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1地區追求和平之路 —— DG Healthy劉影梅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5-03月號   作者 臺北福星社PP Janus盧玉茹 分享至
3481地區傳承國際扶輪RI促進世界和平的使命,於2025年1月9日在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舉行和平柱揭幕暨國際和平中心成立儀式。來自國內外近百位扶輪領導人及教育界代表親臨會場,見證歷史性的一刻。
總監劉影梅DG Healthy邀請扶輪基金會(TRF)保管委員會主席Mark Maloney夫婦、TRF保管委員會委員Frank及現場貴賓共同於和平柱前剪綵,接著一起進行揭幕及鳴百年大鐘。
TRF主席Mark於致詞中感謝3481地區及國北教大全體教職員參與推動這座和平中心的設立,並表示扶輪一直以來透過七大焦點領域的服務活動,潔淨水源、母親與兒童健康、基礎識字、社區發展、受教機會、預防與治療疾病,以及建立和平與預防衝突等方面來解決問題,落實和平的基礎。尤其「建立和平與預防衝突從15年前就已經是扶輪基金會的重點項目」而且他相信「和平是七大焦點領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我們昨天在偏鄉看到的小學英文服務,這就在行世界和平的服務。還有,2天前看到你們在雲林為居民提供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醫療服務,也是在促進和平。因此,和平貫穿於扶輪的七大焦點領域中。」

教育家的人文關懷:
3481地區總監
DG Healthy劉影梅
從俄烏戰爭到以巴煙硝,以及美國總統川普強勢回任後的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台灣這個長期強敵環伺的彈丸之地,因科技的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焦點,推動區域和平已不再是我們自己的事了,有鑑於此,3481地區總監DG Healthy深入瞭解扶輪的各項功能及運作,發現全球各社及地區也成立行動團體來深植區域和平,例如扶輪和平柱的設立,是在熙來攘往的地方,例如公園、校園等目標明顯處立柱,透過柱子上以多國語言標示的「願世界和平長存」字樣來凝聚和諧力量。
而扶輪和平中心是扶輪基金會在重要大學所支持的計畫,提供獎學金讓學生成為和平大使取得衝突解決的相關碩士學位或證書,返鄉後能致力締造永續和平計畫。目前全球已有一千八百多名受獎人從事相關工作,透過這種文化體驗與培力,理解彼此、建立信任,進而締造和平。
由此,DG Healthy決定遵循扶輪推動和平的四個主要進程,「打造一個內心和諧、家庭和樂、社區和睦的社會,或許更適合我們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加上DG Healthy多年任教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對台灣優秀人才的培養深具信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是台灣最古老、歷史最久的大學,是一個教育人的搖籃,課程豐富多元、以人為本,包含音樂、藝術及體育…更能夠感動人心,追求和平。為了慶祝雙方的合作還特地請音樂系創作一首《和平之歌》來助陣,學校的誠意不言而喻!而且陳慶和校長本身也是扶輪人,來自3523地區,雙方一拍即合,就這麼激盪出這樣一個難得的機緣。」專訪中,DG Healthy輕快描述。
當被問到和平柱的設立時,DG Healthy憶起在網路上研究扶輪和平中心時,發現RI社長歐琦珂曾說和平柱計畫是她最喜歡的計畫之一,因為它是具體的視覺呈現,告訴看到的人,扶輪社是建立和平的組織。她甚至定調2025卡加立年會將是全球和平集會,友誼之家設立和平公園及和平柱,供大家打卡,「全球目前立有11萬根和平柱,為響應扶輪領導人,我們也號召社友募款在國北教大校園內設立一支和平柱,並由台北和平扶輪社主導工程進行及30幾萬的工程款募捐,短短1、2天內就獲得各社社友認同順利完成。」
扶輪的社會責任—— 從心做起
「我們希望國際和平中心未來成為一個平臺,讓人們能夠超越語言和文化的界限,找到共同點,化解誤解,攜手創造一個更包容、更和諧的世界。」DG Healthy在接受專訪時這樣說道。「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有完善的教育學院、人文藝術學院、理學院等師資,我們可以輔以音樂、體育調和個人內心的和諧,有了強大的內心,家庭、社區、社會整體獲益,透過創意課程設計扶輪追求和平四進程,讓和平從心做起!」DG Healthy臉上露出的笑容及信心,宛如國北教大校園內百年鐘樓樓層頂被LED燈投射照亮的扶輪logo伴隨四方對稱的四大進程slogan,那樣醒目又柔雅。
