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月刊 2024-11月號
2024/11/01  閱覽數 769  單一章節 分享至
一、世界扶輪資訊
ROTARY WORLD NEWS

社長文告

堅實可靠的基金會
輪最大的優勢之一,是我們的社員能夠團結一致,創造持恆的改變,而扶輪基金會則幫助我們將變革的夢想轉化為事實。
從根除小兒麻痺到促進和平,我們在全球各地所做的許多工作若沒有我們對基金會的持續支持,是無法實現的。
和平的工作對我來說尤其重要,而我們締造和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我們的扶輪和平獎學金 —— 扶輪基金會的成果之一。該計畫幫助世界各地當前及將來有志於和平及發展的專業人士,學習如何預防及終止衝突。
憑藉奧托及弗蘭‧沃爾特基金會1,550萬美元捐款的幫助,下一個扶輪和平中心將設立於伊斯坦堡的巴赫塞希爾大學,讓我們可以繼續在更多區域支持和平工作者。
再開設一個和平中心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我們將於2025年在伊斯坦堡舉行的扶輪社長和平會議中慶祝這一成就。
這場於2月20至22日舉行、為期三天的會議,將聚焦扶輪家族倡導和平的多種方式。主題演講、座談會,及分組討論讓我們得以分享建設和平的構想,並促成有意義的對話,增進全球各地的和平。
這場社長和平會議已開始註冊。我希望能在會中看到各位,但如果你無法參加,我們基金會還有許多方式可以幫助你讓世界變得更好。11月是扶輪基金月,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來深入瞭解您的基金會,並從事吸引您的目標。
全球獎助金支持在扶輪焦點領域內有持續性及具體成果的大型國際活動。透過共同應對社區的迫切需求,社及地區強化了全球夥伴關係。
地區獎助金則資助小規模的短期活動,旨在解決你所在社區及國外社區的需求。每個地區可選擇要把這些獎助金用於資助哪些活動。
我們的基金會甚至可以幫助各位支持我們精彩的年輕人計畫,包括扶輪青少年交換、扶輪青少年領袖獎及扶少團。
各位給我們基金會的捐款還促成大規模計畫 ―― 旨在解決其他方式無法解決之長期問題的計畫。
為了確保這些善行能延續超越我們的有生之年,讓扶輪捐贈基金在2025年6月30日達到20.25億美元的弘遠目標,就取決於你和我。
神奇扶輪並非憑空出現。每位新社員的加入、每項計畫的完成,以及對基金會的每一元捐款,都創造了這種神奇。
請與我一起支持扶輪基金會,攜手同心,我們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文告

在我們的心中與手中

扶輪社員有多少,加入扶輪的理由就有多少。大多數人加入是為了獲得新的體驗 —— 建立新友誼、擴展專業圈,或是將超我服務的理念付諸行動,創造影響力。
扶輪在這些方面都能辦到,往往還是同時實現。透過我們的扶輪基金會,扶輪也擅長提供意想不到的體驗及和新的機會,打開大門,改變生命。
我在30歲擔任阿拉巴馬州迪卡特(Decatur)扶輪社社長時,第一次親身體驗到這一點。那一年,我與妻子決定嘗試一些新事物 ——參加1985年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市舉辦的國際扶輪年會。在那裡,我們見證了根除小兒麻痺計畫的誕生,並認識來自不同背景的社員,讓我們體會到自己是全球扶輪大家庭的一分子。
那一年後來我得知一個來自奈及利亞的扶輪團體研究交換團將訪問阿拉巴馬州,但迪卡特並不在他們的行程中。在打了幾通電話之後,我們不久後就歡迎這個奈及利亞團隊來到我們家。這是一個不可思議且出乎意料的經歷。
在該團離開之前,他們的組長推薦我來帶領阿拉巴馬州的6人團隊在隔年去訪問奈及利亞,我也接受這個機會。在奈國,我遇到了人生受小兒麻痺衝擊的人,包括我們接待家庭的幾名家人。我瞭解到,小兒麻痺的傷害對象超越國界、經濟,及宗教。
這個基金會計畫 —— 團體研究交換 —— 讓我打開對扶輪是什麼以及它能做什麼的眼界。參與這次交換讓我踏上了建立新友誼、擁有在多個洲服務機會的道路。
就像扶輪基金會豐富我的扶輪生活一樣,它也能為你帶來同樣的影響。在這個扶輪基金月,我邀請各位探索新的基金會體驗。
探索你及貴社要如何支持基金會主導的工作,例如根除小兒麻痺、災害救助或扶輪和平中心。參與全球獎助金或地區獎助金計畫。如果你從未捐款給我們的基金會,我邀請你加入其他扶輪社員的行列,成為基金會的捐助者。你的支持對那些希望幫助他人的扶輪社員,以及那些需要幫助的個人及社區,都意義重大。
扶輪基金會不是一個地方或建築,它是一種體驗,當我們在世界上行善時,它就存在我們的心中及手中。扶輪基金會就是我們所有人。




2025國際年會 —— 第一次參加年會?絕不會是最後一次
無論卡加立是你的第一次年會還是第20次年會,扶輪領導人皆深信你結束時都會驚嘆不已。而且有折扣提醒!12月15日是早鳥註冊優惠的最後一天,可以節省大筆費用。趕快預訂你喜歡的飯店及代表性活動,這些活動可能會售罄。
首次參加年會者6月21-25日在加拿大可以期待來自傑出演講者的啟發 ―― 他們的深入見解是許多年會常客年年回來的重要原因。這些活動的講者從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領導人到諾貝爾獎得主、總統、太空人及作家不等,人才濟濟。
密西根州里沃尼亞(Livonia)扶輪社的喬納森‧溫斯特羅姆(Jonathon Wennstrom)表示,
他今年在新加坡參加的第一次年會中,最具震撼力的經驗之一是聽到全世界有這麼多由扶輪立即提出解決方案的龐大需求。「我們都需要激勵啟發,我們的電池都需要充電。年會向來就是達成這點的好方法。我感覺到十足
振奮。」
年會的全體會議一部分是娛樂盛會(音樂界巨星、舞蹈團及空中飛人),一部分是激勵大會,同時也是由扶輪領導人引導的學習論壇。在會議的空檔,你可以在展覽攤位及分組討論中探索你的熱情及貴社的工作重點。
社員表示,新加坡年會的亮點之一是在友誼之家中自發建立連結,並感受扶輪在全球的影響力。
來自模里西斯塔瑪林勒薩林(Tamarin Les Salines)扶輪社的迪迪爾‧葛蘭波特(Didier Grandport)總結了他第一次參加年會的感受:「能夠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共同行動,讓我感到快樂。身在這裡就像是在夢中。」
詳情及註冊請至convention.rotary.org。





從廢墟中重生


費里特‧賓澤特(Ferit Binzet)終於迷迷糊糊入睡。整個晚上,他的一隻貓在他位於土耳其東南部阿德亞曼市(Adıyaman)的公寓裡不停地喵喵叫,來回踱步。此時回頭看來,似乎這隻不安的動物早已感覺到這個夜晚的不尋常。
凌晨4時17分,賓澤特自己也感受到異樣。
巨大的轟鳴聲讓他及妻子從睡夢中驚醒。他們浴室的牆壁爆裂開來,碎片飛散到走廊上,廚房也塌陷下來。整棟建築左右搖晃,賓澤特向上帝呼救。
「請不要奪走我的靈魂。」
他們跑出不斷崩塌的家,迎向寒冷猛烈的暴雨。回頭一望,卻看見賓澤特當時與他們同住的弟弟呆滯地站在窗前,動也不動。此時,街道上翻滾著一陣陣混凝土的碎片。建築物搖搖欲墜。尖叫聲穿透雨點拍打在地面的巨響。
在經歷85秒的純然恐懼後,大地終於安靜下來。
賓澤特回到毀壞的建築內,拍醒了嚇呆的弟弟。他的妻子梅赫塔普‧賓澤特(Mehtap Bostancı Binzet)懇求道:「我們一定得把貓帶走。」他們挖開塵土和瓦礫,找到他們的兩隻貓,然後永遠離開了這個家。
耳其以致命地震聞名。這個國家位於三個主要板塊的交會處,而第四個較小的板塊則擠壓在這些板塊之間。(科學家常用的比喻說法是把西瓜籽夾在手指間並看著它被擠出來。)然而,2023年2月6日發生的這個7.8級強震依然是該國80多年來最強的地震。
震央位於土耳其中南部的卡赫拉曼馬拉什(Kahramanmaraş),靠近敘利亞邊境,距離阿德亞曼約75英里。科學家稱之為「連鎖斷裂」的現象撕裂了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兩側緊夾的岩石,總長度達到驚人的190英里,部分區域的地面位移超過了26英尺。9小時後,規模7.5級的第二個地震襲擊該市北部,形成地震學家所謂的「雙震」,讓災情雪上加霜。
據某些估計,多達910萬人直接受到影響。這次地震在土耳其及敘利亞造成超過5萬人喪生,十萬多人受傷,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遠離震央的地方,包括埃及、希臘、亞美尼亞,及伊拉克,都感受到了地震的震動。第一場地震發生時,2430地區總監埃姆雷‧厄茲圖克(Emre Öztürk) 當時人在離震央約300英里的安卡拉也被震醒。他在幾個小時內便與土耳其另外兩位扶輪總監 —— 2420地區的蘇瓦特‧貝桑(Suat Baysan)及2440地區的塞爾達爾‧杜魯蘇特(Serdar Durusüt) —— 進行了視訊通話,開始籌劃因應行動。貝桑說:「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試圖理解發生什麼事。我們立即意識到這次地震的威力。」
同一天早晨,他們制定了一項三個面向的計畫,該計畫後來發展成一個斥資數百萬美元的全球賑災行動:滿足緊急的救難需求、提供貨櫃屋城作為收容所,並解決從水處理到兒童教育等各種長期需求。
那一整天,所屬地區涵蓋災區的厄茲圖克打電話給住在災區的扶輪社社長及地區團隊成員。他得知有些扶輪朋友被埋在瓦礫堆下。最終,有6名扶輪社員及扶青社員在地震中喪生。
其中一通電話是打給賓澤特,當時他是阿德亞曼-尼姆魯特(Adıyaman-Nemrut)扶輪社的社長,儘管他個人也蒙受巨大的損失 —— 他才剛剛開始盤點自己的損失,但仍成為救援行動中的關鍵貢獻者。
為土耳其NTV新聞的攝影記者,賓澤特用手機記錄下他與家人從廢墟中逃生後的場景。他所在區域的建築物大約有五分之三已經倒塌。呼救聲隱隱從瓦礫中傳出:「救救我們,救救我們,我們無法呼吸。」
下午早些時候,他與弟弟去探望他們的母親。他們特別擔心她,因為她有阿茲海默症。門是開著的,護理人員已經離開,他們在屋裡找到母親,看起來神情困惑。她說:「我頭很暈,發生了什麼事?」他們力勸她離開,但她似乎迷茫到無法理解情況而拒絕離開。下午1時24分,第二次地震襲來。賓澤特跑到外面,眼看附近的一棟建築物倒塌。他的弟弟在陽台倒塌前跳下來。(他們母親當時還在建築物內,雖然第二場地震後仍倖存,但目前已經離世。)
受到第一場地震損害的建築在第二次地震中迅速被摧毀。賓澤特說:「這就像一部恐怖片。」當第二次地震來襲時,有些人正在家中收拾個人物品,另一些人從早上就被瓦礫困住,有些在下午時則因鐵門扭曲無法逃生。賓澤特的一位表親在早上獲救,卻在下午因附近的建築物倒塌心臟病發作而去世。
總計,賓澤特失去了41位親人 —— 一個無法想像的巨大打擊。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損失在像齋月這樣的節日裡會感到分外痛苦。以前,他會走訪15到20戶親戚的家,災難後,這個歡樂的探訪縮減到僅剩兩戶。在一年多後的採訪中,想到這些他禁不住流淚,並補充說:「我們這裡已經沒有人了,我們所有的親人都走了。」
但在地震後那幾天,他只專注在如何活下去。當時沒有食物,也沒有電。絕望之中,人們在幾個小時內清空市場的貨架。在第一個寒冷的夜晚,所有人都留在黑暗的街道上,尋找任何可以遮蔽的地方睡覺。賓澤特和另外6個人輪流在他姐夫的車裡睡覺。
在拍攝時,他無意間走進一個似乎成為避難所的體育館。他拍攝了一間黑暗的房間,裡面全是蓋著毯子的人。他問保全人員:「為什麼這些人都躺在地上?」保全回答:「那些是屍體。」賓澤特當場昏厥。

