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月刊 2021-07月號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2021/07/01  閱覽數 3219  單一章節 分享至
一、世界扶輪資訊
ROTARY WORLD NEWS

社長文告

各位親愛的改變者:

我祝福各位及家人有一個美好的扶輪新年!攜手同心,讓我們在這一年「更壯大,做更多(grow more and do more)」,使其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年。讓這一年成為改變者的年度,並且讓我們從社員工作做起。
這正是「一個帶一個(Each One, Bring One)」提案十分重要的原因。在這一年中,我敦促各位想像有何新方法讓扶輪擴展至你的社區進而整個世界。如果每位社員都介紹一個人加入扶輪,我們的社員到2022年7月便可增加至130萬人。所以,我們就這麼做吧!
想像一下,我們扶輪成員增加這麼多人時可以促成什麼樣的改變!更多人去關懷他人,更多人以服務改善人生。想想我們透過「更壯大,做更多」可以產生什麼影響。更多社員將可讓我們展開規模更大且更大膽的服務計畫。而且我們每個人也可以繼續用自己個人的方式來服務,回應我們社區的需求。
扶輪的好處在於服務對各地不同的人都意味著不同的事物。然而,我們可以融入我們所有服務計畫的一項元素就是賦與能力給女孩。不幸的是,即使在今日這個時代,世界各地的女孩及年輕女性仍面臨不符比例的挑戰。我們有力量可以主導促成性別平等的行動。我們應該把讓女孩及年輕女性有更多機會取得教育、醫療、就業、各行各業的平等,融入我們所發起的每一項服務計畫。女孩是未來的領袖,因此我們必須確保我們幫助她們打造她們的未來。
我們被賦予的最大天賦便是有能力去感動生命,
去改變,去發揮影響力,在生命的循環裡。
如果我們走出去,獻出我們的雙手、熱情,及靈魂,魔法便會開始發生,而輪子便開始轉動。
讓我們一起滾動這個輪子,讓所有人茁壯,
我們有能力,有魔法
以服務改善人生。
這是充滿挑戰的時代,我讚揚各位對抗新冠疫情的每個行動。可是沒有挑戰是扶輪社員無法克服的。挑戰越大,扶輪社員便越熱情。看看我們對抗根除小兒麻痺這樣艱鉅的挑戰時所能做到的事。看看我們強化取得水、衛生設施,及個人衛生的管道所改善的數百萬人的生活。看看我們每年在和平看似難以想像的地方為促進和平所做的事。我們的基礎教育及識字計畫的影響力足以撼動全國。

這一年,讓我們挑戰自我去推動更多有全國範圍及影響力的計畫。這一年,讓我們以服務改善人生。



Shekhar Mehta
梅塔
國際扶輪社長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文告

讓世界更美好的願景

7月在扶輪是最令人振奮的一個月,一個重新出發及嶄新開始的時刻。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接掌新領導角色的機會。扶輪社員滿懷樂觀,思考我們在未來12個月能為人類所做的善舉。
在我撰寫這份文告時,我回想起一句經常被認為是美國知名的殘障人士維權者海倫‧凱勒(Helen Keller)所說的話:「唯一比失明更糟糕的事就是看得見卻沒有遠見。」
由一個自身失明的女性教導我們關於看見及遠見之差別,其意涵真是有力且深遠。誠然,看得見這個世界的現狀是一回事,可是想像它可能的模樣卻完全是另一回事。扶輪基金會的重點就在看見各種可能性──並使其成真。
在我們展開本扶輪年度之際,我要問:你對未來12個月的願景是什麼?你知道有社區或區域可以因基金會的獎助金而受益嗎?很可能有,而在各位閱讀本文之際,那個社區的許多人都正等待著我們的協助及領導。
雖然在新冠疫情期間服務世界的挑戰讓我們難以站穩腳步,可是我們不能讓這件事或任何事阻擋我們。全球疫情只會讓許多教育及醫療保健需求更顯殷切。這個世界需要我們。
從7月1日開始,你可以申請支持扶輪新焦點領域── 環境保護── 的基金會獎助金。
7月也帶來改變,像是世界基金以永續為目標而推動的財務重整。這一年才剛剛起步,我們將持續在尚比亞辦理我們第一項大規模獎助金計畫,為下一個扶輪和平中心尋找地點,並計畫及推動將為未來世代帶來正面影響的地區及全球獎助金。
中國古代的哲學家老子說過這樣的話,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一起前進,展望未來,而非流連過去。扶輪社員喜歡有意思的挑戰,這裡就有一個:今年讓我們挑戰自我去做更宏觀的思考,擴展我們對自身能夠做且將要做的事的願景。
讓基金會成為你對更美好世界之願景的一部份,你會看到這個世界, 還有你自己,都產生改變。

澤恩 JOHN F.GERM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主委



2022國際年會──開始倒數!
休士頓自稱是「無限之城」,當你明年6月4-8日到此參加2022年國際扶輪年會時,你會親眼看到這是什麼意思。這個城市就是大:休士頓涵蓋的面積超過600平方英里,人口230萬,乃是美國第四大城。整個都會區700萬人所使用的語言至少有145種;以某些標準來說,休士頓乃是美國最多元化的城市。
這座城市有300多座公園,公園及綠地的面積約4萬英畝。它也是創業重鎮;超過250家新創軟體及數位科技公司設立在休士頓市中心。它也是生物醫藥研究的中心:德州醫學中心(Texas Medical Center)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大的醫療園區,雇用人數超過10萬人。
當然,休士頓也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詹森太空中心(Lyndon B. Johnson Space Center)所在地,過去50幾年來這裡一直是美國太空飛行的基地。身為美國太空人團隊的根據地,它持續孕育創新的太空研究。當你在休士頓期間,務必撥空參觀NASA的官方遊客中心── 休士頓太空中心(Space Center Houston)。這裡有各式各樣有關太空探索的教育展覽及課程。
無論你是想要瞭望天空或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扶輪社員連結,2022年年會都是開拓嶄新視野的大好機會。
詳情及註冊請至convention.rotary.org。

織夢人 我們的新社長梅塔編織扶輪的下一個夢想──並準備好讓它成真

謝卡爾與拉許.梅塔在他們加爾各答的住所。
背後是拉許的畫作「母與子」。
作者:John Rezek

這些年來,在謝卡爾.梅塔Shekhar Mehta來到伊利諾州伊文斯敦扶輪總部參加理事會會議時,我看過他幾次。在他如同每位下屆扶輪社長前來參加與各部門辦事員的連續會議的某一天,我正式與他見面。在我參加的會議裡,他是會議室中最放鬆的人,儘管是唯一飽受時差之苦的人。他思緒敏捷、有耐心,提出觀察入微的問題──對於一個像他一樣在專業及慈善生涯都十分成功的人來說,這點並不讓人意外。我不斷在想他一直在評估我們,看看要如何召集我們協助他達成他對扶輪的夢想。
我有幸在能夠親自碰面的那時候就認識他。我們此時早已進入全球新冠疫情的第二年,在我撰寫本文之際,印度正深陷悲慘疫情之中。這段時間扶輪必須一直做調整,可是扶輪的事務還是繼續在運作。
在正常的一年,《國際扶輪英文月刊》會派出一名編輯前往梅塔和他的妻子拉許Rashi居住的加爾各答(Kolkata)。我們會與他本人、家人、朋友、扶輪夥伴相處一段時間,探索他在印度的成長過程和成年生活如何塑造他對人生及扶輪的觀點。今年,當然,沒有人能夠出遠門──因此取而代之,我們請最熟識梅塔的人用自己的話來告訴我們關於他的種種。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梅塔的家人、一些老朋友、個人助理、及他的社長特助會分享一些小故事,談論他們認識的這個人,以幫助世界各地的扶輪社員去感覺到他們也認識他。當然,在未來的一年當中,你們許多人──若非當面也會透過網路──也會認識他。
隸屬加爾各答-馬哈內嘎(Calcutta-Mahanaga)扶輪社的梅塔自1985年便加入扶輪。他接受會計師訓練,成立一家不動產開發公司「天際線集團」(Skyline Group)並擔任總裁。可是他的專業頭銜只能呈現他這個人的一小部分而已。他也是加拿大一個專門防制可預防性失明的非營利組織「全球視力行動」(Operation Eyesight Universal)在印度分會的會長。他協助在印度數個邦成立超過15間眼科醫院,每年總計進行近5萬次手術。他也開辦「解救幼小心臟」(Saving Little Hearts)。這是一項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及幾個非洲國家的兒童安排超過2,500次心臟手術的計畫,目前已擴展至全印度。
如後文所述,他也一直積極參與災害救助工作。其中包括他曾經在2004年南亞海嘯之後協助在安達曼島(Andaman)及尼科巴島(Nicobar)興建500間住宅。
在今年的國際講習會中,梅塔談論他及一些扶輪社友如何決定辦理一個地方版的「庇護箱」(ShelterBox)──一個由扶輪社員創立,本部設在英國的組織。他告訴下屆的地區總監:「我們將其命名為『庇護盒』(Shelter Kit),把52件日常必需品放在一個大盒子裡。過去15年來,在印度每次重大災害中,扶輪社員都自願把庇護盒送到災區。」這項計畫已經服務約7萬5,000人。梅塔也擔任庇護箱組織的理事。
他也創立了TEACH計畫,目標是終結印度的文盲。(關於這項遠大計畫的詳情將於未來的期數刊登。)
雖然梅塔擅長經商,卻更喜歡從事他的其它專長。他告訴我,在職業生涯中大量研究及閱讀之後,他現在偏愛用與他人交談的方式來學習。他補充說:「我討厭會計。」這也十分符合他的信念:我們在感性思考與理性思考之間要均衡。
奇拉格.梅塔
Chiraag Mehta
梅塔與拉許的兒子
就我記憶所及,扶輪存在我爸爸生活及呼吸的每個瞬間。他和我母親在服務及聯誼方面都很努力:籌劃及參加活動後,無數次和扶輪友人留下來一起待到凌晨時分。我和妹妹宣德妮Chandni會開玩笑說我們有一個看不見的手足:扶輪。而扶輪也回饋給我們全家。它帶給我和宣德妮最早期的朋友,它給我們服務的精神,爸爸總是對我們及在無數的扶輪演講中強調這點。在他擔任許多領導職務期間,他總是讓我們參與他的旅程。我們去過眼科醫院及小兒麻痺免疫營隊,參與災害救助盒的工作,討論他的識字任務的每個層面,並出席許多場年會。我們也因此學習並成長許多。
扶輪對我父母個人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助益。環遊世界並認識來自數百個國家的人讓他們更見多識廣、有自覺力、謙虛、及具悲憫心。身為他們的兒子,成為這一切的一部份讓我感到與有榮焉,並以今日的他們為傲。
我最早的童年經驗之一就是翻閱扶輪的名錄,背誦扶輪社長的姓名及主題。而現在我爸爸自己成為了國際扶輪社長,雖然實至名歸,但仍難以置信。
迪帕克.曹德胡里
Deepak Choudhury
加爾各答-馬哈內嘎扶輪社
Main hoon na這句表示「別擔心,我挺你」的印度話可以代表梅塔的一貫作風。
他不僅支持我,也支持扶輪及人生其它層面的許多人。自我認識他以來──最初是2002年他介紹我加入扶輪前擔任他的律師──他一直都是這樣。

