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月刊 2022-02月號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2022/02/01  閱覽數 1926  單一章節 分享至
一、世界扶輪資訊
ROTARY WORLD NEWS

社長文告

各位親愛的扶輪改變者:

本扶輪年開始時,我激勵每個扶輪社規劃及主辦至少一場實際且行動導向的「扶輪服務日」(Rotary Day of Service)。這場活動應該處理你社區所面臨的一項挑戰,而且符合至少一項扶輪焦點領域,且應該能夠凝聚扶輪內外的志工。
扶輪服務日可以激勵扶輪社、扶青社,及扶輪少年服務團去規劃創新且有影響力的活動。它們可以展現你們身為採取行動的人的工作,讓潛在社員加入貴社。
到目前為止,各位的響應令我感動,我想要與各位分享一個超乎我想像的計畫。
印度估計有7,400萬人罹患糖尿病,這個病也是死亡主因之一。此外,大約有50%的人沒有被診斷出來。
扶輪──再加上印度糖尿病研究協會(Research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in India)──看到診斷、追蹤,及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迫切需求。我們一起與其他組織同心協力,在9月29日辦理一場遍及全國的血糖檢測營,那天也是世界心臟日。
該營隊在印度各地超過1萬個地點辦理,有超過2,000個扶輪社及扶青社參與這項行動。一天內進行超過100萬筆血糖檢測,這項成就還榮登亞洲記錄大全(Asia Book of Records)。可是比破記錄更重要的事實是數萬人得知他們可能患有糖尿病。他們可以接受治療,他們也得知他們應該採取更多措施來防範新冠病毒及數十種其他因糖尿病引起或加劇的疾病。
這個月,在2月23日──扶輪週年紀念日──讓我們用更多服務日來慶祝,展現扶輪在焦點領域的工作。我期待聽到各位辦理「扶輪服務日」的消息。請到「扶輪展示窗」(Rotary Showcase)來分享你的計畫,或是瀏覽該網頁來尋找靈感或計畫夥伴。尤其是,我鼓勵各位推動讓女孩增能的計畫,因為她們受到疫情衝擊的程度大到不成比例。「讓女孩增能」(Empowering Girls)提案獲得扶輪社員及非扶輪社員的迴響。各國政府及非政府組織都讚賞這個有意義的行動。讓我們繼續鎖定這項計畫。
我也很開心「一個帶一個」的風氣正在產生豐碩的成果。讓我們確保所有社員至少都能介紹一個人加入扶輪,然後我們一起努力讓新社員參與,把他們留在扶輪。
無論我們做什麼,切記在我們以服務改善人生之際,我們必須鞭策自己「更壯大,做更多」。

Shekhar Mehta
梅塔
國際扶輪社長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文告


扶輪培育下一代和平生力軍來締造和平

我向來很期待2月,扶輪週年紀念日所在的月份。一開始只是1905年在芝加哥一處辦公室的小型聚會,很快轉變為一項全球性的運動──一個今日你我都參與的運動。
2月也是締造和平與衝突預防月,在這個月份我們會頌揚扶輪一個核心理念:促進全球的和平及瞭解。
透過我們的全球及地區獎助金,扶輪基金會成為和平的力量──使用這些資金來辦理計畫的你們也同樣都是。推廣識字的獎助金可能促成該社區及以外的地方更多理解及經濟穩定。這會成為和平的根基。當各社區不必為稀有的水資源而衝突──因為他們有可用的汲水幫浦系統──取而代之,他們可以推廣教育。促進和平與扶輪的所有作為都息息相關。
從扶輪初期以來,積極締造和平及瞭解的工作便是扶輪的特色。可是1999年扶輪和平中心成立,我們也為和平締造開啟了新的一頁。今年是和平中心創立20週年;這項創新的計畫持續把對衝突根源的深入、學術上的瞭解與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實際策略融合在一起。

雖然新冠疫情帶來許多衝擊,扶輪和平中心能夠適時調整,確保將計畫受干擾的程度降至最小。目前,我們7個中心的學生正在恢復他們的正常活動。這包括在烏干達坎帕拉的馬克里爾大學(Makerere University)最新設立之和平中心的年輕和平締造者,他們正在準備將新學得的知識與技巧應用在需要和平解決方案的區域。
和平中心計畫不斷成長。我們的搜查委員會正在研究中東或北非的可能地點來設立第8個和平中心,預計最快在2024年啟用。這是扶輪促進全球和平教育的重要一步,為下一個世代的獎學金學生在該區域締造和平的工作打造基礎。我們不以此為滿足:我們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在拉丁美洲成立扶輪和平中心。
過去117年來,扶輪已經成長為行善的全球力量──在我們所有行動中增進和平及瞭解。扶輪、基金會,及我們數十年致力和平的持續努力,都值得讚頌、支持,並延續到未來世世代代。

澤恩 JOHN F.GERM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



2022國際年會──當地風味
休士頓的美食讓訪客面臨典型的難題:餐廳太多,時間太少。當你6月4-8日前來此地出席2022年國際扶輪年會時,可以到下列地點品嚐佳餚,離市中心搭計程車很快都可抵達。
「寧法創意廚房航海路店」(The Original Ninfa's on Navigation)供應典型的德州式墨西哥菜,結合美國南部及墨西哥的食材。1973年由「嬤嬤」寧法‧羅倫佐("Mama" Ninfa Laurenzo)所創立的這間休士頓餐廳正是讓墨西哥烤肉(fajitas)風行到全國各地的功臣。務必試試他們知名的乳酪鍋(queso flameado)及炭烤塔可餅(taco al carbon),再喝杯水果飲(agua fresca)清涼一下。
「休士頓布蘭納餐廳」(Brenna's of Houston)供應道地的克里奧(Creole)料理及南方的熱情接待,讓你享有獨特的精緻用餐體驗。享用他們招牌的海龜湯及當地盛產的馬塔哥達灣(Matagorda Bay)牡蠣。這間餐廳是紐奧爾良知名的「司令皇宮」(Commander's Palace)的姐妹餐廳,週末也提供爵士樂早午餐,十分適合嚐嚐貝涅餅(beignets)或蝦球玉米泥(shrimp and grits)。
自我定位為新式美國菜餐廳的「諾比」(Nobie's)供應農場直送食材的餐點,氣氛時尚、輕鬆。不拘一格的菜單經常更換,可是你可以預期會吃到像是裹粉炸鵪鶉或是上頭加了惡魔蛋奶油的韃靼牛排。一邊啜飲特調雞尾酒或是從豐富的葡萄酒單挑選,沉浸在派對的氣氛中。
經典但氣氛輕鬆的「蘿西砲彈」(Rosie Cannoball)供應義大利風味的歐洲療癒菜色。開始可試試雲高佛卡夏(focaccia di Recco)或藍蟹培根蛋黃醬麵,然後大口吃比薩,烤章魚或其他木材烤爐及烤肉架的料理。你離開時會覺得彷彿得到所遇過最標緻的義大利人的溫暖擁抱。

撰文:Miyoki Walker
詳情及註冊請至convention.rotary.org。


七個和平中心



塔‧羅皮帝亞(Rita Lopidia)回憶她以扶輪和平獎學金學生身分,在英格蘭布拉佛德大學學習的經驗,至今依然歷歷在目。她說:「我最喜歡的是有關非洲政治及聯合國維持和平工作的課程。那堂政治課激勵我去更深入研究來瞭解這個大陸的歷史,維持和平的課則協助我瞭解全球政治。身為實地工作者,能夠對世界各地所發生的事件獲得全球觀點,真是令我大開眼界。」
羅皮帝亞在扶輪和平中心的時光對她有深刻的影響。她解釋說:「在畢業後,我回到非洲,因為南蘇丹的持續衝突,我選擇定居在烏干達。在那裡,我成立夏娃女性發展組織(EVE Organization for Women Development) ,開始接觸逃到烏干達的南蘇丹難民及收容他們的社區。透過我的組織,我們能夠動員南蘇丹的女性來參與由東非的跨政府發展組織(Intergovernmental Authority for Development)推動的南蘇丹締和過程──那促成2018年簽訂解決南蘇丹共和國衝突振興協議(Revitalized Agreement on the Resolution of the Conflict)。」(下文可讀到關於羅皮帝亞及其他3位和平獎學金學生的故事。)自扶輪和平中心於1999年開辦以來,羅皮帝亞只是來自115個國家、超過1,500餘名的畢業生之一而已;首批和平中心於3年後開始提供課程。目前,扶輪在世界各地有7個和平中心;最新的在烏干達坎帕拉的馬克里爾大學──非洲第一個── 在2021年歡迎第一屆和平獎學金學生。接下來,扶輪計畫在中東或北非成立和平中心,最快可能在2024年,並規劃在2030年以前在拉丁美洲也設立一個。如各位會發現的,各和平中心的課程是經過仔細規劃來解決締造和平程序的某些特定方面──並培訓出下一代的全球創造改變者。要進一步瞭解扶輪和平中心及如何提名和平獎學金學生或申請獎學金,請至rotary.org/peace-fellowships。


朱拉隆功大學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曼谷

2021年2月緬甸發生政變時,朱拉隆功大學的和平及發展研究計畫努力招募及支援調解人到當地。半年後,在塔利班重新掌權後的阿富汗撤退行動中,該計畫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網絡來把人── 包括一位以上的朱拉隆功計畫前受獎人── 送離該國。該大學扶輪和平中心副主任馬婷‧米勒(Martine Miller)說:「我們在尋找的是站在衝突最前線的人。」那些人可能包括接觸過加州監獄體系內之年輕人或是鎖定肯亞高風險年輕人的和平獎學金學生。

與傳統不同,這個跨領域一年課程的講師本身都曾深入衝突領域。他們包括蓋瑞‧梅森(Gary Mason)── 曾參與北愛爾蘭和談過程的衛理公會牧師── 及傑瑞‧懷特(Jerry White)── 地雷倖存者網絡(Landmine Survivors Network)共同創辦人,曾在以色列因地雷失去一部分的腿。米勒說:「這裡的課程並不典型。老師不是教授。他們都在寫文章及寫書。他們都是在那個領域實際工作的人。當然他們都不知認生害羞為何物。」
因為該和平中心是在17年前創立,其課程已經歷轉變,納入性別認同的討論,也有一門課專門探討心理健康及創傷,目的在正面處理解決衝突領域固有的壓力問題。朱拉隆功大學長久以來的創新有豐碩的成果:500多名前受獎人中有75%在聯合國及政府單位、非政府組織工作或是從事學術研究。


薩蘭‧坎賈爾
Salam M. Khanjar,敘利亞
朱拉隆功大學,2021-22年
‧和平及發展研究的專業發展證書,專攻衝突分析、談判策略,及締造和平
「身為住在伊拉克庫德斯坦地區的敘利亞難民,我在扶輪和平中心所經歷的每件事對我來說都很有趣,且令人感動的。我學到我目前工作在使用的技能,來減少敘利亞難民及伊拉克境內流離失所者之間與性別有關的暴力。我的同事及大學講師所分享在不同文化與情境的經驗增廣了我的見聞。你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和平及解救世界各地生命的熱情。我知道我們會繼續保持連絡,我有需要時隨時可以尋求他們的援助,這讓我感到很受用。」


莉塔‧羅皮帝亞
Rita Martin Lopidia,南蘇丹
布拉佛德大學,2015-16年
‧人文碩士,專攻國際政治及安全研究
‧夏娃女性發展組織的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重點在南蘇丹及烏干達的女性議題以及和平及安全議題
‧榮獲美國和平學院(U.S. Institute of Peace)頒發的首屆「締造和平女性獎」(2020年)
「身為和平及女權的活躍人士,我在布拉佛德大學扶輪和平中心的經驗大大改善我的倡議技巧,也讓我更有信心去宣導及辯護這些議題相關的主要問題。我看事情的方式不同,分析有細微差異的議題,並用研究所得的證據來支持我的分析。整體來說,我在和平中心的經驗有助於我專業的成長,並激勵我超越界限。」


布拉佛德大學
University of Bradford
英格蘭布拉佛德

這所位於英格蘭北部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和平研究、解決衝突,及發展的專門課程,提供7個有關和平及衝突研究的碩士學位學程,教育50餘國的學生。課程的多元表示扶輪和平獎學金學生可以專攻各種主題,從永續發展到當代安全議題均可。該和平中心主任貝魯茲‧莫瓦里迪(Behrooz Morvaridi)說:「我們不僅探討概念性的議題。課程還會讓學生準備好可以在實務上運用他們所學。」
和平獎學金學生在布拉佛德的一年半期間,可以參與非洲、北愛爾蘭,及其他地點的實地研究,在當地他們與政治人物對談,深入瞭解該區域的體制及議題。這些實地考察讓他們有真實機會看到環境、社會隔閡、氣候變遷,及資源缺乏等當代趨勢如何影響和平── 也可以看到社區在面對衝突時展現韌性的方法。此外還有到挪威奧斯陸參觀諾貝爾和平中心(Nobel Peace Center)及全球一些最重要的和平機構,或是到荷蘭海牙瞭解國際法庭制度是如何運作。
可是獎學金課程最受歡迎的活動是「危機遊戲」,這是一個模擬國際情勢的衝突管理,每位學生必須扮演一個角色,例如大使、記者,或是世界領袖。莫瓦里迪說:「他們明確體會到會有什麼挑戰、政治如何發揮作用,要解決問題有多
困難。」


昆士蘭大學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洲布里斯本

為澳洲規模數一數二的大學,昆士蘭大學長久以來是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先驅,這個強項也反映在一年半的和平及衝突研究碩士課程中,對和平獎學金學生來說,這包括探討「擁抱情緒」等主題的研討會。
該校知名的政治科學系著重在影像與情緒在塑造全球政治的角色,檢視── 舉例來說── 2015年一張拍攝一個敘利亞幼童被沖刷到地中海海岸的令人揪心的照片引發全球對敘利亞難民危機的憂心。該和平中心的主任摩根‧布里格(Morgan Brigg)說:「我們都知道那些經典的影像,我們都是有情緒的人。我們不能只是試圖壓抑它。所以我們欣然接受。」
一門性別、和平,及安全的課程也激勵學生去解構締造和平過程中的「陽剛」及「陰柔」角色,傳統上會把暴力與男性、受害者與女性畫上等號。而且該計畫的主管人員會安排各種制度來讓每位學生從祖國到澳洲的生活銜接更加順利,例如夥伴制度,讓一年級的學生與最後一學期的學生配對。
昆士蘭大學課程的體貼做法吸引更多元的獎學金學生──從紀錄片製作人到美國前海軍陸戰隊隊員,形形色色── 從各種創新的角度,包括透過舞蹈、文化觀光、性教育,及預防網路犯罪等,來探索世界並做出貢獻。布里格說:「學生參與和平及衝突的方式相當多元。我們要他們有潛能成為傑出的專業人士及創新者。」


艾茉莉‧納巴庫薩
Emily Nabakooza,烏干
昆士蘭大學,2018-19年
‧和平及衝突研究碩士,專長為透過教育建立和平
‧阿西西社會正義及和平中心(Assisi Centre for Social Justice and Peace)的創始人暨執行長。這是一個以年輕人為中心的非營利組織,著重在烏干達學校及社區內有關性別不平等、社會包容、文盲,及非暴力解決衝突等議題
「和平及解決衝突的入門課程讓我相信我的專業經驗不能夠與我的學術訓練分隔開來。我瞭解到為了從我的留學生活中獲益最多,我不僅必須輕輕放下我個人的觀點及偏見,還必須讓我自己透過這個過程來調整、學習,及拋棄舊知識。在學習之外,我的留學生活還成為我的墊腳石,讓我培養社交及專業的人際網路。這些網絡在我想像不到的方面,已經成為很棒的支持來源。」



傑米‧雷蘇爾
Jamie LeSueur,
加拿大亞伯達省
烏普薩拉大學,2013-15年
‧社會科學碩士,專攻和平及解決衝突
‧在紅十字會及紅新月會國際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擔任緊急業務的負責人,在非洲等地發生災害及衝突時主導人道紓困及災害管理行動
‧ 2020年榮獲烏普薩拉大學年
度校友獎
「我的扶輪和平獎學金讓我有機會到國外學習及研究── 實地應用的經驗提供我一個出發點,成為國際人道服務的一員。不像課程那麼明顯的是,這筆獎學金是個接觸多元文化的獨特機會,有助於我準備好面對國際工作。要成為一位有效能的人道主義者,你必須有很高水準的文化意識,這是不變的真理。」