著土耳其南部各地的災情傳開,該國其他區域的扶輪社急切地想要有所作為。貝桑說:「大家都急著想立即運送物資,但如果你送過去,有人會接收嗎?有人能分發嗎?能確保這些物資送到需要的人手中嗎?」地震發生的第二天,他、厄茲圖克,及杜魯蘇特與各自地區的扶輪社會合,制定了他們的發展計畫。
他們迅速在6個重災城市設立了救援中心。指定的扶輪社員負責協調這些中心的業務,瞭解居民的需求,並傳達給捐贈者,以便他們能夠送來適合的物資。這三個地區的扶輪、扶青社,及扶輪少年服務團總共運送了超過200卡車的緊急物資,包括食物、水、發電機、電暖器、尿布、衛生棉、燃料、玩具,及屍袋。
厄茲圖克說:「土耳其的整個扶輪大家庭團結一致。我們運用了所有的力量,通力合作,為地震災民提供了一些救援。」
地震當天,震央的氣溫只有華氏37度(約攝氏3度),隨後幾天的氣溫降至零度以下。某些區域的暴風雨轉為暴風雪,倖存者不僅要面對寒風刺骨,還要防範失溫。2440地區已經有一批現成的帳篷,立刻在地中海畔的伊斯肯德倫(Iskenderun)建立了一個帳篷城,扶輪社員負責管理這個帳篷城超過一個月,直到該國的災難救援機構接管。貝桑說:「我們是當時第一個進駐該區域的非政府組織。」阿德亞曼和克里克汗(Kırıkhan)的帳篷城也隨即建立。扶輪社與「庇護箱」 (ShelterBox,扶輪的災難救助夥伴)合作,分發了超過2,500個帳篷,並與當地領導人接洽,對該組織的救援工作發揮關鍵作用。
接下來的40天裡,厄茲圖克來回奔波於3個帳篷城、6個協調中心,及他在安卡拉的家,回報所見,並計畫未來的做法。貝桑及杜魯蘇特也同樣走訪現場,掌握需求並提供幫助。
與此同時,全球的扶輪社員也動員起來支持他們的工作。地震發生後幾個小時內,時任國際扶輪社長的珍妮佛‧瓊斯(Jennifer Jones)便啟動扶輪的災難救助行動,不到一週內,扶輪就設立了一個專門的災難救助基金,收到超過270萬美元的捐款。更多援助行動使用扶輪基金會的全球獎助金,總額約140萬美元。這些計畫侷限在土耳其,因為扶輪在敘利亞沒有會員社,而該國長達十多年內戰所引發的人道主義危機更因地震而惡化。
來自全球扶輪的救命物資及直接捐款源源不絕湧入,志工亦然。一位來自印尼的扶輪社員兼醫生在寫給厄茲圖克的訊息中說:「我正帶著醫療物資前來,兩天後就到。」這位醫生在帳篷城裡住了好幾個星期,為災民提供治療。
今在阿德亞曼,孩子們在街頭騎自行車及玩耍,人們一邊交談,一邊吃著一盤盤烤肉,每天5次的穆斯林祈禱提醒音樂透過擴音器播放。儘管生活的許多方面一切如常,但在某些方面卻似乎停滯不前,就像矗立在市中心的鐘樓一樣,它四面的時鐘都凍結在4時17分,第一次地震發生的時刻。
在災難發生之前,阿德亞曼以其考古遺址與現代建築的融合、壯麗的自然景觀、杏桃,及開心果而聞名。如今,曾經被高樓遮擋的山脈再次成為城市的背景。受損建築的殘骸及廢棄的商家與大面積的瓦礫堆並列。遠處的起重機不斷提醒著,阿德亞曼正處於漫長的過渡期。
這一帶的扶輪社員都很熟悉阿德亞曼。這個省份是每年陪同殘障人士攀登尼姆魯特山(Mount Nemrut)之計畫的舉辦地點。這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世界遺產有一個西元前一世紀希臘-波斯王國統治者的陵墓,有巨大石像及雕像。扶輪的救援工作集中在這裡及地中海沿岸的哈塔伊省(Hatay),這些地方受災嚴重且有著強大的扶輪文化。厄茲圖克說:「一個扶輪社可以改變一個城市的命運。如果阿德亞曼及哈塔伊沒有扶輪社,我們可能無法提供這麼多的援助。」
他談到費里特‧賓澤特時還提到了「費里特效應」。厄茲圖克說:「他總是在現場,瞭解需求。阿德亞曼應該為費里特立一雕像。」
賓澤特出生於阿德亞曼,一生都居住在此。他於2008年加入扶輪。身為一名記者,賓澤特擁有傳播技巧及影響力能夠為這座城市發聲。舉例來說,在地震發生後的初期,他拍攝了一段廁所裡溢滿排泄物及衛生棉的影片作為報導。在新聞播出後,該區域各地的人紛紛送來了衛生用品。貝桑說:「他天生就是個溝通高手。」
他的妻子梅赫塔普是一名攝影師兼設計師,在地震後不久加入了阿德曼-尼姆魯特扶輪社,並在2023-24年度擔任社長。
阿德亞曼成為扶輪社員在災區所支持的4個貨櫃城之一,這是他們計畫的第二個面向。扶輪社員的捐款總共提供了350個小型組合屋。位於阿德亞曼北邊的臨時城市包含兩條由扶輪贊助房屋組成的街道:想像街(Imagine Street)及希望街(Hope Street)。
這些經過改造、排列緊密的貨櫃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容納基本設施,如廁所、淋浴、炊具、床鋪、空調,還有電視、門廊、花園等居家舒適設施。
74歲的薩黛特‧皮西里奇(Sadet Pişirici)獨自住在扶輪提供的貨櫃屋內。她說,在地震前,她過著「體面的生活」。她的願望與土耳其各地的倖存者相呼應:她希望孫子孫女能上學,成為積極的公民;她希望自己保持健康,能夠繼續維持行動力,享受生活。
與這座貨櫃屋城的數百名居民一樣,皮西里奇受益於距離她家不遠的扶輪野戰醫院。這家醫院自2023年4月開始營運,每天服務約200名患者。醫院配備有自己的發電機、救護車、監護及超音波設備、血液檢驗室,以及供醫生換班時使用的淋浴間。
今天,主治醫生梅蘇特‧科卡達伊(Mesut Kocadayı)坐在一位患者旁邊,周圍是醫院的白色帆布牆。在該市行醫的他在逃出自己家後,立即開始為其他倖存者治療。
倖存者受傷程度嚴重,許多人不得不截肢。當這座城市連埋葬死者都困難重重時,醫療系統一度崩潰。但從中國到瑞典的其他醫療工作者陸續來到阿德亞曼提供幫助。
科卡達伊說:「最艱難的是頭三四天,因為沒有電、沒有水也沒有暖氣。」人們失去了食慾,罹患疥癬及胃腸疾病,還要忍受惡劣的衛生條件。有些傷害將持續一輩子。

難影響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扶輪社員支持的計畫種類繁多可見一斑:興建水處理廠、為農民提供種苗及牛隻、開設獸醫診所等。貝桑說:「扶輪在這裡做了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人們正努力重建與重塑他們的生活。看到這一點著實令人欣慰。」
然而,談到扶輪救災計畫的第三個面向 —— 永續的長期計畫,或許最適合從一所幼兒園開始說起。
在阿德亞曼的一所幼兒園被摧毀後,來自日本扶輪社員的資金幫助從頭興建了一所新學校。
在一次參觀中,一群扶輪社員在接近學校入口時,以熱情的merhaba(土耳其語的「你好」)與校長澤莉哈‧厄茲萊姆‧阿特勒(Zeliha Özlem Atlı)打招呼。最近假期的裝飾品仍然掛在玩具和兒童椅之間。校長的目標是將這所幼兒園打造為阿德亞曼最好的幼兒園。
她已經取得了巨大進展。她說:「孩子們需要玩具及書籍等物資。有了扶輪的支持,他們什麼都有了。」這所學校位於城市的邊緣,她說,沒有人相信這裡會有如此漂亮的學校。
她說:「我的第一個計畫是帶他們去看戲劇和電影。」她解釋說很多學生從未有過這樣的機會。「然後,我想帶他們去其他城市,因為他們只見過阿德亞曼。」
對於阿特勒來說,這所學校就是一個大家庭。她說:「老師們也有創傷;有些人仍住在貨櫃屋裡。我們像家人一樣互相支持,我們不用同事這個稱呼。我在這裡不是校長,我是他們的大姐姐。」
阿特勒說,現在這些孩子比一年前好多了。每天早上,他們都會擁抱老師,後者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榜樣。她說,大多數孩子將來都想成為老師。
塔普和費里特‧賓澤特夫婦從車裡走出來,步入他們舊社區的寂靜之中。遠處一座清真寺的擴音器傳來熟悉的祈禱提醒聲,偶爾經過的汽車聲響是唯一與之抗衡的聲音。他們舊公寓的殘骸仍散落在街道上,直到該市將來清理掉這些瓦礫為止。
他們在13年前結婚後搬進了這棟建築,但有一天,這裡的殘存碎片都會被抹去。費里特‧賓澤特說:「我所有的記憶都在這裡。」
混凝土和玻璃在他們的腳下發出嘎吱聲。他們呼喚著他們在地震前照顧的流浪貓。這隻名為Gece(意指「夜晚」)的貓如預期出現。
地震後,他們兩人尋求幫助來處理情感的創傷。他們的治療師建議用正面的記憶來取代痛苦的回憶。這就是他們每隔兩天來到舊家,餵食流浪貓的原因。這有用,但仍然很艱辛。梅塔普‧賓澤特說:「每次我來這裡,都會再度想起那一天的情景。這並不容易。」
他們記得逃離房子的那一刻,記得第一場地震的聲音。他們也感受到其他像他們一樣努力克服倖存之苦者的痛苦。「我們無論往哪裡看去,總是想起我們所愛的人。我們也承受著他們的痛苦。」
但他們發現,幫助他人能幫到自己。他們的樂觀及感恩逐漸浮現。費里特‧賓澤特說:「感謝上帝,我們在世界各地都有朋友。」貓咪夜晚在附近的水泥牆上觀望著。他說:「說『感謝上帝』總比說『但願當時…』要好。」


扶輪的行動計畫



世界各地採取行動的人
作者 撰文:Brad Webber
瓜地馬拉
瓜地馬拉拉雷福瑪(La Reforma)社的回收再造藝術節展出了用紙張和紙板、木屑、玻璃、塑膠、金屬、橡膠和電子廢物等廢棄材料創作的異想天開的雕塑和繪畫。埃斯特‧布羅爾(Esther Brol)指出,與許多國家一樣,瓜地馬拉在固體廢物管理方面也遇到了困難。她是2023年發起這項活動的前扶輪社社長。「透過挑戰藝術家們用廢物創作藝術作品,將藝術家們推出舒適區,這麼做產生了出色的結果,「包括為扶輪社專案和扶輪基金會籌募經費。」她說。該扶輪社與瓜地馬拉拉雷福瑪扶青社和洛斯阿爾托斯克薩爾特南戈(Los Altos Quetzaltenango)社合作,舉辦了為期三週的博覽會和銷售活動,並於6月5日結束。




















加拿大
自2018年以來,一年一度的「供餐給需求者」音樂會已籌集近90,000美元,透過食品銀行、餐飲和零食計畫、庇護所和其他社會服務提供者組成的網絡,在安大略省達勒姆(Durham)地區提供膳食。安大略省供餐計畫(Feed Ontario)報告稱,自2018年以來,使用食品銀行的就業人數增加了47%。隨著食品成本的上漲和大流行的影響仍然存在,食品銀行的使用量正在飆升,」發起該活動的鮑曼維爾(Bowmanville)扶輪社社員喬‧索爾韋(Joe Solway)說。其他6個扶輪社的社員也出售贊助和門票,並宣傳該節目,該節目融合了流行音樂、民謠、鄉村音樂、搖滾、藍調、福音,「也許今年還會推出一些歌劇。」索爾韋說。媒體對這場音樂會及其備受讚譽的表演者的關注幫助它在2023年獲得了近23,000美元的收入。2024年的活動將於12月8日舉行。






保加利亞
2007年,索菲亞巴爾幹(Sofia-Balkan)扶輪社與保加利亞籃球聯合會和國家體育學院合作,成立了一個輪椅使用者籃球社,且該計畫不斷擴展。多年來,該社吸引了歐洲輪椅籃球聯合會的教練來提供球員診所、培養裁判技能、並成立了扶輪社區服務團來提供幫助。2月13日,在扶輪地帶活動期間,保加利亞隊與塞爾維亞隊進行了一場友誼賽。當時國際扶輪社長麥金納利(Gordon McInally)吹響發球哨並將球投入比賽。該社前社長克拉西米爾‧維塞利諾夫(Krasimir Veselinov)表示,該社的標誌性專案是扶輪社員們的驕傲,一些倡導殘障者權利的組織也已簽約支持該專案。


肯亞
有鑑於睡眠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奈洛比(Nairobi)扶輪社於2024年為8,000名學童提供了床上用品,為一項長期專案創下新的里程碑。該社社員馬比‧金恩(Mumbi King)表示,在過去16年裡,該扶輪社與多倫多慈善機構「讓全世界兒童睡個好覺」(Sleeping Children around the World)合作,為總共8萬名兒童提供了床上用品,耗資約400萬美元。每套用品包括墊子或床墊、床上用品、蚊帳以及學習用品和衣服。金恩說,這些床具對兒童的生活影響巨大,因為更好的睡眠可以改善健康和學習表現。今年2月,20名奈洛比扶輪社社員動員起來,執行為期五天的運送任務,為肯亞山腳下的納羅莫魯(Naro Moru)鎮和其他村莊(包括馬賽馬拉地區)提供服務。「炎熱的天氣阻擋不了團隊走訪村莊並與各戶人家互動」金恩說。













衣索比亞
扶輪風箏聯誼會的會員及其創始人漢諾克‧阿雷馬耶夫(Henock Alemayehu)趁著大風,與250名兒童聚集在一起,進行為期一天的風箏製作和放飛活動,其中許多兒童因衣索比亞80多個族群之間的衝突而流離失所。6月9日,孩子們和志工們聚集在提格雷(Tigray)北部地區基哈(Quiha)的一所小學,參加阿申戈達(Ashengoda)風箏節。亞的斯亞貝巴梅拉中區(Addis Ababa Central-Mella)扶輪社社員阿雷馬耶夫說:「這項活動雖然簡單,但意義深遠,為這些孩子們提供了難得的平靜和歡樂的時刻。」阿雷馬耶夫表示,風箏聯誼會擁有來自12個國家的100多名會員,「透過放風箏這種簡單而有力的行為創造持久的改變」。




