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月刊 2021-08月號
2021/08/01  閱覽數 3212  單一章節 分享至
一、世界扶輪資訊
ROTARY WORLD NEWS

社長文告
各位親愛的改變者:

這個月在我們專注於社員工作之際,我要求各位協力在這一年創造歷史。20幾年來,我們的社員人數停留在120萬人。扶輪是一個有116年歷史的活躍組織,社員遍及220餘國及地理區域,在根除小兒麻痺及其他人道計畫擁有豐富傳承。扶輪在我們自己及他人的生命都創造許多改變。在我們以服務改善人生之際,各位難道不認為如果有更多人落實超我服務,扶輪對世界的影響力不是會更大嗎?

我的願景是在2022年7月前讓扶輪社員人數達到130萬人,呼籲行動的口號很簡單:一個帶一個(Each One, Bring One)。今年,我想要每位扶輪社員及扶青社社員都介紹一位新人入社。
我們是一個社員組織,社員就是我們最大的資產。各位就是慷慨捐獻扶輪基金會的人。各位就是做遠大夢想、透過有意義的計畫在世界行善的人。當然,各位也是讓世界即將根除小兒麻痺的人。
今年在我們把社員工作視為優先事項的同時,也讓我們著重多樣性,把觸角伸向年輕人及女性,尤其是後者。每個扶輪社都應該為新社員慶祝,每位擔任輔導員的扶輪社員將獲得我親自表揚。成功吸引至少25位社員者將成為我們新設立之社員工作協會的會員。
即使在我們與他人分享扶輪這份禮物時,務必也要讓新社員參與,因為參與的扶輪社員會是永遠的資產。要記得,讓現有社員參與並將其留在我們社裡就跟吸收新社員一樣重要。我們也要準備好成立新社,尤其是有彈性的新社。我非常看好舉辦虛擬或混合例會的扶輪社,衛星社及目標導向的扶輪社也是讓扶輪成長的有效方法。
各位在更壯大之際,就能夠做更多。透過我們在每一個焦點領域的工作,讓我們繼續賦予女孩力量。女孩獎學金、學校的廁所、健康及衛生教育── 有好多事是我們可以做的。著重環境的計畫也引起世界各地的興趣。務必在地方及國外參與這些計畫,讓世界對我們人類及其他物種都變得更美好。
你們每個人都是扶輪的品牌大使,扶輪社員在世界各地所做的好事必須分享到扶輪以外的地方。運用社群媒體把超我服務的故事告訴你的朋友、同事,及親戚。
最後,我要激勵每個扶輪社在未來這一年,至少規劃一個扶輪服務日(Rotay Day of Service),集結扶輪內外的義工,頌揚並展現貴社在社區的工作。請至rotary.org瞭解更多有關上述提案的詳情,以及以服務改善人生的其他方法。
Shekhar Mehta
梅塔
國際扶輪社長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文告

在8月,
我們把重點放在社員工作── 探索可以擴大扶輪陣容及接觸範圍的方法。在我們成立新扶輪社,回應國際扶輪社長梅塔「一個帶一個」的呼籲之際,也要考慮這些努力對我們組織各個層級有何正面的影響。

扶輪最大的兩個資產就是社員及扶輪基金會,而這兩者是相關連的。我們的組織是由超過4萬8,000個扶輪社及扶青社組成,沒有我們忠誠奉獻的社員,我們就無法進行服務。我們的社員也執行基金會在世界行善的使命,在基層推動計畫,並且捐款來支持無數基金會的計畫及獎助金。
扶輪有更多社員,基金會就可以在世界做更多善行。我們會有更多雙手來推行水、衛生設施、衛生習慣計畫,讓更多人得以取得清潔用水。我們會有更多顆腦袋來規劃支持產前照護服務的全球獎助金計畫,讓更多嬰兒得以存活。我們可以資助更多支持識字的地區獎助金,讓更多人得以學會閱讀。
今天,我們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社員透過年度捐款或其他方式來積極支持基金會。想像一下,如果我們能夠增加這樣的支持,即使只多一點,扶輪的範圍可以怎般擴展。更多扶輪社員的捐獻表示有更多資金可挹注於扶輪和平中心,拜我們與蓋茲基金會的夥伴關係之賜,也會有更多配合捐款來幫助根除小兒麻痺。
扶輪基金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夠有效率在世界各地推動有影響力且永續的計畫;「慈善導航家」已經連續13年給予扶輪基金會4顆星的最高評等。所有扶輪成員都可以這點為榮。如果所有扶輪社員都能竭盡全力來支持基金會,那會是多麼美好的一件事。
我在這個月有個簡單的要求。請在下一場扶輪社例會中花10分鐘討論這一年要如何增加對基金會的參與。可以是規劃一項網路活動來為基金會募款,或是與其他扶輪社合作推行一項全球獎助金計畫。
無論你怎麼做,要記得一點,我們社員── 我們所有人── 是扶輪的驅動力量,是基金會的生命源泉。
澤恩 JOHN F.GERM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


2022休士頓國際年會──星星的力量

自1960年代起,休士頓便是美國載人太空計畫的控制中心及太空人訓練計畫的所在地。當你明年6月4-8日前往當地參加國際扶輪年會時,到休士頓太空中心(Houston Space Center)便會更瞭解這段歷史及外太空科學。那裡除了辦理教育計畫之外還有一座博物館。

在太空船展覽廳(Spaceship Gallery)裡,在各種太空飛行器中你會看到:信念7號(Faith 7),水星計畫的最後一艘太空船,1963年葛登‧庫柏(Gordon Cooper)駕駛它繞行地球34小時;雙子星5號(Gemini V),1965年庫柏和彼特‧康拉德(Pete Conrad)搭乘它在太空停留8天,乃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登月研究的一部分;以及阿波羅最後一次月球任務── 阿波羅17號的駕駛艙。你也可以看到全球公開展示的最大月球岩石。
太空人展覽廳(Astronaut Gallery)展示太空裝,從1960年代的壓力裝到為了在月球── 甚至是火星── 停留較長時間的原型設計。在獨立廣場(Independence Plaza),你可以探索太空梭的複製品。它被架設在把太空梭從著陸地點運送到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Kennedy Space Center)的一架飛機上。
還有一個展覽廳專門展示國際太空站──太空中最大的人造物,太空人至今仍在此持續進行科學研究及為下一階段的太空探索做準備。在火星任務(Mission Mars)展覽中,你會瞭解造訪這個紅色星球的挑戰。
千萬別錯過NASA電車之旅(NASA Tram
Tour),它帶著訪客前往太空人訓練設施以及── 當然──  任務控制中心(Mission Control)。詳情請至spacecenter.org/visitor-information。


詳情及註冊請至convention.rotary.org。


新理事及保管委員就職上任

理事

國際扶輪理事會共有19 位成員:包括國際扶輪社長、社長當選人,以及17 位在國際扶輪年會上當選的地帶提名理事。理事會負責依照國際扶輪章程及細則來管理國際扶輪事務及經費。


瓊斯Jennifer E. Jones

2021-22 年度社長當選人

加拿大安大略省

Windsor-Roseland

瓊斯是溫莎屢獲殊榮的媒體公司Media Street Productions Inc.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她曾任溫莎大學理事會理事長和溫莎- 埃塞克斯區商會會長。她因服務傑出榮獲基督教青年會頒授和平獎章及女王鑽禧獎章,也是第一位獲得韋恩省立大學之年度和平創造者獎的加拿大人。瓊斯擁有法學博士學位(LL.D.)

身為首位被提名為國際扶輪社長的女性,瓊斯深知貫徹扶輪的「多元、平等、及包容(DEI) 宣言」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DEI) Statement 有多麼重要。瓊斯說:「我相信多元、平等和包容是從最高層開始做起,對於我們來說,要實現女性社員和40 歲以下社員的增長,這兩類人口就必須反映在領導層中。我將努力在不忽略整個扶輪家庭的同時,使這兩類社員都達到兩位數的增長。」

瓊斯自1997 年以來一直是扶輪社員,曾任國際扶輪的副社長、理事、訓練領導人、委員會主委、會議主持及地區總監。她曾任強化扶輪品牌顧問小組主委,在扶輪的品牌重塑工作中發揮了領導作用。她是「現在就根除小兒麻痺歷史倒數計時運動委員會」的副主委,該委員會的目標是為根除小兒麻痺的工作籌集1.5 億美元。她也在2020 年領導成功的「扶輪應援電視馬拉松」(#RotaryResponds Telethon), 為COVID-19 救濟活動籌集了急需的資金,並吸引超過6 5,000 人觀看。

瓊斯還曾獲頒國際扶輪的超我服務獎與扶輪基金會的有功服務獎。她與夫婿尼可拉斯柯雷亞西奇(Nick Krayacich) 均為扶輪基金會的阿奇柯藍夫會、保羅哈里斯會及遺贈會的會員。

哈曼Jessie Harman

澳大利亞

Wendouree Breakfast

哈曼擁有企業管理碩士及社會企業博士學位。她貢獻高等教育20 年,最初是擔任行銷學講師,最終成為澳大利亞聯盟大學的副校長(主責國際及結盟事務),管理省及聯邦政府資助之高額計畫及提案。她目前是高等教育機構有關國際教育法規、品質保證,及風險管理的顧問。

哈曼的扶輪初體驗是1988年參加由塔斯馬尼亞國王草原(Kings Meadows) 扶輪社所主辦的扶輪青少年領袖獎活動。自1999 年加入扶輪以來,她曾擔任國際扶輪社員委員會主委及總監當選人訓練會協調人及講師。她也曾任2020 年檀香山年會委員會委員;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太平洋諸島扶輪協調人;國際講習會訓練領導人及研習講師;國際扶輪社長代表。

哈曼說她初次擔任扶輪領導人讓她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我最驕傲的時刻很可能就是接掌敝社社長──我第一次有機會深刻體驗扶輪對他人日常生活的正面影響。」現居維多利亞省巴拉瑞特的哈曼曾獲崇她社表揚為「巴拉瑞特百大最有影響力女性」。

她擔任當地及澳洲各地的教育、文藝、及社區機構數個理事會的非執行理事。哈曼經常做長距離健行,曾踏上朝聖的法國之路(Camino Francés),步行近800 公里橫越西班牙鄉村地區。

哈曼和同是扶輪社員的夫婿安德魯(Andrew) 都是扶輪基金會的巨額基金捐獻人及遺贈會會員。

Won-Pyo Kim

韓國Gyeongju South

Won-Pyo Kim 在慶州聯合牙醫診所擔任牙醫。他曾擔任所居城市及慶尚北道牙醫協會的會長。在擔任後者的會長期間,他協助出書介紹該會的60年歷史。自2010 年起,在自費為慶州市一間衛生保健中心裝設牙科設備後,他每週至少為當地的貧苦者進行牙科義診一次。在每年的口腔衛生日,他提供長者免費假牙,並對居民進行衛教。他在其他衛生保健計畫也相當活躍,例如他曾主導一項計畫讓24 名患有心臟病的蒙古兒童前往韓國仁川的醫院接受手術及治療。

Kim 1991 年起都是扶輪社員。他曾擔任扶輪協調人、訓練領導人、及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以及助理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他也曾擔任總監當選人訓練會的訓練領導人及韓國扶輪總監協會的會長。1994 年,他協助所屬扶輪社與日本宇佐八幡扶輪社締結為姊妹社。這份關係持續至今,每年進行互訪並共推服務計畫。Kim 也創立新羅高工扶輪少年服務團,並與所屬扶輪社支持此一扶少團服務活動。他曾獲得慶州市市長及慶尚北道省長多次頒獎表揚,並兩度獲得韓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授獎。

Kim 曾獲扶輪基金會的有功服務獎及特優服務獎。他與夫人(Young-Sook Kim) 支持扶輪基金會,都是保羅哈里斯會及阿奇柯藍夫會的會員。

柯萊姆Urs Klemm

瑞士Aarau

柯萊姆研究商業工程學及食品化學,並擁有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他在瑞士一家工程公司成立環境保護部門,從事全國及跨國計畫,包括為巴塞爾一條鐵路系統做環境規劃、興建穿越阿爾卑斯山的最長隧道,以及改善匈牙利貝凱什郡的水源供給。

1996 年到2007 年間,柯萊姆擔任瑞士聯邦公共衛生局副局長,負責瑞士的食品安全。在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為促進各國食品安全共同倡議設立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柯萊姆是瑞士代表團團長,主導一項訂定瓶裝水標準的計畫。身為該委員會的歐洲協調人,他在中亞及非洲推動了許多宣導食品衛生的計畫。

柯萊姆於1994 年成為扶輪社員至今,曾擔任立法會議代表、助理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以及永久基金/巨額捐獻的顧問。擔任地區總監期間,他推動一項地區計畫建立10 個青少年營隊場地。他也共同創立每年捐款超過100 萬美元的瑞士扶輪基金會以及扶輪和平計畫孵化器,後者是扶輪社社員、扶青社社社員、扶輪和平獎學金學生共同推動的計畫,目標是尋找及啟動和平計畫。柯萊姆在瑞士發起數個扶輪行動團體的活動,目前仍持續支持。身為兩個扶輪聯誼會(滑雪及駕船)的會員,柯萊姆領導瑞士高山社的健行活動,演奏鋼琴,並研究文學。

他與同是扶輪社員的夫人赫蓮娜(Hélène) 支持扶輪基金會,均為巨額基金捐獻人及遺贈會會員。

寇巴吉Mahesh Kotbagi

印度Pune Sports City

寇巴吉是一位醫師,也是在他父親及祖父之後家族第三代開業醫師。他的祖父還是聖雄甘地的醫師,寇巴吉表示,祖父的典範讓他「從早年便將專業生涯與社會服務結合」。他的女兒也是醫生。

在取得普恩大學婦科學位之後,寇巴吉致力貫徹平價醫療保健的準則。他規劃並興建一間10 床的醫院,最後成長為數間大型綜合醫院。寇巴吉投入他對醫院規劃及管理的興趣,開設一家顧問公司。他也在母校擔任客座教授、專任教授,及信託會理事。他設立德佑慈善信託來支持平價醫療服務及提倡鄉村兒童教育,他也協助成立普恩的醫院協會。

寇巴吉於1995 年成為所屬扶輪社的創社社員至今,曾擔任訓練領導人、國際扶輪社長代表、扶輪研習會及社長高峰會顧問,以及一場識字高峰會的主委。他曾擔任地帶層次的總監當選人暨總監提名人訓練會主委,並曾擔任許多地區職務。寇巴吉曾領導超過100 項扶輪計畫,包括著重女性識字及經濟發展、小兒麻痺矯正手術,及鄉村眼科手術營隊的計畫。他一向也積極參與扶輪青少年計畫。寇巴吉喜歡騎自行車、賽車、駕駛飛機及遊艇。他曾背包旅行過50 個國家。

他曾獲國際扶輪的超我服務獎、扶輪基金會的有功服務獎,以及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的感謝獎。寇巴吉與同是醫師及扶輪社員的夫人阿蜜塔(Amita) 都支持扶輪基金會,均為巨額基金捐獻人及永久基金捐獻人。

普立茲Vicki Puliz

美國內華達州Sparks

普立茲是猶他州大學的行銷學學士及企管碩士,1984 年成為內華達州一家商業電力承包商的合夥人。她協助管理及擴張該公司,直到2003 年它與一家上市企業合併後退休。

