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學校學習到的金屬材料、材料力學、流體力學、推進系統、造船原理、船舶設計等在創業過程中經常會用到,至於模具設計與製造技術、精密鑄造技術、鋁合金擠壓鑄造技術以及各種加工技術都是在創業之後再用心的去學習。當這些技術融會貫通之後,就可以得心應手的開發新產品。例如在學校學習到CAD/CAM只是用電腦輔助設計與製造的概念。在工廠中你要懂得伺服馬達轉一圈的信號要和機械前進量一致才能寫程式。例如滾珠螺桿的螺距是5㎜,伺服馬達轉一圈是2000信號,要加裝減速比2:5的齒輪於螺桿和馬達之間。因此我可以設計一台葉輪之栓槽(spline)的半自動加工機。這關鍵技術才使葉輪可以量產。
當我要開發船外機螺槳時,國內射腊機台太小,所以去美國加入精密鑄造協會學習技術,自己設計開發大型專用射腊機台,以及後來的自動沾漿淋砂機再連結輸送帶系統才能使大型螺槳可以量產。當我去德國參觀「世界鑄造大展」回來,決定要開發鋁合金螺槳之擠壓技術,利用國產機器加以改良,經過不斷改進模具克服了技術瓶頸而得以成功。如果要向國外購買最先進的機器,非常昂貴而且未來維修會有困難,目前我們的機器設備,自己的技術人員都可以維修,這樣才能維持競爭力。
至於鋁合金船舶的開發,我要打破傳統,利用建築鋼構加以蒙皮的原理,建構出高強度、大浮力,快速滑航艇,可以作為居家遊艇或觀光遊艇或是小型渡輪用,利用自建碼頭可以在興達港內作各種測試,同時開發艏推、艉推系統,電動推進器、大型噴射推進系統,以及自己研發的冷風扇及馬桶設備等。
我在1995年至2005年在美國邁阿密設立分公司,一方面測試螺槳性能,一方面打開市場,是創業成功很重要的一環,也曾經到韓國、澳洲、義大利測試螺槳,如今可以在大方船舶測試,已經開發一種稱為「先驅(INDUCER)」的螺槳,可以提高性能。以上是我「學者創業」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對工程師們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