烏普薩拉大
Uppsala University
瑞典烏普薩拉

普薩拉大學的和平中心以衝突資料著稱,這是一個有關組織暴力及死亡的全面性資料庫。在世界各地,來自歐盟到聯合國的決策者及實行者把烏普薩拉的課程視為全球實證資料的標竿── 該和平中心的獎學金學生也利用同樣的科學方法來探討社會議題。中心主任克莉絲汀‧艾克(Kristine Eck)說:「這裡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我們的學生想要瞭解因果關係,那是我們訓練他們學習的一個技能模組。」
這項為期20個月課程的精華包括與布拉佛德大學的獎學金學生一起到奧斯陸參訪諾貝爾和平中心;學生也有機會可以延續自己規劃的實地考察及研究。舉例來說,在尚比亞,他們可能專注在水資源與用水衛生,在韓國,他們可能探討禁止核子擴散(目的在預防核子武器及武器技術的擴散,同時促進廢除核子武器及核能的和平用途)。一位學生協助一項量化研究計畫來探索社會性別平等程度與其軍事效能的關係。
瑞典以其長久的和平主義為傲,這讓獎學金學生能利用當地的「哲學品茗」(Philosophy Teas)等活動。這是一系列有關和平工作者及哲學家的討論會,由烏普薩拉大學教授彼得‧沃倫斯汀(Peter Wallensteen)主持,地點在一個百年劇院裡── 這項傳統的起源是慶祝瑞典持續200年的和平。艾克說:「我們學生對調停技能模組的興趣提高。以前有比較多人來找我們是想要瞭解
衝突。」

杜克大學及北卡羅萊納大學Duke University and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北卡羅萊納州杜罕姆及教堂山
克/北卡大學的獎學金課程在扶輪和平中心當中算是異數。首先,這項21個月的課程提供有關調停的核心課程,結合分隔10英里的兩所大學的學生,提供學生兩倍的資源及彈性。它也是唯一沒有提供和平研究的碩士課程,杜克把重點放在國際發展政策,北卡大學則視學生興趣而定,提供各種學術專長。
這種總體性的策略讓和平獎學生有工具得以進入相關的發展領域,例如公共衛生及教育,在此他們可以透過,比方說,改善永續發展及人類安全來預防衝突及促進締造和平。該計畫願意跳脫框架思考也促使教學擺脫傳統,有水資源與用水衛生的課程,也有與和平及發展相關的影片系列課程。
課程的挑選標準就是在現場的直接應用:因為監督及評鑑已經成為調停及人道領域的主要工作技能,杜克/北卡大學提供一門調停評鑑的課程。該中心的執行長蘇珊‧卡羅(Susan Carroll)說:「到了最後,雇主不在意你是否瞭解外交的理論。他們想要知道你能夠將其融入你在執行的計畫,並且有能力管理計畫及預算。」

國際基督教大學International Christian University
東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立的國際基督教大學支持聯合國的使命,尤其注重國際外交的可能性。該課程的主任Osamu Arakaki曾任澳洲坎培拉一個聯合國人道機構的法律主管,而副主任賀曼‧撒爾頓(Herman Salton)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工作。該校對跨政府維和機構的重視顯現在「聯合國及永續發展」及「多邊外交論」等課程。
Osamu Arakaki說:「國際基督教大學的使命是培養能對建立長久和平有所貢獻的國際公民。它曾培育出無數聯合國及國際組織的員工及外交官。」
國際基督教大學的人文及科學碩士班以跨領域課程及通識課程著稱。學生可在公共政策及社會研究課程中取得和平研究的碩士學位。
這個22個月的和平研究課程引以自豪的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開放對話。碩士課程是以英語進行,1比18的師生比讓國際基督教大學得以實現其小班教學的目標。廣島的實地參訪讓學生── 包括來自戰亂國家的學生── 聽到原子彈倖存者的聲音,親眼目睹日本如何透過和解來克服種族滅絕。Osamu Arakaki說:「廣島的恐怖不只是存在過去而已。它是一種真實的恐懼,害怕這樣的悲劇未來可能會在世界的某些地方甚至全世界重蹈覆轍,除非我們同心協力來避免這樣的情況。

馬克里爾大學Makerere University
烏干達坎帕拉
馬克里爾和平中心是最新設立的和平中心──也是非洲第一個── 位於非洲長期處於戰亂的大湖區(Great Lakes)。這讓該中心的獎學金學生── 有很高的比例都是來自或生活在非洲── 有機會在衝突的直接後果中── 或是在衝突發生當下── 進行互動。可是馬克里爾的課程並沒有直接挑明戰爭的原因,而是教導學生去擴大自己的和平概念,超越僅是沒有暴力的範圍,進入衡量個人安全與成長的可能。
這項為期一年的課程的精華是前往盧安達的一星期密集考察,獎學金學生可以看到媒體及種族如何直接造成該國1994年的大規模暴行。為了瞭解在戰亂情境中精神如何影響行為,學生也參觀一個盧安達小村落基貝何(Kibeho),這裡的天主教女學童說他們經歷過聖母瑪麗亞顯靈,預言會發生上述流血事件。該和平中心主任海倫‧南巴里瓦(Helen Nambalirwa)說:「我們的學生或是與經歷過衝突的人面對面交談,或是能夠透過我們的實地參訪與真實的情境互動。」
馬克里爾的課程強調人權及難民與遷徙議題,鼓勵學生使用南巴瓦里稱之為「無方法」的締造和平策略── 這個著重於在地參與的彈性策略讓社區能參與和平獎學金學生的社會改變提案,而不僅是接受事先決定的解決方法。
要瞭解坎帕拉扶輪和平中心的詳情,或認識該中心第一批6名獎學金學生,請至rotary.org/africas-agents-change。


世界各地的扶輪計畫

讓每個人都受到歡迎
如何成立一個重視多元的扶輪社
「我們扶輪社的一位肯亞朋友患有嚴重的腦性麻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也不能好好說話,」肯恩‧馬森(Ken Masson)說。「但他可以用腳趾。他是一名DJ,他用腳趾創作他所有的音樂。」
在尋找潛在社員時,扶輪社員們應該聚焦在能成為一個好的扶輪社員的素質,而不是他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質,世界殘障推動組織麻州中部及都會西區扶輪社社長馬森說,這是一個網路扶輪社,與世界各地的其他扶輪社合作,來改善殘障人士的生活品質。他說,一個重視不同能力、經驗和文化者的貢獻之扶輪社將更有趣、更強大,更有能力締造持久的改變。
「不要以為因為某人殘障,他就不能成為扶輪社員,」馬森說。「那是聚焦在這個人的殘障上。但是,老兄,這個人有20種漂亮的能力,可以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扶輪社員。」
創造一個包容的環境必須從誠實的評估開始做起。您的扶輪社是否包括來自社區中服務不足群體的成員,包括退伍軍人和 LGBTQ+ 人士?您的例會地點和時間是否適合殘障人士和有家庭的年輕專業人士?您是否徵求並重視具有不同觀點和經驗的人的意見?(請到my.rotary.org/en/document/rotary-club-health-check下載「扶輪社健康檢查」。)
這裡有一些技巧可以協助您開始實踐包容。
撰文:Maureen Vaught

該做與不該做
該做
教育自己。為您的扶輪社社員提供學習機會,以擴大他們的視野並開啟有意義的對話。邀請當地的多元、平等及包容專家到貴社演講。藉由教育自己,您可以幫助找出可能阻止您創造包容環境的偏見。
成立一個委員會。委員會可以幫助您的扶輪社把包容納入優先項目。「我們有一些扶輪社擔心將其稱為多元、平等及包容委員會,」7930 地區委員會主委大衛‧哈特(David Hart)說,「因為他們認為他們已經了解並代表了他們社區的人口組成。」哈特敦促扶輪社研究他們的社員中可能缺少哪些類別的人。
方便進入。貴社的例會時間是否方便所有人?行動不便的人士是否可以進入該地點?您的一些活動可以線上方式舉行,或可以面對面和線上混合的方式舉行嗎?「人們不明白方便進入意味著什麼,」馬森說。「他們認為,『我們不必擔心我們的例會場所有樓梯,因為我們沒有任何殘障社員。但是,當然,這可能就是為什麼他們沒有任何殘障社員的原因。」
營造歸屬感。讓所有社員參與扶輪社委員會和活動。確保每個人的聲音不僅被聽到,而且受到尊重。好友或扶輪社導師制度可以幫助新社員感受到歸屬感。
大聲說出來。有人的行為不能反映扶輪的理想或價值觀時,你們自己和彼此都有責任去指出。相互尊重的對話可以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不該做

抱著傳統不放。排他性或過時的扶輪社傳統可能會讓來自其他背景的人感到不快。「我們過去常常以祈禱、誓詞和一首歌『來揭開我們例會的序幕』,」哈特說。現在則是由社員們輪流分享扶輪時刻,或告訴全社他們為什麼加入扶輪社或者他們在什麼時候真正覺得自己是扶輪社員。
用扶輪術語說話。避免使用只有內部人員才能理解的扶輪縮寫字和短語,以確保每個人都明白您在說什麼。請記住,沒有人會抱怨某件事太容易理解。
忽視您的偏見。無論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我們的偏見都阻止我們看到一個人有哪些能成為優秀的扶輪社成員的素質。
搞小圈子。環顧會議室,確保沒有人獨自坐著。邀請訪客和新社員參與您的談話。
濫竽充數。「反映我們社區的多元是我們改變對扶輪看法的最佳工具和最佳策略之一,」國際扶輪理事尤索韋克茲(Elizabeth Usovicz)說。「當『社區』開始在扶輪社領導層中看到自己時,扶輪的公共形象就會開始調整,人們對扶輪的理解也會發生變化。」

資源
請到my.rotary.org/en/learning-reference/aboutrotary/diversity-equity-and-inclusion
瞭解更多關於如何建立包容的扶輪社文化的資訊。
請到my.rotary.org/en/document/rotary-club-health-check下載「扶輪健康檢查」。
請到my.rotary.org/en/document/diversifying-your-clubmember-diversity-assessment下載「扶輪社多元評估」。


那是什麼感覺…
平凡的扶輪社員們也可能會有非凡的經驗。
由他們親口說出,告訴我們

那是什麼感覺…

繪圖:Richard Mia







分享你的故事
從〈那是什麼感覺〉專題在《國際扶輪英文月刊》2016年1月首度推出以來,就是讀者最喜歡的單元之一。現在,從《國際扶輪英文月刊》2月號開始,〈那是什麼感覺〉會成為每個月的固定專題。如果你是扶輪社員且有很棒的故事可說──又或者你認識的某個與扶輪有關的人有很棒的故事可分享── 我們都想要知道。
請把你的故事分享到magazine@rotary.org,郵件主題請包含"What It's Like"的字樣。
請在未來出刊的扶輪雜誌繼續閱讀這些最美好的故事。
贏得牛仔競技錦標賽腰帶扣

傑夫‧克萊恩(Jeff Cline)傑夫‧克萊恩(Jeff Cline)
北卡羅來納州希科里湖(Lake Hickory)扶輪社

在騎馬方面,我過去只有在度假村騎過幾次是從頭到尾的。但是在2012年,我和妻子去了伯利茲(Belize),這個牧馬人帶我出去騎馬。他說:「你想慢跑嗎?」我說,「什麼是慢跑?」這表示我對騎行知之甚少。當我感覺到馬在我身下漂浮的感覺時,我說:「天哪!這太棒了!」
當我們回到北卡羅來納州的家時,我租了一匹名叫菸草(Tobacco)的純種馬,之前是賽馬,並開始和他一起訓練。同年,我們去了懷俄明州的科迪(Cody),到那裡看牛仔競技比賽,我第一次看到繞桶賽。你把這三個桶設置相隔30碼左右的距離,你必須以某種模式圍繞它們比賽,而不是把它們撞倒。專業人士疾馳如此之快,並做出這些艱難的轉彎。真令人驚心動魄。就在觀看他們時,我意識到:我一定要做這個動作。
然後我看到一則廣告,上面寫著:「學習如何參加繞桶賽。」這是牧場上的一小時課程。經營這個班的女人戴著這個又大又亮的冠軍腰帶扣。我問她怎麼弄到,她解釋說,要得到一個冠軍腰帶扣,你必須贏得幾場比賽。「嗯,我想要一個,」我告訴她,她說,「你必須去買一個。」她是在開玩笑。但在我的腦海裡,我在想,「好吧,比賽開始!」
我的妻子喬伊(Joy)笑了笑,翻了個白眼。但我們1979 年就結婚了,所以她知道這事會怎麼發展。我開始和菸草一起訓練。我摔過幾次,這是肯定的。我有一次訓練最後被送去急救,縫了8針並做了電腦斷層掃描。喬伊對我那天的騎行很不滿意。那次之後,我答應一定戴頭盔。喬伊給了我一枚有她祝福的一分錢幸運幣,所以我確實有保障措施。
我拼命練習、練習、練習、再練習。雖然我騎馬還不到一年,但無論如何還是開始參加比賽。這些比賽是由國家桶馬協會(NBHA)贊助。當時我57歲,2013年整個夏天我都在參加高級組的比賽。
第二年,NBHA推出了一個新的組別,獎勵一致性而不僅僅是速度。現在,有一些優秀的老牛仔,速度和子彈一樣快。但因為我是最沒有經驗的騎士,所以我想出了一個你可以稱之為數學策略的東西。基本上,我可以騎得很慢,如果我沒撞到桶子,就會積累積分。這有點像那部電影,片中主角意識到他的國家沒有跳台滑雪運動員,所以他學會了跳台滑雪,最後打進奧運。我每週六都去比賽。
到了年底,他們舉行了一場宴會。我不確定我是否贏得了什麼。但我聽到他們叫我的名字,宣布我是北卡羅來納州9區高級5D組冠軍。你可以猜到我得到了什麼。我可能是一隻烏龜,但我的腰帶扣和任何野兔的一樣閃亮。
我現在還在騎馬。一旦你感受到了真正騎馬的感覺,在你心中你就是一名騎士。但我不再參加比賽了。我唯一的目標就是得到那個腰帶扣。我的孩子們去過我騎馬的農場,當然喬伊也看到我參加很多比賽。我記得有一次,我都上馬,準備離開滑道了,然後接到了我未來女婿的電話。他說:「今晚我要向你女兒求婚!」我說:「好吧,孩子。祝你好運。」然後我把手機放回口袋裡,騎得很開心。
口述由Steve Almond撰寫

到世界各地旅行和服務一年

伊凡‧艾爾巴(Ivan Alba)和 艾琳娜‧盧貞-艾爾巴(Elena Lujan-Alba)

加州拉梅薩日出(La Mesa Sunrise)扶輪社
和他們的女兒,伊莎貝爾(Isabel)及莉莉(Lily)

伊凡:當我們認識然後結婚時,艾琳娜和我都是旅行者。然後我們在2004年生了女兒伊莎貝爾。
艾琳娜:我們和小嬰兒坐在那裡,認為我們不會經常旅行。但當時我們都在小學工作,我們知道六年級那一年孩子們要學習世界文化。所以我們想,與其在書本上研究其他文化,不如帶伊莎貝爾環遊世界。
伊凡:接著在兩年內,我們生了莉莉。[笑]但這只會鞏固我們的決定。
艾琳娜:我們在客廳裡放了一張兒童用的世界地圖。有一回,我們問莉莉她想去哪裡,她說:「我想去剛果!」」我們說,「為什麼是剛果?」她說:「因為那裡有一隻長頸鹿!」果然,在地圖上的非洲中部有一大張長頸鹿的照片。
莉莉:基本上我這輩子都對這次旅行感到興奮。我會在學校向我的朋友吹噓,「我很快就要去環遊世界了!」
艾琳娜:但我們不想這一年只當遊客。我們把女孩們帶到了墨西哥的巴亞爾塔港(Puerto Vallarta),當時她們還小。我們出席了一個扶輪會議,發現該社正在附近做一個服務專案,我們就去幫忙。有一次,我們的孩子們有點無聊。所以我告訴她們去拿他們的著色本和蠟筆。女兒們開始將著色本的一張張撕開並分發蠟筆,突然之間我們有15或20個孩子和他們的媽媽在著色。我們看到我們的女兒們能與別人分享她們熱愛的事物。
伊凡:我們決定,從那時起,我們度假都要含有服務。我們希望我們的女兒們明白,雖然旅行很棒,但如果能在旅途中幫助人,那就更棒。
艾琳娜:一切都剛剛好:我們的家庭旅行變成了一年的扶輪服務。
伊凡:我們存了很多年的錢。我們辭掉了工作、賣掉車子、把房子租出去、把女孩們從學校接出來。我們必須在路上教育他們。加入扶輪陣容使我們不論到任何地方都能與當地社區建立聯繫—— 歐洲、非洲、亞洲、南美洲。扶輪社員們照顧我們,就好像我們是他們自己人一樣。他們會在機場接我們,開車送我們到處看看。透過他們,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能與服務專案建立聯繫。
伊莎貝爾:當我們離開聖地牙哥時,我11歲,我記得對於要離家一年感到非常緊張。我必須學會如何靠行李箱生活,一次數天。但在旅行結束時,我注意到我改變多麼大。在我們啟程之前,我對吃什麼以及如何打發時間非常挑剔,但現在我對新事物心態更加開放。這次旅行也激起了我對旅行的興趣。我是一名高三學生,一畢業,我會花一年的時間去旅行。我想做以服務為導向的實習。
莉莉:我想說的是,在那一年裡,我的身心都成長了至少三年。最後我真的很想家。我們最好的經驗之一是在菲律賓,在那裡我們有機會上學。奇怪,我變得懷舊,穿上制服和及膝襪子回到教室。
伊莎貝爾:我喜歡訪問肯亞一個名為「重啟非洲」的專案。這是一個因衝突而被遺棄或成為孤兒的孩子的家,由一位名叫瑪麗‧庫爾森(Mary Coulson)的扶輪社員經營。一百多個孩子,從嬰兒到青少年,住在那裡。
艾琳娜: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托兒所陪一個小女孩,只是聊天和擁抱。這件事讓我產生了這個幻想:要是我們收養她呢?但後來我想:她在那裡過得如此快樂,得到這麼好的照顧,我為什麼要把她從這個地方帶走?
伊凡:這是我們在國外這一年學到的很大一部分:無論你走到世界的哪個地方,你仍然會看到孩子們在笑。你正在訪問一個貧困的地區並不意味著你正在訪問一個令人悲哀的地區。哪裡有充滿愛心的社區,哪裡就有快樂的生活。
莉莉:有一天,我的英語課提到非洲這個話題。有些同學說:「非洲是一個貧窮的地方,我們應該多送一些東西給他們。」我的大腦基本上爆炸了。我設法解釋,非洲不僅僅是一個到處都是值得同情的窮人的地方。
艾琳娜:在我們離開前幾個月,我確實有一陣子在想:哇,我們真的要這樣做嗎?但整個旅程真的是天衣無縫。這太神奇了。我們只有一次在柬埔寨感到驚慌。我們搭乘一輛包租巴士,途中在一個小鎮停下來上洗手間。我讓女孩們先走,當我從洗手間出來時,我看到伊凡站在那裡。巴士不見了。
伊凡:因為艾琳娜在浴室裡待的時間有點長,我不得不做出決定。假如我和女孩們待在巴士上,艾琳娜從浴室出來時,就沒有人在場解釋巴士要回來了。
艾琳娜:是的,你說過了,我說:「下次,不要再單獨留下我的女兒們了。」[笑]我不應該笑。那是我這輩子最長的12分鐘。
莉莉:順便說一句,我不知道巴士要回來了。我嚇壞了。我們姐妹只是坐在那裡聽音樂,彷彿「我們會沒事的。」嗯,我們不會沒事的!我們在柬埔寨,在巴士上,我們的父母不在身邊,也沒有任何方法可與任何人通訊!
艾琳娜:就像我說的,有一點恐慌。但我們確實有一個計畫,如果女孩們不回來的話。我們打算雇一輛計程車去追那輛巴士。
伊凡:在我們整整一年的旅行中,這是所發生最糟糕的事。我們從來沒有遇到扒手或被騷擾。這個世界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世界到處都是善良和好心的人。不只是扶輪社員而已,我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這樣。這段經歷真的改變了我們對世人的看法。
口述由Steve Almond撰寫