普立茲於1992 年成為扶輪社員至今,也是她的社第一位女性社員。她曾擔任扶輪許多職務,包括國際扶輪訓練領導人及扶輪公共形象協調人。積極支持領導能力培訓的普立茲曾積極指導數場社長當選人訓練會及總監當選人訓練會。她說:「我把扶輪看成是提供社區服務的領袖組織。」普立茲也對培養青少年領導能力很有興趣。她擔任地區的扶輪青少年領袖獎活動副主委、協助在貝林辦理扶輪青少年領袖獎活動,並協助根據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理念推動的一個地區青少年領導培育計畫。當她見證到119 名扶輪青少年領袖獎的參加者支持一個有困難的人,擴大了她對扶輪力量的想像。她鼓勵所有扶輪成員找出這些時刻。她說:「如果每位扶輪社員都能瞭解並運用這個目的──知道他們為何加入扶輪──並與人分享,這對我們組織會非常有幫助。」

普立茲與同為扶輪社員的夫婿提姆(Tim) 住在內華達州雷諾市。他們喜歡在內華達山脈裡進行單人獨木舟及其他戶外運動。他們都是國際飛行扶輪社員聯誼會的會員。他們支持扶輪基金會,均為巨額基金捐獻人及保羅哈里斯會、遺贈會,及5190地區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會的會員。

史考特Nicki Scott

英格蘭The North Cotswolds

出生於英格蘭戈斯波特的史考特第一份工作是在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後來自己創業,重點業務是為企業提升品牌,客戶包括雀巢、寶僑,及勞斯萊斯。之後史考特將此與她在企業財務、策略規劃,及變動管理的經驗結合,到企業輔導機構Vistage Worldwide 輔導及培訓執行長及企業主。2021 3 月,她加入The Trusted Executive Foundation擔任合夥人。

史考特在1993 年到2018 年間都住在外國,於2000 年在伊利諾州時加入扶輪。在擔任6450地區總監後,她擔任過扶輪協調人、扶輪研習會主委,及訓練領導人。她也兩度在國際講習會擔任講師,也曾是國際扶輪策略規劃委員會委員。在回到英格蘭後,她加入英愛國際扶輪的領導、發展,及訓練委員會,並將於2021-23 年擔任英愛國際扶輪社長,同時兼任國際扶輪理事。

史考特熱愛策略、領導培訓,及激勵演說,她希望將這些運用於扶輪,以培養下一代的領導人。她也喜歡音樂劇場、步行,及繪畫。

史考特認為自己是地球公民,其目的就是要發揮潛能創造改變,啟發他人起身效尤。她認為在跨文化的環境中與扶輪成員一起合作有很大的價值。史考特表示,藉由「一起合作,團結行動,超越個人差異,無疑地,我們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創造真正永續的改變來造福所有相關的人。」

史考特曾獲得國際扶輪超我服務獎,她支持扶輪基金會,乃是巨額基金捐獻人及其地區的保羅哈里斯會會員及遺贈會會員。

席瓦- 桑提斯特班

Julio César A. Silva-Santisteban

祕魯El Rímac

席瓦- 桑提斯特班畢業於祕魯天主教宗座大學,擁有法律及政治學雙學位,之後又取得利馬大學民法及烏拉圭共和國大學國際法及共同體法雙碩士學位。他曾在利馬大學教授憲法,擔任祕魯參議院憲法委員會的顧問。

身為公共國際法專家,他為跨美洲人權法庭處理過幾個知名的案件。身為企業家,席瓦- 桑提斯特班是工業及營造業數家公司的股東、董事暨經理人。

席瓦- 桑提斯特班於1987年成為扶輪社員至今。自1999年起,他擔任扶輪公式區域雜誌「祕魯扶輪雜誌」委員會的委員,並曾擔任其主委/編輯。他曾任職數個國際扶輪委員會,並擔任扶輪公共形象協調人、跨國委員會協調人、訓練領導人,以及國際扶輪社長代表。

他是提倡復原及改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利馬歷史區之信託委員會的創會會員。此外,他是數個民間組織的會員,包括祕魯聖馬丁協會瓦烏拉分會及祕魯騎兵團。他也努力協助將2 23 日指定為國定節日來表彰扶輪的工作。

他的獲獎記錄包括利馬律師協會的法律公民獎章及宏都拉斯政府表彰他在2001 年地震後提供的人道援助。

席瓦- 桑提斯特班曾獲得扶輪基金會的有功服務獎。他與夫人莎拉(Sara) 都支持扶輪基金會,均為巨額基金捐獻人及永久基金捐獻人。他及數名家人也是保羅哈里斯會會員。

尤索韋克茲

Elizabeth Usovicz

美國密蘇里州

Kansas City-Plaza

尤索韋克茲是專攻企業訓練、企業發展策略,及行銷知識的WhiteSpace Consulting 顧問公司的負責人。她之前在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墨西哥家樂氏公司,以及兩家創投資金贊助的新創公司擔任領導職務。她之前曾是賓利大學國際計畫副主任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兼任教授,目前在麻省理工學院的成長輔導服務計畫擔任創業者的義務輔導員及顧問。

尤索韋克茲於1997 年成為扶輪社員至今。她曾擔任扶輪公共形象協調人、30 31 地帶多年地區規劃引導人、總監當選人訓練會訓練小組組員,以及美國之心扶輪領導學院的課程主委。她在扶輪的20 年主要投注在支持馬拉威的孤兒及高風險兒童。她申請過10 筆扶輪基金會獎助金來協助馬拉威兒童,並率領一個職業訓練小組,與當地小學教師合作推動一項鼓勵兒童── 尤其是女童── 繼續求學的計畫。其他獎助金計畫則著重在馬拉威湖南方區域的蚊帳倡議。尤索韋克茲說:「我們協助讓該區域5 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降低80%。我們在扶輪進行這樣的合作就會救人性命。」

尤索韋克茲曾獲扶輪基金會的有功服務獎,並兩度獲得美國總統義工服務獎。2014 年,尤索韋克茲以扶輪行動女性得獎人的身分前往白宮接受表揚。尤索韋克茲喜愛歷史及自己立陶宛的血統。她與夫婿狄恩馬修森(Dean Mathewson) 都是巨額基金捐獻人及遺贈會會員。

溫卡帖許

Ananthanarayanan S. VenkyVenkatesh

印度Chennai Mambalam

溫卡帖許畢業於印度馬德拉斯科技學院,取得工程學士,之後在印度阿米達巴德管理學院取得企管碩士學位。他在23 歲時進入土木營造業,目前是一家營造公司的負責人,員工超過1,400 人。他自1998 年起便是印度營造協會會員。

溫卡帖許擔任過的國際扶輪職務包括國際講習會訓練領導人、扶輪協調人,以及3 年的區域領導人訓練會扶輪協調人首席訓練講師。他代表地區出席2016 年的立法會議,也曾擔任印度及海外的社長代表。

溫卡帖許經常在印度各地的社長當選人訓練會及地區講習會中擔任演講人,參加過10 餘場國際扶輪年會,曾任蒙特婁年會及首爾年會的南亞接待活動主委。

溫卡帖許對識字計畫有濃厚興趣,曾任「扶輪印度識字任務」之聯合秘書及全國執行委員會委員。此計畫支持印度各地近3,000 所學校的教師訓練、網路

學習,及兒童與成人的識字。溫卡帖許也曾任家庭保健及愛滋病預防扶輪行動團體以及社區經濟發展扶輪行動團體的主委。他也熱衷橋牌及旅遊。

溫卡帖許及夫人薇妮塔(Vinita) 都是扶輪基金會的巨額基金捐獻者,他有許多家人也都是保羅哈里斯之友。


管委員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管理基金會事務,基金會為扶輪的慈善部門,資助服務活動。國際扶輪社長提名人提名保管委員,經國際扶輪理事會選舉,任期4年。保管委員會主委當選人及3名新保管委員已於7月1日就職。海克Marcelo Demétrio Haick及羅爾Dean Rohrs兩位保管委員則是在2020-21年度中就任。

主委當選人

萊斯禮 Ian H.S. Riseley

澳大利亞桑德林罕(Sandringham)扶輪社

2017-18年度擔任國際扶輪社長期間,萊斯禮激勵每個扶輪社為每位社員種一棵樹,以增加扶輪社員對環保議題的參與度。他估計實際種植的數量是三倍以上,可能超過300萬棵。他說:「扶輪世界熱烈響應我的要求,令我大感振奮。我們所到之處,都有人在種樹。」

萊斯禮是執業會計師,並在自己於1976年創立的Ian Riseley & Co.擔任負責人。他獲得的榮譽包括澳洲政府頒發的澳洲援外和平締造者獎,以表彰他在東帝汶的傑出表現;亦曾獲頒澳大利亞勳章,以肯定他對澳大利亞社會的卓越服務;並榮獲扶輪基金會的卓越服務獎及無小兒痲痹世界地域服務獎。

他和曾任地區總監的夫人茱麗葉 Juliet都是扶輪基金會巨額基金捐獻人及遺贈會會員。他們住在穆露達克(Moorooduc) 7公頃的土地上實踐永續及有機生活的樂活哲學。

海克Marcelo Demétrio Haick

巴西Santos-Praia

海克是Sologic South America的董事長,該公司隸屬一家提供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技術及專業知識來協助企業降低風險及解決問題的跨國公司。海克執行調查工作,並管理該公司遍及南美洲的訓練及諮詢
服務。

他於1982年畢業於桑多斯醫學院,專攻職業醫學。他的專業背景包括環境、衛生,及安全管理系統;策略規劃;人體工學諮詢。

海克於1991年成為扶輪社員至今,擔任過許多職務,包括現在就根除小兒麻痺協調人、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全國倡議顧問,及技術顧問團副主委。他也擔任過地區總監、委員會委員,及訓練領導人。

他和夫人瑪麗亞-席維亞(Maria Silvia)都是扶輪基金會的永久基金捐獻人及巨額基金捐獻人。

朗斯福Larry A. Lunsford

美國密蘇里州Kansas City-Plaza員。

2018-20年曾擔任國際扶輪理事。在此之前,他的領導職務包括國際扶輪社長代表、訓練領導人、總監當選人訓練會講師、委員會委員、助理扶輪協調人、立法會議代表,及國際年會和國際講習會的糾察。他是國際扶輪日本青少年交換委員會的主委。

朗斯福是會計師,擔任Berstein-Rein Advertisng Inc.的資深副總裁兼財務長。他擁有杜魯門州立大學會計學士及碩士學位,曾任職母校的全國校友協會理事會及其基金會的理事會。他也曾擔任慈善機構美國之心的癲癇基金會財務長。

他對扶輪的熱情及受邀加入扶輪大家庭起源於大學階段。當時是1982年,他獲選為扶輪基金會大使獎學金學生前往澳大利亞。朗斯福於1991年加入扶輪。他曾擔任的國際扶輪職務包括理事及國際扶輪社長梅隆尼的特助。此外,他也曾擔任國際扶輪社長代表、扶輪研習會主委、扶輪公共形象協調人、扶輪基金會前受獎人協調人、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訓練領導人、國際講習會訓練講師、國際扶輪委員會的主委及委員,及扶輪和平中心委員會的主委。

朗斯福及夫人吉兒(Jill)都是巨額基金捐獻者、永久基金捐獻人、及遺贈會會員。他是6040地區保羅‧哈里斯會的創始會員。他曾獲頒扶輪基金會的有功服務獎及國際扶輪的超我服務獎。

梅隆尼Mark Daniel Maloney

美國阿拉巴馬州Decatur社

梅隆尼是Blackburn, Maloney, and Schuppert LLC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專長稅務、遺產規劃及農業法律。他是美國東南部及中西部大型農業機構的委任律師,曾擔任美國律師協會農業委員會稅務部門的主委。他是美國律師協會、阿拉巴馬州律師協會,及阿拉巴馬法律協會的會員,也是摩根郡律師協會的前會長。

他在家鄉迪凱特的宗教界十分活躍,擔任所屬教會之財務委員會主委及當地一間天主教學校董事會的董事長。他也曾擔任大迪凱特社區基金會、摩根郡供餐福利服務協會、摩根郡聯合勸募分會、及迪凱特-摩根郡商會的會長。

梅隆尼是2019-20年度的國際扶輪社長,主持扶輪因應新冠疫情辦理的第一場網路年會,強調讓扶輪成長的策略。梅隆尼自1980年成為社員至今,曾擔任國際扶輪理事、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的委員及副主委、2003-04年度國際扶輪社長馬奇約伯Jonathan Majiyagbe的特助。他也曾以主席、副主席、法規專家與訓練講師的身分參加立法會議。他曾任2004年大阪國際年會委員會顧問、2014 年雪梨國際年會委員會的主委,及國際扶輪營運審查委員會4屆的主委。在擔任地區總監之前,他曾領導一個團體研究交換小組前往奈及利亞。

他還曾擔任未來願景委員會副主委;扶輪基金會研習會主席;扶輪基金會永久基金全國顧問;和平中心委員會委員及副主委;國際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委員會委員;以及基金會水資源與用水衛生學校目標挑戰委員會顧問。

梅隆尼的夫人Gay是同一家事務所的律師,也是阿拉巴馬州Decatur Daybreak扶輪社社員及前社長。兩人都支持扶輪基金會,均為保羅‧哈里斯之友、巨額基金捐獻人、及遺贈會會員。

三木明Akira Miki

日本姬路社

三木是自行開業的牙醫,在1995年1月的阪神-淡路大地震後便致力於災後重建計畫。這個地震是20世紀襲擊日本最嚴重的地震之一。三木興建兒童之家,並支持需要情緒醫療的兒童。

三木於1999年加入扶輪,

三木曾是扶輪少年服務團團員,曾獲得扶輪基金會的有功服務獎。他和夫人千春都是扶輪基金會的永久基金捐獻人及巨額基金捐獻人。

羅爾Dean Rohrs

加拿大卑詩省Langley Central社

羅爾是Rhide Technologies Inc.的持有人及主管。該公司提供用於興建道路的土壤穩定產品。在職業生涯初期,她曾在巴納德醫師(Christiaan Barnard)(全球首位執行心臟移植的醫生)於南非開普敦的心臟移植團隊擔任護士。

1959年到1990年期間,她積極參與南非的紅十字會。她曾任卑詩省西端銀髮族網絡的理事,目前擔任馬拉威一所女子學校的董事。

羅爾於1989年成為扶輪社員至今,她曾擔任國際扶輪副社長、理事、扶輪協調人、區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及地區總監。她是扶輪基金會永久基金捐獻人、巨額基金捐獻人,及遺贈會會員。

她與夫婿雷恩霍德(Reinhold)都是保羅‧哈里斯之友。


世界各地的扶輪計畫

2021年線上國際年會講詞
Speeches at 2021 Rotary virtual convention

國際扶輪社長柯納克開幕式講詞
柯納克Holger Knaack
2021年6月12日

哲學家Jean-Paul Sartre曾經說過,也許有個美好的時刻,但是這是我們的時刻,我們的時刻當中有很多的痛苦和變化,但是變化同時也帶來了機遇,這次年會也是如此。