生死決戰

莉莉‧梅納(Lily Mayner)
即將上台,

她很緊張。她說:「我現在壓力大到不行」,但她簡直活力四射。健談的17歲梅納穿著破洞牛仔褲,戴著鼻環,準備在「返校派對」上發表演講。這是每年在阿拉巴馬州與喬治亞州邊境的小鎮拉法葉(LaFayette)舉辦的活動。此時是7月底,天氣炎熱,天色灰濛濛,小朋友與他們的父母在充氣城堡及熱狗攤之間穿梭。梅納的手機快沒電了,這會是個問題,因為她的演講稿就存在手機裡。不過她把內容傳到了別人的裝置,演講如期進行。
梅納對著不太專心的觀眾說:「大家午安。今天我們要提高對一種病毒的認識,這種病毒在我們的社區中非常普遍,叫做人類乳突病毒(HPV)。我們知道這可能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但今天我們必須談論它,以防止疾病發生。」
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極其常見的性傳播病毒,能引發包括子宮頸癌在內的6種癌症。梅納談論這個話題的原因是,拉法葉所在的錢伯斯郡(Chambers County) 的子宮頸癌發生率在阿拉巴馬州最高,而阿拉巴馬州在全美子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中均名列前茅。梅納是一名高中畢業班學生,立志成為精神科醫生,她所修的健康科學課致力於逆轉這些數字,可算是阿拉巴馬州防治子宮頸癌的巨大機器中的一個齒輪。
子宮頸癌如果早期發現是可以治療的,但更重要的是,它是可以預防的。200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了第一支人類乳突病毒疫苗,該疫苗可以從9歲開始施打。由於人類乳突病毒幾乎是所有子宮頸癌的致病原因,這意味著基本上人們可以透過接種疫苗來對這種癌症達到免疫 ―― 理論上,子宮頸癌不應繼續成為致命疾病。阿拉巴馬州公共衛生部癌症預防及控制局局長南希‧萊特(Nancy Wright)在「返校派對」上設置了一個展覽攤位。她說:「我們真的可以消滅一種癌症,這是一項奇蹟。」
這個充滿希望的前景意味著阿拉巴馬州可以達成一項比最高死亡率更為光明之記錄:它是全美第一個制定全面性計畫來消滅子宮頸癌的州。一項名為「根除行動」(Operation Wipe Out)的計畫於2023年在該州各地啟動,乃是一項由阿拉巴馬州公共衛生部、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及多個合作夥伴 —— 包括伯明罕(Birmingham)扶輪社及拉法葉(LaFayette)扶輪社共同推動的合作方案。
這項行動方案的代表人物是伊莎貝爾‧史卡林奇(Isabel Scarinci),她是一名行為心理學家,也是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婦產科系全球與鄉村健康計畫的副主委。62歲的她是伯明罕扶輪社社員,擁有豐富的癌症預防專業知識;美國癌症協會最近邀請她領導一個特別工作小組來發展全國性的子宮頸癌策略。她也有著深刻的個人經歷,讓疫苗接種的重要性更具戲劇性:1960年代初期,史卡林奇還在襁褓期間,在她成長的巴西小鎮遭逢小兒麻痺疫情並染病。當她年歲稍長之後,史卡林奇的母親帶著因這次感染走路有點跛的她挨家挨戶拜訪,呼籲鄰居為孩子接種疫苗以防止這種疾病。
如今,輪到史卡林奇透過「根除行動」針對多個群體傳播這項訊息。她堅稱年輕人及其父母需要認識疫苗接種的重要性,而梅納的高中班級已欣然響應這項行動。(順帶一提,梅納的演講進行得非常順利。她事後說:「我其實完全不需要看講稿。我想如果有稿子反而會讓我更手忙腳亂。)
在「根除行動」於全州推行之前,史卡林奇在錢伯斯郡推動了一個早期版本,讓該郡學區學生的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完整接種率在2024年提升至60%,兩所中學的其中一所接種率更高達82%。而在2023年,該郡所有符合條件的年輕人的整體接種率要低得多:9至18歲完成人類乳突病毒疫苗接種的比例僅約30%。
同時,成年女性需要定期檢查,以便在細胞變異成致命癌症之前發現問題。在「返校派對」上,史卡林奇穿著藍色的「根除行動」T恤,駐守在拉法葉扶輪社的帳篷旁,試圖說服女性報名預約即將舉辦的行動診所篩檢活動。她問一位經過的女性:「你上次子宮頸癌篩檢是什麼時候?」那位女性一手拿著漏斗蛋糕,一手拿著扇子。史卡林奇總是笑容滿面,健談又親切。她向那位女士解釋:「哦,女孩,我跟你說,這是我們唯一可以真正預防的癌症。」另一位帶著幾個孩子的女性看起來手臂上有針孔痕跡。她告訴史卡林奇,她曾經罹患子宮頸癌,史卡林奇立即表示願意幫她聯繫癌症倖存者支持小組。
這一天沒什麼進展,只有少數人報名,而且這不保證她們最終會來參加篩檢。但即使只有一個人來也足夠了。
數十年來,史卡林奇都在阿拉巴馬州醫療資源不足的社區進行這類工作。她領導的另一個計畫已經幫助成千上萬的拉丁裔女性接受癌症篩檢。坐在帳篷底下,史卡林奇回想起她籌辦的第一批西班牙語活動的其中一場。當時預約篩檢的人有一半都沒來。她的丈夫對她說:「妳為甚麼這麼拼命?他們根本不感興趣。」
但第二天早上,她接到一通電話:其中一位來參加篩檢的人被診斷出癌症 —— 初期且完全可治療。史卡林奇臉上浮現出一絲苦笑:「我說,好的,上帝,我明白了。」
天後,史卡林奇在她位於伯明罕的辦公室裡,仍在想著那位手臂上有針孔痕跡的女性。她說,大多數子宮頸癌都是「貧困的疾病」。只要人們有接種疫苗及獲得優質醫療的管道,這種病是可以預防的。這也是阿拉巴馬州 —— 一個貧困、偏僻、社會安全網破碎的州 ―― 遭受如此重創的原因之一。然而,對史卡林奇來說,「根除行動」的起源並非錢伯斯郡,而是遠在全球另一端的斯里蘭卡,她當時參與了一個由伯明罕扶輪社贊助的類似計畫。
在過去的75年裡,醫學對子宮頸癌的瞭解及預後有巨大的變化。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婦產科系的婦科腫瘤學家華納‧許(Warner Huh)說:「在二戰前,這個國家死於子宮頸癌(及子宮癌)的女性比死於乳癌的還要多。」1940年代,巴氏抹片檢查變得廣泛普及,這是一位名叫喬治‧巴帕尼克勞(George Papanicolaou)的希臘移民研發的檢查,透過從子宮頸(子宮的下端)採集的細胞來檢測潛在的癌細胞。但卻直到21世紀初,醫生對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之間的關連才有更深的理解,隨後,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出現,成為切斷這一連結的方法。許說:「到了2000年代,人們開始理解到這個關連性。如果我們把篩檢做好,把檢測做得更精確,並施打疫苗,任何女性幾乎沒有理由會患上子宮頸癌。」
2018年,世界衛生組織啟動了一項消除子宮頸癌的全球倡議。同年,尚未加入扶輪的史卡林奇與同事腫瘤學家愛德華‧帕特里奇(Edward E. Partridge) —— 他是伯明罕扶輪社社員 —— 開始與他的扶輪社友討論與斯里蘭卡的扶輪社合作事宜,推動他們自己的計畫。這兩個人推想,斯里蘭卡是一個小島國,人民相對受過良好教育。史卡林奇回憶道:「我們說,這是一個機會。這是一個可以根除子宮頸癌的國家。」她和帕特里奇建議該國的衛生部強化兒童疫苗接種率並修訂其篩檢指南,不僅使用巴氏抹片,還要進行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檢測。
但他們並未直接傳達這樣的訊息。史卡林奇說:「我認為很多政府會對美國的影響力感到反感。」取而代之,她強調的是一種全面性的公共衛生策略。單憑醫生及政府無法治癒社會;他們需要社會的成員以及能夠促進社會連結的機構(如當地的扶輪社)的支持。公共衛生仰賴信任及 ―― 史卡林奇偏好的一個詞語 —— 可信度。史卡林奇可以提供「有證據基礎的策略」;斯里蘭卡人則需要將這個訊息帶給他們的政府。
疫苗接種運動對扶輪來說並不陌生。正如史卡林奇常提到的,世界衛生組織於1974年推出了一項全球疫苗接種計畫,目標是6種可以透過疫苗預防的兒童疾病,包括小兒麻痺。但10年後,小兒麻痺每天仍然在全球造成1,000名兒童癱瘓。當時已有技術來對抗這種疾病,但各國政府需要公民社會來加強對疫苗的信任及建立接種途徑。1988年發起的「全球根除小兒麻痺計畫」(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納入政府及非政府組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國際扶輪。根據該計畫的統計,自其開辦以來,全球小兒麻痺病例已下降99.9%。
如今,世界在子宮頸癌問題上處於類似的情況:技術已經存在,這項疾病可以被消除。但史卡林奇提出了一個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必須先回答的問題:「我們如何把這些工具交到那些最需要它們的人的手上?」
因為斯里蘭卡的關係,史卡林奇 —— 這位年輕時在巴西加入扶青社的女性 —— 最終成為伯明罕扶輪社社員。儘管她在這個南亞國家取得了成功,心中仍然有些不安。2019年,她去找該社當時的社長菲利普‧拉斯洛普(Philippe Lathrop)。她回憶道:「我說,我覺得自己像個騙子。我們在斯里蘭卡服務工作,為自己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但我們自己這裡也有問題。」
他說,好,那妳想怎麼做?史卡林奇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發出笑聲。其實她當時還沒有具體的計畫。她告訴他:「但給我一些時間,我會想出點什麼。」而這個「什麼」最終成為從錢伯斯郡開始、遍及整個阿拉巴馬州的計畫。
卡林奇對於鄉村貧困並非只有學術上的興趣。她於1962年出生在坎巴拉(Cambará),這是一個在聖保羅以西約200英里的小鎮。她說她的父母都成長於「極度貧困」的環境中。等到史卡林奇和她的兄弟姐妹出生時,他們家已經是「低中產階級」,她的父親是一位會計師,母親則是一位數學老師。史卡林奇的家人說,她繼承了母親的特質 ―― 意志堅強且熱心服務。「那個女人」,史卡林奇說,「她知道事情該怎麼做。」
史卡林奇8個月大時感染了小兒麻痺。她已經接種了第一劑疫苗,但需要接種第二劑時,她的身體狀況不佳。醫生告訴她的母親不用擔心,可以再等一個月。然而就在此期間,小兒麻痺疫情爆發,史卡林奇成為了受害者之一。當她大一點之後,母親會帶著裝滿疫苗的保冷箱,領著她挨家挨戶拜訪,史卡林奇會向人們講述她的情況,然後她的母親會說:「你們不會希望你的孩子也發生這樣的事。」
史卡林奇跳過一年級,16歲時從高中畢業。她從小就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名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幫助他人的一種方式,她也很擅長交談。大學畢業在巴西的一家慈善醫院工作後,史卡林奇獲得了一筆前往美國留學一年的獎學金。後來她到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那裡認識她的丈夫。她計畫返回巴西,但在此之前,她想在履歷上增加一項成就。她說:「我知道這很膚淺,但我想要一張哈佛的文憑掛在牆上。」
她在這所常春藤聯盟學校找到了一年的臨床住院醫師訓練機會,她認為這次訓練很受用,但社交方面卻「很無趣」。在新住院醫師的迎新派對上,她與一位戴著領結、較年長的精神科醫生聊天。他告訴她,南方人在哈佛表現不太好。她問:「哦?你們收過多少南方人?」他回答:「我們收過兩個沒完成學業的。」她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眼中閃爍著光芒:「我拿著啤酒向他敬酒,然後說,當你的樣本量增加後,我們再聊。」
她體會到了有時人們對南方會有偏見,而她回到了南方,最終定居在伯明罕,並決定永遠留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地位,尤其是被全國當作某種笑點的形象,在對史卡林奇及其他人的訪談中不只一次被提及,即使是在讚美他們的計畫 —— 阿拉巴馬是第一個設定根除子宮頸癌目標的州 ―― 也常常帶著展現優越感的意味:「如果阿拉巴馬能做到…。」
然而,這裡有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為什麼是阿拉巴馬,而不是其他49個州?答案似乎是阿拉巴馬碰巧擁有合適的專家及熱心人士,並且他們碰巧在正確的地方:阿拉巴馬州立大學伯明罕分校的世界級醫療中心;一個展現支持的州公共衛生體系;挺身而出將這些機構與分散的鄉村醫療人員及脆弱的社區聯結起來的伯明罕扶輪社及其他社區夥伴。
再加上了一位特別充滿活力的公共衛生倡議者。用華納‧許的話來說:「就像大多數的事情一樣,如果你不開口,什麼都不會發生。而伊莎貝爾所做的,就是開口要求。」
將注意力從斯里蘭卡轉向阿拉巴馬的史卡林奇決定從錢伯斯郡開始,因為那裡的需求最大 ―― 而她在那裡誰都不認識。扶輪提供了必要的引薦。2021年,在拉法葉的一次扶輪社演講中,她認識了布奇‧巴斯比(Butch Busby),他剛剛從該鎮唯一的牙醫職位退休。身為前任社長的巴斯比同意在當地負責協調這項運動。在這些努力展開時,阿拉巴馬州公共衛生部的南希‧萊特已經在努力增加她自己部門對子宮頸癌的關注。她接觸許及史卡林奇;三人決定召開一次高峰會,讓伯明罕扶輪社及其他社區夥伴也加入了這場運動。
2022年秋天在伯明罕舉行的這場高峰會,代表「根除行動」在全州的正式啟動。這並不是一群醫生大老遠跑來聽演講的場合。史卡林奇與許都知道這場對話必須由前線人員來主導。許說:「我從這次峰會學到的一個人生教訓是,你不能任意假定人們、醫療人員及患者的處境。你必須瞭解他們所面臨的挑戰,然後制定策略,而不是先制定策略,再強加在他們身上。」他們聽到鄉村醫療人員覺得被忽視,缺乏資源,他們的患者在篩檢結果異常時沒有當地的醫院可以去。
取得醫療不易是該州普遍存在的問題。KFF健康新聞(KFF Health News)去年報導,在拉法葉僅有的兩名基層醫療醫生都計畫退休。巴斯比說:「拉法葉沒有婦產科醫生。大多數的婦產科醫生都在奧本-奧佩利卡(Auburn-Opelika)兩座城鎮(距離拉法葉約25英里)。對我來說,這只是一段路程,但我現在認識兩個人:他們和我上同一個教堂,他們是年長者,依靠微薄的固定收入生活,他們沒有交通工具。」
從那場高峰會衍生的「根除行動」策略包括三個面向:疫苗接種、篩檢及後續醫療。就跟史卡林奇大部分的職業生涯一樣,這一策略包括透過學校、郡衛生部門、行動診所等途徑增加醫療服務的可及性,也包括讓鄉村社區中受信賴的機構協助宣導。史卡林奇說:「這裡沒有巨額資金可用 ―― 真正的錢。這項行動的美妙之處在於它動員了相信這項使命的人。」就這一點來說,史卡林奇希望證明這是一種可以被其他州、公共衛生倡議者及扶輪社複製的模式。「根除行動」不需要10億美元的投資;它只需要大幅宣導,確保制度順利為需要醫療的患者提供服務。
因此,在拉法葉這樣的地方,儘管挑戰重重,工作仍然持續進行。史卡林奇在伯明罕說:「我指的是,你看到了所有的工作,」瞥了一眼她桌子上的報名表繼續說:「一、二、三…五個女人。這讓人沮喪。在一個有這種發病率的郡,只有五個?這讓我夜不能眠。我是說,如果需要挨家挨戶去跑…。」
但這正是「根除行動」準備面對的挑戰:每個人都在邊學邊做,根據成功與失敗滾動式調整策略。從某方面來說,這種方法似乎是史卡林奇職業生涯積累的知識及其支持理念的集大成,特點是謙遜、回應性,及 ―― 最重要的 ―― 相信事情可以改變。萊特說:「她讓你相信這是可能的,而她真的相信這是可能的。我有丈夫跟兩個孩子,下午4時半下班後我就回家。但伊莎貝爾不會。她時時刻刻都投入她的服務。你無法阻止她。她根本勢不可擋。」
史卡林奇說:「這是我做過的最有意義的事情。」該計畫將2033年設定為目標日期,但需要更長時間才能看到成果:現在接種疫苗的孩子在未來幾十年內才會面臨子宮頸癌的風險。而且短期內,篩檢增加可能意味著病例數也會增加。阿拉巴馬州不可能在10年內消除子宮頸癌,但史卡林奇說,設定這一時間是為了激發動力,展現一件大事,一件值得關注及參與的大事正在發生。她說:「如果我們需要動員社會,我們需要傳遞希望的訊息。」
儘管如此,勝利並非遙不可及。這完全是可以實現的。史卡林奇在她的有生之年見證了一種人類疾病 ―― 天花 ―― 徹底根除,另一些疾病如小兒麻痺,也幾近根除。她希望繼續推動這一進程,此紀念母親的遺澤。史卡林奇回憶道:「在她去世前,我曾問她:『妳是否曾想過我們會根除小兒麻痺?』她說:『在當時沒有,但我在盡我所能。』在她去世之前,她幾乎看到了它的根除。這非常棒。可以說:『我為此做出了貢獻。』並不是很多人都能做到。」但確實有一些人做到了。