成為開放水域的游泳選手

麗杜‧凱迪亞(Ritu Kedia)

扶輪青少年交換,印度到美國佛蒙特州,2005-06年度
芭卡‧凱迪亞‧阿格拉沃(Barkha Kedia Agrawal)
扶輪青少年交換,印度到奧勒岡州,1999-2000年度

芭卡:我和我妹妹開始學游泳的地方是我們居住的印度安拉瓦提(Amravati)市運動中心的泳池。可是那時我父親在報紙上看到600公里外的孟買有一場5公里的游泳比賽。他帶我到那裡,讓我下到海裡。當時我9歲。
麗杜:芭卡參加那場比賽的前兩次她沒游完。第三次,她和我姑姑待在孟買約一兩個月,找教練練習。她的教練說:「你知道,對長泳來說,你需要很大的耐力。你必須很堅定。你需要練習。」他認為她具有這些能力。第三次,她成功游完5公里。當時她12歲。
芭卡:我第一次獨泳是在那場比賽之後幾個月。獨泳是這樣子的:那不是和其他選手比賽。你不能碰到船或是上船,否則就失去資格,可是你可以愛游多久就游多久。完成那項泳賽本身就是成就。我的第一次獨泳是36公里。我的下一場是參加瑞士的蘇黎世湖馬拉松泳賽。那是26.4公里的計時賽,選手必須在12小時之內完賽。我獲得銅牌。
麗杜:心理上及精神上,我們家及扶輪大家庭都不斷給我們支持:每次我們游泳比賽完回來,就會有20名扶輪社員帶著花束及花圈及音樂在火車站等我們。他們會邀請我們參加扶輪社例會來分享我們的體驗。
芭卡:我們在童年就接觸扶輪。我們父親基秀‧凱迪亞(Kishor Kedia)曾擔任扶輪社社長,後來還成為3030地區總監。他以前會在我們游泳的泳池舉行他扶輪社的理事會。我父親會和其他理事坐在那裡,我母親會幫我們計算圈數。
蘇黎世湖的比賽後約1年,我參加扶輪青少年交換到奧勒岡州密爾瓦基。我去看波特蘭拓荒者隊的籃球比賽。我參加《森林王子》(The Jungle Book)的戲劇演出。我認為他們給我一個角色的唯一原因是主角毛克利(Mowgli)的女朋友是印度人。
麗杜:我從青少年交換學到的最大收穫就是你心裡想的事就應該去做,否則事後會後悔。佛蒙特州的布蘭登(Brandon)是一個關係非常緊密的社區。學校裡有些人從3歲開始就成為朋友,所以我很難交到朋友。有很多事是我現在認為我當時應該做的,可是我沒有。
隔年,在2007年,我在一個月之內游了4場國際賽。我的第一場開放水域泳賽是直布羅陀海峽,從西班牙游到摩洛哥。之後是希臘的托羅尼歐斯海灣,再來是瑞士的蘇黎世湖,最後是英吉利海峽。當我泳渡英吉利海峽時,我真的已經筋疲力竭了。
芭卡:我認為麗杜可能是開放水域泳賽唯一在一個月之內參加4場國際賽的人。在她橫渡英吉利海峽後,隔天我們到協會辦公室去領證書。他們說,你們是亞洲第一對泳渡英吉利海峽的姐妹。我們不知道有這樣的記錄。我們是全世界第四對。
麗杜:我和姐姐泳渡直布羅陀海峽時,她是女選手第二名。在你下水的地方,場面很混亂,有幾秒鐘你根本不知道誰在撞你。水從四面八方而來。你會覺得你好像在瀑布底下之類的。然後你會想:「好,我們來找一種節奏,開始游泳。」
芭卡:2016年,麗杜到孟加拉,在孟加拉灣國際馬拉松泳賽締造世界記錄。她是參賽的人當中最快的,不分男女選手。可是在比賽期間她還被水母螫傷。
麗杜:我看到一球白白的東西朝我而來。有很長的觸手,感覺就像1,000根針刮過我的手。我大概失去意識幾秒鐘。超級刺痛。就像有人朝你潑強酸。引導我的船上漁夫說:「抓住救生圈,爬上船來。」可是在馬拉松泳賽一旦碰到船就失去資格。所以我說:「只要我還有意識,我就會游下去。」然後我繼續游。非常非常痛。我想我一心只想要把它游完;那就是我最後打破世界記錄的原因。我手和前臂的皮膚花了近兩個半月才恢復正常。
芭卡:在我游英吉利海峽時,天色很黑,正在下雨,風很大。英國的雨很可怕。它像是會割穿你的身體。我父親和教練告訴我要靠近船游來擋風。所以聽到那個巨大聲響時,我保持安全的距離游,可是又很靠近船隻。
麗杜:我至今仍然記得那個聲音。我在船上。大浪打來,船往下。我聽到很大的爆裂聲,我們以為船打到她的頭或是什麼。我仍然記得我父親和教練臉上的表情。他們大聲呼叫她:「芭卡!芭卡!」
芭卡:我以為他們在為我加油,像是:「衝,芭卡!衝,芭卡!」可是後來我瞭解到那個芭卡不是歡呼的口氣,而是擔憂。然後他們看到我還活著,就說:「繼續游!繼續游!」隔天他們才告訴我發生什麼事。
麗杜:她參加的是那一季的最後一場。那時是9月。那天,她是唯一完賽的獨泳者。天氣糟透了。
芭卡:12點我看到法國海岸時,我所游的距離本該只花45分鐘,可是因為大浪我卻多花了5小時。
麗杜:你聽到很多選手說:「我差一點游泳橫越英吉利海峽。」可是沒有幾乎差一點這回事。你要不是游完,就是沒游完。開放水域是對你身為人的大考驗,因為你是一個人游。你一天練習8小時:上午4小時,晚上4小時,加上每兩星期游一次8到10小時的長泳。
芭卡:如果你想要冒險,挑戰自我,挑戰大自然,那就試試開放水域游泳。對這種游泳來說,你所做的每件事就是代表你這個人。
麗杜:它給你紀律。它給你意志力。它給你信心,因為你覺得:如果我做得到這個,我就做得到人生其他每件事。
口述由Frank Bures整理

步行橫越阿爾卑斯山

亞利山卓‧甘登(Alexandre Gandon)
法國坎城-里維埃拉(Cannes Riviera)扶青社

我開始長距離健行──像是2019年我從法國南部坎城走1,500英里到丹麥哥本哈根── 我的重點從來不是體能挑戰。我只是在我的假期探索另一種旅遊方式。我覺得健行是認識人的最好方法。
2020年夏天,我決定從坎城橫越阿爾卑斯山到日內瓦。路線只有370英里,可是22英里的高度差讓它成為難度很高的任務。為了增加趣味,我計畫在星空下睡覺,所以我只帶一個小背包,空間只容得下兩雙襪子、兩件T恤、一件雨衣、兩條求生毯,以及一個手機用的輕型太陽能充電器。
我也帶一塊特殊香皂每天洗衣服用。在夏天,山區有足夠的太陽及風讓衣服很快就乾,也有足夠的湖泊和河流可以讓我盥洗── 雖然冷水會令人精神為之一振(最保守的說法)。可是健行時保持良好衛生十分重要,而且我看到人或到烘焙坊買麵包時,我想要看起來有把鬍子刮乾淨。此外,我計畫沿路拜訪扶輪社員,例如在法國布聖莫里斯(Bourg-Saint-Maurice)及安納馬斯(Annemasse)迎接我的社員。
當時,我正擔任坎城-里維埃拉扶青社的社長,所以我為這趟健行增添另一個新元素:為某個目標募款。本社其他社員協助募款及媒體宣傳等事務。我們也腦力激盪來挑選一個本地我們可以協助的組織。突然間,我的健行不再是個人而是集體的行動。我們選定「里奧組織」(Association Leo),它資助兒童癌症研究並提供經濟援助及道德支持給罹癌兒童的家庭。它的名稱來源是一個因癌症離世的15歲男孩,創辦人正是他的母親戴芬妮(Delphine)。在我健行期間,她連同她的丈夫及女兒不斷傳送鼓勵的訊息給我,成為很棒的激勵力量。
我在8月1日從坎城的節慶宮會展中心(Palais des Festivals)出發。健行穿越阿爾卑斯山並不如你可能預期的那般困難。當然,我需要做某種程度的體能準備。我做呼吸練習,強化肌肉,在出發前半年,我停止吃肉好讓自己減重,以擁有更適合健行的體態。我之前的健行也讓我準備好面對行程中可能發生的事。我習慣健行,不再會有長水泡的問題。有個有趣的差別,阿爾卑斯山步道的石頭對腳底來說並不如── 比方說── 科西嘉島的硬。後者的石頭更可能碎裂,覆蓋步道的碎石也比較尖銳。
最重要的守則是要喝大量的水,這在阿爾卑斯山區並不困難。即使我不渴,我還是把握每個喝水的機會。我決定只在沿途遇到的商店吃東西,可是我常常可能連續48小時都沒吃。在某些路段有人陪我一起走時我也會得到協助。今年擔任昂蒂布角(Antibes Cap'Azur)扶青社社長的朋友馬修‧梅羅(Mathieu Maero)頭兩天陪我一起走,其他朋友會在沿途與我會合。那時我發現就跟騎自行車一樣,如果有人走在前頭會有助於我向前走。
我沒有固定的路線。我用一個叫做「造訪」(Visorando)的應用程式,上頭可以找到健行步道的詳細地圖。可是我很想要造訪一些地標,包括阿爾卑斯山海拔最高的人工鋪設的隘口── 伊澤爾谷(Col de l'Iseran)。(環法自行車大賽的粉絲對這個地點應該都很熟悉。)我睡在這個隘口最高點附近,海拔近8,000英尺。這是我最具挑戰性的夜晚,溫度降至近華氏44度(約攝氏6.7度)。保暖的一個訣竅就是躺在用松樹樹枝鋪的床上。
絕大多數的時候,我運氣都不錯。我沒想到沿途遇到的阻礙會這麼少。唯一算是意外的一次是有一隻黃蜂叮了我的下嘴唇(我很容易「招蜂」引蝶,經常被叮。)我的嘴唇腫得很可怕,可是我設法找到藥局,嘴唇不到一天就恢復原來的樣子。它讓我學到處理挫敗時不要過度驚慌。
在阿爾卑斯山,你必須當心雷雨;如果遇到了,要遠離樹木,藏好你的步行杖以避免雷擊。健行時,我會注意天候,每次下雨我都會找個有遮蔽的地方補補眠。可是整體來說,老天爺很幫忙,我就如計畫般在8月20日抵達目的地。我們超過我們的募款目標,募得3,000英鎊,相當約3,500美元。為此錦上添花的是日內瓦扶輪社社員為我籌辦的歡迎會,他們辦理一烤肉趴來向我致敬。我必須承認,再次吃肉的感覺很棒。
口述由Alain Drouot整理

帶著自體免疫罕見疾病──以及更罕見的狗──活著
米歇爾.穆羅(Michelle Munro)
華盛頓州南惠德貝(South Whidbey Island)扶輪社
2001年12月10日,我打完籃球後去為聖誕節買東西。回家後,我太太和我開懷大笑因為我看起來就像魯道夫── 我的鼻子和耳朵都是亮紅色的。可是隔天,我就動不了。我無法順暢呼吸。我無法解釋有多痛;我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在痛。
我被診斷出患有一種名為復發性多軟骨炎的自體免疫罕見疾病。這個病會讓你的免疫系統攻擊體內的軟骨及結締組織── 你的耳朵、你的鼻子、你的氣管、你的心臟。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你體內各處有這麼多軟骨組織。當醫生說:「我們會替你轉診給一位風溼病專科醫師,他會幫你治療」時,我心想我可以當天看到醫生。可是其中一位護理師告訴我:「不急。不是說你看了就會改善。」
那不是我想聽到的。我是個非常樂觀的人,所以我開始盡可能多瞭解多軟骨炎這個病,可是當時的資訊比今天少非常多。我在網路上看到的每項資訊都提到診斷後壽命剩3到5年。從那時候起,我就瞭解到那是因為人們太晚獲得診斷。我非常堅信獲得良好的醫療照顧,我會比這個多活很久。
不知道是我吃的某種藥還是這個病本身讓我一眼失明。我不確定我是否另一眼也會失明,所以我開始研究導盲犬。我發現還有其他服務犬,包括適合我這種情況的。填寫申請書和面談的過程真的很困難。我自己之前都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提供他人服務,現在我是那個需要幫助的人。
我的第一隻服務犬海頓(Hayden)和我非常親密。我跟他溝通幾乎不用開口。我記得有一次我從樓梯跌到地下室,海頓跑下來查看我的狀況,可是我無法說話,因為我摔斷了幾根肋骨。海頓往樓上衝,我心想:「你在做什麼?」然後他把電話拿來給我,這是他受訓在危急時要做的事。可是我無法打電話,因為我無法說話。所以他再次跑掉。通常在那樣的情況,他會躺下來陪我。可是他跑到我們的後院不斷嚎叫,直到一位鄰居,他有鑰匙,進來房子裡,打電話叫救護車。聽到海頓嚎叫,鄰居知道有事不對勁。
我現在的提歐(Theo)已經養兩年了,所以我們還在瞭解彼此。他會做每件我需要他做的事。當我發作時,即使我太太在場幫我,無論我們在哪,他還是會跑去拿我的疼痛藥來找我。
我盡量保持樂觀,可是新冠疫情不一樣。我打了疫苗,可是因為我的病,我的做法還是像沒打疫苗一樣── 即使戴口罩是個挑戰,因為我的軟骨組織不夠堅固到可以讓耳朵上部不會往前翻起。
我在2020年夏天,疫情燃燒之際加入南惠德貝扶輪社。我很幸運,因為我的扶輪社非常認真看待防疫措施。在Zoom線上例會時,總會有人問:「提歐在哪裡?」提歐佩戴著一條扶輪頭巾,更正式的場合他還會打扶輪領結。他被提名為本社的吉祥物── 即使其他社員也會出現在Zoom畫面的寵物貓狗可能無法完全認同。
口述由Frank Bures整理


國際扶輪社長梅塔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敦促各國保護紅樹林
作者 撰稿:Ryan Hyland

