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背景簡介
我始終相信,人生的價值不只是成就自己,更是點亮他人,帶領我在事業之外,走入服務與公益的道路。
我來自資本投資與建築開發領域,目前擔任多家企業董事長,也長期投入文化藝術推廣,擔任 Dome Gallery 與 F Major 藝術空間的贊助人,致力於企業與藝術的跨界融合。
我畢業於聖約翰科技大學,並赴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取得學士及MBA學位。返國後,曾任醒吾科技大學講師,也曾擔任天母國小家長會會長,持續投入教育與在地連結。

「團結行善、實踐服務」是今年年度主題,扶輪的核心精神,也是地區極力推行建立更多社友之間的連結並創造更多服務,而四大考驗中所代表的誠信、公平、友誼與公益,更是我奉行的處世之道。未來,我將持續以真誠與行動,與夥伴們一起為世界帶來更多正向的力量。
對總監年度的理解與回應
今年RI社長提出的年度主題是「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而社員成長更是扶輪核心價值中的關鍵元素。因此,「如何團結社友,共同行善、實踐服務」將是我們 2025-26年度最重要的工作目標。
扶輪人不只是行動者,更是一群勇於創新、樂於改善世界的實踐者。我們要思考:如何運用更有效率的方法與工具,縮短社友之間的距離,創造共同參與的連結感,這將是我們年度工作的關鍵核心。


一、活用平台,增進交流與支持:
首先,我們將善用現代化的網路平台,提升社友之間在職業領域互相協助與理解的機會;同時也透過地區團隊的組織力量,協助各社社長經營社務,讓社友參與扶輪能有更多元、彈性的方式與選擇。
二、滿足三大參與動機,深化社友歸屬感:
社友加入扶輪,通常有「貢獻社會、實踐服務」、「分享專業、拓展職場連結」以及「廣結善緣、建立友誼網絡」三個主要目的。
我們將在地區層級設計出多樣化的參與平台與活動內容,讓每位社友都能依據自身的動機與需求,找到最適合的參與方式。透過這樣的安排,我們希望讓大家深刻感受到:加入國際扶輪3522地區,不僅是成為一位扶輪社員,更是走進一個3,300多位夥伴的扶輪大家庭。
在這裡,透過完整規劃與緊密連結,社友們可以彼此照應、真心交流,一起團結行善,成為真正的一家人。
三、長期經營,創造持續性的社會影響:
扶輪強調的服務精神,不在於一次性的捐助,而是持續性、可衡量、可見影響力的實踐。因此,我們將鼓勵社友在執行服務計畫時,真正瞭解社區需求,並思考我們的介入能產生哪些深層改變。
我們期許每一項服務計畫都能夠精準定義對象與需求、整合內外部資源、建立三年以上的長期經營目標。最終達到可見、可持續的社區影響力。
四、分享所長、交朋友,書寫屬於你的扶輪故事:
我們也鼓勵社友主動分享職業專長與興趣,並積極參與社內外活動,前往他社交流,擴展扶輪的人際網絡。不論是職業服務、社區參與或交朋友,這都是長期經營的過程,也正是扶輪最獨特的魅力之一。
對扶輪夥伴的鼓勵與寄語

最重要的是,2026國際年會在台北,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值得紀念的年份。相信每一位台灣扶輪人都是抱著歡欣鼓舞的心情,來迎接這一個特別的時刻。因此,我誠摯邀請每一位3522地區的社友,秉持著團結行善的精神,一起手拉手、心連心,攜手邁開大步向前行,在2025-26年度揮灑我們的精彩。我相信,到時候,我們一定可以閃耀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