長路漫漫又曲折
就像保羅 ‧ 哈里斯那樣,人們透過各種不同的路線來到扶輪
撰文:Calodagh McCumiskey

羅‧哈里斯的自傳名為《我的扶輪之路》。正如書中所解釋的那樣,這條路從威斯康辛州的拉辛(Racine)延伸到佛蒙特州的瓦林佛德(Wallingford),再到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Princeton)和愛荷華州的第蒙(Des Moines) —— 從那裡,在獲得法律學位後,正如本書的作者所說,他在美國和「異國他鄉」流浪了五年,最終定居芝加哥(永久定居,儘管仍然保留他流浪生活的某些方面),並於1905年在那裡創立了扶輪。
大約三十年前,我也從遠離故鄉的地方,踏上扶輪旅程。我出生於都柏林並在那裡長大,畢業於都柏林大學學院,之後我一直在海外從事援助工作。我的第一份工作是1995年至1999年在安哥拉。我當時在一家名為特洛凱爾(Trocaire)的愛爾蘭機構工作,該機構將我安排到天主教救濟服務中心,這是一個總部位於美國的非政府組織,特洛凱爾已與該組織建立了全球合作夥伴關係。
安哥拉正在擺脫曠日持久的內戰(後來才知道只是暫時擺脫),並且正進行復員和許多不同的和平行動。我在那裡的那段時間是一次迷人而激烈的經歷。我的工作項目很多,其中包括協助開展一項向該國交戰地區分發食品和其他物品的計畫。如果你遵循安全協定,它的管理良好且相對安全。但地雷是一種威脅,可悲的是,我確實失去了幾個朋友。
我最終留在了天主教救濟服務中心,並有機會前往東帝汶,現在稱為帝汶-雷斯特(Timor-Leste)。我在那裡工作了大約一年。它多年來一直處於對外封閉狀態,但現在該國正在與印尼分離,聯合國正在管理一個過渡政府。突然,國際社會來了很多人,短時間內發生了很多事。我們正在重建房屋、分發食物並制定一項大型正義與和平建設計畫。這又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因為住在那裡的人們正在逐漸擺脫困境。
我的下一站是衣索比亞,2000年到2004年在那裡工作。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在當地有一個由來已久的食物計畫,我們是向不同地方分發食物的帶頭機構。我遇到的衣索比亞人非常熱情。正如我在安哥拉和東帝汶所看到的那樣,我對人們的愛心感到震驚,即使他們發現自己面臨艱難的環境。
我第一次接觸扶輪是在印度工作那四年。天主教救濟服務中心在那裡設有12個辦事處,我負責管理其中的6個辦事處。印度是一個大國,太陽下的任何東西那裡都有。你所有的感官都被喚醒,一切都被提升。這就像把音量調大的生活。
天主教救濟服務中心是印度國家根除小兒麻痺計畫的一部分,該計畫於2005年已進入第十個年頭。我們當時正在與政府和不同的社區動員者合作,我對扶輪促成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合作夥伴關係感到驚訝。我立刻看出扶輪是個很聰明的組織,其成員似乎本能地知道如何找到問題的根源。他們看到應該做什麼,並將所有的利害關係者聚集在一起,以確保圓滿完成工作。他們非常有策略眼光,非常務實,但也非常人性。這一切都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14年後,我在愛滋病肆虐的史瓦濟蘭(現為史瓦帝尼王國)度過了四個月的時光,回到了愛爾蘭的家,原本預計只待六個月。我想花點時間陪陪我生病的媽媽。我出國後,我的父母從都柏林搬到了韋克斯福德(Wexford),一段時間後,我決定留在那裡並重塑自己。更重要的是,我在城裡看到了扶輪的標誌,心想,好吧,我就加入。
今天我從事各種職業。我為公司提供公司福利計畫的諮詢,幫助他們的員工減輕壓力、更專注、更投入工作。我還作為生活教練和冥想老師與個人合作,協助他們建立韌性,並在工作和個人生活中實現平靜、平衡和成功。此外,我還與那些派遣人員到海外在壓力環境下工作的組織合作;我支持他們的員工在派遣之前、期間和之後的福祉。七年多來,我一直是韋克斯福德扶輪社且引以為傲的社員。
值得注意的是,扶輪的許多方面與我一生致力的不同事情是一致的。我在海外參與的計畫與扶輪在世界各地取得的許多重要成就的相似之處是不言而喻的。但即使是我在促進個人福祉方面的工作,以及我推薦的實現個人福祉的方法,也與扶輪有相似之處。
這似乎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但當人們相處融洽時,問題就會得到解決,而當人們無法相處時,問題就無法解決。這是我欣賞扶輪的原因之一,它強調友誼和聯誼。這是一切的基礎。它可以超越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文化之間的差異。扶輪所做的就是讓每個人都成為人類大家庭的一部分 —— 再一次強調,這極其簡單,但非常、非常有力量。
這不僅是扶輪內部的友誼和聯誼。由於扶輪社員設計專案的方式,從事專案的每個人都根據四大考驗的原則而聚集在一起。令人驚訝的是,如何提出並誠實地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 ―― 這是真的嗎?是否各方得到公平?──可以在非常有建設性的基礎上團結人們。這就是扶輪如此成功的原因,因為每個人都團結在一起。
這些方法不僅是策略性的,而且是有愛心且明智的。「四大考驗」的構思、設計方式及其運作方式在許多層面上都是天才。這讓我想到了我目前對人們福祉的關注。我們的幸福很大程度取決於良好的關係,不僅是與家人和朋友的關係,而且是與整個社會的關係。這不僅意味著與我們認識的人的關係,也意味著與我們不認識的人的關係:我們在路上、餐廳、機場遇到的人。在這些情況下,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也很重要,而且堅持扶輪背後的原則確實可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帶來活力。
對良好關係的渴望,以及維持這種關係的價值觀,是普遍存在的。每當我與扶輪社員接觸,無論是在韋克斯福德還是在世界各地旅行時,我都會看到他們在做事。扶輪不僅有利於社會的福祉,也支持我的福祉。
這是另一個明顯的事實:如果你做一些讓你感覺良好的事情,每天做一些讓你充滿活力的事情,這些行為會幫助你覺得自己很好。扶輪的每一次衝動都是為了做好事,無論是在我們當地社區內的小型扶輪社專案,還是在扶輪焦點領域之一的大型全球工作,其中以根除世界各地小兒麻痺的標誌性倡議為主。要多談談可以幫助人們感覺自己很好的時刻。
重要的是要記住,嘗試去做與成功同樣重要。沒有嘗試就沒有成功。誠然,並不是每一次嘗試都會成功,或是按照我們希望或計畫的方式成功。這促使我提供一些建議 ―― 畢竟,這就是我所做的。
很多人,尤其是我們當中非常有責任感的人,都希望一切完美無暇。當事情不完美時,他們就會聚焦在不完美的地方。過度關注不「完美」的事物只會增加他們的壓力,這可能會對他們的福祉和幸福造成嚴重打擊。這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最終你只看到問題。專注於負面是一種壓力來源,最終你可能不過是個只會擔心的人。
他們說,焦慮來自對未來不健康的關注,而憂鬱則來自對過去不健康的關注。這就是為什麼冥想如此有價值:它將你與此地、此時、當下連結起來。顯然,當你處於當下時,你會擁有更好的關係,並且變得更有效率。一旦有了一點動力,你就會感到興奮和快樂。這將有助於實現你最有雄心的目標。
每個人的生活都會遇到困難。我們沒有人能免於風暴的影響。但學會度過那些艱難時期,可以讓我們為未來做更好的準備。筆直的道路並不能培養出優秀的駕駛者。筆直的道路會讓我們難以應付不可避免會遇到的更具挑戰性的高速公路。
如果你想成功地駕馭人生的之字形、彎道和轉彎,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保羅‧哈里斯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經歷和面臨的問題幫助他創建了扶輪,並將他的芝加哥小扶輪社轉變為一支偉大的國際力量。我在旅行和國外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幫助我在今天成為一個更充實和投入的人。
保羅‧哈里斯在他的自傳中透露了他的扶輪之路。現在你知道我的了 —— 你也知道為什麼了,既然我已經找到了加入扶輪的路,我打算留在那裡成長茁壯。

Calodagh McCumiskey是愛爾蘭韋克斯福德扶輪社的社員,也是1160地區助理總監,他是Spiritual Earth的執行長,該組織透過福祉促進個人和職業發展。


舞台才是王道

2012年,超過6萬人聚集在紐約市中央公園的大草坪,參加一場包括尼爾‧楊 (Neil Young)及幽浮一族樂團(Foo Fighters)演出的音樂節。但這場音樂節與大多數音樂節有點不同,人們不是用錢買票,而是透過他們消除全球極端貧困的行動來獲得門票。這場音樂節是由全球公民組織(Global Citizen)所籌辦。
全球公民組織以其「結合流行文化與政策」的活動策略聞名,利用流行文化的大人物來吸引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參與保護地球、消除貧困及促進平等的行動。該組織由麥可(米克)‧謝爾德里克(Michael/Mick Sheldrick)共同創立。
讀大學時,謝爾德里克便在思考如何做出改變。成長於澳大利亞濱海城市伯斯(Perth)的他就從家鄉開始行動。他協助在伯斯舉辦一場「根除小兒麻痺演唱會」,邀請約翰‧傳奇(John Legend)表演。這場演唱會在2011年大英國協政府元首會議(Commonwealth Heads of Government Meeting)的第一天舉辦,旨在敦促與會的世界領袖致力根除小兒麻痺。演唱會的努力促使這些領袖承諾提供1.18億美元的新資金來根除小兒麻痺。
如今,謝爾德里克是全球公民組織的共同創辦人,並擔任政策、影響及政府關係首席負責人。他幫助籌集超過430億美元來消除極度貧困。自2012年首屆全球公民音樂節(Global Citizen Festival)舉辦以來,無數音樂大咖登上這個舞台。
這場音樂節為商業領袖及政治人物等有影響力人士提供了平台,讓他們做出重大的財務承諾,來消除貧困及解決其他重要的全球問題。2022年,時任國際扶輪社長的珍妮佛‧瓊斯(Jennifer Jones)登上舞台,代表國際扶輪承諾為全球小兒麻痺根除計畫(Global Polio Eradication Initiative)再投入1.5億美元。
今年5月,瓊斯與謝爾德里克坐下來談談他的故事,回顧全球公民組織的變革性工作,並介紹他的新書《從理念到影響:在分裂的世界中影響和推行變革的行動手冊》 (From Ideas to Impact: A Playbook for Influencing and Implementing Change in a Divided World)。
告訴我一些你在澳大利亞成長的故事,以及一些對你產生影響的人。我知道影響你的人有一位是扶輪社員。
我出生於西澳大利亞的伯斯,這裡有幸成為地球上的天堂。讀大學時,我參與倡導澳大利亞履行其國際義務,幫助消除極端貧困的行動。
我遇到的前幾位導師之一就是一名扶輪社員。我們相約在流經伯斯市、閃閃發光的美麗天鵝河(Swan River)河畔喝咖啡。他努力說服我根除小兒麻痺為何應該是全球公民組織 ── 雖然當時我們不叫這個名字 ── 參與的第一個活動。
這位紳士的名字是大衛‧高德斯通(David Goldstone)。他可能是我遇過最會講故事的人之一。他創立了克勞利(Crawley)扶輪社,我之所以會見到他,是因為他提供獎學金給像我這樣的大學生,讓我們能夠參與扶輪。我們坐下來他對我說:「我要跟你講一個關於我朋友約翰(John)的故事。」
約翰是1950年代雪梨的一位健康年輕人,21歲時突然發現自己從腰部以下麻痺。在醫院裡,醫療部部長告訴他,你再也無法走路了。
大衛向我講述約翰如何以這句不朽的話語回應:「我一定會走路。」我知道,珍妮佛,你已經在全球各地遇過許多小兒麻痺倖存者,你也一定聽過他們的故事。但這個故事特別讓我感動的一點是韌性。因為約翰經過數週、數月、數年的努力,逐漸恢復了雙腿的功能,終於儘管有點跛,他重獲行走的能力,最後成為一位成功的商人,並致力於根除小兒麻痺。
在這段對話的最後,我對大衛說:「哇,我好想親自見到他,聽他親口講這個故事。」我記得他拉開了我旁邊的椅子,把他的腿放在上面,然後捲起褲管。他套著一個支架來幫助他走路。他對我說:「多年前的那個人不是『約翰』,而是我。我不需要別人的憐憫或羞愧。我只想繼續前行,並且徹底消滅那個該死的疾病。」
這不僅對我的故事很重要,也可以說對全球公民組織的成立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請你描述全球公民組織的工作。
全球公民組織的成立是基於這樣的認識:貧困 ── 甚至像根除小兒麻痺這樣的問題 ── 都是系統性的挑戰。像小兒麻痺這樣的疾病會傳播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缺乏公共投資、衛生條件不佳、貧困等問題。我們體認到系統性的挑戰需要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在歷史中,我們都一再看到社會運動的力量如何帶來變革。
在現今這個時代,我們如何建立一個社會運動來結束極端貧困?我們那時還是大學生,就在臉書剛剛推出不久。我們將社群媒體的力量與流行文化和音樂家結合起來,將這些問題推向主流,同時給人們一種行動的方式來創造影響。我們經常說,結合流行文化與政策是全球公民組織核心基因的一部分。我們認為影響力優先於意識形態,將採取行動放在喚起意識之上。
找歌手參加你們在中央公園舉辦的第一場演唱會最初算是個有點冒險的提議。啟動這個骨牌效應的是幽浮一族樂團。跟我講講這件事。
我們永遠感謝幽浮一族樂團的戴夫‧格羅爾(Dave Grohl),因為他是第一個答應的。那是在2012年。我們在第一次音樂節結束後說,好吧,就這樣了,不再辦了。幾天後,我們接到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經紀公司的電話,說他一直想在中央公園的大草坪上表演,如果你們明年再辦一次,他會參加。所以我當時想,嗯,我們明年要再來一次了。這就是這個運動的開始。酷玩樂團(Coldplay)的主唱克里斯‧馬汀(Chris Martin)在2015年同意擔任我們的創意總監,與我們一起將活動帶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城市,從印度的孟買到南非的約翰尼斯堡,再到德國的漢堡。剩下的大家都知道了。
參加全球公民音樂節的人實際上必須完成一項服務才能獲得門票,對吧?他們不能直接買票?
沒錯。我們說行動是我們的貨幣。我們想要的是你的聲音。我們希望你採取行動,無論是呼籲你選區的民選官員或商業領袖捐款給根除小兒麻痺 ── 也可以是衛生問題 ── 或是教育機會的問題都可以。
正如我在書中所寫,如果你請求幫助,並且非常清楚你想要創造的影響,冥冥之中就會將你與世界各地有趣的人聯結在一起。當時是一位加州的電影製片人,萊恩‧高爾(Ryan Gall),他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你知道應該做什麼嗎?你應該獎勵那些採取行動的人。讓他們簽署請願書,呼籲大英國協的領導人根除小兒麻痺。作為回報,他們將有機會抽到約翰‧傳奇的演唱會門票。」
5,000張門票讓我們收到2萬5,000個簽名。9個月後,我們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那時,我們第一次站在中央公園的大草坪上舉辦全球公民音樂節,有6萬人參加。10多年後,全球公民組織在我們優秀合作夥伴的幫助下,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行動平台。
我們激勵並動員了超過3,000萬次公民行動,這些行動幫助促成了超過400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多項目標,包括根除小兒麻痺。這些努力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超過10億人的生命。




投資和平成為全球和平締造者地區

全球和平締造者地區(Global Peacebuilder District)計畫表彰地區對扶輪和平工作的捐獻。這些捐獻可以捐給扶輪和平中心或和平締造與衝突預防的焦點領域,而且這些捐獻可以捐給永久基金或立即使用。此一計劃為地區在如何捐獻、支援及參與扶輪的和平締造計劃以及創造積極改變的目標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


烏干達坎帕拉馬凱雷雷大學的扶輪和平中心

您的地區的支持有哪些成果

您的地區的捐獻每年可幫忙資助來自世界各地的多達130位扶輪和平獎學金研究員,讓他們在我們的一個扶輪和平中心研究和平與發展。扶輪和平獎學金計畫的1,700多名前受獎人正在積極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工作的領域從基層倡議到聯合國及其他多邊組織的政策制定。全球和平締造者地區的慷慨捐獻支援這些領導人。

您的地區的捐獻也支持社及地區透過扶輪基金會支持的專案所進行的締造和平和與預防衝突的重要工作。您的捐獻有助於透過在世界各地訓練社區領袖並建立克服暴力及增強復原力的能力的計劃來解決衝突的根源,從而使人們能夠充分發揮潛力。


台灣扶輪月刊 譯 2024年9月30日

資料來源:國際扶輪 rotary-global-peacebuilder-district-en


全球和平締造者地區的表彰與福利

成為全球和平締造者地區意味著知道您的地區是扶輪網絡的一部分,致力於支持和平與發展活動,同時也幫助致力奉獻的學者成為世界各地和平的催化劑。每個全球和平締造者地區都會收到一份證書,並可選擇是否列印可在地區活動、地區年會與其他地方使用的全球和平締造者區立地條幅。

如何成為全球和平締造者地區

全球和平締造者地區每年分配至少25,000美元的地區指定用途基金(DDF)或地區現金捐款。透過捐獻地區的現金捐款成為全球和平締造者地區或了解有關該計劃的更多資訊,請寫電郵寄給peacebuilderdistrict@rotary.org。