疫情繼續給太多人帶來痛苦,甚至我們失去了一些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人,我們必須繼續紀念那些逝去的人並且做我們能做的一切,讓這些痛苦盡可能盡快的結束。扶輪社員仍然繼續起到自己的作用,幫助世界各地因應疫情。而我們在世界各地都站起來推動接種疫苗的活動,這樣能讓疫情早日結束。我要感謝所有的扶輪社員,因為你們做了那麼多,幫助我們因應這困難的時期。沒有什麼能填補我們的失落,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疫情迫使我們做出的積極的改變。
今年對扶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非洲被宣布無野生小兒麻痺病毒,基於這個令人樂觀的消息,我們繼續堅持對根除小兒麻痺的承諾。(我們完全有理由保持樂觀,在5月初,我們在世界各地只有2個野生小兒麻痺病毒病例。)並且還有欣喜的好消息,就是我們有新的焦點領域──保護環境將於7月1日開始,同時我們也把扶青社升級到一個新的層面,讓他們在扶輪的世界裡有前所未有的可見性,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地帶都跟隨我們的腳步。兩個大陸──非洲和澳洲──以及許多國家和社都在慶祝他們加入扶輪的百週年紀念。還有最重要的是,哪怕是在疫情當中每一位扶輪社員都擁抱我們周圍的變化,並且透過科技以及隨著我們對相互照顧的承諾,建立了更密切的關係。
在我們思考變化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想到機會,對扶輪社來說這意味著我們要策略性思考並且考慮我們如何吸取過去幾年學到的經驗。
我們當中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在疫情結束之後我們就會回到過去吧,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世界仍然在變化,我們需要隨著世界而變化,世界不會因為我們而停滯不前。
我們都看到線上會議是多麼有價值,國際會議現在已經習以為常了,令人興奮的新的服務專案可以在世界各地可以即時的計劃和執行,我們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合作協力。雖然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募款有所挑戰,但是科技可以幫我們加強募款,因為現在人們可以看到他們所捐的金錢是如何被使用。這種即時的互動會帶來新的想法和新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線上的扶輪社會議同時也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哪怕是在疫情散播於全世界之前,我也提到了扶輪接受和適應周圍的變化對我們來說多麼重要。變化也意味著要改變,我們現在的實體會議要調整為更加能夠吸引我們所需要吸引類別的人的會議,讓我們具有更多的關聯性。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傳統的、坐下來吃飯的扶輪社例會不符合他們的生活風格,這不是他們所習慣的,這也沒有辦法配合他們繁忙的社交日程。
時間和空間現在大量縮減了。過去講者站在講台上,現在取而代之的是每個人的臉都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之間可以直接的相互交流,面對面,這幫助我們超越文化的界線。
當然,我們很想念能夠擁抱他人、能在喝咖啡的時候隨意的交流,以及想念我們的實體會議。這些東西都非常重要並且在適合的時候都會恢復。但是我們也越來越能更加適應線上世界中隨意的部分,將其轉變為思考和規劃的機會。
我們需要把過去一年裡學到的好的東西應用起來,讓我們成為更現代化的組織。我們需要使用這個機會歡迎年輕的男性和女性以及更多元化的組織加入我們。這就是我們如何增加我們的影響力的觸及範圍。科技將繼續演進,我們的舒適感也會增長。科技將會變得更加容易使用、更令人興奮,並且更有參與感,我們必須跟上科技。我們將會越來越擅長將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合併在一起。
我強力建議大家善用本次年會的科技,獲得具有參與感的學習的體驗,並且享受這樣快樂的時光。請大家去分組會議並且使用聊天室,而且要透過年會建立連結,就像大家在現場會議去友誼之家一樣,所以請大家享受愉快的時光。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委雷文壯講詞
雷文壯 K.R. Ravindran
2021年6月13日

我親愛的朋友們,在2020年初,我們設定今年的目標時,我們懷著很高的期望去做的,結果呢?卻看到了新冠肺炎所帶來了如此多的挑戰,而這些挑戰使我們的計畫面臨脫軌的危險。
歷史充滿了災難叢生和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這些在最黑暗的時刻,似乎都是不可能的。
扶輪於1905年誕生於芝加哥,僅在此之前的34年,整個城市都被夷為了平地,只有少數建築物仍然屹立不倒。
有些人懷疑是否值得為重建芝加哥而付出努力。
但從這場毀滅中帶來了希望和願景,偉大的芝加哥城市規劃師Daniel Burnham繪製了一份全新的城市藍圖,界定了城市的景觀,並為今天矗立在其中的所有建築奠定了基礎,說起他當時雄心勃勃的城市規劃的時候,他是這麼說的:不要做小計畫,這些計畫沒有使人熱血沸騰的魔法,也許也不會被實現。要制定大計畫;在希望和工作中樹立崇高的目標,記住一個高尚且合乎邏輯的藍圖,這個藍圖一旦記錄下來就永遠不會消亡,在我們離世很久之後,它將成為一個有生命的東西,在不斷成長的堅持中樹立自己。請記住我們的子孫後代會做出讓我們大吃一驚的事情。讓你的口號成為命令,讓你的燈塔成為美麗。
Burnham的計畫被採納了,芝加哥之後不斷地發展,摩天大樓拔地而起,扶輪就是在這種樂觀和雄心勃勃的氛圍中孵化出來的。
而就我們而言呢,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不僅實現了我們計畫中的大部分工作,而且在2021年1月初,我們甚至超過了這些目標。
我們拒絕讓扶輪基金會被夷為平地,事實上,我們還是茁壯成長了。
然而現在正是審視我們自己的建築架構,並設想一個能夠抵禦地平線中每一場風暴的未來基金會的最佳時機。
所以今年呢,我的朋友們,我們就奠定了基礎,使我們環境保護的新焦點領域在7月1日正式起飛,激勵我們的扶輪社想出一些創新的辦法,以幫助我們保護我們的星球,並減輕氣候變化日益嚴重的威脅。
我們還向扶青社開放了申請全球獎助金的大門。從2022年開始扶青社社員將在塑造定義我們的服務計畫方面扮演新的重要的角色。
我們慶祝了因為非洲被宣布為無小兒麻痺區域,這是我們為根除小兒麻痺而進行的馬拉松賽跑中的一場重要里程碑。
我們頒發了我們第一筆大規模計畫獎助金,這會對尚比亞的瘧疾發病率降低90%產生重大影響,挽救無數兒童和孕婦的生命。在此過程中,我們還收到了蓋茲基金會和世界展望會同等的財務捐助。我們認為這可能是未來的一種先兆,為希望與我們合作以對大型計劃產生重大影響的公司,敞開了大門。
接著我很高興的告訴大家由於Otto and Fran Walter基金會的非凡承諾,我們同意在中東和北非區域開設一個新的和平中心而無需承擔任何的費用。
在所有這些雄心勃勃的步驟中,我們還反思了我們全球獎助金使用的公式,這是扶輪基金會的旗艦計畫。這些獎助金如此受歡迎,並如此成功以致於我們自己成為了自己成功的受害者。
2103-14年度當全球獎助金開始時,扶輪基金會頒發了868項全球獎助金,價值4,730萬美元。到了2019-20年度,頒發的全球獎助金數量已經增加到1,359項,價值9,560萬美元。
雖然全球獎助金提供的資金增加了100%以上,但相應的年度基金捐贈沒有跟上,同期僅增加了6%。
因此我們採取了必要的匡正措施,以確保全球獎助金在未來歲月可以持續,即便我們預測對該計畫的需求還將進一步增長。
但是我們並沒有就此止步,扶輪基金會一直在探索從外頭機構籌措更多基金的途徑。事實上,今年我們從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獲得了5百萬美元用於資助義大利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服務計畫。
因此,我的朋友們,我非常自豪的向你們報告,即使我們面臨這些外部挑戰,也要幫助建立一個更強大的世界,一個更加公平的世界,和一個更環境適宜的世界。簡而言之,這是你我和我們的孩子們想要生活的那種世界。



2021-22九地帶扶輪基金會協調人暨助理協調人

3502地區  陳弘修
RRFC ENT


3450地區  尹錦滔
ARRFC Peter Wan
3461地區  邱世文
ARRFC Dental


3470地區  蔡正得
ARRFC Former
3481地區  莊進標
ARRFC Professor


3501地區  朱先營
ARRFC Sun
3510地區  蔡東賢
ARRFC Daniel


做得更多,成長更多
作者 台北大安社前社長 鍾鶴松PP Harrison譯
一聲號角喚起改變者
想像這檔事……派崔克‧寇曼(Patrick Coleman) – Rotary Governors Council of South Africa,Chairman,扶輪南非總監會議議長已經是一名多年的扶輪社社員。在1981年,年方28歲時加入一個扶輪社,它本身就是一項不尋常的經驗。在當時的扶輪社,主要的情況是以邀請的方式接受年紀在40歲以上的男性申請加入扶輪社。因此,他的扶輪社那時被嘲笑為一個「叛逆的扶輪社」,但它卻勇於重新制定基準規範。三年之後,他身為該扶輪社社長,允許兩名婦女入社,這比1987年的改變早得太多,1987年的改變導致扶輪正式地接受女性為國際扶輪社員。它是一項時代改變而當時這些扶輪社的領導人就是改變者,就如9210地區總監維特‧泯沙(Victor Mensah)所稱的。
當世界將有所改變,扶輪也是如此。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古希臘哲學家,西元前533-475年)素被尊重,他這樣地說「改變是在生活中唯一持續的運作」,保羅‧哈里斯(Paul Harris),扶輪創始人呼籲倡導改變,宣稱「這是一個變動的時代;我們必須準備隨之改變。扶輪歷史的演變將一再地重寫」。新冠肺炎大流行(COVID-19 pandemic)方興未艾,也許改變會更為強烈的需求,它是有史以來最為迫切的。我們需要快速地適應現有體制並且接受新的挑戰。雖然扶輪根據其變動的歷程做了改變,但是它的核心理念卻是不變的。〈超我服務〉Service Above Self與〈服務最多,受益最大〉One Profits Most Who Serves Best的觀念仍然保持不變。在這兩者之中,其共同的性質還是服務。如果改變是迫切的需要,以應這個世界的新挑戰,那麼服務是我們從來不變的法則,因此,我們簡單地認為扶輪的主題是用以改變生活。在這個主題上,我們的規範是服務,我們追求的結果是改變我們社區人民的生活,包括扶輪社的社員。
那麼我們如何用以改變生活?國際扶輪社長梅塔(Shekhar Mehta)要求我們要身為改變者,而這個扶輪年度我們被挑戰要〈做得更多,成長得更多〉。因為這完全在於這場戰役中由我們的行動來決定。我建議我們能夠採用五種方法做得更多,而在五個地方成長得更多。
〈做得更多〉的五種方法
1.更多的服務計畫與社區的工作
在9210地區,超過50%的扶輪社沒有執行任何一項全球獎助金的活動。超過30%的扶輪社也沒有自己進行任何的社區工作,而有些扶輪社還不清楚它們真正社區的定義是些什麼。而且,其他的地區也是同樣的情況。現在是改變這種現象的時候。讓每一個扶輪社很快地確定其社自己的社區,著手準備一項社區需求的評估報告,並且就立刻進行一項服務計畫!
2.在扶輪社裡與其他社有更多的聯誼活動
聯誼活動是扶輪的第一個核心價值。可是我們在自己的社裡逐漸消失了聯誼活動的美好品味。因新冠肺炎的大流行,有些扶輪社社友在一年當中沒有見過面。沒有聯誼活動── 線上的或實體的或兩者混合的都沒有。我們已經失去扶輪的精神。身為改變者,我們必須有更多的聯誼活動。每個星期一次的例會必須有更有趣味與投入參與。我鼓勵扶輪社與其他社聯誼交際。您與您的社友能夠「越界」到其他的扶輪社例會或邀請其他社一起參與聯誼活動。您能夠與其他的扶輪社以及扶青社籌劃幾項社會公益活動──這類的想法會使您的例會更有趣!
3.做些您以前沒有做過的新鮮事
尋夢去,就做下去!這是一個「在這個扶輪社從未做過」的年代,我們應該大聲如此宣布!對外界討論以及尋找趣味性與瘋狂的事是我們一向已經做的事。其優點方面,是發掘每一個新的構想,並且找到一個正向的理由,去宣揚其優點,以便重新思考為何一個構想不應該被發掘。
4.為社員提供更為專業的經驗
為了加入扶輪社,我們要回饋給社員某些東西,他們仍然是您的扶輪社社員。為了社員以及其職業上的利益,舉行更多的專業訓練與講習會。與社區人士及潛在社員分享扶輪專業知識與見解。籌劃辦理更多的事務,以宣導貴社社員的天資與技能。在貴地區年會(DISCON) - District Conference,全心貫注聆聽優秀的主講人的演說。為了在社裡與扶輪社外界搭配新的社員專業領域用以連結、徵詢,並且考慮在社區與扶青社社員及其他年輕專業人士舉行職業性質的會議。
5.捐獻更多的善款給扶輪基金會
TRF – The Rotary Foundation
在2021年2月,在9210地區差不多25%的扶輪社沒有捐獻一分錢給扶輪基金會,而在全非洲的許多地區,情況如出一轍或更差。同樣徒勞無功,有幾個扶輪社不能夠申請取得扶輪基金會的獎助金── 有些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給予足夠的資料(雖然申請全球獎助金並非必要的先決條件)予與核准。我們必須在這方面有所改變。我們必須為改變而推動。簡言之,我們必須設定目標,在今年全非洲所有扶輪社百分之百給予扶輪基金會某些東西。這樣它會回饋,幫助我們支持更多的社區服務計畫。
〈成長得更多〉的五種方法
1.在大眾的眼裡,成長得更多
現在正是不用藉口的時候。沒有新的「標誌」,只有正確的標誌!每一個扶輪社必須在它的所有資料採用並實際地使用正當而一致的標誌。每一個扶輪社必須在社會的座談會與活動採取行動,爭取主動並擔任中堅的角色。他們務必知道,感覺以及記得貴社是社區的主要份子。經由參加當地的展覽會,服務計畫展示會,各項節日及活動,並擺設攤位,來做這些工作。為了達到您的服務計畫更為矚目突出的標牌,首先檢視在過去十年您在社區已經完成的所有服務計畫,並且用正確的標誌取代舊有的標誌。這些容易做到的工作能夠贏得快速的成功並重新與您的社區連結。
2.吸收新社員,尚待何時!
在非洲的每一個市鎮,必須展現扶輪的存在!這個號角是── 一個社員帶進一個人,並且不可流失任何一個人。我們必須確定每一名所帶進來的人至少有一位成為社員。而且,我向您挑戰,我們必須為每一個社員設定目標,更帶進五名社員或更多…使規模更廣大!那五名新的社員並不一定是在您自己的扶輪社,鄉鎮,或甚至地區。就橫掃非洲,來一個謝幕劇!地區總監們已經承諾會認定並獎勵那些在任何地方帶進至少五人到扶輪來的社員!加入競賽行列而開始燃起戰火起跑吧!
3.促進更多的新扶輪社模式
現在正是發展與成立新扶輪社各種模式的時際。我們已耳聞有各種不同形式的扶輪社,譬如網路扶輪社、衛星扶輪社、護照扶輪社、家屬扶輪社、企業扶輪社以及基於某原因成立的扶輪社等。每一個地區必須確定組成的新扶輪社包括這些中的某些特質。精彩美妙的地方在於您能夠用它來試驗以及混合這些新的扶輪社而創造新模式的扶輪社或組成您自己的扶輪社。您的面前是一塊空白的帆布,而我們將慶賀您的改變者之想法!
4.更多的夥伴關係
現在正是我們與其他夥伴做些方式上的改變。
我們必須以企業團體以及它們的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之心態,改進與其他同樣想法團體的夥伴關係。如果貴社在您的社區沒有過與其他服務社團(譬如國際演講協會(Toastmasters)、國際獅子會(Lions)、圓桌會議(Round Table)、國際青年商會(JCI))至少舉行一次聯合年會或服務計畫,那麼就以它做為改變者並且現在開始,付諸行動。
5.以DEI (Diversity多元、Equity公平、包容Inclusive)作為我們所有工作的基石
在所扶輪社與扶青社裡,一定有性別、種族、年紀、專業以及個人能力不足的情況。這會顯示在我們籌劃我們例會的方式與活動上,但公平的機會卻給予所有的人。我們必須自我督促,在這方面要更為謹言慎行。
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做一個改變者。
即將上任的扶輪社領導人面對偉大的挑戰,但是這些挑戰也帶來偉大的機會。它將是繼續帶領新的扶輪社熬過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及生活起居遭受封鎖的時代。
保羅‧哈里斯(Paul Harris)說過「扶輪改變我們,而我們就是用那些改變從事服務。我相信我們能夠在某一時間裡改變某一個人一生的世界。」 的確,這不是太難得的討論機會,就是提議需要貴社與地區轉型的改變。現在告訴大家,在本文的開端,派崔克扶輪社社員其實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是他的故事與經驗仍然是真的,而且您能夠發現它就在貴社裡。如果不是如此,那就創造一種遺產,這樣未來的年代就能夠述說他們改變者歷史的一段故事。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去設想您自己是一個改變者,並且以事實印證這檔事── 但是不要想得太多,做了就是!
譯者註:非洲的國情民俗、傳統文化、思想背景等與台灣的截然不同。本文作者所提議或見解的部分內容,僅供參考。
The article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Rotary Africa/www.rotaryafrica.com


