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月刊 2025-04月號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2025/04/01  閱覽數 672  單一章節 分享至
一、世界扶輪新知
ROTARY WORLD NEWS

社長文告
萬象更新的季節

在冬日的寒意逐漸退去帶來春天的暖陽之際,讓我們重新點燃對彼此及所服務社區的承諾。
一個絕佳的例子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溫莎-羅斯蘭(Windsor-Roseland)扶輪社,其社員支持一項為遊民和糧食不安全的人們提供熱餐的計畫。在任何一個夜晚,由「餵飽溫莎-艾賽克斯」(Feed Windsor-Essex)組織經營的「供餐小屋」(Soup Shack)都會為多達130人提供餐點,不僅帶來溫飽,也營造出社區關懷的氛圍。
該社社員兼前地區總監阿努娜‧庫西克(Aruna Koushik)在新聞報導中得知 「供餐小屋」後,決定讓該社參與。
庫西克與社員合作,快速批准購買新的爐具、深鍋、平底鍋,以支援其新的固定據點。不久後,社員與「供餐小屋」團隊會面,參觀新場地,並捐出3,000加幣(約2,000美元)的支票以支持這項服務。他們還承諾待新設施正式營運後,將親自擔任義工,參與備餐及供餐的工作。
這正是扶輪社員攜手合作,回應社區需求,促進參與,並帶來實質影響的最佳例證。透過發掘服務機會及動員資源,我們不僅能幫助有需要的人,更能強化彼此間的連結,並深化與所服務社區的關係。
當我們迎接春天帶來的煥新契機時,讓我們從溫莎-羅斯蘭社的行動中汲取靈感,思考如何運用下列幾個可行的方法,重振貴社的參與度:
找出新興的需求:時刻關注社區不斷變化的挑戰,與當地組織交流,深入瞭解貴社的支持在哪裡能發揮最大影響力。
迅速動員資源:服務機會出現時,要果斷行動。善用社內社員的技能與人脈迅速整合資源,無論是財務支持、捐贈設備,還是義工服務的時間,都能成為助力。
促進合作:鼓勵社員積極主動推動合作計畫。賦予社員主導權,讓每個人發揮其獨特才能,不僅能提升參與度,也有助於計畫成效。
承諾長期參與:在一開始的投入之外,還要承諾持續支持。經常參與服務有助於讓社員保持連結,並強化該社對創造持續影響的承諾。
透過落實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善用春天新生的能量,重新激發我們對服務及參與的承諾。讓我們把握這個季節的契機,重振我們的努力,強化彼此之間的聯繫,並繼續在世界各地創造積極的改變。
這就是神奇扶輪 ―― 改變生命、激發希望,並為我們服務的社區創造持恆的改變。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文告

永續守護


在我於國際扶輪領導階層26年的生涯接近尾聲之際,我一直在回顧那些最珍貴的回憶以及扶輪給予我的非凡機遇。本月最令我難忘的一刻:將環境保護列為扶輪焦點領域之一的決定。
我們早已看到扶輪社員致力於保護水道、種植樹木,及減少污染。監督守護環境顯然是我們工作的重要一環。我在擔任2019-20年度國際扶輪社長期間,提議將環境納入扶輪的焦點領域,令我感到自豪,這也是多年來扶輪社社員積極倡導的結果。
更讓我自豪的是,這一決定──以及你們所有人的努力──所帶來的影響。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球獎助金的支持下,各地扶輪社及地區大力擴展保護地球資源的工作──復原紅樹林、拯救森林、培育珊瑚礁。
這些獎助金帶來無限可能,我邀請大家放膽去做夢。從「讓蒙古常綠」(Keep Mongolia Green)等計畫中汲取靈感。這項計畫是由前國際扶輪社長李東建、社長提名人尹相求及韓國的扶輪社員所推動。這項大規模的造林計畫正在對抗戈壁沙漠的沙塵暴,並打造蒙古最大的綠帶。
我們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所建立的新策略夥伴關係也讓我感到自豪。這項合作使扶輪社員能夠充分運用全球資源與專業知識,推行如河流清理、減少塑膠廢棄物等計畫。
去年11月,我很榮幸率領扶輪志工代表團參加在亞塞拜然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你可以在Rotary 360 (blog.rotary.org)看到我的會議報導。
眼前有這麼多機會等待我們去把握。我們都知道,攜手合作能夠達成非凡成就。所以,與你的地區團隊合作,申請扶輪基金會獎助金來支持一個環保計畫吧!
我與我的妻子蓋伊(Gay)對守護環境有深厚的個人情感。因此,我們透過扶輪基金會設立了一個冠名捐贈基金,確保未來致力於這些環保計畫的世代能夠擁有必要的資源。
四月是環境保護月,我誠摯邀請大家思考如何發揮影響力。每一個行動都至關重要。你可以在扶輪最新的「服務計畫中心」(Service Project Center)探索環保計畫的構想、參與現有的計畫,或透過捐款支持扶輪基金會。透過這些方式,全球的扶輪社員都能共同守護我們共有的地球家園。
一如既往,我感謝大家對扶輪及基金會的奉獻。




2025國際年會 ——量身訂做的大師課程


在國際扶輪年會中,最令人期待的部分之一便是分組討論,讓各位有機會設計專屬於自己的大師課程,提升您計畫的影響力。這些小型會議是年會深度學習的核心,而今年在卡加立安排的主題更是充滿啟發及創新。
您將學習如何以負責方式運用人工智慧,大幅提升計畫成果,並為社的活動增添樂趣。在一項沉浸式互動實況模擬體驗中,您將親身感受兩種對比鮮明的文化,理解文化差異對領袖的深遠影響。此外,您還能探索一種強而有力的敘事方法 —— 影像發聲(photovoice),透過照片記錄人們的日常生活,激發行動與變革。
從70場分組討論中選擇您感興趣的議題,收集構想,為您的社及計畫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探索如何將和平融入各類計畫,擴大其效益。聆聽扶青社員及年輕扶輪社員分享他們如何運用扶輪基金會提供改善社區的獎助金。還可以學習吸引並留住年輕領袖及多元社員的技巧。也可深入探討跨世代差異,以及如何運用情緒商數及全球人脈。
回到如何為扶輪帶來更多樂趣的話題:您是否看過扶輪社員在新加坡接受迷你麥克風訪問的影片?在扶輪社群媒體帳號上,有一支影片是扶輪國際秘書長姜修果在年會走廊接受訪時大秀舞技。錯過6月21-25日在加拿大舉行的年會,您將會錯過許許多多。參加過十多場年會的姜修果透過小小的麥克風表示:「如果你想要瞭解世界,並親眼見證世界的運作,那就來參加國際扶輪年會。」

詳情及註冊請至convention.rotary.org。



2025年2月國際扶輪理事會會議摘要
2024-25年度國際扶輪理事會於2025年2月14-15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與國際講習會一起接連舉行,審查了九個委員會報告並記錄了46項決議。
理事會
  • 鼓勵扶輪及扶青的領導人支持青年代表參加地方、地區、區域及國際性的扶輪會議,與出席者會面、建立人脈網絡,介紹他們的服務專案與活動,並加深他們與扶輪的連結;
  • 選出2024-25年度扶輪前受獎人全球服務獎(Rotary Alumni Global Service Award)及年度扶輪前受獎人協會獎(Rotary Alumni Association of the Year Award)的得獎者,將於2025年卡加立扶輪國際年會上公布;
  • 同意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的決定,贊成與蓋茲基金會(Gates Foundation)的協議依現行條款(扶輪基金會每投入1美元用於根除小兒麻痺,蓋茲基金會就配合捐獻 2美元,最高捐獻5,000萬美元)延長至2029年;
  • 同意扶青社員有資格在扶輪會議上擔任糾察;
  • 在2025年立法會議召開之前,建議立法會議代表先與代表該區域的國際扶輪理事召開「全員大會」,以(質詢)審查各項立法案;
  • 建議扶輪研習會召集人將總監當選人學習研討會及總監提名人學習研討會的時間長度限制為不超過三天;
  • ● 同意任何不遵守扶輪青少年交換政策或青少年保護報告規定,且不主動自行中止其計畫的地區,將被撤消該地區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獲得認證的資格,直至秘書長確定該地區已遵守規定為止。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5-2-25
資料來源:國際扶輪 Highlights from the February 2025 RI Board of Directors Meeting


2025年2月保管委員會會議摘要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於2025年2月8-9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與國際講習會一起接連舉行,審查了10個委員會報告並記錄了35項決議。
保管委員會
  • 選擇印度浦那(Pune)的共生國際大學(Symbiosi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作為下一個扶輪和平中心的地主合作夥伴,首批(和平獎學金)申請案將於2026年2月啟動,首批和平獎學金學生預計於2027年2月前入學,並要求秘書長繼續進行合作談判;
  • 贊成將與蓋茲基金會的協議依現行條款(扶輪每投入1美元用於根除小兒麻痺,蓋茲基金會就配合捐獻2美元,捐獻最高可達5,000萬美元)延長至2029年,並授權秘書長與蓋茲基金會就新協議進行談判;
  • 核准提供5,000萬美元的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獎助金(PolioPlus grants)給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用於技術協助、作業支援、社會動員支持及根除小兒麻痺研究活動;
  • 同意在查德成立全國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委員會;
  • 核准從世界基金中提供資金給六個正在進行的「歐洲之心」獎助金計畫(原先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合作提供經費),以完成由於美國政府決定終止對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支持而受影響的獎助金活動;
  • 核准「根除小兒麻痺世界國際服務獎」(International Service Award for a Polio-Free World)的九項提名,該獎項旨在表彰扶輪社員為根除小兒麻痺目標所做的積極個人服務;
  • 選出2024-25年度扶輪前受獎人全球服務獎(Rotary Alumni Global Service Award)及年度扶輪前受獎人協會獎(Rotary Alumni Association of the Year Award)的得獎者,將於2025年卡加立扶輪國際年會上公布。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5-2-25
資料來源:國際扶輪 Highlights from the February 2025 Rotary Foundation Trustees Meeting


不要浪費
這麼多食物遭丟棄的原因及改變方法
撰文:Carolyn Beans
攝影:Jeff Marini
食物造型:Mollie Hayward

每年都會發生。蘋果酒在雜貨店出現後,我便立即開始籌劃。我家人會雕刻南瓜、舉辦戶外電影之夜,圍著火坑坐。這些活動都需要溫熱的蘋果酒,而且量還要很大。我買了一加侖。下一次購物時,我再買一加侖。我不能在蘋果酒季節中缺貨。但不可避免地,我們最終會喝膩蘋果酒,剩下的酒會在冰箱角落變酸,最後被我倒進排水管。
沒有人會對浪費食物感到開心。但食物一旦丟棄就很容易被遺忘。長久以來,被丟棄的食物在垃圾掩埋場中堆積如山。在美國,這些巨大垃圾堆中,近四分之一的固體廢棄物是食物,與被丟棄的家具、包裝、電子產品及衣物混在一起。食物腐爛時會釋放甲烷,乃是溫室氣體的「超級惡棍」,雖然留存在大氣層的10年時間比二氧化碳短,但卻更有效地鎖住熱力。因此,非營利組織「逆轉計畫」(Project Drawdown)將降低供給 —— 消費鏈的食物浪費,視為減緩地球暖化的最有效方法。
對於扶輪社員以及其他努力避免食物淪入垃圾桶或排水管的人來說,減少浪費的動力還包括節省成本,以及在許多人食不果腹的情況下,降低浪費的渴望。近年來,這種努力變得更加迫切,因為通貨膨脹造成全球許多地方的食品價格高漲,情況嚴重到一部分的人無力負擔足夠的營養必需品。減少食物浪費是我們個人可以在家中採取的具體行動,為這個難以解決的全球問題貢獻一分力量。而就集體來說,扶輪社員與其他人同心協力,在例會、學校及其他社區機構回收剩食,讓成效加倍。
潛在影響是巨大的:在美國售出的食品當中有三分之一被浪費,而所有被浪費的食物中,大約一半來自一般家庭,其餘則來自餐廳、工廠、農場及其他來源。多年來,我一直把減少家中的食物浪費視為己志。我確實取得一些進展 —— 我不記得上次丟掉過熟的香蕉是什麼時候了。然而,我仍然會犯錯,讓自己盯著垃圾桶心想:「我怎麼又這樣了?」
為了尋找答案,我請教了食物浪費專家以及在這個議題上發揮領導作用的扶輪社員,請他們分析我們仍會丟棄食物的真正原因,以及該如何戒除這種習慣。馬里蘭州南弗雷德里克郡(厄巴納)Southern Frederick County (Urbana)扶輪社社員喬‧理查森(Joe Richardson)說:「食物浪費問題在美國十分嚴重,已不容袖手旁觀。」
瞭解代價
要救回更多食物,首先需要瞭解丟棄剩菜及未使用食材所帶來的一連串負面影響。腐爛的食物所產生的甲烷,占美國垃圾掩埋場釋放總量的近60%。被沖進排水管的食物及飲料在抵達汙水處理廠前,經過下水道分解時也會產生甲烷。最終這些廢棄物可能仍會進入垃圾掩埋場,取決於各社區的污水處理方式。
種植卻未被食用的食物消耗大量農地及淡水。此外,還有消費者需承擔的成本。美國農業部表示,一般美國四口之家每年平均要花費1,500美元購買最終未被食用的食物。
然而,人們很難意識到,看似微不足道的食物浪費 —— 這裡一顆發霉的草莓,那裡一片變硬的麵包 —— 如何累積成可觀的金錢損失及環境代價。或許未來的技術能為我們提供更具說服力的證據。例如,有些希爾頓飯店在垃圾桶安裝攝影設備,並利用人工智慧技術辨識垃圾內容後,改用較小尺寸的可頌。目前,統計數據無法讓我們在家中正視食物浪費問題,其他方法或許能發揮作用,例如使用一些廚房小技巧,或者留意可能引發浪費行為的心理因素。
扶輪和平獎學金學生伊蓮‧普拉特利(Elaine Pratley)在澳洲墨爾本創立了「和平廚房」(Peace Kitchen)組織,透過共享餐點的對話來促進相互理解。她將食物浪費看成一個社會正義的問題。她說:「其實我們有足夠的食物可以養活全世界每一個人,但仍有人挨餓這點,說明了某些全球系統造成無法讓所有人獲得食物,或者我們對食物的消費、購買或生產方式的態度,正在助長饑荒及飢餓。」
近年來的統計數據顯示了浪費與需求之間的巨大落差:約有1,800萬個美國家庭在一年中的某些時期面臨糧食不安全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們沒有足夠的食物或是不確定能否買到足夠的食物。在全球,每11人中就有1人忍受飢餓,然而,每天卻有相當於超過10億份餐點的食物被浪費。
為了改變我們浪費食物的行為,普拉特利建議從種植蔬菜開始。當她的第一座菜園在她出遊前突然成熟時,她無法忍受自己辛苦種出來的花椰菜在旅行期間腐爛,於是決定帶著它一起出發。「當你投入了努力,才會真正體會到它的價值,並且意識到要種出不被蟲吃掉一半或枯萎的蔬菜並不容易。」
自種還可能讓我們更願意接受小瑕疵。普拉特利說:「我們丟棄的是傾注於種植這些水果的心血及汗水。而某個正在挨餓的人會很開心享用它。」
防禦心理詭計
請思考這種矛盾現象:根據2023年一項蓋洛普調查,大多數美國成年人 —— 約85%的家庭 —— 認為美國人應該更加努力減少家庭食物浪費。然而,我們將食物倒進垃圾掩埋場的速度卻持續增加。
其中一個建議是要辨識並抗拒那些促使我們購買超過所需食物的心理信號。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市西部大學(Western University)的消費行為專家邦妮‧辛普森(Bonnie Simpson)表示:「你的購物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和當下心態的影響。」
她的研究顯示,環境線索會讓我們進入「稀缺心態」,也就是認為資源有限,所以必須趕快囤積。即使我們的食物供應充足,也很容易陷入這種心理,將來必會造成食物浪費。
辛普森解釋道,舉例來說,食品雜貨店如果將某樣商品表示為數量有限,可能會讓消費者進入稀缺心態。知道某樣商品只有特定季節才有也會造成同樣的心態。(現在我終於知道自己為什麼會不由自主大量購買蘋果酒了。)
需要澄清的是,真正的資源短缺並不會導致食物浪費。面臨糧食不安全問題的人所浪費的食物遠少於富裕的消費者。但對於那些擁有穩定食物供應的人來說,辛普森認為重要的是要留意這種稀缺心態。「對此保持警覺,是最有效的應對方式。」

質疑食品標籤
有時候,我們丟棄食物是因為誤以為它們已經不安全。我曾經堅信「寧可丟掉,也不冒險」的原則,尤其是對於那些超過「最佳賞味期限」的食物。難道為了節省一盒從食品櫃深處翻出的早餐穀片,就值得拿家人的健康去冒險嗎?
後來我才明白,許多人認為的「有效期限」標籤,其實大多與食品安全無關。美國政府並不監管食品上的日期標示,唯一的例外是嬰兒配方奶粉。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標籤只是建議食物在某個時間點前風味最佳,例如餅乾在那之前仍保有最酥脆的口感。但也有例外,比如熟食肉類及軟質起司如果存放過久可能會滋生李斯特菌。若有疑問,只要上美國農業部的ask.usda.gov快速搜尋一下便能釐清。這個搜尋功能可以讓你找到如何妥善冷藏與冷凍食物的各種實用資訊。
瞭解食品標籤的真正含義,有助於大幅減少食物浪費。上述的蓋洛普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一的美國家庭經常或總是丟棄超過標示日期的食物,而這些家庭的食物浪費量是那些未仔細查看標籤日期的家庭的兩倍以上。
此外,許多人對於哪些食物部位可食用也感到困惑。《零廢棄大廚:邁向蔬食生活的食譜!如何打造永續發展的廚房與地球》(The Zero-Waste Chef: Plant-Forward Recipes and Tips for a Sustainable Kitchen and Planet)作者安妮-瑪麗‧博諾(Anne-Marie Bonneau)便熱愛使用花椰菜葉。她說:「有些葉子的白色葉脈相當厚實,口感就像花椰菜本身。」她會將葉脈或整片葉子與花椰菜一起烤,或者將葉子切碎做成泡菜。
《完美好食:輕鬆做到零浪費的家常料理》(Perfectly Good Food: A Totally Achievable Zero Waste Approach to Home Cooking)共同作者瑪格麗特‧李(Margaret Li)則表示,青花菜的莖部可以吃,還非常美味。她建議削去外層纖維,再將莖部切成薄片與青花菜一起烤。我們經常丟棄某些農作物的健康部位,只是因為習慣這麼做。許多食譜都只使用香菜葉,李說:「但香菜的莖其實也非常美味。」