為了提高印度識字率的TEACH計畫,梅塔經常造訪計畫相關的學校,名為「快樂學校」。印度的扶輪社員已經讓超過3,000所學校轉型為快樂學校。加爾各答-馬哈內嘎扶輪社支持這間位於加爾各答的Bhowanipur Arya Vidya Mandir女子學校,每天提供該校1千多名學生早餐。
憑藉他淵博的知識及機智,他隨時都可以讓你開心笑。可是當他看到痛苦,他便展現無比的熱忱來消除其根源。他在夢中見到一個微笑的世界,當他醒來,他便努力促成它的實現。他也是一位改變者,目標是要激勵整個世代的人都以服務改變人生。
我在幾年前讀過這樣的話:當你投入扶輪,好事便會發生。梅塔和拉許便是讓我及他人相信這句話的關鍵人物。
拉維.瓦拉曼尼
Ravi Vadlamani
印度甘土爾(Guntur)扶輪社
2001-02年度3150地區總監
將近20年前我認識梅塔時,他正在扶輪國際年會的攤位忙碌著。他在介紹其扶輪社計畫的熱忱及活力具感染力,該攤位展示的計畫也啟發本身熱愛計畫的我。那次偶然的相遇發展為堅實的友誼。
梅塔是一位有遠見的領導者。他總是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事物。他設想方法讓印度在2025年之前根除文盲,規劃TEACH計畫(由教師支援Teacher support、線上學習E-learning、成人識字Adult literacy、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及快樂學校Happy school的英文開頭字母組成)。他開辦庇護盒計畫,現在已成為印度災害救助的先鋒。他的「解救幼小心臟」計畫──提供心臟手術給數千名兒童──再加上他協助成立超過15家、服務過數十萬人的眼科醫院,適足以顯示他夢想的寬廣。
他十分擅長建立團隊,驅使他們達成目標。梅塔的計畫及構想可能看似不切實際,可是他總是能多付出一些,讓扶輪社員覺得自在。
他做遠大夢想的能力也有籌劃、毅力、及耐心在背後支持。他是位傑出的溝通者,能立刻與聽他說話的人連結,激勵眾人愚公移山。他也是個熱愛家庭的人,獲得賢內助拉許的支持。



梅塔的計畫及構想可能看似不切實際,可是他總是能多付出一些,讓扶輪社員覺得自在。
梅塔身為領導人的獨特特質是什麼?當他提出要求時,沒有人有辦法對他說不。
撒爾拉及妮席斯.托特拉夫婦
Sarla and Nisheeth Totla
加爾各答-馬哈內嘎扶輪社
我們大約是在32年前透過一位共同友人認識梅塔及拉許的。今天,他們不只是我們的朋友,也是我們的家人。在人生的所有悲歡時刻,梅塔都是第一個到場的人。他參加我們女兒的婚禮,承擔重大職責。他也參加撒爾拉母親的火化儀式。梅塔也介紹我們認識扶輪,此後,扶輪便成為我們人生的重要部分。
梅塔有許多卓越特質。他是一個超越群倫的遠見者,一位偉大的激勵者,也是一個絕對樂觀者;他精力充沛,滿懷熱忱,難以置信的善良、且敏感。他是個徹底愛家的人,最重要的是,還是個很棒的人。
南西.巴爾比
Nancy Barbee
北卡羅來那州梅斯維爾(Maysville)扶輪社
2018-21年第33地帶地域扶輪基金會協調人
2010年,為了向當時的扶輪社長當選人潘乃傑Kalyan Banerjee致敬,梅塔表明他要在印度開辦100所學校、100間醫院、100個年輕女性訓練中心、及100間眼科醫院。當時我們坐在他位於加爾各答的住所。聽著他說,我瞭解到在場的這位是一名遠見者。
梅塔會確保扶輪在世界各地獲得肯定,
不僅是因為它所做的服務,
還因為它把人們凝聚在一起。
從那時候起,他在世界各地便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小兒心臟手術、眼部手術、TEACH識字計畫,以及與各國政府、非營利組織及基金會所簽署的備忘錄──都是他的遠見落實後的成果。
每當他開口,他會激勵我們大家要「做遠大的夢想」。梅塔激勵我們要做得更好,成為更好、思考更周全,並且要做大事。不要再做小計畫。
他在10年前就在做大格局思考,我知道我想要參與他的夢想,後者現在已經成為事實。梅塔一直領導印度的扶輪,激勵他人在世界各地創造正向且永續的改變。
凡基.凡卡德許
Ananthanarayanan S. "Venky" Venkatesh
印度清奈-馬巴蘭(Chennai Mambalam)社
2021-23年度國際扶輪理事
最貼近梅塔內心的就是人道工作,也是扶輪的核心精髓。我和他進行的對話總是延續到深夜。過去幾年來我與他共度許多時間,但還搞不清楚他利用什麼時間吃飯或睡覺。他有無窮的精力、高超的人際技巧,以及啟發人心的想法。他的熱情具有感染力。我很開心能在他擔任社長期間出任理事。
拉許蜜.辛格Rashmi Singh及
梅德胡莉卡.傑恩Madhulika Jain
梅塔的妹妹
我們的兄長梅塔是個做夢的人,他的下一個夢總是比前一個更高遠更大膽。他對社區服務的熱愛遺傳自我們父母,他的樂觀、細心及奉獻都是他成功的祕訣。
他最愛給我們的回答是Main hoon na,可翻譯成「別擔心,我挺你」。在我們共處的50幾年中,他一直都能做到這點。
布萊恩.史戴爾斯
Bryn Styles
加拿大安大略省巴利-休倫尼亞(Barrie-Huronia)社
社長特助
我初識梅塔是在一起擔任2012-13年扶輪理事的時候,我們的關係和諧,但稱不上密切。梅塔獲提名為2021-22年國際扶輪社長時,他請我和我太太蘭迪Randy擔任他及拉許的特助。此後我們就發展出親近的友誼。
我學會欣賞梅塔的一點是他會聽從意見。他瞭解他並非每件事情都是專家。舉例來說,從成為社長提名人後,他對扶輪的和平行動的瞭解及體認就越深。他與辦事員、扶輪社員、以及我們的和平合作夥伴談話,以瞭解我們要如何增進與聯合國、我們的扶輪和平中心、以及和平獎學金等人的合作。
不可不提的是梅塔有十足的幽默感,這讓他得以人們互動良好,讓他們感到自在。他很會說話,確保每個人都感到受歡迎。雖然我知道他很遺憾無法出席社長當選人研習會,與扶輪社長當選人面對面,但在視訊情境中他的熱情還是自然流露。
里圖.凱地亞
Ritu Kedia
梅塔的扶輪助理
梅塔常掛嘴邊的話是:「服務是針對我在地球佔用的空間所繳交的租金,而我想要成為一位好房客。」他設想的目標對他人來說可能似乎難以企及。他能夠把他的夢想轉化為實際的目標。與團隊合作,構思策略及時間表時,乃是他最能發揮的時候。梅塔表現傑出是因為他熱愛他所做的事。他是個很優秀的演說家,說服他人加入他的行動。他是個偉大的規劃者,深耕基層,確保他的行動計畫會成功。他的參與方式是在整個過程都親自參與。
梅塔是個說到做到的人;如果他說他會做某件事,就會去做。他幫助有需要的人,教導他們幫助他人。他是個有耐心的傾聽者,也是個很棒的導師──我有幸能夠親自體驗這點。他教導我如何像他一樣同時處理多件要事而感到自在。他對周遭的人非常親切。
卡莫.桑格維
Kamal Sanghvi
印度丹巴德(Dhanbad)社
2019-21年度國際扶輪理事
大家都習慣用跟別人一樣的方式思考,害怕探索內心的可能性。然而梅塔擁有不可思議的能力可以想像不存在的事物。他在別人認為是死胡同的地方看到可能性。
他不斷質疑現狀,思考改善扶輪體驗、商品、或服務的方法。梅塔是我認識的人當中最懂創新的一位。他對每個問題都有解決方法。
梅塔擁有卓越的能力得以憑藉堅定及膽識來克服挑戰。無論有多艱難,在達成目標之前他不會停歇。他的團隊成員也不會休息,而梅塔確保每個人都追求卓越的準則。
對他來說,每件事都必須超越平凡。立大志並不獨特,立大志且達成志願才是。梅塔相信夢想不是你睡覺時看到的事物;夢想是讓你廢寢忘食的事。他相信「愛與同情是必需品,不是奢侈品;人類沒有它們無法存活。」他也相信如果你不能讓家人快樂,你就無法讓其他人快樂。
安南德.蘇瑞卡
Anand Sureka
加爾各答-馬哈內嘎社
我從2001年起便認識梅塔,有幸在2005年扶輪百週年紀念時與他密切合作。以下是我所認識到的:他十分專注,他從不拒絕任何事,他很機智,很有幽默感,講話時總能讓聽眾開心,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他是個很好的人,很棒的朋友。在他所作所為的核心就是「人類是他的事業」這個理念。
2008年,梅塔夢想在加爾各答再設立一家眼科醫院。他與我國數一數二的眼科醫院「普拉薩眼科研究院」(L.V. Prasad Eye Institute)建立合作關係。他協助募款,並奉獻他的時間、資源、及精力來使其自給自足。
他總是身先士卒。每當有災害發生,我都可以看到梅塔在場。當甘圖(Guntur)及貝古薩萊(Begusarai)發生水災,或是巴基斯坦邊境或尼泊爾發生地震,梅塔都會到場,為超我服務伸出援手。
他總是會想辦法做更多,探索新的服務領域。無論是興建廁所或設立圖書館,他從不缺乏精力或願景。
基修.查魯古馬里Kishore Kumar Cherukumalli
印度維薩菁英(Vizag Elite)社
2009-10年度3020地區總監
我初次遇到梅塔是2008年他在加爾各答某個扶輪社演講的時候。他在演講中時而提及真實且大膽的構想打動了我。2010年,我邀請他參加我們的地區年會;結果成為一段堅實友誼的開始。我也有幸與他在活動及委員會共事,見證他超凡的工作倫理。他在扶輪的使命就是服務,服務,再服務。
他懷抱遠大的夢想,可是他也是個敏銳的傾聽者,會觀察、分析、然後推行計畫以達成他的目標。他深信扶輪的價值,他凡事也以身作則。他尊重民主,在團隊決定時仔細衡量每個意見。這鼓勵與之共事的人都奉獻全力。他可以精準看出團隊成員的長處,並據此分配最適合它們的扶輪職責。在會議中,他經常用奇聞軼事及幽默來打破沉悶。
扶輪對我父母個人的成長也有很大的助益。環遊世界並認識來自數百個國家的人讓他們更見多識廣、有自覺力、謙虛、及具悲憫心。
有一次梅塔必須在會議中演講,但準備時間只有幾小時。他的一位前員工住在活動舉辦的城鎮並臨時邀請他到訪。雖然他的行程幾乎擠不出時間,梅塔還是應允。他展現維持關係的重要──以及神奇的無窮精力、每天工作18小時的能耐,以及提供任何問題即時解答的能力。
安尼魯哈.羅伊查胡里
Anirudha Roychowdhury
加爾各答大都會(Calcutta Mega City)社
2007-08年度3291地區總監
梅塔是個隨時流露正向能量的魅力領袖。他擅長激勵他人,能跳出框架來思考。他培養友誼,促進善意,和藹可親。他永不放棄的態度是他最大的資產之一。他是個務實的人;他喜歡普通地方的簡單食物,經常到路邊的餐廳吃辣味的印度點心。
他和拉許會讚美彼此。拉許很冷靜,腳踏實地,提供梅塔高飛的力量。
宣德妮.梅塔
Chandni Mehta
梅塔及拉許的女兒
我爸對人生充滿熱情及熱忱。他散發活力及溫暖,他的幽默感及體貼贏得人心。他對不平等有天生的覺察力,他對服務的投入源自於他對公平及人際情誼的重視。他會點燃他人的熱情。最重要的是,他是個為生命及行動努力不懈的自由靈魂。
拉賈.薩寶
Rajendra "Raja" Saboo
印度尚迪哥(Chandigarh)社
1991-92年國際扶輪社長
我是透過前地區總監維傑.甘達里Vijay Ghandari認識梅塔,後者對他的評價很高,說他很有潛力在扶輪晉升高位。我的朋友,加爾各答(Cailutta)扶輪社社員維奈.尼瓦提亞Vinay Nevatia告訴我,如果我去梅塔的公寓,會發現那裡塞滿了災害救助箱的物資,梅塔和他的妻子拉許本人會忙著打包這些箱子。我瞭解到梅塔是一位親身參與、以服務為職志的扶輪社員。
2004年節禮日的海嘯來襲時,梅塔的扶輪社匯集數百箱物資給安達曼島及尼科巴島的居民。梅塔數度跋涉數千英里往返孟加拉灣的這些島嶼,運送物資,協助設立避難所。2015年,在地震重創尼泊爾之後,梅塔打包及籌劃運送至當地的救難箱。
拉許.梅塔
Rashi Mehta
梅塔的妻子
梅塔有深沉的靈魂及寬闊的氣度。他不僅是真心仁慈,也看到他人內心的仁慈,善行再小,也絕不吝於讚美及鼓勵他人去做。他喜歡與人合作;他不僅是領袖也擅長團隊合作。他的喜悅、活力、及能力在團隊中更能加倍發揮。他是個十分正向且有熱忱的人。我不曾看過他被失敗的想法綁手綁腳。若說有什麼,艱困的情境只會讓他更堅強、更聰敏。他訓練自己能在困難的情境中看到曙光,堅持相信我們一定會克服。
梅塔對人生充滿熱情及熱忱。
他散發活力及溫暖,
他的幽默感及體貼贏得人心。

