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扶輪月刊專訪2025 POA短影音組第一名得獎人分享推展扶輪公共形象心得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台灣扶輪月刊舉辦的2025 POA短影音暨攝影比賽,短影音組第一名由國際扶輪3490地區三峽扶輪社PP Lawyer凌見臣、PP Timothy劉天祥的「樂窩拳擊」奪得,他們與該計畫核心參與人物PP Power葉定綱聯袂接受月刊採訪,分享他們加入扶輪、推展扶輪公共形象及參加月刊POA比賽的心得如下。
加入扶輪
Lawyer在2001年加入三峽社,社齡24年,Timothy於2010年三峽社第五屆時入社,Power於2013年入社,社齡13年。三人都覺得自己與社友對創立於1998年,迄今一直非常活躍的三峽社感到滿意。並咸認扶輪完善的制度、學習機會及家庭成員及社友間的互動,讓他們能兼顧事業與家庭,與社友及歷屆領導團隊一起「在聯誼中創造服務、在服務中增進友誼」,承辦地區會議及辦理公益計畫無不成果豐碩,並且從中認識人脈得到友情,得到感動,而且能回饋社會幫助他人,是他們參加扶輪的最大收穫。
該社現在社員有44人,每一年以增加2人的速度穩定成長。有意義的聯誼及服務,相處和樂是該社社員很少離開,人數成長的基石。加入扶輪因為彼此的連結,服務不再是一個人單打獨鬥,連結全社社友,全地區,別的地區一起打拼,成果及影響倍增。
辦理樂窩服務計畫的緣由
Lawyer與Power:本社每年服務計畫有為火車站捐輪椅、表揚績優員工、捐贈密錄器提升行車人員安全。但是,我一直認為一個社應該要有一個指標性的、長期性的社區服務。恰巧當時三峽有個新的社區,含有北大在內的很多外來人口,在這個社區辦理服務計畫,有助於招募新社友,機緣之下找到了樂窩,當時還不是全社的服務計畫。目前三峽社贊助的樂窩拳擊服務計畫連同課後輔導計畫的受益原住民小孩大約到70至80人,樂窩都要將他們的資料報社會局,計畫可能還會延伸,受益人數還會成長。樂窩每年需求的金額大約1,000萬左右,拳擊計畫是其中的一個項目,這部分跟政府申請經費有些困難,三峽社予以幫助。樂窩也會找企業贊助,在學生練習時候舉行一些表演賽,邀請企業體驗。原先樂窩並非三峽社全社的計畫,雖然還沒當社長前,當社區服務副主委時,就已有社友個別支援贊助。
樂窩源起是為了照顧住在三鶯大橋下的部落孩子。多數是由花東北上謀生的族人以及後代,他們居住在自行搭建而成的河岸建立起南靖部落及三鶯部落,後來被迫拆遷,安置於隆恩埔國宅(又名三峽原住民族文化部落)。
樂窩在隆恩國宅內爭取據點,用兒少課輔班、部落廚房、婦女家庭培力等方式舒緩居民生活困境。
樂窩於2018年成立「新北市樂窩社區服務協會」,除了隆恩國宅,也擴大至鄰近的南靖部落與三鶯部落。
社區裡大人們都忙於工作,原住民小孩去學校讀書,時常遭到嘲笑欺侮,常發生衝突,甚至逃學加入幫派走上歧途。哲宇教練是泰雅族人,曾經也是一個拳擊國手,當年受聘擔任隆恩國宅的管理員,遇見了這些都市原住民的衝突少年,發現每個衝突少年都有自己的故事,在他們的生命裡常常有來自自己與他人的衝突,決定辭去管理員工作投入樂窩成立樂源拳擊隊。本社社友曾經也是運動員,自己小孩在明德高中拳擊隊,經由當年學長得知樂窩情況,私下找了幾位社友,幫忙協助鋼構、牆壁、油漆、水電,把老舊公寓頂樓整修成一個拳擊教室,讓原民小孩安心訓練,長期下來成績也非常優異。