國際扶輪社長梅塔Shekhar Mehta於11月10日與扶輪代表團一起參加了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探討扶輪如何因應環境挑戰,包括復育紅樹林,紅樹林是一種在沿海地區可以減輕氣候變化影響的重要生態系統。
此次氣候峰會,也稱為COP26(締約方會議的簡稱),在兩週內召集了近100位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為石化燃料排放制定了新目標。這是扶輪第一次參加此一每年舉行的會議。
梅塔社長與大英國協秘書長史考蘭(Patricia Scotland)共同主持了一場圓桌討論會,重點討論紅樹林在緩解及適應氣候變遷方面的關鍵作用。紅樹林有可以固著大量的碳,防止暴風雨怒潮及海岸侵蝕、過濾污染物、為水生生物提供棲息地等等好處。
在54個大英國協國家中,33個國家擁有紅樹林生態系統,佔全世界紅樹林總面積的22%。在過去半個世紀裡,由於氣候變遷與快速城市化,全世界超過50%的紅樹林系統已經消失。
「因為紅樹林已經消失,大海正在沖刷海岸線,」梅塔說。「我們正在失去我們的生態系統。一旦紅樹林死亡,我們的海洋生態與沿海社區就會消失。」
來自20多國的氣候及環境代表與專家們出席了此一圓桌會議,並承諾與扶輪一起採取行動,幫助拯救和復育紅樹林。
扶輪參加COP26會議的代表團成員有「扶輪代表網絡(Rotary Representative Network)」的負責人朱迪思‧狄門特(Judith Diment)(該網絡由32名駐聯合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的非官方大使組成);扶輪駐大英國協代表道格‧威爾斯(Doug Wills);代表環境永續性扶輪行動團體出席的卡倫‧坎德瑞克韓茲(Karen Kendrick-Hands);以及約翰‧麥克弗森(John MacPherson)與塔里克‧杜拉尼(Tariq Durrani),他們幫助籌辦了一場英國學童比賽,以製作在峰會展示的海報。
在過去五年中,扶輪基金會已投入了超過1,800萬美元,用於支持永續、以社區為基礎的環境服務專案的計畫。7月1日,扶輪基金會開始接受支援環境的全球獎助金申請,環保在2020年添加成焦點領域其中一個領域。有潛力的服務專案還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因應環境惡化、永續性種植糧食及保護水源。
以上中文由台灣扶輪月刊譯自國際扶輪網站RI President Shekhar Mehta urges countries at COP26 to protect mangroves。


成為殘障人士的好盟友
發表於 2021年12月3日
作者:S Marathe(應作者要求隱去全名)

身為一名視力受損的年輕扶輪社員,我漸漸了解盟友的重要性。盟友是任何積極嚮往能夠包容並有意藉由自己的思想、行動及言語有意識地促進尊重與包容文化的人。
許多組織正在積極嘗試解決性別、文化及殘障方面少數群體在員工中人數甚低的問題,並正在採取一系列策略。但很多時候,最重要的是日常行動。在12月3日國際殘障人士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我想分享一些能成為偉大盟友的特色。

明白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盟友深具同理心,並欣賞我的殘疾生活經歷對我來說是獨一無二的。沒有兩個殘障人士是相同的,即使他們經歷了相同類型的殘障。他們的生活經歷、偏好與觀點都會是獨一無二。因此,您不應該採取「千篇一律」的方法,在沒有事先詢問他們的情況下假設他們需要什麼支持。儘管您可能認為自己在做正確的事情,但對他們的支持可能看起來非常不同,而且您所提供的支持可能根本幫不上忙。
我在法律上是盲人,因為我沒有中央視覺;然而,我的周邊視覺是驚人的!我不用拐杖,而且滿意自己的移動性和導航感── 常會讓人感到驚訝,因為人們一想到盲人,刻板的印象就是一個拿著拐杖或牽著導盲犬的人。

表現出真正的好奇心,渴望學習和理解

盟友不怕追問自己不明白的事、自我教育並實踐他們學到的東西。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如果他們第一次沒有做對,真誠地再試一次。
只有當您進行雙向對話,接觸多元不同的人們,並願意以開放的態度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事物時,才能打破污名和刻板印象。我發現分享自己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故事有助於消除障礙並建立信任。
很多人看到我貼著看我的智慧手機時,開頭會說「看起來有人需要眼鏡囉」或「你媽沒有告訴你看螢幕別貼得太近嗎」這樣的對話。當我解釋說我沒有中央視力時,他們便感到驚訝與羞愧,然後沉默不語。我喜歡聽到的回答則是「聽起來很有趣,請多告訴我一些。」我的殘疾是我的一部分,我並不為此感到羞恥,您也不應該為我感到羞恥。
每五個人就有一人患有殘疾,因此您很可能已經認識某些殘障人士。我鼓勵你挑戰你既有的假設,並且設法先從了解他們開始。讓我們保持對話流暢、解決深層問題、改變社會規範,讓殘障不再是禁忌!

請創造空間讓我自己發聲、感到被賦予力量、採取行動並定義自己的身分

在我年輕時,當我仍深深受人否定時,我發現像父母及密友這樣的支持者是無價的,但我不想讓他們為我辯護。我只想要他們默默幫忙。
當我遇到其他志同道合的人並在會議上感受到社群的力量時,我發展出自己的意見,並在大學裡為自己辯護。
我發現最有影響力的盟友不僅為我清除障礙,而且教會我如何清除障礙。他們的角色是讓我充滿信心並且在我測試自己的想法並發展自己的聲音時予以傾聽。當我跌倒時,他們在旁解開疑問,幫助我瞭解什麼行不通,並提議新的方法。
這是我的生活,我想活出自己!我想要嘗試騎雙人自行車爬山,感覺從我的臉上滴下來每一滴汗珠。我想要獨自環遊世界,在波蘭品嚐第一口中心滿是黏糊糊果醬的甜甜圈。我想要自己在執行理事會面前展示我的服務專案時,感受到成就感。我想要獲得相同的機會與經驗──即使我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執行任務並達到不同的結果。
盟友是在我身邊,推動我繼續前進的人。我相信大多數扶輪社員都會自然而然地交到盟友──因為包容的行為深深植根於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要在與他人的所有交往中保持公平,並且對待他人以身為人類同胞加以尊重」。如果我們應用這一點及四大考驗,扶輪社員將會作好準備成為好盟友。
欲獲得更多關於扶輪的多元、平等及包容特別工作小組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task force的資訊請前往https://my.rotary.org/en/rotarys-diversity-equity-and-inclusion-taskforce。

本文由台灣扶輪月刊譯自國際扶輪「扶輪之聲」(Rotary Voices)中Being a good ally to those with disabilities一文。


二、地區活動報導
DISTRICT REPORTS

2022年處理不遵守規定訂閱扶輪雜誌的最新程序
國際扶輪於2022年1月初函知各區域扶輪雜誌主編及經理,表示過去處理不訂閱扶輪雜誌或不支付雜誌費用之不遵守規定扶輪社的程序令人挫折,對區域扶輪雜誌的營運及全球共享扶輪資訊有直接影響。
過去一年來,國際扶輪通訊委員會努力研擬處理不遵守規定扶輪社的新程序。經與其他業務部門進行多次討論後,去年11月,已將一項辦法提交國際扶輪理事會並獲批准,管理不遵守規定扶輪社的最新程序。簡要說明如下:
先前的程序:
2022年7月1日開始的新程序
扶輪雜誌向國際扶輪呈交不遵守規定扶輪社的報告。
扶輪雜誌向國際扶輪呈交不遵守規定扶輪社的報告,列明不遵守規定的原因是不付費或是不訂閱。報告應每季呈報一次。
國際扶輪秘書處將樣板通知函寄給扶輪雜誌,然後由扶輪雜誌寄發給不遵守規定的扶輪社。
扶輪雜誌將這封通知函寄給扶輪社;國際扶輪將另外函知地區總監。
扶輪社有120天時間來補交訂閱費以達成遵守規定,否則暫停社籍。
扶輪社有90天時間來補交訂閱費以達成遵守規定,否則暫停社籍。
如果扶輪社不遵守規定,扶輪雜誌將向國際扶輪寄發報告。暫停扶輪社社籍。
在90天寬限期兩週前,另一封樣板通知函將寄發給仍未遵守規定的扶輪社,以提醒將會暫停社籍。
如果扶輪社仍不遵守規定,扶輪雜誌將向國際扶輪呈交報告。暫停扶輪社社籍。
程序到此結束。
對於暫停社籍且不遵守規定達180天的扶輪社,將發送另一封樣板通知函,說明「國際扶輪理事會可逕行決定終止該扶輪社社籍」。
查核扶輪社。

社長當選人訓練研討會(PETS)和總監當選人訓練研討會(GETS)的課程將包括有關強制訂閱扶輪雜誌的資訊。

將決定不遵守規定的門檻:多少不遵守規定的社員構成扶輪社不遵守規定? 20%的扶輪社社員?或50%的扶輪社社員?
國際扶輪將這個程序納入「扶輪政策彙編」(Rotary Code of Policies)中,希望看到遵守規定訂閱扶輪雜誌的情形能夠改善。國際扶輪理事們已瞭解這個問題,並將在各自的區域內倡導訂閱扶輪雜誌。理事們對扶輪社不遵守規定訂閱的情形感到驚訝,尤其是在某些區域。令人驚訝的是,有些地區總監及扶輪社社長不知道強制訂閱扶輪雜誌的規定。這意味著國際扶輪必須在社長當選人訓練研討會(PETS)及總監當選人訓練研討會(GETS)增加關於強制訂閱扶輪雜誌的訊息。
國際扶輪也將繼續宣傳扶輪雜誌是分享統一與一致的扶輪訊息,增加了解與連結扶輪的重要扶輪管道。
國際扶輪將繼續支援扶輪全球媒體網(Rotary Global Media Network),並感謝各主編的奉獻與辛勤工作。

扶輪政策彙編2022年1月版本──不遵守規定扶輪社

51.020.8.不遵守規定扶輪社
扶輪雜誌應每年兩次在國際扶輪秘書長決定的時間,將授權區域內所有不遵守規定的扶輪社呈報國際扶輪。雜誌同時要將秘書長提供的訊息,通知不遵守規定扶輪社,解釋訂閱扶輪雜誌的重要性,說明不遵守規定的後果,並訂定自通知日起三個月(90天)為達成遵守規定的期限。
未在此期限內達成遵守規定的扶輪社將受以下處罰,直到該社完全遵守為止:
1)個別扶輪社社員無論是當選的還是被指派的,將無資格擔任任何地區、地帶及/或國際扶輪的職務
2)扶輪社無權向總監提名委員會提出建議
3)扶輪社在地區年會、地區訓練講習會及任何授權的扶輪社表決中無投票權
4)扶輪社無權同意任何向立法會議提交的建議制定案或向決議案會議提交的決議案
5)扶輪社無權同意總監候選人提名案提出的挑戰
6)秘書處立即停止服務,包括扶輪基金會的服務,例如接受新的或處理現有的計畫申請案;以及認可扶      輪社擔任現行扶輪基金會計畫獎項的贊助社或主辦社
7)扶輪社不會獲得總監的以下服務:寄送總監月報、列入地區郵寄名單及公式訪問。
扶輪雜誌將秘書長所說明之上述後果的訊息,通知不遵守規定的扶輪社,並且將副本抄送各該社的地區總監。總監應負責查核那些扶輪社不遵守規定,並確保其地區內不遵守規定扶輪社的社員不得擔任任何地區、地帶及/或國際扶輪的職務,無論是當選的或是任命的,並且一旦知道訊息,應立即通知不遵守規定扶輪社的社長及/或秘書。
根據國際扶輪細則第3.020.1條,收到通知後6個月(180天)內未達成遵守規定的扶輪社,理事會可逕自終止該社社籍。(2021年11月理事會62號決議)

資料來源:Source: November 2021 Mtg., Bd. Dec. 62


3461地區2022-23年度獎助金管理研習會(GMS)
作者 3461地區總監月報編輯室
國際扶輪3461地區獎助金管理研習會(GMS)是非常重要的地區訓練研習會,其目的是希望充實地區各社有關獎助金申請的知識與協助申請獎助金,例如申請獎助金所需的條件、申請程序、結案報告等各項知識與技巧,地區辦公室推動地區獎助金管理研習會(GMS),旨在幫助各社做好獎助金申請的準備。

由台中山海屯社主辦的獎助金管理研習會於2021年12月18日假新民高中(國際會議廳)舉行,總監薛秋雄Trading感謝與會社友的熱誠參與熱烈討論,3461地區扶輪基金會已建立相當完整制度,除參加基金研討會外,募款也是相當重要,這三年來金額均徘徊在百萬之間,扣除指定捐款,三年後地區能使用基金數額其實並不多,近年TRF一直改變分配比例,地區所能分配基金逐步減少,因此懇求各社對於扶輪基金捐獻要多做鼓勵。
總監當選人楊迺津DGE Dentist,感謝Trading總監蒞臨指導及各位社友參與,國際扶輪基金「獎助金」來自三年前社友捐款50%的地區指定用途基金(DDF),台灣扶輪社友都非常踴躍捐獻行善天下。歷年來台灣的扶輪基金捐獻,總額都是在世界名列前茅。可是對於全球獎助金(Global Grant; GG)的申請,相對卻是比較少,主要的原因是不瞭解申請的知識和技巧。因此3461地區2022-23年度的其中一項工作目標就是增加全球獎助金的申請案件,尤其希望多申請可以幫助台灣的全球獎助金。

感謝2022-23年度地區訓練委員會主委張光瑤PDG Concept、地區扶輪基金主委劉昭惠PDG Music,九地帶E/MGA永久基金及巨額捐獻顧問林鑾鳳PDG Naomi,說明如何讓捐獻的金額變大,變得更有意義,幫助更多人。謝謝地區副總監謝東隆PDG Paper、地區諮詢委員會副主委賴光雄PDG Jim、趙文華CP Aircon、陳東澤PP Tony、林伶縵PP Clare各位講師剴切曉諭,提供獎助金申請實務精彩的演講。感謝研習會主辦社台中山海屯社社長蔡寶鳳Fendi與全體社友全力支援,讓我們今年度的獎助金管理研習會得以順利舉辦,成功圓滿。
CP Aircon主講「如何善用扶輪全球獎助金(GG)行善天下」,演講大綱有:為什麼要申請全球獎助金、申請GG時地區可用資源、GG之申請要件、GG個案產生的邏輯、GG申請成功要件等跟與會社友詳細解說,特別是採用申請個案的案例分享,讓大家印象深刻,獲益良多。
PP Tony主講「扶輪獎助金綜合實務」,以數字分析基金捐款實務現況,特別是2022-23年度將納入扶青社的參與,期許各扶青社先與輔導社學習參與服務計畫,在學習中成長,並由地區獎助金再進展至全球獎助金。
PP Clare主講「扶輪獎助金執行與結案報告」,結案報告期限為4月30日以前者,內容涵蓋專案活動類型、內容及目的,主辦社及國際夥伴社員之實際參與情況,評估專案目標的達成情況及專案受益人數及如何受益、詳細列報基金的收入來源與預算項目相符之支出明細,及表格填寫、主辦社社長必須簽署報告以示負責等諸般工作細節的實務經驗分享。
最後研習會進行大家期待的「案例實務Q&A」雙向溝通,社友們紛紛提出,在獎助金申請計畫時所遇到的窒礙疑難與困惑不解之處,現場的前總監與講師群也循循善誘竭盡所知來解釋與說明,扶輪基金會地區獎助金與全球獎助金申請的條款與條件,解開各社在申請獎助金上諸多不解疑惑迷茫之處。GMS研習會的圓滿,必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預祝各社2022-23年度的獎助金申請順利成功圓滿。


3461地區寶眷聯誼委員會2122獨一無二 End Polio聖誕派對
作者 台中市政社 李世偉Carrier
參與扶輪運動,就會知道扶輪在根除小兒麻痺所扮演的角色。一直以來我們強化的投入,每年繼續為小兒麻痺募集5,000萬美元。也會舉辦各種活動讓社友知道End Polio的始末,我們也知道扶輪是重視扶輪家庭的社團,寶眷是攜手耕耘扶輪園地,實踐扶輪精神的一環,舉辦聯誼活動,相互關懷,增進寶眷情誼,關懷弱勢,服務社區。
基於上述的原因,地區寶眷委員會主委台中山海屯社CP Lady Chair與委員會成員,規劃年度此次活動,結合End Polio,根除小兒麻痺症推廣專案主委DAG Brain、扶輪基金募款專案主委DAG Stationery,揪眾行善,於2021年12月20日假林酒店3樓席開51桌。在行善之餘,也能感受到扶輪的美好溫馨,因為彼此,有了難忘的聖誕晚會活動,熱鬧非凡,溫馨、好玩、有趣,我們總能在扶輪這個大家庭得到許多學習的機會,找到問題的答案,讓我們更有能力去服務需要的人,以服務改善人生。
活動一開始由La La Land開場熱舞,寶眷委員會共7位,貴賓林修銘TRF Trustee Frederick、陳弘修RRFC ENT、林鑾鳳E/MGA Naomi依序上台致詞致意,感謝大家的樂於行善,並祝活動圓滿成功。DG Trading感謝主委CP Lady Chair所帶領的委員會成員,不只奉行扶輪的三出:出席、出力、出錢,扶輪人發揮我們特有的專業力、領導力、人脈力,點亮自己的一盞燈,也照亮別人,為地區增緣、增圓。與捐助名畫的柳岳森畫家、台中山海屯社PP The Lin贊助活動場地費與畫作、台中東興社CP Art畫作及多位社友一同響應,緊接著LUNA歌唱DJ時間、頒獎、拉丁舞表演(青蘋果樂園)、國標舞大甲社蔡棋增PP Jason及舞伴夫人張素美(華爾滋)/曲目:Horchat Hai Caliptus Ishtar、台中大屯社趙世晃Surgeon及舞伴張玉惠(Tango)/舞曲:El Tango De Roxanne。我們都知道辦活動,總是會遇到想不到的細節,也知道不做不會怎樣,但去做意想不到,共同讓扶輪往前推進,更加符合時代的需求,也為我們自己開創獨一無二的回憶,留下一些美好足跡。