二、地區活動報導
DISTRICT REPORTS

2021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專題報導
作者 編輯部

本協會為促進台灣媒體重視公益新聞的報導,特別依例舉辦「2021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這是本會第四次主辦此項甄選活動,仍由本協會與國際扶輪3461、3462、3470、3481、3482、3490、3501、3502、3510、3521、3522、3523等12個地區聯合辦理。惟本年度因為遭逢新冠肺炎肆虐,依照規定無法舉辦實體表彰大會,因此改以視訊方式舉行。即便如此我們也必須舉辦的莊重嚴謹,因此本會特邀聘著有經驗的蔡松棋前總監擔任主委,汪威江前社長擔任副主委兼執行長,以主持本活動的籌劃及執行。
本活動的舉辦宗旨乃是為了鼓勵新聞媒體及從業人員報導公益服務活動,加強端正社會風氣的功能,以促進社會祥和,並透過表揚民間的社會服務成果,以彰顯扶輪的核心價值,並提高民眾對弱勢族群之關心,共同締造光明和諧世界。
本年度之獎項規劃以往的六項,增加為如下八項:
1.平面報紙媒體報導獎
2.網路新聞媒體報導獎
3.廣播新聞媒體報導獎
4.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5.電視新聞媒體報導獎
6.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7.扶輪公益新聞報導特別獎
8.評審團推薦特別獎
並從以上八個獎項之入圍作品中,各選出一件得獎優選作品,頒發獎金新台幣十萬元及獎座一個。其餘入圍作品均獲頒金箔獎牌一面。
本屆金輪獎甄選活動,於報名期限日共收到參賽作品計113件,並於5月24日敦聘學者專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選出24件入圍作品。
本會特於2021年6月28日(星期一)晚上7時至9時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頒獎儀式,典禮由3522地區大仁社陳淑貞前社長PP Cathy、華陽社周震宇社友Rtn Eric擔任節目主持人。
頒獎典禮當天特邀請國際扶輪前社長黃其光PRIP Gary、國際扶輪理事劉啟田RID Surgeon、國際扶輪前理事謝三連PRID Jackson、扶輪協調人康義勝RC Kambo、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理事長王承熹PDG Horace、金輪獎主委蔡松棋PDG Pyramid、世新大學教授兼副校長陳清河、金鐘獎前得獎人舒夢蘭小姐、金輪獎前得獎人鍾麗香小姐等擔任頒獎人。

2021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得獎名單及作品介紹

作品介紹

喧鬧十多年的萊豬和全齡美牛再也擋不住,於今年元旦開放進口。政府從宣布到開放僅有四個月準備期,聯合報採訪團隊費時一個月,分別從消費端和產業端進行調查,由肉品源頭追蹤到末端銷售供應鏈,發現「產地標示易造假、稽查人力不足、食藥署食品登錄系統只能管百分之二業者」等三大漏洞,希望能以正向態度提醒政府,為了維護國人的食品安全與健康,盡可能把漏洞補起。
因應開放,政府高舉「全面標示」旗號,讓民眾自行選擇。調查發現,從屠宰到餐桌起碼要經過進口、大小盤商、加工、零售販售、餐廳小吃攤等五道關卡,層層皆有斷鏈風險;且八年前美牛開放至今,「產地貼紙」一張用到底的情形比比皆是,全面標示將成表面功夫。
相較之下,源頭管理如何加強?政府始終未對外說明。政策打高空,忽略系統性管理風險,恐讓問題肉品流入市面,引發食安危機。
從產業面來看,台灣豬肉自給率十年來下滑6%,國人愛吃的豬腳、大腸、內臟,早已仰賴進口補充,經過各種加工調味,消費者根本難以分辨。未來便宜的萊豬大舉入侵,產業勢必受衝擊。
調查進一步指出,台灣畜產業的仔豬育成率低、缺乏冷鏈規劃,且豬肉的評級制度過於老舊,若沒即時做好轉型,未來一旦美國要求進口關稅降為零,產業將兵敗如山倒,付出代價的是全體消費者和農民。
本系列調查報導在開放前提出預警,呼籲政府正視關鍵問題,尋找因應之道。


作品介紹
人老了,上不了樓,當年走過「客廳即工廠」拚經濟年代的長輩,老來落得「客廳即臥室」。有辦法隔間的,就稱是「孝親房」,成為建商新賣點。沒辦法隔間的,也就這麼敞著過日子,以病容見客。長輩的隱私及尊嚴,就成了奢侈的事。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全台近43萬長者住在無電梯公寓。當老邁身體無法應付爬樓梯的日常挑戰,就醫、購物及各種人際互動,都因「行不得」形同囚居。缺乏無障礙設計、長年無力整修的環境,更讓「家」遍地風險。
不良於行,無法下樓看醫生的老阿嬤,必須倚靠中年兒女,或請社工、消防隊把她「背」出門。
超過七十歲的弱勢租屋族,繭居五坪大雅房,廣播、社工、小窗台,是他和外界的唯一連結。
獨居奶奶家裡頭的熱水器壞了,找不到人修,只好每天從廚房燒水,再扛著水壺進浴室,倒進澡盆裡擦澡。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揭露全台「囚老族」數據,更實地造訪,看見他們的困苦及求生之慾;專訪多個學者、社福團體,政府單位、替長者找出安居路。並搭配居家安全評量、簡易無障礙輔具統整表等資料,為讀者超前部屬。



作品介紹
高齡社會已至,但還沒有真正走入視蒼蒼而齒牙動搖的階段,沒有人知道「老」是什麼樣子,也不知道該為老了之後做什麼準備。
《不知老之將至系列報導》報導兩則真實故事,主軸環繞在未老的中年人,如何為銀髮朋友打造退休後在社區內的工作第二春。退休後不一定要當志工,可以在社區營造綠地,或在生活環境中講故事,就可以領薪水,更重要的是── 好好過生活。
系列報導一〈說故事‧賺生活〉,描述一群銀髮族到工作坊學講故事,學會後每對外講一場,就能領到講酬,賺的不只是零用錢,更重要的是與社會接軌。系列報導二〈拈花惹草也是春〉,南海十六號園藝空間中,僱用中高齡者學習園藝成為種子教師,再回到自各的社區綠美化環境,長者們賺到工資,也賺到美好的生活環境。
同樣是銀髮再造、活躍老化,系列報導中的長輩們,將銀髮價值重新定義,當長者撕掉自己以為「老了,沒用了」的負面標籤,不知老之將至,以新面貌和社會接觸,朝著正向生活邁進,其實也開啟社會對美好老年的想像。
本系列報導訪談多位長者,深入了解漸老的心情,並描述長者在社區及生活環境中的貢獻。節目流暢動人,訪談生動,在輕鬆的故事中引領聽眾看見老後的不同可能性,進一步重新打造自己的老年志願。


作品介紹
「就要聽婉報」以探討人權議題為軸心的新聞節目,主持人採訪與關注人權議題多年,希冀透過平易近人的口吻,帶領聽眾進入未被關注的人權事件。為呈現不同主題之主持風格,提供2集節目內容,供評審參考。

【第一集:109年11月17日播出】
他不要當壞人,卻被導向非法!關注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後,仍被現存法令排除的一群同性伴侶,他們被「東亞第一」榮耀排除在外,偷偷透過非法結婚留在台灣。
移工被視為台灣永遠「客工」嗎?與台灣同性伴侶相戀後,能否相守一生?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已接觸數百對跨國同性伴侶,其中有九成來自亞洲各國,分別包括中國大陸、香港與在台東南亞移工,他們跨越了種族、階級、性傾向及國族認同多重社會壓迫,仍選擇將手緊緊牽住,但在台灣現行法令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成了奢望。── 訪問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
【第二集:109年12月10日播出】
快跑!才能活命,看見土敘邊境的戰火與離別。「為了活得跑快一點,才能跨過邊境,不被掃射!」台灣中心執行長、安卡拉畢爾肯特大學(Bilkent University)建築系裘振宇老師,談到他眼中的土敘邊境── 雷伊漢勒市牆下的世界。
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節目關注難民現況。土耳其全境逾400萬敘利亞難民中,雷伊漢勒就收留逾12萬人,它是敘利亞難民進入土耳其門戶,2011年至今,邊界圍牆另一邊就是衝突熱點。由中華民國政府補助、雷伊漢勒市政府提供土地與部分資金的台灣-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2020年10月完工,由來自台灣的學者統籌擔任執行長。讓人不解的是,為何這位建築師不去蓋豪宅,選擇跟難民站在一起?── 訪問台灣中心執行長裘振宇



作品介紹
唇顎裂,是最常見的先天顏面缺陷,隨著少子化和產檢等人為干預,台灣唇顎裂寶寶的機率,從五百分之一下降為八百分之一。2019年,台灣17萬7千多名新生兒中,有280位孩子是唇顎裂寶寶。患有唇顎裂的孩子,從唇鼻修復、重建外觀,到顎裂修復、牙槽重建,至少得經歷三次手術,許多家庭都得面臨治療的困難與煎熬。
《華視新聞雜誌》長期關注社會與孩童、醫療議題,這次採訪團隊前後耗時一個多月、出機數十次,記錄下花蓮豐濱鄉一名唇顎裂的寶寶、三個月大的小傑(家人稱小兔子),他準備接受人生第一次外觀重建手術的過程。
因為東部的醫療資源有限,像小傑這樣的案例,得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陳國鼎醫師團隊,深入偏鄉,才能幫他看診。而對唇顎裂寶寶來說,第一期唇鼻修復手術的黃金期,是滿三個月左右,於是北醫團隊,帶著小傑跨越兩百多公里的距離,遠從花蓮豐濱鄉到台北進行手術。
不過,因為小傑體重太輕,不符合手術最低門檻,為了讓手術能夠順利進行,醫療團隊替他展開了一場十天增重計畫,希望能把握住先機,即時替孩子修復外表的缺陷。採訪團隊從小傑的家庭生活、就醫難題、術前遭遇之困難、手術過程、術後照護全程紀錄。



作品介紹
「植物獵人」一詞起源於十八世紀,大航海時代它是個掠奪的名詞,但到了今日,因為地球暖化、人為開發等因素,我們的地球,正在歷經第六次的物種大滅絕,植物獵人就是要趕在滅絕之前,把這些珍稀物種保存下來,他們是為大自然留下備份的重要腳色,但也被譽為全台灣危險的工作。「有一種Style叫植物獵人」故事主角洪信介,大家都叫他「阿介」,17歲走入山林,足跡遍布國內外,一共採集過2萬多種的植物,節目團隊全紀錄阿介與植物學家們,野外採集實況,透過空中與地面的視角,跟著阿介穿梭在山林間,時而躍上五、六層高的樹上,時而又在近乎垂直九十度的蘭嶼峭壁上,找尋瀕危蘭花的蹤跡,搭配主持人訪談植物學家,豐厚植物與生態環境的知識涵量。
野外採集經常得在外頭住上十天半個月,植物獵人與科學家們只靠一塊大帆布遮風擋雨,節目團隊真實紀錄完整過程,讓觀眾有身歷其境之感。天賦異稟的阿介不只會爬樹,更會認植物,但方向感不好的他,其實也常在山裡迷路,他曾經以螞蝗、山羊的屍體裹腹,這些都無法減少他對植物付出的無怨無悔,國家級保種計畫更是破例延攬只有國中畢業的阿介;近年來,許多博士級的植物學家,更是慕名而來,希望與他一起野採。本集節目透過鏡頭,帶觀眾體驗植物獵人保種工作的艱難,也期望讓觀眾了解,生態保護刻不容緩的重要性。


作品介紹
大武山下的屏東春日鄉,被教育部歸類為「非山非市」,也就是不屬於偏遠地區、也不屬於都會區,但是求學通勤成本很高的學校,往往是社會服務最常被忽略的一塊。長期關注偏鄉教育議題的,壹電視採訪團隊規劃專題報導,隨行記錄國際扶輪3510地區,將南台灣一萬名偏鄉小朋友,送進美術館的活動。這些小朋友並不是經濟弱勢,但住得偏遠,許多大人又得向外找尋工作機會,沒辦法跟大城市一樣,給小朋友多元化的學習資源,藉由美術館巡禮,期盼多一些刺激,能在他們心中播下善的種子。採訪團隊深入春日鄉,還發現另一個問題,就是這裡過去一直以來都沒有牙醫診所,大眾交通運輸不便利,就連治療一個小小的牙痛,都得大老遠跑到隔壁鄉鎮,這裡老年人口比例超過六成,牙周病、假牙失能是普遍的問題,但看牙醫得等家人有空,或是砸大錢包計程車前往,實在很不方便。壹電視採訪團隊這次也記錄了,扶輪人匯集了台灣、韓國、日本社友,以及美國總部的力量,募了270萬的全球獎助金,在部落入口處,打造一間五星級的牙科醫療站,居民現在只要五分鐘的路程,就能享受現代化的牙科醫療服務,晚上也能看牙。藉由呈現偏鄉藝文刺激與醫療的報導,期盼喚起更多社會力量,加入扶輪人拋磚引玉的行列。