當社長時,決定透過社區服務開始幫助他們,把拳擊部分作為吸引社友幫忙的途徑,但實際上真正的重點在於小學的課後輔導。
Power:我的理想是長期幫助這些原民小孩向上發展,希望從他們小時開始幫忙,長大有打拳或其他專長,並且能有機會接受更高的教育。在社友的幫助下,包括寫推薦函,有一個小孩進了輔仁大學,並回來免費教這些學弟妹。這些小孩都認識三峽社的社友,猶如家人一般。
辦理服務遇到的挑戰
Power:
1) 父母擔心。常認為小孩學拳浪費時間,應該回家幫忙工作,即便有國手級教練免費教導的機會。三峽社克服這個衝突的方法是,請樂窩的執行長與學拳的小孩與家長溝通,請他們不必擔心,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是拳擊第一名或成為國手,將來出社會時,只要品性好,經由樂窩推薦,可以到三峽社社友的營建公司上班。
2) 無法作為國際服務計畫。因為難以符合國際扶輪的要求。此外,樂窩是社團法人,並申請政府補助,必須要寫很多報告,才能獲得市政府批准,扶輪難以介入。克服的方式是在每一年社長編列預算書之前請樂窩列出需求,三峽社從中篩選,但不保證固定提供多少金額,量力配合。
3) 避免為新社長帶來壓力。扶輪社每一屆團隊都是獨立自主,每一屆各有自己的想法,服務計畫再好,也不能要求年年都要依樣辦理,儘量不讓新的社長有壓力,一上任就一定要花幾十萬元在樂窩計畫。耐心讓新社長全盤瞭解這個服務計畫,進而贊同並且全力支援,否則一件好事及美意就變成干涉。前社長、前主委必須讓後人認同,而非迫於人情。
克服方式是保持彈性。社長贊同支持,可決定預算能夠提撥多少。預算之外,以指定IOU方式募集經費。所以每一年度投入的金額都不太一樣,PP Power那一屆二十五屆投入42萬元,二十六屆投入33萬5千元, 二十七屆投入35萬元。如果不符合新社長的意願與條件,就由長期支持樂窩的核心社友出錢募款,獨立作業。也因為彈性而產生持續性。
4) 熱情消退。三峽社之前有一個持續了5-6年的圓夢計畫,為三峽地區一個偏鄉小學,幫助家境困難的小孩子。社友與學校收集每個學童想要完成的夢想,譬如希望得到一個籃球還是彩筆,社友編經費去購買這些禮物,在耶誕節一天贈送他們,學生們非常感動就在這聖誕卡片上面表達謝意及他們的幸福快樂。但長久一成不變,辦理的熱情疲勞消退。
樂窩計畫克服的方式是分階段性完成。每一年有不同需求,譬如課後輔導經費不足,或是設備換修,猶如新的服務。若是每一年撥發或捐獻固定金額,做一模一樣的事,新社長與新團隊就會難有熱情,必然覺得好像只是去做前人指定的事,拉拉布條,就享受不到服務的快樂。
5) 理念不合。有時感動受益的小孩或大人、感動別人的服務計畫會因受援單位的觀念或主管人事更換,而被認為很麻煩,對單位沒什麼幫助,不如直接捐獻金錢由單位自行統籌運用,與三峽社認為丟錢了事沒有意義的理念不合,最後導致失敗而停止合作辦理。前面所說圓夢計畫的學校在校長換人後,就發生這樣的情形。
服務與行銷
Power:服務要做得好,需要好好擬定計畫,好好推銷,讓社友認同,進而付出捐款投入行動,盡量不要流於我去年挺你今年就得挺我的人情債。服務的照片雖然從社員新進的時候就提醒不要拍排排站,但是不容易做到。擔任社長、秘書、主委尤其又兼職地區的職務,在辦理服務時尤須細膩操作,要設法讓社友覺得是共同奮鬥,還要向大家詳細耐心說明計畫,激勵社友產生同樣的熱情,同樣的認同感,而不是認為只是社長或主委個人的事,這樣大家才會一起投入,不會匆匆來去,拍個應景合照了事。