和平壁畫宣傳扶輪與經濟及和平研究院 (IEP)在墨西哥華雷斯市舉辦的積極和平研討會



深夜美食
一位餐廳經營者將精緻料理
帶入深夜時段

我投身美食之前,我一開始是從事音樂產業 —— 但並不是光鮮亮麗的那一種。我出生於台灣,在溫哥華長大,2005年從紐約大學畢業,主修英文和經濟。大學畢業後,我在一家音樂出版公司工作,負責合同及授權事務。然而,最後受到對音樂的熱情驅使,我和幾個朋友開始經營一家嘻哈唱片公司。
我決定報名到紐約的國際烹飪中心(International Culinary Center)上課,在2011年賣掉唱片公司後。雖然這似乎不是一條合乎邏輯的轉職路線,但美食在我家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我母親和祖母都是出色的家庭廚師。一年後,我前往義大利北部的帕爾馬(Parma),在一流的義大利菜教育培訓中心ALMA取得碩士學位。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 —— 住在那個地方,每天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睡覺前都在談論食物,甚至連做夢都會夢到。畢業後,我在米蘭的代表性餐廳Ristorante Sadler擔任實習生,後來成為助理廚師。
2013年,我回到台灣,與一些扶輪社的朋友一起開了司旅(Chez Nous),一家在現代環境提供正宗台菜的精品酒店。同時,我發現台北的深夜餐飲選擇有限,於是與朋友們合開Longtail,一家提供優質服務及休閒氛圍的深夜餐廳,有種大家都認識彼此的感覺。這裡你可以享受精緻的本地料理及一個舒適酒吧提供的飲品。在Longtail,我們提供各式創新料理,從蔥泥與綠花椒鴨胸到搭配濃縮咖啡冰淇淋的咖椰醬法式吐司等等。
2017年11月,在我們開業4個月後,Longtail獲得米其林一星的殊榮。這是極大的榮耀,促使我們想要不斷進步並做更多我們熱愛的事。在Longtail取得成功後,我們又開設了Wildwood,一家用南台灣香木燒烤牛排、龍蝦及新鮮魚類的原木燒烤牛排館。
此外,我也把自己視為一名美食網紅(中英文雙頻道),擁有超過24萬名Instagram粉絲,且粉絲數持續快速增長。我採訪了許多廚師和美食愛好者,他們分享了自己最愛的美食,並提供了有關台灣餐飲界的獨到見解。
攝影:Monika Lozinska


致力消除貧困與飢餓的國際扶輪前社長
葛倫.金樂施逝世,享年93歲

國際扶輪1997-98年度社長葛倫.金樂施 (Glen W. Kinross) 於9月10日去世,他曾敦請社員們表現扶輪如何透過消除貧困與飢餓的根源來關心他人。他享年93歲。

澳大利亞布里斯本漢米爾頓扶輪社社員金樂施體現了扶輪的超我服務理念。他的社長任內的主題是「表現扶輪的關懷——為你的社區、為我們的世界、為人民」(Show Rotary Cares — for your community, for our world, for its people)。他呼籲扶輪社員消除貧窮、文盲、無法算數、失業、虐待兒童、遺棄兒童及童工的根源。

金樂施在19977月號的《國際扶輪英文月刊》(The Rotarian,現在的Rotary雜誌)上寫道:「貧困與飢餓是一個更促進瞭解及更和平的世界的頭號敵人。」 「任何有貧窮與飢餓地方就不會有瞭解與和平。」

他說,扶輪最大的挑戰在於為解決社區與人們的問題訂定方針,以及在未來及為著未來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能夠有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一個沒有貧窮與飢餓的世界,一個每個人都能閱讀、寫字、應用數字的世界;一個兒童都安全的世界。」他寫道 「但是,扶輪社員必須領導塑造這個世界。」

金樂施除了擔任過國際扶輪社長外,還曾擔任副社長、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委員與主委、國際扶輪理事、地區總監及國際講習會小組組長。他還曾擔任澳紐扶輪雜誌( Rotary Down Under)的常務委員會委員。

職業方面,金樂施(與他的哥哥)是家具製造的家族企業John Kinross & Co.的共同所有人,該公司由他的蘇格蘭工匠祖父於1880年代創立。

金樂施很早就進入了這個行業,先前他念高中時在多項運動中表現出色,儘管他患有氣喘。在公司工作的過程中,他對家具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根據19977月扶輪雜誌的簡介,正是在那裡,他形成了誠實、公平貿易與卓越職業的理念,這些理念後來融入了他的扶輪事業生涯。

他曾擔任澳洲家具製造商協會主席,並且曾是昆士蘭家具製造商協會會員與前會長。

金樂施身後遺下配偶露絲Ruth、四名子女葛倫Glen、海倫Helen、朱莉Julie與馬爾孔Malcolm,以及五名孫子女。1998年,他的妻子希瑟(Heather)先於他去世。弔唁及追思可寄至glenceelebration@gmail.com

— 撰文:Arnold R. Grahl

2024924

台灣扶輪月刊 譯 2024年9月25日

資料來源:國際扶輪網站

https://my.rotary.org/en/past-ri-president-glen-kinross-who-sought-eradicate-poverty-and-hunger-dies-93



非老饕勿試


吃這道千里達三明治全憑技術
想像一個參差不齊的三明治,咖哩鷹嘴豆夾在兩片類似玉米餅的扁麵包之間。現在想像你在千里達的一個街頭慶典中,一手拿著啤酒,另一手拿著這個鷹嘴豆三明治。或者,這是狂歡後的早晨,你在找個填飽肚子的東西。這就是你享受千里達三明治的方法,雪若‧蒂安‧蘇‧溫恩(Cheryl Dian Sue Wing)這麼解釋。她說:「這完全是街頭小吃。它吃得飽。在週日早晨,有時你會當早餐吃。或者在週六晚上的派對結束後,在回家睡覺前吃。走到哪這都很受歡迎。」
豆包(doubles)這個名字來自於兩片被稱為「巴拉」(bara)的扁麵包。鷹嘴豆餡料叫做「恰娜」(channa),蘇‧溫恩說,它上面通常會放黃瓜酸辣醬、羅望子醬及辣醬等做調味。
怎麼吃:作為街頭小吃,豆包通常用蠟紙包著,吃的時候你要靠近紙張,接住滴下來的醬汁。蘇‧溫恩把豆包放在盤子裡用刀叉吃的時候,她的兒子常常取笑她。她說:「他們老是跟我說,我不是真正的千里達人。」
印度影響:從1845年到1917年,將近15萬人從印度移居到千里達及多巴哥,來當契約勞工,對該群島的飲食文化有著深遠影響。豆包類似於一種叫做chole bhature或chana bhatura的印度街頭小吃,但麵團及調味料有明顯的加勒比海風味。千里達及多巴哥另一種常見的南亞菜使用羅提(roti)扁麵包,並被戲稱為buss up shut,因為它的烹飪方式讓它看起來像一件破破爛爛的「破襯衫」(busted-up shirt)。
撰文:Dinana Schoberg   繪圖:María Jesús Contreras



2025年立法會議提案目錄
社的行政管理

25-01    修訂扶輪社的宗旨
25-02    將職業服務新增為建議的社的委員會之一
25-03    規定扶輪社內社長以外的職員以選舉或遴選方式產生
25-04    規定扶輪社理事為社的理事會的職員
25-05    修訂社的理事會必須提供會議紀錄給社員的時限
25-06    修訂年中財務報告的截止日期
25-07    減少新扶輪社創社所需的社員人數
25-08    取消新社的入會費

社員

25-09 限制社的名譽社員人數
25-10 規定幫助創立新社的扶輪社員可享有雙重社籍

扶青社

25-11 設定扶青社的年齡限制
25-12 設立扶青社的年齡限制
25-13 規定模範扶青社章程為章程性文件,並允許扶青社提出制定案及決議案,並可修訂地區年會
及地區立法會議程序

國際扶輪職員及選舉 —— 總監

25-14 修訂總監提名人資格
25-15 修訂總監職責
25-16 修訂總監職責
25-17 修訂社投票程序中保留選票的期限

國際扶輪職員及選舉 —— 理事

25-18 修訂理事的資格
25-19 修訂遴選理事提名委員會委員及候補委員的程序
25-20 修訂遴選理事提名委員會委員及候補委員的程序
25-21 修訂遴選理事提名委員會委員及候補委員的程序

國際扶輪職員及選舉 —— 國際扶輪社長

25-22 修訂社長提名委員會的組成
25-23 修正社長資格
25-24 修訂社長資格
25-25 修正社長提名人的遴選規則
25-26 規定社長候選人必須親自面試
25-27 修正理事及總監選舉程序中的挑戰

國際扶輪職員及選舉 —— 一般的

25-28 規定理事會得指示社終止某一社員或扶青社員之社籍
25-29 訂定因故解除職員及委員會委員職務的統一程序規定
25-30 修訂因故解除總監職務的程序

扶輪基金會 —— 保管委員

25-31 規定至少三位但不超過四位保管委員須為前國際扶輪社長
25-32 規定至少二位但不超過四位保管委員須為前國際扶輪社長

國際扶輪 —— 一般的

25-33 將雜誌訂閱變為可選項目
25-34 修訂透過試辦專案進行監督的規定
25-35 修訂決定地帶組成的標準
25-36 修訂社員之多元性條款
25-37 規定國際扶輪的非政治性質

國際扶輪 —— 會議

25-38 修訂國際扶輪理事會會議的投票規定

國際扶輪 —— 營運

25-39 修訂對理事會之決定事項提出上訴的程序
25-40 為在理事會決策上訴過程中向立法會議代表提供相關資料
25-41 規定所有爭議必須上訴至立法會議,以用盡章程性文件中的所有補救措施
25-42 修訂暫停或終止扶輪社或扶青社會籍的規定
25-43 規定秘書長資格
25-44 修訂秘書長薪酬的程序
25-45 限制秘書長任期可連任兩屆
25-46 修訂秘書長的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總任期不得超過十年

人均會費

25-47 修訂人均會費的決定程序
25-48 增收人均會費並修訂決定人均會費的程序
25-49 增收人均會費
25-50 增收人均會費
25-51 維持目前人均會費
25-52 規定每個社需支付至少10名社員的會費

國際扶輪 —— 財政

25-53 規定定期更新國際扶輪採取的流程改善及成本降低措施
25-54 修訂理事會的權力
25-55 修訂扶輪年度報告中提供的資訊

立法程序

25-56 修訂與制定案有關的截止日期
25-57 修訂立法會議代表當選及開始任期的時間
25-58 修訂立法會議代表及候補代表的選取年份
25-59 規定扶輪社員擔任出席立法會議的代表不得超過兩次
25-60 修訂在立法會會議前立法案納入審議所需票數的百分比
25-61 修訂立法會議多久開會一次
25-62 修訂召開立法會議的條文
25-63 規定在全球流行病或災害的情況下得延遲召開立法會議
25-64 規定公布立法會的審議紀錄
25-65 修訂通過的立法案的生效日期

立法程序 —— 決議案

25-66 規定每次決議案會議中,限制各地區提出或支持的決議案不超過五項
25-67 刪除可能使決議案有瑕疵的兩個原因
25-68 修訂(理事會處理)已通過決議案的程序

地區 —— 一般的

25-69 規定地區定期調查並與各社社員討論扶輪的未來
25-70 規定總監當選人與總監提名人應協助管理該地區
25-71 訂定總監一詞的使用規定

地區 —— 會議

25-72 取消舉行地區年會的規定
25-73 修訂在地區年會或地區立法會議上投票時的投票順序規定
25-74 規定社員人數少於13人的社不得參與任何由選舉人進行的投票
25-75 修訂地區基金分攤金的投票程序
25-76 修訂社長當選人訓練研討會及地區訓練講習會的名稱
25-77 訂定為社長當選人提供替代訓練的規定

五大服務
25-78 修訂第一項服務途徑,以使社務服務的定義更完善
25-79 修訂第三項服務途徑,以納入為面臨心理健康挑戰者提供支援
25-80 修訂服務途徑

扶輪宗旨

25-81 修訂扶輪宗旨
25-82 修訂扶輪宗旨
社的例會及出席
25-83 規定社的例會的開始與結束時間
25-84 修訂社的例會取消的頻率
25-85 修訂缺席補出席的期限
25-86 修訂連續缺席的終止社籍程序


二、地區活動報導
DISTRICT REPORTS

財團法人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
歡迎您加入榮譽董事聯誼會

作者 基金會秘書處
本基金會榮譽董事制度是為永續關懷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所設計之一項表彰計畫。此制度乃藉鼓勵熱心奉獻及表彰以實際行動捐款支持之社友為榮譽董事,以參與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各項計畫永續之推行。對於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來說,這是一件極為重大且深具意義的出發。
茲為凝聚各位榮譽董事之間的情誼與智慧,以共同致力於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永續的發展,本會自2014-15年度開始,設置「榮譽董事」敦聘辦法,並蒙我們的台灣之光,國際扶輪2014-15年度社長黃其光PRIP Gary,借光應允擔任榮譽董事長,於2015-16年成立「第一次榮譽董事聯誼會」,藉著他傑出的領導與智慧,帶領我們一起為台灣扶輪共同的社會志業注入新的思想與觀點,為本基金會永續的發展提供寶貴的意見與建言。
第六屆榮譽董事聯誼會感恩餐會於2024年6月21日(星期五)上午假台北天成飯店舉行,圓滿成功,董事長PDG Porite感謝國際扶輪2014-15年度社長/榮譽董事長黃其光PRIP Gary、2026台北國際扶輪年會地主籌備委員會主委/榮譽董事謝三連PRID Jackson、國際扶輪2024-26年理事/榮譽董事林鑾鳳RID Naomi、2024-28年國際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委員/榮譽董事洪清暉Trustee Frank、扶輪協調人/榮譽董事賴志明RC Jimmy致詞勉勵。
同時邀請前受獎學生代表(1994-95年度受獎生)—— 中山醫學大學健康產業科技管理系賴坤明副教授,分享主題:「服務∞學習」推動中山醫學大學食安青年軍,精彩演講讓與會貴賓受益良多。
並邀請前受獎生佘宸浠(2023-24年度獎學生聯誼會南區分會長)彈奏動人的音樂以及由3501地區前總監/秘書長PDG Sun領軍的陽光樂團為大家演奏多首國內外名曲,現場也請貴賓上台高歌一曲,悠悅音樂及陽光樂團的精彩演出,熱鬧非凡!
感謝全體榮譽董事熱心奉獻,將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作為您慈善事業的選擇;感謝全體董監事及服務團隊群策群力,一起為台灣扶輪共同的社會志業所作出的努力和貢獻。
歡迎您一起加入榮譽董事聯誼會!






