年期間,每人至少可獲得四十萬元學雜費補助,並提供畢業後工作機會,共補助八十六人次,六百六十萬。

為了鼓勵孩子們在不同領域發揮所長,基金會增設「成績進步獎」,只要在學業、品德、體育、才藝,甚至導師認定有進步者,就發放獎金,鼓勵孩子們多元發展,突破自我。還試辦了「親子理財營」、「夏日科學營」,讓孩子們接觸更多新事物。
2023年,基金會捐贈一百萬,幫助竹南鎮公所購置無障礙巴士,讓更多鄉親受益。
2024年,舉辦第一屆「清波夏令營」,三天的營隊,共兩梯次,帶孩子們用玩樂的方式,認識苗栗,也讓大孩子們回來當志工,做弟弟妹妹的表率,讓他們看見未來可以不一樣。2025年,除了續辦「清波夏令營」外,還舉辦了中學生的「攝影營」,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都能夠被照顧。
截至目前為止,基金會幫助的孩子,總共四千三百九十七人,總金額達七千四百八十六萬元。每一個數字背後,都藏著Garment的心意,希望孩子們能好好長大。
慈善不是給人恩惠,而是給人尊嚴
為了讓基金會的結構更完善,除了營運費用的永續,董事會的運作也必須公正透明。董事會九名成員中,除了董事長是由家人擔任外,其餘八位都是外部專業人士,其中更有四位是校長,對教育有理念更有實務經驗。董事會制訂了嚴謹的審核流程,實踐永續經營的理念。
每一年,基金會的重頭戲,就是家庭訪問。偏鄉的孩子,資源本就匱乏,基金會照顧的孩子們,更處於劣勢。每年9月,基金會都會安排家庭訪問,由基金會的董事長帶領團隊,一家一家拜訪。除了審核資格外,更是去探望每一個受助家庭,傾聽他們的需求,也看看孩子們過得好不好。這是基金會的年度大事,更是與受助家庭的一年一會。

Garment堅持,真正的慈善,不是寫張支票,而是要身體力行;做公益更不是一時衝動、感情用事,而是要理性規劃,建立制度與紀律。基金會的營運,不能只依靠他一個人的信念,而是要傳承後世。曾經有校長聽了他的宏觀理念,大為感佩,公開表示:「慶幸能夠有這樣認真貫徹執行的基金會。」Garment不只是苗栗之光,也是苗栗之寶。

Garment對基金會的未來,還有很多遠大的想法與期待。他計劃擴大贊助學生,將一百人增加為一百七十人;精進計畫也要持續做下去,不只讓孩子們「過得去」,還要「走得遠」。每年的夏令營也不能停,他缺乏的快樂童年,要讓孩子們都擁有。
採訪至此,讓我想起孔孟對大同世界的嚮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Garment就是在親身實踐孔孟之道!
也有關心者問,成立之初捐款一億六千萬,難道不擔心也不心疼嗎?Garment說:「我不怕捐錢,只怕錢沒有花在對的地方。我也不是在做善事而已,我是在建立制度;我不是給人恩惠,而是給人尊嚴,這才是我這一生,最驕傲的事。」
勤儉是傳家智慧,大器是利益眾生
Garment對人大方,對自己卻相當勤儉,他說:「經營事業尤重殷實簡樸,不貪慕虛華,不奢靡成習,不以金錢裝飾自己。」
儘管已經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他卻依然節儉,一條牛仔褲穿好幾年、肥皂剩一小塊也捨不得丟,家人看見他破舊到都要斷掉的皮夾,想送他一個新的,他也堅持不換。幾年前為了成立會史館,他才捐出用了幾十年的公事包,換了新包。「節儉不是窮,是對資源的尊重。」Garment語重心長地說。
他生活簡樸,對待身邊的人卻非常大方,他也期勉子孫:「為人處世,器度為要。慳吝苦剋,一毛難拔,計較錙銖,乃貧困敗象;器識恢宏,肚大能容,慷慨濟世,顯繁盛之姿。」唯有大器待人,才能聚人聚緣聚善。
在扶輪社曾經有個小故事,他帶著大家到南非旅遊,只有一張升等商務艙的機票,他不自己使用,反而禮讓給最年長的社員,他跟大家一起坐經濟艙。這個舉動對他來說或許微小,被照顧的長者,及同行的社友們,卻放在心上。他甚至補助費用,帶著整個高球隊出國比賽,只要隊友們打得開心,他就心滿意足了。對他來說,財富不是用來彰顯自我,而是用來利益他人。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Garment已經年長退休,近年來,他對人生的體悟更深邃。他說:「人生有四大快樂,賺錢的快樂、幫助人的快樂、投資成功的快樂,以及健康的快樂。」最後一項聽起來最簡單,卻最難做到。人的身體總會隨著年歲而衰老,他卻努力抵抗歲月。
他每天清晨6時半爬山,風雨無阻,從不賴床,不讓司機等待。哪怕偶有病痛,也認真復健,保持健康。這樣的紀律,讓人彷彿見到年輕時,勇敢奔赴天涯,建立跨國企業的Garment。