作品介紹
當餐桌上的食物、全仰賴這片土地,我們可曾好好珍惜孕育永續之根本?2020年12月多家嬰兒米餅檢驗出「鎘」超標3到7倍,顯見農地重金屬污染已成盤中飧危機。專題調查台灣大地污染變色,包裝在「假再利用真濫倒」謊言。
「我們能怎麼辦?鄉下所在民代跟業者很好,沒有人會理我們」家鄉被濫倒了,南部阿嬤卻無奈噤聲。這是我們走訪六縣市最深的感觸,看到台南學甲吹哨者被恐嚇,再利用業者私下也致電我們「找人喬」欲壓新聞,可見暗藏壓力之巨,不過TVBS本著報導事實不畏業者恐嚇電話、高層關說壓力。
播出後,五年未清的學甲爐碴,台南市政府去年9月要求清運,甚至現場架播、天天寫清運日記,今年1月清除檢驗完畢。中鋼原推諉七年不清高雄旗山污染農地,去年11月終動工清除百萬噸爐石,環保署修廢清法提高濫倒罰則20倍,2021年3月公告。
‧揭露假再利用真污染
‧環境永績與經濟發展能不能雙軌並進?
‧檢視公部門私企業建設性解決方案
‧揭露公文── 環保署農委會隱匿彰化戴奧辛農地污染
‧稽查員不足── 揪倒被恐嚇敢發聲?黑白兩道夾擊
節目播後,行政院新修法擬規補漏,環保署將設置「農地監測食安」系統,彰化勒令戴奧辛工廠停工,台南清學甲爐碴,高雄令中鋼還原旗山土地得花5億清運,一時濫倒圖利,烙下的是永續生態之殤。
台灣,正待我們搶救,媒體持續監督。

2021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入圍名單
平面報紙媒體報導獎
工商時報/呂雪彗、張慧玲、蘇秀慧、邱琮皓、譚淑珍、彭媁琳、林昱均、馮建棨、郭建志──銀色海嘯來襲
聯合報/彭宣雅、陳雨鑫、陳熙文、郭琇真──萊豬叩關調查報導
聯合報/凌珮君、劉星君、修瑞瑩、徐白櫻、徐如宜──小人物大故事
網路新聞媒體報導獎
三立新聞網(SETN)/鍾志鵬、劉世澤、郭奕均、陳則凱──小巨人/遭霸凌、求職沒人敢用 侏儒症患者開火鍋店圓夢
風傳媒(The Storm Media)/謝錦芳──氣候危機進行式
聯合報系(UDN)/許詩愷、梁玉芳、喻文玟、陳雨鑫、黃建亮、陳靖宜、蔡佩蓉──囚居晚年
廣播新聞媒體報導獎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彰化分臺/劉文珍──百年風沙
警察廣播電臺宜蘭分臺/林平皓、羅惠玉──忠治在改變 星奇兒的部落共學之旅
警察廣播電臺/林夢萍──不知老之將至 系列報導(共二集)
廣播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警察廣播電臺/林夢萍──誰在你身邊(共三集)
警察廣播電臺新竹分臺/駱銀秀、洪郁婷、許媛惠──樂福家庭
中央廣播電臺/詹婉如──就要聽婉報
警察廣播電臺台南分臺/吳明芬──聽見躍動的大夢-話我社區溫馨耆機 系列專題1.柴林腳溫馨補給站2.東石暖一點母雞耆機
電視新聞媒體報導獎
壹電視/陳雅琳、鍾心怡、蔡幸芳、李宗憲、吳衣璇、吳珮甄、賴志豪、黃裕發、李柏儒、柯家傑、楊東漢、林貝
──新聞深呼吸-留住一滴水
華視/李宜庭、羅哲超──小兔子的奇幻旅程
TVBS新聞台/林上筠、謝賢熺──毒渣現形記
大愛電視/張澤人、李雅萍、廖學信、劉博明──肉食的代價
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獎
壹電視/陳雅琳──有一種Style叫植物獵人
三立電視/李天怡──世界的教室跟你想的不一樣
大愛電視/陳竹琪──垃圾去哪了
扶輪公益新聞報導特別獎
壹電視/陳雅琳、鍾心怡、楊東漢、李柏儒──新聞深呼吸──Open偏鄉 打開機會
東森電視/白心儀、潘郁文、林上裕──城鄉學童的夢想交換計畫
三立電視/范益華、郭雅慧、楊育鑫──劇絕癌症-扶輪生命故事凝聚力量 終結乳癌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台東分臺/李思瑩──「藍蝶計畫 婦癌防治」系列報導

按「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是由台灣12個扶輪地區為表彰報導社會公益活動卓有成就之媒體,而設立的表揚計畫。
本獎項最初係於2007年由國際扶輪3520地區主辦,迄2010年才由台灣七地區聯合主辦。迄2018年,改由「台灣扶輪出版暨網路資訊協會」承接主辦,並由台灣各扶輪地區協辦,名稱改為「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本獎項自設立迄今14年來,在媒體界已累積了一定的聲譽及口碑,目前已成為台灣重要的新聞獎項之一。
本屆金輪獎因宣揚台灣扶輪人如何提高社會對弱勢族群的協助,而受到國際扶輪的重視。因此列為2021國際扶輪台北年會支持的活動項目之一,不但可讓台灣更多的人士來分享公益活動報導的成果,也能透過國際扶輪年會平台,傳頌到世界各個角落。惟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取消國際扶輪台北年會,改為視訊會議。同時金輪獎籌備委員會為遵守政府之防疫措施,也取消「2021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頒獎典禮」的實體會議,改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但是實質內容並未因而遜色,仍然保持歷來的品質,深受各界的肯定。


疫情下的交換計畫
作者 3461地區2020-21年度青少年交換計畫主委 台中南光社 張宏名PP John

接待社與接待家庭機場送機,
外籍交換學生紛紛搭乘原定航班返國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一場新冠疫情,對所有參與青少年交換計畫的學生、家長及義工(YEO)而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衝擊,超出所有人既有的經驗。當時正在國外交換的學生(OBs)都以近似逃難的方式返國,驚慌失措之餘馬上進行14天的隔離檢疫,其內心的煎熬可想而知;沒有在第一時間返國的學生(OBs),其後皆歷經千辛萬苦、百般波折,才能回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台灣。

同一時間,在台灣的外籍交換學生(IBs),亦面臨該何時返國的難題,強迫學生返國似乎並不人道,亦擔心其在返國途中染疫,續留台灣又將造成接待家庭與接待扶輪社的壓力。

2020年7月25日好不容易等到大家回國,我們依往例辦理歸國報告,
再次證明委員會長年投入訓練的心血沒有白費,我們的孩子確實值得我們驕傲。

左右為難之際,國際扶輪理事會針對青少年交換作出政策性決定,所有參與青少年交換計畫的地區,在能夠確保旅行安全的前提下,應儘快讓學生回到自己的國家。國際扶輪青少年交換教育基金會(以下簡稱RYEMT)即依上開意旨,建請各地區讓學生按原訂計畫返國。做這樣的決定,係依RI的決議,亦考慮到國際航班不斷延期或取消,學生若延後返國,爾後回國的成本將大幅增加,派遣家庭或接待扶輪社恐無力負擔;再加上當時各國已進行疫情管控措施,只要提供必要的防護裝備,學生應可安全的回到自己國家;因此,搭乘原航班返國,應是當時最佳的選擇方案。所幸,最後所有的外籍交換學生都安全地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

今年,對所有辦理青少年交換計畫的地區而言,一開始就面臨艱難的挑戰,以3461地區為例,除了必須考慮受疫情影響而無法派遣出國的學生(OBs),另一方面又需要研判疫情發展來決定是否繼續招收學生;而同時存在新、舊年度的學生(OBs),訓練計畫該如何執行?這些都是以往未曾發生的狀況,需要審慎思考後再做決定;且半年後仍可能面對疫情尚未獲得控制,最後依然無法出國,屆時如何安排學生的後續進路,將是另一項挑戰。
3461地區總監Eyes,是一位傑出的眼科醫生及企業家,常年投入扶輪各項青少年服務,在Eyes總監的指導及帶領下,委員會訂出了下列應變措施。
首先,對於已完成一年訓練而無法出國交換的學生:
(1) 給予不同的減免方案;
(2) 讓家長及學生自由選擇:放棄交換、重新報名,或繼續受訓;
(3) 簡化訓練來減少支出。
其次,對於新招募的學生,則以完成英文申請書及強化英文演說能力的訓練為主,其餘課程待確定能夠出國交換之後再進行集訓,以降低家長負擔。

2020年8月18日至興大附中辦理招生說明會
雙軌並行,藉以減少不同年度學生之間互相比較與計較所衍生的困擾。
RYEMT在今年1月召開董事會議,聽取特派員與各國交涉名額的結果,當次會議除了南美洲及少數國家有確定名額之外,其他國家幾乎都沒有名額或無法確定,因此交換時程勢必延後、甚至取消。經向總監報告後,決定停止各項訓練活動,並靜待RI有關青少年交換計畫的最新決議。
RI理事會在美東時間3月19日,因新冠病毒持續變種而造成的不確定性、疫情控制措施的不一致、全球疫苗使用的不平衡;另外考量全球健康指引、學生安全、國際旅行限制、醫療保險及經濟負擔等因素後,決定將青少年交換計畫暫停至2022年6月30日。這是一個理性的決定,不過,從家長及學生的角度來看,代表的是經過一或兩年的努力後,竟然無法實現出國交換的夢想,可以想見家長和學生的無奈與失望。
連續兩年無法派遣學生(OBs)出國交換,需要面對的是將近80位報名長、短期交換的學生及其父母,挑戰不可謂不大,不過,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在政策的選擇上大致可分為兩類。

2020年11月14日,委員會對於新招募的學生辦理長、短期交換計畫開訓典禮


台中南區社接待的冬季交換學生楊柏翰Josh也在2020年12月23日
平安返回澳洲,
總監Eyes也親臨歡送會贈送錦旗與紀念品
透過各次講習讓學生英文簡報介紹台灣
以強化英文演說訓練的能力

其一是「概括承受」:概念是學生只要沒有超齡,扶輪社就有責任承擔,直至學生年齡屆滿為止,其主要的挑戰在於派遣責任向後遞延,教育訓練亦是困擾;其二則是「落日安排」:概念是每一年都重新報名,教育訓練與派遣責任沒有遞延,只能重新開始。

讓學生(OBs)在安全的情況下展開交換計畫,是總監Eyes決定學生後續進路最主要的考量,維持學生探索世界的熱情固然重要,但當前國際環境尚未達到可供交換的客觀條件,讓學生專心回歸課業,似乎是應該考慮的方向。
幾經思考,最後以學生安全以及讓疫情影響落日,決定退還學生所有費用,除了安全是最主要的考量外,另一方面是想傳達希望疫情到此為止,等待交換條件具備後再重新開始的想法;最後則希望給予次年度團隊在面對不穩定的疫情時有更寬廣的決策空間。正如總監Eyes所說,我們扶輪會一棒接一棒持續努力,每一任都需要承受責任,但我們都會把它承擔起來。
後疫情時代,青少年交換計畫仍有許多挑戰需要一一克服。例如,現階段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讓義工(YEO)及參與者持續保持熱情;疫情過後,何時解封?局部開放抑或全面開放?是否改變青少年交換的模式?…這些皆有待進一步觀察。

2021年1月30日召開家長說明會,Eyes總監亦在百忙中
親自出席會場,解答家長的提問
「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認識與瞭解,讓我們的世界更和平。」是扶輪推動青少年交換計畫的本意,此時正面臨二戰以來的最大挑戰,展望未來,或許我們需要慢慢重建這項計畫,但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繼續保持熱情,並努力讓交換計畫更加健全,以便RI重啟交換之時,可以讓想要出國交換的孩子,在更安全、更完善的規範下實現出國的夢想,就讓我們一棒接一棒、繼續全力以赴。
謹以此文,感謝大家在過去一年的辛苦付出。


2021年ICC會議紀實
作者 台灣ICC國家協調人3482地區台北中城網路社杜孟玲PP Dolly
由於疫情嚴峻,國際扶輪2021台北國際年會取消,改為視訊年會。史上頭一回舉辦的ICC(Inter-Country Committee國家間委員會)視訊會前會,如期在2021年6月10-12日舉行。
這點彰顯國際扶輪社長Holger Knaack對ICC的重視。藉此期盼世界各地的社友對這個擁有71年歷史,跨國家之間的委員會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為了這次會前會,由各國ICC國家協調人所組成的RICC 執行理事會,半年前便開始召集各國籌劃。期間,因時差的關係,常常是半夜開會,甚至於一天多次Email的多方聯繫。越接近年會,越密集的技術彩排,顯見大家非常珍惜第一次國際扶輪ICC視訊會前會。
視訊會前會以鼓舞人心的演講者、實用分組會議和交流機會為特色。從事ICC推廣多年,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什麼是ICC?因此,本次會議強調了ICC對和平的重要性,精彩的實際例子以幫助社友,了解ICC,增加日後參與ICC活動的興趣,進而推廣ICC計畫。除了透過ICC友誼之家聯誼和觀賞展示,有趣的討論更引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主意。以下為ICC會前會各個活動和小組討論的概況,全程可選擇英語或法語。
2021年6月10日23:00-24:00 Town Hall With Intercountry Committee Leaders and RI Staff國際扶輪國家間委員會(RICC)執行理事會核心領導人:2020-22 RICC執行理事會主席PDG Cyril Noirtin、以色列ICC國家協調人PRID Gideon Peiper、RID Katerina Kotsali-Papadimitriou和國際扶輪職員:國際扶輪服務與參與經理Ellina Kushnir和國際扶輪和平項目經理Fergal McCarty,在會前會正式開始之前,透過網路實況討論此次國家間委員會的精神,在扶輪和平戰略中發揮的作用,並探討在國家間委員會的架構下,該如何為國際夥伴之間創造和平活動的機會。



2021年6月10日21:00-22:00,「ICC Opening Session」
以ICC生成的時代背景和緣由,一系列珍貴影片開啟本次ICC會前會的序幕。筆者也預錄錄影帶,與多位ICC國家領導人深入簡出說明ICC。