Lawyer:其實這是人之常情,當了社長十分高興有這樣難得的榮耀,常常會想留下自己參與的記錄,也希望全部社友通通入鏡,出現一個畫面裡,尤其投稿台灣扶輪月刊時。卻忘記了同樣重要的是應該留下服務行動的真實情景,將扶輪社友花錢花時間在社區行善的影像,作為介紹扶輪及感動別人的重要媒介。排排站做合照難有感動的力量。但是改變舊習、舊文化,建立新價值觀不容易,需要時間。這次參加台灣扶輪月刊舉辦的首屆POA攝影暨短影音比賽就是期望藉此拋磚引玉推廣這種
觀念。
Timothy:自己在2013-14年度當WCS委員辦理服務時,也是秉持這種觀念,常思量如何以形象來行銷扶輪,所拍的一張社友Monica蹲在地上為小朋友服務的照片,曾獲RI英文月刊登載出來。在2016-17年度PDG Concrete那一屆到菲律賓辦理服務時,請3490地區網路社PP Cilin林蔚濠拍的一張照片,拿到全RI攝影比賽的第一名。當時光是踩點就去五、六次,貧民窟的味道令人不舒服許久。照片中頭頂飛越而過,搭載經濟優越乘客的最現代客機,與底下居住著亟待幫助的最落後貧民窟呈現出超強對比,畫面引人探究扶輪採取行動團結行善的感人故事。
參加POA比賽
Lawyer:當初得知月刊要舉辦POA短影音暨攝影比賽後,即向社長與一些前社長與未來幾屆的社長提出參賽提案,理由是可以行銷三峽社一個極佳卻沒有人看到的服務計畫。雖然參賽要花錢編經費來拍攝,可是有兩個效益:一是社長可以留下這一年度自己在社區服務方面的一個感人記錄,二是有這個以短影音呈現的記錄,未來可以直接用來介紹自己的社,讓別人家一看就明白這個扶輪社是在做什麼,對招募新進社友及介紹扶輪時大有助益。誠懇建議大家未來不管有沒有辦比賽,每一年都應編列預算去留下服務行動的影像記錄。
獲得同意後,便請PP Cilin協助拍攝,一開始就要求不要拍那種排排站的鏡頭,要呈現出贊助樂窩如何扶助青少年的故事,並且安排3個長期贊助的社友去分享他們內心的感動,與志工、教練,及全社社友採取行動的服務畫面。不希望流於形式,避免只看到總監或者是社區服務主委致詞的鏡頭。讓真實的服務經過沉澱之後, 最後剪出來的畫面,再多看幾次都可以得到感動,觸動人心。
Timothy:其實PP Lawyer 先前擔任地區WCS主委時,地區辦理一個捐獻偏鄉醫療巡迴車、圖書及提升小學師資的「100公里的眼淚」國際服務專案,總金額2,000萬台幣。因為先拍了一個需求清楚的宣傳短片,結果感動社友及夥伴,很快便在GG捐獻之外募得800多萬元。
Lawyer:有了這個經驗,月刊的POA比賽讓我看到一個改變社裡文化本質的機會,既然在地區可以這樣做,社裡何不拍片參加,並藉此倡導留下服務紀錄,行銷扶輪的觀念。
Power:行銷對服務非常重要,拍片行銷服務需要編列預算,編預算找專人寫企畫對服務同樣重要,但是地區及社常不能接受,覺得辦理服務計畫的經費就是募捐來的,怎麼可以拿出來寫企畫呢?可是我認為花錢請經驗豐富、熟諳訣竅及行銷觀念的人編寫企劃,會提高支持度,減少失敗風險。這是我的想法,會繼續溝通。
比賽獎金的吸引力
Lawyer:如果提高到10萬元當然更好。因為拍攝影片,起碼就要5萬元,要找比較專業的攝影師,還要幫忙剪出一個故事出來,還要事先幫忙寫腳本,還要不只一次出機拍攝,有時拍很多鏡頭,也不一定能全部剪輯進去。
