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3461地區大肚社 CP Aircon趙文華 ![]() |
![]() |
個人長期參與國內外主辦扶輪全球獎助金(Global Grant)的申請與執行,在這些個案中,有成功申請並圓滿執行,但也有很多提出申請後,RGO審核時提出問題並要求釋疑及補件,往往有一些問題令主辦社承辦人很難回答,有時甚至計畫需重寫,或被以不符基金會GG申請要件而被拒絕退件;在與很多社友有關GG個案申請的討論中,個人一再強調(其實是基金會一直強調)「社區影響評估」(Community Assessment)的重要,照基金會要求做好並填寫社區影響評估,後續的計畫申請與執行就可以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最近RI網站針對扶輪服務計畫如何對受益社區產生深遠影響再度強調「社區影響評估」是有效扶輪服務計畫的基石,連續發了以下幾篇文章(連續發代表很重要),文章中強調內容都是大家容易忽視的基金會GG申請規則,或RGO過去審核GG案時經常對申請內容提出之問題,還有基金會對如何提升扶輪全球獎助金計畫對社區產生深刻影響(Impact)的前瞻策略指引,值得社友們關注。
-
Elevate your service projects with the《Conducting Community Assessments》and《Rotary Impact handbooks》 (https://rotaryserviceblog.org/2024/11/14/elevate-your-service-projects-with-the-conducting-community-assessments-and-rotary-impact-handbooks/)
- Conducting Community Assessments-Building a foundation for effective Rotary project
- Rotary Impact Handbook
- Rapid Guide to Designing SMART Indicators (https://www.indikit.net/userfiles/files/IndiKit/Rapid%20Guide%20to%20Designing%20SMART%20Indicators%20FINAL.pdf)
扶輪全球獎助金案件產生有一個基本邏輯,不應是扶輪社長或社友想以GG案作為社年度服務績效,為GG而GG,扶輪全球獎助金計畫案的成立原則如下:
1. 社區有問題?清楚定義什麼問題,且必須符合扶輪七大焦點領域。
2. 社區想解決它面臨的問題?需求是社區所需要,需求是社區所提出,不是扶輪提出計畫要求社區配合。
3. 社區領袖找扶輪研商如何解決社區面臨之問題,這社區最好是扶輪社長期服務對象彼此瞭解,面臨問題是扶輪社自身能力或以地區獎助金無法解決之較長期較大問題。
4. 扶輪評估後與社區領袖共商解決可行方案,共同探討後在所提出的多個可行的問題解決方案中,找出最適方案以解決社區面臨問題。
5. 解決方案要有軟硬體配合,包含受益社區或人行為的改變以預防或減少問題的再產生。
6. 先作社區需求評估(Community Assessment)再提計畫,而非先提計畫,再回頭作社區需求評估,如此才能邏輯一貫,簡化作業。
7. 解決社區問題的最適方案中,除了申請扶輪全球獎助金支持及在地主辦社與國際主辦社社友經驗與專業投入外,也需要社區投入人力及資源共同完成計畫之執行與永續。
根據以上原則所規劃出的具目標可量化量測、可永續且可驗證績效(Evidence Based)的扶輪全球獎助金案,符合基金會所提出Rotary Impact Handbook對扶輪全球獎助金的前瞻策略指引,有較高機會被核准。
二、社區影響評估的重要
1. 社區影響評估可以為有效能的扶輪服務計畫(DG、GG)奠定基礎,它同時也是達成扶論四大策略目標(Impact、Reach、Adapt、Engage)的起點。