開幕式第一位主講人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Ouided Bouchamaoui 女士。第二位主講來賓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Audrey Azoulay女士,RIP Holger和RICC EC主席 PDG Cyril亦蒞臨致詞,為ICC開幕式掀起另一個高潮。
2021年6月11日01:00-02:00 Starting and Managing an Intercountry Committee I第一場「成立和管理國家間委員會」,由前ICC 執行理事會主席PDG Ovidiu Cos、美國方對烏克蘭ICC主席PP Claudine Schooley、英國/愛爾蘭ICC 國家協調人PDG James Onions和葡萄牙國家協調人PP Cecilia Sequeira,從各國ICC的歷史,分享不同類型類型的ICC關係。
03:00-04:00 Intercountry Committees and Rotary Areas of Focus: How ICCs Support Rotary's priorities奧地利ICC國家協調人PDG Dr. Paul Jankowitsch、擁有電視台的名製片人、創作人和主持人Dr. Samuel Lee Hancock、義大利方對芬蘭ICC主席PDG Dr. Pierangelo Metrangolo和阿根廷PDG Dr. Carlos Prestipino,就ICC和扶輪的重點領域── ICC如何支持扶輪的優先事項,譬如:疫情期間協助預防感染、對抗病毒等議題。通過ICC的伙伴關係,解決國際間的共同難題,進而緊密彼此的關係。
03:00-04:00 Rotaractors and Intercountry Committees: Young Leaders in Action本會議由扶青領袖參與。法國D1660扶青前地區代表PDRR Minh Hanh Nguyen、扶青地中海 MDIO主席P Astrid Durand Viel、27地帶助理協調人扶青PP Mitty Chang、扶青地中海MDIO AIRCCA主席P Nicole Peña(D4250扶青前地區代表)和奈及利亞一位擁有PHF+6很活躍的扶青Clement Chinaza Owuamalam。
青年領袖們青春洋溢、輕鬆活潑又不失嚴肅地討論該如何運用ICC為和平努力。鼓勵扶青參與ICC,以加強其國際服務的責任感,並與其他國家的扶輪社和扶青社建立夥伴關係。
06:00-07:00 Peace Without Borders: Intercountry Committees and Local Projects德國ICC國家協調人PDG Udo Noack、烏克蘭對美國ICC秘書長PDG Sergii Zavadskyi、土耳其ICC國家協調人PDG Murat Celik和從2007年即從事蘇俄和美國ICC PP J. Stanley Miner。和平無國界!和平使命往往知易行難。
如何持續堅守核心價值,先了解ICC活動如何促進在地和平,如何透過ICC建立更具和平意義的社區。如何由具關鍵性和影響的和平使者引領社友,鼓舞、啟發和結合ICC,運用在地人脈與資源,創建本地和國際上更穩定的社區。展示ICC成功領導和複製成功的案例。
08:00-09:00 Starting and Managing an Intercountry Committee II美國ICC國家協調人PDG Dana Moldovan主持第二場「成立和管理跨國委員會」,烏克蘭ICC國家協調人PDG Gayle Knepper自2005年開始參與ICC,
對於美國、蘇俄等國的ICC事務經驗豐富。筆者介紹台灣和台灣ICC概況。菲律賓ICC主席PDG Raul Peralta介紹菲律賓和台灣締結ICC始末;來自新加坡PP Jimmy Ooi為ASEAN秘書長,分享ASEAN如何串聯亞洲ICC。
23:00-24:00 Overcoming Tense Relationships Through Intercountry Committees D2452共有九個國家組成,D2452 ICC主委PP Michel Davoudian,同時也是亞美尼亞對法國ICC主席以及扶輪和平行動的會員;40年扶輪資歷的印度ICC國家協調人PDG Deepak Talwar、PDG Dr. Benjamin G.Engst和前比利時ICC國家協調人PDG Marcel Tilkin,就各自特殊且豐富的經驗展開「通過ICC以克服鄰近國家間緊張關係」。
23:00-24:00 Intercountry Committees: Ambassadors of Peace美國方對法國ICC主席PDG Bart Cleary、科特迪瓦共和國參議員PDG Marie-Irène Richmond Ahoua(聯合國擔任許多專業職務,2021年4月,她被授予非洲百年扶輪社英雄獎,以表彰她為非洲大陸的傑出服務。)、D2223 PDG Anna Tumanova、D1770 DG Jean-Marie Poinsard,共同探討ICC如何扮演和平大使!透過 ICC 開展的活動如何反映扶輪社的互連性和國際影響力。
2021年6月12日01:00-02:00 The Mediterranean Peace Initiative: Building Bridges Between Communities ICC執行理事會秘書長PDG Dr.Bertrand Baranovsky、國際法律師和土耳其地中海MDIO財務長PDG Ayse Sirma Gurol、黎巴嫩ICC國家協調人PDG Randa Zaouk和律師PP Jose Ignacio Martinez De Cardenoso,來自不同地區的成員聚集在一起,以建立跨文化理解。討論 ICC 如何貢獻地中海地區和平:ICC以其簡單靈活的結構擴大了扶輪的服務,並居重點地位,特別是為促進和平而開展活動。在不同文化和國家之間一再重申ICC的重要職能,以促進和平和合作。這就是為什麼ICC執行理事會今年的優先事項之一是:加強和平的溝通和戰略規劃。
04:30-05:30 ICC Networking Reception與會來賓穿上民族服裝配以代表自己社區的虛擬背景,啜著飲料、時不時輕鬆地佐以小點。由克羅地亞經驗豐富的廣播電視主持人和聲樂藝術家Frano Ridjan主持虛擬世界的「乾杯」。疫情成就虛擬時代更全面性的來臨,悠遊網絡對全球性的慶祝活動乾杯。
06:00-07:00「ICC Closing Session」ICC閉幕式再度以ICC的歷史回顧影片喚醒社友:和平的可貴。PDG Haresh Ramchandani、2022-24 RICC執行理事會主席突尼斯PDG Mohamed Ghammam、阿根廷ICC國家協調人
PRIVP Celia Giay、RID Peter Kyle、RIPN Jennifer Jones和RICC執行理事會主席PDG Cyril Noirtin 精闢演說為此次活動畫下充滿希望和承諾的句點。
ICC實踐和平、增進友誼和國家間了解。支持國際扶輪的和平目標,並持續71年的影響。ICC將證明國際扶輪是推動和平、加強國際合作、建設更美好世界的堅固磐石。

三、扶輪作品
SPECIAL ARTICLES

畫說扶輪

中國玉器之「美」與「德」(下)
作者 3521地區前總監吳蓓琳PDG Pauline
夏商周是中國玉器的成熟初期,主要以玉為祭器、禮器,禮天以表達對天最高敬意,禮地表達對大地的感激。在這個時期的人,對玉的喜愛,已超越了實用的階段,因為生活的富裕而開始重視美感,玉器也成為了收藏品和裝飾品,人們因心靈的渴望而開始在物質中加入藝術的元素。

在夏代玉器最典型的藝術成就是使用鑲嵌綠松石的工藝
夏(公元前2070-1600)
在夏代玉器中,兵器占了主要成分,其中最典型的藝術成就是使用鑲嵌綠松石的工藝。在1959年於河南發現夏代的二里頭文化(公元前2395-1625)遺跡,出土兵器包括有玉斧、玉鏟、玉戈、玉刀及柄形器等。夏代玉器的一個特點就是非常質樸,在紋飾上,比以前的玉器有更多的創新及變化,在形式上則開創了中國古代玉器的新時期。至此,玉已成為中國藝術中一個璀燦的瑰寶。

商代婦好墓挖出的鳳形玉

商代婦好墓挖出的小玉人
商(公元前1600-1046)

商代是由商人建立的國家,商人敬天畏祖、重厚葬、祭祀,因此玉遂成為非常普遍的陪葬物及祭祀器皿,故商代時開始了巫術社會的風氣。於1976年在河南殷墟挖掘出土的婦好墓,有800多件玉器,包括和闐玉,最具特色的是一件鳳形玉佩和一座小玉人。這批大量的玉器說明了玉在商代已成為貴族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小玉人身上穿的衣服,腰間綁著寬大的腰帶,腰帶下設有蔽膝,對商朝人穿著的服飾提供了最完美的瞭解。
西周(公元前1046-771)
周成王繼位後,輔佐他的周公制定禮樂以治天下,而玉也開始「分貴賤、辨等列」,有了階級之分,朝中按官位大小配戴玉飾。西周時玉器出現了一面坡工藝,讓玉器的紋飾呈現陰陽相背的光澤,而增加了立體感。中國玉器的雕工,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西周時玉器上的一面坡工藝
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770-221)
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禮樂崩壞,孔子遂提出「君子比德如玉」之說。這是儒家為玉賦於道德倫理的新意,象徵著道德人文修養,也對玉代表的高尚品德推崇到最高境界。
春秋時代的管仲,在《管子‧水地》提出:「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九德為:
‧夫玉溫潤以澤,仁也。
‧鄰以理者,知也。
‧堅而不蹙,義也。
‧廉而不劌,行也。
‧鮮而不垢,潔也。
‧折而不撓,勇也。

春秋戰國對玉代表的高尚品德推崇到最高境界
‧瑕適皆見,精也。
‧茂華光澤,並通而不相陵,容也。
‧叩之,其音清搏徹遠,純而不殺,辭也。
在管仲去世一百多年後,孔子在他九德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十一德,給予更深的闡述。
今天比較為人熟悉的是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提到的「玉石之美有五德」。玉之「五德」是指玉「潤澤而溫」像人的仁心;「廉而不忮」銳利而不欺人;「其聲舒揚,博以遠聞」能將智慧傳與他人;「不撓而折」有高風亮節的勇氣;及「鰓理自外,可以知中」像玉的透明度,有忠義之心。而五德自此也成為了讀書人正心、修身、處世的標準。
到了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中國文化審省一切人、事、物,皆以玉為美的標準,以玉呈現了人們心中最深切的美麗與溫情。很多的形容詞像守身如「玉」、錦衣「玉」食、「玉」液瓊漿、亭亭「玉」立、「玉」潔冰清、如花似「玉」、金口「玉」言、香消「玉」殞。還有「玉照」、「玉體」、「玉音」、「玉手」、「玉女」等名詞,更不要說經典文學巨著《紅樓夢》中,最美的兩位主角賈寶玉及林黛玉,皆以玉為名。
從古至今,「玉」在中國人眼中,是至珍貴之器,也是呈現中國美學的最佳代表。


保健室的叮嚀──淺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肥胖
作者 台北社 劉才睿Fat Doctor
過去肥胖及減重的重心多著重大於熱量攝取(飲食)及熱量的消耗(運動),卻常忽略了睡眠疾病跟肥胖的關連及交互影響。從1980年至2011年,肥胖的世界盛行率成長了一倍1。同時間內大眾的睡眠不止是平均時數越來越短,也有越來越多人感到睡眠品質每況愈下2。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睡眠是調節神經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的重要因子。因此長期睡眠失調(不管是因為睡眠疾病,外在環境或行為因素)會影響食慾調節激素的正常分泌及胰島素敏感度等內分泌的問題,進而增加肥胖的機會3。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較常見造成睡眠障礙的睡眠疾病。病人因睡眠中呼吸道肌肉張力降低而造成上呼吸道重複阻塞,睡眠因而斷斷續續。不止睡眠品質受損,真正睡覺的時數也打折。打鼾、白天嗜睡、睡眠品質不好是主要症狀。隨著肥胖盛行率的成長及肥胖嚴重度的上升,受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的病人也快速的在增加。以美國為例,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總男性人口盛行率為25%,女性為9%4。可是在肥胖病人的族群裏此疾病的男性盛行率高升為93.6%,女性盛行率也高達73.5%5。
過去我們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認知為肥胖是造成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因之一,而減重後呼吸中止的次數確實也會改善。可是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也可能反過來造成病人體重的增加。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會減少深度睡眠的比例。當正常人的深度睡眠被抑制時,飲食會偏好高熱量及碳水化合物進而造成體重上升6。另外睡眠呼吸中止所引起之食慾調節激素分泌失常也可能影響體重。根據Ozturk et al.的報告,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的瘦體素(Leptin)較高,而且瘦體素的濃度跟呼吸中止症的嚴重度成正比7。這現象反應的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對瘦體素已產生阻抗性 (leptin resistance)。因為對瘦體素不敏感,這些患者吃食物後較不容易得到飽足感。雪上加霜的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會過度分泌飢餓素8, 9(Ghrelin),使飢餓的感覺增加讓食慾較難控制。飽足感不足加上飢餓感過度使病人吃的更多更不健康。結果是體重增加,使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惡化讓體重再增加,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更嚴重的重複惡性循環。如果病人願意用陽壓呼吸器有效治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不但飢餓素及瘦體素都會相對下降,有助因食慾調節激素失調引起的不良飲食控制10也可借讓睡眠架構正常化來減少想吃高熱量食物的慾望。
影響睡眠品質的原因很多。較常見的包括睡眠呼吸中止症,週期性肢體抽動,及猝睡症。如果您有打呼,白天嗜睡或睡時肢體抽動的症狀,您或許有以上討論的睡眠障礙。應該和睡眠專科醫師討論,盡早治療。造成睡眠不足的因素也很多元化。例如生活作息不正常、慢性失眠、不寧腿症候群,睡眠周期異常、內科疾病、神經疾病或精神疾病等。這些問題並不是靠吃安眠藥來拉長睡眠時間就可解決的。隨便吃藥可能還會讓症狀更嚴重。最好還是經睡眠專科醫師詳細評估後再對症下藥。
肥胖的因果關係很複雜而且因人而異,可是睡眠跟肥胖確定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把治療焦點籠統的限制在熱量攝取及消耗上,健康減重的路會走的沒效率。隨著我們對肥胖醫學有更深入的了解,有效及健康的肥胖治療不僅要多元化也必須要個人化。很多影響體重的因子跟熱量並沒有直接關係,可是還是會牽涉到身體的能量平衡(energy balance)11。足夠及好的睡眠是這類型因子的一種。肥胖已是全球性的問題並在逐步惡化中。要完整有效率的征服肥胖,睡眠是不可忽略的評估項目!

References:
1. Finucane MM, Stevens GA, Cowan MJ, et al. National, regional, and global trends in body-mass index since 1980: systematic analysis of health examination surveys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with 960 country-years and 9.1 million participants. Lancet. 2011;377:557–567.
2. CDC Unhealthy sleep-related behaviors – 12 States, 2009.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1;60:233–238.
3. Morselli L, Leproult R, Balbo M, Spiegel K. Role of sleep duration in the regulation of glucose metabolism and appetite. 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0;24:687–702.
4. Lee W, Nagubadi S, Kryger MH, Mokhlesi B. Epidemiology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 population-based perspective. Expert Rev Respir Med. 2008;2:349–364
5. Sareli AE, Cantor CR, Williams NN, et al.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bariatric surgery: a tertiary center experience. Obes Surg. 2011;21:316–327.
6. Broussard J, Tasali E, Van Cauter E. Experimental suppression of slow wave sleep in healthy young men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unger and decreased vigor and mood. Sleep. 2008;31:A110.
7. Ozturk L, Unal M, Tamer L, Celikoglu F. The association of the severity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with plasma leptin levels.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3;129:538–540.
8. Ulukavak Ciftci T, Kokturk O, Bukan N, Bilgihan A. Leptin and ghrel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Respiration. 2005;72:395–401.
9. Ursavas A, Ilcol YO, Nalci N, et al. Ghrelin, leptin, adiponectin, and resistin levels in sleep apnea syndrome: role of obesity. Ann Thorac Med. 2010;5:161–165.
10. Harsch IA, Konturek PC, Koebnick C, et al. Leptin and ghrelin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effect of CPAP treatment. Eur Respir J. 2003;22:251–257.
11. Tremblay A, Chaput JP. About unsuspected potential determinants of obesity. Appl Physiol Nutr Metab 2008; 33: 791–796.

