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G Soho撼動人心的精彩演講「光的魔術師:威廉‧透納」
回扶輪月刊 2025-11 月號   作者 桃園向陽社PP Alamain陳映榕 分享至
光影之間  看見歷史的回聲 模糊之中  讀懂靈魂的勇氣
一場午後的藝術震盪 一段不朽的生命啟示

8月29日的午後,陽光靜靜灑落在空氣中,瀰漫著靜謐又充滿期待的氛圍。隨著3502地區總監Daniel張玉斌伉儷、第九分區AG Lawyer、桃園東南社社友及一群藝術愛好者進入「東南夏季藝術講堂」,我們都不知道即將迎來怎樣的一場心靈震盪。當蘇荷美術創辦人暨3502地區前總監PDG Soho緩緩步上講台,以一種平穩卻充滿能量的語調開啟演講時,全場立即被帶入一個獨特的世界。「光之大師 ―― 現代風景畫之父威廉‧透納」是演講的主題,隨著掀開這藝術史的一頁,我們也進行了一趟跨越時空的心靈旅行。
透納,這位被譽為「英國浪漫主義開端」的畫家,他的肖像印在二十英鎊鈔票上,而舉世聞名的《被拖去解體的無畏號戰艦》畫作中,榮耀一時的戰艦終究緩緩退場,進入歷史的深處。那畫面裡的光與影,不只是國族記憶的象徵,更是一種時代與生命的隱喻。PDG Soho在講述時,語氣平和卻帶著厚度,讓人彷彿置身於那片海霧,親眼看見歷史緩緩消逝的姿態。
然而透納真正的偉大,不僅僅在於他描繪了歷史,更在於他如何以畫筆捕捉光的靈魂。他讓模糊取代清晰,讓色彩取代輪廓。他曾說過:「模糊,是我的強項。」這句話乍聽荒誕,卻蘊含著驚人的勇氣。在新古典主義盛行的年代,藝術必須清晰、必須遵循規則,畫布上的每一筆都要能歌頌王權、宗教或神話。然而透納卻選擇了逆流,他偏要追逐陽光穿過雲層的一瞬、他偏要記錄狂風暴雨中海浪的吼聲、他偏要將那些「不穩定」與「無常」畫在畫布上。
這樣的叛逆,讓他在同時代備受批評。他的畫被譏為「太模糊」、「難以理解」,甚至被視為不合格的創作,但他沒有退卻。相反的,他愈是孤單,愈是執著。他在旅行途中畫下數萬張速寫,將自然的震撼一一記錄,再由畫室裡轉化成作品。他用畫筆挑戰了世俗的眼光,也挑戰了人類習慣依賴的「清晰」。
聽到這裡,我不禁被深深觸動。在生命裡,我們何嘗不是如此渴望清晰?渴望前路明朗、渴望一切可掌握。然而真實的人生,卻往往是模糊的,它有風雨、有驟變、有時甚至翻覆了我們所有的計畫。面對模糊,我們常感到焦慮、恐懼,甚至想要逃避。但透納卻告訴我們,模糊並不可怕,它本身就是一種語言、一種力量。因為唯有在模糊之中,光才有流動的空間,心靈才有自由的可能。
透納不僅挑戰了繪畫的規則,更改寫了藝術的主角。他讓「風景」取代了人物,讓自然取代了神話。當我們凝視他筆下的威尼斯,看到的不再只是帝王將相,而是水波間閃爍的光、霧氣裡浮現的幻象;當我們注視他的歷史畫,人物只是畫角的點綴,而真正的主角,是風、是水、是天空的無垠。他用畫筆告訴我們:歷史或許短暫,而自然才是永恆。
在PDG Soho分享的畫作中,我看見了透納描繪的《船難》。那是一幅幾乎沒有明確線條的畫作,天地渾然一體,浪濤翻湧,船隻顫抖,生命隨時可能被吞沒。那一刻,彷彿被拉進畫中,感受到一股窒息的壓力與深不見底的力量。模糊的筆觸卻帶來無比清晰的震撼,因為它訴說的不是船,不是浪,而是生命本身的脆弱與堅韌。
演講的最後,PDG Soho談到當代藝術家羅斯科如何向透納致敬。羅斯科以色塊著稱,他甚至要求美術館將自己的作品與透納並列,因為他自知靈感來自這位「光的魔術師」。這是一種橫跨世紀的對話。藝術家或許在當下孤單無助,但時代會替他保存記憶,在未來的某一天,與後世心靈相遇。
望著台上的PDG Soho,心中湧起莫大的感動。感謝她用清晰的講述,為我們打開了透納的畫布;感謝她讓我們明白,藝術不只是專業的技術,它是一種人生的態度。走出這場視覺與靈魂交互震盪的演講會場時,陽光依舊透過雲層照下,但我已感受到不同的光。我開始看見它如何在葉縫間閃爍,如何在建築上投下陰影,如何在我們平凡的日子裡,留下靜靜的啟示。
Daniel總監全程專注聆聽的身影,也令我動容。藝術讓人們暫時放下身分與頭銜,只留下最單純的心靈共鳴。那一天,我們都被透納的光照亮,也都因PDG Soho 的分享而重拾一分柔軟卻堅定的力量。
是的,模糊不必害怕,孤獨不必懼怕。因為光,會在模糊之中流動,在孤獨之中誕生。就像透納留給我們的啟示,真正的價值,其實不在於當下的掌聲,而在於能否在時間長河裡,照亮一個又一個靈魂。
感恩這場午後的演講,這是藝文的饗宴,更是生命的一次深刻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