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繼續深耕下去
回扶輪月刊 2023-07月號   作者 斗六北區社 蔡慧精PP CPC 社團法人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分享至
老化,是全民必須認真面對的課題。「嬰兒潮世代」第一年出生的人,已經屆滿60歲。近年來,由於公共衛生水準提升、醫療科技進步與人口政策的推行成功,促使國民生育率逐年下降、平均餘命逐年提升。台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於民國82年9月已達總人口的7%,正式邁入世界衛生組織所謂的「高齡化社會」,92 年底老年人口增加至9.24%,預計在民國109年將成長至15.14%,其老化速度之快僅次於日本,較歐美先進國家則快20年以上。在快速增加的高齡人口的同時,生育率卻滑至歷史新低,兩股力量交互衝擊,加上疾病型態的慢性化,將使國人對長期照護的需求遽增。
長期照護之定義,依Kane & Kane (1987)的說法,為提供缺乏自我照顧能力的健康、個人與社會照顧的服務,通常是持續一段長時間。就長期照護的系統而言,在政府積極提倡、推動之下護理之家之類的長期照護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大量成長,然而在家中乏人照顧的老人、沒有經濟財源的老人無法進入須自費或補助不足以進入的機構照護,在機構中得不到適切照護的老人等社會問題仍時有所聞。面對老化潮,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在地活力安養」的理想,由在地人照顧在地人,讓老人家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快樂終老,外出工作的子女放心;也讓老長輩盡量延長健康年歲,延遲入住機構時間。在地安養的理想,在雲林的鄉間,默默實踐中…。
國89年5月,一群疼惜鄉土的有心人士創立「社團法人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成立初期,以貧困獨居老人為對象,推動老人居家服務及志工關懷服務。歷經10年的耕耘,陸續承辦雲林縣政府委辦的日間照顧、居家服務及餐飲服務等計畫,服務遍及斗六、斗南、古坑、刺桐、西螺、二崙、崙背等地區。在服務過程中,我們看到阿公、阿嬤們重拾失去的笑容;在活動中,我們體會到阿公、阿嬤們那種成就的滿足和喜悅,「雲林縣老人長期照護協會」的夥伴及志工們辛勤、無私的付出,功不可沒。而長期照護為一綜合性的服務,其所需的照護人力就必需包括社會服務專業人力、醫事專業人力與生活照護人力,甚至必需包括社區內之義工團體與人力資源。長期照護費用缺乏制度化之財務來源,目前長期照護的主要財源,仍以家庭及社會捐獻為主,全民健康保險僅針對部分慢性病人及需居家照護之病人提供部分給付。社會福利對長期照護之病人,則多以低收入戶為主要的服務及補助對象。
我們深切的期待對老人服務有興趣的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在地活力安養」的理想能夠遍及雲林縣各個角落,讓我們繼續深耕下去,與長輩共同體驗生命的尊嚴,以健全老人身、心、靈,發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一起為雲林縣成為「幸福老人」的樂園而努力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