參與才能促進台日國際扶輪親善會
作者 第9屆台日國際扶輪親善會秘書長PDG Brian陳向緯
扶輪具備神奇的力量將人們聚在一起,結合力量採取行動。推動台日國際友誼的「台日國際扶輪親善會」是如此,它雖然是屬於台灣扶輪四大法人人民團體,但是很多扶輪社友卻不太知道它是做什麼?基於扶輪Rotary有「輪流」的百年文化,2024-26年第9屆台日國際扶輪親善會(以下簡稱台日親善)由國際扶輪3490地區前總監姚啟甲PDG Kega當選理事長。
第9屆第2次台日親善理監事聯席會議於2024年9月19日下午4時50分至5時55分假台北天成飯店17樓悅華廳舉行,席開三大桌。本次理監事成員的特色,除了邀請各地區資深前總監之外,所有台灣12個地區現任總監與總監當選人都是理事,希望能夠擴大參與幫助深化台日交流,否則就像是筆者本人擔任2020-21年度總監的時候對於台日親善也不盡然瞭解。
本會創始理事長是3461地區前總監林士珍PDG Micro,2007年擔任日本東京2580地區RIPR與日本扶輪前輩的起心動念成立台日親善與日台親善會, 攜手並進共同推動扶輪的發展,為兩國的友誼與合作貢獻心力,2009年4月正式登記成為法人人民團體。歷經各屆理監事的努力,台日之間的交流日益熱絡,包括姊妹社締結、姊妹地區締結、扶輪服務互相幫助、藝術文化交流、地震賑災的互相支援等,尤其是台灣扶輪社對於311東日本大震災救援深受日本社員的欽佩與感謝至今不滅。
台日親善姚理事長提到友誼與服務的關係是先有友誼後產生服務,有服務更可以產生友誼,兩者相輔相成。台日親善的友誼可以發揮神奇扶輪,這才是最好的扶輪友誼及最好的扶輪服務。鼓勵大家能夠或加入台日親善成為會員,參與才能促進,參加2025年1月19日南港漢來飯店新年會。或為了台日親善更上一層樓發展,將邀請超過400位台灣社員寶尊眷共同出席2025年5月31日在日本北海道舉行的第9回日台札幌大會與前夜祭。我們同時也將邀請60位扶輪單車勇士縱騎北海道並出席大會。本會議本次貴賓即理事長的好兄弟 ―― 2026台北國際扶輪年會HOC主席謝三連PRID Jackson除了代替頒發人民團體理事長當選證書之外,提出台日親善本屆理監事是極其重要的任務的看法:因為除了上述活動之外,還要負責邀請日本扶輪社友寶尊眷至少1萬人屆時報名註冊2026台北國際年會共襄盛舉。
沒想到經過兩位扶輪領導人的啟發,我們才知道本屆台日親善是如此有意義的活動,台日親善就如同大型的扶輪友誼交換(RFE,Rotary Friendship Exchange)的好氣氛,會後的聯誼餐敘就很熱絡了。特別是本年度現任總監3482地區總監陳正玲DG Jessica、3521地區總監李博信DG Marine、3481地區總監劉影梅DG Healthy百忙中更是親自出席,賓主盡歡十分融洽。我們本著進來學習出去服務,展望未來台日交流將踏出成功的一步。



3462地區2024扶輪公益網中元愛心做公益
作者 撰文:3462地區扶輪公益網委員Dollars林怡君 照片:3462地區扶輪公益網
國際扶輪3462地區扶輪公益網號召社友「中元愛心做公益」活動邁入第二年,今年在捐贈場次及普渡供品數量均比去年增加,此次活動共募集普渡供品379桌,白米2,536公斤,共11個社福團體受惠,其中有3個團體從北部前來領取物資。
成果報告:教育長Tony整理
第一場
時間:113年8月4日
地點:二林
負責人員:委員Egg
供品:三成福德宮捐20桌普桌
社福團體:晨陽學園
第二場
時間:113年8月4日
地點:彰化
負責人員:委員Shower
供品數:彰化供佛齋僧大會提供30桌
社福團體:樂說協會20桌,瑪撒露教會10桌

時間:113年8月11日
地點:大里頂竹圍令聖宮
參與人員:主委Art領軍、副主委Jerry,
委員Tea
供品數:50桌+148公斤白米
社福團體:迦南康復中心

第四場
時間:113年8月11日
地點:烏日無極武恩聖宮
參與人員:教育長Tony、委員Helen、委員
NiuNiu

供品數:100桌、240公斤白米
社福團體:肯納、好牧人、樂福、方舟,新竹肢體障礙(後三個團體遠從北部來領取物資)
第五埸
時間:113年8月12日
地點:大里振坤宮
參與人員:委員Net
供品數:20桌供品、白米150公斤
社福團體: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第六埸
時間:113年8月12日
地點:教育長Tony台中友人
參與人員:教育長Tony
供品數:360公斤白米
社福團體: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第七埸
時間:113年8月17日
地點:員林大北門福營宮
參與人員:副主委Hanson、Helen、Abra
連絡人:員林社Bath
供品數:25桌
社福團體:彰化樂說協會


第八埸
時間:113年8月14日
地點:大里振坤宮
供品數:40桌
社福團體: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參與人員:教育長Tony、委員Net伉儷、
大里國光社社長Michael
第九場
時間:113年8月28日
地點:烏日
供品數:50包白米(1包約14.8公斤)
社福團體:好牧人全人關顧協會
捐贈人:玉峰美術印刷公司
介紹人:委員Print
第十場
時間:113年8月29日
地點:彰化市慈恩寺
供品數:40份
社福團體:迦南康復中心
參與委員:教育長Tony、委員Circle、Abula、Abra
介紹人:委員Circle
第十一場
時間:113年8月29日
地點:彰化山腳大甲媽祖會
供品數:27份
社福團體:立達啟能中心
參與委員:主委Art領軍、教育長Tony、副主委Hanson、委員Circle、Teaching、Tank
介紹人:委員Circle
笫十二埸
時間:113年8月29日
地點:彰化山腳大甲媽祖會
供品數:7桌
捐贈單位:翔云生命禮儀公司
社福團體:立達啟能中心
參加人員:主委Art領軍、教育長Tony、
委員Circle、Hanson、Teaching、Tank
介紹人:委員Circle
笫十三埸
時間:113年8月9日
供品數:20桌由法天宮提供
介紹人:服務計畫主委Truck
供品數:20桌
社福團體:立達啟能中心
參與委員:服務計畫主委Truck、教育長Tony、
副主委Hanson、委員Helen、Karen

中元愛心做公益,透過3462地區扶輪公益網媒合,讓農曆七月的普渡供品做更有意義的運用,也讓更多的社福團體能夠感受到這分溫暖的心意。


3481地區活力扶輪工作坊分享與談創造無限可能
作者 3481地區活力扶輪社工作坊主委PP Robert許博渝
有活力扶輪社工作坊為國際扶輪自2021-22年度起,新增規定各地區需舉行之訓練會議之一,地區活力扶輪社工作坊主要係為了讓社友有機會瞭解社友、公眾形象和扶輪基金會如何協同工作,來幫助我們實現扶輪的戰略計畫,工作坊基本上結合了社員講習會、扶輪基金講習會以及公共形象講習會一併舉行,3481地區總監Healthy精心策劃了2024-25年度的有活力扶輪社工作坊,以案例分享及與談的方式來進行今年度的有活力扶輪社工作坊,特別挑選了共12位的引導人經過先前無數次的籌備會議及腦力激盪來規劃此次的活力工作坊。
在中秋節前夕的9月14日早上有超過200位扶輪社友齊聚台大霖澤館國際會議中心,一開場便是由扶輪社友網紅泡泡哥哥來個動感十足的健康操帶動唱,讓現場學員動感十足精神抖擻,接下來Healthy總監更以持聖火方式進場搭配律動的音樂與每位參與的學員擊掌,感謝大家在中秋節前的假日來扶輪認真學習親自參與。
此次的活動Healthy總監採取了典範學習法,利用案例引導分享讓學員們能依不同組別吸收案例並轉化成自身所有。
社員成長組邀請了4位來自不同扶輪社的前社長們依照自身的扶輪經歷,精準的切入主題與台下學員們互動,永和社的資深前社長替大家解答「來扶輪可不可以做生意?如何跟成功的人在一起快速成功」、長春社的前社長長毫無保留的分享如何「精準招募社友:開啟人生的第二春」、另外兩位則分別以「活絡社員的傳承與創新」、「年輕經理人要的扶輪社」,藉由自身經歷讓每位參加的社友知道如何招募社友來打造適合自己的扶輪社,扶輪基金組則由經驗豐富且申請過全球獎助金的PP們告訴大家要怎麼申請一個凝聚向心力的服務計畫,而持續20年的服務計畫能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如何讓一起做服務的人因為感動而加入扶輪社。最後再由助理總監告訴大家如何用服務計畫來打造新世代的扶輪社!
公共形象組則採道具實作方式讓學員們知道如何使用扶輪品牌打造自己的扶輪形象。並請學員們好好利用扶輪公益網這個平台推廣扶輪公共形象。
分組討論結束後的分享則是與往年完全不同。總監特別挑選了3位引導人用問答及對談方式進行。20幾年社齡的前社長用手拿板告訴大家活絡例會的祕訣:如何吸引500人參與,讓扶輪社活力四射。創社未滿二年的創社社長來分享招募新社友的必勝ABC,一年招募19人的創社社長現身說法。30幾歲的年輕社長分享如何在社齡40幾年的資深扶輪社擔任社長並帶領扶輪社,老幹新枝:為什麼年輕人會加入並且持續留在資深的扶輪社?
最後的引導人問答,台上台下互動熱烈欲罷不能,活動於中午12時圓滿結束,此次工作坊大獲好評,Healthy總監與團隊努力籌備不辭辛苦,就如同總監於工作坊上所說的回歸扶輪本心,真心換真心,點燃心火起身行動,相信2024-25年度3481地區必能大放光芒!神奇再現!



3482地區DEI扶輪家庭日暨職業博覽會
ESG精神閃耀 綠生活好時尚

作者 3482地區扶輪家庭日執行長台北藝埕社IPP Hanchih張菡芝
在颱風過後的晴朗天氣中,國際扶輪3482地區於2024年10月5日在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舉辦了盛大的「DEI扶輪家庭日暨職業博覽會」和偏鄉英語教育計畫大小學伴相見歡,以及國際扶輪國際旅遊接待聯誼大會(ITHF)。由地區總監Jessica、PRIP Gary、ITHF 總會長Madu、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委周羿希、社員委員會主委PP Edward、扶輪家庭日主委PP Johnson及職業博覽會主委PP Account共同啟動,齒輪轉動象徵扶輪各委員會之間的緊密合作,共同打造美好的未來。
扶輪家庭日旨在邀請扶輪社友攜帶家人參與,共同進行公益服務,進一步認識扶輪社。這次活動特別強調ESG精神,活動內容豐富多樣,共集結了60個攤位及美食行動餐車,響應政府2050淨零轉型目標,規劃了一系列減碳主題活動,包括淨零植樹樂、減碳達人秀、低碳親手做、減碳舒活行、低碳健康騎、減碳尋寶趣、知識碳中和等。
其中,減碳達人教授居家減碳技巧,親子手作DIY區教大家製作美麗扇子,讓大家減少電氣設備的使用,舒活行帶領參加者體驗北歐健走繞行園區5公里,透過尋寶趣活動仔細觀察園區的地理景觀與人文生態,健康騎更是邀請3480車隊一同響應,並協同環保局、YouBike及悠遊卡公司推廣減碳存摺及宣導空氣汙染環境保護的概念。
活動現場充滿了濃厚的客家人文氛圍,台北客家社的傳統歌曲和流行舞蹈表演,為現場參加者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職業博覽會則設置了各式多元產品的展示攤位,從汽車、鍋具到咖啡應有盡有,讓參加者有更多的機會瞭解各行各業的多樣性。大多數扶輪社友贊助的攤位五花八門非常吸睛,還有許多公益單位,如葡萄樹關懷協會及早產兒基金會等,以及許多扶輪公益網需要幫助的社福團體讓大家在享受活動的同時也能幫助需要的群體。此外,偏鄉英語教育計畫的大小學伴相見歡活動更是亮點之一,透過闖關活動讓來自偏鄉的小學生與大學伴們有機會見面交流,增進彼此的瞭解和友誼。
這次扶輪家庭日活動不僅是扶輪社成員與家人共襄盛舉的機會,更是一個促進社區連結、增強環保意識的平臺。讓我們期待2025年1月4日同一地點的扶輪120週年紀念,淨零減碳綠樹派對神奇扶輪再續精彩。



引擎轟鳴,熱情奔騰!
重車社主辦3502地區新社友講習會圓滿成功

作者 桃園重車社CP Abula游永慶
10月5日,國際扶輪3502地區的新社友講習會在一片熱鬧非凡的氣氛中圓滿落幕!
本次活動由創社僅僅三年的重車社主辦,承蒙總監Rehouse的信任與支持,給予重車社全體社友這個寶貴的機會,不僅能為扶輪大家庭服務,更在過程中學習成長,收穫滿滿!
活動當天,來自十二個分區各社的新社友們齊聚一堂,現場洋溢著青春活力與服務熱忱。地區精心策劃的講習內容,更是讓所有參與者留下深刻印象。
3位主講人猶如扶輪界的超級引擎,以精彩絕倫的演說分享,帶給新社友們如沐春風般的學習體驗,相信必能為他們未來的扶輪之路注入滿滿的正能量!
首先登場的是扶輪知識達人,助理地帶公共形象協調人Joyce,主題是「創新思維帶動扶輪服務新格局」,IPDG Joyce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扶輪的歷史、宗旨、組織架構等重要知識娓娓道來,並分享了許多動人的扶輪故事,讓新社友們深刻體會到扶輪的博大精深與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接著,第二位主講人是由第三分區助理總監Adam擔綱,講題是「扶輪改善人生:一頓飯改變人生的故事」。
身為東信社CP的Adam以他豐富的社團經驗,為新社友們帶來一場精彩的「社團參與指南」。他以幽默風趣的口吻,分享了參與社團活動的技巧與訣竅,並鼓勵新社友們積極參與,在服務中學習,在奉獻中成長。
壓軸登場的是3502地區扶輪精神導師,我們的地區總監Rehouse代理秘書長Jason演講「扶輪之旅 ―― 友情、成長與世界服務的交響曲」。總監以真摯感人的分享,闡述了扶輪的核心價值與服務理念,並勉勵新社友們將扶輪精神融入生活,以實際行動實踐「服務人群」的崇高理想。
除了精彩的演講,重車社還準備了豐富餐點及重車社副社長Sam準備300多份非常好吃的卡蜜拉頂級哈密瓜,讓新社友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享受美食,彼此交流,增進情誼。現場歡笑聲不斷,氣氛熱絡,充分展現了扶輪大家庭的溫馨與活力。
本次新社友講習會的成功舉辦,離不開重車社全體社友的辛勤付出。從活動策劃、場地布置、接待引導,到流程安排、後勤支援,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重車社社友們的心血與汗水。
他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Service Above Self」的扶輪精神,為新社友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最後,再次感謝總監Rehouse給予重車社這個服務的機會,感謝3位主講人的精彩分享,感謝籌備主委IPP Scott,感謝主辦社Water社長用心帶領重車社完成任務,感謝所有參與者的熱情參與,更感謝重車社全體社友的無私奉獻。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扶輪的種子必將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三、扶輪作品
SPECIAL ARTICLES