老闆也有「走路」天!
作者 台北士林社蘇一仲PDG Antonio
失業,不是員工的專有名詞。其實我也曾差點失業。
一九九四年的日幣升值危機,給了和泰興業及我一個極大的震撼教育,迄今仍心有餘悸。
國際質易,以外幣計價,外匯避險不可缺少。選擇權(option)這樣的衍生性金融產品就是其中一項避險工具。
回想當時,美元兌日圓自一九九○年初的一百六十元,連貶五年至一九九五年初的一百元,公司營運所需日圓價位高漲,研判此為美元低點,不會跌破百元,因此擬透過反向操作,做多美元,放空日圓,但沒想到美元持續走跌,一度跌破八○元,也就是每當日幣升值一元,公司損失三十萬美元,發現時,已經虧損超過七千萬,且合約未設定停損點!再這樣下去,損失金額很快就超過資本額,瀕臨破產。
於是,公司迅速成立緊急應變小組,並請教外匯專家,從大環境的趨勢,及內部損益的檢視等多方評估後,決議持續展期並預設停損點。幸好有如外匯專家預測,一路狂漲不合常理,之後會再跌降,七月以後果然緩步回升。
未全盤考量,這人為疏失所造成的匯率抗戰,讓我體認到企業文化對人才養成的重要性。企業文化不養成,公司變成「一些事沒人做,一些人沒事做」。沒事的盯著做事的,議論做事的做的事;使做事的,做不成事,做不好事。老闆訓誡做事的,因為他做不成事;誇獎沒事的, 因為他不做
沒事。
沒事的總是沒事做,做事的總有做不完的事;沒事的滋事鬧事,做事的不得不做更多的事。結果小事變大事,好事變壞事,簡單的事變複雜的事。苦幹實幹,撤職查辦!東混西混,一帆風順?
於是,做事的,到別的地方去做事。該走的不走,不該走的走了。最後,老闆不得不走,因為公司做不成事。不做事的也得走,到處找事做;做不做事變成新老闆的事。
人才的獲得,決定企業的寬度;文化的塑成,決定企業之長度。《說文解字》談企業之「企」:從「人」「止」也。含意二極:一是人「止」在門內;二為人「止」於門外,拿捏不當,好的人才止於門外,不適任者止於門內,沒了公司,老闆只好「走路」。

人才的獲得,決定企業的寬度;文化的塑成,決定企業之長度。


台灣世界遺產候選地系列之七── 都蘭山與卑南遺址
作者 ‧ 編輯部 ‧
卑南遺址公園

台灣東南部因為開發較晚,因此保有較多未被破壞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遺跡。目前都蘭山和卑南遺址所構成的台灣第一個考古遺址公園,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候選地之一。
都蘭山因類似富士山,因此日治時期被稱之為「台東富士山」。都蘭山的主峰是在台東縣東河鄉東河農場以南,最高峰標高海拔1,190公尺。共有都林場、鷥山、尚德七塊厝等三處登山口。從都蘭村沿著五線產業道路直上,到達頂峰即可俯瞰泰源盆地及池上以南的台東縱谷、台東平原;東面則可遠眺太平洋、綠島、蘭嶼等島嶼。由於這裡的自然景觀優美,成為很多登山客或休閒社團在此舉辦活動的理想地點。


都蘭山
卑南遺址公園──月形石柱

傳說中的都蘭山,被認為是觀音山、睡佛、或是菩薩眼等神化的象徵,因此具有神秘的優美感。許多台東的阿美族部落也將都蘭山視為心目中的聖山,因此有阿美族聚居的都蘭部落。最近十年來在當地縣政府與都蘭山社區居民的推動之下,除了積極保護既有的自然及文化遺產之外,並開始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觀光產業,希望藉由傳統文化與自然美景的條件來吸引更多的遊客,以促進地方產業的
發展。
都蘭山的市集是在山下的都蘭村,阿美族語稱為Atolan,是一堆石頭的意思。其緣由是阿美族人最初來在此開墾時,將田地裡挖掘出來的許多石頭,積成幾堆,因此取其發音而稱之「都蘭」,也孕育出特有的風土民情。

日治時期在此興建的新東糖廠,到1970年代成為全台紅糖產量最大的民營工廠,可惜至1991年由於時代潮流的更迭而告停產,而其殘留的大煙囪則成為此地醒目的地標。
從都蘭山往西南方之間廣大的地帶,即為有名的卑南遺址,這裡與都蘭山一直保持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卑南遺址向北眺望,就是都蘭山。
卑南遺址位於台東縣卑南山東南端的山麓,總面積約估為80公頃,重要部分至少有20-30公頃。是台灣東部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的一個代表性遺址。其緩衝區含括卑南大溪、卑南山及卑南文化的聖山── 都蘭山。
最早注意到卑南遺址並拍攝照片的是日本學者烏居龍藏,他於1896年到台灣進行人類學調查時,曾留下卑南遺址上的石柱影像紀錄。此後就沒有人繼續研究探勘。直到1980年進行台東新站的開發時,偶然挖掘出大量的石板棺和精美文物,才重新揭露蘊藏豐富文化遺產的卑南遺址。此事透過新聞的披露,才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



卑南遺址保留有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整個遺址的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尺,是目前台灣所發現之最大的史前聚落。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斷,該遺址的年代大約是距今5300至2300年前,其中又以距今3500至2300年前最為繁榮。
此外,卑南遺址也發現很多石板棺以及精美的陪葬品出土,據說是環太平洋至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群遺址。而考古學家所挖掘出土的所有石棺,其所葬的方向也都朝向北方的都蘭山,由此可以看出阿美族人都有逝者靈魂歸往聖山的信仰。
目前台東卑南遺址被規劃為國定遺址公園,其中分成四大部分,主題館介紹卑南遺址、考古現場遺址、原生植物園和「月形石柱」。月形石柱是史前時代卑南文化人最顯著的遺跡,據考古學家推測,石柱的功用可能是房子建築結構的一部分,用來支撐梁柱;原本並不是月形,經過風化、侵蝕,上方形成了月亮的形狀,而被稱為「月形石柱」。同時在該處也設有卑南文化公園,是台灣第一個考古遺址公園。
卑南遺址及文化在學術上不僅是南島民族遷徙的重要環節;在考古學上,它也被文建會列為有潛力爭取登入「世界遺產」的考古遺址,其豐富的考古價值被考古界視為東南亞首屈一指。

Leadership訓練感言
作者 台北西北區社前社長 鄭祺耀PP Kiyo
今年2020-21年度3482的地區年會,筆者選擇扶輪領導人訓練營的最後一場坐在遠遠地旁聽去,也聽完了Q&A直到結束。聽完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深感台灣的扶輪運動表面上好像勃勃發展,其實骨子裡似有每況愈下的感慨。
談到Leadership,當今舉世研究最徹底的是美國的哈佛大學,經由網站不難查出許許多多自己想明白瞭解的事項。主講主答者或早經準備但顯然還是不足。比方說被問到如何做為成功的領導者,主答者沒能搬出大家都耳熟能詳的Peter Drucker所說的三點:第一Expertise、第二Charisma、第三Reward作答,顯見準備不足,這並不是說答錯,社會科學很容易掉入行為經濟學上所謂的經驗法則的引誤。Paul Harris的年代和現代的答案就不一致,不是嗎?這正是扶輪運動可貴的一點,它永遠保留Creative and Innovation的空間,好讓扶輪運動與時俱進的機會。
回顧2008年紐約華爾街爆發金融危機之際,很多人開始罵哈佛大學研發出許許多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均屬高風險的同時,也研發避險之道。但人類的智商和貪財的習性遠遠凌駕在道德理性之上,固然哈佛大學很快改弦易轍轉進道德Ethic之路,然既成的傷害政府當局還是要承擔。
這一段回顧的插曲,仔細一想這不正是扶輪運動發起國── 美國之恥嗎?難道說出事的那些美國人、美國企業界都沒人參加扶輪社,而不知有四大考驗的規範嗎?
進一步來說台灣這一年多來深受中國的軍事威脅,導致受到全球民主國家的矚目,更讓美國對台的積極聲援,究其原委居然是保護美國自身的供應鏈,尤其是台積電的重要性,而台積電之所以能屹立不搖,根據他們對外的宣稱不正是他們堅持Integrity,那不正是我們扶輪運動的目標,亦即四大考驗的精髓信念及信條嗎?但願我們扶輪社員重新認知扶輪的價值,而每一位社員都能成為國家社會的知識份子。

美是在你心中
作者 台北北區社前社長 賴東明PP Brain
不久前,在台北某戲院看了一部日語電影,名叫「小偷家族」,該部電影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扮演族長的老婦之角色者──樹木希林。
該老婦讓我想起了40多年前在日本電視上所看到的軟片廣告。在一個照相館櫃台後面,有位店員小姐面對一位胖相的來客,說著,「洗照片後,不好看的人會照樣不好看,而好看的人會更好看」,來客聞之後就不高興地掉頭就走。該廣告商是聞名於世的照相軟片的公司。
該電影上的老婦,與電視上的店員小姐是同一人,只是不同年齡而已。
該演技優秀的女演員就是樹木希林。
樹木希林不幸於2019年去逝。有家出版社名為寶島社乃出版了樹木希林的生前嘉言。書名為「樹木希林的120遺言」。
同本書卻有二種不同廣告。這在新書廣告上是難得一見的。
有一則廣告是作者的自我推薦,而另則廣告是讀者推薦。如此一來在市場上就形成自我相爭。然不致魚目混珠,因為廣告有先後之分;自我推薦版在先,先後有別,井然有序。
自我推薦版之廣告如下,相當突出的文字有:「樹木希林120之遺言」;「死時就讓我高興而去吧」;「第一位,40萬部突破!」
而有4點,則是訴求著:
.不是享樂而是快樂。
.遭遇失敗,就從當地再開始,不想太多。
.幸福並非常有,而是自己去尋求。
.人能擁有的東西是有限度的,超過限度要抱也抱不了。
由上可知,人的擁有是受限的,要有自知之明。
至於讀者推薦版的廣告,其內有書、有人、有文之外,則有讀者之心得。茲將其中數句全部譯出,以與讀者共享:
.人在不自覺中綁住自己。
.負面的想法要變成正面的想法;我學到了。
.要停止感嘆我做不來,而要笑著說有趣。
.要能轉換心痛而為心爽,我能做到嗎。
.年齡增加也不錯,頭一次感受到。
.感受書中一句一句都是樹木希林的贈言。
.雖是輕聲低調地談;但每句話都能重重打入心坎。真奇怪的書。
.現今有的煩惱或慾望,均能以好意處之。
.讓我發覺真正的美是在心中。
是以從上可知善惡、美醜、樂悲、多寡、爽悶等均在自己心中。
吾等扶輪服務之策劃、推行,均在每一人、每一社之日常心中。讓吾等扶輪人以正面想法,向前心態來是心捫心自問是否真實?公平?能否友誼?彼此?

老建築的巡禮──杏林的搖籃
作者 ‧ 編輯部 ‧
座落於台北市仁愛路與中山南路交接口一棟古樸無華之建築,長久以來一直在此靜靜的與景福門相望,偶而會有人到這裡拍婚紗照,或者寫生作畫,這裡就是具有115年歷史的舊台北醫專的校舍。
1895年,日本領台之後立即制定改善衛生、教育及農林三大施政方針。在衛生方面除了徹底實施公共衛生政策之外,並設立台灣總督府醫學校,以培育本土醫療人才。此後醫學校先後改名為台北醫學校、台北醫專,後來併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係台灣醫學教育的搖籃,培育了無數的本島醫療人才。
台灣最早的醫學教育機構「台北醫學校」的建築,始於1904年,最初僅為木造校舍,直到1907年才增建包括這棟在內的幾棟磚造校舍。
這棟建築物位於現仁愛路旁,建築物挑高約一公尺多,採用文藝復興的樣式,屋頂則是馬莎爾式,從建築的拱形窗、對柱、衛塔和支柱的特色可看出其建築風格,給人宏偉又典雅的感覺,在當時屬於設計較為先進的建築。
入口處台階上方的三個大型拱牆與二樓的三個拱形窗相互呼應。走廊空間雖然不大,但是若配合柔和的燈光,就充滿了溫馨的感覺。鵝黃色的粉壁圈拱搭配上赭色的凹牆,在建築物最上方半圓形中央處,有個牛眼裝飾。拱形窗正中央的拱頂石所放置的弧形拱石,看似具有支撐的功能,其實僅為裝飾之用。整個建物的台基具有防潮的功能,同時也可突顯建築物的宏偉和穩重。

內部有大講堂一座,入口處以蘋果綠的色彩搭配,充滿西方風味,與二十世紀初葉風行的紅磚搭配洗石子的建築風格迥異。而校舍的平面俯瞰則是不規則的合院,有廊橋前後相連接。每到了秋天時節,就可以看到此老建築座落於落葉枯枝之間,充滿淒寂之美感。
台北帝國大學成立之後,台北醫專併入台北帝大醫學專門部,這棟大樓仍然在原址繼續培育更多的醫療人才。
戰後,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改制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原建築依舊,只是平面山牆及翼塔遭受部分修改。

台大醫學院校徽
這座質樸的校舍歷經山口秀高、高木友枝、堀內次雄等校長的經營,培養出杜聰明、翁俊明、蔣渭水、吳海水、石錫勳、林麗明、林瑞西、韓石泉、王受祿、賴和、黃朝生、李應章、黃信國、黃媽典、尾崎秀樹、樂信‧瓦旦(林瑞昌,泰雅族)、杜孝生(博尤‧特士庫,鄒族)、徐傍興、劉清港等各方面都很傑出的本島名醫。
由於台大醫學院位於景福門(東門)附近,因此其相關機構大都以「景福」為名,如台醫校友會的景福會,及景福館、景福基金會等等。


此後,台大醫學院在原建築旁廣大的校地上興建了現代化的醫學大樓,而這棟古樸的校舍則與台大附設醫院遙遙相望,頗有相輔相成的意味。由於這棟大樓因為具有歐陸風格,配上庭院中的疏落青楓,現在已成為婚紗攝影取景的絕佳地點,也是後人回憶及憑弔的地方。


國際義人外一章(2)──樋口季一郎與河豚計畫
作者 台北中山社 李博信PP Marine






時任滿洲國陸軍將領的樋口季一郎也曾救助上萬名的猶太人,但他在歷史上卻完全不及杉原的知名度。圖/維基共享 猶太人在逃難中差點在滿洲國境內建國

1948年,猶太人在聯合國的主導下於巴勒斯坦建立了以色列國,這是眾所周知的歷史,但是卻很少人知道,猶太人也曾經計畫在中國東北境內建立猶太國家,這就是當時由日本人所策劃的「河豚計畫」。河豚是一種非常美味卻含有劇毒的魚類,因此藉河豚比喻擁有金融實力的猶太人可以推動經濟,可是又怕潛在危機的威脅,因此命名為「河豚計畫」。這個計畫的執行者是關東軍駐哈爾濱特務機關長樋口季一郎少將。
這段故事要從1930年代日本佔領中國東北的時代說起,當時日本已經掌控了整個中國的東北地區。緊接著在1932年3月1日,扶持前清遜帝溥儀建立滿洲國。這個時期正值國際間的「反猶」氣氛高漲,全世界願意接納猶太人的只剩下英屬阿拉伯殖民地和日本、中國。
當時有很多逃避納粹德國追殺的猶太人,舉家逃亡俄羅斯,可是又遭遇俄國大規模的排猶運動,迫使他們又逃離俄國,橫跨西伯利亞來到中國東北。
日本並不歧視猶太人,因此將逃避納粹德國的猶太難民安置在日本控制的滿洲國哈爾濱。由於滿洲的自然環境比俄羅斯更優越,促使大部分猶太人就在此定居,也將帶來的巨額財富投資於日本在滿洲的事業。因此日本在1934年開始策劃「河豚計畫」,希望猶太人在哈爾濱地區建立猶太人國家。
當時在滿洲的猶太人以亞伯拉罕‧考夫曼醫生和吉塞留夫拉比為領袖,建立了完整的猶太社區,設置有學校、醫院、銀行、養老院和墓地,以及大規模的猶太會堂。他們在日本人的鼓勵和同意下,於1937年12月,在馬迭爾酒店召開了第一屆遠東猶太人會議。
1937年底第一屆遠東猶太人大會在哈爾濱召開。當時的軍方都認為猶太人企圖以金錢統治世界,唯獨關東軍哈爾濱特務機關長樋口季一郎獨排眾議,他呼籲:「日本人沒有種族偏見,日本人民珍視猶太人民的友誼,尤其日本正準備和猶太人合作,因此必須保持密切的關係。」於是他建議在哈爾濱規劃猶太人社區,除了可以保護猶太人之外,亦可藉猶太人的資金振興滿洲國的經濟,並改善與美國間的友好關係。