3481地區2021-22年度職業服務產業創新系列講座
作者 台北社前社長 溫銘嚞PP Bio
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李世光董事長及謝國倫副執行長
主講「以數位科技驅動中小企業創新升級」

國際扶輪為專注「聯誼」與「服務」之國際社團。扶輪社的服務始於「職業服務」,為協助扶輪社友從事的企業在疫情及國際產業趨勢變化下的超前部屬,由國際扶輪3481地區職業服務委員會及職業產業創新服務委員會於111年1月8日上午8時半至12時在台北商業大學台北校區承曦樓10樓國際會議廳舉辦「以數位科技驅動中小企業創新升級」講座活動。

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英文簡寫:ITRI)是國際級的應用研究機構,以科技研發,帶動產業發展,創造經濟價值,增進社會福祉為任務。本次論壇邀請到工業技術研究院李世光董事長及謝國倫副執行長主講。李世光教授為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曾任職於美國IBM公司研究員多年,回國後任教於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所、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所,曾擔任國科會工程處處長、工研院副院長、資策會執行長、經濟部長。自106年10月起兼任工研院及資策會董事長,在跨領域科技研究、管理、教育及產官學研的整合工作上有豐富經驗。謝國倫副執行長具有15年以上的技術創新應用服務、組織經營管理與領導經驗,曾經輔導成熟技術協助產業與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協助企業規劃永續經營模式,熟悉政府產業政策與區域產業整合性解決方案,提升產業價值。
李世光董事長於演講中指出,重塑今日世界的四股力量,包括:1.美中科技戰造成供應鏈重組,2.後疫情時代引發零接觸需求,3.淨零碳排的雪球效應帶動永續新規劃,4.消費市場主力移轉,消費者價值將主導跨業融合新商機,此四大趨勢將改變產業的遊戲規則,帶動數位轉型發展,成為企業永續生存之道。我們需要新一代中小型製造業,包括具備數位科技應用、創新創業生態、永續淨零轉型,以及智造轉向摯造等樣貌,藉以支持產業創新成為台灣下一波的成長主力。
台灣中小型製造業如何以數位科技驅動創新升級,李世光認為,可透過新科技服務業扮演數位轉型的核心,結合AI、5G、IoT等科技架構,引導中小型製造業數位轉型,並以群聚/場域/平台推動企業集體位移,提升產業競爭力,藉此打造強韌台灣生態鏈,成為全球產業與科技的關鍵夥伴。
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李世光表示,工研院扮演產業創新-轉型的最佳夥伴,擘劃「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聚焦「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三大應用領域,厚植AI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通訊、資安雲端等「智慧化致能技術」,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展解決方案,創建藍海市場,推動產業數位轉型升級,創造新價值。
工研院產業服務中心謝國倫副執行長表示,為加速產業創新與新創發展,工研院打造產業服務平台,投入地區產業服務,新創生態建構,政策商機開發,以及產業顧問服務,藉此協助政府、學界與產業界,建構具特色之生態系,透過遍及全台的服務據點,提供強而有力的產業鏈結。同時運用「建平台」推動數位轉型輔導平台,型塑亮點案例,擴散輔導成功經驗,「造聯盟」建立產業聯盟,議題式推動數位轉型,讓企業共同出題,以科技加速落實,「整資源」串聯工研院以及中央與地方政府資源,分擔中小企業數位轉型風險等三大策略,以數位科技力驅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本次活動共有近200位台北地區製造業、服務業企業主及公司主管參加。大家聆聽李董事長及謝副執行長的演講後,對於產業未來的方向以及工研院對業者提供的服務有更深刻瞭解,對自己公司的經營也更有信心。



3482地區2021-22年度RYLA活動紀實
作者 3482地區RYLA主委 台北雙連社 徐進龍PP Long
緣起
1989年一張照片見證台灣RYLA傳奇,台灣首屆RYLA由國際扶輪348地區於桃園假日飯店創辦,因緣當初扶輪社友們無私奉獻、傾囊相授,成功的營隊成果迴響獲得台灣各地區肯定,接續推動舉辦並精彩展現,為青年人埋下一顆顆未來參與扶輪的種子。當時以扶青團團員身分參加第一屆RYLA的副主委PP Sharon與筆者,時隔32年再次合體共同主辦營隊,真是神奇的扶輪緣分!

台灣第一場RYLA由348地區創辦

輪轉
2021-22年度總監許鈴裕Frank重視青少年服務計畫議題,希望藉由RYLA活動增進與青年連結,培養未來領袖能力與服務熱情,且能與時俱進結合科技平台,共創扶輪新價值。本年度地區青少年領袖獎研習會由委員會策劃執行,在籌備期間歷經疫情因素而延期,必須在虛實會議中不斷「輪轉」修正活動場所與舉辦方式,擬定執行抗疫備案;所幸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能順利推展三天營隊活動,其中兩天領袖營隊於2021年11月27-28日在台北科技大學舉行,隔週12月5日舉辦扶輪領導力論壇及成果發表。今年度RYLA配合國際扶輪年度主題「Serve to Change Lives 以服務改善人生」,將活動主軸定在探討「未來公共議題」與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學員從RYLA中學習如何有系統分析公共議題,並在未來將這些能力運用在解決社會問題上,以扶輪服務和回饋的精神改善社會。
「議題松」為這次RYLA的核心,擬定「健康稅、未來社會住宅、全民基本收入、電子民主和數位學習」等未來公共議題,在議題導師的引導下,思辨互動學習。提供學員不同的高度以及視野,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瞭解議題松裡面的社會問題,進而使其議題討論更加全面和務實。
「系統思考工作坊」:執行團隊邀請外聘講師帶學生進行系統思考工作坊,內容是麻省理工學院史隆商學院"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提出看待問題的方法,主要是以系統、結構的角度來分析問題,目的是協助學員跳脫問題本身的侷限,以宏觀的角度來瞭解公共議題。
「問題解決工作坊」:執行團隊邀請外聘講師帶學生進行問題解決工作坊,內容是管理顧問針對商業個案所進行的問題解決方法和步驟,提供學員分析未來公共議題不同的能力和視野。
「簡報技巧工作坊」:執行團隊準備一場互動式簡報技巧工作坊,協助學員在成果發表前進行準備,幫助學員針對未來公共議題分析和共識,以有架構、邏輯和清晰的方式呈現。
「扶輪大師論壇」力邀三位講師橫跨扶輪、扶青及RYLA進行面對面對談,共同探究改變的力量的主題。分享親身寶貴的人生經驗,呼應體現出改變透過服務,可以改善他人與自己的人生價值。DG Frank鼓勵大家成為優秀的領導人必須採取行動,啟發他人追求成長。"If your actions inspire others to dream more, learn more, do more and become more. You are a leader."更期勉大家創造被利用價值。"Learn to serve, Strive for excellence." PP ID提出三個關鍵密碼「24、30、35」,24歲加入扶青社;30歲扶青OB;35歲成為扶輪社友,鼓勵大家把握時間並及早加入扶輪學習行列。DRR Ziv表示加入扶青社將可獲得五張能力的門票:包括人際關係的拓展、表達能力的提升、組織能力的發揮、溝通能力的展現及思考能力的周全,以親身加入扶青社得以站在扶輪巨人的肩膀上,培養未來領導人的「超能力」。
傳承
RYLA順利舉辦,感謝DG Frank的信任支持,以及顧問、委員們傾力相助,帶動全地區44個扶輪社共同參與主辦。扶青社社友及執行團隊的認真投入彼此激勵合作,讓扶輪精神延續發展。營隊中,提供論壇及成果發表直播服務,期能廣邀扶輪社友同步觀賞,委員會並將保留營隊重點紀錄影片存檔流傳。活動中,喜見新世代領導人關注未來社會議題,勇於承擔責任、展現積極學習的活力以迎接未知的挑戰。RYLA舉辦是歷年3482地區重視青少年服務的重點計畫。期許未來持續推展擴大連結扶輪的力量,以服務改善人生,讓世界更美好。
最後,一起傳承32年前經典的時間遊戲,讓我們默數34.82秒後,大聲高呼「3482 RYLA!」畫下美好句點。



3482地區青年就業輔導委員會青年職場公益講座系列
作者 地區青年就業輔導委員會執行長 台北北海社 江至泓Justin
我的未來不是只有夢:挑戰與機會 呂慶龍特任大使

布袋戲,代表著台灣傳統藝術,更是台灣重要的庶民文化
台灣的傳統藝術,是我們重要的庶民文化,前中華民國駐法國大使呂慶龍藉由布袋戲的說唱藝術,將台灣行銷到國際外交場合,更推動台、法兩國的實質關係。

在呂大使外交生涯最後8年半駐法的時候,巴黎市長在近郊特別將一條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不僅是呂大使的個人殊榮,也代表肯定他對於台、法的重要貢獻。呂大使因為經常以布袋戲行銷台灣,而獲得「文化大使」封號。
國際扶輪3482地區青年就業輔導委員會期盼青年有正向的職場態度,走進校園與同學們面對面,於聖誕節前夕邀請呂慶龍大使到輔仁大學與同學分享42年精彩的外交歷程;呂大使出身於嘉義大林,是一位再平凡不過的台糖子弟,每天徒步練腳力90分鐘到學校上課,除了培養出堅強毅力外,更始終保持著Happy to be useful的態度,因應人生的各項挑戰。
全球疫情嚴峻世代劇變,唯有心與態度,才能站穩腳步繼續向前
全球目前正值新變局翻轉世代,呂大使勉勵同學們要保有一顆感恩的心及理性務實的處事態度,相信自己就是最重要的貴人,只要肯努力一定有機會發揮你的長才。呂大使在豐富的外交實務經驗中,體認到自我一定要培養知己知彼及絕不放棄的態度,並且隨時準備好自己,才能把握機會表現出自己的能力。

21世紀進入第三個十年。第一個十年,有了恐怖主義的開啟及全球金融海嘯接力,打破了和平新世紀的幻想。第二個十年,貧富差距造成民粹主義興起、全球化反挫、新科技突破性進展,氣候與人口變遷的問題迫在眉睫。第三個十年,各類新趨勢已變成新遊戲規則,國家、企業、個人適者生存的新一波演化正在進行。呂大使期許同學除了要學習如何面對現代生活,更要有開創斜槓人生的思維,並且培養競爭力、抗壓力與情緒管理的能力。斜槓人生必須建構自己十八般武藝的能力,適者生存的基本條件就是實力取向、發揮專業。
談到法國「企業奧斯卡頒獎典禮」的機會,主辦單位原本只給他2分鐘,呂大使藉由布袋戲的文化魅力,讓全場看的欲罷不能,成為典禮當天程序中最吸睛的亮點,成功的將台灣價值行銷在國際舞台。呂大使也談到自己與俄羅斯外交人員洽談的經驗,就因為自己不放棄的毅力,原本只答應給他15分鐘的俄羅斯人,最後跟他足足聊了45分鐘,並對台灣留下深刻的印象。

呂大使也和年輕學子分享人與人之間相處最基本的能力,也就是「溝通」的技巧。首先要培養專心聆聽的素養,把對方的話聽清楚及瞭解對方的語意。建構溝通的能耐必須態度誠懇、口氣溫和、展示尊重、坦白婉轉、語意明確、以柔克剛、不卑不亢、把話說清楚。理直氣和好說話,精準到位的表達能力在職場上總是無往不利,有目的的互動就是有好的公關能力、追求既定目標就是好的談判高手、有計畫的說服就是成功的遊說。建議日常生活中,每天訓練三分鐘把話說清楚。呂大使舉例「電梯談話」守則,華碩電腦訓練員工在搭電梯45-90秒之間把任務迅速交代清楚。外交部發言人陪部長從5樓到1樓的搭乘電梯時間精簡談話請示機制。藉由日常生活練習說好話、把話說好,你將會發現人與人溝通是那麼的樂趣無窮。

「你我都貢獻,明天要更好」是呂大使勉勵同學離開學校生活後,進入職場就業時要謹記在心的從業態度,提供職業技能的專長,回饋我們身邊需要關心與協助的社區服務,這也正符合扶輪人對於職業服務的高道德標準。在職場服務的基本面就是瞭解任務,善盡職責。自己所選擇的決定,就要歡喜承受。在良好氛圍下提供優質服務,以微笑面對誤會與批評,以智慧面對生活及職場的人事物。
公民的素質也是國家實力層面中重要的一部分,呂大使也鼓勵同學都應該多關心國際性的議題,提高自己的高素質水準。扶輪社是國際性的非營利社團組織,藉由加入扶輪社成為社友,在扶輪的服務平台上貢獻自己的能力。
本次青年職場公益講座由3482地區與輔仁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系、財經法律系、法文系合辦,特別感謝法律學院院長郭土木、法律學系系主任吳志光、財經法律學系系主任黃源浩、法國語文學系系主任沈中衡、財經法律系蘇倚德老師協助。




3501地區穿越時空話紅樓扶輪寶眷聯誼繽紛登場
作者 3501地區媒體採訪主委 中壢明星社 賴月貴Luna
國際扶輪3501地區為了增進寶眷之間的情誼,舉辦各種活動,新竹分區寶眷主委黃連惠Laura受命籌劃此次活動,尋思結合知性與感性,帶給寶眷不一樣的體驗,於是,一場名為「穿越時空話紅樓」的活動,2021年12月14日在新竹華麗風采宴會館,繽紛熱鬧、精采浪漫的展開。
3501地區總監王元甫DG Medico除了研究醫學專業之外,也喜愛閱讀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他說《紅樓夢》主要描寫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賈寶玉前世為「神瑛侍者」,林黛玉前世為「絳珠仙子」,皆來自太虛清境。因神瑛侍者對絳珠仙草有澆灌之恩,絳珠仙子打算用一生的眼淚回報他。兩仙動了凡心,下凡遊歷人間。最後,賈寶玉另結連理,娶了薛寶釵,林黛玉因之傷心斷魂,賈寶玉後來也看破紅塵、出家修行,最終回歸太虛清境。
地區總監王元甫說,世人多是天上來,一入凡間惹塵埃,為情所迷、為利所惑、庸庸碌碌、汲汲營營,甚至墮落沉淪一生。惟有看淡名利,回歸純真善良(元神)之本性,返本歸真,方能重返太虛清境。
地區總監王元甫又說,扶輪社用「善心」服務,行善天下,服務會點燃我們內心的「火花」,也就是感動善良的「內心」(元神)。我們的「公益之心」會變多,「自私之心」會變少,久而久之,改變我們的內心,改變我們的人生觀,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內心變得美好,家庭、事業、人生也都變得
美好。
地區寶眷主委(地區總監夫人)劉香君Jenny說,我們是美好團隊,我們有美好家庭、美好事業、美好人生,當然也要欣賞美好的文學與藝術。《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集詩詞歌賦、哲學命理、醫案藥方於一書,文章用詞豐富,生動活潑,有許多優美詩詞。
新竹分區寶眷主委黃連惠說,「穿越時空話紅樓」活動豐富多元,共有「四部曲」包括:3501地區扶輪合唱團演唱、紅樓夢研究泰斗朱嘉雯教授專題演講、十二金釵茶席,以及最後壓軸── 美麗繽紛的十二金釵走秀。
穿越古今 專題演講觸動人心
扶輪社特別邀請到東華大學教授暨台灣紅樓夢研究學會會長朱嘉雯,帶來一場精采的演講,她說《紅樓夢》本就是一部描寫「寶眷聯誼」的小說。
朱嘉雯說,呼應今日的活動述說紅樓夢的故事,別具意義!書中眾多的女性人物,從老太太起,到邢、王兩位夫人,以及鳳姐兒、李紈、秦可卿,乃至迎春、探春、惜春等姐妹,無不是寧、榮二府的寶眷。還有賈寶玉的大姐姐元妃娘娘,更是皇上的寶眷。
古典文學浪漫多情,文學作品其實是現實生活的反映,從人物的個性、吃的食物和居住環境等,十二金釵都活靈活現的被描繪著,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薛寶釵為人著想的「大家閨秀精神」、史湘雲性格暢意瀟灑等,書中又集詩詞歌賦、哲學命理、醫案藥方之大全,一路讀來趣味盎然。
朱嘉雯說,古代女眷的聯誼,為的是挽留不多的青春,以便將來在漫長的煎熬歲月裡,一點一點地回眸憑弔。今人的聯誼則開展了青春的盛宴,將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綿延到歲歲年年,她祝福扶輪寶眷都能幸福美滿。
滿紙茶香話古今
一部紅樓夢、滿紙茶葉香,喝茶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前總監許光純PDG Ken夫人李幸慧Lisa應新竹寶眷主委黃連惠之邀,召集了苗栗、新竹及中壢各分區的扶輪姐妹,加入了「穿越時空話紅樓」的活動行列。
從問茶、尋茶、試茶、練茶到器物之選用,眾姐妹齊心努力於游藝之間,用心的推出15桌茶席,讓紅樓茶韻穿越大觀園與貴族文化之回眸,扶輪寶眷們品著茶香話古今。