專訪AKS Foundation Circle會員 PP ER蔡衍榮
愛心與行動寫就一生的善行

作者 撰文:台灣扶輪駐地記者 3482地區台北中城網路社 PP Dolly杜孟玲
照片:PP ER辦事處



台灣第一位AKS Foundation Circle會員是3522地區台北仁愛社PP ER蔡衍榮。不喜歡宣揚,行事低調,但他所做的服務卻意義深遠,激勵著周圍的人一同前行。接洽台灣扶輪月刊封面人物專訪邀約時,他謙虛地表示自己更希望能以「連續38年100%出席率、熱心參與公益活動的資深扶輪人」為專訪重點。
簡介
PP ER留學日本,台北市大稻埕望族蔡合源家族第三代長子。因對藝術及建築有深厚的興趣,早年旅居日本及歐洲旅行豐富了他對建築及藝術的閱歷,除了收藏藝術品,對台灣本土藝術家格外相惜,除了長期贊助支持如朱銘、楊英風等大師,對於後進更是不遺餘力的支持。在事業體不定期展出小部分收藏品,是一位藝文愛好者。也長期捐助各式獎學金及藝文活動。
耳濡目染行善情‧家學淵源做公益
從小看著父母親行善助人,家庭氛圍讓修路、補橋變成義不容辭的志業。圓山飯店後面登山步道便是父親常常津津樂道引以為傲之作,常說修路只是一件小事,卻可以帶給人們長久的便利。
沿襲家風,其父蔡阿仕帶有理想色彩的思路,讓ER對公共事務始終堅持:只要對的好事,只要不超過能力範圍,都值得去做。
寬闊的扶輪成為他可以體現對社會服務熱忱的新道場。從社、分區到地區的活動,感覺起了微妙的變化。透過服務,朋友越交越廣,服務越做越深入,參與其中,感受到服務的喜悅,「服務最多、獲益最大」,意識到成為真正扶輪人,知曉扶輪的偉大。
100%出席與永不止息的扶輪熱忱
PP ER連續38年保持100%出席率,背後是對扶輪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堅守,並且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參加扶輪,不僅僅是參與活動,更是一種責任和承諾。儘管ER十年前就免計出席,還是週週報到,積極參與各項扶輪活動。仁愛社裡面有6位38年連續出席100%,不簡單。不用互相提醒,不必互相打氣,一定來的。6個人從頭到尾不遲到、不早退。6個裡面ER是最帶笑臉,大家都知道ER很忙常出國。連分區、地區的活動、會議都算,可以做到200%出席率,平常一個禮拜大概就有兩、三次為扶輪奔走。從出席中學習新事物,和社友們的努力和熱忱互相感染,這是持續參與的最大動力。
扶輪社友娶媳婦或者嫁女兒,最早到的那一群人一定是主人家的扶輪社友。扶輪社友高標準的準時傳統,是很好的一種生活教育和習慣。
2024年8月初,ER有緊要急事必須出國處理,他還是專程參加社例會,當時主講人已經開始講話,進去先跟大家抱歉:「我有重大事情,過來打個招呼,就要離開,因為明天一大早搭飛機出國。慎重地和每個社友一一握手,然後,與6位老社友互相擁抱之後,便回家去。社友雖然嚇了一跳,但都明白ER萬不得已從不遲到,也不早退。
捐款從小額做起
有些社友真的比較慷慨,以前每次例會寫IOU單,每屆捐款會越加越多。記得那時仁愛社授證還要拍賣,30年前喊一幅一萬塊、兩萬塊的畫,要拍賣到十萬、二十萬。ER認為每個人年紀、經濟條件和參加扶輪社的出發點均不一樣,應該改變比賽捐款的風氣!捐款不應該成為壓力。於是,他擔任仁愛社第10屆社長時,率先推動每位社友統一為小額捐款兩百元,讓每個人都能輕鬆參與,成功激發更多社友的參與感。
ER覺得社友相互關心比什麼都重要,會關心社友,便會感動社友,繼而一起幫忙社區、社會、國家。扶輪的精神不在於捐款的多寡,而在於每個人都能透過行動關心社區,幫助他人。因此,也從各個面向鼓勵社友養成捐款的習慣,譬如,當社友診所開業、公司開幕、弄璋弄瓦喜獲麟兒、喬遷或有婚喪喜慶時,鼓勵社友寫個小額IOU單慶祝,祝賀的對象也感受到每位社友的祝福,彼此都很開心。不攀比財富,凝聚社友向心力才是目標。
情緣串起件件美事
建國中學管弦樂團是仁愛社的扶少團,因此仁愛社十週年授證,在君悅飯店盛大舉辦時,邀請建中很出名的樂旗隊,來了4人表演。隔年,從媒體得知他們比賽去年是亞軍,今年是冠軍,過程艱辛。得獎的影片中,樂旗隊全程在隊伍行進中表演,很不容易。ER惜緣、惜才,第一時間請人聯繫,才知道他們申請經費,教育部給五萬,外交部給三萬,杯水車薪不足支應。樂旗隊每次出去約80個人,外加一半以上的家長跟著去幫忙搬大鼓等大型樂器、制服和配備當後援團,整團至少上百人需安置、管理。當時ER的基金會成立,所以一路贊助樂旗隊出國樂器的運送、教練費等等16年。
有次室內成果發表會安排ER坐在校長的旁邊,看樂旗隊表演生動,但學長傳學弟,隊員代代相傳腳跟著地的專用黑鞋,都褪色了。於是,每年送全隊隊員每人一雙德國進口新鞋子。這事讓ER驗證親力親為參與服務才會得到該關心的重點,才會知道學生缺鞋,繼而製造善的迴圈。
十年一大案
藝術與公益的結合,守護文化的初心
ER不主張留給孩子太多錢,善用其中便可以做很多事。這樣的信念讓他在民國98年,60歲時,安頓好事業,成立「財團法人旺台環境文化基金會」和「財團法人旺台文化教育基金會」。
事無大小,一切都是時機和緣分。基金會做的每一個案,件件都已水到渠成,幾乎是想要做的事情都已完成。廣博美譽之作有:
1. 60歲
1)「台北大同區日新國民小學百年紅樓」
這是ER帶領基金會做的第一個案子。先前,父親在基隆為他留下了一間不太賺錢,一百多年的日據時代冷凍老工廠,員工24小時在零下20度工作非常的辛苦,一直不知道怎麼處理,很頭痛。而且,30年前因樂旗隊去建國中學大門口看到紅樓,百年校舍用不一樣尺寸、顏色和質感不一樣的磚頭補修,覺得很醜。
ER和父親讀的小學也是日據時代,大正四年蓋的日新國小,延續父親對學校的情感,時常贊助學校所需。在當時,學校再四年就是台北市唯一一間百年校史的小學,修整紅樓校舍別具意義。恰巧敲工廠的磚頭,發現居然跟日新國小紅樓是一樣的。於是,把父親的工廠拆掉,取得36,500塊一百年前的磚去整修96歲的紅樓,卸下放心裡20多年,心頭最沒辦法解決的難題,頓感舒暢。
100年的校舍,也成功申請成為歷史建物。地區扶青社幾乎都在這裡辦活動。屬無償修復台北市古蹟,2013年獲台北市政府頒發「台北市傑出市民證書」的殊榮。
2)「蔡合源宅第」是蔡氏家族的起家厝,建於1947年,2010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現為基金會之用。
3) 「日新國小的仕招樓演藝廳」,紀念父親蔡阿仕與母親蔡陳招老夫人,各取其名一字建造。這是一棟集教學、會議、音樂、舞蹈等多功能的樓房,希望學子們能在專業優質的環境中學習、表演。
4) 「仕招亭」紅樓整修期間,特將其父蔡阿仕捐贈之文道亭拆除重建兩座仕招亭,以紀念父親長期熱心對日新國小教學資源與環境改善的捐助。
2. 70歲,承先啟後、勇於創新的「旺台樓」
配合台北西區大翻轉,歷時2年9個月完工落成。1樓為國際教室、2樓是對外開放的科技中心,300人的演藝廳,民眾可租借、舉辦藝文活動。溫水游泳池、演藝廳、多功能教室,最重要的是台北市的Makerspace(製造者中心)正式搬進大樓,預想成為台北市科技教育的中心。
3. 80歲的作品,設計規劃中。
ER認為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根基,保存歷史建築讓下一代能夠瞭解並珍視過去的文化遺產。只有當我們珍惜並守護它,才能讓我們的後代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蘊。通過兩個基金會讓創辦人ER 60歲、70歲的夢想得以實踐。從少年到現在,ER做的每件事是後半輩子快樂回味的泉源,愛台灣、愛鄉土,積極維護環境景觀及歷史文物資產保存,為社會、文化和教育貢獻更多力量。
國旗在海外的震撼
ER參加第一次國際年會,到大阪就為了一場活動裡面那幾秒鐘的興奮,幾分鐘的感動,然而真足矣!
38年來,仁愛社社友參加過國際年會,除ER之外大概只有一兩位。2024年有感新加坡的國際年會離台灣又近,一樣是華文、華人社會但和台灣就是不一樣,必須身歷其境去感受,在ER號召之下總共帶了六十幾位都是第一次參加國際年會的社友,最後,每個人都在新加坡年會會場被那股愛台灣的熱情感動了。
挑戰文化差異的巴西年會
參加國際年會帶來榮譽感與驕傲,參加的次數越多,越能感受舉辦這麼大型活動不易之處,好幾場幾萬人同時開會,享受每一次開會累積出來的成果,想想這些是多少人,多少日子辛苦的規劃、執行,我們只要坐在那邊享受扶輪。
記得,2015年飛機坐了很久,很辛苦,去巴西這一趟因為Gary是第一位代表台灣人當上國際扶輪社長,ER覺得十分值回票價。
人生地不熟,其實很折騰人。在巴西總共住了四天,記得第一天去很出名的商場走走,想要點個麥當勞大麥克,點了半天不得要領,結果靠排後面的一個日本人幫忙。這件事讓不喜歡求人的ER從此不是在會場,就是待在飯店裡面,不敢出去。但又因為了Gary的關係,為了這位代表台灣出去的社長,一定要捧場、一定要相挺,晚上還是冒險出去參加AKS晚會,一路覺得好可怕!但是,無論如何,必須站出去,也由於全程參與,瞭解這是一次成功的國際年會,Gary給足了台灣人面子,一點都沒有漏氣。
台灣是國際組織的一員
很多社會服務的本質,可以激發人們善良的本性。
為善最樂 —— 激發善的本性,越做越大。捐款也一樣要從小額開始捐。譬如咖啡錢對每個人都不是問題, EREY鼓勵以一百塊美金一天一杯咖啡的錢就可以捐款行善。少少的EREY開始集結所有台灣社友的善心,擴大的效益感動很多台灣內部與外在的人,台灣內部的人驚訝自己可以越做越大,越多人因此受益;台灣以外的人可以因而正視台灣的存在與實力,隨著時間慢慢地去感受到台灣對世界的善意。
社友常問:為何捐給國際扶輪?本土當然要持續照顧,放大格局,無非是要展現台灣的規格讓世界看到,的確,靠著你我的努力,台灣今天已是不容小覷的扶輪大國。
支持中文成為國際扶輪官方語言
2014年10月,成為AKS會員2年後,跟著Gary去芝加哥,Frederick帶他到外面指著一面主牆,比爾‧蓋茲因比例贊助每筆根除小兒麻痺捐款的一半,位列中間最上面的位置。第三排的左邊下方是台灣政府,因為李登輝、陳水扁和馬英九3位總統都承諾5年捐五百萬。Frederick問ER想不想放在比爾‧蓋茲的下面?ER當下沒做任何表示,Frederick也沒有再勸進,然而,這件事他已放在心上。
後來ER做出捐獻卻為善不欲人知,社友都不知道他是任何獎項的會員,也查不到他的名字,因為芝加哥扶輪世界總部捐獻名人牆上牌子只寫「台灣Yes」,意寓為台灣加油。
他捐獻的機緣是因為恰逢1.Gary馬上就要上任RI社長和2.中文可以成為支援語言是最重要的,ER想一方面給Gary加油,一方面為台灣打氣,也幫台灣推一把上去。
他發現中文社友人數還不夠,便和社友們心急火燎地把太太都拉進來,希望早日可以達標到4萬人。
單純的喜悅‧永續的服務
這筆助益規劃一半永久基金,另一半贊助外國學生到台灣讀書。最近幾年都沒人來申請,反而贊助一位在台灣做很多公益事業的年輕人出國深造。還有自己私人的文化教育獎學金贊助很多國外的學生到台灣來讀博士班。已經累計好幾十個,其中,每年還有固定3個台灣米山獎學金。
ER每年都跟這些還在台灣的受獎生像Niki、Neilie、Benjamin,還有台中Brain一起過年吃飯、發紅包,他們都很開心。一般贊助的都是亞洲人,有的會寫信,有的過年過節會來拜訪。每年日本米山有5位日本學生,他們寫賀年卡、送聖誕卡,回報的比例比較高,有一個丹麥學生寫過一次兩次信,算很特殊。也有不善表達感恩之心,離開就無音訊。
基金會請了3個專業人士處理獎學金、聯絡學生,ER希望除了米山獎學生加強台日友誼交流同時鼓勵世界各國優秀人士來認識台灣,其實,ER對這些學生沒有具體的期望,也沒希望他們做什麼,只是期望他們在台灣的時間感覺很好,感覺到我們台灣人的友善。
假如沒有參加扶輪社,不會去接觸扶青社,扶少團和受獎生等年輕人,接觸後覺得很喜歡年輕人。快樂是一種心情感受,學生帶給ER是自然產生的快樂。
大家都認為ER很慷慨,其實他是很有原則,不會隨意亂贊助。一般社團裡面對救濟急難很捨得,文化的事情比較不積極,ER卻對於歷史、文化情有獨鍾,自己理想自己完成。一切是機緣,每年也固定提供獎學金培養兩位音樂系或藝術系的學生,純粹栽培,沒有什麼條件,申請、書審、通過即可。
親力親為做服務‧感動自己‧感動社友
ER有感而發:台灣有錢的人很多,但實際出錢做公益,沒那麼容易。
剛剛參加扶輪社時,覺得知易行難,講是容易,但要做到就沒那麼簡單。38年來從不太在意,慢慢學習用心感受,一直感受到現在,受益無窮。以每年地區年會為例,幾乎都是從頭參加到尾全場學習。越融入,越感動,才會越參加越多。沒有親自參加活動,就不會瞭解主辦社友以智慧和辛苦希望呈現的主題。活動用心辦,從其中得到社友的感動。當然, ER是常出國的人,但是只要在國內、活動有意義、有空可以參加,基本上都會自動參加。總監和主辦人不用特別拜託,一定出席支持。
由於全心投入,曾成為一個沒有當過PDG,以社長身分作為國際扶輪社長代表被派到東京最大的日本2580地區,許多社友對此並不訝異。
ER是三個社的保母,ER一出現大家就會比較守規矩。第一、大家知道他是四四方方講規則,但是有自信會給很多好的示範,第二、很少承諾,但說話算話。因為參加扶輪社,可以一面觀察,一面付諸行動,並且產生很多發想,默默做,不間斷地做,分內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要從小的地方開始做起,你要從身邊的人開始關心,才有辦法擴大到社會層面。
期許與呼籲
點滴善行,累積起來也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都說台灣最美的是人,只是最近好像看到一些反例,令人憂心。我們扶輪人都是社會的菁英,應該要帶頭來關心大家才對,儘量去關心自己身邊的人。一個人力量有限,讓扶輪人集聲號召,用愛心與行動延續希望,做好真的實踐家、善的領頭羊、美的代言人。扶輪是一種生活態度。期待更多人加入扶輪,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畫說扶輪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的手工鋼筆畫

社友善用社刊

社刊記錄了扶輪動態與精神傳承,是社友們珍貴的成長資產。

The Club Bulletin
Reco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Rotary, the Rotary club bulletin is a valuable developing property.