撥時間規劃餐點
雖然食物浪費問題普遍存在,但並非每個人都是同樣浪費。賓夕凡尼亞州立大學的農業經濟學家泰德‧賈尼克(Ted Jaenicke)說:「各家庭的食物浪費量有巨大差異。」他的團隊對3千多個美國家庭的食物浪費情況進行了建模,通過結合食物購買數據及身高、體重、年齡和性別等資訊,研究人員估算人們購買的食物卡路里與實際攝取的熱量。他說:「最浪費的家庭丟掉超過80%的食物,而最不浪費的家庭則只浪費大約9%。」
規劃餐點是減少食物浪費的其中一個方法。首先,先看看家裡已經有哪些食材。博諾建議:「讓這些現有食材決定你要煮什麼,而不是問:今晚想吃什麼?」。
如果擺在顯眼的位置,便更容易看到可用的食材。李使用一個「先吃我」的盒子 —— 她的冰箱有一個區域專門放置那些即將變質的各種零碎食材。這是她姐姐,也是她食譜的合著作者艾琳‧李(Irene Li),為姊妹共同經營的餃子生意所訂定的訣竅。
對於每週只購物一次的人來說,只有在你對自己要煮的東西及食材的保鮮期有確實認知的前提下,餐點規劃才能有效減少浪費。例如,儘管我非常想在自製披薩上加蘑菇,但我已經學到,週六買的波特貝勒蘑菇通常會在週五披薩之夜前便會變得黏滑腐爛。根據專注於推動剩食再利用的美國非營利組織「再食用」(ReFed),蔬果是最常見的過剩易腐食物。賈尼克的研究顯示,飲食健康的人往往浪費更多食物,可能是因為他們購買更多新鮮蔬果。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綠色蔬菜。一週餐點計畫可以安排在週初食用新鮮蔬菜,之後再用冷凍蔬菜。
即使經過精心規劃,對抗食物浪費的過程仍然充滿挑戰。例如,食譜可能只需要一湯匙切碎的洋香菜,但市場上卻只能買到一整把。而一個人該如何處理整顆花椰菜呢?賈尼克的研究發現,小家庭往往浪費更多食物。
學習一些小技巧來拯救多餘的食材。例如,可以快速把花椰菜醃漬成泡菜,或燉煮即將枯萎的綠葉蔬菜。李的食譜書收錄了一系列「萬用食譜」可以靈活運用剩餘食材。其中一個她最喜歡的食譜是用稍微變乾的麵包做成鹹味布丁。她說:「我會把冰箱保鮮室深處快壞掉的食材都丟進去,包括羽衣甘藍的莖、青花菜的梗。」
根據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於2022年對超過1,000名消費者所進行的調查,許多美國人雖然意識到食物浪費的問題,但也普遍覺得時間不夠用。這些人在研究中被稱為「忙碌的浪費者」,約占所有家庭的四分之一,但卻造成近40%的家庭食物浪費。該研究的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家布萊恩‧羅伊(Brian Roe)解釋說:「他們知道減少食物浪費是他們可以改善的地方,也明白這能省下一筆錢。但他們卻無法真正採取與自身觀念一致的行動。」
改善學校午餐
當然,食物浪費不僅發生在家中,到處都可能發生,無論是在餐廳、扶輪會議,還是學校。
「午餐不進垃圾場」計畫(Lunch Out of Landfills)招募年輕人來帶領學校餐廳的食物拯救計畫,並自願幫助同學將未開封的牛奶及其他可食用的食物轉移到冰箱或分享桌上,供有需要的學生取用。大部分原本要被丟棄的食物都獲得有效利用,而剩餘的廚餘則放到桶子,由商業堆肥商負責收取。
馬里蘭州的扶輪社員理查森透過他的非營利組織「山麓教育與發展」(Mountainside Education and Enrichment),於2018年創辦這項計畫。他透過扶輪少年服務團及環保社團招募學生志工,讓更多年輕人參與扶輪活動,並以他們關心的環保議題來吸引未來的潛在會員。他談到他身為7620地區(華盛頓特區與馬里蘭州中部)扶少團主委時說:「我的目標一直是讓扶少團與學校的綠色行動小組合作。」
理查森早期就注意到,學生浪費牛奶的情況相當嚴重。他說:「學校餐廳的垃圾大約有25%都是液體,其中大部分是喝了一半或完全沒喝的牛奶。這不只是馬里蘭州的問題,而是全美國的通病。」
理查森要求學校增設剩食冰箱,並於2022年透過他的非營利組織以及他經營夏令營以及課後及課前活動的公司,捐贈一些冰箱給馬里蘭州蒙哥馬利郡(Montgomery)的幾所學校。隔年,該學區為另外80所學校購買了冰箱。世界自然基金會(Word Wildlife Fund)提供了一筆資金,來支持一群來自不同高中的學生擴大這個計畫,其中包括扶少團成員。他們組成了「學校垃圾重塑聯盟」 (Coalition to Re-Imagine School Waste),由理查森指導。他表示,附近的佛雷德里克郡(Frederick County)的林肯(Lincoln)小學每年回收約1萬1,000瓶牛奶。
「午餐不進垃圾場」計畫以其易於複製的模式,成為環境永續扶輪行動團體關於防止食物浪費的主要計畫。最初僅是位於理查森的扶輪社所在地的厄巴納高中的一項堆肥計畫,現在已經擴展至馬里蘭州的數十所學校,並獲得扶輪社資金的支持。在該行動團體的支持下,理查森協助扶輪社員在愛達荷州和夏威夷州的學校進行實驗,也與一位發起類似計畫的新罕布夏州扶輪社員合作。該行動團體的食物浪費特別工作小組派出倡議者,鼓勵扶輪社支持「午餐不進垃圾場」計畫。
理查森目前與世界自然基金會合作,以改進及分享如何複製這個構想的相關資料。然而,要實現長久的改變,必須制定新政策,讓商業堆肥及食物共享冰箱成為固定設備,而不是預算中可輕易被刪除的項目。
理查森正奮力在官僚體系中推動這些變革,以確保該計畫能夠在該州長久執行。他說:「每年我都得從零開始,我們今年還要繼續做這件事嗎?我們能擴展這個計畫嗎?」
一群扶輪少年服務團團員及其他學生正與扶輪社員一起擔任倡導的角色。2022年,理查森及來自「學校垃圾重塑聯盟」的學生遊說州政府支持一項法案,希望建立一個補助計畫,讓馬里蘭州的學校申請資金開辦類似「午餐不進垃圾場」的計畫。為了爭取支持,學生們向州議員們遞交6,000張親手寫的明信片。法案雖然通過了,但該計畫當時並未獲得資金支持。次年,他們再次發起運動,協助爭取到25萬美元的補助。然而,州政府撥款程序過於緩慢,導致該減少食物浪費計畫直到2023-24學年度開始6個月後才正式啟動。由於啟動延遲,該計畫在學年內未能取得足夠的成效,因此今年的州預算未再提供額外資金。
厄巴納高中的高二生雅莉莎‧庫巴(Alessia Cuba)說: 「我們將帶著新的法案回去,確保資金能夠真正轉化為實際變革。」她是「午餐不進垃圾場」計畫與該學生聯盟的志工之一。「我們最近與一位議員會面,專門討論我們希望在法案中看到的措辭。」
庫巴致力於透過立法行動來解決食物浪費問題。她表示:「政策的改變並非一夕之間,而是需要不斷朝著正確的方向小步小步前進。」
做好最後手段:堆肥
就跟理查森與庫巴一樣,許多減少食物浪費的倡議人士都提倡堆肥。當其他所有方法都失敗,面對無法挽救的食材時,它是重要的最後一步。我自己的堆肥做法經歷不同的形式,從每週到城市農場投放,到本地政府的路邊回收服務。幾年前,我搬進一間有後院堆肥箱的房子,但由於對處理堆肥不太熟悉,加上生活忙碌,兩年過去,我才真正開始學習如何使用。
一旦開始操作,我才發現堆肥其實非常簡單。在室內,我會把食物殘渣放進水槽下的小鋼桶中,這個桶子有蓋子,並配有活性炭濾網來吸附異味。大約每天一次,我會將裡面的東西倒到戶外的堆肥箱。在戶外,關鍵在於交替疊放食物殘渣及枯葉等「棕色材料」,並且每週翻動一次。有人使用乾草叉(我就是其中之一),或者選擇使用可旋轉的堆肥桶。我的堆肥從沒產生過異味,也沒有引來果蠅或動物。
來自夏威夷漢納雷灣(Hanalei Bay)扶輪社、有「垃圾博士」之稱的約翰‧哈德(John Harder)提醒說,對於家庭堆肥來說,最好只加入蔬菜類食物及蛋殼。「骨頭和肉製品會吸引蒼蠅和鼠類,還會減緩分解的速度。」
在2008年退休之前,哈德在固體廢棄物管理領域工作了近20年,主要服務於夏威夷的州政府和郡政府部門。他發起了考艾郡(Kauai)的第一個回收計畫,並幫助建立商業食物廢棄物及庭院廢棄物(如落葉及修剪後的樹枝)收集點。他還負責安排扶輪活動的堆肥及回收工作。在家裡,他熱衷在後院做堆肥。他說:「我已經81歲,但每天仍然在管理我的堆肥堆。這是件令人愉快的事。」
當我開始在家堆肥時,我知道目標是將廚餘轉化為土壤養分。然而,當我第一次打開堆肥箱的小門,看到豐富的土壤傾瀉而出時,仍然感到驚喜不已。
但不要讓堆肥帶來的正面感覺,導致你忽略種植這些食物所投入的大量資源。上述的食譜作者博諾指出:「堆肥並不能阻止食物浪費。堆肥只是處理食物浪費的一種方式。」
越來越多的州和城市已經通過法律來防止食物進入垃圾掩埋場,許多規定針對的是超市、餐廳和其他商業廢棄物製造者。要求將有機廢棄物轉化為堆肥或燃料的規範其成功程度不一,但目前仍不清楚這些法規及罰則是否能充分發揮作用,延緩食物流落掩埋場的速度。舉例來說,在加州,根據2022年的一項新規定,居民必須將廚餘及其他有機垃圾分類到單獨的垃圾桶中。然而,許多社區的執行進度落後,一些小鎮甚至不確定如何有效利用從大量廚餘和庭院廢棄物製作出來的堆肥。官員及專家已經開始懷疑加州能否在2025年如期實現大幅減少掩埋有機廢棄物的目標。
無論法律是否強制,堆肥的確讓人有成就感。但從源頭減少食物浪費,應該帶來更大的滿足。當我們在廚房裡減少任何食物浪費時,我們更是在對抗一個有深遠環境及社會影響的全球性問題 ―― 就從舒服的家裡,只要吃下我們選擇花錢購買的美好食物就可以。

Carolyn Beans是生物學家出身的科學記者,專門報導食品、農業、及健康相關議題,目前居住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蘭卡斯特(Lancaster)。




世界各地採取行動的人

厄瓜多

由於認識到腎臟病與眼疾之間的關連,基多美洲之光(Quito Luz de América)社為慢性腎臟病患者提供免費的醫療和眼部檢查。腎臟病的常見風險因素,如高血壓和糖尿病,會損害眼睛中的血管,導致視力下降和其他問題。最近,10個扶輪社員與健康專家於去年11月一起在瓜亞基爾的特奧多羅‧馬爾多納多‧卡博(Teodoro Maldonado Carbo)醫院為100人提供了檢查。扶少團團員也提供協助。三位醫療專業人員協助進行篩檢:一名全科醫師、一名婦科醫師和一名接受過驗光和視覺治療訓練的專案負責人,前社長奧爾加‧卡馬喬(Olga Camacho)說:「作為這一天的壓軸,我們舉辦了一場藝術表演,這個活動帶來歡樂和希望。」














百慕達

去年10月,女童軍們與她們的父母和扶輪社員一起在漢密爾頓(Hamilton)區貝利灣(Bailey’s Bay)進行了淨灘專案。「她們收集了超過1,000件微塑膠、幾個鐵皮罐、紙張、大型塑膠和繩索,這些東西散落在紅樹林附近的海灘上。」女童軍團長凱西‧巴西特(Cathy Bassett)說,她是一位長期教育工作者,也是漢密爾頓社的社長。巴西特說,這些7到10歲的女童軍正在研究百慕達紅樹林的保護。這些女童軍還對沙子進行了地理研究,想瞭解是什麼使百慕達的海灘呈現出獨特的粉紅色。沿著75英里海岸線部分淺水區點綴生長的紅樹林、灌木和小樹,支持了生物多樣性。


英國
達靈頓(Darlington)社在過去14年透過回收聖誕樹籌募了將近16萬美元。1月,70多名扶輪社員和朋友收集了18,000棵樹,將它切碎並出售給生物質處理商用來發電。團隊乘坐貨車在冰雪中工作了兩天,到各家去收集樹木並且每一家都收取捐款。該專案既是一項服務,也是一個有趣的社交活動,自專案開始以來一直領導該活動的大衛‧海沃德(David Hayward)說: 「所有東西都是當地支持者免費借用的,包括一個大型咖啡館作為運作基地、幾輛大型貨車、一名負責切碎所有樹木的樹木外科醫生,以及用來確保我們的志願者精力充沛的數百個餡餅和麵包捲。」他說: 「成功取決於樹木的數量,以及熱情、奉獻、精力和樂趣。」他們籌募到的資金用於支持一家臨終關懷醫院和當地其他慈善機構。



荷蘭
一年一度的二手書、拼圖和其他物品的銷售活動展示了芬洛-馬斯與皮爾(Venlo-Maas en Peel)社的募款能力。在今年1月的三天中,成千上萬的愛書人購買了價值7.5萬美元的書籍,這是該扶輪社的慈善基金會有史以來最高的金額,1550地區總監當選人彼得‧埃爾伯斯(Peter Elbers)說。大約140名扶輪社員和其他義工參與了這場由該扶輪社36年前共同創立的書展。埃爾伯斯說,這項活動是一年工作的頂峰,由扶輪社員們每年在一位社員捐贈的倉庫空間中分類和整理約45萬本書籍。未售出的書籍被製成紙漿回收。「有些人每年都來買幾袋滿滿的書,一年後又把它們作為禮物歸還。」埃爾伯斯說,「然後,當然,再買新書 ―― 這是實現環保循環的好方法。」

















越南

當越南高地的一名小學老師解釋說,許多學生家庭買不起保暖衣物時,西貢百萬生命(One Million Lives Saigon)扶青社發起了一個衣物募捐活動。12月,扶青社社員向距離胡志明市基地150多英里的達樂(Dak Lak)省少數民族村莊運送了1,000件衣物。該社社長Thi Duong說:「儘管旅程充滿挑戰,我們致力於提供支持,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超過100個成人和兒童收到了這些二手衣物,包括外套、鞋子、手套、圍巾和其他配件,這些衣物與主食一起運送到學校。



扶輪全球媒體網絡問卷調查擴大影響力

米科拉‧斯特布爾揚科(Mykola Stebljanko)在他位於黑海港市奧德薩(Odesa)的家中,進行出版烏克蘭《扶輪》(Rotariets)雜誌的工作。3年前的2月,當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戰爭時,身為烏克蘭網路扶輪社社員的斯特布爾揚科迅速展開行動。在飛彈不斷襲擊他的城市期間,他透過視訊會議與烏克蘭的扶輪社員協調救助工作。同時,他也聯繫我及扶輪全球媒體網絡,包含旗艦雜誌《國際扶輪英文月刊》(Rotary)以及33種獨立的區域扶輪雜誌(編註:包括以中文發行的「台灣扶輪」月刊)的其他編輯,每週向我們簡報局勢,以及扶輪基金會及全球扶輪社所發起的大規模救災行動。(編註:請參見本刊2022年4月號
扶輪全球媒體網絡的成員熱烈響應,深入報導戰爭帶來的毀滅性人道危機以及扶輪援助的重要。我們的報導觸及全球數百萬名扶輪社員,激勵他們採取行動。截至2024年底,扶輪基金會及各地扶輪社已籌募數千萬美元,為烏克蘭人民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這只是眾多例子之一,展現了《國際扶輪英文月刊》與各區域扶輪雜誌在凝聚全球扶輪社力量方面的強大效能。
2022年春季,《國際扶輪英文月刊》一篇關於加州一個扶輪所支持之計畫「音樂修補心靈」(Music Mends Minds)的文章,引起了扶輪社群的廣泛關注。該計畫提倡把音樂當作一種可行的療法,延緩神經退化性失智的症狀。文章發表後不久,美國其他地方乃至全球紛紛出現類似計畫(編註:請參見本刊2022年5月號)。同樣地,在2024年4月巴西遭遇洪災後,巴西及英國與愛爾蘭扶輪區域雜誌的報導促使支持紛紛湧現。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每篇報導都是經過精心研究、撰寫及製作的。我們是一個由專業作家、攝影師及美術編輯組成的網絡,熱衷於講述各位的故事,擴大各位在世界所創造的正向改變。看到我們優質的刊物能夠培養社員的歸屬感、增加社員人數,並為公眾提供瞭解扶輪世界的窗口,進而強化了我們的組織,對我和其他編輯而言,這一直都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調查顯示,大多數讀者認為旗艦扶輪雜誌及區域扶輪雜誌加深他們與扶輪的聯繫,使他們能更全面瞭解這個組織。
成為第一位女性扶輪社社長的先驅希薇雅‧惠特洛克(Sylvia Whitlock)說:「這本雜誌是扶輪社員的入門書,讓我們隨時掌握世界上『何人、何事、何時、何地、為何,以及如何』的資訊。沒有這本雜誌,一切都僅僅是偶然。任何好的入門書都應該長伴你左右。」
撰文:Wen Huang

《國際扶輪英文月刊》主編

讀者調查
讀者需求
隨著媒體環境的變遷,我們透過科技進行自我改造,不斷尋找提升出版品質的方法,以更加滿足扶輪讀者的需求。
為了更深入瞭解我們的讀者,國際扶輪的研究及評估團隊對《國際扶輪英文月刊》或33種區域扶輪雜誌超過1萬名讀者進行調查。這項於2024年夏季進行的研究不僅關注讀者對刊物的意見及建議,還分析了他們的整體興趣及閱讀習慣。
以下為《國際扶輪英文月刊》及區域扶輪雜誌的綜合結果(部分數據四捨五入):

扶輪雜誌的誕生
114年的傳承
在扶輪創立後不久,保羅‧哈里斯與首任秘書長伽斯立‧裴利(Chesley Perry)創辦了一本雜誌,向日益增多的扶輪社員傳遞新聞及資訊。1911年1月,首期雜誌以《全國扶輪社員》(The National Rotarian)為名發行,內容包含現有社的消息、新社的公告,以及哈里斯所撰寫的一篇探討扶輪社宗旨的文章。
裴利擔任該雜誌的首位主編,直至1928年。隨著扶輪擴展至加拿大及英國,該雜誌於1912年9月更名為《扶輪社員》(The Rotarian)。
隨著扶輪社遍布全球,各區域雜誌也陸續誕生,為當地讀者提供具有地方視角的扶輪消息。第一本區域扶輪雜誌於1915年在英國及愛爾蘭發行。
國際扶輪唯一以中文發行的區域扶輪雜誌「台灣扶輪」月刊於1960年4月以「扶輪」季刊創刊,1981年6月獲國際扶輪核定為「華文區域扶輪雜誌」,1983年7月改為「扶輪」雙月刊,1991年7月改為「扶輪」月刊,2016年3月更名為「台灣扶輪」月刊,已為本地扶輪社員服務超過一甲子。篇幅由最初每期50頁左右增至目前114頁。內容目前分為世界扶輪新知、地區活動報導、扶輪作品,及各社活動輯要四部分,涵蓋了國際扶輪指定文章、選譯自國際扶輪與《國際扶輪英文月刊》(Rotary)的許多扶輪最新資訊,台灣本地扶輪地區、扶輪社的訊息與報導,以及社友投稿的藝文、漫畫等創作。本年度增加對扶輪有傑出貢獻的人物專訪,甚至作為封面故事。此外還陸續以不同主題徵文,供某些領域服務資歷長久的社友分享他們的經驗及心得。月刊也設立網站https://taiwan-rotary.org,及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wanrotary傳遞國際、地帶、地區、扶輪社領導人提供的更多及時資訊。
如今,官方旗艦扶輪雜誌Rotary由國際扶輪發行,而區域扶輪雜誌則由各地扶輪社員獨立製作,並在130多個國家,以26種語言發行。扶輪旗艦雜誌及區域雜誌的總發行量超過100萬份。
雖然各區域雜誌專注於報導該區域的扶輪活動,但同時也會刊登來自旗艦雜誌的內容,包括來自扶輪總部的報導及訊息。每一本區域雜誌都是扶輪全球媒體網絡的重要成員。
國際扶輪同時也對「台灣扶輪」月刊進行讀者問卷調查,詳見下文「台灣扶輪月刊讀者問卷調查概覽」。

台灣扶輪月刊讀者問卷調查概覽/重點摘要
回覆率/回應人數
○ 80份回覆(屬於較低至中等範圍) 
整體滿意度很高
○ 93%的讀者表示「非常滿意」、「滿意」或「符合期望」。其中21%的讀者「極度滿意」,略高於所有雜誌的平均水平
○ 不滿意的比例遠低於所有雜誌的平均水平,僅7%
整體品質評價仍然很高
○ 21%認為「優秀」、40%認為「良好」,略低於其他雜誌的平均評價
○ 37%的受訪者認為雜誌品質「普通」,這一比例明顯高於所有雜誌的平均水平
○ 2%認為雜誌品質「差」
● 讀者閱讀習慣
○ 55%的受訪者會閱讀部分文章(低於所有雜誌的平均值)
○ 28%的受訪者會「從頭到尾閱讀」(遠高於平均
水平)
○ 17%不看此雜誌
讀者閱讀時間與方式
○ 16 %受訪者花費1-10分鐘以內閱讀雜誌,27%花11-20分鐘,21%花21-30分鐘,14%花31-60分鐘,另有21%花超過1小時(此比例遠高於其他雜誌)
○ 55%的受訪者偏好同時看到紙本與數位版,32% 偏好數位版,13% 偏好紙本
對內容與設計的滿意度
○ 大多數受訪者對雜誌的版面設計、封面、寫作風格、易讀性以及與扶輪經驗相關的內容表示滿意
○ 12%的受訪者認為主題多元性「差」或「極差」,這一比例明顯不同於其他雜誌
讀者參與機會評價
○ 大多數受訪者將讀者參與機會評為「普通」或「良好」


內部審查顯示:非常配合國際扶輪要求刊出指定的內容,回應迅速,時效性極佳,並符合品牌標準。
● 雜誌內容繁多、原創、多元,涵蓋全球及區域性服務專案、倡議與會議
報導。
● 刊出關於國際扶輪計畫與服務(如獎助金)的說明性質內容。
● 雜誌版面結構清晰且專業,包含豐富的圖像與
照片。
● 數位平台架構良好,涵蓋國際扶輪、台灣扶輪及雜誌相關資訊,並設有最新訊息及影片區塊。
● 數位雜誌的翻閱版本易於存取與瀏覽,且可下載。
● 非常支持國際扶輪的倡議
與活動(如根除小兒麻痺、
DEI多元、平等、包容、環保及國際年會宣傳等)。
整體而言,這本雜誌是一本非常優秀的社員刊物,版面設計清晰且專業,會議與活動報導詳盡,內容涵蓋區域活動與專案資訊,以及一些具普遍關注度的文章。透過多元故事與報導,雜誌有效協助社員保持資訊更新與參與感。