音樂與色彩交錯 四部曲完美呈現
「3501地區扶輪合唱團」起源於2015年間,由社友馮蕙珍Melody老師擔任指揮,成員大部分來自新竹各社的社友及寶眷,演唱歌曲以國內作曲家的作品為主。希望能夠以混聲四部的歌聲,傳遞台灣本土合唱作品的精采、豐富、多元、優美與動聽。
音樂與色彩交錯,穿越時空四部曲完美呈現,合唱團首先以〈紅豆詞〉和〈枉凝眉〉兩首動聽的曲子,作為活動序曲,讓悅耳的歌聲帶動氣氛,最後再以繽紛美麗又活潑的「十二金釵走秀」讓整個活動達到高潮,彷彿美麗的樂章在最扣人心弦處,畫下完美休止符。


3502地區扶輪公益嘉年華「漫慢愛派對」暨身心障礙福利宣導活動
作者 地區扶輪多元公益活動主委 桃園東信社 翁淳宏CP Adam


國際扶輪3502地區扶輪公益嘉年華「漫慢愛派對」暨身心障礙福利宣導活動於2021年11月20日假台茂購物中心戶外廣場盛大舉行,結合桃園市政府、8個桃園在地身心障礙社福團體、電子平面媒體參與,邀請藝人與藝文團體舉辦公益演唱會、END POLIO根除小兒麻痺義賣園遊會、根除小兒麻痺實境闖關互動遊戲、QR Code扶輪問卷抽獎活動、扶輪職業服務e化平台推廣等。藉由本次活動提升3502地區扶輪公共形象、社區服務照顧身心障礙弱勢公益、支持根除小兒麻痺、促進扶輪職業服務等多元服務公益,動員扶輪的力量以服務改善人生。


疫情期間社會福利事業善款銳減,3502地區關懷桃園市在地身心障礙團體與桃園市政府社會局一起邀請桃園市心燈啟智教養院、桃園市視障福利發展協進會、桃園市美好社會福利基金會、桃園市幸福社會福利基金會、桃園市肢體傷殘協進會、桃園市智障者家長協會、桃園市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等8個身心障礙社福團體表演,除致贈公益贊助金,並免費提供公益義賣攤位予各社福團體推廣義賣商品。

活動當天舉辦「八德陽光活力園區篩檢站」與「移動式PCR篩檢亭」捐贈典禮,桃園市市長/桃園東北社社友鄭文燦也到場進行捐贈儀式。同時動員12分區全體扶輪社友進行「END POLIO根除小兒麻痺義賣競賽」,當天義賣盈餘共計近70萬元(義賣競賽第一名為第11分區義賣金額17萬餘元),全數捐贈國際扶輪根除小兒麻痺基金。現場另設置END POLIO根除小兒麻痺實境體驗闖關活動,讓民眾瞭解國際扶輪如何幫助世界根除小兒麻痺。
下午邀請到聲林之王歌手── 許淨淳、台北曲藝團相聲表演、南崁愛樂弦樂團暨南崁兒童弦樂團、小丑彥彥氣球表演、MOMO台小紅莓姐姐帶動唱、樂天女孩啦啦隊、桃園東信社段承洋薩克斯風大師接力演出,本次活動超過3,000人參與,為地區年度目前最多人參與的地區扶輪公益活動。周邊還有扶輪兒童超跑遊樂區及準備30項家電、腳踏車大獎的QR Code扶輪問卷抽獎活動,總共回收649份有效問卷,蒐集民眾對於扶輪的鼓勵以及獲得55位民眾有意願加入扶輪社的資訊。


扶輪公共形象宣導部分本次有北健有線電視、北桃園有線電視、雅虎奇摩新聞、市政新聞等十餘家媒體採訪報導,加上桃園各大臉書社團分享以及桃園東信社社友Sara贊助桃園18處戶外電視牆一個月全天公益廣告宣傳,媒體觸及超過10萬人,有效提升國際扶輪3502地區扶輪公益公共形象。
感謝吳淑華Water總監、地區公共形象主委PP Peter、活動顧問PP Building、CP Jeff的指導並給予筆者很大的空間發揮;感謝桃園東信社活動總策劃Eason、活動總執行Yuri一年來的配合以及主辦社桃園東信社Andy社長與全體社友寶眷支持;扶青社地區代表Gavin、社區主委Jerry和全體扶青社的協助。最後感謝3502地區12個分區67個扶輪社一起共襄盛舉,感恩大家同心協力完成這次極具意義的扶輪公益嘉年華「漫慢愛派對」。


3510地區「舞愛‧無礙」根除小兒麻痺感恩之夜觀後感
作者 3510地區前總監 韓明惠PDG Gleaner

很感謝2021年12月10日應總監蔡政旺Wonderful的邀請參加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的一個令人感動的藝文饗宴:「舞愛‧無礙」根除小兒麻痺感恩之夜。令人驚嘆的是在主辦單位高雄欣欣社社長趙馨蘭Dance及她負責的薪傳舞蹈團的精心設計編導之下,無論在舞台設計、劇情描述、精進的舞藝音樂及影片的呈現,那麼自然的將國際扶輪根除小兒麻痺36年的歷史呈現的淋漓盡致。
36年前,全球120個國家每年有約38萬名的兒童罹患這種疾病。這樣一個病毒,可以導致肌肉變弱,有許多而導致終身殘疾,痛苦不堪。因此在國際扶輪的領頭下,推動世界,設立目標,要將小兒麻痺這個病症從世界上根除。數十年來的努力,透過世界各地的扶輪社友,出錢、出力,從各個角度推動各國一起配合,更進一步影響其他有力的朋友,像WHO、這幾年加入的比爾蓋茲基金會,至今只剩下二個國家,今年僅剩下五個新案例。行百里、半九十,這最後一哩路,更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不至於功虧一簣。


透過Wonderful總監的帶領,3510地區所有社友共同支持這項募款總額達4,800多萬台幣,再加上前總監張瑞欽PDG Plastic加碼的32,000美元,本年度打破了過去的紀錄達到本項目的最高捐獻金額。
當晚節目的主軸,由高雄欣欣社Dance社長所引領的薪傳舞團,加上其秘書小Sally的音樂演奏貫穿,表現得又完整又感人。Dance社長,入社資歷不久,居然能夠將這個偉大的公益事業的歷史瞭解得那麼深刻,可見後面花了多少時間跟心思,相信只有嘔心瀝血可以形容。筆者欣賞著節目,一邊讚嘆、一邊因感動掉淚,真以我們地區為榮。
當然,一個成功的活動的曝光,更需要公共形象的推動,主委PP Tony精心安排的各項採訪活動,讓一場好節目,可以在各大媒體曝光。場外,更有主辦社高雄欣欣社的社友們,齊心控場,在疫情下讓大家做好實名入場,場內也有高雄海洋社社友付出服務;各項業務的安排都在在的顯示扶輪社友們團結力量的可貴,令人再次感到扶輪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
也想再次激勵各位社友,每位社友都是一個優美的風鈴,必須有溫暖的風吹起,才能發出優美的鈴聲;當天台上的年經舞者,也可以代表一顆顆美麗的風鈴,經過這次嘔心的表演,必將為他們的人生留下難忘的體驗,也將為扶輪的壯舉成為最美麗的代言人。
再次感謝今年度的總監,希望在您的帶領之下真的使我們的服務可以改變自己及大家的人生。期待下一次更感人的活動,並感謝本次所有人的參與及奉獻,再次致上深深的感謝。



3522地區公益淨灘還給大海潔淨美麗的海灘
作者 3522地區總監月報主委 台北市文湖社 林雪馚Sofina Lin

海洋深呼吸



北海岸萬里翡翠灣,我們浩浩蕩蕩來了,大大方方帶走不屬於這裡的東西。11月13日天空雖飄著細雨,卻澆不熄國際扶輪3522地區公益淨灘活動的熱情,一早在台北中正紀念堂集合、驅車前往,在現場收回了不少垃圾,還海灘一片潔淨,大會還安排運用當地漂流木作海廢藝術競賽,各社發揮想像,扶輪人忙得不亦樂乎,增添了不少趣味與回憶。
說起要淨灘,名額一釋出,過沒多久,559位就滿了,台北市東北社在社長Robot號召之下,參加人數馬上飆至29人,可見公益心的爆發力;台北東南社在社長Amy、秘書Wilmer和單車勇士PP Steve的帶領下,大家神采奕奕奔向海洋。當天一早8時,3522地區500多位扶輪人,10幾台遊覽車,從中正紀念堂出發,沿途車程一直下著毛毛雨,不免會擔心,稍後淨灘活動或許淋得狼狽,好在老天疼愛扶輪人,淨灘過程都沒有下雨,直到活動接近尾聲才開始飄雨。
整個淨灘過程,大家都用心,為了撿垃圾方便,有人把鐵夾子插在後背包直接帶來,模樣很像忍者龜,有人把做料理用的瀝水篩網當工具,可以快速從沙子裡瀝出塑膠。短短幾小時內,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沙灘煥然一新,還給了大自然一個最原始的風貌,此時蔚藍的海岸線也映照出扶輪人的滿滿笑容。


大約兩個多小時的淨灘活動,成果斐然,在大喊真有成就感之餘,台北市東仁社意猶未意,社友還相約在明年的冬季,直嚷嚷:「有興趣報名的人可以私訊我喔!」
大夥兒撿了好多塑膠、保麗龍、寶特瓶蓋、廢棄魚網、吸管和垃圾,除了積極淨灘之外,新北市滬尾社更大聲呼籲大家:「要環保愛地球,不能亂丟垃圾!」
台北市松仁社除了熱情響應淨灘,同天加映台北市松智社捐血活動,淨灘和捐血兩相宜,扶輪家人愛心爆棚,松仁扶青社也熱情參與及招呼大家來捐血,成績相當耀眼。
台北市海洋社除了淨灘不落人後,卡哥Carpenter還利用漂木搭建海洋巨輪裝置藝術,吸引眾人的目光;台北東南社一起製作漂流木作品懸掛社旗,要在這片清潔乾淨的沙灘上留下共同的記憶;台北市環球社由社友、工業設計大師Tom以「迴流」為設計理念,製作寓意「生生不息」的作品,希望在漂流物的同心圓中三社(草山、白金、環球)同心協力、永結同心。
加入台北市環球社剛滿半年的社友李福源說,在創社社長劉漢仲CP Dreamer的帶領下,他的生活變得精彩有意義,「淨灘這一天,在藍天及海水的映照下,扶輪人特別美麗!」
在毛毛細雨裡,淨灘活動圓滿結束,看到潔淨的海灘、美好的家園,大夥兒的心都暖暖的,還大聲相約:「明年擱再來!」



善化社──台南市偏鄉小學牙齒保健設備捐贈
作者 善化社
善化社主辦全球獎助金GG2124578案
助童快樂成長計畫

為利偏鄉學童護齒,增進校園牙科診療品質,本社提出「助童快樂成長計畫──台南偏鄉小學牙齒保健設備」計畫,購置現代化牙科診療設備,捐贈台南市5所偏鄉小學,12月8日假台南市西港區港東國民小學舉辦捐贈儀式,本次獲贈牙科診療設備的5所偏鄉學校,均屬「全民健康保險牙醫醫療109年資源不足地區」分別為:東山東原國小、西港區港東國小、關廟區崇和國小、後壁區安溪國小及南化國小。
由於隔代教養的關係,小朋友的口腔健康往往疏於照顧,以致牙齒狀況普遍不好,如今有扶輪社捐贈牙科診療設備,以後附近學童或居民都可以就近接受牙醫治療,對偏鄉來說真的很方便。另外,牙科固定診療椅設備,除了提供看診醫師及受診療學生更舒適完善的診療外,也有助於牙醫師對於學童護齒的指導及
講解。
這項「助童快樂成長計畫──台南偏鄉小學牙齒保健設備」計畫,要感謝扶輪基金委員會及韓國3670地區配合,3470地區善化社、佳里社、台南永康社、南科社、臺南鑽石社申請全球獎助金,並偕同兄弟社3510地區的旗山東區社、3462地區彰化東南社,及國際姊妹社2730地區日本阿久根社共同捐款,並獲維康牙醫診所林棋晟醫師支持,無償捐贈診療椅乙臺共襄善舉,共募得5套牙科診療設備,近日內即可啟用。



三、扶輪作品
SPECIAL ARTICLES

畫說扶輪
作者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的手工鋼筆畫


扶輪社友不分階級與地位
社友之間注重友誼氣氛,相互平等,真誠聯誼,不要階級形式與虛榮。
No Class Consciousness
Emphasizing the atmosphere of friendship, but not levels and vanity.



安娜‧曼蒂亞塔的大地情懷
作者 桃園東南社前總監林千鈴PDG Soho 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蘇荷美術國際教學體系創辦人
一般人用文字寫自傳,但安娜‧曼蒂亞塔用圖像寫出短暫,卻又色彩斑斕、充滿傳奇迭宕的生命故事。
從小以古巴政治難民的身分,被美國家庭收容的安娜,原本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親是律師,母親是化學家,雙親家族都與古巴政治有關聯,1960年古巴在獨裁強人統治下,政治社會騷動不安,父親曾被監禁18年。出事前雙親讓12歲的安娜與15歲的姐姐,透過美國政府與天主教合作的古巴兒童計畫移民美國,姐妹二人自此遊走在愛荷華州幾個寄養家庭中,承受流離顛沛之痛,也飽嘗失根失親的成長之苦。但這些遭遇,卻也成為安娜後來創作藝術的養分。

安娜畢業於愛荷華州立大學藝術學類研究所,尤其對於當時非常先端的跨學科領域藝術產生濃厚興趣。但美國的藝術創作太美國,她成長的一切都是美國式的,新潮領先,時新卻又短暫。這種現代化環境與文化思維,不再能滿足她煥發的創作才情,她逐步踏向探索藝術創作的內在精神。而作為古巴裔的美國公民安娜,身在美國,心有古巴魂,成長後一直在尋根,陌生遙遠的祖國傳統藝術,就在完全不同的時空裡,在美國出現。
安娜‧曼蒂亞塔正好趕上一場藝術解放運動,為抗議藝術的無情與商業化,藝術家們從畫室與美術館的局限空間出走,他們投入開放的大地懷抱。安娜是這一群運動的先驅者,她受愛荷華州與新墨西哥州這一大片原始山林的召喚,融入自己的身體順隨地形的變化,倘佯在大地無言的靜謐中,一面尋索靈性的啟發,一面揮灑無邊的想像。
她用自然界任何可以找到的材料,巧妙的以應物象形手法,採用大量非洲象徵,常常在空曠寂靜無人的地景之間,或是枯木,或是石子、土堆、灰燼中,讓人赫然發現狀似女體的形貌。那個熟悉的燃燒過的女體,在她的作品中無所不在,將生死、重生的儀式與靈性轉化的隱喻,互相結合產生視覺上最直接的震撼,讓人無所遁逃。
七○年代開始的剪影系列,可以說是她藝術生涯十五年巔峰之作,本來這種地景藝術規模太大,五十年後的當代藝術家,多半由財團或基金會支持,僱用大量人力委託協同才能完成創作。但當時都是由安娜孤身一人,在野外挖掘、砍伐、搬運獨力操作。僅憑女性一己之力完成龐大的大地創作工程,足見她堅韌的生命力以及強大的創作野心。
可惜36歲,在一場至今仍然釐不清的迷離狀況中驟然而逝。她的死亡就像她的作品一樣神秘不可測,年輕卻以意外墜樓的方式,留下身後無數的疑團,讓人難解。法官曾懷疑同是藝術家的丈夫,在醉酒爭吵中將她推下34樓陽台身亡,終判無罪,但無論如何,在女性主義擁有一片天的年代,她的出現與消失,雖然短暫,但正如火花乍現,仍然有璀璨的光芒。
安娜‧曼蒂亞塔綜合了幾項表演、概念、大地藝術創作方式,融合自成一格的創作語言,她開拓了雕塑藝術的多元與複雜性。縱然留下的只是照片、幻燈、影帶沒有任何實質的作品存在,但在現代美術歷史中,依然不減她作品的價值與獨特。

