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爾曼‧赫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年),德國文學作家、哲學家、詩人,1964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以一股淡淡的失落與輕輕的哀愁筆調,行雲流水般的敘述,令讀者對他的作品喜愛。
1877年7月2日,出生在南德休瓦本的小鎮卡爾夫。這是沿著拿古魯特河的美麗鄉鎮,被稱為「赫塞的故鄉」。赫塞一輩子寫著有關於自己境遇的點點滴滴,以及故鄉的美麗風景,引人入勝。他曾經跟隨父母到印度。7歲時唸小學,13歲時於卡爾夫小學和拉丁語學校讀書,14歲進入神學院,因逃學而被退學,他當過書店店員、鐘錶工廠學徒。18歲時開始寫詩,之後,《浪漫詩集》、《我是星星》發表,散文集《夜半後的一小時》。銷路雖不佳,但深受有識者的好評及讚賞。24歲到義大利旅行,並寫詩。1904年27歲時的秋季,他和攝影師的女兒瑪麗雅‧佩諾莉結婚,她是名鋼琴家。一年後,長男布魯諾出生,長大成為畫家。赫塞繼續寫作,多部作品先後出版,皆受到好評。32歲時,次男海納出生,長大後成為室內裝飾家。34歲時,三男馬爾丁出生,長大後成為攝影家。36歲時到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蘇門答臘旅遊並出版《印度紀行》(AUS INDIEN)。1915年8月著名法國作家詩人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前來拜訪赫塞,開始了多年友誼。46歲時和妻子瑪麗雅離婚,取得瑞士國籍。47歲時和女作家琍查‧維恩佳的女兒魯特‧維恩佳結婚,三年後離婚。59歲時,榮獲瑞士最高文學獎歌特弗利特‧凱勒獎。
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作品《感謝歌德》在法蘭克福獲得歌德獎。《戰爭與和平》獲得諾貝爾文學獎。73歲時,在布朗休外克市,獲贈拉貝獎。77歲時,《赫塞‧羅蘭往來書簡》獲得西德侯伊斯總統頒贈勳章。1962年8月9日,蒙主恩召,結束了85年的人生。他說:「我死後50年,在這世界某處仍有人關心我的著作,不管哪一國人從我的作品中,選擇適當的內容視為己有,我也無所謂。但經過50年後,如果我的作品早已為世人所遺忘,那這些作品就可以不必存在於世上了。」又說:「今日流行,轟動的作品,明天也許被指責。今日擁有新趣味的內容,明後天也許就不是那回事。但活了幾世紀,依然不被遺忘、消滅的作品,我認為其價值評價,在我們活著的時候,也不可能產生大的變動。」
但是世人覺得赫塞的作品「一點也不會變老」,是人類的文化精神遺產。
赫塞的名著《悉達求道記》(SIDPHARTHA)通譯《流浪者之歌》出版。內容是古印度的悉達多太子立志追求解脫之道,走出皇宮去修苦行,在靜坐中他體悟眾生壽命短暫,世事無常,對於父母之愛,乃至親友之愛,都不能使人長久的歡悅。萬法唯心造,心取天堂,心墮地獄、餓鬼、畜生。因為人心永無饜足的貪婪欲望,要努力清潔自身。他背誦了一則偈文:「唵是弓,心是箭,梵是目的射此箭,看準目標無雜念。」終於開悟成佛,度化無量眾生。
赫塞不是佛教信徒卻寫著悉達多太子修行成佛記事,悲智令人敬佩。赫塞說:什麼是真實?人生原是由什麼方式組成?這是每個人自己應該去思考的事,而不是從書本學得到的。重要的只是專心一意往自己的目標之路前進,而不要和別人的道路相比較。責難而嘆說:「生活無法忍受」,是對生命之愛的錯亂形態。一朵花或路上的一隻蟲,比圖書室中所有的書,蘊含更多的內涵。