潘乃傑

Kalyan Banerjee
印度瓦皮(Vapi)社
2011-12年度國際扶輪社長
我初識梅塔是在25年前。當時我是國際扶輪理事,時任國際扶輪社長賀伯.布朗Herb Brown要我在尼泊爾的加德滿都(當時與加爾各答同屬一個地區)召開一場南亞會議。地區總監指派一群年輕的扶輪社員協助我辦理這場活動,一位特別聰穎、機靈、常常直言不諱的年輕人引起我的注意。他充滿構想、熱忱、及創意,隨時展現學習願意。這就是我認識梅塔的經過。
在尼泊爾活動順利結束後,我與梅塔保持聯繫,我留意他在扶輪的發展,先是當選所屬地區的總監,幾年後再成為理事。無論他交辦的是什麼樣的任務,他讓別人熱烈支持他的能力總是令我詫異。他充滿新構想,無法按奈。
在節禮日的南亞海嘯後,他前往安達曼島及尼科巴島──雖然隸屬他的地區,但位於1,000英里外的印度洋中。他後來設計一個很棒的救難箱,包含帳篷、床單、盥洗用品、蠟燭、衣物、及基本工具。印度所有地區的扶輪社員都協助募資,如果尼泊爾發生地震──事實上次數頻仍,或者清奈有海嘯或奧里薩邦(Odisha)有颶風或是馬哈拉斯特拉邦(Maharashtra)發生災害,那些救難箱就會在24小時之內送到。梅塔本人稍晚一點也會抵達。
無論災害發生在世界哪個角落,由扶輪社員創立的英國庇護箱組織都會提供救助,因而聞名國際。大約在2015年,扶輪理事會要求梅塔與庇護箱會面,商討長期的合作。他不僅成功完成任務,還擔任庇護箱的理事。
這些年來,憑藉他對扶輪的真誠及奉獻,梅塔所到之處,都贏得他所認識的每位扶輪社員的信賴及忠誠。我懷抱敬佩看著他在扶輪成為吹笛人(譯註:童話中用笛子吸引全城老鼠跟他出城的吹笛少年),也不會訝異他承擔起讓印度根除文盲的任務。沒有人確實知道這要怎麼辦到。印度的人口高達13億,大約有四分之一是文盲。梅塔與印度政府合作,與所有相關的非政府組織攜手,並讓扶輪的努力及真誠獲得肯定。
這項識字工作就像讓印度根除小兒麻痺一樣艱鉅。現在,由梅塔領導扶輪,我有信心這一定會達成。梅塔會確保扶輪在世界各地獲得肯定,不僅是因為它所做的服務,還因為它把人們凝聚在一起。



2021年3月19日及4月19日理事會決議

2020-21 RI理事會於2021319*2021419-20日以視訊方式舉行會議。在這些會議上,理事會審查了14個委員會報告並記錄了34項決議。

行政管理

理事會

  • 收到理事Kyun Kim的辭職後,經柯納克社長提名,已選出前總監Chang-Gon Yim遞補Kim擔任國際扶輪理事所餘下的任期;*
  • 建議未來的國際扶輪社長考慮授權各委員會盡可能舉行虛擬會議以替代實體會議;
  • 鑒於年輕的扶輪社員在討論與建議各項政策的委員會層級上最能夠產生影響,因此訂定一個自202171日起為期三年的試辦計畫,以吸引及培養年輕的領導人,並且每年由社長就所挑選的委員會,最多三個委員會,指派一位顧問(特別考慮年輕的前總監及前扶青社員),來協助理事會瞭解較年輕社員的想法與觀點。

計劃及獎項

理事會

  • 同意鑑於目前持續受全球COVID-19大流行影響的地區可能都不得進行長期或短期的扶輪青年交換,直到202271日為止,屆時規定參加的地區必須:

1. 確認了解扶輪社的青年交換計劃的認證規定;

2. 同意按照這些規定辦理交換計畫;

3. 根據理事會的決議,在辦理任何交換之前,遵守其他安全措施;


  • 核准扶輪社與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的服務夥伴關係續約三年;
  • 鼓勵地區扶青社主委及地區社員主委研擬策略,以鼓勵現行及前扶青社社員加入既有的扶輪社或在將來協助成立新的扶輪社;
  • 同意加強地區年會社長代表計劃,包括提高代表的最低要求,增加代表的訓練,改善計劃評估方法,以及併入例常的計劃檢討審查。

地區及扶輪社

理事會

  • 通過了一項名為「增加社員會」(Membership Society)的新社員發展表彰計畫,並設定一些初步的要素,來表彰輔導新社員人數最多的社員(依照國際扶輪資料庫中記錄);
  • 採取了若干步驟來擬定一項策略,以增加扶輪的女性社員人數及擔任領導職務的女性社員人數,包括成立一個跨功能的工作群組,由「社員委員會」(Membership Committee)、「通訊委員會」Communications Committee)以及「多元、平等與包容特別工作小組」(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 Task Force)派代表參加,進一步擬定策略。

扶輪向聯合國致敬
去年9月至今年2月,扶輪對聯合國及其兩個機構──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和兒童基金會── 頒發了扶輪最高榮譽獎── 國際扶輪榮譽獎。由2019-20年度國際扶輪社長梅隆尼Mark Daniel Maloney頒發的這兩個獎項,其目的在慶祝扶輪與聯合國合作75週年。
在接受獎項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說:「我對扶輪深表謝意。透過我,你們表彰了聯合國以及我們為建立一個更健康、更安全,更和平的世界所做的努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理事亨利埃塔‧福雷(Henrietta H. Fore)代表她的機構感謝扶輪,並補充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扶輪的夥伴關係是我們最珍視的關係之一。我們共同致力於根除小兒麻痺,這是一項拯救生命和歷史性的工作。」
理事長譚德塞‧阿達諾姆‧格佈雷耶蘇斯(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代表世界衛生組織受獎,他說:「得到扶輪的表彰,我們深感欣慰。…我期待從扶輪專案及討論如何共同努力,為全人類建立一個更安全、更健康、更公平的世界之中學習。」
扶輪擁有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向非政府組織提供的最高諮詢地位,該理事會負責監督聯合國許多專門機構。每年,扶輪都會與聯合國一起慶祝兩個組織對和平的共同願景,並表彰世界各地重要的人道主義活動。
扶輪與聯合國之間最關鍵的夥伴關係是1988年由扶輪、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發起的全球根除小兒麻痺行動。自那時以來,已經有122個國家的近30億兒童接種了小兒麻痺疫苗,而且全世界的小兒麻痺症病例減少了99.9%。現在,這種公私夥伴關係還包括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和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我們在根除小兒麻痺方面取得的進展顯示,當我們一起努力時,我們可以產生多大的正面影響,」梅隆尼說。
隨著全世界對抗冠狀病毒大流行,已將小兒麻痺推向根除邊緣的全球衛生基礎設施現在正被用來協助保護社區免受新冠肺炎的傷害。扶輪已向在大流行期間支援社區的扶輪社專案撥款3,200多萬美元。「全世界正受益於根除小兒麻痺行動在過去30年中建立的基礎設施,」國際扶輪社長柯納克Holger Knaack說。
國際扶輪榮譽獎設立於1990年,頒發給為國際理解和親善作出重大貢獻的國家元首和其他重要人士。過去的獲獎者包括教皇方濟各(Pope Francis)、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和比爾‧蓋茲。

世界衛生組織理事長譚德賽(上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理事福雷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分別代表各自組織接受國際扶輪榮譽獎。





扶輪基金會新資助模式指南
插畫:Sjoerd Van Leeuwen
自從全球獎助金開辦以來,扶輪基金會每年投入其中的金額已經成長逾一倍:從2013-14年度的4,730萬美元增加到2019-20年度的9,560萬美元。然而,對全球獎助金的需求之大,已經超越年度基金的捐獻,意味著並非所有符合條件的全球獎助金申請案皆能獲得資助。

為確保未來能儘量資助更多的全球獎助金,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已核准政策改變並於7月1日生效。這些改變將大大影響扶輪基金會今後數年支持更多大規模、永續性計畫的能力。詳情說明如下。

我們的資金:詞彙表
「年度基金—分享制度」是許多地方性及國際性扶輪基金會活動的主要資金來源。「每一社員每年捐獻」(Every Rotarian, Every Year,EREY)是鼓勵支持扶輪基金會年度基金的倡議。它鼓勵每位扶輪社員每年捐獻給年度基金。扶輪社員及其他捐贈者對「年度基金—分享制度」的捐獻,會分配給兩個子基金:世界基金及地區指定用途基金。透過分享制度,對扶輪基金會的捐獻會轉換成獎助金。
「世界基金」(World Fund)為我們在全球最優先的活動提供資金。一部分的分享制度指定捐獻會用於世界基金。扶輪基金會運用世界基金資助開放給所有扶輪地區參與的獎助金及計畫機會,包括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PolioPlus)、扶輪和平中心、大規模獎助金計畫、全球獎助金,甚至更多。
「地區指定用途基金」(District Designated Fund, DDF)可供地區用於資助地區內一個扶輪社與其他人選擇辦理的扶輪基金會、社及地區計畫。地區至多得將其半數的DDF用於資助地區獎助金。餘額得用於全球獎助金或捐給PolioPlus、扶輪和平中心,甚或另一個地區。
「永久基金」(Endowment Fund)的財源是扶輪社員及其家屬的現金捐贈及遺贈,可確保扶輪基金會及其獎助金與計畫的長期運作。來自永久基金的可處分所得,讓扶輪基金會能夠擴大既有活動並資助新活動。捐獻會用於長期投資; 基金總額每年則有一部分投入扶輪基金會獎助金及計畫。