Timothy: 個人曾經參與PDG Tiffany 阮虔芷前總監協助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李永萍董事長推動「青春還鄉」比賽案子,獎金低到不能再低,可是參展作品多到不能再多。究其原因,雖然參賽者投入的時間人力成本光靠獎金根本不足以弭平,但是主辦單位找來金馬獎影片導演來當評審,在這樣的認證下得獎,對參賽的攝影者極為重要,極有吸引力,因為很有機會大幅提升個人與作品的曝光率與肯定,對未來事業的成長極有幫助。謹此提出這點供未來籌辦POA比賽時參考。
拍攝費用
2024-25年度拍攝費用是扶輪友情價,為5-6萬元。
宣揚扶輪公共形象的常用方式
Lawyer:三峽社是將樂窩及地區辦理服務計畫時拍的影片並放在YouTube上面,有新社友入社,便將影片連結貼給他,陪他一起看並且說明與回覆問題,馬上就能讓他認識服務在做些什麼。 早期曾編印宣傳摺頁,列出每一年度做什麼服務,配合照片把服務具象化。
Power:一個社的臉書,要有專人擔任編輯,要留意社友出去進行的社區服務,常常拍照選用在社的網站或FB上更新。
成立的FB網頁,必須要有人經營。雖然有些社會有編組,但是社友年齡落差很大,年紀大一點的通常難以勝任。自己擔任社長那一年,只要辦理活動就自己拍攝,晚上回家就會自己整理,編寫略為詳細的說明,再上傳。也會收集其他社友拍的照片來貼。日積月累一年下來,就有許多對外公開的公共形象資訊,來介紹社裡行善服務。
Lawyer:三峽社有網站對外開放,也是推展公共形象的圖。
Timothy:三峽社有一年特別用社刊推展公共形象,請社友PP Insurance蕭金龍擔任總編,主持專訪工作,把編輯委員分成四組進行專訪,每一期都刊在社刊上,分享受訪者的人生歷練,加入扶輪從事哪些服務與得到什麼樣的感動。
三峽社除了有些影片請專業的Cilin拍攝, 沒有請外面的夥伴,僅由社裡的社友攝影。每年推廣公共形象的經費大約2到3萬元,大部分是用在配合地區或分區的制式的公共形象活動。在某個地點設置扶輪公共形象廣告。但是三峽社自己的推廣公共形象方式是常藉由辦理地區各種訓練會,分享三峽社辦理的服務。
Power:這些影片的拍攝,我認為未來應該列為公共形象的經費預算。其實3490地區能人眾多,這三、四年改變很大,呈現出的不再是以前排排站,而是有張力的服務的影像。
總結心得
Power:讓扶輪社瞭解社區服務和行銷公共形象必須並存,這點很重要。沒有預先規劃、細心準備以及平時累積發揮效果的存檔,碰到需要呈現令人感動的影像,就很難挑選出最佳最適合的成品,若是連感動自己社的社友都做不到,遑論感動其他扶輪社友或外界的非扶輪人。
Lawyer:以自身為例,辦法是在服務計畫的前中後都要拍攝感動人的影片,作為行銷並且引起共鳴。在開辦服務之前先拍攝預先宣傳短片,事前必須全盤研究活動的主旨,再與攝影團隊或夥伴商討如何述說故事、決定剪輯後的核心價值、取景的角度,及受眾需要知道的重點內容。活動期間跟拍補強,活動結束之後,剪輯成完整的服務成果。Timothy還在事前就去接洽公關媒體與電視台,例如「臺灣亮起來」這類的節目,配合活動過程拍攝並播放報導影片。
在訪問結束前,三位受訪的前社長建議要捨棄過去默默行善的舊觀念,要把社的經費提撥一定的金額在專業拍攝及媒體上,行銷扶輪的形象,擴大服務的成果。但是不能丟錢了事,最好在社裡培養長期參與的核心人員及夥伴媒體,設定需求,可以使推展扶輪公共形象的效果極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