2. 瞭解社區:與社區一起瞭解它的歷史、文化、優勢、資產、弱勢和需求,善用其優勢與資產並結合在地資源(Adapt),廣泛的深入評估是規劃一個有效的專案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3. 決定計畫內容:社區評估提供數據來引導您和社區,決定做什麼的計畫,如何分配時間、資金和其他資源;並與本地團體合作,建立信任和社區支持(Reach)。
4. 強化扶輪計畫的影響力(Impact):社區評估可構建與社區長期關係並鼓舞社區人士的參與承諾(Engagement),有助於計畫永續維持。

1. 不要預設立場,評估是為了瞭解社區需求。
2. 以旁觀者立場,聽取社區各群體意見,來發掘並思考問題。
3. 慎選參與對象,最好涵蓋社區各相關群體,例如幫忙弱勢學生之計畫,除了學校師長及社區領袖外,也要訪問弱勢學生家長,瞭解其問題與需求。
4. 勿事先承諾,在全盤瞭解社區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之前,不要對計畫做承諾,但是讓參與者了解他們將知道扶輪社所作決定及參與未來計畫申請與執行的每一步驟,不要進到社區就宣布我們帶來一個十萬美元的扶輪全球獎助金計畫。
5. 讓社區及合作組織瞭解將來計畫之執行及管理是主辦扶輪社主導,基金會將核准款項匯入扶輪社計畫專屬銀行帳戶,採購廠商簽約對象是扶輪社,付款也由扶輪社專屬帳戶付給廠商,這些條件也都詳細條列在與合作組織簽署的MOU條文。
6. 以具體統計數字及社區地圖表達偏鄉及弱勢受益群體資訊。
四、成功的扶輪全球獎助金案SMART原則
S:Specific目標明確,受限於扶輪之人力物力,GG案只針對為解決社區所發生符合七大焦點領域問題所提出的服務計畫。
M:Measurable具可量測目標,這是一個成功服務計畫最精要的部分,需要在計畫實施前有社區問題具體可量化數據,計畫實施後預期改善狀況之量化數據指標(如下表),敘述性或概念性目標不符合基金會要求。
A:Achievable目標可達成,計畫執行方式必須是有成功經驗之技術或活動,實驗性計畫不是扶輪人道服務目標,以確保扶輪人所捐贈或服務資源都能讓受益者獲益。
R:Relevant攸關性,GG申請之活動及支出,每一項都須跟達成計畫目標有關。
T:Time-based計畫具時效性,所申請計畫可在預定時限內完成,並依計畫目標蒐集計畫執行成效數據;計畫開始執行預定時間需定在申請書正式提送(Submit)基金會後約2-3個月,保留時間作RGO審核時之問題回覆及資料補充,基金會審核通過後,社友承諾捐款匯入基金會帳戶,基金會收齊現金捐款後,連同地區DDF及世界基金配合款匯入主辦社帳戶等作業。
五、GG成果衍化過程理論
扶輪基金會期待未來扶輪服務計畫,在社友與社區共同投入下(Engage),可以達成對社區的深刻影響(Impact),並以「成果衍化過程理論」指引未來扶輪服務計畫的策略規劃與執行。
扶輪服務計畫策略目標與計畫量化衡量指標必須相連結,在計畫執行中並據以追蹤衡量是否可達成目標。成果衍化過程理論有助於將你的計畫架構與你的策略和衡量標準對焦,並解釋你的專案建構邏輯。

進一步在合作組織、受益社區及扶輪的共同努力下,計畫的永續(Sustainability)將對受益社區產生深化影響,計畫的短、中期成果(outcome)將產生服務受益人態度或行為的改變,受益學生自信心的提升與人際關係的改善等;進而計畫長期效益會漣漪擴散而對受益人及社區產生善的循環及深刻影響(Impact),凝聚社區共同意識促成發展一個更和諧、互助、團結的社區;GG由規劃、投入至產出長期深刻影響的過程稱為「GG成果衍化過程理論」,這是扶輪全球獎助金計畫的前瞻目標,詳細說明請參閱《Rotary Impact Handbook》。
以上根據個人2024年12月21日在3481地區扶輪知識圓桌會議所作「扶輪基金 ―― 如何落實執行社區影響評估」之報告內容,並整理TRF最近發布之上述幾篇文章重點與個人被諮詢GG計畫之申請與執行時常見問題之解答,謹供社友們參考,希望能有助於社友們未來申請全球獎助金計畫時有好的開始,申請過程順利,並經由服務計畫的執行對社區產生長期的正面助益,強化扶輪服務以凝聚社友的歸屬感(Belonging)並提升扶輪對社區的深刻影響力(Imp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