新模式如何運作
有什麼不變
扶輪基金會的基本資助模式將維持不變。所有「年度基金—分享制度」的捐獻將用於3年期投資,期滿後均分給DDF及世界基金。這些資金的投資所得將持續用於支應扶輪基金會的諸多運營費用,包括募款及一般行政。(永久基金的一部分投資所得,亦將依照保管委員會指定,協助支應運營費用。)

有什麼改變
為DDF對PolioPlus的捐獻提供的配合金降為50%
現在,針對DDF轉給PolioPlus的捐獻,由世界基金提供的配合金將從過去兩年的100%降為50%。這將使得每年有500萬美元能夠改變用途,得用於其他扶輪基金會計畫,包括全球獎助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將持續為扶輪投入根除小兒麻痺活動的每1美元(每年以5,000萬美元為限)提供2比1的配合金。因此,我們必須持續將為根除小兒麻痺活動募款列為最優先要務。

為用於全球獎助金的DDF提供的配合金降為80%
近幾年,世界基金在扶輪年度結束前便已用盡。因此,扶輪基金會一直無法資助所有已收件且符合條件的全球獎助金申請案。現在,為提高對全球獎助金的參與,針對用於全球獎助金的DDF,由世界基金提供的配合金將從過去的100%降為80%。這項改變將使我們一整年都能夠資助更多獎助金。

運營費用的分攤資金
「年度基金—分享制度」的捐款有5%用於支付扶輪基金會的運營費用。過去,捐款的45%分配給世界基金,50%分配給DDF。針對自2021年7月1日起收訖(以及從2024年7月1日起撥配)的「年度基金—分享制度」捐款,剩餘的95%將均分給DDF及世界基金。

DDF結轉金的5年保留期限
捐贈者捐款給年度基金,希望這些捐款能在近期內用於幫助社區。但每年結轉的DDF金額依舊居高不下。以2020年7月1日為例,自上一扶輪年度未用盡而結轉的DDF金額就高達4,880萬美元。
自2026年7月1日起,以及此後每個扶輪年度結束時,保留超過5年的DDF金額皆必須用盡。未用盡的DDF將由地區逕自決定,用於災害救援獎助金(Disaster Response Grant)、永久基金、PolioPlus、扶輪和平中心,或世界基金。如果地區未選擇用於任何基金,這筆結轉金將自動撥給世界基金。

其他改變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先前已核准數項其他措施,以增加2020-21年度的全球獎助金財源。削減運營成本之類的節流措施,已經額外省下440萬美元可用於待資助的全球獎助金。而在2021年1月,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及國際扶輪理事會,從扶輪基金會的營運備金及國際扶輪的預算盈餘中撥款1,500萬美元至世界基金,作為在2020-21年度資助更多全球獎助金的一次性措施。上述兩項措施共為2020-21年度增加近2,000萬美元的可用資金。此外,自2020年7月1日起取消對獎助金的現金捐獻提供的配合金,預計每年可為世界基金省下700萬美元。

和2021-22年度
保管委員會主委澤恩對談
對於這些改變,您從社員那裡聽到了什麼擔憂?
最大的擔憂之一是耗去 5% 的運營成本:處理資金、保管、規劃,以及我們做的其他一切事情。以前,這筆錢來自年度基金捐獻的世界基金那部分。但這不公平。我們也有與地區獎助金相關的行政管理成本。因此,從2024年7月1日起,5%的運營成本將由世界基金和地區指定用途基金分攤。
您以什麼程序來決定這些改變?您排除了其他哪些選項,為什麼排除?
兩年前,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需要更多的錢來資助扶輪社員已經確認的計畫和優先項目。我們成立了一個由保管委員們組成的世界基金工作組,研究如何產生更多資金── 募款方面──以及如何改變該計畫目前的營運方式。我們試圖研究如何使資助辦法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發揮作用,這樣我們就不會讓社員們感到每年都在改變。
我們並沒有排除很多東西。我們把一切都攤在桌子上;沒有什麼事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包括檢討人員配置和削減運營成本的方法。我們研究了各種選項,哪些會產生最大的影響。
一個選項是讓事情保持原樣,如果我們的錢用完了,用完了就用完了。在2019-20年度,我們的錢5月就用完了。在2020-21年度,我們預計12 月中旬就會把錢用完。這對世界各地正在捐獻並希望在投資三年後獲得回報的扶輪社員來說並不公平。
關於基金會的資助模式,扶輪社員最應該知道的是什麼?
扶輪基金保管委員會有三項職責:一、募款;二、投資理財;及三、用錢。現在我們每年大約短缺1,700 萬美元。我們必須增加經費。這不是僅僅靠資助模式就能辦到。我們必須有錢在那裏才能投資和使用。


常見問題:

扶輪社員和其他人每年向基金會捐獻超過 3 億美元。世界基金怎麼會出現短缺呢?
在每年3億美元直接無條件捐獻之中,約有1.3億美元是捐給年度基金- 分享制度。其餘是捐給特定目的,包括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永久基金、全球獎助金、災害救援獎助金、扶輪和平中心,或捐獻者建議的基金。
什麼是運營費用?
運營費用是用於募款和一般管理的支出。這些資金來自年度基金投資回報、捐助基金的可支出收益、5%的全球獎助金的現金捐獻,和5%的年度基金捐獻。
許多捐獻人聽說「有一半會回到所屬地區」。這是真的嗎?
扣除5%後,所有年度基金- 分享制度捐獻的一半可以作為地區指定用途基金,用於對每個地區最重要的扶輪基金會專案。
這會不會有損扶輪作為一個主要慈善機構的名聲?
根據數個獨立慈善評等機構的審查,我們的捐獻管理使扶輪基金會成為評等最高的非營利組織之一。我們已連續13年獲得慈善導航家(Charity Navigator)的最高四星評等,這使我們在慈善機構中名列前茅。事實上,提供非營利組織資訊的三大機構──BBB智慧捐獻聯盟(BBB Wise Giving Alliance)、慈善導航家和指南之星(GuideStar)── 改變了他們評審非營利組織的模式,以強調影響力的重要性。雖然保持合理的經常費用仍然很重要,這幾個機構說在訓練、規劃、評估、內部制度,及營運的投資也至關重要。社員可以到overheadmyth.com閱讀聯名信。
地區指定用途基金的展用何時開始計時?
從2020-21年度展用到2021-22年度的任何地區指定用途基金其展用都將受到新的資金五年展用限制。
當一個地區申請新的全球獎助金時,會使用目前的地區指定用途基金還是最早展用的資金?
對於新的全球獎助金的資助將首先從本年度的地區指定用途基金中扣除,然後再從最早的展用年度扣除。

問題?
我們鼓勵您將此資訊分享給任何對扶輪基金會的資助模式有疑問的人。您還可以將資助模式問題直接提交rotarysupportcenter@rotary.org。

請來一展長才
作為扶輪大家庭的成員,我們是有目標、有影響力,而且有行動力的人。每年,支持扶輪和扶輪基金會的委員會都專注於將扶輪的策略優先項目付諸行動,來挑戰我們是否能增加影響力、擴大影響範圍、強化參與者的參與,以及提高我們的調適能力。
您願意為扶輪的成功做出貢獻嗎?
以下委員會正在尋覓合格的扶輪社員和扶青社社員來擔任委員並運用他們的領導技能來使我們的組織更進步。儘管職缺數量有限,但這些職位是您分享職業專長的機會,且能協助確保每個委員會內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所有委員會都透過電子郵件和虛擬平台來通信,有些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強制性的面對面會議。特別鼓勵具有扶輪社員及扶青社社員雙重身分者來應徵。
如要應徵委員會委員或推薦人選,請至on.rotary.org/application2021。應徵者必須在rotary.org/myrotary的My Rotary註冊,並應確保My Rotary個人資料包括當前的聯絡資訊。2022年7月1日開始的職位,應徵截止日期為8月15日。





世界各地的扶輪計畫

健康且親善6名扶輪社員榮獲健康捍衛者頭銜
為紀念4月7日世界衛生日,扶輪社向正在國內外建立良好健康基礎的6名社員致敬。
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顛覆了各地人民生活的一年裡,這些「行動者:健康捍衛者」的工作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也更有挑戰性。

詹姆斯‧哈姆
(James Ham)
夏威夷檀香山日落(Sunset)扶輪社
自2005年以來,夏威夷家庭專案(簡稱「無家可歸者擴大服務和醫學教育」)透過在歐胡島9個每週一次免費的診所提供醫療服務。哈姆是檀香山斯特勞布(Straub)醫療中心的急診醫生,也是夏威夷大學醫學院的臨床助理教授,四年前開始志願參與該專案;他的扶輪社協助購買、翻新和儲備了一家行動診所,擴大了該專案的覆蓋範圍。當大流行來襲,夏威夷無家可歸者的需求發生變化時,哈姆結合了12個扶輪社,為無家可歸者的隔離營提供熱餐、口罩和衛生包,並為主動參與前線護理的志願者提供個人防護設備。「你不必擁有大學學位,即可服務」哈姆引用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的話說,「你只需要一顆充滿恩典的心。」

德古斯特‧伊爾馬
(Teguest Yilma)
衣索比亞亞的斯亞貝巴巴恩托托
(Addis Ababa Entoto)扶輪社
2020年8月,當世界衛生組織宣布非洲地區沒有野生小兒麻痺病毒時,伊爾馬慶賀此一成就。身為報社編輯及科技創業家的他說:「我很高興能參與促成這一重大成就,」他同時擔任衣索比亞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委員會主委。但與此同時,他認識到新冠肺炎大流行會如何干擾兒童的常規免疫及正在進行中的根除小兒麻痺行動。去年10月,伊爾馬和全國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委員會、聯邦衛生部、世界衛生組織等一起協助舉辦了一次關於世界小兒麻痺日的高層小組討論,它討論了新冠肺炎帶來的問題。媒體對這一活動的關注幫助人們了解繼續舉辦全國免疫日的重要性,並協助政府在整個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提供小兒麻痺和麻疹疫苗接種。

羅漢莎‧阿圖科拉
(Rohantha Athukorala)
斯里蘭卡可倫坡(Colombo)扶輪社
2020年3月在斯里蘭卡發現第一批新冠肺炎病例時,該島國政府宣布對全國進行嚴格的封鎖。行銷專家,斯里蘭卡前觀光局長阿圖科拉問自己:「我要如何幫助我的國家重新站起來?」在扶輪社的幫助下,他設計並進行了一項名為「制止疫情蔓延」的運動,該運動結合斯里蘭卡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們與約15,000名扶輪社員,及扶輪少年服務團團員,一起使人們理解可以減緩大流行的標準衛生程序。扶輪社員們與斯里蘭卡標準協會合作,制定了一項認證計畫,以協助控制病毒在學校和企業中的傳播。扶輪社還與衛生部合作開發了一本小冊子,來促進新冠肺炎疫苗接種計畫的成功。

莫漢‧庫瑪
(Mohan Kumar)
印度班加羅爾普萊姆(Bangalore Prime)扶輪社
據庫瑪說,在印度13億人口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居住在農村地區的居民,他們發生事故時,最後結果經常是截肢。自2007年以來,庫瑪透過非盈利組織「到達未接觸者 Reach the Unreached」,領導了向非洲和南亞人民提供功能正常的假手義肢的工作──僅在印度就有2萬多人──其中大多數生活在貧困社區。「我們在扶輪的最大資產之一就是有能力去動員我們的志願者網絡,」庫瑪說,他讚揚這一網絡引導他去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其中有一位現在可以抱著嬰兒的母親、一個能夠恢復執業的理髮師、還有一個在觸電事故中失去雙手的男孩。在扶輪社的一次會議上,男孩示範了他如何再提筆寫字。「他是我們第一個獲得假手的人,」庫瑪說。「我們繼續勇往直前。」