推動和平交流與對話的多元形式
國北教大校長陳慶和曾於和平中心揭幕時表示,未來國際和平中心將藉由學校在教育、心理諮商、文教法律、數理及AI科技、半導體科技、運動、藝術、文化、音樂、創意設計與管理等特色專長,積極與國際扶輪及台灣12個扶輪地區與社會各界合作。同時結合國內外優秀的專家學者,致力於各項國際和平事項或活動之推動與交流;以及國際和平相關問題之研究與解決,包含人權、國際關係、全球公共衛生及福利、國際和平、衝突解決及永續發展等議題。「更期望能成為RI全球未來的國際和平中心,持續為未來世代的和平與福祉貢獻力量。同時希望藉由各項國際和平事項或活動的推動及參與,進而有效提升師生國際視野及國際能見度、強化國際交流與國際資源鏈接、提升產學研究量能及參與國際研究、提升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善盡國際公民之責任及創新發展國北教大之國際品牌。」
陳校長進一步透露學校的國際和平中心目前已規劃每年舉辦國際和平教育學術及實務相關的座談會、工作坊、演講、音樂會及其他交流活動,邀請國際及國內知名人士、國際重量級人物、友好國家前任官員或重量級智庫學者等蒞臨中心訪問,針對相關議題,和國內師生交流與對談。首場「國際和平論壇」,也安排於2月19日在國北教大校內舉行,屆時RI社長歐琦珂將現身線上致詞。 
DG Healthy呼應陳校長的計畫,說道:「我相信體育專長的學務長也很快能夠展開用體育促進和平,在這多元跨領域的學院氛圍中,我們相信和平會遍地開花。」事實上,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國際和平中心就從多元創新的角度,透過包含舞蹈、文化觀光、性教育,及預防網路犯罪等,來探索世界,開發學員的潛能使之成為傑出的專業人士及創新者。

推動和平中心學位計畫
國際扶輪基金會多年來也只有支持過7個大學和平中心的計畫,顯見計畫的達成需經多方折衝,DG Healthy表示「為達國際扶輪基金贊助的和平相關研究課程,學校必須能提供學位認證,國北教大先以和平中心講座為起點,國北教大今年打算提出一系列與教育部年度重點的國際視野相符的5堂課程,這就是這個和平中心將來取得國際扶輪認證的基礎。」
Healthy不諱言提到為開此類課程需要有一定經費邀請國際講師,因此打算在國際扶輪推動冠名講座、冠名課程、冠名講堂,甚至於冠名國際和平大樓的興建。同時,也希望跟教育部申請專案從軟體到硬體的補助。最後,我們還打算面見賴總統談邀請國際人士來台擔任講師等,從促進區域和平的角度來看待此事。
談到扶輪基金的申請,DG Healthy透露:「國際扶輪近期和土耳其大學配合成立的第七個扶輪國際和平中心其實申請到美金1,500萬的支持才成立;其實我們扶輪的捐款是可以透過對TRF的捐款指定到和平中心,再由TRF選派適當和平大使到台灣學習,目前我們還是得透過台灣扶輪人自己的力量。」
鄰近國家申請國際和平中心的案例
DG Healthy分享日本的和平中心經驗,說日本其實很早就和基督教大學合作成立這樣一個國際和平中心,這個大學基本上是與美國緊密相連的學校,由此日本獲得美國的經驗,同樣地,也設立了和平柱,相較於台灣,「不論從文化或地緣關係上,我相信我們有更充分的國際認同設立國際和平中心。」
現在,就連印度與韓國都想設立國際扶輪中心,為的是讓外國的和平大使到本國來認識本國的文化,進而促進國際上的友誼與認同,成為本國的和平大使。「雖然印度及韓國很有錢,但不要忘了台灣以不到36,000人的扶輪社友,成為全球第三大扶輪基金捐獻國,我們這樣的力量要把它爆發出去。」
Healthy呼籲:「常常有社友說不曉得我們的錢捐到RI做甚麼用途,其實,就能用在台灣設立國際和平中心上,讓台灣被世界看見、認可」。她表示,相較於這幾個國家,台灣人的創造力與人才更有競爭力,長期處在強權的恫嚇下,社會依然富足充盈、內心充滿和平感恩,多麼難能可貴的文化素養!因此,「應該更有機會得到RI的肯定及認證。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每一個世代應該珍惜歷史給予我們的時代使命,今天我們有機會成立扶輪國際和平中心,更該團結全台12個地區,不分彼此,一同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好,為爭取國際扶輪和平大使的珍貴機會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