建議的行動步驟
擴大報導地區與國際大型服務專案
○ 更詳細介紹社如何規劃及執行專案,以數據顯示成果與影響
○ 增加以受惠者為焦點的故事,讓他們分享自身經歷
○ 回復調查的讀者希望從全球各地及扶輪社服務專案獲得啟發,並增進對相關議題、社會需求及受惠群體的瞭解
增加關於扶輪國際的消息
○ 例如添加扶輪國際領導層的訪談
推出專題報導
○ 深入探討某個特定主題,如心理健康或扶輪焦點領域,並連結至扶輪在該領域的相關活動
增加多元化報導形式
○ 增多令人感興趣的社員/人物專訪與故事
精簡內容,提高可讀性
○ 台灣扶輪月刊頁數較多,可考慮減少會議報導或使其更精簡
強化讀者互動機會
○ 若可能,新增「讀者來信/編者回應」專欄
提升數位雜誌的互動性
○ 在台灣扶輪月刊數位翻閱版本可增加點擊連結,引導至國際扶輪網頁、扶輪社的網頁或台灣扶輪月刊的網頁,提供額外內容與資訊
○ 嵌入影片
○ 讓目錄直接跳轉到對應文章
優化數位平台內容
○ 可選擇性地在網站上提供部分雜誌文章,甚至額外增加特有文章
減少重複或缺乏動態感的照片
○ 減少靜態站立、頒獎、頒贈支票或合照類型的照片,選擇更具故事性與動感的圖片
○ 尤其在大型活動報導中,應側重於動作場景或即時快照,而非大量的合照
確保品牌一致性
○ 注意避免使用舊版扶輪標誌(如台灣扶輪月刊網站中「扶輪連結」網頁https://taiwan-rotary.org/links/之各扶輪團體的會徽)


2025年國際講習會演講詞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席當選人演講詞
柯納克(Holger Knaack)
2025年2月12日


早安!
在我開始講之前,我想感謝前國際扶輪社長珍妮佛‧瓊斯(Jennifer Jones)帶來如此鼓舞人心的演講。再過幾分鐘,我們將再次聽到珍妮佛的分享,但我不想破壞驚喜,所以就先賣個關子。
此外,我也要感謝國際扶輪辦事員瑞秋‧雷米(Rachel Ramey),她的演講發人深省,讓我們更加瞭解扶輪基金會全球獎助金的價值。我們擁有一群非常優秀且專業的團隊為我們服務,致力於支持我們的工作。他們為我們帶來寶貴的專業知識及熱忱,我們能夠向他們學習到許許多多。
當阿奇‧柯藍夫(Arch Klumph)於1917年提議創立扶輪基金會時,他希望社員能夠攜手合作,服務社區。他也認為基金會將可確保扶輪能夠持續推動這些努力,延續至未來。這個理念在今天依然適用,並與我們的願景「攜手同心,創造持恆的改變」完美契合。
正因如此,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各位的支持。
要表達支持及感謝有許多方式。各位要是聽到身為將上任扶輪基金會主席的我說捐獻是表達支持的絕佳方式,一定不會感到意外。假若所有的地區總監都能夠以個人名義捐獻,親自向基金會表達感謝,那將是一件美事。您地區的社員都會敬重您,而您的捐獻將傳達一個重要的訊息 ―― 扶輪基金會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
在座的各位很快就要開始走遍地區各處,公訪各社。這些訪問非常重要。對許多扶輪社員來說,您可能是他們今年見到的最高層級的扶輪領導人。許多社員從未參加過扶輪國際年會,除了在我們的雜誌上看到社長照片,也從未親眼見過本人。但您有機會親自與他們對話,而您對扶輪基金會的支持也是您職責中重要的一環。您的意見將被聽見。
不過仍然有許多社員可能對扶輪基金會的工作、它對我們使命的重要性,以及扶輪基金會的獨特性與卓越成效都不甚瞭解。因此,我想提供幾個簡單的要點,讓您可以與他們
分享。
我們的扶輪基金會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大多數資金使用的決策權,是由您們 ―― 地區、社及捐獻人 ―― 透過涵蓋我們所有焦點領域的地區獎助金及全球獎助金來決定的。
在我們獨特的扶輪和平中心,我們培訓解決衝突的專業人士,並培養支持積極和平的技能。我們應該為扶輪基金會所成就的一切感到自豪。
扶輪基金會帶領我們成功根除小兒麻痺只差臨門一腳,並使我們成為全球醫療體系的重要夥伴。我們的合作夥伴也認可我們的獨特
優勢。
我們第一個「大規模(獎助金)計畫」(Program of Scale)在尚比亞推行時,扶輪支援2,500名社區保健工作者的培訓並提供設備給他們來強化公共衛生並對抗瘧疾。在該項計畫成功後,我們的合作夥伴,蓋茲基金會及世界展望會,主動與我們接洽,邀請我們繼續擔任領導角色,共同改善4個非洲國家的醫療體系,最終促成了3,000萬美元的「扶輪健康社區挑戰」(Rotary Healthy Communities Challenge)。
這是對扶輪基金會一次重大的信任投票:我們的夥伴主動尋求與我們建立新的夥伴關係。全球各大組織對扶輪的信賴,正是我們持續創造價值的最佳證明。
我們已經瞭解到,大型計畫若能與強大的合作夥伴攜手,將能帶來更持久的影響力與更高的能見度。
我們的基金會值得信賴。我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我們每年都獲得「慈善導航家」(Charity Navigator)這個頂尖的非營利組織評估機構的四星最高評價。然而,扶輪基金會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這些評價上。
我們也非常自豪,蓋茲基金會對於我們根除小兒麻痺的每1美元捐款,都會額外捐出2美元的配合捐款。而這並不是虛擬的承諾,而是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每年在我們籌集並花費5,000萬美元後,蓋茲基金會便將1億美元撥入我們的扶輪基金會帳戶。這一切之所以能夠發生,是因為我們始終履行協議的承諾,並且值得信賴。
他們知道,交到我們手中的資金將會被妥善運用。
我們專業的團隊也為我們的工作帶來巨大的價值。我們之所以能獲致高成效,是因為我們精心規劃、執行、監測,並管理以證據為基礎的計畫。
此外,我們擁有一批專業的社員擔任扶輪顧問幹部團 (Cadre advisers),協助各社規劃各種能夠對我們所服務人們產生持恆影響的全球獎助金專案。 
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在各地都有充滿奉獻精神的社友。扶輪不會到哪裡去,因為扶輪無處不在 ―― 這正是我們成效高超的另一個
原因。
親愛的朋友們,世界各地有數以千計影響深遠的扶輪專案,正為許多人的生活帶來持恆的影響。我們都應該為扶輪基金會感到自豪。
正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至關重要,因此持續的募款也格外重要。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已經為2025-26年度設定了一個雄心萬丈的
5億美元募款目標 ―― 這很棒,因為我們的目標應該要遠大。
作為一個團隊,我們將攜手合作,達成我們的目標,我們的計畫已詳細規劃這些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的根本當然就是「每位扶輪社員,每年捐獻」(Every Rotarian, Every Year)。
我希望我的論點能夠幫助您說服各社及社員每年捐獻極有意義。
此外,也請務必協助我們推廣保羅‧哈里斯會(Paul Harris Society),透過該會,扶輪成員每年持續捐款給年度基金,這也是邁向成為巨額捐獻人的理想途徑。
順帶一提,我們仍有時間在2025年6月底之前達成20.25億美元的永久基金目標。請在您接下來的活動中鼓勵社員以承諾遺贈捐獻或一次付清的捐獻,來協助我們達成這項
目標。
每年為「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PolioPlus Program)籌集5,000萬美元都是一項艱鉅的挑戰。但我們總能達成目標,有時是借力世界基金(World Fund)的額外支援。
當然,大家都知道,支持根除小兒麻痺行動的方式之一,就是鼓勵每個社至少捐獻1,500美元,以及每個地區捐出20%的地區指定用途基金(District Designated Fund)。請不要忘記到友誼之家的攤位上,承諾將您的地區指定用途基金捐給根除小兒麻痺。
最後,建立或持續運作地區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會(PolioPlus Society)也是一項支持舉動。這個由各地區推動的表彰計畫表揚持續向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捐款的個人。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親眼見證全球仍然面臨小兒麻痺的嚴重威脅,尤其是在衝突與戰亂區域。正因如此,如最新的小兒麻痺數據所顯示,這項挑戰正變得越來越嚴峻,尤其是在危機區域,同時提醒我們 ―― 小兒麻痺捲土重來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快。
我們不久前才在加薩(Gaza)見證了這一點。由於一年多無法進行疫苗接種,一名8個月大的嬰兒不幸感染小兒麻痺。
所幸,由於過去幾年加薩的高疫苗接種率,以及對這次疫情的迅速因應,沒有更多兒童感染。竟然只有小兒麻痺疫苗接種運動才能促成一場人道停火,是不是十分令人矚目?
扶輪在這次行動中同樣發揮關鍵作用:透過「小兒麻痺爆發疫情因應基金」(Polio Outbreak Response Fund)的獎助金,我們協助確使當地能獲得疫苗及其他必要的支援。
在歐洲及美國,我們也越來越常在廢水中發現小兒麻痺病毒。這再次提醒我們,直到小兒麻痺完全根除,我們的兒童才能免於此一危險。而這是我們扶輪社員對全球兒童的承諾。您對根除小兒麻痺的投資將可確保再也不會有兒童因這個可怕的疾病而受苦。攜手同心,我們可以根除小兒麻痺!
謝謝大家。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5/2/17。
資料來源:2025國際講習會演講詞2025-26 Trustee Chair-elect’s Remarks


2025-26年度扶輪社卓越獎目標及說明
「扶輪社卓越獎」(Rotary Club Excellence Award),表彰扶輪社在一整年的努力。採取行動來達成規定數目的得獎目標可協助扶輪社讓社員參與,保持在社區的重要性,並可讓運作更有效率。一個令人感到受歡迎、有吸引力的扶輪社也反映出扶輪的價值觀。當扶輪社努力達成這些目標,它們對扶輪在未來長久的整體健全及文化也有助益。
要符合「社卓越獎」的資格,扶輪社必須在本年度開始時即是資格完備的有活力扶輪社,或在收到繳款通知(Invoice)後立即付清繳款單所有餘額。要驗證貴社是否資格完備,請至國際扶輪網站的My Rotary > Click on Club Name > Finance> Club Invoice。您的outstanding balance(未結清餘額)應為$0.00。1月中旬和7月中旬收到繳款通知時即應結清餘額。
每個扶輪社的領導人可進入扶輪社中央系統(Rotary Club Central),並從可選的目標中選擇希望達成得獎的目標。這種靈活性使扶輪社可以選擇最息息相關且最可達成的目標。此外,有許多目標可以自行透過在扶輪社中央系統標記為achieved (已達成)完成通報。社必須在6月30日達成至少半數的目標才有資格得獎。
要達成「社卓越獎」(Club Excellence Award),請:
1.前往扶輪社中央系統
2.查看可選的目標
3.訂定至少半數目標
4.達成這些目標
5.在6月30日到扶輪社中央系統填報貴社的成果
6.收到社繳款單(club invoice)後立即付清
一旦進入扶輪社中央系統,請瀏覽Club Goals(社目標),請點選year(年度),然後點選All tab(所有表單)來查看各項目標。得獎資格將視至6月30日止的目標達成情況而定。
Enhance Participant Engagement 促使參與者的投入
目標
說明
參與服務活動
Service participation
在本扶輪年度,參與貴社服務活動的社員人數?
參與扶輪行動團體
Rotary Action Group participation
在本扶輪年度,參加至少一個扶輪行動團體(RAG)成為團員的社員人數?
參加扶輪聯誼會
Rotary Fellowship participation
在本扶輪年度,參加一個扶輪聯誼會成為會員的社員人數?
出席地區年會
District conference attendance
將出席地區年會的社員人數?
出席地區訓練會議
District training participation
貴社將有幾位領導人出席為其職務角色做好準備的學習活動?
參與領導人培訓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articipation
在本扶輪年度,參與領導人培訓計畫或活動的社員人數?
社交活動
Social activities
在本扶輪年度,貴社在一般例會之外舉辦的社交活動次數?
使用扶輪公式宣傳資料
Use of official Rotary promotional materials
在本扶輪年度,貴社是否曾使用國際扶輪的廣告及公益材料,例如品牌中心(Brand Center)提供的廣播影片、平面廣告及其他公式材料,在社區推廣扶輪?

Increase our Impact 增加我們的影響力
目標
說明
服務專案
Service projects
本扶輪年度,貴社將完結幾個服務專案?
入境青少年交換學生
Inbound Youth Exchange students
在本扶輪年度,貴社將接待虛擬或親身入境的扶輪青少年交換學生人數?
出境青少年交換學生
Outbound Youth Exchange students
在本扶輪年度,貴社將派遣虛擬或親身出境的扶輪青少年交換學生人數?
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基金捐獻
PolioPlus Fund contributions
在本扶輪年度,貴社及社員將為扶輪基金會年度基金捐獻多少(美元)?
巨額捐獻
Major gifts
在本扶輪年度,與貴社有關的個人一次單筆捐給扶輪基金會10,000美元或更多錢的捐獻將有多少筆?
遺贈會會員
Bequest Society members
將有多少個人或夫妻通知扶輪基金會,將以遺贈計畫把10,000美元或更多錢的資產捐獻給扶輪基金會?
永久基金捐獻人
Benefactors
在本扶輪年度,將指定基金會的永久基金為資產計畫受益者的信息通知扶輪基金會,或者以一次捐獻1,000美元或以上給永久基金的個人或夫妻之數目?

Expand Our Reach 擴展我們的觸及
目標
說明
社員人數
Club membership
本扶輪年度結束時,貴社所期望達到的社員人數?
推薦新社員
New member sponsorship
在本扶輪年度,有多少社員推薦新社員?
扶青社
Rotaract clubs
在本扶輪年度,貴社輔導的新成立及已成立的扶青社社數?
扶輪少年服務團
Interact clubs
在本扶輪年度,貴社輔導的新成立及已成立的扶輪少年服務團團數?
參與扶輪青少年領袖獎活動
RYLA participation
在本扶輪年度,貴社輔導參加扶輪青少年領袖獎(RYLA) 實體或虛擬活動的參加者人數?
服務專案的媒體報導
Media stories about club projects
在本扶輪年度,媒體報導貴社服務專案的次數?

Increase Our Ability to Adapt 增強我們的適應能力
目標

策略計畫
Streatgic plan
貴社是否有最新的策略計畫?
檢討社的細則
Review club bylaws
貴社的細則是否反映了社員和其他參加者的需求?
線上形象
Online presence
貴社的線上形象是否確實反映貴社目前的活動?
更新網站與社群媒體
Update website and social media
在本扶輪年度,貴社每個月將更新網站和社群媒體帳號多少次?

1
任何參與扶輪青少年交換(Rotary Youth Exchange)的社必須遵守國際扶輪政策及扶輪青少年交換認證標準,並且必須在地區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的直接監督下運作。

有疑問嗎?請參見常見問題(https://my-cms.rotary.org/en/document/rotary-citation-frequently-asked-questions)反映以瞭解更多
訊息。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5-2-20
資料來源:國際扶輪rotary-club-excellence-award-goals-and-instructions-en (Revised: February 2025)


二、地區活動報導
DISTRICT REPORTS

RI社長和平論壇 ——土耳其之旅
作者 國際扶輪理事RID Naomi林鑾鳳
前言:國際扶輪社長歐琦珂Stephanie A. Urchick在伊斯坦堡舉行的和平會議上強調,建立和平需要持續努力與夥伴合作。此一會議於2月20日至22日舉行,主題為「在分裂的世界中療癒」。會議探討了科技、環境與和平建設的關聯。專家指出,人工智慧與媒體科技能同時促進和平與加劇衝突,並強調應對錯誤資訊的重要性。環保專家則提醒,氣候變遷是中東地區和平的重大威脅,若不加強環境保護,區域衝突難以根本解決。
盧旺達種族滅絕倖存者佛雷迪‧穆坦古哈(Freddy Mutanguha)分享個人經歷,強調破除仇恨循環與實踐和平的必要性。此外,會議介紹了伊斯坦堡巴赫塞希爾大學新設立的扶輪和平中心,首批13名研究員將專注於和平與發展研究,涵蓋難民援助、基層組織強化及青年教育等議題。
歐琦珂社長在閉幕致詞中呼籲各方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和平,並強調「扶輪的成功基於全球夥伴關係。」「透過協作與資源共享,各界可擴大影響力,推動真正的進步。」
2025年2月,在風雪中我抵達土耳其伊斯坦堡參加Presidential Peace Conference。這場盛會由RI社長Stephanie A. Urchick主持,邀請全球各界領袖、和平專家與扶輪社友,共同探討在當今充滿挑戰的時代,如何促進和平、橋接分歧、讓世界更美好。
論壇涵蓋「科技與媒體如何影響和平」、「環境永續與和平的關聯」、「如何讓和平長存」等主題,並見證了Otto and Fran Walter 扶輪和平中心與伊斯坦堡 Bahçeşehir University合作成立並正式啟用。這不僅是扶輪基金會在全球和平教育上的新里程碑,也象徵著扶輪對和平的承諾與行動力。當我站在那裡,看著各界專家、和平學者與扶輪領袖聚集一堂,我深感榮幸能親身參與這歷史性的時刻。
作為2024-26年台灣的RI理事,這次來到伊斯坦堡,我特別希望將台灣扶輪的故事帶向世界,讓更多人看到我們的熱忱與努力。我在論壇期間與多位國際扶輪領袖交流,分享台灣如何透過扶輪基金、公共形象推廣與各項專案,積極投入和平行動。我發現,雖然我們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背景,但「和平」是我們共同的語言,讓我們超越地域,攜手努力。
更有趣的是,當國際友人得知我的夫婿PDG Louis是2022-23年度3482地區總監,而我們也是台灣扶輪史上第一對雙總監夫妻檔,許多人都對這分獨特的扶輪傳承感到驚訝與讚嘆。我們一直以來相互支持、共同成長,這不僅是一段個人的扶輪旅程,更是一個家庭的共同使命。
這趟和平之旅,讓我更深刻體會到扶輪的影響力,以及台灣扶輪在國際上的角色。從伊斯坦堡到台灣,這趟旅程讓我更加確信:「扶輪是一個充滿機會與希望的地方,只要我們願意投入,就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我期待將這份熱忱帶回台灣,也期待與各位扶輪夥伴們,一起為和平與服務寫下更多精彩的篇章!」

感謝國際扶輪理事Naomi 撰文分享與會心得



總監當選人參加2025國際講習會心得分享
台灣12位2025-26年度地區總監於2月間以總監當選人的身分參加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行的國際講習會。這12位總監當選人及他/她們的寶眷/尊眷為蔡陽明DGE Sunny李春月、李安娜DGE AST、莊和達DGE Doctor林幸樺Judy、黃鈴翔DGE Sunny劉俊豪Euclid Liu、張文瀚DGE Branden黃謙、張煥章DGE Archi施麗珍Angela、劉正輝DGE Charlie朱淑雯Swan、張玉斌 DGE Daniel呂莉萍Sophie、
邱綉惠DGE Susan 古源光Mike、林振邦DGE James劉惠雯、林政邦DGE Capital傅金玉Christine、真DGE Jenny。
以下幾位總監當選人百忙中借台灣扶輪月刊一角分享他們的見聞及心得,本刊特致上誠摯謝意,並為篇幅有限僅能從多位總監提供的照片中選用一小部分表示抱歉。
國際扶輪多元文化交流的美好場所
3462地區 DGE AST李安娜
國際講習會集合全世界總監當選人將近五百多人,聚集在佛州Orlando,藉著這個場所,互相分享自己對扶輪不同主題的想法、經驗,同時帶入自己的文化,是一個顯示DEI最美好的機會。
由於來自五百多個國家,所以多元化Diversity自然就存在了。然後大會還有一個文化交流的友誼之家,每天從8時到下午5時都可以去參觀各國具有特別文化的介紹,也可以採購特別的禮品。這是一個展現每個文化都是平等的介紹與宣傳的平台,實現Equity的理念。
在每次的分組討論,我們會遇見來自不同國家的總監當選人,我們不只對主題發表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我們也互換禮物,從這些禮物中也可以看到他們的特有文化,即使所用的語言是不同的,但是從這些禮物中可以觀賞個別國家的文化習俗,充分的讓每一個不同的文化都能參與在交流中,是完整的Inclusive概念。
國際扶輪的這一番設計充分達到宣揚DEI精神並獲得實質的經驗,我覺得這是在這個研討會中最珍貴的收穫。

