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莊子談心
回扶輪月刊 2023-07月號   作者 台中南屯社榮譽社友 謝文田PP Lawyer 分享至
莊子是一部歷久彌新,具有普世價值,歷經不同時空仍能引發共鳴的經典。深入閱讀,就像打開了另一雙眼睛,窺探到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心是什麼?莊子曰:「無聽之以耳,聽之以心」,心是道,道就是自然。莊子認為天地萬物都處在同一個整體中,來自自然,也必回歸自然,這是莊子一切思想的基礎。明乎此,對莊子才得以一窺堂奧之美。
莊子借南郭子綦說了一段話:「夫天籟者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意思是,同樣一陣風,吹到不同的孔穴,就發出不同的聲音。提醒我們,人有千百種,想法也有千百種,如同各吹一把號,眾聲喧嘩。
易經的中心思想「大中至正」,但易經有64卦,384爻,每一個爻都有自己的關係位置,因果理序,爻爻平等,並不礙貫穿其中的中正思想,這不就是太極思維嗎?
「無為」「虛室生白」都是莊子的中心思想。無為是什麼?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隨順因緣,無為而無不為。
「虛室生白」,按照字面文義,是說空的房間,才會顯得明亮。引申,人的心如果像空屋一樣,清掃雜物,滌除塵埃,就會充滿陽光。但房間知道整理,清掃心地幾人能夠?
莊子超世而不避世,對人生有整體的觀照,並非不食人間煙火。譬如,他在《至樂篇》講了一個顏回要去齊國宣揚孔子學說的故事。孔子很擔心顏回陳義過高,曲高和寡,有反遭不測之虞。所以孔子就引用管仲的這段話:「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用白話說:小口袋不可以用來裝大東西,短繩子不可以用來汲深井。意思是,每一個人,每一種東西都有一定的才能功用,不能勉強。適才適用,恰如其分,才能勝任愉快。莊子還在《達生篇》用腳和鞋的關係作比喻,謂:「忘足,履之適也」,意思是就像穿鞋一樣,當你忘記腳的時候,那才是最合適的鞋子。這種自性與外物的融合,才是真正的圓滿。
年輕時喜歡各種大部頭,看似很有分量的東西。年紀大了,便感覺老莊、佛、禪更親切。道理很簡單,年輕時,往往把事情看得很嚴肅,放大了自己;年紀大了,淡看事情,縮小自己,用減法過日子,留白多了,反有餘味。
「得意忘象」,讀莊子我們也要化身為莊子,充分發揮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跳脫成見,懂得自在解脫,把握人生真正重要的東西。或許這就是莊子穿越千年時空,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