朱莉‧多克里爾(Julie Dockrill)
紐西蘭蒂馬魯(Timaru)扶輪社
多克里爾有兩句最喜歡的諺語。第一句結合了毛利語和英語:以Kia kaha with aroha, 或 「Be strong with Love以愛堅強」 。第二句是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的話:「教育是你能用來改變世界的最有力的武器。」這兩句話背後的精神體現在多克里爾在婦幼健康教育計畫的工作,這是她和其他助產士在過去八年中在蒙古推行的計畫。他們成立了「培訓訓練師」課程,該課程已由蒙古衛生部實施,並多次前往該國,以幫助教育保健工作者、大學生和準媽媽有關分娩的基本做法和標準程序的知識。據多克里爾說,自 2013 年該計畫啟動以來,蒙古有些地區的孕婦和嬰兒死亡率下降了 60%。

伊莎貝爾‧斯卡林奇
(Isabel Scarinci)
阿拉巴馬州伯明罕(Birmingham)扶輪社
1963年,當她還是嬰兒時,斯卡林奇在巴西感染了小兒麻痺。後來她康復了,她和她的母親最後出來大力提倡小兒麻痺疫苗。現在,斯卡林奇正在領導根除另一種疾病的工作:子宮頸癌。伯明罕扶輪社和斯里蘭卡可倫坡扶輪社在全球獎助金的資助下,與斯里蘭卡衛生部和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奧尼爾(O'Neal)綜合癌症中心合作,為斯里蘭卡女孩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並在 35 歲和 45 歲時對婦女進行疾病篩檢。斯卡林奇希望這個專案能作為榜樣。「我媽媽兩年前離開這個世界時,她知道她為結束一種疾病做出了貢獻,」她說。「我希望,當我離開人世那一刻到來時,我會已協助根除二種致命的疾病。」

插圖:
Viktor Miller Gausa

二、地區活動報導
DISTRICT REPORTS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61地區

壹、薛秋雄Trading篇

3461地區總監Trading來自台中市大甲區,是個農村子弟,但高中、初中均於台中市就讀。台中一中畢業後就讀國立藝專(現今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在學校專攻廣告攝影,曾擔任台中縣攝影學會理事長(100-103)。是屬於學院派攝影者。學校畢業後役畢,1977年自行創業──至誼實業(股)公司──負責人迄今,並在1989年到中國大陸設廠迄今。至誼公司是袋包箱專業廠商且自創品牌,由產品設計、外貿行銷、自己工廠製造的一條龍作業,產品全部外銷且85%的市場在歐洲,是個標準的OBM、ODM的廠商。
Trading是個袋包箱專業設計家,經驗豐富,因此,從1998年起在大學院校兼任時尚包袋產品設計專業講師,舉凡聯合工專、聯合大學、亞洲大學、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均兼任講師,甚至遠赴福州閩江學院、江西服裝學院(南昌)擔任短期專業講師,前後廿餘年。同時,擔任台灣區手提包輸出同業公會理事、常務理事超過廿年。
Trading自1990年9月加入扶輪大家庭,迄今也超過卅餘年,1999-2000年擔任大甲北區社社長後,在地區各委員會擔任過地區扶青團主委(2002-03)、地區年會秘書長(2004-05)、分區助理總監(2006-07)、RYLA主委(2007-08)、地區社員主委(2010-11)、地區訓練主委(2011-12)、地區服務計畫主委(2017-18)、總監提名人(2019-20)、總監當選人(2020-21)等。

2000年泰國曼谷南區社WCS照片
Trading對於各項基金捐款:扶輪基金於2014-15年榮獲巨額捐獻獎,迄今累計超過美金15,000元以上;中華扶輪教育獎學金累計超過40萬元以上,扶輪之子每年捐助3-4位學童。

Trading喜歡寫書記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迄今也出版:社長生涯(1999-2000社長)、扶輪亭──大甲北區社社史、地區年會–經緯–工具書(2004-05扶輪百週年地區年會秘書長)、扶輪話語(2006-07助理總監)、尼泊爾夢幻之旅(2004-05尼泊爾義診)、扶輪路上你和我(2021-22地區總監)等數本扶輪書籍。

2004-05年尼泊爾夢幻之旅
出書壹覽表
貳、吳采容Daby(Trading夫人)篇
總監夫人Daby吳采容是來自台中市南區的姑娘,自幼稚園到高中均離不開自由路與民生路交叉口,也就是由大同國小、市一中(居仁國中)、台中女中畢業後,就讀當時最先進的電子計算機科系,也造就至誼公司在1978年就引進IBM電腦的先進廠商之一。
Daby采容與總監Trading相識於當時學風開放的台中市一中,走過十年相知相惜的歲月,最終共組家庭,婚後育有兩男一女,目前均已成家立業,同時已當內外阿嬤。另外,Daby采容的大哥吳順安是羅東社的前社長,促使Daby采容與總監Trading走入扶輪,兩個男孩也均成為扶輪人,老大頠浚Webber還是2020-21年度大甲社的社長,親家林中舜也為台南中區社的前社長,老二敬丞Kevin則為台中港都社創社社員。
Trading夫人的興趣廣泛,鋼琴、琵琶、笛子、山水畫、書法,和Trading共同出版一冊──嵐風書齋──是兩人攝影與山水畫集。目前,Trading夫人不但是總監Trading扶輪工作上最大的後盾,在公司業務上仍然主掌外貿業務最主要的舵手,堪為時代的女企業家。



2020年10月12日大甲社授證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62地區

自古以來時代變遷改朝換代,總會描述一個傳奇的故事,50年代有一則廣告,古早!古早!有一位真仁慈的皇帝,在狂風暴雨雷光閃影的暗瞑,夢見了太子駕龍回朝「太子龍」學生制服。曾文溪延綿川流而過的貧脊鄉下,臺南市麻豆是我的故鄉,自從我懂事在七歲的時候就必須牽牛飼草下田工作幫忙家計,上小學時穿的鞋子是掛在脖子上,曾文溪畔是我快樂童年純真生活記憶。義務兵役軍旅生涯結束後,任職美國吉氏兄弟瑞士商吉時洋行被分派到中部地區,在台中創業也在台中成立家庭,雖然沒有偉大的成就,也沒有什麼豐功偉業,我還是非常感謝上天賜我機會,能在扶輪大家庭得到厚愛。

唐.布袋和尚的啟示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後原來是向前。家族務農為本篤實農家,屏東農專啟蒙了我對農業的專注,也融入了農業的務實理念,「要有耕耘才有收穫」也很幸運能被科主任鄭博士推薦到當時的聯合國機構,聯合國台灣養豬科學研究所研習。歷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因應加入世貿暨關稅總協定GATT,從烏拉奎回合談判到後來的國際貿易組織WTO,政府的補貼及非關稅障礙已經瓦解,台灣農業受到直接衝擊,養雞事業可能面對重大危機、為尋求契機,讓農民的產業生存有所轉機,民國77年行政院農委會委託當時的總統府參議,現為總統府資政黃崑虎先生以及本人謝漢金,共同籌組保證責任肉雞運銷合作社。經建會主委趙耀東先生以及國貿局局長蕭萬長先生,承諾補助興建現代化電動屠宰場,調節農民產、供、銷市場機制,我榮任總經理,民國80年執行購地規劃,民國82年如期完工營運,奠定今天台灣禽肉市場的優質競爭力及產、供、銷的產業循環價格穩定。
因緣際會經摯友施錦郎Gift社友推薦到人道服務的國際扶輪,加入台中北屯社參與社團活動,因為創立肉鷄運銷合作社,所以我的扶輪名nickname CO-OP。扶輪生涯將近30年,何德何能被推薦為2021-22年度3462地區總監,真的受寵若驚。或許我的修練不足,必須學習如何服務社友,也必須學習帶領社友創新、改變,也必定要改變成為Change Maker變革者。個人深深理解我的人生空白處尚未填滿,因此我與內人、家族將全心全力為扶輪行善天下,希望全體社友及尊眷不吝伸出您們的雙手一起加油,響應Rl社長Shekhar Mehta謝卡爾.梅塔扶輪的大船離開港口碼頭,航行於全球浩瀚大海,也感謝社友們接受我服務的機會,共同許下諾言「以服務改善人生Serve to change lives」。
扶輪創始來自西方,當然中西文化略有不同,西方神話裡火是上帝賜予的;希臘神話裡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而在中國的神話裡火是鑽木取火堅韌不拔摩擦出來的,要在3462地區點燃更強烈的一把火焰CO-OP全力以赴。扶輪傳承在世界運轉117年也值得扶輪社友前仆後繼,赴湯蹈火直到春蠶至死絲猶不盡。扶輪世界裡我的想法是「共同參與集體領導」讓每一位扶輪社友都是Leader,社友因投入參與而更能認同扶輪,同心協力印證莊子「齊物論」學說,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輔助台中環中社由9個社友已成長至35個社友,今年達到40個社友以上,所以我的年度訴求是Each One Bring One一個帶一個增長社友,「快樂扶輪和平共存」為3462地區笫五屆的年度口號。
有個名詞叫「共情傷害」這是一個心理學的概念,意思是當你長期無私全心灌注扶輪的服務理念,但因扶輪的創新改變傳統規範,而認為原來的扶輪精神已經消失了,從實體例會蛻變為虛擬,Rl基金會的縮影政策⋯從印象中的形體也是扶輪的原點慢慢被解構,如今變成抽象的扶輪原點,已經不是吃吃喝喝的聯誼方式,這才是扶輪靈魂。所以必須接受扶輪離形概念的形成,否則「共情傷害」那是會傷害我們的心理健康,會讓我們抑鬱、焦慮、憤怒、甚至精神崩潰,心裡的壓力而導致身體的壓力上升,直接導致身體免疫的極速下降,免疫力下降就會容易被病毒感染,COVID-19一直變異突變對人類的傷害可是無情的。所以參與扶輪行善天下以平常心量力而為,如果你真是扶輪的頭號粉絲,那就必須做一個Change Maker變革者,鼓勵社友避免「共情傷害」不要太執著RI基金會的縮影政策,以離形概念隨著國際扶輪改革而變動,以更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來迎接Rl今年度的重點聲明DEl多元、平等、包容,如此扶輪才能做更多,更壯大。
我的人生觀誠如羅家倫先生在新人生觀書中的名言「人生的目的在追求自我實現」也就是在不排斥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原則下,充分的發揮自己、充實自己,以求達到盡善盡美篤實光輝之境地,對於我自己的專長,我始終不停地找尋機會來發揮服務社區人群。恐有呼吸一過,萬古無輪迴之時;形神一離,千年無再生之我之感覺。能發揮職業專長也是社會責任之表現,即「扶輪的服務更大,扶輪才能更壯大」加入扶輪雖然不是我的志業,可是我的人生觀也與扶輪四大考驗非常的雷同,有一股相逢似曾相識的感覺。
憶及兒時玩伴常一起翻籬笆抄小路,隨著年紀增長也淡忘了當時的天真,或許是這個年代已經沒有籬笆阻礙思維,現實社會腳踏實地,務實是最可信賴的專有名詞了。天下事事物物都有正反兩面,所以為了一件事正辯、反辯永遠得不到結論,多言轉窮不如守中,執中而行最好,民主是妥協,妥協是執中。我雖然執著當下卻不善表達,一生走來始終如一,無庸置疑決無個人野心,寧可隱姓埋名尋求無爭的寧靜,靜得有如月影射入湖中而不見波浪,這就是我秉持自我自信,與相信同行者的信賴原則,得不喜失不憂,消遙自在做傻子。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教育研習背景:
屏東科技大學畢業
美國西雅圖西堤大學管理學碩士
美國戴維斯大學加洲分校農業研習結業
台灣省合作事業管理處專業經理人結業
聯合國臺灣養豬科學研究所結業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70地區