以純粹的觀想、目的之追求和意欲,在我們之中,洗練毫不含糊的觀察力,滿足自我的眼、耳、鼻、觸覺之訓練。這是懷抱鄉愁的樂園,而能夠以最優美、最純粹的方式沉溺於此的,是在旅途之中。
德國文學家赫塞說:從小開始,我總喜歡凝視大自然的奇形怪狀。那不是觀察,而是投注在其獨特的魅力,以及其所顯示曲折的深僻言語中。長而木質的樹根、有色彩石頭的條紋、浮在水上油的花樣、玻璃的裂縫 ―― 這些東西對我而言,有時具有很大的魅力。尤其是水、火、雲、塵埃,這些閉上眼睛都看得見的有色漩渦。
山、湖、山風和太陽都是我的朋友,教導、告訴我各種事物。長久以來,不但喜歡人類的命運,也已極其熟悉。但比起輝耀的湖光、悲涼的銀粉,日光映照的山岩,我較喜歡浮雲。
在此廣大的世界上,有比我更瞭解雲或比我更愛雲的人,希望能一睹風采。或者,在此世界上,有比雲更美麗的東西,希望能展現給我看。雲的遊戲是眼睛的安慰,祝福是神的賜物,生氣是死的力量。
雲可以形成幸福的島形,祝福天使的身姿;也和威脅的手相似,或像飄揚的帆,飛渡天空的鶴。雲處於神住的天和淒涼的大地間,而隸屬於天、地,被比喻為所有人類的憧憬。大地之夢,想和洗淨污濁之心的天相配合;雲是所有的飄泊和探取,慾求和鄉愁的永遠象徵。就好像雲在地和天之間游移徘徊,人類的靈魂也在有限和永遠之間游移徘徊。
我站在山崗上眺望浮雲,白雲悠悠,有的迅速飄過來,有的如泅泳,有的舞姿曼妙,簡直就像奇蹟一樣。或許是神的口中吐出的言語或歌曲,還是撫慰人心的笑語,而雲嚮往著遙遠的世界,在冷冽微藍的天空飄盪而行。那比書本所能記載的任何歌謠,還要美還要動人。
看吧!在天空描繪條紋花樣的雲彩,在第一眼看到時,總會認為最黑暗的地方是最深的地方。但那黑暗而柔軟之處完全是雲,宇宙的真正深度從雲脈的邊緣和彎曲之處開始,沉入無限之中。我們立刻可以發覺,其中有很多星辰對我們而言,是澄澈和秩序的最高象徵,正嚴肅地輝耀著。世界和其秘密的深度,不在雲的黑影之處,而在澄明之處有其深度。
赫塞的每一句話,說出一個人生的哲理,發人深思。赫塞以雲來比喻人生狀態,意義深遠。
對說話的人而言,語言中有喜歡的言語、沒有關係的言語、偏愛的言語和忌諱的言語。而使用千遍也不怕損耗的日常語,就是莊重的語言。不管如何喜歡它,卻只有在很少的特別機會中,才能慎重地說、寫出適合此莊重程度的語言。如是常話所說:「飯可以隨便吃,話不能隨便講。」
凡最古老的作品,一點也不會陳舊。今天流行的暢銷書,也許到明天就會被淘汰;今天新奇有趣的事物,後天也許就成了明日黃花。幾世紀來,始終維持其生命,至今仍未被遺忘、湮滅的作品,其評價在我們活著的時候,也許仍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同他的著作《悉達求道記》內容節錄:悉達多太子入山苦修,將身上穿的華貴衣服送給窮苦人,只留一條纏裹下身的腰布,和一件脫了線的土色披風。他每天只吃一餐,行乞而食,他斷食28天,雙頰和兩腿上的肌肉消陷下去了。路上遇到女人時,他以冷眼相待了;路過衣著華麗的市鎮時,他撅起雙唇,表示厭惡。他冷冷地看著商人買賣,王子出獵,哭喪的人向死者悲泣,妓女出賣她們的肉體,醫生診治病患,祭司為人擇日播種,情侶彼此挑逗,母親安撫她的子女,所有這一切皆不值一顧,一切的一切都在哄騙,都發出著謊言的氣息,都是感覺、快樂,以及美麗事物的幻影;一切都將壞朽。世間無常,人生是苦。如是《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悉達多只有一個目標―― 空掉一切;空掉渴愛、空掉慾念、空掉夢想,空掉快樂和煩惱―― 好讓自我消滅。不再成為自我,以便享受空心的安逸,體驗清淨的意念,這是他的目標。自我一旦完全征服,消滅,情慾一旦完全沉寂,那時,那最後的究極,那不再是自我的存在核心,就會覺醒―― 這才是偉大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