3470地區 DGE Doctor 莊和達
2025年2月6日啟程前往美國受訓,幾位DGE同學一同前往,大家臉上雖笑臉洋溢,心中難免有些沉重,希望此IA行能有所收穫,能在未來當總監的期間有所助益!
坐了13個小時的飛機終於抵達芝加哥,因為時差的關係,下飛機時已是當地時間晚上7時多,雖整晚沒睡,還是帶著笑容,表示輕鬆抵達。明天即將參觀RI總部及參訪保羅‧哈里斯故居。
隔天早上先參訪RI總部,見到保羅‧哈里斯先生的雕像,先向他敬禮再握手。RI總部掛著一百多個國家的國旗,一定要和中華民國國旗照個相。到現任社長及下任社長的辦公室,參觀一下,再到AKS member hall照張相,沾沾這些社友的無限愛心,最後簽名留念。
下午來到保羅‧哈里斯先生的故居,坐落在一小斜坡的頂端,其建築物有經過整修,但內部還保留當年創立扶輪的許多故事。當初4位創始人開會的地方,我們6位DGE也效仿一下,還有當初在爐邊會議的場所,如今各社亦延續成爐邊會。我和Judy也模仿保羅‧哈里斯先生和其夫人Jean女士,在早餐的情景;也在保羅‧哈里斯先生辦公桌緬懷其偉績。
很高興看到2023-24年度台灣地區12位總監聯合捐贈1,000元美金給保羅‧哈里斯基金會,並留下一塊永久紀念的磚塊,2025-26年度台灣地區的全部總監亦追隨其腳步,相信不久也會看到新增一塊有署名台灣的紀念磚。最後我也以3470地區新營東區社名義捐贈一塊小人行磚,作為紀念!
2月9日到奧蘭多參加為期五天的國際講習會(IA),此為當地區總監的資格會議。在期間雖過程辛苦,但先分享一些快樂的事情。
首先和2025-26年度RI社長Mário先生見面照相留念,在巴西晚宴,Judy捕捉到和美麗的Mário夫人留念的機會。
其中又遇見幾位前RI社長,和2026-27年度韓國籍的RI社長,他們都很客氣且平易近人。在期間也遇到許多RI的理事及基金會的Trustee ,也看到勞苦功高的PDG Horace及其夫人Sally一直在會議期中幫助我們這些受訓者。期間CDS Ting Fen也很細心告知未來的地區總監一些需注意事項。
HOC為了2026台北Convention,天天在友誼之家努力的工作,真的令人感動。最後特別要感謝RI學習引導人PDG Michael除了幫大家課後復習外,還將大會許多演講者的內容及中文版和重點皆製作出來,太感謝您了!
參加IA期間會遇見許多同期當總監的外國友人,首先是有來我們地區年會的RI社長代表,以及即將和我們地區簽署友好地區的日本DGE二十二修先生。
桌上滿滿的名片,大約是收到出席的一半左右。不同國家DGE的個性、文化皆不同,但有機緣和他們認識,也是令人高興的事。
到奧蘭多的第一個晚上RID Naomi伉儷、Trustee Frank伉儷及Facilitator PDG Michael很貼心的在一家中華料理餐廳宴請我們所有DGE同學。IA結束後又溫馨的歡送,真的很感謝這些地帶的扶輪領導人。最後偷偷的將他們可愛的一面分享給大家!
在IA研習會中,除了每天二至三節的分組討論外,亦有許多優秀的扶輪人及企業家的專題演說,在此先分享2025-26 RI社長Mário先生的演說。
首先他強調的是:扶輪獻給世界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人才,而活化社及增加社員的三大核心指導原則為:
(1)創新:吸引新社友,適應變化
(a) 世界不斷變化,扶輪須隨之調整
(b) 為了讓一切保持不變,一切都必須改變,除了吸引年輕社友,亦要關注有歸屬感的資深人士
(c) 多元扶輪社模式如:衛星扶輪社、主題扶輪社、企業扶輪社等,吸引更多樣化社員的關鍵。
(2) 延續性:穩定領導,確保長遠發展
每年領導的更替是一種挑戰,應透過良好的規劃以確保其連貫性。
(3) 夥伴關係:擴大影響力
與國際組織合作根除小兒麻痺症,是成功的合作力量,透過商會、專業組織及學術機構的合作,以吸引更多優秀的扶輪社友,並提升扶輪的影響力。
扶輪的核心使命是社員發展,社員發展不僅確保服務的延續,亦為活化社的重要因素。
扶輪是一個促進團結與希望的平台,結合不同背景的人,共同為世界行善,而成功的扶輪領導者應專注社員成長與新社的創立以確保其永續性。
前RI社長珍妮佛‧瓊斯亦分享了扶輪基金會的重要性,首先說明扶輪基金會的宗旨是透過慈善行動,創造一個更光明、公平的世界,捐獻不僅是慈善的募集,而是創造真誠的連結,並規劃宣揚扶輪基金會善行的「扶輪全球大使」計畫,最後分享一個有關她先生及格洛麗亞在衣索比亞服務計畫的感人故事,希望透過行動點亮他人的生命,讓愛與影響力持續傳承。
2025-26年度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席RI前社長Holger Knaack則敘述了扶輪基金會的現況與未來的目標,亦期許地區總監於公訪時能和各社及社長說明扶輪基金會的重要性及其影響力,扶輪基金會長期為Charity Navigator評價為最高等級的四星非政府組織機構,是令人自豪且值得信賴的組織。

3481地區 DGE Sunny黃鈴翔
這一次的IA可以說是一次充滿樂趣又豐富的學習之旅。台灣的DGE同學們彼此分工合作、相互照應,大會的整體安排也非常的多元而充實,除了精彩的專題演講,更有深入議題的分組討論,還有團隊合作的好玩遊戲、和充滿異國風情不同主題晚會,精彩而豐富。
這一次的訓練會有幾個新的創舉,包括會前將來自不同國家的地區分組,讓DGE們可以互相先認識,並且在會期中有單獨的時間可以互相交流及團隊合作。在會場中每天都可以看到許多身上別著各式別針的DGE同學們,在會場上招呼聲、問候聲不斷,是一個充滿歡樂又非常溫馨的學習場合。
在2025-26年度有些新的改變,雖然我們沒有了年度主題,但是卻有一個非常清晰而有力的年度口號「UNITE FOR GOOD團結行善」, 同時訓練會的名稱也將訓練Training 改成學習Learning,更加有互相學習的概念!另外因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會議的資訊可以很快地轉成相關的文件,也大大提升了我們的學習效率。
此次國際講習會不但經歷了溫差的洗禮,從下雪的芝加哥,到溫暖的奧克蘭,也結交了很多國際的友人,更利用這個機會大大的宣傳2026台北國際年會的訊息,廣邀國際朋友來台參與,大家也都充滿期待,希望明年可以再次在台北相會。
3522地區 DGE Capital林政邦
很開心和台灣12個地區的同學以及來自全球500多位準DGs一起來IA 上課,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其實我是抱著一個忐忑不安的心情,因為我心想那麼多位的同學要來上課,恐怕會是像個大市場一樣的熱鬧吧!
來到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很開放而有條理的報到處,我也看到包括我們3522地區PDG Horace伉儷熱心的在那裡協助大家報名,第一天開幕式的大會場就是我們平時上課的大講堂,場地的規劃也非常的明亮舒服,上課時所看到的螢幕也都非常完善,所以這幾天我們在大講堂的上課可以說是收穫良多,而且很開心!
接下來是友誼之家,來到這裡就一定要提到來自台灣的國際年會在台北的推廣攤位,在這裡我們每天都可以看見PRID PDG Jackson 所帶領的推廣小組,在那裡熱情的介紹及邀請國際友人來參加台北年會。雖然友誼之家的攤位不是很多,但是也都井然有序,而且大家都非常的熱情,在這裡充分的感受國際扶輪友誼!
最後當然要提到我們上課的教室了,這次主辦單位安排的教室,讓我們上起課來非常的輕鬆,而且動線也都非常的明白而簡單,因此在這五天的上課期間,我和同學們都能夠非常輕鬆的學習,而且認識其他的國際朋友,真的非常感謝主辦單位的用心!
不能不提到食物, 出發以前,我們的前輩告訴我們可能要帶一些泡麵,因為擔心不習慣大會所準備的餐點,但是我覺得這一次的用餐安排很不錯,每天都有不同的菜色,讓我們在緊張上課之餘,都還可以享用不同國家風味的食物,真的很療癒!
最後還是要真心的感謝主辦單位在這一次IA 上課的完美規劃,也期待我們每一位同學在經過這一次的國際洗禮,都可以非常有信心而快樂的迎接2025-26年度,一起團結行善!

國際講習會學習心得與感想
3523地區 DGE Jenny張㻟真
2025年2月9日至13日,Jenny參加了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舉辦的國際講習會,這是一場讓全球各地區總監當選人齊聚一堂、學習扶輪核心價值與領導策略的盛會。這次講習會不僅提供了寶貴的知識與經驗,也讓我深刻體會到「UNITE FOR GOOD團結行善」的真正意涵。
社員是扶輪社的最大資產
2025-26年度社長馬利歐‧甘瑪葛(Mário César Martins de Camargo)在演講中強調,扶輪社的核心力量來自於社員,而非歷史、計畫或全球影響力。確保扶輪社的永續發展,關鍵在於如何吸引新社員、保持現有社員的熱情,以及提供一個讓每位社員都能發揮影響力的環境。這番話讓我更加確信,未來的扶輪發展必須將社員的成長與發展放在首位。
扶輪社員的熱情與奉獻,才是推動社會改變的關鍵。我們應當思考如何讓更多優秀人才願意加入扶輪,如何讓資深社員找到歸屬感,並且確保社員能夠在扶輪中找到自我價值,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持續努力的方向。
創新、延續性與夥伴關係 —— 扶輪社永續發展的三大策略
扶輪社的發展不能只依賴傳統模式,而是需要結合創新、延續性與夥伴關係三大策略,才能適應變化並持續成長。
創新(Innovation):吸引新成員,適應變化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社會文化與經濟條件不斷改變,扶輪社也必須隨之調整。我認同「多元扶輪社模式」的概念,透過衛星扶輪社、主題扶輪社、企業扶輪社等創新方式,能夠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成員。這種靈活性,讓不同年齡層與職業背景的人們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參與方式,進而增加社的活力與影響力。
延續性(Continuity):穩定領導,確保長遠發展
每年扶輪社的領導層更替,確實是挑戰之一。但透過穩定且團結的領導團隊,能夠確保長期計畫的推動,避免因為人事更動而影響執行。未來,我也將更積極推動有延續性的計畫,讓每一屆的扶輪領導人都能順利承接前人的努力,確保扶輪社穩定發展。
夥伴關係(Partnership):擴大影響力
在全球化的時代,扶輪社的發展不能單打獨鬥,而應積極與國際組織、商業協會、學術機構等合作。這次講習會特別提到扶輪社與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WHO、UNICEF等國際機構的合作,成功推動根除小兒麻痺症的計畫,展現了夥伴關係的力量。我們應該思考如何透過當地的企業、專業組織來建立合作,讓扶輪的資源與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參訪國際扶輪總部與保羅‧哈里斯故居的感動
除了講習會的課程,這次的行程還包括了參訪國際扶輪總部與保羅‧哈里斯故居。走進這些歷史悠久的場所,讓我更加感受到扶輪的傳承與精神。我站在扶輪創始人保羅‧哈里斯曾經生活與工作的地方,深刻體會到他當初創立扶輪的初衷 —— 團結不同背景的人,透過行善改變世界。這分精神歷久彌新,也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扶輪使命。
推廣2026年台北國際年會的榮耀
此次講習會中,我也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地區總監當選人交流,並積極向大家宣傳2026年國際扶輪國際年會將在台北舉行的訊息。我相信,透過這次年會,將能讓更多國際友人認識台灣、認識我們的扶輪文化,也為全球扶輪社帶來新的合作與機會。
團結行善,創造光明未來
這次國際講習會,讓我更加深刻理解到扶輪的核心價值:「團結行善,確保光明未來」。社員發展是扶輪的根本,而透過創新策略、穩定的領導以及積極的夥伴合作,我們能夠讓扶輪社在未來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身為扶輪領導者,我將帶著這次學習的經驗,努力推動社員成長,建立有延續性的發展策略,並尋求更多跨界合作的機會。讓我們攜手努力,團結行善,共同為世界帶來正向改變!

感謝DGE Susan邱綉惠尊眷古源光提供中華民國駐邁阿密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此次參訪的簡單報導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ERL2pGSfs/?mibextid=wwXIfr




2026台北國際扶輪年會倒數計時 ——
HOC赴奧蘭多國際講習會推廣 吸引全球目光!

作者 HOC秘書Jennifer何姿瑩
今年2月9日至13日,台北國際扶輪年會地主籌備委員會(HOC)一行5人遠赴美國奧蘭多,參加2025年國際講習會(2025 Rotary International Assembly),成員包含HOC主委PRID Jackson、HOC秘書長PDG Pauline、友誼之家副主委PDG Wendy、HOC財務長PP Ping,以及HOC秘書Jennifer。會議期間,HOC團隊在展場中向2025-26年度的總監當選人(DGE)及寶眷宣傳2026年國際扶輪年會將於台北舉辦。
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社長瑪利歐‧甘瑪葛(Mário César Martins de Camargo)也於本次講習會期間公布了年度主題: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鼓勵全球扶輪人攜手合作,激勵大家成為更好的人、服務他人,並為世界帶來更多正向影響。
台北年會的宣傳攤位精心準備了豐富的活動資訊及觀光旅遊資訊,並發送多款印有官方年會標誌的精美紀念品。此外,還提供了台灣特色美食:花生糖與牛軋糖,深受與會者喜愛,成功吸引眾多參觀者駐足瞭解台北年會的精彩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台北市與新北市政府將於今年5月17日至30日共同主辦「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以「北」字具象化、藍紅粉色造型的可愛吉祥物Strong「壯寶」也特別遠赴美國亮相,與眾多與會者互動並合影留念。而壯寶是由PDG Wendy歷經千辛萬苦,親自遠從台北帶至奧蘭多會場,為活動增添更多台北特色。
同時,國際講習會適逢農曆新年與元宵節期間,HOC團隊特別準備了來自台北市政府蔣萬安市長的一元紅包,贈送給前來攤位參觀的與會者,為他們帶來滿滿的祝福與台灣年節的喜氣。
國際講習會最後一天的閉幕晚宴是台北年會的主場宣傳時刻。國際扶輪攜手HOC共同合作,特別為所有與會者準備了豐富的晚宴,其中包含經典台菜「三杯雞」。此外,HOC更精心策劃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表演,特別邀請洛杉磯順天聯合基金會(STC Foundation)的專業表演者,帶來鼓舞人心的舞獅互動進場、高山青原住民舞蹈等精彩演出。
晚宴最精采高潮的時刻,是由HOC成員率領台灣12地區的總監當選人,共同邀請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社長甘瑪葛賢伉儷、台北年會國際籌備委員會(ICC)主委Andreas von Möller,以及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席當選人柯納克(Holger Knaack)共同登台,展示印有“Welcome to 2026 Taipei RI Convention!”的紅布條,熱情邀請全球扶輪人共襄盛舉。
在表演開始前,ICC主委Andreas也向所有與會者介紹台北的美麗風光與人文美食,並分享台北年會精彩可期的節目亮點,邀請大家踴躍參加。
2026台北國際扶輪年會將於明年6月13日至17日舉行,並在台北大巨蛋及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辦。在國際講習會期間,全球各地區的總監當選人已開始為所屬地區設定總註冊人數目標,可望迎接4至5萬名來自世界各地與國內的扶輪人齊聚台北,共襄盛舉!
隨著2026台北國際扶輪年會的日益臨近,HOC正持續緊鑼密鼓地籌備各項工作,確保活動順利成功。同時,2026台北年會的早鳥註冊也將於2025卡加立年會(6月21日至25日)期間正式開放,敬請期待!
2026年,讓我們相約台北,共同見證這場國際盛會,與全球扶輪朋友齊聚一堂!




財團法人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
作者 台灣網路社Victor葉俊樑
扶輪改寫我們的命運,一場愛與行動的奇蹟旅程

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3501地區
及3502地區假中壢南方莊園舉辦2024-25年度地區扶輪前受獎人聯誼會,增進歷年來3501及3502地區受獎學生與地區各扶輪社之情誼與聯繫。
扶輪,讓我們的人生從此不同。
因為扶輪,我與太太相遇;因為扶輪,我們的人生被重新定義。從中華扶輪受獎學生到攜手投入扶輪服務,我們不僅找到了彼此,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使命與價值。扶輪不只是公益的象徵,更是生命改變的起點。
正如史蒂夫‧賈伯斯所說:「你無法預見人生的點滴如何串聯,但當你回首時,一切將連成一條清晰的道路。」(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而扶輪,就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教會我們如何奉獻、如何領導、如何用一己之力點燃周遭人的希望。
因扶輪而愛,因扶輪而不凡
在扶輪,我們不僅建立了深厚的人際連結,也學會如何以愛與行動為世界帶來改變。我們的人生不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而是選擇成為影響他人的力量。我們深信:只要採取行動,每個人都能創造奇蹟!
這段旅程不僅讓我們體會到什麼是愛,更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改變始於每一次的付出與學習。在扶輪中,我們看見每位成員來自不同領域,卻能凝聚力量,讓世界更美好。這是一個將熱忱轉化為行動的地方,讓我們每個平凡的人都有機會成就不凡。
呼應2024-25年度主題「神奇扶輪」(The Magic of Rotary),「有你有我,共創神奇!」這不僅是扶輪的精神,更是我們夫妻共同書寫的生命信念。扶輪改變了我們的命運,而我們也願意用愛與行動,繼續改變他人的生命。
扶輪無界,人生無限。
來與不來,人生不同!

葉俊樑
2003-04年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 受獎學生
2010-11年中華扶輪獎學生聯誼會 北區分會 會長
2011-12年中華扶輪獎學生聯誼會 總會顧問
2024年台灣網路扶輪社 社友

3470地區與2550地區扶少團國際交流
作者 虎尾東區社社長Wilson魏本洲
日本扶少團友誼之旅的五天旅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國際扶輪交流的珍貴價值,也進一步鞏固了台日扶輪社與扶少團之間的深厚情誼。今年由3470地區總監Aaron、扶少團主委Sheun-feng以及歷屆總監、社友、夫人和扶少團團員共46人組成的訪問團,熱情前往日本2550地區,展開這場意義非凡的友誼之旅。抵達當地後,我們受到了2550地區的熱烈歡迎,包括市田總監、前總監、地區扶少委員長磯貝様,以及各社社長、社友與各校扶少團團員,大家共同展現了濃厚的扶輪精神,也讓我們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溫暖。
這趟旅程除了深化彼此的情誼,也讓我們透過不同的體驗收穫滿滿。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滑雪的挑戰。對於許多團員來說,這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雪體驗,從一開始的跌跌撞撞、滿地翻滾,到逐漸掌握技巧、順利滑行,每個人都克服了內心的恐懼與不安,最終享受在雪地中馳騁的快感與成就感。這段過程不僅是體能與技術的學習,更是一種突破自我的歷程,讓我們體會到只要願意嘗試與堅持,總能有所收穫。
此外,在紅葉谷大吊橋的參訪,我們更共同經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這場大自然的考驗,讓大家在驚喜與歡笑中增進了彼此的情誼,也成為此行最特別的回憶之一。而這次交流的重頭戲,則是由日本扶輪社精心安排的歡迎晚宴。參加晚宴的學生,都是即將於3月來台灣訪問的扶少團團員,他們特別準備了創意十足的互動遊戲,讓全場氣氛嗨到最高點。我們當然也不遑多讓,帶來了熱情的歌唱與舞蹈表演,讓這場晚宴成為真正融合彼此文化與情誼的歡樂盛會。在道別時,大家依依不捨,相約台灣再見,這一刻,友誼的種子已深植於心中,等待未來的再次綻放。
這五天的旅程,不僅加深了台日扶輪社與扶少團的友誼,更讓我們透過不同的體驗學習到許多寶貴的課題。無論是挑戰滑雪、共同面對突發狀況,或是在交流中認識彼此的文化與價值觀,每一刻都充滿意義。這不僅是一場旅程,更是一場成長的歷程,讓我們帶著滿滿的回憶與感動,期待下一次的再相會。



國際扶輪3482地區歡慶扶輪120週年 ──和平論壇
作者 扶輪120週年紀念活動策劃主委 台北百城社PP Tom蔡昆璋
國際扶輪3482地區歡慶扶輪120週年和平論壇,感謝前總統蔡英文特別蒞臨開場致詞。
為慶祝扶輪120週年暨推廣和平理念,國際扶輪3482地區特別於2025年2月22日(星期六)上午在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1樓國際會議廳舉行盛大的「和平論壇」。這次論壇不僅是慶祝活動的高潮,更是國際扶輪長期以來努力促進社會和平的一次全面展示。2024-25年度國際扶輪3482地區已透過豎立和平柱和植樹計畫等友愛地球行動,實際體現其對和平的承諾,本次更希望透過這次論壇,將和平理念進一步深化落實。
此次和平論壇由國際扶輪3482地區的總監陳正玲DG Jessica主持,透過地區顧問 陳發輝PP Michael 與國策顧問康義勝PDG Kambo的努力,特別邀請了國家級貴賓,包括鼎力持續推動和平的前總統蔡英文擔任開場致詞嘉賓,大同社社長當選人李明峻教授PE Sumo暢談當前國際形勢,以及外交部林佳龍部長發表:川普2.0與台灣外交政策等專題演講。小英前總統更是加碼告訴大家:卸任之後,多數在全球各地為了致力於台灣和平,而用英文宣講,這次和平論壇很特別讓他剛回到台灣這塊土地,卸任後第一次公開對民間團體演講,就是國際扶輪3482地區的扶輪社,因為她也是我們3482地區台北蓬萊扶輪社的榮譽社友,倍感親切!離場前也不忘跟大家合影留念。
三位貴賓都針對目前川普上任後帶給國際情勢的變局下,分享他們的分析與見解,同時探討在全球詭譎多變的環境中,個人與社會應該如何共同努力,推動和平的實現。
本次和平論壇除了有專家的講座,還提供與會者跟主講人交流的機會,讓每位參與者在互動中感受和平的精神與力量。這不僅反映了國際扶輪3482地區對於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也希望能喚醒每位扶輪社友對於和平的深刻理解,明白到和平並非遙不可及的理想,而是需要每一位個人的努力與實踐。此次活動無疑是國際扶輪3482地區全體社友們相聚的良機,讓大家彼此共同探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和平,並為未來的和平目標攜手努力。
有志於和平志業的扶輪社友,在參與此次「和平論壇」後,充分見證扶輪在推廣和平方面的努力。期待在國際扶輪3482地區總監陳正玲DG Jessica的帶領下,扶輪人共同為創造更加和諧的社會而努力,推動和平的浪潮,成就每一個人心中對於和平的美好願景,這也將是歡慶國際扶輪120週年紀念的最佳賀禮!



