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0地區扶輪基金委員會執行長 高雄社 Jackie施富川 |
![]() |
屏東鳳凰社全球獎助金計畫:
「淨零美學‧電廢重生」電子垃圾減量及循環再利用計畫
隨著資訊科技日益蓬勃發展,資訊產品汰舊換新非常快速,導致電子廢棄物的增長,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影響,亦代表大量的資源浪費。預計透過執行結合環保與社會公益之「電子垃圾減量及循環再利用計畫」,希望建立資源回收再利用之「循環型社會」,透過教育的力量,教導學生及社區民眾針對資訊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能充分的瞭解,並透過親自動手做將回收淘汰的電腦設備,整修成再生電腦,賦予新生命,並捐贈給偏鄉地區的弱勢團體,以消弭數位落差,並同時保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減少資訊廢棄物的環境汙染。
落實社區需求調查
聯合國機構在發布的《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在2022年全球電子垃圾高達6,200萬公噸,電子垃圾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家庭垃圾,僅22%妥善回收,全球的電子垃圾逐年在增加中,而回收率則停滯不前,這份報告還預測,依照目前發展趨勢,到了2030年電子垃圾產生量將達到8,200萬噸,回收率將降至20%。主要原因還是在人類汰換3C產品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富裕國家製造的電子廢棄物,最後還在非洲的貧窮國家流竄,毒害生活的環境。
在台灣,淨零碳排及推動ESG計畫,已經成為全民運動,不管是企業或是公家機關都已經非常重視並且投入人力及資源來全力配合政府推動的政策,落實「臺灣2050淨零排放」。扶輪七大焦點領域中的「環境保護」也是近幾年推動全球獎助金計畫的重點之一。
尋找最佳的合作對象
這是一個結合環境教育及實際動手做環保的計畫,由扶輪社出資、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協助開發教材教案及桌遊、中山大學資管系友會整合校友贊助及捐贈再生電腦、中山大學資管系大學生協助建立再生電腦重生的SOP,並帶領壽山國中的國中生實際動手整理、綠色奇蹟公益網協會協助再生電腦整理的專業技能培訓、壽山國中師生協助後續的環境教育課程實施。
感謝由屏東鳳凰社主辦,其他11個扶輪社協辦,共同匯集台灣、美國及韓國的扶輪社友捐款,於2023-24年度申請通過,計畫金額合計美金79,600元,與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系友會及系學會)、高雄市壽山國中合作創設「淨創工坊及淨零美學堂」兩間教室,落實2050淨零碳排及減少電子垃圾,該計畫也將於2024-26年持續被執行。
可持續執行、成果可評估的計畫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銜接了中山大學資管系友會持續執行第三年的再生電腦愛送偏鄉計畫,透過扶輪的力量整合更多的資源來擴大影響力,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我們的環境,讓電子垃圾可以持續減量,並且讓電子垃圾可以重生再利用,落實Reduce、Reuse、Recycle的環保3R。最重要的是透過教育的手段來改變人類的行為,讓中小學的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並瞭解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嚴重影響,並透過動手做親身體驗如何將一台原本要丟棄的電腦,經過整理後重新賦予生命,並將這台電腦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這是一個善的循環,透過扶輪人整合資源的優勢,完成以下計畫目標:
1.老舊電腦回收與整理:透過邀請國內中大型企業及政府機構合作,將每年固定汰換的資訊設備運送至壽山國中的「淨創工坊」,由中山大學及壽山國中的師生進行電腦再生的整理,減少電子垃圾丟棄的數量,以達到環境保護。同時因應偏鄉學童及弱勢家庭學童缺乏電腦設備,將整理好的再生電腦轉贈給需要的家庭,預計嘉惠100個家庭獲得再生電腦,落實減少城鄉的數位落差。
2.數位與環境志工培育:預計每年培訓40位志工,由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師生,協助設計開發再生電腦環境教育課程,並針對壽山國中師生、志工團及周邊鄰近學校進行培訓,帶領學生學習如何進行電腦軟體的安裝;由綠色奇蹟公益網服務網協會,協助培訓再生電腦拆裝及整理的技巧,並協助處理最終無法使用的電子廢棄物。
3.環境教育課程設計與種子師資培訓:預計每年培訓60位種子教師,由國立中山大學資管教授協助「電子垃圾環境教育課程」教材開發及桌遊設計,並將以數位化方式分享給種子教師自由取用及修改,落實無紙化的目標。並且與高雄市教育局、屏東縣教育處及台東縣教育處合作,邀請高雄、屏東及台東的中小學環境教育老師,參與種子教師培訓,並將教材及桌遊教具帶回自己學校班級進行授課,讓中小學生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減少電子垃圾的產生。
可分享、可被複製的計畫
一個成功的全球獎助金計畫應該具備「可分享」的特性,可以複製相同或類似的作法到世界各地,成為被仿效的對象,以擴大扶輪的影響力。當這個計畫在高雄市開始執行後,已經獲得高雄市政府極高的重視,預計培訓的種子教師也在屏東縣教育處及台東縣教育處的支持下,將會突破原本的預期,有更多的老師加入;同時也有更多的企業及公部門希望與本計畫合作,提供汰換下來的電腦設備,整理過後一起送去偏鄉,照顧偏鄉家庭的學童。
感動人心也要感動自己
這個計畫能夠成行,要特別感謝TRF扶輪基金會區域獎助金專員王嫺梅小姐的協助,在還沒正式寫計畫之前,就利用無數個晚上討論我在中山大學資管系友會擔任會長期間執行的「再生電腦愛送偏鄉計畫」,鼓勵我可以透過全球獎助金計畫來擴大扶輪影響力。
計畫的執行需要有很堅強的團隊共同合作,才能讓每個環節都盡善盡美,屏東鳳凰社是我們3510地區非常有愛心也非常有執行力的扶輪社,在2023-24年度Lulu社長及2024-25年度Molly社長的共同合作下,持續讓這個計畫很順暢地執行當中,也同時讓本計畫的合作夥伴及受益對象都感受到扶輪強大的執行力與整合力,當這些再生電腦送到偏鄉的小朋友手中的時候,看到家長及小朋友們的開心笑容,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淨零美學‧電廢重生」電子垃圾減量及循環再利用計畫
隨著資訊科技日益蓬勃發展,資訊產品汰舊換新非常快速,導致電子廢棄物的增長,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影響,亦代表大量的資源浪費。預計透過執行結合環保與社會公益之「電子垃圾減量及循環再利用計畫」,希望建立資源回收再利用之「循環型社會」,透過教育的力量,教導學生及社區民眾針對資訊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能充分的瞭解,並透過親自動手做將回收淘汰的電腦設備,整修成再生電腦,賦予新生命,並捐贈給偏鄉地區的弱勢團體,以消弭數位落差,並同時保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減少資訊廢棄物的環境汙染。

