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郵票的故事 —— 佛陀的說法
回扶輪月刊 2024-11月號   作者 潮州社PP Austin丁天降 分享至
佛教的創始人是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Gautama the Buddha(喬達摩‧佛陀)公元前563-483年,圓寂時年80歲,是迦毗羅國的太子。此一王國位置在喜馬拉雅山山麓旁,今之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接壤的提羅拉科特附近,當時習俗,婦女懷孕後都要返回娘家待產,所以太子的母親在回娘家途中的藍毗尼花園樹下生下悉達多,意思是「成就者」。因他是尊貴的釋迦族,所以修行悟道後被尊稱為釋迦摩尼,意思是「釋迦族中的聖人」。
太子出生後七天,母親就去世了,由姨母撫養長大,身為太子,從幼小到長大享受不盡的錦衣美食,僕婢隨從眾多,且有夏涼冬暖的行宮以供他避暑,避寒遊玩逸樂。他的父親靜飯王對他寄予厚望,將來繼承王位,能夠統一印度,成為建功立業的君王,父親為他聘來婆羅門大師教育、哲學、數學、兵法武器…,他皆習有所成。悉達多太子16歲時和同齡的表妹成婚,生下一子羅睺羅。
太子時常出城看到社會不公平的情況,多數窮人過著辛苦的生活,又體會到人人都擺脫不了生老病死,終身不得平靜。他在29歲那年,不顧父親、愛妻的勸阻,捨棄王位繼承,離開皇宮,剃髮修苦行長達六年後他悟出雖然勞其身體未能覺知真理,35歲那年,他走到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端正心念,終於開悟人間世各種真實的現象,以及所有一切的真理而成「佛」,既覺悟者。此後就在印度傳教40餘年,他的言論在當時並未有文字記載,是由他的弟子(學生)代代口耳相傳,之後漸漸地有了文字的紀錄。佛陀以眾生平等,人人都能夠修行而開悟成佛。佛教對世界,尤其是亞洲的印度、阿富汗、不丹、中國及蒙古、西藏、韓國、日本、泰國、緬甸、寮國、高棉、越南、印尼爪哇、錫蘭(今斯里蘭卡)⋯諸多國家的社會、文化、思想產生絕對深遠的教育影響,尤其在某些時代佛教與政治亦密不可分。
佛陀為眾多人所肯定是最有學問的人,所以有句話說「世間好話佛說盡」。佛教經典很多,在此恭摘錄一些:
《佛遺教經》——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人的欲求繁多,有錢者希望再賺更多的錢。年逾古稀以上了,希望活得更長壽,名利雙收了還是不滿意,造成內心的煩惱,如此這般,到底算是聰明,還是愚痴?
《靜心戒觀》—— 一切苦因果,財色為本,一切樂因果,戒定為本。
貪財好色,是造成痛苦的原因。為著吃飽努力賺錢是應該做人的本分。若是貪得無厭,費盡心機,看封建時代孫生死的開國皇帝,都有敗亡的子孫。盡情慾樂享受性福,「酒肉是穿腸毒藥,淫是食骨利刀」,唯有守住「節飲食」,身體減少病痛。「飲食」在此不只是指嘴巴上的吃喝玩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愛性福,又要長壽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身心安樂必須自我約束,守戒,定量,欲望不能太超過。
《優婆塞戒經》—— 戒既是忍,忍既是戒。
「能忍自安」這句古語,忍氣吞聲,不必跟人爭辯,讓人三分,有何妨?「小不忍則亂大謀」,「忍能逢凶化吉」,「忍一時氣,得身心安樂」,這是可以常常聽到的俗話。
《所欲致患經》—— 貪愛所在,放心恣意:父說子惡,子說父惡;母說女惡,女說母惡;兄說弟惡,弟說兄惡;姊說妹惡,妹說姊惡;家室宗族,轉相誹謗,是為貪欲之患。
放眼今日社會的豪門巨富,嗚呼哀哉後,子女爭財產,對薄公堂,無念親情,彼此誹謗,皆由貪欲引起,不知人世無常,無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