3482地區青年就業輔導委員會成果分享
作者 青年就業輔導委員會主委 台北華城社PP Stanley黃浚益
「青年就業輔導委員會」隸屬「地區職業服務委員會」,目標宗旨為提升青年學子的工作技能與職場就業力,2024-25年度青輔會由主委華城社PP Stanley、執行長華城社VP Cindy及委員們共同策劃與執行,與技職專業學校合作,協辦學校有新北市立三重商工、台北市協和祐德高中與敏實科技大學,規劃了「企業參訪」、「校園參訪」、「雙培力工作坊」三個主題服務。
「雙培力工作坊」為本次服務計畫的核心,除了延續廣受好評的「咖啡職能工作坊」,由華城社PE Mela與尊眷百特咖啡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吳長安先生,將多年的咖啡教學經驗,手把手傳授烘豆原理、手沖咖啡、義式咖啡、立體拉花實作等技能,提升青年們的咖啡職能素養。
此外,為幫助青年學子掌握最新AI趨勢潮流,首創「AI智能工作坊」,由敏實科技大學人工智慧應用工程系主任與AI業界專業工程師規劃課程,帶領同學熟悉AI文案、企劃書、簡報生成與AI圖像、影音、廣告設計生成等實作,進而啟發與培養學生的AI創造實作行銷與設計的能力。
「雙培力工作坊」背後的用意在於讓咖啡職能工作坊與AI智能工作坊二班學員做結合,咖啡工作坊學員參與數週的學習與實務操作,2月23日成果發表會當天分為三組:義式濃縮咖啡Espresso、手沖咖啡與立體雕花三組,於報到聯誼時間製作給來賓品嚐。AI工作坊同樣分為三組,模擬為廣告行銷公司的角色,協助運用時下最流行與熱門話題的AI技術,在有限的時間壓力下,完成精彩的Presentation,透過AI圖像生成等,業界老師教導的技術,精彩呈現三組咖啡班同學的店鋪規劃意象、行銷策略與行銷報告書、網站IG及點餐系統等一系列系統性的呈現,學生們的專業成果呈現。 獲得與會貴賓總監DG Jessica與各贊助社社長及貴賓們,高度的肯定,獲得滿堂喝采。
雙培力工作坊的課程時間共計36小時,報名簡章廣發至雙北高中職學校,也有社友們推薦參訓,有來自大安高工、南港高工、三重商工、穀保家商、陽明高中、協和祐德高中、台北商業大學、致理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共計35位同學參加,最後24位同學完成結業。
本次服務計畫的成果有賴各方的協助,起初連授課師資都不知從何找起,在拜訪協和祐德高中汽車科時,剛好敏實科技大學副校長前來聯繫校園參訪事宜,才結識了以AI人工智慧教學為重的敏實科技大學專業師資,後續在委員會籌備會報告時,委員會顧問雙連社PP Ruca提及自己和敏實科技大學淵源深厚,可請校長協助,因PP Ruca的有力推薦,讓後續活動更順利進行,真是印證扶輪以職業與專業服務社會的精神。


青春無限反詐騙,反毒品扶輪公共形象宣導活動
作者 3502地區總監DG Rehouse陳清榮
國際扶輪3502地區大型青春無限反詐騙,反毒品扶輪公共形象宣導活動 —— 神奇龍山盃籃球3對3比賽,共有180對選手共同參加比賽,對青少年反毒、反詐騙宣導有著特別的意義,感謝主辦社桃園龍山社主委CP Brian、社長TC、大主委PP Jeff及第四區AG,各社社長及地區所有社友的全力支持。
國際扶輪3502地區以反毒、反詐騙為主軸的扶輪公共形象活動 —— 青少年三對三鬥牛比賽是為了推廣反毒與反詐騙的重要性,國際扶輪3502地區以創新的方式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青少年三對三鬥牛比賽。這項活動以籃球競技為媒介,將青少年熱愛的運動與公益宣導相結合,充分展現扶輪社在社區服務中的創意與實踐力。活動的主題明確,目標清晰,旨在向青少年傳遞反毒與防詐騙的正確觀念,減少毒品與詐騙對他們身心健康的影響。
此次比賽的主辦單位,國際扶輪3502地區及其總監深刻理解毒品與詐騙對青少年所造成的威脅日益嚴峻。青少年正處於人生價值觀與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稍有不慎便可能誤入歧途。毒品的氾濫對個人、家庭乃至社會帶來極大危害,而詐騙則常以高誘因、高隱蔽性的方式,讓年輕人淪為受害者甚至共犯。因此,透過這次活動,扶輪社希望讓青少年意識到毒品和詐騙的危害,並學習辨識與拒絕相關風險的能力。
比賽現場除了精彩的籃球對決外,主辦方更設置了多元化的宣導攤位與互動活動。例如,反毒專區邀請專家講解毒品的危害,並展示毒品偽裝品,讓青少年學會如何識別潛在危險;防詐騙專區則透過實際案例說明詐騙手法,並教授如何應對陌生來電及網路詐騙。此外,現場還有有獎問答活動,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加深青少年的學習印象。
活動的舉辦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參與,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不少參賽的學生表示,這場比賽不僅讓他們在運動場上展現了團隊合作精神,也讓他們在宣導中學到了許多實用的知識。扶輪社友們表示,希望未來能將此類活動繼續擴展,讓更多的青少年受益。
透過這次活動,國際扶輪3502地區再次展現了「以行動改變世界」的使命感與實踐力。他們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成功地將反毒與反詐騙的觀念融入社區,讓活動的影響力不僅停留在比賽的現場,更深植於參與者的心中。


國際扶輪3482地區歡慶扶輪120週年 ──和平論壇
作者 撰文:本刊記者
照片:國際扶輪3521地區/幸福印象館 鍾明育、本刊

國際扶輪3521地區為慶祝扶輪創始120週年,特於2025年2月23日「世界扶輪日」,假台北遠東香格里拉三樓宴會廳舉辦「和平論壇」。本次活動由地區總監李博信先生主持,並由前總監梁吳蓓琳擔任籌備委員會主委、前社長謝秀瑩擔任執行長,北安扶輪社負責籌劃與執行。
當日下午2時整,與會者在3521地區合唱團及節目PP Yifen帶領下,齊唱扶輪歌,隨後由司儀台北沐新社Blenda社長安全宣導,確保活動流程順利進行。主席李博信總監DG Marine鳴鐘宣布會議開始。他向大會致詞表示,扶輪120年來一直秉持「服務至上」的精神,在世界各地推動和平與公益計畫,此次論壇旨在探討如何透過教育、科技與文化的力量來促進和平,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
緊接著,播放了一部3521地區扶輪120週年和平論壇影片,向與會者介紹國際扶輪的和平使命,透過七大焦點領域及根除小兒麻痺等種種面向的服務行動來推動全球和平,希望戰爭與種族衝突不再危害人類。片中也傳達台灣的扶輪人積極參與各種舉措,促進和平與社會發展。國際扶輪3521地區多年來透過全球獎助金及地區獎助金辦理各種服務,包括北安社的花木蘭專案及其他各社的行動,幫助弱勢族群與兒童、青少年交換活動促進不同國家年輕人的認識與連結,支持原住民教育促進種族融合,加強教育使所有青少年與兒童都得到適當的教育資源。觀後令人深受啟發。
此次論壇邀請的三位教授主講人在引言人三位前總監章金元PDG Michael、馬長生PDG Good News、梁吳蓓琳PDG Pauline分別介紹下,首先由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及台北醫學大學的洪蘭教授,帶來專題演講「教育談和平」。她強調,「仇恨來自偏見,偏見來自不瞭解,用教育正確知識來改變偏見」。她闡示,和平的根基在於教育,唯有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與包容力,才能建立一個和諧社會。她分享了腦科學研究如何支持這一觀點,並以生動的案例說明教育在塑造和平社會中的關鍵角色。
接著,由佛光大學校長趙涵捷教授主講「科技談和平」。趙教授指出,科技不僅改變人類生活方式,也影響世界和平。他以人工智慧、通訊技術及環保科技為例,闡述如何運用科技來促進國際合作,減少衝突,並提升人類福祉。
詩人、作家、文化評論者及多所大學兼任教職的羅智成教授帶來「文化談和平」的專題演講。他從「和平需要學習」、「恐懼比智慧聰明」、「談及和平談的是價值的抉擇」、「人類的善良很脆弱,因此和平也很脆弱」等面向剖析和平的內涵。
三位教授發人深省的演講結束後,與會者短暫休息,到廳外享用茶點並進行交流。隨後,和平論壇正式開始,由李翼文前總監PDG Color主持。他與三位教授針對教育、科技與文化如何協同推動和平進行討論,並開放答詢時間,與會社友踴躍發問,現場氣氛熱烈。
總監向三位主講人頒發感謝狀,以表彰他們對本次論壇的貢獻。主委梁吳蓓琳前總監發表感言,感謝所有參與者的熱情投入,並特別感謝北安社及幕後與現場全力協助的社友,使本次活動圓滿成功。最後,全場齊聚敲響和平鐘,象徵著對世界和平的共同期許。此刻,鐘聲悠揚迴盪,令人動容。隨後,聯合例會正式閉會。與會者到廳外雞尾酒聯誼,在輕鬆的氛圍中交流心得,增進彼此情誼。
隨後,和平晚宴正式開始,北安鼓隊表演「鼓舞歡欣」揭開序幕,地區寶眷表演「陶冶人心」以優雅的音樂與舞蹈,讓大家享受寧靜與和諧。北一女扶少團表演弦樂四重奏「扶少團弦韻送馨」,透過悠揚的樂聲傳遞和平的理念。與此同時,餐敘正式展開,與會者一邊品嚐美味佳餚,多人一邊志願或響應點召登台才藝表演,或黃梅或熱舞,連梁吳蓓琳及馬長生兩位前總監也分別下場歡唱粵曲及美國名歌,大家同樂。晚間9時,整個活動在歡樂與感動中圓滿落幕。當日與會的社友及賓客共約300餘人。李博信總監特別透過台灣扶輪月刊一角,感謝PDG Color、PDG Pauline、PDG Jerry、PDG Sara、PDG Good News、PDG Michael、DGE James、DGN Boger、諸位前總監及總監特別顧問陽明社PP John、圓山社PP Builder、中山社PP Leo等貴賓的協助與蒞臨出席。



三、扶輪作品
SPECIAL ARTICLES

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徵文發表(下集)
桃園儷德社

3502地區桃園儷德社
公共形象主委

Carry王維新


東石鄉衛生所捐贈儀式
國際扶輪基金會全球獎助金
The Rotary Foundation GG2568860
捐贈儀式主題:扶輪傳愛 ——
優化嘉義濱海偏鄉五官科醫療設備
捐贈儀式地點:嘉義縣東石鄉衛生所
2025年1月7日清晨,國際扶輪3502地區桃園儷德社舉行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捐贈儀式,捐贈對象嘉義縣東石鄉衛生所,捐贈彩色眼底掃描儀、全自動眼壓機及牙科型根尖X光設備,總價值6萬美元(約新台幣196萬元)。本次活動符合國際扶輪基金會全球獎助金七大焦點領域之一的「疾病預防與治療」項目,彰顯了扶輪人致力於提升全球健康福祉的使命。
啟程與儀式
本社創設第一年即成功主辦全球獎助金捐贈活動,這不僅是一次成果的展現,更是對扶輪精神的完美詮釋。為參加此次籌劃多時的捐贈儀式,國際扶輪3502地區總監Rehouse陳清榮率領一行人清晨出發,頂著寒風低溫興沖沖地搭乘專車從桃園前往嘉義縣東石鄉。一路上,車內充滿著愉快的交流聲,大家都為即將完成的重要任務感到興奮與驕傲。
儀式現場不僅有地方官員與醫療界代表參與,還吸引了眾多媒體記者到場採訪。特別感謝桃園儷德社創社社長CP Angel徐雅菁,她在數月內帶領團隊,完成了從提案到執行的所有關鍵步驟,使桃園儷德社在創社首年便實現此項創舉,成為扶輪精神的標竿。
全球獎助金的獲批與籌備
2024年10月31日凌晨2時49分,本社收到來自國際扶輪的通知,確認全球獎助金案(GG2568860)正式核准通過。本案旨在提升嘉義縣東石鄉衛生所的眼科及牙科診斷設備,優化偏鄉健康照護體系,填補當地醫療資源的不足。
籌備過程充滿挑戰與學習,特別感謝南區健保署的媒合和協助。本社團隊不僅深入瞭解當地的醫療需求,還多次實地考察東石鄉衛生所,確保捐贈的設備能真正符合實際需要。從計畫書撰寫、申請、訪視、募款到捐贈器材的遴選,每一環節都經過嚴謹的討論與確認。我們本著扶輪人助人助己的愛心與服務精神,在全體社友的熱心支持下,共同見證了扶輪人的愛心和扶輪精神的傳承與影響力。這分專業與細心不僅體現了扶輪人的服務精神,也贏得了當地醫療單位的高度信賴。
回饋與榮譽
2024年11月10日,嘉義縣醫師公會於嘉義福容VOCO酒店舉行113年醫師節慶祝大會,翁章梁縣長親自到場祝賀,我們受邀出席,翁縣長並對桃園儷德社的醫療貢獻予以高度肯定。衛生局局長趙紋華也在大會中特別表示:「嘉義縣人口高齡化,從醫院個案照護到社區居家醫療、偏鄉巡迴醫療、遠距醫療等,積極爭取多元醫療資源,在醫師公會與醫師們堅守崗位全力投入推動下,提供縣民全方面的醫療服務,期許未來持續營造優質的醫療環境,守護縣民健康。」本次捐贈為嘉義縣的健康醫療帶來了實質幫助,特別是偏鄉地區的居民,將因此受惠。
在這場盛會中,本社不僅接受表揚,並受到熱烈的掌聲,也進一步加深了與地方社會的連結。扶輪人的精神在一次次的服務中不斷傳遞,這分影響力也將隨著時間持續擴大。
2024年11月21日,本社創社社長CP Angel徐雅菁受邀擔任嘉義百合扶輪社例會講師,分享全球獎助金申請與執行經驗。從撰寫計畫書的細節到實際執行的挑戰,她的分享讓參與者深刻體會到扶輪服務的專業與熱忱。同時因為此項服務,結交了跨地區的扶輪社友,促進更多聯誼,真的很感動也非常珍惜這個緣分!跨地區的扶輪友誼也因此得到強化,促進更多未來的合作機會。
協力與感謝
本次活動得以圓滿成功,離不開眾多扶輪社友、協力單位及個人捐助的共同努力。這是一場凝聚眾人力量的盛會,彰顯了扶輪跨地區合作的強大力量。
國際配合地區:
國際扶輪3590地區 Tongyoung Hanryeo社社長姜大成暨全體社友。
協辦與捐贈單位:
國際扶輪3502地區
桃園福德社社長楊鴻榮暨全體社友、八德同德社社長江進結暨全體社友、八德旭德社社長臧汝紅暨全體社友。
國際扶輪3470地區
朴子社社長蔡崇富暨全體社友、嘉義百合社社長林于玲暨全體社友、嘉義北回社社長林芩芳暨全體社友。
永全懋股份有限公司、八德旭德社前社長林靜文PP Rita、鄭世脩律師事務所、護達企業有限公司、洋勤科技有限公司。
活動中,各捐贈單位與受贈機構互贈感謝狀、小社旗,並由嘉義縣政府、衛生局及南區健保署頒發表揚,形成了一場跨區域的扶輪愛心傳遞盛典。
傳媒與政府關注
此次捐贈活動受到了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與報導,包括衛生福利部、嘉義縣政府、嘉義縣衛生局、中央社、聯合新聞網、世新新聞、創新聞、好報新聞網等主要媒體平台,進一步擴大了扶輪精神的影響力。嘉義縣縣長翁章梁、國際扶輪3502地區總監Rehouse陳清榮、嘉義縣衛生局局長趙紋華、嘉義縣牙醫師公會理事長張世誠、桃園儷德扶輪社創社社長CP Angel徐雅菁、嘉義縣姜梅紅議員、國際扶輪3470地區嘉義縣分區助理總監AG Arcadia呂文正、嘉義縣東石鄉鄉長林俊雄、中央健保署南區林純美組長、嘉義縣牙醫師公會曾惠彥常務理事、嘉義縣牙醫師公會李口榮顧問等嘉賓皆親臨現場致詞,對扶輪社友們的無私奉獻表達由衷感謝。
伴手禮與參與感動
活動參與者每人獲贈6樣伴手禮,特別感謝分別由本社創社社長CP Angel、護達企業有限公司、聯安居家護理所嘉義縣衛生局(兩份)、南區健保署、牙醫師公會理事長張世諴等單位提供,象徵各界對活動的支持與肯定。
最重要的是,感謝所有參與並支持捐贈的社友及單位,他們無私奉獻,充分展現了扶輪團隊精神。本次活動讓每一位參與者感受到扶輪精神的深遠意義,也見證了團結合作的巨大能量。未來,本社將繼續秉持扶輪精神,致力於服務社會,傳遞愛與希望!



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徵文發表(下集)
桃園百齡社

3502地區桃園百齡社
服務計畫主委

JJ楊基載


桃園百齡社「GG2345024輔仁大學
附設醫院小衛星兒少全人守護計畫」執行回顧 —— 精進兒少保護機制,
擴大兒少保護能量
2024年12月,扶輪基金會安排來自紐西蘭 9999 地區的CADRE 技術專家 Candace 女士來台進行獎助金案的期中實地訪視。在3天訪視過程中,順利完成專案簡報與執行評估、小衛星服務據點的實地參訪。2025年初從基金會的回饋中,得知CADRE在此次的訪視報告中,給予此案高度的讚賞,身為執行團隊一員感到與有榮焉。
計畫緣起與背景
此計畫起源於2022年6月,桃園百齡社初次拜訪輔仁大學與醫院,雙方成立團隊籌備,並於8月完成社區調查以及計畫框架。因為計畫規模較大(美金25.6萬),往返多次補強計畫內容要點,各類培訓計畫內容,以及經費預算科目調整等等,一直到2023年5月才獲得審核通過。計畫申請與執行期間感謝 3502地區2022-23年DG Metal的DDF撥款,以及桃園百齡社PP Rehouse(現任2024-25年DG),3490地區新北永大社CP Medical,3481地區台北永福社PP Grace於申請時全程協助各類疑難雜症的協調與擔當跨區跨社募款主力。另外也感謝國際配合社韓國3590地區Sacheon 社的參與。
此案是以輔大兒少保護中心為推手,主力是保護兒少免於暴力受害,策略是透過課業輔導志工與心理志工進行能量培訓,深入課後輔導小衛星團體,使透過技巧訓練的志工除了一般課後陪伴之外,同時也能透過問卷或觀察技巧,提早發現可能遭受暴力風險的兒少個案。針對高風險個案,轉介就醫; 針對中風險個案,提供兒童心理關懷追蹤;針對低風險族群,提供心理健康促進技巧。透過輔大的資源,號召心理系與醫學系的學生成為一股輔助的兒少陪伴助力。另外,家庭照顧者與兒少的互動技巧,也透過專業講師的解說讓父母能有更好的親子互動模式,取代言語暴力甚至肢體暴力的教養方式。
申請過程遇到的困難點
此案是百齡社初次申請「締造和平與衝突預防」焦點領域的計畫案,以往較常進行的醫療設備捐贈提案可以借鏡,但部分申請章節所需的論述要從頭摸索,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確認方向。另外也遇到幾個小插曲繞了一點路,但幸好都能順利解決。其一是與輔大團隊有熱烈的互動與腦力激盪,有很多點子可以發揮,不愁沒有執行內容,但也因為項次多樣難以取捨,以至於需要再次會議進行對焦與再梳理。其二是扶輪贊助經費有適用範圍,專案管理費用也有規定比例,必須跟受捐贈執行單位溝通。其三是MOU條文扶輪規定合約條文不接受更改增刪,也需與受贈執行單位之法務部門溝通取得理解。
促進申請成功的基本因素
在計畫執行雖然有小插曲繞路,但我們也很幸運地掌握了若干成功關鍵。其一是3502地區的全球獎助金申請案推動小組的支持,領導專案推動與經驗傳承,並協助主辦社社友在卡關時能及早察覺脫困。感謝小組歷代 Emily、Chao、 Catherine、 Enzo等前社長們接棒
號召,凝聚一批智庫推手當我們的顧問與定心丸。其二是計畫受贈方的靈魂人物范修平醫師,帶領執行力強大的團隊,申請初期不厭其煩地修正文件,讓案子的輪廓越來越清楚。其三是整個團隊能做到跨團隊的信任關係與互動溝通,快速回應基金會的提問,有共同而明確的目標設定來促成這個有意義的獎助金案。
成功申請的進階隱藏版—— CADRE 額外關注的面向
透過與 CADRE專家的觀點交流與互動,我們重新梳理了案子的聚焦與執行策略,以便於未來申請新案推動的時候,能夠從這些面向更具體地描述效益與優勢,獲得青睞。例如除了描述基本條件要求(執行進度與KPI)之外,也需要察覺(或發掘)更高層次的特色優點,例如:此案著眼於「兒少保護的全生命週期」而非單一活動的執行,具有較高的效益與影響性。聯盟課後照顧小衛星據點來進行組織戰,易於提升培訓與資源投入的效益;還有比較次要也很容易忽略的執行面向(社友投入程度,也就是在金錢贊助之外,預計有多少社友實際投入參與;社友職業別專長如何能提升專案效益與細緻度)。
又例如「締造和平與衝突預防」之焦點領域,對於如何培育留存能量於社區達成永續,是一個推動重點。而此計畫其中一環就是「組織並培訓心理與社工的專業團隊,並且深入社區第一線的志工據點的執行」,就命中這個要點,且其推動方式具有巧思且具通用性。另外,在其中成果的報告中,除了呈現客觀的數據指標以外,透過受益者(接受課後照顧的兒少族群)的訪問影片剪輯,可以讓我們服務計畫帶給受益者的感動。
檢視這次訪視回饋的提點,不禁覺得服務計畫的執行規劃,除了以善心為起點做捐贈之外,還有很多空間可以發揮以更上一層樓。若是能「透過更多腦力激盪,找出更多價值主張」,「彙整成果與經驗回顧來傳承」,「透過影片媒體擴散這分心意與成果」。讓更多人因為感動、信任與有影響力的效益而願意引進更多的資源來推動下一輪的服務計畫。
也順著這樣的思路,拋磚引玉歸納獎助金案成功的公式作為結論:社友經驗的累積互助 ×焦點領域執行目標與價值呈現×妥善可行之執行計畫與執行力展現×扶輪專業的投入與加值。



