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俗話的智慧 —— 講錢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回扶輪月刊 2025-02月號   作者 3510地區潮州社PP Austin丁天降 分享至
「有錢使鬼會A磨」台灣話的音字真不好寫,所以中西發音字母都派上用場。這句俗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真的能夠使鬼到人間來推磨嗎?陰陽異途,誰人辦得到?絕對不可能!但是人世間的「牛鬼蛇神」為賺取金錢,非分及不法勾當都敢做,此等人物被喻為「鬼」。譬喻放高利貸食利息者被人指稱謂「錢鬼」、「吸血鬼」。腦筋聰明且專走左道旁門的人被謂「奸奸鬼鬼」、「鬼頭鬼腦」、「給人講一句歹聽話,嘸值着三先錢」,歹名聲,有錢又閣啥咪路用?
「錢財動人心」,三歲囝仔叨愛錢,知道錢可以買到愛吃的糖果,喜歡的玩具,所以小朋友也都貪錢愛財,春節時的「恭喜發財,紅包拿來!」的流行話語就很清楚了。官不在大、有權則行,央託方便辦事,要「提前(錢)來講」又增加了一句新俗語,「盡快(金塊)來講!」,以免讓他人捷足先登,閣下的賺錢及方便的好機會便錯失了。古早話講「錢財動人心」,貪婪之徒明明知道「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這句警惕的古訓但仍以身試法,勇跳錢坑,為錢嘸驚死,法網恢恢,天理不容,善惡有報,貪錢「金戈」上身,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寄話會加,寄錢(財物)會減」,託人傳話,口耳相傳難免有錯,若是所託者又是愛講話的人,會加油添醋,節外生枝容易產生誤會。寄託財務,錢財動人心,容易引起貪念,就會跟「貪」字一樣「今」、「貝」當前,心猿意馬,把持不住,貪念橫生。古訓「錢財如糞土,人義值千金」。錢往往令人忘記了仁義道德。「磨刀恨不利、刀利傷人指;謀財恨不多,財多害人己。」
清代乾隆皇帝身旁的寵臣和珅很會搞錢,他擁有的錢財幾乎是比國庫還多,稱謂「富可敵國」,後來被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抄家。清末又有「紅頂商人」胡雪巖自手起家,有左宗棠提攜而蒙慈禧太后封官,得意時富可敵國,妻妾十二宮。李鴻章和左宗棠官場明爭暗門餘波,胡雪巖被抄家,身死除官位,長袖善舞,多錢善賈,到頭來歸零,做了過路財神,人財兩空。戲劇搬演,卻是真人真事,「戲棚頂有這款人、戲台下叨有這款人」。
「錢多好作怪」這句話聽起來有趣又奇怪?「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貪。」這是古早話,飽暖思淫慾,經濟不好,「錢非萬能,無錢萬事不能」。
「世路難行錢作馬」,舊台灣人講「有錢阿姑叨坐轎,無錢阿姑行路遙」,娘家路遙遠,無錢阿姑只好靠行路。「親晟(親戚)有錢長來往,朋友無錢不上門」,人世間,有錢被人看有夠重,無錢被人看輕,確實是「有錢有酒多朋友」,金錢的現實面,古今往來,世界大同。
「不看人面,只看錢面」,這句話和「姐兒愛俏,鴇母愛錢」的意思一樣,水姑娘愛上煙頭囝仔,老蔥頭(鴇母)愛錢財,台灣歌唱出「為着十萬圓」便是社會寫照。
「酒中不語真君子,錢上分明大丈夫」,好兄弟明算賬。「言多語失多因酒,義斷親疏只為錢」,喝醉酒容易發生是非事,因為閒話講太多了,有時候只為了一點點小錢鬧翻了臉,就很難看了。台北有個老師宴客,友人送禮紅包三千六百元,卻大罵夫妻檔來吃「無恥!」上了電視及報紙新聞。為人師表,為錢鬧新聞,令人看傻眼,只看錢,不重視友誼,果然是「一樣米,飼百樣人」。
歌仔戲裡的官爺說「掛起訴訟牌,要相告緊來,有錢辦生,無錢辦死!」封建朝代如此,今世的官爺「自由心證」也會有「提前來講,盡快來講」有好處。古早俗話「有錢者生,無錢者死」、「千金不死,百金不刑」,金錢卻也助惡幫兇,成為不善之物,果然是「錢多語壯,勢大欺人」。
錢的魔力很大,所延伸出來的話很多,例如:錢可通神,見錢眼開。難怪很多人愛錢如命,見錢起意而謀財害命,詐領保險金,是常見的新聞。《老子十二章》說「難得之貨令人行妨」難得之貨是泛指珍貴的物品,金錢當然也是珍貴的貨幣,容易使人迷失而妨礙到操行。至於「行妨」大概也是說「行仿」,自古以來至今,錢幣都有不法之徒在仿造,通行的錢幣偽造之外,日據時代的「龍銀」造假的不少。錢的世界,人對錢有很多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