感恩扶輪‧夢想持續
作者 3461地區 台中大屯社PP Idea 朱魯青
回首過往,五十年的扶輪資歷,受到社友們的友情鼓舞「勵志築夢‧景觀藝術」除了憑藉自身努力外,更要感謝貴人們不斷地給予支持和信任,才能夢想成真。順著心中的願景,將位於台中市草悟道中心點「勤美洲際飯店」正對面,成家創業的工作室,改建成「朱魯青私人美術館」。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後,美術館現址隨即無償提供給民間救災總會(團長王清峰,副團長陳履安、馬英九、陳長文)的總部。當年台中西北扶輪社前社長沈登贊先生(2019年地區總監Today)更是率先提供百萬巨額捐款,並親自到災區協助各項救難服務,朋友們愛心的奉獻與服務的利他精神,令我非常感動,將這分情誼化作「夢、愛、美」的心靈智慧,成為我藝術創作的巨大能量。
常常有人稱讚我的「私人美術館」潔淨舒適的空間及迎面撲鼻的檜木、柚木芬芳,仿若置身於夢幻森林中美輪美奐的殿堂,這也都要歸功曾任員林扶輪社社長PP Wood葉展原先生的支持,提供高級溫潤柚木設計的地板、樓梯扶手,搭配實木家具,讓整體質感顯得溫和親切。
據我所知,全世界一流的美術館都不對外開放,我的「私人美術館」亦是如此,但是歡迎扶輪社友及知音好友預約蒞臨指教,分享「油彩、雕塑、景觀藝術」及「感恩築夢」的傳奇故事。


看赤城號航母甲板知日本敗戰理由
作者 台中社PP Offset陳政雄
年輕時曾聽長輩講,1940年代二戰時,日本只有收音機,而且有些收音機只有在保甲長家才有。收音機傳來「大本營戰報,日艦擊沉敵艦多少艘,我(日)方皆安全返航」。有鄉民底下喃喃說:「我們的船都是鐵打的,敵船全是紙紮的!」這樣懷疑言論,被警方抓耙仔聽了,馬上通報被抓去毒打一頓,並拘留29天(警方最大拘留權)。
年輕時看中途島影片,十分緊張刺激,在當時只知道日本航母甲板是褐色的、美軍航母甲板則是鐵灰色,也不以為意。二次大戰有三次航空母艦參與戰役,軸心國德、義、日只有日本有航空母艦。1941年攻擊美國珍珠港是有艦載機的日本航空母艦第一次出任務,而雙方航母本身都沒有受攻擊。以後又有珊瑚海之役及中途島之役。
在中途島之役中,日本進入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尼米茲(Chester W. Nimitz)的陷阱,尤其是日軍電碼被美方破解下,所有行動昭然若揭,因而損失一般驅逐艦、巡洋艦好幾艘,最重要的是兩艘4萬噸以上的航空母艦(赤誠號、加賀號)、兩艘4萬噸以下的輕航母(蒼龍號、飛龍號)都被美軍擊沉。艦載機日本損失240架、3,057人陣亡。美方損失「約克鎮號」重航母,一艘驅逐艦,約140架軍機(含艦載機及陸基B17轟炸機、戰鬥機),死亡362人。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想借中途島一役,在美方太平洋艦隊羽翼未豐時加以剷除,爭取獨霸一方的戰略空間。但事與願違,應驗山本五十六在內閣會上,向主戰派陸軍將領說:「請數一數日本有的煙囪數,和美國工廠煙囪數比一比,我們有巨大落差。」山本不想挑起日本對美國戰爭,但主戰派在御前內閣會議上取勝,問山本大將海軍艦隊可以有勝算否?山本大將回答:「我方艦隊只能支撐一年半」。但自1941年12月7日本海軍奇襲珍珠港時,只有擊沉港內巡洋艦及驅逐艦,當時美方航空母艦因出海沒有受害,也造成日本海軍在半年內珊瑚海戰役、中途島戰役後日本聯合海軍無法和美國太平洋艦隊相對抗衡。
日本重航母「赤城號」與「鳳翔號」輕航母不同,赤城是由4.1萬噸重巡洋艦,上方托木製甲板而成,船艏有六門200mm加農艦炮,及其他六座120mm輔助火炮。
不過「赤城號」自身防空火力仍偏弱,所以在中途島戰役中,第一天6月4日就被美國「企業號」航母炸到艦中航機升降機部位,炸彈貫穿木條甲板在下方機庫爆炸,而作戰用隨機炸彈、燃油連環爆炸,加上木質甲板也燃燒,另一枚擊中船艦轉向機舵,在9個小時後宣布棄船。日本軍方想把燃燒中船艦拖回日本,但不可能,6月5日山本五十六下令擊沉以免落入美國手中。這艘擔任對華戰役、南太平洋及中途島的日本艦隊,在服役十五年後沉於北太平洋五千多公尺海床。
美國在中途島損失一艘約克鎮號 (YorkTown)航空母艦,1937年服役。1942年5月在珊瑚海之役,協同友艦擊沉日本兩艘輕航母,約克鎮號本身也受損,回夏威夷修理需要兩個星期,卻在尼米茲上將要求下,72小時就修復完成,並於5月底赴中途島參加大會戰,6月4日受日本航空母艦「飛龍號」重創,失去動力。後來在傾斜中由美國友艦拖行,到6月7日又受日本潛艇魚雷擊中,拖曳美國軍艦也受魚雷之傷,才放棄拖曳,沉入海中。
這艘2.59萬噸的「約克鎮號」航空母艦,甲板仍採托架式,飛行甲板下,仍有一層四面開放甲板,至少在設計上比「赤城號」改裝的精良,有3處飛機升降電梯,在戰鬥中使用鋼板的飛行甲板,炸彈承受性高,不易貫穿(但500公斤以上炸彈仍會貫穿到第二層甲板),而且不會如木頭甲板會引起燃燒,這也是日本的國家本身資源貧乏,無煤、鐵砂,可以生產出足夠鋼材來造船,才用木製角材做為甲板的一大弱點,不堪炸彈的穿透及燃燒。所以日本自珍珠港的1941年12月7日奇襲之後,半年內完全失去太平洋制海權,加上美海軍潛艇在廣大西太平洋出沒,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的運補線長達數千公里之遙,只有晝伏、夜行,才能擺脫美國飛機及潛艇攻擊。
在1943年4月18日,山本五十六大將在新幾內亞因行蹤被美國情報截獲,被美國尼米茲上將下令截殺,座機被擊落身亡,更使日本海軍失去一位一言九鼎的指揮官,注定二次大戰日本戰敗結局。在美日生產力、資源巨大差距下,日本海、陸軍在作戰下耗竭乃是遲早之事。


扶輪武功祕笈 ——「國際扶輪」非「國際扶輪社」
作者 3521地區 台北百齡社 PDG Tommy黃維敏


「國際扶輪」是全世界各扶輪社之聯合會(Association),其會員為全世界各扶輪社及扶青社,亦即各扶輪社及扶青社為「國際扶輪」之會員社。

「國際扶輪」 是一個美國伊利諾州非營利法人,其組織定名為「Rotary International」英文簡稱「RI」,中文稱為「國際扶輪」,不可誤稱為「國際扶輪社」。
目前「國際扶輪」全世界有117萬扶輪社員(36,700個扶輪社)及12萬扶青社員(9,000個扶青社)遍布於200多個國家及地理區域。分屬於537個地區(District);所有地區分屬34個地帶(Zone);所有地帶再劃分為41個區域(Region)。地帶及區域之劃分主要為安排選舉及教育訓練。
2017年以來有些地帶(Zone 8 & RIBI) 社員驟降, 2022年起採取區域化試驗Regionalization pilot,成果如何,尚不得而知。


一張郵票的故事 —— 佛陀的說法
作者 潮州社PP Austin丁天降
佛教的創始人是印度的喬達摩‧悉達多Gautama the Buddha(喬達摩‧佛陀)公元前563-483年,圓寂時年80歲,是迦毗羅國的太子。此一王國位置在喜馬拉雅山山麓旁,今之尼泊爾南部與印度接壤的提羅拉科特附近,當時習俗,婦女懷孕後都要返回娘家待產,所以太子的母親在回娘家途中的藍毗尼花園樹下生下悉達多,意思是「成就者」。因他是尊貴的釋迦族,所以修行悟道後被尊稱為釋迦摩尼,意思是「釋迦族中的聖人」。
太子出生後七天,母親就去世了,由姨母撫養長大,身為太子,從幼小到長大享受不盡的錦衣美食,僕婢隨從眾多,且有夏涼冬暖的行宮以供他避暑,避寒遊玩逸樂。他的父親靜飯王對他寄予厚望,將來繼承王位,能夠統一印度,成為建功立業的君王,父親為他聘來婆羅門大師教育、哲學、數學、兵法武器…,他皆習有所成。悉達多太子16歲時和同齡的表妹成婚,生下一子羅睺羅。
太子時常出城看到社會不公平的情況,多數窮人過著辛苦的生活,又體會到人人都擺脫不了生老病死,終身不得平靜。他在29歲那年,不顧父親、愛妻的勸阻,捨棄王位繼承,離開皇宮,剃髮修苦行長達六年後他悟出雖然勞其身體未能覺知真理,35歲那年,他走到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端正心念,終於開悟人間世各種真實的現象,以及所有一切的真理而成「佛」,既覺悟者。此後就在印度傳教40餘年,他的言論在當時並未有文字記載,是由他的弟子(學生)代代口耳相傳,之後漸漸地有了文字的紀錄。佛陀以眾生平等,人人都能夠修行而開悟成佛。佛教對世界,尤其是亞洲的印度、阿富汗、不丹、中國及蒙古、西藏、韓國、日本、泰國、緬甸、寮國、高棉、越南、印尼爪哇、錫蘭(今斯里蘭卡)⋯諸多國家的社會、文化、思想產生絕對深遠的教育影響,尤其在某些時代佛教與政治亦密不可分。
佛陀為眾多人所肯定是最有學問的人,所以有句話說「世間好話佛說盡」。佛教經典很多,在此恭摘錄一些:
《佛遺教經》—— 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人的欲求繁多,有錢者希望再賺更多的錢。年逾古稀以上了,希望活得更長壽,名利雙收了還是不滿意,造成內心的煩惱,如此這般,到底算是聰明,還是愚痴?
《靜心戒觀》—— 一切苦因果,財色為本,一切樂因果,戒定為本。
貪財好色,是造成痛苦的原因。為著吃飽努力賺錢是應該做人的本分。若是貪得無厭,費盡心機,看封建時代孫生死的開國皇帝,都有敗亡的子孫。盡情慾樂享受性福,「酒肉是穿腸毒藥,淫是食骨利刀」,唯有守住「節飲食」,身體減少病痛。「飲食」在此不只是指嘴巴上的吃喝玩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愛性福,又要長壽命,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身心安樂必須自我約束,守戒,定量,欲望不能太超過。
《優婆塞戒經》—— 戒既是忍,忍既是戒。
「能忍自安」這句古語,忍氣吞聲,不必跟人爭辯,讓人三分,有何妨?「小不忍則亂大謀」,「忍能逢凶化吉」,「忍一時氣,得身心安樂」,這是可以常常聽到的俗話。
《所欲致患經》—— 貪愛所在,放心恣意:父說子惡,子說父惡;母說女惡,女說母惡;兄說弟惡,弟說兄惡;姊說妹惡,妹說姊惡;家室宗族,轉相誹謗,是為貪欲之患。
放眼今日社會的豪門巨富,嗚呼哀哉後,子女爭財產,對薄公堂,無念親情,彼此誹謗,皆由貪欲引起,不知人世無常,無法度!



創業成功的經驗分享
作者 台中社 林允進PP Propeller
要創業成功除了要找到適合的產品,自創品牌行銷全球,活用各種知識去開發某種特殊技術,再組織一個團隊同心協力去生產出新產品,再經過不斷測試,以改進產品及性能,再積極參加各種專業展覽以打開市場,尋找適合之經銷代理商或是找到OEM/ODM之客戶,制定合理價格使客戶喜歡去推銷,而自己也有不錯的利潤再去擴充產能,開拓新市場。這是有形的創業之道,但是也有「無形的能量」存在,我的經驗中那是非常重要,而一般企管書本不會去探討,本文是依我所體驗的結論,想要和大家分享,而這些無形的修練對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行善積德」是做人處事的基本修練,我母親及岳父都很善良,救濟鄉民無數才帶給我及內人共同經營事業可以白手起家的關鍵,我們經營理念也是「以愛為出發點,發揮潛能,創新卓越,造福人群」,我們經常性的以自己的收入來給出無條件的愛,我們的第二代也耳濡目染的學會這些道理。
「身心健康充滿靈性」想要成功一定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正向的人生觀,修身養性,使自己活在靈性當中,就可智慧湧現做事穩健,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腳印的前進,所以每天生活規律早睡早起,維持每天運動的習慣,推掉花天酒地的社交活動,才能維持身心靈健康,靈感湧現的去創新產品或事業。
「培養正向能量」,一個人或公司充滿正向能量,則使全家或全公司都可感受得到,彼此互相感恩、鼓勵、協助,不會勾心鬥角,或彼此毀謗。大家像家人一般相互照顧,如果發生客訴,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改進,防止再發,而不是追究責任加以處罰。所以大家可以安心的工作,而不適合的人會自動辭職他就。
「虔誠專注的經營」,像我是公司的火車頭,在研發創新某樣新產品,幾乎日夜專注的思考,如果有某靈感出現,半夜會起來畫圖,經常感覺神佛在加持,讓我想出巧妙方法或是遇到貴人來指點迷津,所以我會早晚虔誠禮佛甚至誦經,半夜偶而會冥想打坐,所以我不喜歡出去交際應酬,或擔任區總監之類的職務。
「勇敢決斷、冒險投資」,我是白手起家,靠赤手空拳打天下,在我創業過程的38年中,我一直是很大膽的向銀行貸款擴充事業,我是有經過仔細評估,分析未來經濟情勢及市場需求,當然對命理流年及地理風水也要有所研究,才敢大膽投資。以期望自己有得到「天時地利人和」,前景看好。其實是骨子裡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的「正向信念」所引導。
我的一生中都在實現「夢想成真」,我相信,只要我有持續的在「行善積德」、「身心健康充滿靈性」、「培養正向能量」、「虔誠祈禱」、「掌握大運良機」、「精選福德寶地」、「培養卓越團隊」、「建立優良學術顧問團」,必可一步步的朝向成功之道邁進。


吾愛吾社

編輯後記
本期月刊封面人物專訪的是蔡衍榮PP ER,專訪的時候感覺一位連續38年100%出席例會的社友,真是非常特殊。其實不只是出席台北仁愛社的例會,其他一切相關活動也都是100%出席,堪稱在扶輪社「出席」這一項目上發揮得淋漓盡致,無人能出其右。這樣一位對扶輪熱愛,又有恆心毅力的社友,真是扶輪典範。其中有一次特別的例會,卻成了PP ER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感動,因為第二天一早有緊急要事須出國,當次例會還是決定趕去打個招呼就離開,除了與每一位社友握手致意,並與6位同樣38年100%出席的社友們互相擁抱,傳達了對「出席」一事無可取代的熱愛與價值,令人動容。因為在乎,所以熱愛,所以珍惜,希望讀者會喜歡!
另外介紹一篇台中社陳政雄PP Offset的文章,  〈看赤城號航母甲板知日本敗戰理由〉 ,扼要分析了二戰美、日兩國中途島海戰(1942年6月4日)日本何以戰敗的原因。關心二戰戰史的讀者,相信也一定會喜歡這篇文章,這是一篇扶輪作品,希望讀者能多多投稿,與大家
分享。
本月月刊,將目錄區分為四個大項,其中第四個大項即為新增加的大項,就是各社活動輯要 ―― 吾愛吾社,希望台灣目前996個扶輪社踴躍投稿,讓我們月刊為您留下美麗的活動紀錄,往後可以回憶您的玫瑰人生。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