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主題徵文發表(上集)
台北市永恆社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05
3481地區獎助金主委暨
台北市永恆社

創社社長
CP Charleen王俐云




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GG1982176的故事

這是一個可以講一輩子的計畫,一個跨越國界的愛心與善意,請聽我娓娓道來⋯。
起點:踏入柬埔寨
2012年12月是台北永平社首次踏足柬埔寨的偏鄉地方,泰柬邊境的坡傑藤村。當時,我們的目的是改善村落最基本的人道需求,興建義屋和化身爐,在柬埔寨,寺廟如果沒有化身爐,逝者的遺體往往被隨地火化,甚至未完全燃燒,令人不忍,台北永平社展開十年的持續服務,從基礎建設到教育資助;從食物捐贈到水資源計畫,每一步都充滿堅持與愛心。
洞里薩湖水資源計畫的萌芽
柬埔寨人平均壽命,男60歲,女62.3歲,但洞里薩湖區村民平均壽命,男50歲、女52歲,整整少了10歲,主要是因長期飲用不潔的水所致,洞里薩湖村民生活貧困,世世代代以湖維生、三餐、糞便等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中,村民再從湖中取水飲用,嚴重威脅村民健康,從布袋蓮多到阻塞河道,可看出水質惡劣。
再加上無法像在陸地上鑿井、儲水,因為在雨季時湖的面積是乾季的6倍之大,當雨季來臨時,井均被淹沒,但湖水有淨化處理優勢,也啟發了我們,只要把居民賴以維生污濁的湖水有效過濾,轉化成乾淨的水即可,在發現其問題,但不知道方法是否可行。
社區評估的重要
跟大家分享一個在做評估時所發現的事:有一個村落,村民排斥我們做水資源,村民們認為乾淨的水會有毒;原來這個村叫癌症村,因為過去有一個機構做了壓水的幫浦,讓村民喝乾淨的水,疏不知附近有建一家CD工廠,排放廢水在土地上,所以村民們喝的水變成有毒水,這是我們要的?
從實驗到成功經驗
在水資源專家沈宏文博士的協助下,我們在黑木廟和彬賽瑪小學建置「超濾膜濾水設備」實驗性地測試一年,檢測結果顯示,原本高濃度的大腸桿菌及總生菌數幾乎都歸零,讓我們有了推廣的信心。有了成功經驗,我們開始扶輪全球獎助金計畫。
跨國協作:扶輪社的力量
按照全球獎助金的規定,需要當地的扶輪社參與,我們積極尋找當地參與的夥伴,我們透過FB,跟金邊首都扶輪社連結,立即坐飛機到金邊一天來回參加例會,把這個水資源的案件解說及可行性讓金邊首都扶輪社的所有社友瞭解,經過理事會的同意,真心覺得規定頗為麻煩,但後來經過多次的接觸後,從相識、瞭解、評估到申請的過程中就有無數次的討論、研究、協調,即使有爭執,在這當中都在把「我」給丟掉,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目標給村民「乾淨的水」。
最後申請成功了,一直到裝機的過程,也還是不斷地在溝通,這都是來自於扶輪社跟別的社團最大的差別:「職業服務」。每一位扶輪社有都是來自不同行業的佼佼者,對任何一件事的想法及看法和執著是不同的,但為了這個案子,我們除了放下了「我」之外,也要說服自己、放下身段、影響別人來共同完成這件全球獎助金的計畫,這是我在這個案子裡學到的。
計畫的挑戰與感動
在安裝淨水設備,從暹粒省布縣渡船頭搭乘小船深入安隆達悟村、獅頭村、臭魚岸村、克旺村,最遠搭船四小時,中間歷經船隻故障、擱淺等狀況,相當危險且辛苦。獅頭村有800戶湖上人家,3,600多位村民,村民常拉肚子、發燒、嘔吐、霍亂,最近的醫院要開兩個小時的船程,很多村民無力就醫,去年村裡有6位小朋友突然生病過世,臭魚岸村,平常要開3小時船程才能喝到乾淨的水,當我們每到一個村落,帶領著村民一起安裝,當看到黃濁濁的水經超濾膜過濾後從水管流出來乾淨的水,村民高興的排隊拿容器盛裝開心的飲用,是我們覺得最開心的一件事。
創新與成就
在此計畫中,我們首創了全世界第一座「浮在水面上的淨水設備」,並加裝太陽能系統,實現了便利與環保的結合,這是扶輪社在創新應用中的一次巨大突破。
永續的力量
為確保計畫長久運作,我們還教授村民基本的衛生教育:如燒水飲用、勤洗手、飯前飯後及如廁後都要洗手,傷口護理等,我們用有趣的方式將玩具置於肥皂中,吸引孩子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也教授了大和尚如何維護淨水設備,確保乾淨水源的價值能持續延續。
媒體的推廣與社會影響
為扶輪公共形象,我們邀請了三立電視台「台灣亮起來」郭雅慧主播團隊和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和攝影記者羅沛德先生及警廣林夢萍小姐和鏡周刊的林嘉琪小姐一同前往柬埔寨實地報導,我們一起被蟲咬、一起淋雨、一起漂流在湖上、一起吃黑魚餐、一起困在泥沼中寸步難行、一起長疹子,沒人喊累,只為了把洞里薩湖當地的苦和難一一呈現出來,透過媒體的傳播力,也讓大家知道扶輪為世界對水資源與衛生的貢獻,也藉由這次的服務,把他們一起提報金輪獎,因此,大家都得到好多獎!謝謝一起吃苦的記者朋友,非常感謝。
申請的辦法與程序
在申請的程序並不難,按照社區評估表,照實的寫出來再跟合作社和合作組織及地區顧問共同研討,再登錄到My Rotary開始撰寫並填寫合意願書MOU,再逐一在線上逐題答覆Grant Center問題即可。
六大永續原則:扶輪全球獎助金的成功秘訣
1.需求是不是由當地發起。
2.社區有人願意承擔嗎?
3.我們有提供足夠的訓練嗎?
4.物資是否可由當地取得?
5.當地組織是否有參與(出人、出錢)?
6.成果是否可評估?
愛的延續
在這個全球獎助金,讓我覺得這不僅是一個計畫,而是一個跨越國界的愛心友誼,我們在合作中受益相識,除了一起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更認識金邊首都扶輪社的社長、社友們,和記者朋友們,彼此惺惺相惜,患難之交,見證了扶輪申請獎助金的規則是如此美好,真的是付出愈多,收穫更多,如今CP Charleen已經出來創社及要擔任3481地區的地區獎助金主委,願把扶輪的規定美好分享給大家,也期待可以幫助更多的扶輪家人一起來申請全球獎助金,享受扶輪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