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建築師,在1984年成立張煥章建築師事務所,在海峽兩岸皆有設計作品,作品涵蓋住宅大樓、整體社區規劃設計、大學校園規劃及各教學樓設計、觀光飯店及辦公大樓等,其中花蓮美侖飯店在1996年也獲頒台灣優良設計獎。

1988年經PP Efuku的推薦加入了板橋扶輪社,18年後於2006-07年度擔任板橋社第40屆社長,這才是真正學習扶輪生活的開始。在當年的年度主題「帶頭前進」的引導下才瞭解領導是怎麼一回事。尤其與社友們一起在泰國清邁所做的國際服務,所帶給當地人民的幫助更能感受到親自服務所產生的巨大感動和身為扶輪人的價值。在社長當選人的年度才因緣際會接觸到RYE這領域,深深被它對青少年帶來的改變與影響所感動!於是開始熱心的參與此活動並立志做為此活動的終身志工,這契機開啟了他對扶輪青少年服務的強烈投入。曾經擔任第一屆RYLA主委、RYE主委、扶少主委、新世代主委等青少年的服務工作。進而也擴大為地區的各項服務,如擔任地區人才庫主委、GSE主委、地區擴展主委、獎勵委員會主委,也在2010-11年度受命輔導成立地區唯一英語社:板橋群英社。透過諸多的歷練來瞭解扶輪組織的各項運作機制,並學習到各項目標達成的困難與挑戰。因此深刻體會行動計畫的重要性「扶輪活動必須結合眾多社友的愛心與無私投入,並吸引其他非扶輪人投入才能有所成就的。

2025-26年度首要目標是社員成長,確實這是基本問題。多年來社友留住率大約為90%,所以台灣一年有3,500多名社友離開,實際淨成長有限。這樣的結果其實不是單純的人際關係問題,我們還存在一些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一位非扶輪社友的朋友說,他的觀察是因為扶輪失去了原先的核心價值與精神所導致,真是一針見血,的確如此!這個情況顯現的結果就是大比例入社不久的社友就擔任社長,不同世代的人對扶輪的認同感有顯著差異,有些年輕領導人對扶輪知識並不熟悉卻硬將自己的見解強要別人遵行,這些都造成社內部的不和諧。再者扶輪社偏重聯誼活動而不重視親手服務的重要,更把扶輪最高目標「超我服務」的追求都忽略,而無法突顯這個組織的獨特價值,更失去了吸引力。這些年來RI做了很多的改變是因應世局的變化而改變的,然而有許多事是不變也不會變的。但是這些都沒有人來好好說明,所以造成許多老社友有覺得被背叛的感覺。有些人拿著新規定咄咄逼人完全忘了四大考驗的存在,除了造成了內部的不和諧外更造成扶輪核心價值的嚴重忽視,更嚴重的造成對「扶輪忠誠度低落」認同感低落的現象。以上這些現象都造成我們的組織結構不穩定而難以發展的情況。避談這些問題並不能解決它,反而容易加深問題的嚴重性。我的願景就是來面對它改善它。因為我還相信扶輪人具備的積極性與行動力!
「願景」其具體目標及主要計畫是:
① 設立「社學習引導人」制度、來充實知識、鞏固對扶輪的認同並促進各社和諧與團結。
② 訂定年度最大獎項是「服務計畫獎」要求透過服務計畫將行動計畫中的四大優先事項應用在服務計畫之中,以達成激勵社友積極參與服務計畫並吸引其他組織或團體參與,來擴大扶輪的觸及力和影響力。
③ 以鞏固社友的高度認同為目標,先求社友百分之百留住率再求淨成長5名以上。
④ 一社一特色,讓特色成為吸收新社友的利器。同時將各社發展成全方位的社且每社都要參與獎助金計畫、每一個分區至少做一個GG案。這樣可以擴大扶輪行善天下的規模。
⑤ 將ESG的觀念引入扶輪社,提倡友誼、服務、財務的永續、並要求各社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並制定三年滾動計畫來確保扶輪社的穩定發展。除此之外也希望各項服務計畫都能夠符合SDGs的規定。
⑥ 推廣「扶輪簡樸運動」以期可以精確的使用物質與時間,將不必要的花費省下來做服務。不要花的時間省下來增進扶輪社的活力和效率,適應未來快速變化的社會型態。
期待透過這些改變能夠增進社友對扶輪的認知到認同以至落實到各項服務計畫,而成為有效率有活力的扶輪社。讓我們共同來重新擦亮扶輪的招牌!「榮耀扶輪,永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