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徵文發表(下集)
高雄社

3510地區扶輪基金委員會執行長
高雄社

Jackie施富川


屏東鳳凰社全球獎助金計畫:
「淨零美學‧電廢重生」電子垃圾減量及循環再利用計畫
隨著資訊科技日益蓬勃發展,資訊產品汰舊換新非常快速,導致電子廢棄物的增長,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影響,亦代表大量的資源浪費。預計透過執行結合環保與社會公益之「電子垃圾減量及循環再利用計畫」,希望建立資源回收再利用之「循環型社會」,透過教育的力量,教導學生及社區民眾針對資訊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能充分的瞭解,並透過親自動手做將回收淘汰的電腦設備,整修成再生電腦,賦予新生命,並捐贈給偏鄉地區的弱勢團體,以消弭數位落差,並同時保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減少資訊廢棄物的環境汙染。
落實社區需求調查
聯合國機構在發布的《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在2022年全球電子垃圾高達6,200萬公噸,電子垃圾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家庭垃圾,僅22%妥善回收,全球的電子垃圾逐年在增加中,而回收率則停滯不前,這份報告還預測,依照目前發展趨勢,到了2030年電子垃圾產生量將達到8,200萬噸,回收率將降至20%。主要原因還是在人類汰換3C產品速度越來越快,尤其是富裕國家製造的電子廢棄物,最後還在非洲的貧窮國家流竄,毒害生活的環境。
在台灣,淨零碳排及推動ESG計畫,已經成為全民運動,不管是企業或是公家機關都已經非常重視並且投入人力及資源來全力配合政府推動的政策,落實「臺灣2050淨零排放」。扶輪七大焦點領域中的「環境保護」也是近幾年推動全球獎助金計畫的重點之一。
尋找最佳的合作對象
這是一個結合環境教育及實際動手做環保的計畫,由扶輪社出資、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協助開發教材教案及桌遊、中山大學資管系友會整合校友贊助及捐贈再生電腦、中山大學資管系大學生協助建立再生電腦重生的SOP,並帶領壽山國中的國中生實際動手整理、綠色奇蹟公益網協會協助再生電腦整理的專業技能培訓、壽山國中師生協助後續的環境教育課程實施。
感謝由屏東鳳凰社主辦,其他11個扶輪社協辦,共同匯集台灣、美國及韓國的扶輪社友捐款,於2023-24年度申請通過,計畫金額合計美金79,600元,與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系友會及系學會)、高雄市壽山國中合作創設「淨創工坊及淨零美學堂」兩間教室,落實2050淨零碳排及減少電子垃圾,該計畫也將於2024-26年持續被執行。
可持續執行、成果可評估的計畫
這是一個全新的開始,銜接了中山大學資管系友會持續執行第三年的再生電腦愛送偏鄉計畫,透過扶輪的力量整合更多的資源來擴大影響力,讓更多人一起來關心我們的環境,讓電子垃圾可以持續減量,並且讓電子垃圾可以重生再利用,落實Reduce、Reuse、Recycle的環保3R。最重要的是透過教育的手段來改變人類的行為,讓中小學的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並瞭解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嚴重影響,並透過動手做親身體驗如何將一台原本要丟棄的電腦,經過整理後重新賦予生命,並將這台電腦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這是一個善的循環,透過扶輪人整合資源的優勢,完成以下計畫目標:
1.老舊電腦回收與整理:透過邀請國內中大型企業及政府機構合作,將每年固定汰換的資訊設備運送至壽山國中的「淨創工坊」,由中山大學及壽山國中的師生進行電腦再生的整理,減少電子垃圾丟棄的數量,以達到環境保護。同時因應偏鄉學童及弱勢家庭學童缺乏電腦設備,將整理好的再生電腦轉贈給需要的家庭,預計嘉惠100個家庭獲得再生電腦,落實減少城鄉的數位落差。
2.數位與環境志工培育:預計每年培訓40位志工,由國立中山大學資管系師生,協助設計開發再生電腦環境教育課程,並針對壽山國中師生、志工團及周邊鄰近學校進行培訓,帶領學生學習如何進行電腦軟體的安裝;由綠色奇蹟公益網服務網協會,協助培訓再生電腦拆裝及整理的技巧,並協助處理最終無法使用的電子廢棄物。
3.環境教育課程設計與種子師資培訓:預計每年培訓60位種子教師,由國立中山大學資管教授協助「電子垃圾環境教育課程」教材開發及桌遊設計,並將以數位化方式分享給種子教師自由取用及修改,落實無紙化的目標。並且與高雄市教育局、屏東縣教育處及台東縣教育處合作,邀請高雄、屏東及台東的中小學環境教育老師,參與種子教師培訓,並將教材及桌遊教具帶回自己學校班級進行授課,讓中小學生重視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減少電子垃圾的產生。
可分享、可被複製的計畫
一個成功的全球獎助金計畫應該具備「可分享」的特性,可以複製相同或類似的作法到世界各地,成為被仿效的對象,以擴大扶輪的影響力。當這個計畫在高雄市開始執行後,已經獲得高雄市政府極高的重視,預計培訓的種子教師也在屏東縣教育處及台東縣教育處的支持下,將會突破原本的預期,有更多的老師加入;同時也有更多的企業及公部門希望與本計畫合作,提供汰換下來的電腦設備,整理過後一起送去偏鄉,照顧偏鄉家庭的學童。
感動人心也要感動自己
這個計畫能夠成行,要特別感謝TRF扶輪基金會區域獎助金專員王嫺梅小姐的協助,在還沒正式寫計畫之前,就利用無數個晚上討論我在中山大學資管系友會擔任會長期間執行的「再生電腦愛送偏鄉計畫」,鼓勵我可以透過全球獎助金計畫來擴大扶輪影響力。
計畫的執行需要有很堅強的團隊共同合作,才能讓每個環節都盡善盡美,屏東鳳凰社是我們3510地區非常有愛心也非常有執行力的扶輪社,在2023-24年度Lulu社長及2024-25年度Molly社長的共同合作下,持續讓這個計畫很順暢地執行當中,也同時讓本計畫的合作夥伴及受益對象都感受到扶輪強大的執行力與整合力,當這些再生電腦送到偏鄉的小朋友手中的時候,看到家長及小朋友們的開心笑容,就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徵文發表(下集)
阿公店社

3510地區阿公店社

PE Teacher陳彥心


高雄西北濕地廊道棲地保育及教育推廣計畫
本社去年的扶輪全球獎助金計畫:「高雄西北濕地廊道棲地保育及教育推廣計畫」,相關焦點領域為「環境保護」,台灣部分由主辦社阿公店社攜手3510地區的11個友社共同參與,協辦社為3470地區及Rotary club of CheongJu,執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濕盟〉及國立中山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計畫經費10萬美金。
計畫的緣起及動機:雖然濕地僅覆蓋地球表面的一小部分,但濕地是不可缺少的系統,因為濕地是地景的動脈和靜脈,他們富含大自然豐饒的資源且對人類生活至關重要,是水源和天然水質的淨化器,更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碳儲存庫,更重要的是,濕地對人類賴以維生的農業和漁業影響甚鉅,可以說沒有濕地的世界就是沒有水的世界,若此人類則難以生存。
本計畫的涵蓋範圍為高雄的洲仔及援中港濕地面積為36.7公頃,其中重點區域為16.5公頃。洲仔濕地及援中港濕地皆由濕盟向高雄市政府認養維護管理至今約20餘載,更分別通過營建署「國家級」(洲仔)及「地方級」(援中港)重要濕地,以及環保署「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等雙重認證,不僅在重要物種保育上扮演積極角色外,同時也兼具環境教育、蓄水防洪、景觀遊憩及碳儲存等重要功能。然而,近來發現濕盟是無償認養兩處濕地,每年須自行提案申請政府計畫補助且另外籌募資金以進行棲地保育工作,但在近年政府「濕地保育經費大幅縮減」的情況下,難以提供濕盟足夠的資源執行完善的環境監測來投入對應的生態復育作為,人才訓練培養更是困難。
有鑑於此,本計畫的推動對於洲仔濕地及援中港濕地復育以及建立「濕地永續經營與科學化管理模式」至關重要,本計畫擬運用各式監測設備及輔助系統,協助濕盟針對濕地水資源、生物資源、植生環境、溫室氣體排放等面向進行監測與評估,進而採取各種棲地營造工作,最後,本計畫亦規劃搭配相關教育訓練及活動推廣,培養濕地管理及環境監測之人才,並強化一般民眾對於濕地生態保育的瞭解與重視。
利用「扶輪全球獎助金」來協助「改善濕地」的計畫,因為以前沒有同樣的案例可供參考,因此有一種摸石頭過河的感覺,感謝濕盟及國立中山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團隊的幫忙才得以送件,但還是困難重重,因為剛開始撰寫時的方向未能完全符合 RI 的要求,因此需要不斷調整內容,修改到有點「懷疑人生」,後來通過了,覺得非常有成就感!我認為要正確、有效率申請到全球獎助金的秘訣在於,要瞭解RI的法規與在意的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量化」及改善前與投入全球獎助金後,是否有改善,不然寫再多,也只是徒勞無功。
目前溼地的設備皆已裝設完畢,管理及訓練費的部分依政府計畫之分配,第一期50%(合約簽訂後支付)、第二期30%、第三期(成果報告完成後),目前前兩期已支付,前些日子接獲RI的通知「期初報告已通過」,真是開心!
本計畫在投入扶輪全球獎助金後,具體成效如下:
  1. 透過建置自動監測系統,未來計畫結束後仍可長期持續不斷提供環境監測資料以供管理之參考;讓洲仔濕地及援中港濕地達到永續經營,也造福整體高雄市民。
  2. 可讓社友及眷屬、一般民眾瞭解台灣濕地保育的概況與重要性,對於濕地在生態系統及人為環境中扮演何種角色,以及濕地存續對人們生活有何關聯性,可以有基礎的認知與理解。
  3. 藉由濕地管理與調查監測的相關課程訓練,期望培育種子人才,未來計畫結束後將有機會協助濕地推展相關保育工作。
  4. 強調從做中學,在真實環境中進行教育、邊學邊玩,期望以具有趣味性、互動的方式喚起民眾對於濕地保育的興趣與關注。
  5. 棲地管理及調查監測設備器材更新與補充有效取代人工監測,預期在未來可有效改善棲地維護管理之效率與品質。
我是這個計畫的負責人之一,我的任務是翻譯與回覆資料及報告給RI,起初看到這個計畫充滿密密麻麻的資料、艱深難懂的設備名稱及用途,還有非常複雜的報價單,真的有些可怕,尤其改了又改的申請文件還不得其門而入,真的有點沮喪,但是後來看到利用全球獎助金來改善濕地所造成的成果,就覺得非常的欣慰、有意義,目前只剩下「期末報告」,相信越來越順手的我,應該可以漸入佳境、順利完成。雖然申請扶輪全球獎助金需要投入不少心力,但它能為社區及後代子孫帶來福祉,因此絕對值得全心投入。



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徵文發表(下集)
高雄新市鎮社

3510地區高雄新市鎮社

PP Jerry陸彥驍


高雄新市鎮社主辦全球獎助金
GG2570153高雄市消防局MCPR自動心肺復甦機捐贈儀式
高雄新市鎮社去年度在高雄市消防局橋頭分隊設置自動心肺復甦機(MCPR)後,今年度再度申請全球獎助金,預計再次購置MCPR一台,設置於高雄市消防局梓官分隊,而此案已於11月1日核准通過。
捐贈儀式於11月21日星期四晚上在寒軒大飯店舉行,與會人員除了高雄新市鎮社的社長蔡建賢及社友寶眷參加外,還有3510地區總監林昌煥DG Alfred、3510地區秘書長黃敏恭DS MK、高雄第九分區助理總監宋明賢AG Punch、高雄第十一分區助理總監洪綺黛AG Summer、3510地區前總監李素鳳PDG Charming、3510地區前總監吳泰昌PDG Terry伉儷共襄盛舉,還有3510地區協辦社岡山社社長王順修Connectors、路竹社秘書吳鴻松Hung、阿公店社社長當選人陳彥心PE Teacher、高雄濱海社社長陳俊宏Sam、旗山社社長謝宜呈Key、高雄木棉社社長李依珊 Angel、3470地區協辦社臺南鑽石社社長林榮娟Linda,更有國際協辦社,也是新市鎮社的姊妹社韓國馬山內扶輪社社長송종민宋鐘珉率領一眾社友寶眷與會。而此案之自動心肺復甦機(MCPR)由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副局長王宗展率領梓官分隊的隊員代表接受,並致贈感謝狀給主辦社及協辦社。
高雄新市鎮社社長蔡建賢表示,自動心肺復甦機(MCPR)可於運送OHCA病人送醫期間維持高品質胸外按壓,同時避免上述徒手按壓可能造成之職業傷害,不僅可以減輕救護人員到院前急救負擔,更能維持高品質CPR不中斷,亦為提高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存活率的重要關鍵。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副局長王宗展表示,高雄市仍有大部分老舊建築物無電梯等升降機設備,將病人從4樓或5
樓搬運離開現場至救護車上的時間通常約略需3至5分鐘,故這段時間是無法執行CPR的;另外於救護車運送病人至醫院的路程中,救護人員甚難維持CPR急救品質。然而心肺停止之病人能否復甦關鍵在於時間。研究顯示心跳停止5分鐘後,恢復自發性循環的機率顯著下降。OHCA病人從倒下、被發現及EMT接手開始急救,往往無法得知病人心跳停止多久,倘EMT無法執行高品質CPR,病人急救存活率可能不佳。另外傳統人工CPR不易維持高品質按壓,且按壓不正確時可能讓病人更不容易存活。高雄市消防局梓官分隊第二部救護車目前尚未配置自動心肺復甦機(MCPR),為強化梓官區防災整備及救護能力,提高災害及意外事故中緊急救護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傷病患康復出院率,非常感謝新市鎮社本次捐贈自動心肺復甦機設置於梓官分隊,以有效提高救護品質。



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徵文發表(下集)
台北市忠孝社

3522地區台北市忠孝社

P Richard高錦男


看見未來,美好清晰
OK to be better
扶輪全球獎助金計畫 GG2462706
雲林縣台西鄉的國中、國小約有700多名學生,其中超過50%存在視力問題。而由於新住民或隔代教養比例較高,這些視力問題往往未能被重視或及時處理。根據臺灣驗光法的規定,6至15歲兒少初次配鏡需攜帶眼科醫師的處方箋,但台西鄉既無眼科診所,也無眼鏡行,家長需安排時間到鄰近鄉鎮就診或配鏡,導致許多孩子錯過了矯正視力的黃金期。
透過這項為期2年的全球獎助金計畫,我們打破服務範圍的界限,將行動眼科和行動眼鏡服務直接帶進校園,為孩子們提供視力保健與矯正的機會!
9月26日我們出發了
9月26日這一天,雲林的遊子、熱心的雲林媳婦、忠孝社的夥伴與寶眷、充滿活力的忠孝扶青社,以及第七分區熱情的社友們,共同早起趕路,奔赴雲林縣台西鄉。大家懷抱著同樣的目標,為台西的學童打造「看見未來,美好清晰」的可能。
這是一項為期2年的全球獎助金計畫,針對台西鄉國中小學生量身打造的近視矯正及預防計畫。我們不僅募集資金,捐贈驗光設備,還開發了護眼衛教APP。在當天,我們召集了89位志工,包括眼科醫生、護理人員、驗光師,以及南部知名的文雄眼鏡行團隊,將行動眼科診所和行動眼鏡行搬進校園。
志工團隊協助144名學生按流程完成檢查、矯正與配鏡工作。雖然已舉行過2次志工說明會,但正式執行時,為了在8小時內完成所有學生的檢查流程,仍需大家密切配合。第一站的報到志工快速掃描學生名牌QR碼完成線上報到,並確認家長同意書,隨即引導學生至衛教區。眼科醫生和護士們早已準備了互動小遊戲與禮物,讓學生們在歡樂中學習眼睛結構及視力保健知識。
陪伴志工則在一旁等候,準備引導學生前往下一站進行裸眼檢查、電腦驗光及矯正視力。完成檢查後,專業驗光師會提供建議,例如需前往散瞳區點散瞳劑後進一步檢查,或直接至眼科醫生處問診並拿取處方。
散瞳區與醫生問診區是我們最擔心的2個環節。點散瞳劑需耗時20分鐘,如何讓學生們耐心等待成為挑戰。我們特別安排了安撫志工和小活動。散瞳區突然熱鬧起來,志工們和學生一起跳16蹲,有的比誰的肚子大,有的聊天談心,還有學生玩紋身貼紙,現場笑聲不斷。問診區同樣溫馨,陪伴志工如同帶著自己的孫子孫女,仔細聆聽醫生說明,確保學生能獲得最佳照顧。
來到配鏡區,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琳瑯滿目的鏡框讓學生們挑選不已,志工們耐心陪同,給予建議。不論是否需要配鏡,所有學生都可挑選一副太陽眼鏡作為禮物,保護剛點散瞳劑後敏感的雙眼。
流程的最後一站是回校等待區,學生與志工合影留念,志工叔叔阿姨們叮囑學生注意眼睛保健,提醒勿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短短幾分鐘的交談滿載著關心與叮嚀,大家期盼下次活動時,學生們的眼睛狀況已明顯改善。
10月11日行動眼鏡行 —— 專車學校贈鏡
學生們期待已久的眼鏡製作完成。忠孝社友與文雄眼鏡團隊親自前往台西,將新眼鏡送至各校,並逐一調整配戴角度,教導眼鏡清潔方法。看著學生們戴上眼鏡後的燦爛笑容,志工們倍感滿足。
孩子們對於9月26日從台北到台西陪伴他們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以及哥哥姐姐們,滿懷感激。他們寫下了一張張溫暖人心的感謝卡片:

  • 「謝謝您們幫我配眼鏡,我一定會好好珍惜!」
  • 「感謝扶輪社提供的眼鏡,讓我終於看清楚黑板上的字,感覺我的成績一定會大幅進步!」
  • 「謝謝醫生叔叔阿姨,還有扶輪社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特地從台北來幫我們檢查眼睛,真的辛苦您們了⋯。」
看著這些真摯的文字,回想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內心充滿溫暖。因為我們所收獲的感動與喜悅,遠遠超過了付出的努力。
夥伴們,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次的行動!2025年3月6日,我們不見不散!
後記 —— 滿滿的感謝、感動與感恩
總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卻能走得更遠!」這麼大型的活動,絕對不是憑藉個人或單位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在此,我們要特別感謝國際扶輪3522地區總監DL以及總監團隊,在百忙之中撥冗前來支持和指導;也要感謝優秀的雲林子弟 —— 國際扶輪3522地區前總監Benison,為活動奔走於各個主管機關,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我們還要感謝雲林縣政府、台西鄉公所、台西文教基金會、國際扶輪3522地區第七分區各社社長,以及忠孝社的姐妹社 —— 日本福岡中央社,友好社 —— 泰國挽那社。感謝雙和醫院、國泰醫院汐止分院、康寧護校,以及文雄眼鏡對活動的全力支持。此外,也特別感謝所有協辦單位、各校校長和老師,還有本社的社友與寶眷,他們的共同努力讓活動更加完善。
最重要的是,感謝所有幕後英雄,你們的付出雖無法一一列名感謝,但你們的善心善念,親手參與的服務,以及資源的分享,已深深刻劃在每一位同學的心中。正因為有你們的愛與支持,這次活動才能夠如此圓滿成功!
計畫連結扶輪基金
這項計畫的成功,離不開扶輪基金的支持與國際夥伴的合作。我們結合了3522地區的DDF美金2萬元、3352地區的DDF美金2千元,以及來自日本與韓國友社的現金捐款,並進一步獲得世界基金的擴大支持,為計畫提供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透過扶輪基金的資助,我們成功將資源集中於視力矯正與健康教育,解決了台西鄉學童在視力健康上的急切需求,並顯著提升了當地的醫療可及性與教育意識。此外,此項計畫更促進了跨國夥伴的緊密合作,展現扶輪組織在全球共同體中強大的凝聚力與影響力。
讓我們攜手扶輪,繼續擴大影響力,改變更多需要幫助的生命!
國家的未來在於下一代,下一代能看見未來,國家也就美好清晰了!Ok to better!



