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麗堤的生活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扶輪社創辦人保羅‧哈里斯在芝加哥的家中,與妻子一同品茗、聆聽鳥鳴、
栽種樹木,並熱情款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

———— 撰文:Paul Harris ————

個冬日,我漫步在芝加哥郊區的朗伍德大道(Longwood Drive)。這條大路蜿蜒於一處被稱作「山脊」(the Ridge)的小丘旁,該山脊向西南方延伸數英里,這在芝加哥實屬罕見地貌,因這座城市的大部分地區皆為平坦之地。大道西側的房屋建於與之平行的山脊的頂端。
那天,山丘覆蓋著皚皚白雪,許多孩童恣意順坡滑行,完全不管財產權的問題。然而,似乎沒有任何地主會想質疑這些孩子為何有權將山坡草坪視為公共場域。
這幅景象與我所熟知且熱愛的新英格蘭生活是如此神似,讓我油然生起一個念頭:若有朝一日我能擁有自己的家,它定會坐落在朗伍德大道山頂之上。這個願望比預期來得更快實現。就在芝加哥大草原俱樂部(Chicago Prairie Club)的一次鄉村徒步旅行中,我邂逅了一位美麗的蘇格蘭姑娘。她不忍見我夾克破損,便主動提出為我修補。這也為她自己「惹」上麻煩,因為不久之後,我便說服了珍‧湯姆森(Jean Thomson)成為保羅‧哈里斯太太。
我於1910年與我美麗的珍結為連理,兩年後,我們在山丘上置產安家。我們將新居命名為「康美麗堤」(Comely Bank),以紀念珍兒時及青少年時期在愛丁堡所居住的街道。在我們擁有這處房產的30多年間,每逢滑雪時節,我們不曾拒絕任何一個男孩使用我們的草坪。
我怎能拒絕他們呢!他們就像我那些頑皮的兒時玩伴一樣,都是一群活潑好動的小淘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許多人在非常非常遙遠的異國的土地、海上、空中為我們奮戰。願上帝保佑並保護我們這片摯愛土地上的小淘氣!
隨著人口的增長,這座大城市離我們越來越近,歲月流轉,我們幾乎能感受到它的脈動。然而,我們仍身處市郊,只需10分鐘的車程,便能將我們帶到伊利諾州的農村。在那裡,麥田和玉米田、牧場和林地,讓我們感覺彷彿成功逃離塵囂。
在我們新婚時期,住家對面斜對角的道路旁,有一處我們引以為傲的理想鳥類棲息地。整個街區遍布野生海棠樹,枝繁葉茂,上頭布滿尖長且銳利的荊棘,為鳥類提供充足的庇護,免受犬貓的侵擾。這個避風港特別受到知更鳥的青睞,它們在求偶及築巢期間都會留在這裡。每年春天,成千上萬的知更鳥會在此現身,暫時棲居。空氣中總是充滿了悅耳的鳥鳴。
至於這些挑剔的生物為何認為這種上天賜予的保護不適合永久定居,我至今仍百思不得其解。據我所知,不曾有任何知更鳥會在朗伍德大道的海棠樹上築一個永久的巢。牠們都是潛在的鳥爸爸和鳥媽媽,我想那些潛在的鳥爸爸喜歡先「考察」一下潛在的鳥媽媽,然後,在做出選擇後,便帶著心儀的母鳥,遠離知更鳥的喧囂,尋找安身立命之所。
一個清晨,在鳥兒外出尋覓新居後,曳引機將樹木連根拔起;到日暮黃昏時,竟已無一倖存。當知更鳥歸巢,目睹它們不在期間所發生的劫掠,無不顯得心神不寧。翅膀拍打的喧囂與啼哭聲震耳欲聾。人們可以想像,以鳥類的語言,它們正高聲悲喊:「強盜!強盜!這些貪婪的人類不僅洗劫了我們的家園,甚至連我們的房子都一併奪走了;這般惡行前所未聞啊!」
不出3個月,在曾是鳥兒庇護所的原地已矗立起一棟公寓大樓,為500個人類提供了平價住所。建築物美輪美奐,景觀亦精心規劃,然而,我們所珍視的隱私以及那分身為「鄉下人」的閒適感卻已蕩然無存。即便如此,我們仍須從容應對,且我們確實做到了。我們從中找到慰藉,心想近500人得以擺脫城市的喧囂與紛擾,而數百扇窗戶透出的點點燈火,亦散發出屬於它們獨特的友善光芒。
我與妻子竭盡所能地善用康美麗堤。我們曾款待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扶輪社員,有時餐桌上甚至同時坐著來自8個不同國家的賓客。為了向這些貴賓致敬,我們在友誼花園中種植了許多樹木。許多曾受此殊榮的賓客已然作古,但這些樹木依然屹立,作為我們情誼的永恆見證。
我們的旅程即將畫下句點,珍與我坐在壁爐邊,啜飲著一杯熱茶。娶了蘇格蘭女士為妻,就必須養成在壁爐邊喝紅茶的習慣,這確實是擺脫日常瑣事與職責的愉悅休憩。若茶夠好,火夠旺,便能盡享休閒與安寧。這不失為結束一天的美好方式。
在我們的爐邊,來自全球各地的無數友人大駕光臨,令我們倍感歡欣。他們的到來皆源於我於1905年種下的一棵樹苗。第一個扶輪社便是那棵樹苗。如今,它已茁壯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在其綠蔭下休息,乃人生樂事。
今夜,我的思緒自然而然恣意漫遊。若非珍的聲音打斷,誰也不知道這些思緒會持續多久。珍說:「哎呀!保羅,我看你肯定是睡著了;快醒醒,再喝一杯茶吧;火快滅了,我們也該上床睡覺了。」康美麗堤的生活,就這樣流逝著。
本文改編自保羅‧哈里斯於1948年死後出版的《我的扶輪之路:一個男孩、一個佛蒙特社區與扶輪的故事》(My Road to Rotary: The Story of a Boy, a Vermont Community, and Rotary)。欲閱讀原文,請至on.rotary.org/MR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