聯合國機構在發布的《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在2022年全球電子垃圾高達6,200萬公噸,電子垃圾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家庭垃圾,僅22%妥善回收,全球的電子垃圾逐年在增加中,而回收率則停滯不前,這份報告還預測,依照目前發展趨勢,到了2030年電子垃圾產生量將達到8,200萬噸,回收率將降至20%。主要原因還是在人類汰換3C產品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富裕國家製造的電子廢棄物,最後還在非洲的貧窮國家流竄,毒害生活的環境。
在台灣,淨零碳排及推動ESG計畫,已經成為全民運動,不管是企業或是公家機關都已經非常重視並且投入人力及資源來全力配合政府推動的政策,落實「臺灣2050淨零排放」。扶輪七大焦點領域中的「環境保護」也是近幾年推動全球獎助金計畫的重點之一。
尋找最佳的合作對象
這是一個結合環境教育及實際動手做環保的計畫,由扶輪社出資、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協助開發教材教案及桌遊、中山大學資管系友會整合校友贊助及捐贈再生電腦、中山大學資管系大學生協助建立再生電腦重生的SOP,並帶領壽山國中的國中生實際動手整理、綠色奇蹟公益網協會協助再生電腦整理的專業技能培訓、壽山國中師生協助後續的環境教育課程實施。

可持續執行、成果可評估的計畫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銜接了中山大學資管系友會持續執行第三年的再生電腦愛送偏鄉計畫,透過扶輪的力量整合更多的資源來擴大影響力,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我們的環境,讓電子垃圾可以持續減量,並且讓電子垃圾可以重生再利用,落實Reduce、Reuse、Recycle的環保3R。最重要的是透過教育的手段來改變人類的行為,讓中小學的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並瞭解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嚴重影響,並透過動手做親身體驗如何將一台原本要丟棄的電腦,經過整理後重新賦予生命,並將這台電腦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這是一個善的循環,透過扶輪人整合資源的優勢,完成以下計畫目標:
1.老舊電腦回收與整理:透過邀請國內中大型企業及政府機構合作,將每年固定汰換的資訊設備運送至壽山國中的「淨創工坊」,由中山大學及壽山國中的師生進行電腦再生的整理,減少電子垃圾丟棄的數量,以達到環境保護。同時因應偏鄉學童及弱勢家庭學童缺乏電腦設備,將整理好的再生電腦轉贈給需要的家庭,預計嘉惠100個家庭獲得再生電腦,落實減少城鄉的數位落差。
2.數位與環境志工培育:預計每年培訓40位志工,由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師生,協助設計開發再生電腦環境教育課程,並針對壽山國中師生、志工團及周邊鄰近學校進行培訓,帶領學生學習如何進行電腦軟體的安裝;由綠色奇蹟公益網服務網協會,協助培訓再生電腦拆裝及整理的技巧,並協助處理最終無法使用的電子廢棄物。

可分享、可被複製的計畫

感動人心也要感動自己
這個計畫能夠成行,要特別感謝TRF扶輪基金會區域獎助金專員王嫺梅小姐的協助,在還沒正式寫計畫之前,就利用無數個晚上討論我在中山大學資管系友會擔任會長期間執行的「再生電腦愛送偏鄉計畫」,鼓勵我可以透過全球獎助金計畫來擴大扶輪影響力。
計畫的執行需要有很堅強的團隊共同合作,才能讓每個環節都盡善盡美,屏東鳳凰社是我們3510地區非常有愛心也非常有執行力的扶輪社,在2023-24年度Lulu社長及2024-25年度Molly社長的共同合作下,持續讓這個計畫很順暢地執行當中,也同時讓本計畫的合作夥伴及受益對象都感受到扶輪強大的執行力與整合力,當這些再生電腦送到偏鄉的小朋友手中的時候,看到家長及小朋友們的開心笑容,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