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郵票的故事 —— 宗教家馬丁路德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4-07月號   作者 潮州社 丁天降PP Austin 分享至
馬丁路德(Martain Luther)1483-1546年,出生於德國艾斯勒本城。他在18歲時,考進一所著名大學,攻讀哲學和人文思想,在四年期間的大學生活讓他對於人道主義的基本認識與體會,奠定了他從事宗教改革的學識修養,養成了他的思維方式和性格特質。
不過,路德的父親一直希望他能夠從事於法學的工作,所以大學畢業後的路德依照父親的規劃再度進入另一所大學就讀法律,沒多久,他的父親突然去世,路德萬分悲痛而進入奧古斯汀(St. Augusitin, 345-430)修道院當修士,從此開始了他的宗教生活。
路德就在維滕貝格大學獲得神學博士學位。他在修學位的時候,他曾到義大利羅馬城內的教廷旅遊,然而那裡的浮華、奢侈、腐敗使他大大地震驚,羅馬牧師(神父)們的現實貪婪、卑劣的作為也使他對神職人員非常失望。他於是下定決心用功研究《聖經》,想要真正瞭解神學教義,他就留在維滕貝格大學任教授並擔任副院長職務,他反覆琢磨耶穌宗徒聖保羅的學說,心中逐漸確立了宗教思想。當時他聽到教宗里歐十七世藉著修繕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理由,再次發行「贖罪券」,感到十分憤怒。他立刻在維滕貝格大教堂門前貼出「關於贖罪券効能的辯論」文告,深刻批判了羅馬教會的貪污腐化,特別是他一直覺得「不可思議」的「贖罪券」,而路德的批判就像火花落入火藥桶一樣,起了點火的作用。
教廷發行贖罪券所持的理由是,由於信徒生前行為不端正,死後靈魂入煉獄受苦刑,因此生前要購買贖罪券以減少罪惡。而路德這樣名目張膽地批評教會,依照慣例是要受到像聖女貞德那樣火刑的懲罰,可是他的想法卻受到德國人民的愛戴和德國貴族王室的保護,因此路德的宗教改革不只是一場神學論戰,也是某種程度的德國民族主義對羅馬的反抗,在路德和教會的激烈論戰中,他否認了教皇和羅馬教廷的權威,堅持只承認《聖經》和公理。他也以實際的行動向天主教的禁慾主義挑戰,42歲的路德與一位先前當過修女的好友結婚,他也否定了煉獄的存在。
路德主張信仰高於一切,唯有心中有了堅定的信仰,才能得救,教會只是人為制定的,它並不能代表上帝天國的意念,路德以宗教的語言,表達出那個時代人們心中自由、平等的觀念,在基督教世界散播人道主義的精神,他寫了很多充滿激情的文章點燃了德國人的革命熱情。羅馬還是宣布路德是異端分子和犯法分子,開除了他的教籍,他的著作也都被查封。可是路德的影響力已不斷擴大,尤其他把《聖經》譯成極為優美的文字,使得德國人民普遍地而且興致盎然地讀《聖經》,而不再依賴教會和教士,他的譯本為公眾提供了對抗教廷的思想武器,也給德國文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聖經》記載《摩西十戒》 :一除了耶和華之外不可有別的神。二不許崇拜偶像。三不可妄稱耶和華之名。四安息日為聖日。五孝敬父母。六不可殺人。七不可偷盜。八不可姦淫。九不可作偽證陷害他人。十不可貪婪。
路德說:誠實的人是因信仰而生。《聖經》啟示錄14章6-8節 ―― 我又看見有一位天使飛在空中,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國、各族、各方、各民。他大聲說:「應當敬畏神,將榮耀歸給祂!因祂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應當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眾水泉的。」
《聖經》詩篇1.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2.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3.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都順利。4.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被風吹散。5.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6.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路德以宣揚《聖經》訓言為己任,勸人以信、望、愛三德為張本,要愛人如己。1967年許多西歐國家,廣泛地展開了紀念宗教改革450週年活動,先後發行紀念路德郵票。德國一首長詩指出:「我們紀念馬丁‧路德和他於1517年發表的《維滕貝格論綱》 ,是因為這個勇敢的舉動,發起了反對封建落後的教權和政權。此一運動在偉大的農民戰爭中明顯地反映出了它的歷史性質,這也就是階級革命的早期形式。」人們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則,從信仰中厲行慈愛,奉行眾善,不作諸惡。願人人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