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6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21地區總監林振邦DG James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我在1986年加入台北北區扶輪社,後因工作的關係暫離,並於2010年重新恢復社籍。目前擁有24年的社齡。
我從事戶外及登山成衣製造,家族工廠設於台南,大學畢業後在加州大學順利取得MBA學位。之後為了繼續深造經營管理實務,我選擇挑戰台大EMBA並順利完成學業。
在EMBA研究所時我和同學參與了橫越戈壁的挑戰,在烈日下連續經過4天3夜的橫越賽程,途中跨越沙漠、碎石、山地等不同地形,腳部起水泡磨破皮之後,還要忍受沙粒在腳縫中的無情摩擦與極致疼痛,在這樣極限的自然環境下考驗著我的體力與毅力,想要完賽與取得佳績,我切身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並在團結的基礎上不斷培養及鍛鍊個人心志與體能。
我是在機緣巧合下開啟世界六大馬的征途,猶記得2016年參加東京馬比賽時,台北北區扶輪社的姊妹社 ―― 東京北扶輪社的田中良一社長,聽說我來東京跑馬拉松,特別提早幾個小時到現場,在賽道旁舉著字牌守候,等著我經過,雖因比賽規定只能停留短短的10秒鐘拍個照片留影,但對於我來說感受卻十分溫馨,此役過後彼此也成為非常好的朋友,這就是透過馬拉松比賽所串起的溫暖扶輪情誼。
東京馬的成功讓我建立起信心,接下來的六年間,搭配運動教練的指導,我陸續獲得了紐約馬(2018)、柏林馬(2018)、芝加哥馬(2019)、倫敦馬(2019)、波士頓馬(2022)等六大馬完賽的世界認證,勇奪六星環。
為什麼會承擔接下總監班長的重任呢?回憶32年前1994年恰好是台北國際年會,當時我有幸參與,32年後適逢2026國際年會在台北,多麼難得躬逢其盛,正因為國際年會的關係我被推選出來承擔起3521地區總監的重任,能有今天,當年在六大馬及戈壁挑戰賽的體驗及歷練均功不可沒,此舉也正培養了我堅毅刻苦奮勇接受挑戰的精神。
今年扶輪社友的社員發展與振興計畫,由三大核心支柱引導:分別是創新(Innovation)、延續性(Continuity)和夥伴關係(Partnership)。
他提醒我們在創新的基礎上,要擁抱變革,吸引新一代成員;這不僅僅意味著歡迎年輕成員加入,也包括讓尋找人生意義與連結的資深人士參與其中,尋找並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
在延續性的基礎上:確保領導穩定,促進長期發展;擁有穩定且團結的領導層,可以鞏固團體向心力,降低內部紛爭並可抵消團體成長的不當衝突。
而在夥伴關係的領域上:RI社長呼籲我們要透過社員合作的團結力量進而擴大影響力。將招募與留任社員作為核心價值,代代相傳。這樣扶輪社才能持續繁榮,並在未來幾十年保持影響力。同時讓行動派的扶輪人,「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
今年我提出扶輪社面對社員成長的創新作法應該要「健康、快樂、做公益」,因此我們透過舉辦「全國12地區盲人公益路跑」(2026年度是第9屆)的活動,讓視障朋友變身成慈善力量的給予者,透過陪跑一小段、結合募款捐贈給各地區社福團體愛心年菜的基金,幫助他們溫暖過年。
我們更進一步以「One Team, One Mission」作為地區的年度口號,一個社是一個Team,一個分區是一個Team,再大至一個地區,並希望推及台灣所有12個地區,達到「One Team One Mission」,且在國際扶輪「UNITE FOR GOOD」的年度目標底下,大家有共同的思維理想跟行動方針,才能夠達成「團結行善」的神聖使命。
在跟分區領導人及各社相見歡時,我呼籲大家要「找出各社的DNA」,每個社若能掌握自己的特色,不管是未來社員成長、扶輪各項服務計畫或是整個社的永續發展都能持續長遠的經營;同時透過靜態學習(閱讀/參加各種會議/報名訓練會…)及行動學習(從社務與服務中落實)等雙重生活實踐的過程,提升我們的社體驗(CLUB EXPERIENCE),讓我們成為行動扶輪人(the People of Action)。
期盼各社都能團結合作形成一個整體,為世界行善。扶輪社激勵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去服務他人,並創造長遠的影響。「一起出發,一起到達!」大家一起邁向目標、使命必達。
且讓我們一起努力,除了協助大家完成獨特的社體驗之外,2026國際年會在台北,讓我們一起攜手讓全世界的扶輪社友看見台北,並看見發光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