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敵人——山本五十六
回扶輪月刊 2023-07月號   作者 台北中山社 李博信DGN Marine 分享至

1943年4月18日的拂曉時分,南太平洋上空一架日本陸上攻擊機被美軍戰鬥機擊落墜海,機上乘員全部殉難而轟動全世界,也改變了太平洋戰爭的局勢,因為殉難者之中包括了赫赫有名的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將(Adm. Yamamoto Isoroku)。
山本五十六將軍素有日本海軍「軍神」之譽,是日本海軍的靈魂人物。
山本五十六,1884年出生於新潟縣,他的生父是一位小學教師,膝下育有子女多名,五十六歲時才生下了山本,因此取名為「山本五十六」。
幼年時期的山本五十六天生調皮,又性格剛毅,小時候就顯露出他勇於嘗試的性格,而讓雙親頭痛。後來他考入海軍學校習海軍作戰,1916年畢業後進入日本江田島海軍大學,畢業後擔任海軍槍炮官,可以很熟練的操弄各種不同的武器彈藥。
由於山本五十六在訓練期間反應敏捷,表現優異,因此深受長官器重,而將其納入核心在海軍部服役。此後逐漸步步高升,後來從大佐升為少將。他成為海軍將官之後,開始發揮他的軍事長才。在軍備方面,他從艦載飛機發展到生產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艦。由於他非常重視德國的新式武器,因此也獲得德國海軍司令的協助,將俯衝轟炸機的技術受讓到手後,配合日本既有的技術再度進行改良,大幅提高了日本的武器製造技術。
此後他先奉派擔任第一航空隊司令官,再調任海軍次長,不久即升任總司令。在當時的日本軍方,能夠如此順利的迅速高升確實不易,可見山本五十六將軍在軍界確實是一個異數。
他的一生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痕跡,尤其是他所指揮的珍珠港突襲事件,使他成為美軍的眼中釘,也鑄成了1943年索羅門群島的死亡之旅。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勵精圖治,不只引進歐洲的科技文明,也包括了哲學及邏輯學等人文科學,而在短短數十年間成為亞洲最先進的國家,無論在工商科技、教育文化都與西方國家並駕齊驅。
當日本以強國之姿傲視亞洲諸國之時,發起了「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此舉當然影響了西方國家在亞洲的利益,而引起了歐美各國的不安。1940年7月近衛文麿內閣又發表了「建設大東亞新秩序」,並與德、義兩國結盟,援助殖民地脫離歐美的統治,甚至阻止歐美列強對世界的控制。
美國為了防止日本進出亞太區域,乃於1941年發表了「租借法案」,禁止向日本等軸心國家運送物資,因為此項制裁法案勢必阻斷輸日的資源,迫使日本經濟陷入困境,日本雖然一再與美國交涉,但是仍然無法取得美國的讓步。日本認為趨勢演變至此,已被逼至無退路可循,不得不對美宣戰。
當時以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為首的海軍將校即抱持反對的意見。他早年留學美國,也曾經在擔任日本駐華盛頓海軍武官的時候,遊歷美國各地,親眼目睹美國強大的工業潛力。後來又多次參與美、英各國的裁軍談判,因此對於美國的政治、軍事有深入的認知,為日本海軍中少數具有國際觀的將領。他認為若按此計畫執行,日本勢必陷入一場長期的消耗戰,也會因為物資匱乏,加上工業生產能力不如美國,而導致戰敗的可能性。
1940年5月16日,中國戰區的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中將被日軍包圍於湖北南瓜店殉國,日軍予以隆重軍禮厚殮;國民政府則追晉為陸軍上將,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最高將領,他生前留下了豪氣干雲的箴言「軍人就是要不怕死,並且要光榮的為國而死」。
雖然日軍在中國戰區勢如破竹,但是山本五十六深知日本對美宣戰,發動太平洋戰爭,在短時間內會因地利之便獲得捷報,但是若陷入持久戰日本將不會是美國的對手。即使他堅決反對開啟戰端,但是國家政策已定,他身為軍人必須服從軍令,因此只有銜命應戰。
山本五十六將軍認為美國是一隻沉睡中的獅子,因此不宜打草驚蛇,必須在美國軍事動員之前,一舉殲滅威脅亞太區域的主力,也就是摧毀美國在太平洋的基地 ―― 夏威夷珍珠港。為此他已做了萬全的準備,隨時蓄勢待發。
1941年12月7日上午10時30分,日本國會正式通過對美宣戰,並即通知白宮,美國總統羅斯福立即簽署開戰宣言。
1941年12月8日破曉,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下令轟炸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美軍隨即發動精良的戰機迎戰,但是仍然不敵意志高昂的日本海軍航空隊,而全面潰敗慘遭滑鐵盧,損失極為慘重。山本則感嘆:「我們已經驚醒了沉睡中的巨人。」日軍則乘勝在太平洋戰區及中國戰區取得了一連串勝利的戰績。尤其美軍在菲律賓失守之後,一向傲居世界強國的美國當然覺得奇恥大辱,也對山本五十六恨之入骨,非置其於死地不可。
這次的珍珠港攻擊事件點燃了長達四年之久的「太平洋戰爭」,也將亞太區域推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之外的另外一個戰場「遠東戰區」。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受命擔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派尼米茲將軍(Chester William Nimitz, Sr.)擔任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及盟軍太平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務,開始與他的好友山本五十六將軍對峙。
1942年6月,日軍在中途島戰役中失守,山本五十六首嚐敗績,1943年2月,日軍從瓜達康納島撤退。此後戰事如骨牌效應,日軍在南太平洋所據諸島節節敗退。戰局急轉直下。山本五十六為了扭轉局勢,決定親自前往戰區視察指揮,並死守僅存的南太平洋戰略重心布干維爾島,以控制所羅門海,並遏止尼米茲將軍的太平洋艦隊侵入日軍的海上防衛圈。
1943年4月14日,這一天是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生涯中很重要的一天。
這一天美國海軍破解了日軍的電報密碼,獲悉山本五十六將軍即將前往索羅門群島巡視的確切情報。尼米茲上將很興奮地叫道:「啊,山本五十六,我的老朋友!」。但是尼米茲上將又警覺到伏擊日本海軍最高指揮官,在戰略道義上並非光明磊落的行為。因此將截擊山本座機的計畫密報華府,以待羅斯福總統和海軍部長諾克斯的批准。4月15日華府正式下令執行截擊山本座機的行動,並訂作戰代號為「報復行動」。
4月18日清晨,美軍出動戰機在山本五十六巡視的航線上埋伏,等到山本的座機飛臨上空後立即予以狙擊,山本當場中彈殞身,其座機也被擊落。
尼米茲獲悉捷報後幽幽的說:「山本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可敬的敵人。」
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軍素有「太平洋之鷲」之譽,號稱日本海軍軍魂,是日本海軍戰略計畫的主要制定者。因此日本政府特予以追敘海軍大將,並舉行隆重的國葬儀式,以示尊崇,他是第一位以非皇室貴族的身分而受到國葬禮遇的平民。
山本五十六大將生前留下了三句哲理名言:
「做給他看,說給他聽,讓他嘗試,若不給予讚美,人不會主動。」
「溝通且聆聽,表示認同後交給他做,人才有成長。」
「以感謝的姿態守護,並完全相信他,人才才能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