井底之蛙從勝利邁向成功的求學過程

很多人很好奇我的扶輪名SUPLA是什麼意思?容我先賣個關子,故事從頭說起。用「井底之蛙」來形容我的求學過程也不為過,因為我從上幼稚園一直到博士畢業,連續唸了25年書都只在方圓兩公里範圍內,不過若以校名來連結,也可以說是「從勝利邁向成功」。為了不成為書呆子,從國中到大學都參加童軍,「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以及追求榮譽的童軍準則,對我影響頗深,也擔任過副聯隊長及群長。自學吉他的我,在大學期間還隨好友去參加大學城的創作歌謠比賽得了佳作。與另一半是在成大合唱團相識,曾一起擔任團內的家長照顧學弟妹,後來「弄假成真」結為連理。
先父原為成大教授,退休創業後,在他大學同學的介紹下加入了台南社。平常衣著自在的爸爸,每到週一就在媽媽的監督下換上較正式的服裝參加例會。當時還在讀書階段的我,較常見到的兩位扶輪前輩,一位是介紹爸爸入社的PP Etiquette,他也是我的證婚人;一位是PDG Computer,後來也在扶輪中加深緣份。我雖也可稱為小扶輪,但當時僅參加過台南社的家庭日活動,對扶輪的認知大多來自每週閱讀台南社刊「赤崁」,以及扶輪月刊。

赤崁社創社參加年會
化工博士的產官學研奇幻之旅
我的職涯發展號稱是「產官學研」的奇幻旅程。29歲拿到化工博士後,第一份工作是新竹工「研」院化工所的研究員,然後應邀回成功大「學」育成中心擔任首任經理,後又兼任成大技轉中心首任副主任,並曾應邀在企管系開課並擔任碩士生口試委員。奉校派擔任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南科育成中心首任執行經理時,是受「官」方系統的直接指揮管理;「產」則是應聘在華映擔任首任智財處長,後又返台南承接家業。在這些過程中,除了專業知識外,跨領域的理解與溝通,以及對商業、公務與智財法務系統的運作亦諸多體驗;多次「首任」及輔導創新創業團隊的經歷,也隱約感覺我與開創型的工作似乎頗有緣份。

RYE
扶輪的入社與創社
返回台南旋即被南科的友人邀請參加南科社。後來在地區年會中得知台南社在籌設以扶輪二代及校友為主的「較」年輕的社,在南科社的理解與祝福下,我有幸參與籌備訓練並經由選舉程序而成為創社社長(2007.11-2009.6),又是一次開創的歷程。創社時的總監輔導特別代表是台南社的PDG Computer,他分享「緣源圓」的扶輪哲學給我們,未曾擔任過社長的父親當時也是輔導委員之一,緣份真的很奇妙。

家庭合照
創社初期,因為社友的年齡較輕,我們就聚焦以青少年為主軸的服務,所以創社就參與RYE(當時稱YEP)計畫,後來也陸續送出不少學生,小女也有幸赴比利時交換一年。在地區服務上,我除擔任過地區RYE及RYLA副主委外,2011-12年也有幸受台南社PDG Ginseng委任助理總監以及總辦執行長,並在地區年會時擔任來自印度RIPR的隨扈。但是除此之外大多數時間,我都是扮演好社員的角色,除赴大陸工作期間外,出席率均為100%。
獨一無二的地區總監訓練過程
出任地區總監是完全沒有在人生規劃中的事,但是扶輪就是如此奇妙;當地區提名主委來徵詢意願時,內人一句「如果真的閃不掉,不如趁年輕作」給了我思考空間。社務運作十多年,不免見到一些瓶頸,考慮赤崁社的再生,以及為地區建立可供參考的模式,於是又進入開創模式,爭取社內支持推薦,並依規定走程序經地區公告成為DGND。
首次和同學們見面是在台北的pre-GETS以DGN身分應邀見習,經由幾次的聯誼活動及赴馬尼拉參加GNTS及地帶會議,同學們很快地培養了良好的感情,都期待在夏威夷世界年會、新加坡GETS以及首次移師奧蘭多的IA中可以有更多相處機會。沒想到大家喊出來的精神口號「二一二二,獨一無二」竟然成真,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成為扶輪百年史上僅見的「虛擬總監」,因為我們的GETS及IA均採用線上虛擬方式來完成。

線上課程
DGE讀書會
無法出國進修也許是個缺憾,但由於我們都被「關」在國內,加上對Zoom使用的訓練,結果我們也是破天荒的每週開「例會」的一屆同學,簡直像個網路扶輪社了。在每週一下午的班會中,我們密集地交流彼此的經驗與想法,互通有無,無形中也更加強了情感。雖是透過「虛擬」的方式,但彼此的感情卻非常真實,而且對共同事務的討論機會也增加,更能促進參與並彰顯多元與包容。
回歸扶輪原點「捀、縳、芳」
連年來扶輪多項的改變,在傳承與創新、在講究與包容之間,要靠扶輪人的智慧來取得平衡。我想的是秉持扶輪心法將重心回歸各社,落實服務與聯誼。奇妙的是,雖然各地區或有傳統工作,但同學在交流中,對回歸扶輪原點頗有共識。而且在恰逢新增第七個焦點領域的元年,我們也共同籌備了與環境保護有關的計畫,期望透過全台12個地區的共同推動移除銀合歡──復育原生種植樹計畫,能喚起大家對新焦點領域的重視。
對了,SUPLA是來自我2007年創立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品牌,並曾在2013及2014年分別獲得歐洲生質塑膠協會年度獎的共同第二名及決選入圍獎。最後,提供個人扶輪心得分享──扶輪的捀(phang)縳(pak)芳(phang):(請用台語讀)服務要「捀」起來做,用聯誼「縳」乎絚(an),予大家鼻到扶輪的「芳」!
我相信扶輪會打開機會,讓我們堅持以服務改善人生!

2021-22年DGE聯誼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81地區

黃永輝,雲林人,47歲,出身藍領家庭,父母畢生勤奮工作栽培,自小便耳聰目明不喜讀書,國中畢業後勉強進入五專就讀(德明商專銀行保險科),因不忍父母負擔高額學費,就讀一年後旋即休學進入職場拜師鑽研日式料理,18歲時與友人共同開設一家居酒屋,賓客雖川流不息,但因不善管理財務,入不敷出而作罷,自此體認知識之重要,於是再次回到校園,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畢業後以榜首分別考入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及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班,在學期間表現良好,獲師長推薦直攻博士,在鑽研甚有心得之下,一年時間即取得博士候選人資格,隔年即與交往七年之妻子結縭,迄今21年有餘並育有一女一男,分別就讀高三及國一,父慈子孝,男兒成家後必求立業,於是再次放下半工半讀求學之路轉而向師長請假,專心創業,望他日事業有成,再接續完成學業。


1999年結婚照
2012年入社
為提供家人豐足生活,於2000年創立采聲科技迄今,以「責任、學習、創意」為企業精神,篳路藍縷,致力於與客戶共同創造價值,創造企業永續經營的長期收益,由於曾經專精演算法及通訊協定,先後研發多種關鍵技術,為台灣緊急救援之通訊效率向前推進一大步,客戶包含各縣市110、119、165、113、118、1999…市佔率約為95%,然其為人低調樸實,加入扶輪社前,僅結婚時之一套西裝,透過扶輪,打開了他另外一扇窗。

2012年入社佩章
APPS社名為2012年受邀加入台北信義社時所取,因自幼家貧故多能鄙事,為求能見,故以名稱英文排序及易記為考量,便以APP加上代表複數之S為名,由呂前副總統佩章,在扶輪展開了另一階段的人生,在扶輪的每一天,宛如進入花花世界般,每天都有新的體會,讓心智及眼界突然之間爆發成長。
在經過四年的扶輪歷練後,衣櫃內再也不是只有一件西裝的吳下阿蒙,在2016-17年擔任台北信義社社長及地區獎助金主委期間,致力於營造社內溫馨的環境,也倡議社友更加注重服務計畫的親手參與,在時任總監廖文達PDG Kevin完全授權之下前後輔導超過60餘個服務計畫,總計金額超過億元,也成為後續出任總監的原動力。

2016-17年擔任社長
在未來的總監任內,3481地區將以「扶輪為台灣扎根」為年度主題,力求凡事由基礎作起,鼓勵各社,對內要營造溫馨的環境,對外要深化其服務,而深化服務的定義也更加明確,期許社友可以「走入社區、瞭解問題、團結社友及扶輪友人、採取行動、解決問題,以People of Action的形象透過自媒體建立公共形象,為下次的服務凝聚更大的力量」,而這也將是實踐RI年度主題「以服務改善人生」的最好的道路,服務的結果改變的是別人的生活,而服務的過程,改變的將會是扶輪社友的生命。
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扶輪也可以為自己扎根,提出包含在社內營造溫馨的環境、創造持續談論扶輪的機會、為社友創造獨特的扶輪體驗等等倡議的政策,期許透過土壤的改良,讓作物生長的更為豐美,扶輪更加的壯大。
You are the Mover, and I am the Shaker.這是RIPE Shekhar Mehta令人深刻的開場白,提示著在2021-22年度我們都將成為Change Maker變革者,「改變」這詞,總是令人不安,因為那感覺必須脫離安逸,強迫我們必須用腦大力思考以面對未曾經歷的結果,「改變」容易使人卻步,因此相對「改變」我更喜歡用「優化」來翻譯它── 在既有基礎上使它更好,扶輪的優點已不勝枚舉,也因此吸引我們參與其中,我們要作的不是捨棄它的DNA重新開始,而是在既有的基礎之下,以我們的能力再為它多加個幾分,因應時代的需求,如此扶輪世代反覆演進,一年一小步,扶輪就可以在時代的洪流中屹立不搖,再走下一個百年,我想這是Shekhar對於扶輪改變的期待,也是未來一年3481地區努力的方向。

登百岳紀念
如果您看到最後這一段了,表示您喜歡我們3481地區的熱情及活潑,邀請您110年10月30日9時至17時來師範大學為我們五週年運動會的運動員打氣,也一起在旁邊享受我們的紅酒野餐派對,有事?沒關係再邀請您111年1月1日11:11:11一起來陪我們攻頂台北市第一高山七星山,鳴鐘展大旗。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82地區