同年12月9日啟用時,還舉行了時光紀念碑封存儀式,將竹南社三十年來的發展歷史,和對人類未來的預言放入真空包裝後,再置於不鏽鋼的時光膠囊中,六十年後由竹南鎮的社友啟封,見證歷史。
對扶輪人而言,它是一分對社區承諾的深情。常說,扶輪的力量,不只是遠方的國際服務計畫,也是在地的點滴耕耘。竹南扶輪公園,不只是為了今天的使用者而建,更是為了明天的社區,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在這裡、我們在乎」的心意。
Garment對扶輪社有很深的使命與認同,除了在地捐贈外,更多次對國際扶輪基金會慷慨解囊,支持健康、教育與扶貧等國際計畫,促進全球扶輪合作與人道行動。持續投入社會服務,致力改善弱勢處境。實踐「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成為企業家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實踐社會責任的標竿。
他誠心地說:「對於國際扶輪的捐款,不要只追求數字或頭銜,而應以做有意義的事為出發點。唯有以人為本,才能感動人心,這才是捐款的最高價值。」
數年前,與新加坡扶輪基金東亞協調人Hezel佩珊會面時提醒他:「你已捐款84萬美元,再捐16萬就能達到百萬捐贈者的榮譽里程碑。」他當場答應追加捐款,補足百萬美元。
他在成為AKS (Arch Klumph Society)會員之初,即與扶輪基金會深入討論,為其捐款進行細緻分配與規劃。以長遠規劃,落實公益願景,AKS捐贈理念與實踐,讓對國際扶輪基金會的捐款支持,更具前瞻性與策略性。初期捐款總額達四十萬美元,並規劃建立以他命名的專屬基金機制,作為永久基金,每年以利息作為公益資金,回饋竹南地區及全球扶輪專案。他所建立的基金,每年可產生約二萬美元的回饋,用於本地區持續性的扶輪計畫,創造長效影響。
整體而言,Garment不僅捐款數額可觀,更重視制度設計與資源永續,展現他結合商業思維與公益精神的獨到眼光。
Garment與扶輪社的情誼,更是如家人般深厚。他身體不適時,Uni總監一路關心。在陳清波文教基金會的頒獎典禮上,親自見證基金會對百餘戶家庭的支持,感動落淚。她落下的串串珍珠,讓Garment甚感欣慰。當他得知總監每年只需募得兩萬美元,他為了回報互相關懷的友情,2024年捐了六萬二千美元給扶輪基金會,體現他對人才與領導的尊重與鼓勵,也讓國際扶輪和總監也能游刃有餘行善天下。
成為他者生命的貴人,乃真正之福報

幫助人,不一定要捐百萬、捐千萬,只要願意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出發,就已經是偉大的開始。若您也想投身公益、參與助學,無論是資源、時間、還是想法,我們都樂於攜手前行。社會的進步,不靠奇蹟,只靠一群默默願意做事的人,願您我同行。

Garment語重心長地說:「如果說這一生有什麼值得被記住的,那就是:不只賺到了錢,更用錢換來了希望。」
以誠懇待人、以智慧投資、以行動服務。願Garment的故事,能點燃更多人的心,照亮更多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