本文圖片僅提供教學使用,請勿轉載。



一張郵票的故事──詩聖泰戈爾
作者 潮州社 丁天降PP Austin

印度詩人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與釋迦牟尼佛、甘地、德蕾莎修女同樣深受印度人們及世人的尊敬。泰戈爾被瑞典文學院授予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同一年,被英國政府封為爵士。得獎理由:《泰戈爾詩集》富於高貴、深遠的靈感,以英語的形式發揮其詩才,並揉合了西歐文學的美麗與清新。
泰戈爾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市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教養的家庭,童年就讀東方學校、師範學校、英國人辦的孟加拉學校,然後到英國去學法律。但是對於學校裡的刻板而無味的生活,他很不愉快而回印度家由家教授課。他又以自然界為師,向辛勤勞動的平民學習,所以他的生活很簡樸單純,長期居住在鄉村,從事文學創作。他從14歲開始發表詩歌,19歲成為職業作家。一生共創作發表了50多部詩集包括: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樑果集…及小說有多部,他的作品繼承了印度古典和民間文學的優秀傳統,並以清新的格調與真摯的情感以及秀麗的言詞,富有深刻的哲理和濃郁的抒情色彩,因而贏得了國際間的榮譽。泰戈爾在他的作品中說道:「現在我渴望死於不死之中。」這句話深有哲思,身體死了,靈魂不能死。一粒種子埋入土裡面宛如死了,卻可萌芽生長更多的種子。「虎死留皮,人死留好名」就是死於不死之中。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你是什麼,你看不見,你所看見的只是你的影子。」



「不要因為你沒有食慾而譴責你的食物。」腹肚飽飽呷無好食ㄟ物件。等於是泰戈爾的這句話。意味著要珍惜食物。
「麻雀因孔雀拖著重累的尾巴而替牠可憐。」能夠看得開、放得下的人看著只擁有很多財物而操煩的人而可憐。
「每個嬰孩的出生都帶來了上帝對人類並未失望的信息。」上帝對人說:「我醫治你所以我要損傷你,我愛你所以我處罰你。」人要遵從神的意旨追求良善,天國在人心中。
「大地得到青草的幫助而變成可居住之所。」沒有青草的地方是沙漠,不要輕視小草,它是上天的恩賜。「草葉值得生長在這偉大的世界上。」
「太忙於做好的人往往無時間去做好。」
「婦女啊!在妳的笑聲裡含有生命之泉的音樂。」女性都應有為人母的喜樂。
「把鳥翼裝金,鳥就不能再翱翔在天空。」賜子萬金無教子謀生之技,就好像是飛不起來的鳥。
「如果人是畜生,人比畜生更壞。」說壞人禽獸不如。
「上帝期待著人從智慧裡重獲他的童年。」期盼人能保持赤子之心,天真無邪。
「生命只是一顆荷葉上的露珠。」人生如朝露很短促。
「人和動物的真正區別在於他內在那種無形的力量和價值。」
「人世之中,歡樂與憂愁、機遇與不幸、疑惑與危險,以及絕望與悔恨,總是混雜在一起。」
「兒童並不是生來就能夠接受學習知識的清規、戒律的約束;老人謹慎,卻不明智。」
「人生雖然只有幾十年歲月,但它決不致夢一般幻滅,而有著無窮可歌可泣的深長意義。」李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是很多人不明白而自暴自棄,很可惜。
「生命因為付出愛情而更為富足。我們的生命就如渡過大海,而相聚在這狹小舟中。死時,我們便到了岸,各往各的世界去了」
「死葉消失於土壤中時,便滲透在森林的生命裡了。」
「我們即使死亡,也抱著堅定的信念:和平是真實的,善是真實的,永恆的上帝也是真實的!」,「頂不住眼前的誘惑,便會失掉未來的幸福。」,「人生的真正成就在於為大眾謀福利。」



浪漫文學的先驅──屈原與離騷
作者 ‧ 編輯部 ‧
華夏文學中最早的鉅著就是戰國時代的「楚辭」,楚辭原是楚國詩人所創作的一種文體,有時也被稱為騷體、楚辭體。西漢時劉向以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為主編輯成集,並定名為「楚辭」。因為楚辭還包括這部詩集以外其他楚人的作品,因此也是一部詩歌的總集。
屈原(約公元前343年-前278年),戰國時代楚國人(今湖北省),自稱係古帝高陽氏的後裔,其先祖屈瑕受楚武王封於屈地,因此以屈為氏。早年為楚懷王近臣,官拜左徒,常與楚懷王商議國事,且有楚國第一詩人的美稱,曾任三閭大夫,在秦昭王扣留楚懷王之後,屈原繼續輔佐楚頃襄王。後因嚴詞反對楚頃襄王與秦國講和,而不見容於楚頃襄王,因此被逐出楚國,流放於偏遠的江南。歷經十八寒暑,屈原廣泛的接觸了底層的百姓庶民,也感受了豐富生動的楚國民間文化,而譜下了留芳千古的曠世鉅作
「離騷」。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邑郢都,楚頃襄王被迫遷都。屈原雖思返鄉報國,惟因放逐之身而不得回朝效力祖國,而以十分悲痛的心情,於江邊賦「懷沙」一詞後,懷抱一石投入汨羅江而逝,留下一段悲情悱惻的淒美故事。後世乃於其投江日訂為「端午節」,並於是日泛龍舟、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節操。
而屈原的曠世鉅作「離騷」,則是楚辭和屈原浪漫主義的代表,是楚辭裡最著名也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在此之前中國並沒有知名的詩人和詩作,因此「離騷」即成為中國第一個抒情自我的詩歌,而在中國文學史上擁有崇高地位。
「離騷」是楚辭中最著名,又最出色的作品,全集共約2,470字,內容屬於自傳文學與抒情詩文。屈原在「離騷」一書中敘述自己的身世、才華與志向,並抒發自己擇善固執,絕不同流合污的初衷,並抒發自己被君離的悲憤情緒。此外「離騷」也表達了屈原遺世獨立,時不我予的思想心緒,作品風格浪漫,文采瑰麗,充滿激蕩的感情。作者以其豐富的想像力,透過披花綴草、玉石寶劍等意象,比喻自己高潔不群的品格。
「離騷」對後世中國文學的辭賦發展影響很大,其主題與風格常被其他楚辭作品所倣效,迄漢代文人將其發展為「士不遇」的辭賦傳統。
在音樂方面,古琴音樂中有以「離騷」為題之琴曲,現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的「神奇秘譜」中,至少37個琴譜中有此曲。自1950年代起,「離騷」也是音樂家們為古代琴曲打譜時最具代表性的樂曲版本之一。
「離騷」對後世的文人深具影響力,同時也是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由於其對中國文學與樂曲的影響,在我國文學史上擁有一定的崇高地位。


台北士林社 蘇一仲PDG Antonio
作者 在下「蘇半仙」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後,深居內宮,靜極思動。久聞北京城裡的天橋,夜晚熱鬧非凡,吃喝玩樂,應有盡有,有天決定一遊,微服出巡。只見前有招牌「一字定天下,鐵口論吉凶」,口氣好大,太祖駐足端視,攤主向前招攬:「老爺!寫個字試試!不準免費!」
好奇之下,隨便用腳在地上畫「一」,又點了一下,攤主頓時楞住,隨即回神,跪下驚呼:「吾皇萬歲萬萬歲!」太祖震問:「小子何人?何而得知?從實招來,否則抄斬!」攤主急忙解釋:「土上加一,捨『王』其誰!王上一點,應為『主』公!」
稍後,赴京趕考甲、乙兩生亦來問功名,甲考生書「中」字,大師批:「此乃上卦,高『中』之意也。」乙考生東施效顰亦寫下中字,攤主搖頭:「無望矣!」乙考生質問:「為何同字兩解?」
攤主釋:「他『中』,起自『無心』,渾然自成,勢在必得;而您『中』,覆他所云,兩『中』成『串』,得來『有心』,於是『患』生。」
有次與三五好友到新店登山步行,午餐後,赴坪林博物館泡茶聊天,得知隔桌友人遺失昂貴相機,找遍來路、座車、詢問餐廳,未得失物,大夥不知所措中,靈機一動,隨即請友人寫一個字,心急如焚的友人,無暇思考,虛應了事寫個「煩」。
我細細思量,「火」加「頁」成「煩」,從「火」推敲,遺失點應在餐廳!立即回到餐廳,重建現場,有如李昌鈺博士的追案精神,「以彈追槍,以槍追人」。從「頁」分析,「一」加「目」加「八」。「一」下有「目」,失物應在某平台下。
回到原位,桌上桌下皆不見相機,長椅下方黑暗不清,只好趴下,用手摸索,碰到一個硬物,拿出一看,就是相機,初試啼聲,失物復得,一鳴驚人,「蘇半仙」的綽號於是誕生。事後恍然大悟:「目」下的那兩撇「八」,原來就是趴下找東西的動作呀!
近年國中生中文程度低落,怪罪網路文化,「教不嚴,師之惰;生不學,師之錯!」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
惑也。」
許多人對「國文課」的印象都是講台上搖頭晃腦,口中唸著「之乎者也」的,因此枯燥乏味,興趣缺缺。其實找對方法,寓教於樂縱測字;字裡乾坤見婆娑,「字」中自有黃金屋;「字」中自有顏如玉。
近年國中生中文程度低落,怪罪網路文化,其實找對方法,寓教於樂縱測字;字裡乾坤見婆娑,「字」中自有黃金屋;「字」中自有顏如玉。



台灣世界遺產候選地系列之十三── 邊緣人的家園──樂生療養院
作者 ‧ 編輯部 ‧


曾經為了興建捷運的土地徵收事件,而鬧得沸沸騰騰的樂生療養院,最後終於被列為具有文化景觀及文化資產價值的古蹟,而保住了險被拆除的命運。
「痲瘋病」又稱為「漢生病」(註一)或「癩病」,日治時期此種病症一直被視為無法醫治的傳染病,因此為杜絕痲瘋病的蔓延,患者必須被強制隔離,而成為社會的邊緣人。為此台灣總督府於1929年開始興建收容痲瘋病患的院舍,並於1930年成立「臺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樂生院」,這是台灣第一所防治痲瘋病的公立收容機構。

樂生院最初只有五棟病舍,可以收容的病患約百人,目前仍然保存之建物群,當年是使用於病患之起居間及行政大樓。這些建物仍然維持日治時期原有的建築特色。其中最早完工的院舍興建於1929年,這棟建築物融合了西洋形式及日本傳統建築結構的大正時期風格。

樂生療養院建物的基本形式大都為三合院的構造,唯有女性院友居住的貞德舍是連棟式的結構體。貞德舍曾經在同一時期收容多達38位女性院民。當時不但禁止男性出入,甚至不能接近女舍,違反者會受到禁閉的處罰。該院的禁閉室比牢房還簡陋,不但沒有電燈,更沒有洗澡的地方,只有一個糞坑。病友們被關入禁閉室後,管理員即置之不理,所有飲食起居均由病友們相互送餐照顧。目前這間禁閉室已經廢除,改做停車庫使用。

樂生療養院院內設有廚房和餐廳,稱之為「公炊」,是院民們齊聚用餐的場所,後來院民們逐漸改到自己的房舍炊煮,因此炊事房也停止使用,現在只剩下一支大煙囪仍然矗立在原地。而為了因應院友們自炊的需要,院內也設置販售日常用品的「消費合作社」,以及一個小型的菜市場。整體設施就像一個迷你社區似的具有非常完備生活機能。
日治時期的樂生院除了起居的房舍之外,還設有一間圖書室作為院民讀書進修之處,可惜戰後的混亂期間,很多藏書未被妥善管理而遺失不少,後來才有基督教會、佛教團體、宋美齡女士、作家謝冰瑩、鍾梅音等人發起贈書及增建圖書館運動,院內的圖書設施才逐漸恢復原狀。
由於很多院民都是孤獨無依的老者,因此院方於1952年在院區內建造一座納骨塔,以供院民身後奉祀之所,並於每年中元節舉行祭典。此外院方也考慮到院友的精神寄託及宗教信仰,因此在一些院友的建議之下,於1953年由院友自力設計,建造了一座佛堂,以供信仰佛教的院友膜拜,後來基督教會也設置了加拿大長老教會紀念室。
樂生療養院左側原有台南一至六舍、五雲舍、綠蔭舍、靜生一二舍等數十棟房舍,2000年大台北地區在大規模興建捷運系統的時候,這些房舍也面臨拆除的命運,2002年捷運動工之後,大部分原有建築物即遭遷移拆除,而碩果僅存的房舍則保留至今。
樂生療養院原有院舍的存廢問題,歷經多年的爭議,終於在2009年被評定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而確定了其文化資產的地位。由於院區內部景致優美,因此近年來吸引許多遊客前來遊覽,也成為影視拍攝取景的絕佳地點。
註一:漢生病:痲瘋病的病原體「麻風桿菌」係挪威的格哈德‧亨利克‧阿瑪爾‧漢生醫師(Dr. Gerhard Henrik Armauer Hanse)所發現,並證實是造成痲瘋病的病源,因此痲瘋病又稱為「漢生病」。



甘醇玉露烏龍茶
作者 ‧ 編輯部 ‧
台灣產的茶葉以烏龍茶、包種茶最具盛名,尤其台灣烏龍茶更是名揚海內外眾人皆知。其實溯本清源台灣的茶葉最早源自於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後來有位來自蘇格蘭的英商陶德(Dodd)在台灣設立了寶順洋行(Dodd & Co.),他和一些閩南人從中國福建安溪將茶樹苗引入台灣北部種植,採用廈門與福州技法精製烏龍茶,並和台灣茶商巨賈李春生等人合作從事貿易事業。將台灣茶外銷到美國,獲得極佳好評,從此帶動台灣茶葉的外銷貿易,因此被尊為「台灣烏龍茶之父」。
台灣烏龍茶,又稱半球型包種茶,屬於青茶的一種。以南投鹿谷地區所產的凍頂烏龍茶起源最早,也最受喜愛。台灣烏龍茶與中國茶的分類方法不同,台灣烏龍茶係指用「烏龍茶種,且以烏龍茶方式加工」的茶種。烏龍茶以其濃郁的茶香及獨特的甘甜風味,而廣受歡迎。據說在清朝時有科舉考生,將茶樹幼苗及製茶方法傳至台灣。直到日治時期日本人又從福建請來製茶師改良製茶方法,使得台灣烏龍茶的風味自成一格。


台灣烏龍茶是將半球狀的包種茶經過輕、中度發酵、輕焙火、揉捻成半球狀的茶葉品種。茶葉泡開後茶湯呈金黃色,和福建烏龍茶的淺金黃色或黃綠色略有不同。其種類大致可分下列幾種:
1.東方美人茶

又稱白毫烏龍茶,是一種含有獨特風味的茶種。屬於半發酵茶,由於經過蟲咬,因此其甘甜茶湯中帶有成熟果香。主要產區分布在北部的坪林、石碇,以及新竹北埔、苗栗公館
等地。
2.高山烏龍茶
一般泛指產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茶區之茶葉,尤以嘉義縣與南投縣境內海拔1,000-1,400公尺的茶區為主。由於生長於高地,因此茶葉生長較慢,苦澀成份較低,茶味清新甘潤,近年漸漸成為台灣茶的主流。
3.凍頂烏龍茶
原產地在南投縣鹿谷鄉,凍頂是早期的烏龍茶栽種地,因此以此為名。主要是以青心烏龍為原料製成的半球形半發酵茶。茶菁發酵時間較長,烘焙火侯也較久,因此茶味甘醇清香。
4.紅烏龍
這是近年新興的台灣烏龍茶,2008年才正式上市,原產於台東鹿野鄉,由於茶水色澤如紅而得名。紅烏龍採用紅茶的發酵法,同時也採用烏龍茶的炒青步驟,含成熟果香,口味獨特,茶湯滑潤而甘甜。
根據估計,全球的茶產量超過二百五十萬噸,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全發酵的紅茶,百分之八是不發酵的綠茶,百分之二為「半發酵」的烏龍茶。
近年來,台灣的品茶風氣漸盛,對於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講究,因此烏龍茶也成為品茶人的最愛,而廣受歡迎。


武士春秋
作者 台北中山社 李博信 PP Marine
1869年,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中央裁撤幕府,改為內閣制,地方則廢藩置縣,原各藩藩主改為有任期的縣知事。全國國民則分成皇族、華族、士族、平民等階級。將舊公卿、舊藩主依其家格及門第分別封爵,名列華族。武士雖然獲列士族階級,但是取消幕府時代的俸祿和特權,因此有些下級武士頓失依靠而淪為浪人。其他一般市井庶民則均為平民。
一般人對於日本武士的認知大都停留在電影的打殺情節,而這些都是為了戲劇效果所做的誇大演出。實際上武士所遵奉的是含括義、勇、仁、禮、誠、榮譽、忠義、克己等美德的「武士道」哲學精神,也就是德川幕府時代的封建社會中,武士階層所必須遵行的道德規範。
「武士道」精神起源於公元7世紀「大化改新」之後的鎌倉幕府時代,日本社會的土地資源及政治權力的鬥爭逐漸激烈,因此逐漸形成武士階層。直到11世紀末葉,源義家受封為陸奧守時,在平定一次內亂後,源義家為家臣向朝廷請功而遭到拒絕,源義家只好自行論功行賞,此舉立即贏得民心,關東一帶的武士紛紛向他投靠。從此在日本正式奠定了武士階層的基礎。雖然「武士道」一詞始於江戶時代初期。但是在平安時代末期所提倡的「武士之道」、「弓矢之習」、「坂東武者之習」等武士應該遵行的道德和行為規範,即為「武士道」的前身。這種精神激勵武士必須效忠和服從君主,捍衛國家的領土和君主的
地位。
由於「武士道」緣起於幕府時代,以致受到日本本土神道教文化的影響極大。直到江戶時代才逐漸發展出儒家和佛家兩支派系。因此武士道精神所強調的「忠誠」、「堅韌」等等,已然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