轉折點機緣

各位扶輪夥伴大家好!我是國際扶輪3482地區2021-22年度地區總監Frank。在此陳述一段感恩之旅;也就是我在轉折點所面臨的機緣。
我出生於嘉義一個公務員小康的家庭,但我的家鄉在台南麻豆也就是文旦的故鄉!因為是家中么兒,所以自小備受照顧、衣食無缺,在一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長大。父母非常重視小孩的教育,因此兄姊自幼皆名列前茅;也都就讀於台灣各級名校,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下,雖然我的功課不是很好;但總可以低空掠過,不過也養成喜歡看書思考的好習慣!而品德素養也是雙親從小耳提面命的基本功課;自幼建立起惕勵自己有所為、有所不無的明確價值觀,因此在成長的旅途上;讓我少走了許多冤枉路!親情也成為我一生最值得依靠的後盾。
大學時期正是慘綠少年無悔青春的寫照,雖然進入所要的商學院系,但成績還是得過且過。不過在校期間充分的社團活動滋養團隊合作精神及於大二時值中美斷交而參與學運;也是領導組織與溝通協調能力的啟蒙,而正面樂觀、迎難而上的態度也於焉養成。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正是我離家北上念書最大的體會。
專業經理人是我在職場的期許、也是我努力的初心,但人生不如意時有,也因此於2001年創立消費品行銷公司,並於數年後建廠自行製造;垂直整合公司營運之效益。創業一路走來篳路藍縷,真正體會創業維艱,所幸難關皆有貴人相助,而每次危機克服後;公司也總能在體質上更上層樓,也幸運能照顧好公司所有的利害關係人;並肩負應有的社會責任。
娶到好某可以說是我人生向上的轉折點;而兩個貼心的女兒也是我喜樂之泉源,和樂的家庭與志趣相投的賢內助一路互相的扶持,總是讓我無後顧之憂,也是支持我最大的動力。
26年來的扶輪生涯真是我人生珍貴的寶藏,感恩我大哥PDG Medicare的引領,讓我不到40歲就加入扶輪的大家庭享受扶輪。和扶輪人相處,讓我體會到和勤奮的人在一起不會懶惰、和積極的人在一起不會消沉、與智者同行會不同凡響、與高人為伍能登上巔峰。扶輪的歲月開展我的格局、胸襟與見識。希望未來能持續聚焦思考、修練品格,努力成為更好的人。
扶輪人常說:出錢、出力、出時間。因此每位領導人有責任將所有的錢、力、時間做最有效益的應用。印度聖雄甘地(Gandhi)曾經說過:「這世界可以滿足了每個人的需求,但不足以滿足人們的貪婪。(The world has enough for everyone's need, but not enough for everyone's greed.)。」
其實我們可以了解到;地球資源不足,最大的原因是在於分配與利用的問題,而我們就正是那可以採取行動的人。
因此,國際扶輪3482地區2021-22年度三大目標主軸:Each one, bring one!增加社友、防止流失!Vibrant Rotary Club!回歸扶輪原點;建立效能扶輪社!Doing good in the world!為世界種下善的種子!
最後用德雷莎修女的一句話來和所有扶輪人相互勉勵:「Not all of us can do great things. But we can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並非每一個人都能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懷著大愛去做任何事情!」
期待2122航向一個獨一無二的年度!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90地區

國際扶輪3490地區其幅員涵蓋新北、基隆、宜蘭、花蓮,約佔台灣四分之一面積,社員數也高達近4,900人,在2021-22年度能接任此地區總監我個人倍感十分榮幸,從一個出身於宜蘭羅東之木材工人家庭的窮苦小孩,在求學的歷程裡,於小學就學會賣冰打零工,接近半工半讀的狀況下似乎已明白,將來若要出人頭地就僅能靠自己;我求學意志也相當堅強,憑藉日夜苦讀及不間斷努力地服務人群也尋找出賺錢契機,一方面改善家境另一方面也自我突破人生束縛,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也順利讓我考取建國中學,這彷彿是「以服務改善人生」的寫照。

您能想像嗎?我年輕時就相當熱衷於社團的付出與服務,在35歲前就已經歷練了青商會、同濟會、獅子會、扶輪社等四大國際社團的會(社)長資歷,最後自然而然也都提高了服務層面,分別擔任過中華民國資深青商會總會長、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2005-06年副總會長、國際獅子會300B2區2010-11年總監、今年雖已67歲但仍不忘付出與服務,繼續在國際扶輪3490地區擔任總監;「什麼是成功?」我要引用證嚴法師所下的一個定義,那就是「對人有益、對己無虧、對事圓滿」;而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說過,只要一個人快樂、滿足,有成就感,他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李遠哲博士認為成功人生是尋找興趣、追求新知、幫助他人;著名的激勵大師King也說過,幫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會更成功,而幫助別人賺錢,自己會賺更多。願意付出時間、金錢、精力來從事社會服務的人,或是無私地將服務人群當成事業或職業的人,這才是真正充滿生命智慧的成功人。因此在人生中一路走來,皆是勇於承擔、勇於挑戰、勇於服務,都秉持著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為己任,且服務可以發揮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及人格教育的重要價值;而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是一種「服務」與「學習」並重的的結合體,也就是在「服務」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效果,學習是為服務更多人做準備,當您有機會體會服務學習的真諦後,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就會發現,工作事業變好了,人際關係變好了,心情變好了,物質及精神生活都變好了,人生也因此更加充實了,這正是每位扶輪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參與扶輪、改變人生」。
「職場就是助人的道場」。我認為服務助人和事業發展看似兩回事,但要讓職場上每個人都能看重自己的工作與職務,不僅僅只將它視為一份工作,而是引導其成為報答社會與服務眾人的管道;我自己所創立的展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事合板製造與經營銷售,於新北、台中、高雄都有自己的廠房及事業版圖,我也擔任過中華民國木材聯合總會理事長、五股工業區商聯誼會常務監事召集人、土城工業區廠商協進會常務理事的社團服務中,都秉持服務心態,去承擔付出應盡的責任。
話說1997年9月一架越南航空815班機,從越南新山國際機場飛往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該班機內正是自己所參與的光明獅子會獅兄組成的投資參訪團,準備前往柬埔寨投資考察,怎知遇上命運的捉弄,飛機在前往的途中竟失事,這群志同道合的社團夥伴們就這樣天人永隔,原本允諾參與考察團的我卻因臨時還有其他活動遂突然取消此次考察行程,也因此陰錯陽差地與死神擦身而過,當我得知令人惋愕的消息後,與內人簡家秀女士倆人抱頭痛哭,感恩彼此曾為社會的服務與付出方才換來了平安的福報,也讓自己沒有搭上這班死亡班機,恍然明白也深覺自己的渺小與使命,發願要做自己與別人生命的貴人,矢志以服務改變自我與他人的人生,因為服務的力量是超乎
想像。
很多人都會問DG Wood你參加這麼多社團,怎麼忙得過來?還看你似乎樂此不疲且活力旺盛?我個人認為「做志工不分年齡,只要您能從生活中,找到一個善的出發點,就能幫助別人」。您看「志」字底下是個「心」,所以從事志工是要「發自於內心」,當別人需要協助的時候,就算沒有任何報酬,仍然要很樂意去幫忙,本著熱情、活力向上、關愛的心,可從幫助身邊的人做起,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其實每一個人都做得到,只是您有無這份心意而且能夠持續不斷。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它是我們學習如何服務的催化劑,讓您我彼此都能接納到無私付出,像我一路走來,從當領導人開始,便能努力學習克服諸多棘手問題,百年扶輪也有著傳統的典範,但隨著每一任RI社長所給的任務,也得與時俱進且刻不容緩,就如同3490地區我將改變以往傳統,從2021-22年度起,我將採社長聯合交接與聯合公訪方式,我們3490地區現已經超過百個社,歷屆3490地區總監從就任到公訪、授證走完一大圈,大概任期也過了大半,無法好好思索扶輪的未來,也無心坐下來好好規劃扶輪更貼切的社會服務,往往一上任就在聯誼交流氛圍中度過,是很難有更好、更前瞻的思維去改變扶輪,所以我必須勇敢的承擔,也願意努力的去溝通,一個一個分區,一個一個社完成領導人們的分享與溝通,讓扶輪的變與不變可以尋求一個最佳的共識,也藉以完成RI的使命;也因為不怕溝通繁瑣也不怕實施障礙,我始終相信在扶輪的大家庭裡面,應該可以更和諧、更團結地吸引更多年輕的子弟一起加入服務,而我三個正為事業拼鬥的兒子們,我也會鼓勵他們參與加入如此優質的國際社團,進來學習、出去服務,讓扶輪的齒輪一直滾動一直發展。
最後,我以國際扶輪社長謝卡爾‧梅塔Shekhar Mehta講的故事共勉之,梅塔社長說自己剛加入參加扶輪社時,便籌辦了一個「義肢營」,為沒有腿的殘障者服務,他則負責檢查受益人的雙手,看看是否有足夠的力氣能夠使用手動三輪車。而當梅塔伸手握住殘障者時,首先看到的是一雙髒污的手和自己一顆猶豫的心;一開始梅塔不是很情願的檢查著受益人的雙手,做第二次、第三次時,心裡一直在想著自己,擔心會弄髒雙手,直到第六、七次之後,他突然能感受到對方的痛苦,同情起他們的境遇,有句俗諺是「進廚房就不要怕熱」,就在那一瞬間,他終於超越了「自我」的框架,成了一名真正的「扶輪人」,真正發自內心的為他人服務,所以我要強調「志」字底下是個「心」,所以從事志業要發自「內心」,願與扶輪人共勉!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01地區

3501 地區年度口號:

21 22獨一無二 美好 美好 Good
學歷:1.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M.D.)
2.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M.D.)
現職:振興診所院長
職業分類:內科醫師
所屬社:中壢明星社
當我還是青少年14、15歲,就讀善化國中,我獲頒新營社的二次扶輪獎學金。從那時起,扶輪的種子就埋藏在我心中;37年之後,扶輪的種子長成一棵大樹,我成為有成就的醫生,加入扶輪社。2011-12年度我擔任扶輪社社長,我提供扶輪獎學金給93位國中、高中學生,以回饋當年我所得到的恩惠,我希望這些播下的扶輪種子,將來有一天也能長成大樹,加入扶輪。這是2019年10月我在美國芝加哥國際扶輪(RI)總部,阿奇‧柯藍夫協會(AKS)入會儀式所分享的故事。
修習西醫與中醫學位  讀萬卷書
善化國中畢業,我考上台南一中,然後進入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在台南市立醫院接受內科專科訓練,並與夫人劉香君結為
連理。
(1)有捨才有得:在故鄉善化開業7年後,1997年春,全家移居加拿大溫哥華,享受3年悠閒的生活。「有捨才有得」,我雖然失去賺更多錢的機會,但是我得到休息,而休息是要走更長遠的路。在加拿大期間,我進修英語課程,並認識西方文化。因緣際會,我接觸了氣功,煉功產生許多神奇的「氣功現象」,非常令我驚訝,我相信古老的氣功是真實的;也因此對中醫產生興趣,進一步到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13年2月18日訪問倫敦扶輪社(成立於1911年)
2012年11月26訪問維也納國際扶輪社
RC Vienna International(成立於2012年4月)
(2)攻讀博士,增廣學問:2000年底返回台灣,就到中國醫藥大學修習中醫學分,同時也到南京中醫藥大學攻讀醫學博士(2001-06年)。博士論文《三焦之文獻與研究》寫了三十多萬字,總結古今三焦之爭論。三焦與大腸、小腸、胃、膀胱、膽並列六腑,《黃帝內經素問》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難經》云:「腑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
我深入研究中醫發現,中醫屬於「神傳醫學」,是東方道家的神「上帝」(玉皇上帝)所傳,這記載在中醫聖經《黃帝內經》,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岐伯是黃帝的老師。
(3)身心靈健康,醫人醫病要醫心:因為學西醫、中醫與煉氣功,我對「身心靈健康」的理論與方法有了完整而深入的瞭解,著作《身心靈健康── 不吃藥、不花錢的健康方法》。身心靈健康就是要保養生命三寶「精」、「氣」、「神」;因為生命三寶是生命與生俱來的三樣寶貝(法寶),能護衛生命,抵抗疾病。在具體方法上,「養精」要注意營養的豐富與均衡,「養氣」最好的方法是煉氣功,「養神」則需要重視道德修養,要修心。
周遊世界各國扶輪社  行萬里路
各扶輪社都屬於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 RI), 所以我們的社友不只是本社的社友、地區的社友,還包括全世界的扶輪社友。2011-12年度我是八德陽德社社長,我有個想法,我要以現任社長的身分去訪問溫哥華扶輪社,因為我住過溫哥華三年。當然第一次訪問會有些許心理障礙,不過俗語說:「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變師父。」就這樣開啟我訪問各國扶輪社的序幕,我先後訪問各大扶輪社,包括倫敦扶輪社、巴黎扶輪社、東京扶輪社、溫哥華扶輪社、雪梨扶輪社、維也納扶輪社、漢堡扶輪社等,14個國家80個扶輪社。
訪問各國扶輪社是很有意義的經驗,不僅交朋友、享受美食,還增加歷練、學習各社文化。倫敦扶輪社成立於1911年,與中華民國同年,是與英國皇室共同做慈善,我們一般所稱的服務。東京扶輪社成立於1920年,社員人數300多人,出席率高達90%,在東京帝國大飯店例會,規定例會時不能拍照,可能因有國會議員與貴族 。巴黎扶輪社成立於1921年,有200多位社員,女性社員占10%,餐費約台幣2,500元。溫哥華扶輪社成立於1913年,社員約150名,社員類型分成四種:一般社員、企業社員、家庭社員、青年領袖社員。
除了面對面交談,身臨其境瞭解各社例會情形,還可以到各扶輪社網站,研究各社的歷史、活動與服務計畫。在DGN與DGE這兩年,我走訪地區各扶輪社演講:「國外扶輪社訪問與人文之旅」,將訪問實錄真實呈現,介紹給各扶輪社社友,深獲好評。
樂於捐獻行善天下AKS會員
我平常都有捐獻的習慣,本諸「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精神。2008年母校中山醫學大學興建教學大樓正心樓,我捐贈832教室(100萬元)。2010年加入八德陽德社,第一次捐扶輪基金是巨額捐獻1萬美元,2011-12年度當社長再捐1萬5千美元,達到Level 2。2017年擔任中壢明星社創社社長,2018-19年度選上總監提名指定人(DGND)捐獻已達5萬美元(Level 3),2019-20年度適逢前國際扶輪社長黃其光PRIP Gary擔任扶輪基金會主委,我共襄盛舉,加入AKS會員,因為我想2021-22年度我擔任地區總監,我要以身作則,帶頭捐獻10萬美元。