列隊申辦簽證的猶太人
1938年3月負責執行「河豚計畫」的樋口季一郎少將,允許逃離納粹德國統治的猶太難民穿越俄國邊境,進入滿洲國的滿洲里,並供應充分的糧食與住宿給難民,然後將他們安排到哈爾濱或上海,同時也發行出境簽證以供隨時自由離開。這段時間他前前後後收容了5,000-20,000名沿著西伯利亞鐵路逃來的猶太難民。沒多久由於納粹德國開始實施猶太種族滅絕計畫,因此又有大批猶太難民蜂擁而至,使得「河豚計畫」進入勢在必行的階段。

日德結盟
1938年,日、德、意開始進行三國同盟的談判,因此日本五相會議(註一)在確認「河豚計畫」時,特別附註「在不刺激德國的情況之下正式實施河豚計畫」。緊接著在日德結盟、蘇德簽約的態勢下,此計畫反而越來越顯得窒礙難行。到了1940年日本加入軸心國並簽署三國同盟條約,加上美國的從中阻撓及中國人民的頑強抗爭,以及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這一計畫最後未能獲得徹底實施,而告功敗垂成。然而這段時期也因為籌備「河豚計畫」的過渡時期之影響,而解救了數萬名逃避納粹德國的猶太難民。
註一: 五相會議係日本政府要決定國家重大政策時召開的會議,由總理大臣、外務大臣、海軍大臣、陸軍大臣、大藏大臣等五大臣所組成。
蘇德簽約 猶太人逃到了滿洲國,但是河豚魚計畫宣告破局。




老照片的故事──戰後台灣扶輪第一社
作者 主編
日治時代的台北扶輪俱樂部於1940年退出國際扶輪之後,台灣扶輪就進入了空窗期。

台北扶輪社成立典禮合照
直到1948年才由台北仕紳成立了台北扶輪社,於同年10月9日在台北招待所舉行成立儀式,典禮當天時任財政廳長的創社社長嚴家淦先生正巧滯滬公幹,未克親自主持盛會,倒是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魏道明先生(前排左6)特別出席道賀。
台北扶輪社的成立,並沒有輔導社,也沒有國際扶輪指派的輔導代表,而是由幾位大陸時期的前扶輪社員所自行籌組,主其事者為擔任台北招待所主任的前昆明社社員李申穠先生(Paul Lee),他於成立後擔任第一屆秘書。
台北扶輪社向國際扶輪申請認證時,提出的創社發起人(創社社員)名單包括國內外官商人士共有28位,均為學養俱佳的一時碩彥:
嚴家淦: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創社社長)。
Kenneth C. Krentz(克蘭史):美國駐台北總領事。
陳清文:台灣省交通處長。
陳樹人:台灣電信管理局局長。
謝惠:台灣紙業公司總經理。
瞿荊洲:台灣銀行總經理。
李申穠:圓山台北招待所主任。
陳德坤:中國招商局輪船公司經理。
Bernard Ernest Bolton(鮑魯敦):英商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 & Co.)駐台代表。
周紹曾:中央信託局局長。
James Dickson(孫雅各):台灣神學院院長(第二屆社長)。
Charles Vyvyan Lavers Eckford(艾克福):Jardine Engineering 駐台代表。
費驊:台灣鐵路管理局副局長。
Szewa Wallace Fok(霍思華):台灣汽車公司經理。
徐人壽:基隆港務局局長。
華壽嵩:台灣省公路局局長。
經利彬:台灣化學製藥公司總經理。
顏春安:東方香料公司總經理。
林挺生:大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青藜:台灣化學工業公司協理。
劉晉鈺:台灣電力公司總經理。
牛天文:中國航空公司(CNAC)經理。
Paul John Harland:洛克菲勒基金會駐台代表。
沈鎮南:台灣糖業公司總經理。
王求定:台灣工礦公司總經理。
汪心汾:台灣省立台北醫院院長。
王哲甫:台灣火柴公司總經理(第三屆社長)。
葉明勳:中央通訊社特派員兼台北分社主任。
以上所介紹之創社社員之中,外籍社員都是傳統外商的駐台代表或外交官;而華籍社員中,無論是大陸來台人士,或是台籍仕紳,無論入社當時的職務為何,其實大都是曾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的高級官員,或參與接收工作的要員,而且大都是曾經赴歐美留學,接受高等教育的菁英。因此由此可以看出整個社員的結構,似乎都與創社社長嚴家淦先生具有深厚的人脈淵源。

饕餮奇譚──皇帝與乞丐的美食 ──叫化子雞傳奇
作者 ‧ 編輯部 ‧
在江浙菜裡面有一道膾炙人口的菜餚,俗稱「叫化子雞」。誠如大家所知「叫化子」就是乞丐的意思,那麼為何把乞丐和尊貴的皇上會串連在一起呢?這就要從一隻雞說起…。
話說明末清初年間,在江蘇常熟城外的虞山腳下,住著一名乞丐,有一天乞丐看到一隻閒散的母雞,他一時興起順手一把抓住雞脖子,母雞就斷了氣。他正想大快朵頤的時候,卻苦於沒有炊具和調味料,甚至找不到鍋子可以燒開水褪毛。想了半天之後,他撿了一堆乾樹枝,準備用燒烤來吃,但又怕把雞肉燒焦,後來想起以前燒毛豆時,雖然豆莢都燒焦了,但是莢內的豆仁仍然又嫩又香。於是乞丐忽然突發奇想,認為可以如法炮製,於是他當即走到了田埂邊就地取材,挖了一大把田裡的爛泥巴,包住帶毛的整隻雞後,放入乾樹枝堆中煨烤起來。等到泥巴被燒焦乾裂冒出香味時,就將乾硬的泥土拍打敲碎,於是雞毛連著泥巴一起脫落,霎時溢出一股撲鼻的肉香,然後將熟嫩的雞肉用手一扒,吃的津津有味。
後來這一特殊的燒烤做法被他人所仿效,而從常熟流傳開來,成為江蘇名菜,並因其源起於乞丐而得名「叫化雞」。
叫化雞,也稱叫化子雞、黃泥煨雞、乞兒雞、富貴雞、叫化童雞、杭州煨雞、虞山雞等,是蘇菜系的一道佳餚,流行於江蘇、浙江等地。
又另有傳說,謂清朝乾隆皇帝在微服出巡的時候,某日到了江南時不慎與侍衛走失,後來輾轉到了江蘇常熟,飢寒交迫,甚為狼狽,正好有有位叫化子看他可憐,就把剛烤好的「叫化雞」分一半給他吃。飢腸轆轆的乾隆皇帝嚐到這肥嫩酥爛的雞肉,大讚為人間美味,就問到這是什麼雞,這位乞丐一看這位落難官人,相貌堂堂,充滿權貴之氣,覺得應非等閒之輩,於是就隨口答道:「富貴雞」。乾隆皇帝就連聲三讚:「好吃的富貴雞!好吃的富貴雞!好吃的富貴雞!」因此「叫化雞」又因為皇上的金口稱讚而被稱為「富貴雞」。隨後也在北京城流傳開來,而成為聞名的京菜。並且以「富貴雞」之名收錄於宮廷御膳房食譜之中。
「叫化雞」在後來數百年間,輔以各地口味的喜好,經歷多次的改良,而演變成現代的做法。現在都會精選頭小體大,肥嫩的三黃母雞(黃嘴、黃腳、黃毛)作為主食材。然後予以洗淨處理乾淨並醃過之後,在雞腹內塞進炒香的肉絲、筍絲、鮮蝦…等十幾種餡料,再以豬網油、荷葉包滿,最後以黃泥塗滿整隻雞後放進土窯燒烤。烤熟後會呈油亮的金黃色,肉嫩味美,香甜多汁,再拌以荷葉香,更令人垂涎。
「叫化子雞」最早源自於江蘇常熟,也流傳到浙江,而成為杭州的名菜,名聞江、浙兩地。後來由於受到皇帝的喜愛,又成為宮廷御膳,順理成章的也成為京菜,流傳至今已經是全國有名的菜餚。

台灣采風錄──七夕與盂蘭盆節
作者 ‧ 編輯部 ‧

頤和園長廊上的彩繪:牛郎織女鵲橋會

阿嬤說:「牛郎星,織女星,七月初七的暗暝。佇天頂,銀河邊,一年一擺約相見。」
農曆七月分有很多民俗祭日,包括初七的七娘媽生、七夕、十五日的中元普渡祭等。由於這個月份正值立秋、處暑,氣候由熱逐漸轉涼,對於農耕影響很大。因此在描述黃曆24節氣的「豐歉歌」裡有這麼一段:「立秋無雨是堪憂,萬物從來只收半,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述說這個季節若逢乾旱,會造成農事歉收的憂愁。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娘媽的生日,又名乞巧節、七巧節、七姐誕、七娘媽生,泛稱為「七夕」。相傳七娘媽是天帝七仙女中的么女織女星,也是兒童的守護神。她和牛郎相戀的情節,成為民間所流傳最淒美的故事。很多文人也留下不少與牛郎織女相關的詩詞作品,其中以宋朝詞人秦觀的「鵲橋仙」最為膾炙人口。其實七月正是織女星上升到最高點的時候,也最明亮清晰。此時織女星與兩旁兩顆稍暗的星形成朝東開口的樣子,由此往東向即為牛郎星。因此後人就把七夕與牛郎織女的故事聯結起來,並成為適齡男女的節日。


台南開隆宮七夕七娘媽
壽誕祭祀供品
因為織女星是少年人的守護神,因此又產生了「做十六歲」的「成年禮」習俗,表示孩童滿16歲即已長大成人,必須自立自主,於是在七夕這一天要祭拜織女星,感謝祂的庇佑,在台灣台南開隆宮每年的七娘媽生祭較為有名。
農曆七月中的十五日則是盂蘭盆節,也是中元節,這兩個節日雖然是同一天,但是意義卻不一樣。
「盂蘭盆」一詞為梵文音譯,是屬於佛教的節日,意思為「解倒懸」,因此有「解救受到倒吊懸掛般苦痛業報的亡者」。源自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因此佛教僧團於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會接受信徒的供養和慶祝,再透過齋僧迴向,轉變成超渡供養父母的孝親日。因此,在佛教中的農曆七月十五日又稱為「教孝月」、「吉祥月」。日本在盂蘭盆節前後會放連假,因此大都在這時返鄉祭祖。而且每個地方都有相關的活動,譬如和台灣類似的「放水燈」習俗,人們希望將供品和水燈一同放入河中,隨著飽餐的祖先送回黃泉。各地慶祝盂蘭盆節的習俗活動各有不同,且極具當地特色,比較活潑輕鬆。只是台灣經常將「盂蘭盆節」當作「中元節」,也就是「鬼月」,因此就覺得充滿神秘詭譎的氣氛。

浮世繪1852,日本江戶時代的七夕── 歌川廣重
中元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本來是為慶賀初秋豐收而酬謝大地的節慶。後來道教將「中元節」視為「地官赦罪日」,而成為道教的節日。道教在此日素饌普渡,祈請為亡靈赦罪。而民間在這天都會備妥極為豐盛的酒肉牲禮等各色祭品,祭拜祖先與陰間鬼魂。同時各民間的廟宇,也會準備豐盛的祭品普施陰公,孝祭祖先,並舉辦法會普渡眾生,即為「中元普渡」。因此,不論佛教或道教,都會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舉辦各類活動普渡眾生。


盂蘭盆節的放水燈
盛大的中元普渡祭
中元節和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節」,崇祀天官、地官和水官等三官大帝,此種信仰源自於中國上古時代,天子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綿延至今數千年,淵源流長,萬世流芳。


2021-22年度各社例會時間一覽表

各社活動輯要

編輯後記
作者 ‧ 主編 ‧
過了端午,就進入了初夏,過了六月六,就是猛暑了,尤其最近幾年受到全球氣候暖化的影響,台灣的夏天顯得特別燠熱,加上新冠肺炎的肆虐,使得人心惶惶,幸蒙政府處理得當,得以遏止疫情擴大蔓延,實乃不幸中之大幸。
今年度本協會繼續承辦「2021台灣扶輪公益新聞金輪獎」,經過縝密的甄選籌劃,並透過公告、收件、評審等程序之後,選出若干優秀的得獎作品,惟因上述疫情原因,乃遵照政府規定停止舉辦實體頒獎典禮,改以視訊方式舉行,雖然令人遺憾,但是因為規劃得當,最終仍然完美的達成任務。有關甄選過程及作品的介紹,均以專題方式刊登於本期
月刊。
本期繼續刊登3521地區吳蓓琳前總監所撰「中國玉器之『美』與『德』下篇」,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更深入的一窺華夏美學的精髓。本刊自從開闢了「保健室的叮嚀」專欄之後,承蒙具有醫療公衛等專業的社友惠賜嘉文,本期由劉才睿社友撰寫「淺談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與肥胖」一文,讓我們諸多的讀者社友們能在健康保健的領域上有更多的
認知。
台北扶輪社是台灣在戰後成立的第一社,也是台灣所有扶輪社的源頭,因此本刊特別以台北扶輪社授證成立當天的珍貴照片,介紹當年台北扶輪社的創社社員,各位讀者可以從當年大部分創社社員的經歷及職業背景的脈絡,看出他們與創社社長嚴家淦先生在擔任台灣省財政廳長時期的關係。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資料都足以讓我們藉茲飲水思源,遙想當年的盛事。
我想大部分的社友應該不會想到,也不知道1930年代猶太人曾經在日本關東軍的扶持之下,幾乎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一帶成立猶太國家,「國際義人外一章── 樋口季一郎與河豚計畫」一文,揭露了當年一段被忽略的史實。
農曆七月是中國情人節,也是七娘媽生日,又是需要普渡眾生的鬼月,但是由於秦少游的「鵲橋仙」太吸引人了,因此我們還是選擇介紹充滿浪漫又淒美的「七夕與盂蘭盆節」作為本月份「台灣采風錄」的主題,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體會一下浪漫的情懷。
本期再度承蒙台中大屯社朱魯青前社長惠賜詼諧的「畫說扶輪」,謹此致謝;久違的3482地區台北西北區社鄭祺耀前社長、3521地區台北北區社賴東明前社長,以及3522地區台北士林社蘇一仲前總監等諸位前輩惠賜鴻文,使本刊倍生光彩,謹此表達感謝之意。
由於本期來稿較多,而且都是珠璣之文,但是由於篇幅所限,無法一一刊登,為免造成遺珠之憾,這些佳作將延至下期刊登,敬請包涵。
最後再次呼籲我們所有的扶輪社員,能夠從各位的專業、專長、學識,以及生活經驗之中,做成文章與所有的讀者分享,以共同經營我們的園地。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