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徵文發表(下集)
全球獎助金學生

全球獎助金學生

Ken Chen


全球獎助金:點亮夢想的燈塔
全球獎助金是引領我認識扶輪價值的一道曙光。泰戈爾的一句話:「用生命影響生命」,讓我深刻體會到溫暖與愛的力量對社會的意義。這分體悟成為我申請全球獎助金的初心。對我而言,全球獎助金不僅是扶輪傳遞愛的延續,更是播下希望的種子,鼓勵台灣學子在國際舞台上展現自我價值,為更多人帶來溫暖與力量。
申請獎助金的緣起與願景
申請全球獎助金的契機源自於我在美國癌症醫院的專案經驗以及在加州洛杉磯醫學AI公司實習經驗。當時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就讀量化方法(數據科學)領域碩士期間,我有幸參與美國排名前二的癌症醫院 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的專案,該專案是由醫院的AI領域專家和數據科學團隊所主導,這段經歷讓我認識到AI在醫學領域的潛能。
暑假期間,我成功獲得了一家由UCLA校長特聘教授創辦的醫學AI公司的三個月實習機會。在實習期間,我負責與莫德納和AZ等知名藥廠的癌症領域專家進行產品訪談,協助公司在開發應用於癌症研究的AI模型以及建立潛在合作機會。這些經歷為我在生醫和量化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並萌生了進一步深造的想法。
在此過程中,我發現全球獎助金支持在疾病預防與治療領域具備經驗的學生進一步深造,這與我的目標高度契合。因此,我申請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生物倫理/醫學倫理碩士,這是為期一年的學位,致力於培養學生成為相關領域的未來領袖。
扶輪人的引領:愛與智慧的傳承
扶輪全球獎助金支持學生前往國外攻讀研究所,申請者的經歷需符合扶輪倡導的七大焦點領域。我申請的焦點領域是疾病預防與治療。這與我過往的經歷緊密相關,包括參與美國頂尖癌症醫院的專案、在加州醫學AI公司實習,以及目前在哈佛醫學院攻讀碩士的經歷。
獎助金的申請需要獲得台灣贊助社以及國外當地接待社的共同支持。在深入瞭解申請內容後,我開始聯繫台北的扶輪社。很幸運地,台北元宇宙扶輪社對我的申請表示支持,並願意協助我完成相關申請手續。
在申請過程中,我特別感謝全球獎助金贊助人PDG Antonio的指導,他在辦公室親自面試我。面試期間,PDG Antonio不僅親切地指導我對未來的規劃,還傳授扶輪精神的核心價值,他的教導讓我深刻感受到扶輪智慧與精神的寶貴價值,並激勵鼓舞著我在人生道路上奮力向前。
在順利通過面試後,PDG Antonio、PP Hipo、PP Brain以及PP Eddy慷慨地成為我的獎助金贊助人,並且在3522扶輪地區的推薦支持下,讓這趟波士頓哈佛學習之旅能夠順利成行。感謝 PP David 和元宇宙扶輪大家庭的幫助,讓獎助金申請得以順利完成。這段經歷不僅是一場申請的旅程,更是一場深刻的心靈啟發。扶輪人用行動詮釋了如何以生命影響生命,讓我深刻體會到愛與希望傳承的溫暖與力量。
感謝PP Hipo透過他深厚的人脈網絡,幫助我結識許多卓越的扶輪前輩,並順利聯繫到位於美國的Marblehead扶輪社,成為我的接待社團。感謝PP Brain與我分享助人為懷的大愛精神如何改變美國總統胡佛與波蘭總理帕德雷夫斯基命運的感人故事,並教導我「螞蟻引路」重在指引方向的深遠寓意。我十分感謝PP Eddy以及他的摯友徐世騰先生的關懷與支持。PP Eddy熱情邀請我到台北博愛扶輪社分享全球獎助金申請歷程,耐心傳授扶輪的理念與價值觀,並贈送我許多珍貴的扶輪紀念品。我帶著這些象徵扶輪文化的紀念品來到美國,當波士頓扶輪社的當地成員看到這些物品時,都流露出滿滿的親切感,這讓我深刻感受到扶輪文化跨越界限、連結人心的力量。回顧這段旅程,我由衷感謝每一位扶輪前輩的支持與關愛。全球獎助金不僅是扶輪對學子的期盼,更是一分愛的傳遞,通過這份傳承的愛影響改變莘莘學子的人生旅程。
全球獎助金的運用
為了充分善用全球獎助金的支持,我在哈佛的第一學期修習了23學分。系上的教授多具有醫學或法律背景,他們在課程中帶領我們深入探索醫學、健保、疾病預防與治療等領域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實務中解決這些問題的經驗與方法。
除了醫學院的課程,我在哈佛商學院和麻省理工Sloan管理學院選修創業相關課程。在哈佛商學院,我非常幸運能參與由美國知名健保諮詢公司(The Advisory Board)的聯合創辦人Prof. Derek van Bever所教授的課程,並有機會與他交流與學習。課程中聚焦探討創新創業對健保和其他產業的影響,並通過真實案例的分析,深化我們對創新在實際應用中的洞察力。
課餘時間,我積極參與當地扶輪社的活動,包括波士頓7930扶輪地區活動、Marblehead扶輪社的路跑,以及劍橋扶輪社的例會。在活動中,我有機會與許多來自波士頓的扶輪領袖與成員交流,從他們的分享中感受到扶輪文化的深度與影響力。這些經歷讓我更加體會到,扶輪倡導的愛與服務,不僅能跨越文化與地域的界限,更能在全球範圍內深刻地影響和改變無數人的生命。
結語
感謝扶輪全球獎助金帶給我的機會與觸動,這段旅程讓我更加堅定初衷,也深刻體會到愛與希望的傳承如何創造無限可能,這些理念成為我未來實踐扶輪精神並回饋社會的堅實基石,我會懷抱著感恩之心,將這分愛持續傳遞下去。


我與扶輪全球獎助金徵文發表(下集)
台北達仁社

3522地區台北達仁社

Sue Wun溫淑慧


親手服務最有感!
近年參與全球獎助金服務之心得感想
全球獎助金是一種募款制度,是扶輪人籌募大規模服務計畫經費的重要方式。自參與扶輪獎助金活動以來,從擔任主辦社的主要聯絡人,到後來在3522地區擔任全球獎助金主委,至擔任地區的獎助金小組主委(DGSC),已有六七年。我深刻體會到,基金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系統,讓全球各地的扶輪社都能利用這個平台籌募服務資金,誠為扶輪人之福。然而要能成功申請全球獎助金,需掌握四大要點:瞭解規則、遵守規範、務實執行、親力親為。若能秉持這四大要點,當成功申請後,歷經執行階段,直至結案,親眼看到服務計畫改變人們的生活甚至人生,那份感動,會永久伴隨著我們!我們扶輪人完全能夠透過全球獎助金體會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
1. 必須瞭解規則
經常看到各方社友說,申請全球獎助金很困難,而事實上也確實不容易。但是如果先瞭解了規則再進行申請,其實也並不那麼難。目前根據觀察,所謂的失敗或困難,絕大多數是因為主辦方負責申請的社友們,對於申請規範一知半解,就直接開始申請,甚至與社福團體談好了就拍胸脯打包票,要去請錢來幫忙做公益。這是萬萬不可的!
申請全球獎助金,首先要熟悉扶輪基金會的規則,包括申請資格、資金配比、計畫要求及報告義務等。申請者可透過扶輪國際官方網站的「Global Grants」頁面、獎助金中心(Grant Center),以及《全球獎助金手冊》與《扶輪基金會獎助金條例》獲取相關資訊。
對於華語社友,3522地區網站提供中文版文件參考,幫助理解規範。此外,扶輪學習中心(Rotary Learning Center)提供免費線上課程,協助申請者熟悉獎助金運作模式。
申請過程中,地區獎助金委員會是重要資源,可提供申請指導及資金分配資訊。但應注意,地區的委員會成員皆為志願者,申請者應主動負責,而非完全依賴地區支援。
2. 必須遵守規範
申請全球獎助金不僅要瞭解規則,更要嚴格遵守基金會的規範,確保資金被妥善使用,計畫順利推動。這些規範包括財務透明、定期報告及審查程序。
所有資金須專款專用,所有支出須有完整財務紀錄,並開設專門銀行帳戶管理資金,避免混用。此外,主辦社需提交進度報告與結案報告,確保計畫成果符合預期。未按時提交報告,可能影響未來獎助金申請資格。
基金會會不定期審查計畫,包括財務文件審核、現場考察等。申請者應與地區獎助金委員會保持聯繫,遇有疑問即時尋求指導。
獎助金資金來自全球扶輪社友的捐款,承載著捐助者的信任。若違反規範,不僅影響扶輪社未來申請資格,甚至可能損害基金會信譽。因此,申請者應保持服務初心,避免將獎助金視為單純資金來源,而忽視其公益本質。
3. 必須務實執行
申請全球獎助金不只是寫出計畫,更重要的是確保計畫可行、能夠落地執行。這需要確認計畫符合當地需求、擁有合適的合作夥伴,並具備明確的時程與資源規劃。
許多社友熱衷於提出創新計畫,但我們應先問自己:這個社區,真的需要這個計畫嗎?全球獎助金的目的不在於完成「好看」的計畫,而是要真正解決社區問題。例如,捐贈電腦給貧困學校看似有意義,但若學校缺乏穩定電力、教師不具備電腦技能,設備最終可能無法發揮效益。因此,應先進行社區評估(Community Assessment),確保計畫符合實際需求。
計畫的成功也仰賴可靠的合作夥伴,如當地政府、學校、醫療機構或非營利組織。他們不僅提供專業技能,也能協助計畫執行與後續維護。例如,若要在偏遠地區建設淨水設備,但當地無水利技術團隊,即使資金到位,設備仍可能無法長期維護。因此,應積極建立夥伴關係,確保計畫每個環節有人負責。
此外,全球獎助金計畫通常需一到三年完成,因此須制定清晰且可行的時程表,並準備應對突發狀況。例如,若原計畫採購海外設備卻遇供應鏈延遲,應有替代方案,如尋找當地供應商或其他合作機構,確保計畫順利推動。
4. 必須親力親為
全球獎助金的成功,取決於申請者的投入程度。申請社應主動參與計畫的每一環節,而非將所有事務交由合作機構負責。扶輪社不是單純的資助方,而應是計畫的積極推動者。
有些社友認為扶輪社提供資金,執行責任應落在合作機構,甚至將社福機構視為「受僱單位」,這樣的態度有失扶輪精神。此外,部分社友自認經驗豐富,對基金會的規範置若罔聞,甚至在發生爭議時與基金會人員爭執,這不僅影響計畫執行,也可能損害扶輪的形象。
成功的全球獎助金計畫,需要扶輪社從頭到尾親自參與,包括計畫規劃、合作洽談、進度追蹤及成果評估。這不僅確保計畫順利推動,也讓扶輪社友真正參與服務,體現扶輪「超我服務」的精神。
結語
全球獎助金是扶輪社推動國際服務的重要工具,申請成功的關鍵在於:瞭解規則、遵守規範、務實執行、親力親為。唯有確保計畫可行、符合需求、資金透明、執行嚴謹,才能讓這項制度持續發揮影響力,真正改善社區生活。希望所有扶輪社友都能善用這個機制,發揮最大的公益效益,讓扶輪的影響力延續下去。

PRIP Gary黃其光前社長十週年回顧與展望
作者 台灣扶輪駐地記者3482地區台北中城網路社PP Dolly杜孟玲
2014-15 RI社長經歷的挑戰

然,大位有天命,還必須一步一腳印。然而,保羅‧哈里斯更曾貼切地說:「世人會記得你,是因為你做了什麼。」神奇扶輪領導人PRIP Gary C.K.
Huang黃其光,擔任國際扶輪社長至今已經10個年頭,2014-15年度的社員成長和扶輪基金依舊是國際扶輪史上的天花板,無人能出其右。從社長提名人到國際扶輪社長1,003天裡拜訪103個國家,是旅行最多的社長。
扶輪基金會主席也卸任4年,每個星期,他的秘書還是需要替他整理出像卷軸一般長的行事曆。因為邀約者眾,所以致詞時間只排3分鐘的單位通常就只能割愛。
PRIP Gary他的成績、他的故事,不只在台灣,應邀到世界各地演講仍受大家歡迎,依舊魅力不減。今年2月23日是國際扶輪120週年,也是光耀扶輪十週年慶。特別為台灣扶輪的讀者專訪這位傳奇扶輪領導人,讓大家瞭解揮舞魔法棒創造神奇事蹟背後辛勤的耕耘,以及他如何透過一步一腳印、親手做服務、改變時局,實現理想。
1975年加入扶輪社
加入扶輪社49年,沒想到當年在9個月被拒絕3次入社申請的年輕人,卻在2014-15年度成為第110位國際扶輪社長,也是120年來首位華人國際扶輪社長。
1982-83年台北社社長
台北社最年輕的社長,社友由103位增至138位,成績斐然。
1986-87年345地區總監
41歲擔任國際扶輪345地區總監,統領台、港、澳,創19個新社(共101社)。年度募款全世界排名前三名。社長菲律賓籍柯百樂M.A.T. Caparas稱讚Gary是全世界第一名的總監。
成功申請1994年6月12-15日國際年會「乾杯在台北」。
漫漫國際選舉路
Gary扶輪理事選了三次,才選上,去美國跟PDG AK陳安祺報告,感謝他從第一次台灣五個人參選的時候便鼓勵他、支持他,還不辭辛勞帶著他一路開車到台中,幫忙推薦。AK一開門,知道選上了,欣喜溢於言表,比任何人還高興。他說:「你把我的願望完成了。我在扶輪這一生最大的願望就替台灣栽培一位RI理事,再來就看你自己。」這兩句話,給予Gary很大的鼓勵和力量。Gary每次去美國只要有空一定去看他。
事實證明AK是對的,票源主要在海外,有目共睹Gary活躍於每一屆亞太會議,亞洲的領導人都認識他,加上最後懂得經營日本、韓國之間的情誼。當時在台灣只有4票,日本有6票的情況下,日本福岡Oshima率先示好,讓台灣先,所以謝三連、林修銘才有機會提前選上。理事Gary前後花了快20年才選上,當上理事因緣際會得以馬上當副社長,心想3、5年後就可以當社長,最後還是14年後才當上。Gary因而多年苦口婆心推動社員成長,現在台灣已有12票,要不然台灣後面的新科理事們至少會再慢8年,或更久,局面也會整個不一樣。
人稱Gary的粉絲,最支持Gary及台灣的Oshima告別式,Gary專程趕到為他捻香,2024年4月他家人舉辦追思會特邀Gary,Gary心懷感念參加,這分讓台灣有機會更上層樓服務扶輪的情誼是怎樣都還不完的。吃果子不忘拜樹頭,不要忘了關鍵時刻接受的恩澤。
準備好自有伯樂賞
墨西哥籍的PRIP Frank Devlyn 法蘭克‧戴甫靈1987年3月時任RI理事,應RIP Mateo Armando Tengco Caparas指派到345地區當RI社長代表,結識當地區總監的Gary。當他是RIPE社長當選人時,希望RI理事Gary 2000年在台灣幫他舉辦國際扶輪社長會議。Gary選RI理事得罪許多台灣前總監,因而一心向海外發展,鮮少參與台灣南北經常性的意見不合,7個地區合辦,人事太複雜。Gary不騙人、講實話,只能跟他保證3-4個地區共同舉辦。一心求大的Frank便把主辦權改給10個地區的菲律賓。
Gary心裡自然不開心,但仍然在社長從菲律賓到台灣時籌辦一個歡迎會,Frank在會上生氣地說他被騙了,根本沒有10個地區,辦的場子比台灣的歡迎會還要小,當場向好朋友Gary道歉。社長當選人RIPE Richard D. King理查‧金恩(Rick)也在現場全程見證。Rick打抱不平,堅持要在台灣辦他的社長會議,結果2002年辦完之後他公開稱讚:辦得比國際年會還要好的RI社長會議。
2001及2015年獲頒美國德州San Antonio City榮譽市長Alcarde
2001及2015年獲頒美國德州Bezar County 榮譽郡長 Hidalgo
2001-02國際扶輪副社長RIVP國際扶輪理事
很多人好奇Gary在2001年如何當上華人第一位國際扶輪副社長,社長當選人如何觀察一年之後,從9位理事中選中他?並讓所有的理事同意。Gary說這是一連串奇妙緣分的結合。2001年6月,國際年會在美國德州San Antonio 舉行,有一天晚上11時多,即將上任的RI社長當選人Richard King打電話請Gary夫婦兩人到他房間,當時他的家人都在。他說:「我們這幾天每天討論,剛剛最後決定,我們要邀請你做RI副社長。」「但在二週後的理事會正式公布之前,除了你太太和你家的狗以外,你不能對外講,不能告訴任何人,以避免節外生枝。」
突如其來的好消息,除了太太和狗以外,不能告訴任何人,實在太煎熬。
善的循環
常說扶輪之事不推遲,無意中去做、去參與,正是成就好的因果。後來才知道被邀請為副社長的理由是以下幾個事件造就:
1. 1999年,Richard King到菲律賓PRID Guiller Tumangan的地區擔任RIPR國際扶輪社長代表,Rick音樂家、舞蹈家的岳母也一同。
Gary也受PRID之邀參加,晚宴上,因為以前留學英國學了一些方塊舞步,於是陪九十歲但身體硬朗的岳母跳了整晚的舞。
2. Gary邀請Rick夫婦菲律賓行程結束的空檔來台灣兩天一夜。剛好有台北東昇社授證,為了歡迎國際貴賓,建議擴大辦理慶典,一個禮拜內可以辦那麼大、那麼熱鬧的場面歡迎他們。尤其安排岳母上臺高歌一曲,賓主盡歡,Rick太太Cherie很感動。也讓Rick一家人印象深刻。
3. Rick不諱言他是個律師,個性強,扶輪團隊一定要融洽,他說這一年觀察Gary和所有的RI理事們相處的非常的好,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膺選理由。
4. 以下是Gary口述他協助Rick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也是義子美籍印尼華人PDG Richard Flanders來台北找到父親骨灰罈的故事。
「PRIP Richard King給了我一張紙條:Richard Flander母親是台灣人,父親是印尼人20年前生病在台灣病死,後來在台北火葬,媽媽最近過世,遺願希望把爸爸的骨灰拿回來跟媽媽葬在一起。爸爸像泰文的名字寫在一張應該泡過水破破舊舊的紙上。
因為當時是新光保全公司的董事長,由各地分公司發布消息比較快,仍舊查不到。剛好一天中午靈光乍現,路過公司附近剛剛蓋好的善導寺。就特地走進去,看看會不會有外國人放二十多年的骨灰?接待也不知道,他說,只知道上面有三個沒有人認的骨灰罈。問我要不要去看?冥冥之中如有神助,我只對一個有幾個瓷片,帶一點點彩紙掉下來,那個字有一點像泰國字的骨灰罈有興趣,於是拍照送去美國。
哪知他一看便說立刻要來台灣,而且帶著弟弟來。原來弟弟以前跟爸爸住得久一點。兩兄弟我都沒見過,安排他們住在公司附近的旅館,第二天就帶他們去看看那個骨灰罈,弟弟一看說這個是我爸爸的衣服。
骨灰罈規定必須是直系親屬才能認領,寺方負有永遠保管責任,接著的問題是如何證明他們兩個跟骨灰罈的關係?我心想,沒有人會沒事來認骨灰罈。我就拿出我的名片,剛好善導寺也是用新光保全,他去問老闆,老闆因立法委員選舉知道我的名字。他相信我是在做好事,人家兄弟從美國那麼遠來,但仍怕萬一以後有人拿到更好的證據要來爭骨灰罈,為求謹慎希望我做擔保人,於是,我再把費用結清,並給寺方包個小紅包,點香、祭拜。最後,拿絨布包裝得跟禮盒一樣,表示尊敬地讓兩兄弟抱著坐飛機圓滿回美國。」
漂亮完成副社長的使命
2001-02年Gary想把RIVP國際扶輪副社長做好。2001年9月11日,上午8時多,由洛杉機機場轉機準備前往哥斯大黎加。上午9時多,紐約發生了911事件。下午1時多抵達哥斯大黎加,舊識台灣駐哥國毛高文大使來機場接機,下飛機才得知美國發生了恐怖攻擊,被囑咐趕快回飯店不要出來。事後回想,坐在這班加滿油飛離美國的班機,也有可能成為被挾持攻擊的對象。
當晚RI社長取消行程,還好哥斯大黎加總統夫婦到台灣時,接受時任新光保全總經理的Gary夫婦接待過,所以當晚行程照舊,但由Gary代理RI社長。之後,因為美國社長不敢去國外,尤其歐洲有很多反美的共產國家,自此開始,Gary夫婦一直飛訪,連續兩、三個月沒有回家。Gary圓滿代理社長,頂著前面911的風險去那麼多國家訪視,大小事也都可應付自如,認真替社長視事,越來越駕輕就熟,若當社長是可以游刃有餘的。後來社長出了一些狀況要辭職,Gary沒有貪心,不眷戀剩下三個月的社長寶座,不但壓住風聲讓Rick繼續做,還幫Rick平順地處理相關事宜,當然也要傾力打點,請理事們賣Gary的面子支持。心中盤算著等他好好做完三、五年後,接大位不成問題。沒想到還是選了三次,前後14年。
Rick太太Cherie多次感激Gary能大力幫忙,她曾握著Gary的手,說道:「能讓Rick做到最後任期結束,這樣子很完美。」當Rick卸任時,寫了一封感謝信給Gary:「您是我最好、最忠誠的朋友,史無前例最好的副社長,我們全家都尊敬您。」他是個律師,嚴謹不輕言,讓Gary十分珍視,這封信目前在扶輪故事館展示。
2004-06年國際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
2002年社長會議很多社長級人物和重要領導人來到台灣,口碑口耳相傳,RIPE Glenn E. Estess艾思悌士也表示2005年也要在台灣舉行社長會議。Gary認為三年再辦一次,太快了。艾思悌士說:「Gary,百週年的社長會議是每一百年才一次,要不要辦一次?」因為欣賞艾思悌士的為人,最後答應了。
沒想到半年後他上任前組織辦法改變,在2004-05年度臨時增加2位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任期只有2年,為了區域平衡亞洲有一個名額。一個半夜艾思悌士打電話問Gary:「你有沒有當過Trustee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真的沒有,那我現在派你做,只有兩年你要不要做?」當然要,即使一年也要做,Gary珍惜這頂意外飛來的烏紗帽。
這是扶輪史上唯一任期2年的保管委員,是台灣第一位基金會委員,當然認真任事希望留下成績。洪福齊天,靠台灣社友熱情的大量捐款,幫台灣、也幫Gary打響就任的第一炮。
第二響炮:改變國際扶輪對巨額捐款的獎勵辦法。鼓勵社友捐款要先給予光榮感,Gary上報國際扶輪提議強化表彰流程,願意當壞人指出:現行表彰是所有人站在樓梯旁的一角致詞,員工充當聽眾,致詞後員工就開始打包吃的東西,包一包就統統走人,讓遠來的巨額捐款會員照完相沒事傻眼站著,國際扶輪基金豈可如此粗糙?至少要有幾排椅子讓大家坐,要等會議結束來賓走後才收拾。建言有效,開始先擺兩排座位。但Gary建議可以去閒置的3樓會議室舉辦,這點一直到Gary當上社長才執行。
第一次台灣帶AKS會員團的是PDG Archi。那時Gary是理事,直到擔任理事,有權請台灣駐芝加哥的代表,然後拜託他們發稿給媒體,並動員僑界。鼓勵國際扶輪職員參加將場子坐滿。Gary請吃一頓飯。Frederick帶著AKS會員坐車20分鐘,招待一頓,後來變成台灣團傳統的2磅龍蝦大餐。有吃有新聞,以後每逢台灣AKS會員團到,代表處一定請吃飯。
隨著台灣越來越多的捐款,證明串聯的工作很重要,社友是需要激勵。當有國旗、有媒體、有採訪、有餐會、看畫展、加上旅遊趣、有儀式感,自然帶動AKS會員人數節節攀升。Gary堅持,認為推廣AKS會員,一定要他們自覺身分特殊。AKS會員發表得獎演說,重要職員必須在場。別的國家紛紛跟進。一趟路這麼遠當然必須搭配旅遊行程,因此,RI從善如流接受建議,責成:凡一個國家有5位以上AKS捐款會員,由RI基金會招待3天吃、住。自此,每一個國家只要有5位AKS會員,便在總部會議室舉辦國家日。只要Gary在總部開會期間,一定指定理事要參加,也請前社長到會場和AKS會員照相。以上都是Gary挖空心思規劃、推動。
Gary也收集接受大家的建議,譬如台中Foundation Circle會員Brain,熱情地想要在Gary社長任內捐第二個AKS,這麼好當然要研究特別獎勵辦法!想在國際講習會(IA)安排10分鐘介紹。便答應基金會主席台灣會有10位AKS會員,於是特地從香港澳門找了3個,加上台灣7個AKS會員,那次表彰典禮,台灣整個轟動,會員都覺很風光。
隔年,斯里蘭卡的RIP K.R. Ravindran雷文壯,他看到成效好,他同意照做,但他也要有10個,Gary如數做到,這些都是真實的記錄。所幸現在朝中有人,若沒有人爭取,可以預期會員將越來越少。
2006 年推薦Jackson擔任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
2012年10月1日國際扶輪社長提名人
靠老天栽培做大公司的CEO,把華僑保險公司重整成功,新光保全股價由1元變成100多元,上市成功。以3年的時間將宅配通轉虧為盈,上市成功。但是2012年選上,決然辭掉所有的工作,一年算上紅利少了上千萬。既然有機會當國際扶輪社長,一定把這分使命做好。
2013年7月1日國際扶輪社長當選人
當選之後便展開就任工作,Gary觀察多年非常清楚如何辦IA。必須在3個月之內提出年度主題,並於IA上宣布。
光耀扶輪 ‧ Light Up Rotary
好的主題激勵社友人心士氣,很重要。最早屬意「找方法‧不要找藉口」,為此召開會議向台灣所有前總監請益,一共收集到100條以上建議,「黃其光」和「光耀扶輪」中、英文都很搭,簡單清晰,寓意明確。希望以「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超我服務精神,讓世界同享扶輪服務、同感扶輪善行。國際扶輪法律小組接著查詢註冊商標,肯定沒有重複等違法問題。有次蔡英文總統的幕僚透露「Light Up Taiwan」是學Gary原創的「Light Up Rotary」。
年度主視覺圖誌
Gary堅持要有中國的代表顏色,想過鞭炮等等符合點亮扶輪意涵的圖示,最後簡單線條的大紅燈籠雀屏中選。