「榮譽」是日本武士的第二生命,因此武士必須遵行這些美德,才能夠保有其尊榮,一位武士若喪失了榮譽,就得切腹自殺以表謝罪。被譽為「台灣糖業之父」的日本著名學者新渡戶稻造在他的著作「武士道」一書中提到「…對武士來說,最重要的是背負責任和完成責任,死亡只不過是盡責任的一種手段而已…」。他認為一位武士沒有盡到社會責任比死亡還可怕,因此他並不認同切腹自殺是對社會負責的唯一手段。
「武士道」的本義,即如日本戰前之「教育敕語」所諭,以「義勇奉公」為核心思想,要重視君臣戒律,不能「君不君,臣不臣」,即必須盡君臣之道,為君者仁民愛物,為臣者盡忠職守。
武士必須佩戴武士刀,以表示維護正義的武士身分,是一種地位及榮譽的象徵。新渡戶稻造認為武士刀必須由技藝高超的師匠鍛造,再經過武士使用,才能稱作武士刀。由於武士被賦以正義的象徵,因此武士的修身遠重於習藝,故日本武士在研習武藝的同時,必須兼修儒學,以修身養性,這種觀念影響到往後日本的基本教育均排有「道德與修身」的必修課程。
明治維新之後,由幕府時期之武士階層所構成的士族,佔據了新政府和地方行政的大部分官職。雖然武士和武士制度已經不再存在,但是武士道精神仍然深植於日本國民的內心,對於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政治、軍事和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以武士道精神捍衛日本天皇的崇高地位,成為日本政治、文化的傳統思維。
這種傳統的武士道精神在時代的變遷之下,於終戰後逐漸被定義為「日本精神」,繼續在經濟、學術、技術等各種專業領域上,發揮其激勵的功能,並創造了卓越的成就。


老建築的巡禮── 台灣文化教育的溫床──臺灣教育會館
作者 ‧ 編輯部 ‧
在南海路建國中學旁泉州街口有一棟土黃色的老建築,永遠散發著古樸的氣息,這棟建築建於日治時期,原屬「臺灣教育會館」所有,終戰後由台灣省學產管理委員會接收。此後歷經幾個重要機構的使用,目前產權屬於財團法人臺灣學產基金會,現由228國家紀念館使用。
臺灣教育會館於1931年落成,當年這棟建築物是由時任臺灣總督府營繕課長的名建築師井手薰所設計,會館正門坐西北朝東南,平面呈L形,三角窗的入口處有停車廊(日語:車寄),其風格類似同屬井手薰設計的臺北公會堂(現中山堂)。整體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磚砌壁體,其中有部分搭配洗石子之幾何圖案,三層外牆則貼有北投窯業生產的溝紋丁掛瓷磚,搭配幾何面磚與窗框雕飾,而不採用羅馬圓柱與壁飾,整體看起來屬於現代化的形式。
在1930年代,日本之建築師受到歐洲現代主義的影響,開始出現鋼筋混凝土等新式建築材料,模仿傳統的磚造建築,仍然將面磚貼在混凝土的外牆上。同時建築風格也逐漸淡化華麗的裝飾,而強調理性、秩序的設計,因此簡潔明朗的建築風格開始被重視,但是仍然保存古典的外貌。
會館的建築共有三層,一樓的玄關兩旁均劃為辦公室及會議室,二樓設有挑高三米的展覽廳。建築物的兩側呈對稱設計。入口兩層的樓下為玄關,二樓有休息室,頂樓為露台,建築物之後側及兩翼均樓高三層,格局莊重。
會館建築當時因為受到九一八事變的影響,東亞局勢非常緊張,因此這段時間日本在臺灣興建的大型建築物都採用具有保護色作用的土黃色(俗稱國防色)、或綠色系顏色。所以同一時期完工的建築如:臺北郵局、司法大廈,都屬「國防色系列」。而教育會館的門窗雕飾設計,也呼應建築物最初的教育功能,而雕塑成貓頭鷹造型。
臺灣教育會館於日治時期經常做為舉辦教育推廣及成果展示之場所,並提供會議室作為定時集會及教育課題研究之用。當時展覽廳經常舉辦高層次的美展,十餘年間,舉辦過府展、台展、臺陽美展等十餘次美術展覽會,是當時台灣美術藝文界重要的展示場地。而陳列在一樓樓梯旁黃土水入選日本帝展的女體雕刻作品「甘露水」,則曾經是這裡的鎮館之寶。因此日治時期的美術巨擘如顏水龍、李石樵、李澤藩等畫家對於臺灣教育會館和臺灣公會堂等展場均抱有敬畏之情。
太平洋戰爭結束之後,臺灣教育會館被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成立的台灣省學產管理委員會接收,並由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佔用。後來改由台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使用。
1959年,由「美國大使館新聞處」租用,並以此作為美國在台推動「文化冷戰」之中心。由於二樓設有對外開放的圖書館,因此隔鄰的建國中學學生經常流連此處閱讀或租借中英文書報雜誌;一樓電影組藏有很多珍貴的影片,可以外借給機關團體觀賞,深受教育文化界的讚賞。
自從國際局勢丕變,中美斷交之後,美國新聞處改名為「美國在台協會──美國文化中心」,而原來的展覽廳改為「林肯中心」,直到1991年才搬離此處。
1993年,內政部召開古蹟評鑑會議,決議臺灣教育會館為古蹟。
2009年,行政院依據「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賠償條例修正案」核可成立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並於此設立「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這棟傲然矗立於南海文化園區的老建築,曾經是台灣文化教育的溫床,它注入了文化教育的養分,也見證了一世紀以來,台灣政治、文化的變遷,迄今仍然老而彌堅的守望著台灣。


指向領導者的心胸
作者 台北北區社前社長 賴東明 PP Brain

這是一本傳記,是由湯尼‧可樂茲撰寫的有關克林‧鮑威爾的生涯。
書中主角鮑威爾是美國五星上將,曾任四軍參謀聯合會議主席,退伍後出任美國總統喬治‧布希的國務卿。
書名:如標題
作者見解豐富,經過精挑細選將其翻譯解說如下。
廣告內容:
  • 要時常全力盡責,有人會在看。
  • 任何時間都要找問題。
  • 對人要親切,超標準地。
  • 別做工作狂。
  • 別要讓部下尊敬你、你應先尊重部下。
  • 別命令「這是命令」。
  • 要有以話術掌人心的功夫。
廣告內容還有:
  • 菅義偉總理愛讀的書,是官房長官時代的案頭書,是精神支柱。
  • 任何事情都不會如想像般惡劣。翌日早晨情況或會有改善。
  • 要自知,要恰如本分過活,要動人,要創立強有力的組織。
從書的以上廣告看來,本書內容在倡導:積極做事、尊敬屬下、對人親切、認識自己、時時動腦、樂觀上進等。
吾等扶輪人均是業界領袖,該具有書中內容之條件。如能在自家業務上、公家服務上,不保留地、而是全力的奉獻,不只能獲自我成長,也能使公眾和樂生活。目前的業界領袖,將會是將來的社會領導。


老照片的故事── 甘迺迪與「通向和平七條道路」
作者 ‧ 主編 ‧
扶輪創始人保羅‧哈里斯說:「在人類之間或國家之間並無太大的基本差異。沒有全好的,也沒有全不好的,其最主要的禍害來源是誤解與缺乏瞭解」。
1961年11月29日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於位於哥倫比亞特區華盛頓市的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扶輪社的領導人,包括當年的國際扶輪社長約瑟‧艾璧(Joseph A. Abey)、國際扶輪秘書長喬治‧敏斯(George R. Means)、華盛頓特區扶輪社社長菲力浦‧鮑伊(Philip S. Bowie)、華盛頓特區扶輪社前社長尤金‧里希特(F. Eugene Richte)等人。
約瑟‧艾璧社長等在晉見總統時,特別介紹國際扶輪透過跨國性的人道及教育的服務,以提升開發中國家的社區生活品質及基礎教育的加強。並贈送扶輪出版物「通向和平七條道路(The Seven Paths to Peace)」給甘迺迪總統。他特別向總統介紹這本書引導扶輪社員更深入的規劃國際服務的方針。
扶輪宗旨揭示我們:「透過結合具有服務之理想之各種事業及專業人士,以世界性之聯誼,增進國際間之瞭解、親善與和平」是扶輪的國際服務之道。
「通向和平七條道路」這本著作闡述扶輪社員們可以透過:「愛國之道」、「融洽之道」、「自由之道」、「進步之道」、「正義之道」、「犧牲之道」及「忠誠之道」等七條途徑,以促進國際間的親善與瞭解,達到世界永續和平的目的。
廣義的和平,並不侷限於沒有戰爭的世界,也不只是追求和諧的社會,而是融合了慈愛與謙讓的哲學,同樣的,每一個人的思想言行若源於善意的出發點,實際上都已經種下了和平的樹苗。
「通向和平七條道路」這本扶輪叢書從一些扶輪社員的親身體驗,闡述了和平的真諦,也敘述了扶輪社員過去所做的努力與貢獻,極具啟發性,我們希望各位扶輪社員都能閱讀本書。
註1:照片說明(由左至右):華盛頓特區扶輪社社長菲力浦‧鮑伊(Philip S. Bowie)、約翰‧甘迺迪總統(President Kennedy)、國際扶輪前社長尤金‧里希特(F. Eugene Richter)、國際扶輪社長約瑟‧艾璧(Joseph A. Abey),及國際扶輪秘書長喬治‧敏斯(George R. Means)。彼等在會晤總統時介紹「通向和平七條道路(Seven Paths to Peace)」。
註2:約翰‧費傑拉德‧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美國第35任總統,是美國頗具影響力的甘迺迪政治家族成員,被視為美國自由派的代表,他是美國歷史上第四位遇刺身亡的美國總統。

饕餮奇譚──驢打滾
作者 ‧ 編輯部 ‧
在中華傳統食品之中,各地都有很多美味又有趣的甜點,這些甜點經常會取一些詼諧的名稱,聽來令人發噱。其中有一道北京菜館總會出現的甜點「驢打滾」,北方人聽了不覺得奇怪,南方人聽了就忍不住噴飯。
「驢打滾」源於中國東北滿洲滿族的宮廷甜點,最早緣起於承德,由於甚受清朝八旗子弟的喜愛,後來滿人入關後即很快的傳到了北方,成為以北京為中心流傳於東北、平津一帶的北方傳統風味小吃之一。因此北京人吃「驢打滾」習俗已有很久遠的歷史。
「驢打滾」又稱為「豆麵糕」或「打麵倉」,表示倉滿儲糧多,年年有餘,因此每逢過年都會以此作為甜點。「驢打滾」是以熟芝麻代替黃豆麵,糯米做皮,紅豆做餡,用煎炸代替蒸製而成的滿族傳統小吃。
中國的很多事物,都會有一些傳說或典故,當然像「驢打滾」這種奇特名稱的甜點也少不了一些故事。
據說清朝慈禧太后很喜歡吃糕點,可是宮裡的那些點心她早就吃厭了,因此就喻御膳房做一道從來沒有吃過的甜點。御膳房的廚師們想了半天之後,就以紅豆沙配江米粉做成糕點。廚師們原來想將紅豆沙裹進江米粉裡,再上鍋蒸熟後端送慈禧太后食用,沒想到放到桌子上時,一個叫「小驢兒」的太監進到御膳房,不小心將糕點碰倒在盛有黃豆粉的盆子裡,太監們只好直接將這道沾有黃豆粉的點心呈奉給慈禧太后享用。慈禧一眼看到後,直覺這道點心還挺有創意,吃起來味道也很可口,就問御膳房:「這叫什麼名字?」廚師一時想不出一個所以然,忽然想到那個小太監闖的禍就像驢子在黃沙土裡打滾似的,於是御廚們臨機一動,便隨口答道:「這叫『驢打滾』」。其實,「驢打滾」名稱真正的由來,是因為糕點在製作過程的最後程序,會撒上一些黃豆粉,看起來就像驢子撒野打滾時揚起的塵土,因而得名,也在清朝時被列為宮廷食品。
後來這道宮廷甜點傳到了民間,「驢打滾」的名號也成為北京人的驕傲。
「驢打滾」的主要食材有大黃米麪、黃豆麪、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等等。製作過程分為製坯、和餡、成型三個階段。成形之後在外層沾滿黃豆粉,就呈現了黃、白、紅三色,色色分明美觀,豆香餡甜,黃豆麵餡入口後,口感綿軟可口,不必咀嚼即可下嚥,是別具風味老少咸宜的傳統小吃。據文獻的記載:「驢打滾」,乃用黃米粘麵蒸熟,裹以紅糖水為餡,再滾於炒豆麪中,而形成球狀,即為「驢打滾」。
在北京的各大小廟會中,「驢打滾」是必有的小吃,因此會聚集很多擺攤販賣,也有沿街叫賣者。後來則因時代之變遷,盛況已大不如前,而逐漸式微,僅能在記憶中追尋。
後來在1949年大遷徙的時候,風行中國大陸的很多奇饌美食逐漸出現在台灣各地的街頭。「驢打滾」也在各地的北京菜館中佔了一席重要的地位,使得台灣的飲食文化更為多元。

編輯後記
作者 ‧ 主編 ‧
揮別了惱人的2021年,初春的陽光帶給我們嶄新的希望,今年二月的第一天適逢農曆大年初一,也是進入新春的開始,一切的一切都充滿了令人振奮的朝氣,我們希望大家都能珍惜這段美好溫馨的季節。
本月份是「締造和平與衝突預防月」,因此本期特別刊登了幾篇與和平相關的文章,包括介紹國際扶輪設置在泰國曼谷、英格蘭、澳洲昆士蘭、瑞典、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日本東京及烏干達等七個「扶輪和平中心」,這裡提供了個別的課程以訓練「締造和平及化解衝突的人」,對於促進世界和平有卓越的貢獻。
每個平凡人都可能會有一些不平凡的經驗,這種感覺非常奇妙,《國際扶輪英文月刊》自本月號起開始增闢「那是什麼感覺…」專欄,讓扶輪社員們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自己所知道的精采故事,相信每位讀者也會有不同滋味的感受,本刊將會不定期的轉載較為感人的文章。
國際扶輪一直很關切扶輪社員訂閱扶輪雜誌的情況,雖然扶輪規章已有很明確的規定,但是在台灣似乎沒有受到普遍的重視。據查我們鄰近的友邦日本的扶輪雜誌「扶輪之友」的訂閱量高於社員人數,顯見日本的扶輪社員不但百分之百訂閱扶輪雜誌,甚至推廣到他們的社區,而目前台灣扶輪月刊的訂閱率只有71%,因此本刊特別轉載國際扶輪最近公布的未依規定訂閱扶輪雜誌處理辦法,請各扶輪社及社員參酌。
3502地區林千鈴前總監所撰「安娜‧曼蒂亞塔的大地情懷」一文,訴說了一位流亡美國的古巴藝術家安娜‧曼蒂亞塔的藝術成就,以及她在紐約墮樓身亡的重重疑雲,在「締造和平與衝突預防月」的今天,閱讀這篇文章是否會產生一些不同的感受。
本月號「一張郵票的故事」所介紹的人物泰戈爾,是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詩人,他在印度和釋迦牟尼、甘地及阿爾巴尼亞裔的德蕾莎齊名,同樣受到廣泛的尊敬,潮州社丁天降前社長在泰戈爾的詩篇中摘錄了一些名言,字字珠璣,值得我們細細咀嚼,其味無窮。
「武士春秋」一文讓讀者們了解日本武士的人格特質,和「武士道」的內涵,讓我們可以一窺蘊藏其中的哲學。
本期「老照片的故事」刊登的是美國約翰‧甘迺迪總統與扶輪叢書「通向和平七條道路」,足見當年國際扶輪對甘迺迪總統所抱的期望,可惜他和弟弟羅伯‧甘迺迪先後被刺殞身,雙雙英年早逝,對政治世家的甘迺迪家族打擊很大,也是美國政壇的損失。
本刊在這一年多來所開闢的一些專欄,投稿的社友並不多,為了豐富我們的內容,尚請各位社友給予鼓勵與支持,踴躍投稿。
恭喜各位扶輪社友、以及社會賢達,新春愉快,萬事如意!

各社活動輯要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