年度領帶

延續主視覺燈籠圖檔設計底色特選不是那麼紅,喜氣紅上綴有流行的貼鑽點珠,整體中國味道濃厚,設計定稿後由台灣裁製。以前在IA買領帶的社友不多,從2014-15年開始領帶大賣,IA前後補三批貨還供不應求,到現在銷售紀錄仍然是最好的。
Happy Clap
台灣常用的「愛的鼓勵」經一再精進,獨創Gary版風格,現在已然成為控場神器,令社友印象深刻。常有外國社友發現台灣社友拍的是快板「愛的鼓勵」,便下工夫苦練,很難。Gary也成為全世界比讚的
始祖。
2014-15年度國際扶輪社長
擊敗11國競爭者,成為世界級的領導人物。2014-15年度,榮膺國際扶輪史上首位台灣人當選國際扶輪社長,締造華人在國際民間團體中的最高地位與榮耀,意義非凡。任職期間,實質的國民外交,版圖擴及168個國家、537個地區、領導 34,558 個扶輪社活動。
深受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影響的三句話:
1. 不要小看你 的職務。
2. 你不僅是台灣的代表,而是國際扶輪的代表。
3. 只要做得好,國旗是貼在額頭。
RI社長任內的重大成果
1. 台灣社友增加 14,000人。2015年5月31日 全球總人數達到最高峰123萬5,536人,增加46,994人。
2. 台灣社友捐款成為全球第一。2014-15年度全球總捐款達到 3.61億。
3. 爭取 2021-22年國際年會在台灣舉辦。
4. 將中文成為國際扶輪的正式語言。
5. 在中國大陸核准成立10個新社。
6. 在其他國家成立華語扶輪社。
7. 光耀扶輪年,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隨著台語版〈這是咱的扶輪社〉的歌聲,全球遍地飄揚。理事都會唱這首歌,共7國語言讓世界各地社友都能唱,Gary曾說:當聽到非洲小朋友用標準台語發音唱「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大家」時眼淚都會掉下來。
8. 《國際扶輪英文月刊》增加RI社長之旅和扶輪日的報導,也增加台灣扶輪的報導。
9. 鼓勵增設Rotary Day扶輪日,凝聚扶輪家庭與社友的聯誼。
10.立法會議通過寶眷入社,職業分類:家管。
為國舉才
感謝扶輪前輩一路栽培,當上扶輪社長,提攜華人後輩更是不遺餘力。人才很多、職務很少、公平很難,職務不可能全派給台灣人,但是,當年還是派了78位台灣前總監擔任RI社長代表。
2015年獲頒美國芝加哥市榮譽市鑰
2015年卸任後推薦Frederick擔任2016-20年國際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
2019-20年國際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席
多年來環保的案件通通壓積沒過,Gary以為不可,說服RIP Mark,雙方取得共識。看好錫口社扶青團Elyse加入研究小組成員提出方案,並協助修正。理事會議通過,RIP Mark在國際年會宣布成為第七大焦點領域。當PRIP Mark上次來台灣回憶往事很高興大喊:這一仗是我們兩個人的共同
行動。
2022年7月21日成立光耀扶輪館
光耀扶輪故事館在各界企盼下,於2022年7月21日剪綵揭牌。館藏豐富,是創辦人PRIP Gary黃其光精彩扶輪一生的縮影。透過相片、報導以及多年來世界各地元首、政要、政府單位、國際扶輪和扶輪社友餽贈的獎章、獎狀和珍藏的扶輪紀念品,讓大眾得以一窺其走訪世界各地一次又一次扶輪的感動,也見證扶輪行善天下。
不定期舉辦「向總社長學習」之光耀扶輪系列講座,以真實事蹟介紹台灣扶輪的推手PRIP Gary,以服務深入簡出為社友闡述扶輪精義,亦為市民認識扶輪的捷徑。
卸任後特殊榮譽
1. 個人和平基金在全部國際扶輪前社長中總金額最高,Gary由衷感謝社友認同他的服務。
2. 美國人認為公眾演講最好的1986年、1990年、2001年和2014年,四個前社長之一。
斯人已遠
PRIP Richard King 2024年走了,夫人Cherie傷心之餘什麼活動都不出席,Rick的地區2025年2月2號要為他辦一場追悼會。他的義子PDG Richard為此特地親自到台灣兩次邀請,因Cherie說除非Gary來,你們辦,他不來,你們不要辦。Gary知道後,義無反顧前去。Gary說如果沒有Rick給他這個機會,他後來也不會當上社長。成功後不能忘本,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扶輪服務才會更加有意義。
Gary夫婦於2025年1月29日(大年初一當天)飛美,受邀在舊金山灣區幾個扶輪社演講。在PRIP Richard King的追悼會上發表感性演說讓會場備極哀榮,除社友外,RIP Stephania、基金會主席Trustee Chair Mark以及加州Fremont政界多人出席。
光耀扶輪 ‧ 璀璨10年
光耀扶輪十週年慶
光耀扶輪是國際扶輪很重要的一個年度。2024-25年世界各地的光耀扶輪團隊遍地開花陸續在各國慶祝光耀扶輪10週年慶。2024年8月3日RID Naomi主辦「光耀扶輪‧璀璨10年」歷時半年的籌備,主席PDG JP、執行長PP Cut領軍光耀扶輪有效能的團隊,熱鬧登場。
扶輪高榮譽致敬獎
PRIP Gary 2025年2月15日在菲律賓慶祝光耀扶輪十週年晚會上,接受扶輪高榮譽致敬獎Tribute Awards表彰,大會彰顯他在國際扶輪卓越的貢獻。RID Naomi、Trustee Frank、PDG Richard Flanders、PDG Daniel、PDG Audio、和PDG DK錄製祝賀錄影帶為晚會增色。
更有由100位扶輪社友聯名,在菲華日報以雙全版光耀扶輪十週年的慶誌。從每個小細節可以感受到籌備會主席和菲律賓各界對PRIP Gary 夫婦的敬重。
晚會的亮點,則是PRIP Gary帶領菲律賓光耀扶輪團隊大跳時下最流行的〈APT.〉。在PRIP Gary精采的演說後,陸續的感恩分享,讓大家憶起在光耀扶輪年的榮景和盛況。
語重心長
感謝PRIP Gary配合月刊專訪,這些真實的故事,很多他第一次發表的獨家文稿。
PRIP Gary認為自己已經80歲了,以後可以不必受訪,應該讓年輕人出來,就像事業功成之後就必須放手,社團也一樣,永遠有準備好的人接。
現在如無特別需求,PRIP Gary應邀講題常是「如何做個快樂的扶輪人」。因為他很早參加社團,深知團隊難免有人看不得別人好,在背後處處專打出頭鳥。他從來就不浪費時間跟反對者鬥,事實證明這種態度是正確的,專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保持自己的節奏,走自己的路。不要結群,不要利用群眾,也不要被利用,自己得利而群體受創。正面思考,等機會點燃自己。
他欣賞幽默、口才好的人。磁場正向,貴人自然靠過來。夢想不會透過魔法而變真,它需要汗水、決心和努力。
扶輪讓平凡的人去做不平凡的事。
扶輪希望不平凡的人,去做更多不平凡的事。
「台灣之光」是一連串考驗的累積!
光耀扶輪!永遠第一!


畫說扶輪
作者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的手工鋼筆畫

吸收新社友可邀請專題演講

藉著邀請專題演講的方式來吸收新社友,並使其對扶輪有所瞭解後再鼓勵加入。

Giving Lectures
Attract the new members by giving lectures on professional subjects.


扶輪宗旨之歷史沿革
作者 3521地區 台北百齡社PDG Tommy黃維敏
此份資料原稿自RI檔案庫找出

1906 第一個扶輪社是於1905年2月在芝加哥成立,在1906年1月份刊載的章程中有如下記載:
第一、 在其社員間促進彼此利益
第二、 促進友誼及其他相關社團之所需
第三、 提升芝加哥之最大利益並發揚市民的榮譽及公德心
1907 8月在全國扶輪社年會中通過以下的宗旨:
第一、 在全美國相關扶輪社延伸及發展扶輪的精神
第二、 統一全美相關扶輪社之工作和原則
第三、 喚起並激勵市民之榮譽感及公德心
第四、 推廣進步及誠實的商業道德
第五、 促進其他扶輪社社員間之商業利益
1912 8月在德盧斯舉辦的年會中,將該機構改為《扶輪社國際協會》同時扶輪宗旨更改如下:
第一、 標準化扶輪的精神並促使所有扶輪社如果合乎當地條件時採用
第二、 鼓勵及促進全世界商務中心創立扶輪社
第三、 對各扶輪社員及社區,研討目前扶輪社的工作及其價值並釐訂對扶輪社有利的資訊。
第四、 在全球不同國家、城市及相關扶輪社社員間商業和專業領域,廣泛的促進如兄弟般扶輪友誼及彰顯扶輪精神。
在此時,核定扶輪社的章程和施行細則,其宗旨如下:
第一、 確認所有合法職業之價值,同時尊重每一社員的職業為服務社會的機會。
第二、 在商業及專業鼓勵高道德標準
第三、 用交換理念及商業的方式以增加每一社員之效率
第四、 應用科學的方法促進服務的機會及輔助其成功
第五、 激發社員在公共福利的利益及與其他城市開發之合作
1915 於舊金山舉行的扶輪年會,國際協會的扶輪宗旨更改如下:
第一、 統一及宣導扶輪的原則及實施情況
第二、 在全球商務中心鼓勵、促進及督導成立扶輪社
第三、 研討目前扶輪社的工作及其對各自扶輪社員及地區之價值,並釐清因此對扶輪社有利的資訊
第四、 促進扶輪友誼
在該年會中,增加第六宗旨,同時強化第五宗旨,因此扶輪社的宗旨變成如下六項:
第一、 確認所有合法職業之價值,同時尊重每一社員的職業為服務社會的機會
第二、 在商業及專業鼓勵高道德標準
第三、 用交換理念及商業的方式以增加每一社員之效率
第四、 應用科學的方法促進服務的機會及輔助其成功
第五、 在每位社員之社區加強公共福利之關懷,並與其他民間、社會及工商界合作
第六、 激發每一社員服務他人及社會之意願
1918 在美國堪薩斯城舉行的年會中,扶輪宗旨更改如下:
第一、 在全球商務中心鼓勵、促進及督導成立扶輪社
第二、 協調、統一及指導其他扶輪社之工作和活動
第三、 透過其各自及相關的扶輪社活動以激勵和加強:
(1) 在商場及專業領域要高道德標準
(2) 在企業界以服務為基本
(3) 每一位扶輪社員在社區內之公益、商業、社會福利要扮演積極的角色
(4) 促進廣泛之交往關係以成為服務的機會及成功之助力
(5) 理念及商場資訊之交換可增進扶輪社員之溝通效率
(6) 確認每位社員合法的職業以為服務社會的機會
第四、 創作與採納及保存一標誌、徽章或其他國際扶輪佩章以為扶輪社員專用(有關扶輪的宗旨沒做改變)
1919 在鹽湖城舉行的年會沒有更改扶輪的宗旨,但扶輪社的模範章程第二條更改如下:
宗旨鼓勵及強化:
(1) 在商業及專門領域之高道德標準
(2) 服務的典範做為所有優良企業的基礎
(3) 每位社員在民間、商場、社交及社區的道德與福利事業扮演積極的角色
(4) 促進社員廣泛交流以提升服務機會
(5) 理念之交流和商情之交換以提升扶輪社員效率
(6) 確認每位扶輪社員之合法職業以為服務社會之機會
(註:要注意到這些扶輪社之宗旨要包括國際協會在1918年所認可之第三款之規定)
1921 在愛丁堡之年會,將國際協會第四項宗旨改為第五項,同時增加第四條宗旨,因此扶輪的宗旨更改如下:
第一、 在全球商務中心鼓勵、促進及督導成立扶輪社
第二、 協調、統一及指導其他扶輪社之工作和活動
第三、 透過其各自的及相關的扶輪社的活動以激勵和加強:
(1) 在商場及專業領域要高道德標準
(2) 在企業界以服務為標準
(3) 每一位扶輪社員在民間、商場、社會和社區要扮演積極的道德角色
(4) 促進廣泛之交往關係以為服務的機會及成功之助力
(5) 理念及商場資訊之交換可增進扶輪社員之效率
(6) 確認每位社員合法的職業以為服務社會的機會
第四、 在全球所有扶輪服務的國家經由商業及專業人士促進和平及善意
第五、 創作、採納及保存一標誌、徽章或其他國際扶輪佩章以為扶輪社員專用
1922 在洛杉磯舉行年會,將該機構定名為「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宗旨變更如下:
第一、 服務的精神是所有有價值企業之基礎
第二、 在商業及專業領域要有高道德標準
第三、 每一扶輪社員要將服務的精神應用於其各自、商業及社區生活
第四、 認識更多人以擴展服務的機會
第五、 尊重所有有用的職業和每位扶輪社員之職業為服務社會之機會
第六、 由全世界扶輪人商業和專業人士之友誼交換以促進瞭解、善意及國際和平
1927 在比利時奧斯滕德召開的國際年會,將《Rotary》自第六宗旨中拿掉,使其變成
如下:
第六、 經由全世界商業和專業人士之友誼交換以促進瞭解、善意及國際和平以達到服務的目的
1935 在墨西哥市舉行的年會,又將六項宗旨改回四項。以前的第四項變成第一項,前第二項及第五項變為第二項,第三項仍然為第三項,以前的第六項將international重新定位變成第四項,因此宗旨變成如下:
第一、 認識更多人以擴展服務的機會
第二、 在商業及專業領域要有高道德標準;尊重所有有用的職業和每位扶輪社員之職業為服務社會之機會
第三、 每一扶輪社員要將服務的精神應用於其各自、商業及社區生活
第四、 經由全世界扶輪人商業和專業人士之國際友誼交換以促進瞭解、善意及國際和平以達到服務的目的
1951 在美國紐澤西州的大西洋城舉辦的年會,修改國際扶輪章程第三條第一款及標準扶輪社規章第二條第一款,將扶輪的宗旨改為單一宗旨如下:
「扶輪的宗旨是激勵和強化服務的理念作為有價值企業之基礎,特別在激勵和強化面」
(其他的文句不變)


吾愛吾社

編輯後記

「不要浪費」這篇文章探討了食物浪費的嚴重影響,並提供了減少浪費的方法。文章介紹了馬里蘭州的扶輪社之行動,例如學校剩食回收計畫,展示了社區合作的力量。根據文章的說明,垃圾掩埋場中近六成的甲烷來自腐爛的食物。此外,種植但未被消耗的食物會浪費大量的農地、水資源和能源。食物浪費等同於浪費所有投入其生產、包裝及運輸的資源,進一步增加碳排放,擴大環境負擔。因此,減少食物浪費不僅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還能保護珍貴的自然資源,推動更永續的

未來。
2025年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席當選人柯納克發表的演講詞內容深具啟發性且極具使命感,充滿對扶輪未來目標的熱忱與遠景。演講中強調扶輪基金會的核心價值及其在全球範圍內的深遠影響,特別是根除小兒麻痺、推動公共健康及教育等重要議題,展現了扶輪如何透過合作和專業成就卓越的影響力。
本期人物專訪,訪問了PRIP Gary前國際扶輪社長黃其光,回顧他引領扶輪的十年光輝歷程。您將瞭解他如何一步步克服挑戰,從成為首位華人扶輪社長,到為扶輪注入創新的理念與熱忱。文章中充滿真摯故事,包括他的全球影響力、推動扶輪發展的堅韌精神,以及背後豐富的服務經歷。
本期刊登了國際扶輪的研究及評估團隊對《國際扶輪英文月刊》及33種區域扶輪雜誌超過1萬名讀者所進行調查的問卷結果。這項於2024年夏季進行的研究不僅關注讀者對刊物的意見及建議,還分析了他們的整體興趣及閱讀習慣。其中也包括了台灣扶輪月刊的建議,包括:主題多元化、提升讀者參與、減少靜態合照等。本刊亦會針對上述建議進一步改進。
親愛的社友,我們誠摯邀請您撰寫關於「我與扶輪地區獎助金」的文章,無論是感動人心的專案經歷、對扶輪核心價值的深刻見解,還是未來計畫的創新構想,您的故事都能激勵更多人投入行動。快用您的文字,展現扶輪精神的無限可能!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