2018年2月22日參加國際扶輪2080地區(義大利羅馬)
慈善晚宴,與總監同學Gabriele Andria (右二),
在就任前3年相逢。
2019年10月26日在國際扶輪世界總部阿奇‧柯藍夫協會(AKS)入會儀式(Induction Ceremony)發表感言,我說:「We Rotary are
good people getting together, we are doing good in the world working together.(我們扶輪是好人的集合,我們在世界上共同做好事、做善
事。)We Rotary are the great power, the positive power to improve the society, to improve the n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world.(我們扶輪是強大的力量,是正向的力量,我們改善社會,改善國家,改善全世界。)」


AKS表彰(2019年10月26日)
國際扶輪總部扶輪基金會主委辦公室與
黃其光PRIP Gary伉儷合影
美好團隊:美好家庭、美好事業、美好人生
2021-22年度國際扶輪社長謝卡爾‧梅塔Shekhar Mehta的年度主題是「以服務改善人生」(Serve to Change Lives);當我們服務時,我們不僅改善他人的人生,我們也改善自己的人生。
梅塔社長說:「服務會點燃我們內心的火花」,也就是感動我們善良的「內心」。當我們服務時,我們用「善心」,來行善天下。我們「公益之心」會變多,我們「自私之心」會變少。久而久之,改變我們的內心,改變我們的人生觀,改變我們的價值觀。我們內心變得美好,家庭、事業、人生也都變得美好。

阿奇‧柯藍夫協會(AKS)入會儀式(Induction Ceremony)分享感言


社長當選人訓練會PETS(2021年3月28日)
2021-22年度我們的團隊命名為「美好」團隊,我們有美好家庭、美好事業、美好人生。美好人生就是梅塔社長所說「以服務改善人生」(Serve to Change Lives),我們經由服務,透過行善,來達成美好人生。我們進來學習,學習扶輪的核心價值「正直」,我們出去服務,發揮扶輪的「善心」,行善天下。我們人人謙恭有禮,我們人人富而有德,我們成就美好人生。

地區團隊的訓練會DTTS(2021年3月13日)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02地區

簡歷:

台北科技大學資訊與財金管理碩士 EMBA
台灣奈米淨化科技董事長、賀溢企業總經理
2021-22年度D3502 DG
2020-21年度D3502 DGE
2019-20年度D3502 DGN
2018-19年度D3502 DGND
2017-18年度D3502地區區務長
2016-17年度D3500地區扶輪家庭聯誼主委
2015-16年度D3500地區副祕書長
2013-14年度D3500地區台港聯誼會主委
2012-13年度D3500總監特別代表、地區助理秘書
2011-12年度D3500桃園東南社社長

平凡女人生命的韌性
淑華1963年出生於高雄市,成長於雲林縣濱海鄉鎮的一個簡樸農村;生命如同一株小草,卻比任何植物都頑強。父母因工作關係無法兼顧過動的我,於是由外婆代為撫養,她每每規勸提示:「我們家窮,以後沒有嫁妝,要學得一技之長,不要再升學了。」可是我小小的心靈裡總有一份莫名的堅持:「教育是擺脫貧窮的途徑之一,雖不是唯一,但仍是一個機會!」國中畢業順利考取護理專科學校,先後服務於長庚醫院、敏盛綜合醫院及署立桃園醫院,正式揮別了農村生活。


DG Water
DG Water全家福
於長庚醫院服務期間結識了經營賀眾牌飲用水企業的我丈夫詹前煥(桃園高爾夫球社CP Super),育有一兒「承勳」、一女「芯語」;我先生Super因服務績效卓著,獲得總公司授權,以「賀溢企業」在桃園、台南及大陸四川、重慶、武漢等地設立銷售服務中心;基於全球水環境變化對於人類和生態系統的影響,我們也成立專業空氣殺菌、環境淨化、水質優化、清潔水資源及衛生科技研發的台灣奈米淨化科技,並深受市場之肯定。

DGE Water 帶領地區團隊拜會桃園市鄭文燦市長討論與政府合作計畫
心隨境轉,境隨心轉
「心隨境轉,境隨心轉。」是我念茲在茲的生命韌性。人生上半場Water了解自己的長處和價值,找到歸屬,和我的先生CP Super共同努力經營「堅持提供每一滴的好水」的賀眾牌飲用水設備優良企業,除了追求獲利與盈餘之外,更大的想望:「要為社會做出貢獻,改善員工及家庭、社區與社會的生活品質。」
關於生命的價值,是人類有史以來就不停被討論的話題;一個人真正的價值,是覺得自己有用、並且快樂。歌德在《格言詩》中提到:「如果你喜愛自己的價值,就應該為這個世界創造價值。」誠如作家龍應台所說:「有能力的人,請你把你的光照得更遠一點。」我也覺得是這樣,如果自己有能力,在經營事業有些微成就,就多做事,多幫助別人,對推動美好的社會盡一份力量。
在人生的下半場中,我問自己「如果我能擁有完美人生,那該是什麼樣式?我有沒有一個永恆的價值體系來透視人生?我人生最高的目的是什麼?該獻身何種事業?」答案是:「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 追求第二人生,擔任社會創業者。」
參與扶輪,改變人生
領袖是後天培養出來的,不是天生的。卓越的領導人全都在人生中經歷過不平凡的個人成長契機,進而培養出領袖的本能。1997年3月,當時的CP Soho也是如今D3502的PDG Soho,有著流利的口才和非凡的氣質,遠遠地看著她就深受吸引,就這樣加入來自不同領域、而心中有愛、眼中有美、口中有德、理中有情、愛讀書、愛服務而有著不同特質的一群女菁英組成的桃園東南社。
Water歷經社長、地區各種不同任務型的領導人、輔導創立桃園向陽社,一步一腳印,將個人的愛心烙印在扶輪社活動和各種領域的學習,並充分實現扶輪的價值;再者,經過文化、藝術的洗禮,也讓自己出落得更優雅;同時感受:「走入扶輪的世界,女人會更婉約。」我要以自己參與國際扶輪的成就和大家分享,那就是扶輪「開拓我的心靈,豐富我的生活。(Broaden my mind, and enrich my life.)」
成功,不是你贏過多少人,而是幫過多少人
「一粒麥子不死,它永遠只是一粒麥子而已。」當一粒麥子成熟後,如耶穌所說:「不是落在路旁、也不是落在石頭地或荊棘裡,而是落到好土裡,就能結出更多的麥子出來,有結實一百倍的,六十倍的或三十倍的;這粒麥子就發揮了麥子生命的最高價值。」
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只是迷迷糊糊,沒有深究其中含意。直到加入國際扶輪成為社長,由於關心社區、世界的動態,終於略微領會到這句話中所蘊含「犧牲」、「執著」、「奉獻」的可貴情操。
許多傑出扶輪人在成功前都先經歷了持續、持恆的犧牲奉獻,並堅持「服務越多、獲益越大」的「共好」想望,而當他們回首過往時,卻心存感激,因為那段艱苦歲月,讓他們耗盡了種子的養分,得以結出豐碩的成果。許多人終日惶惶不知所以,但假若他們懂得為別人付出,往往能得到過去不曾感受過的滿足。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在不計報酬地擔任義工後,反而覺得自己收穫更豐。許多人往往就只知守著自己的那一粒麥子不動,殊不知一粒麥子可以就是一粒麥子,也可以成為一顆種子。Water深深地感受「麥子的精神」,在自己的本分和角色上努力做一個「播種的人」,讓這些種子結出歡笑、扶輪的超我服務…。
培養領導力,當自己生命中的主人
有一次看到leadership(領導力)這十個字母,就納入我的座右銘(My motto):每一個字母後面都接了一個單詞,love(愛)、education(教育)、action(行動力)、determinate(決心)、enthusiastic(熱情)、relationship(人際關係)、sincere(真誠)、humble(謙虛)、international(國際觀)、prepare(準備)。Water時常提醒自己,若扎扎實實走在leadership座右銘上的每一個字,就可以當自己的主人,擁抱更開闊的舞台。


至健保署討論全球獎助金服務計畫瞭解台灣各區
醫療巡迴車等醫療需求
2021-22年度各社全球獎助金座談會
提名總監的初衷
現在愈來愈多的女性領導人,在企業、政府及社會上領導著我們的發展。女力的興起,成為世界上一股嶄新潮流,這股潮流從歐洲國家延伸到美國、澳洲,再到亞洲,全球似乎有著一股不同於過去的女性力量在牽引著我們,引導我們走上與過往不同的領導模式。
我現在是坐五望六的企業人,心裡知道,不到十年就可以安穩地退休;但同時也知道自己仍算壯年、有活力、有才華,而且最重要的是,我根本不想像一些老人家一樣待在家裡養老,想在剩餘的歲月裡做些有意義且可表現真我的事情,想透過更多琢磨、發展一些既有的寶貴技能;所以我內心不斷激發出來的利他觀念,鼓勵自己從單純的扶輪人,進一步承擔國際扶輪桃園地區最高領導人的社會責任來帶領兩千多位在職場各領域的企業家、專業經理人、醫師、會計師、建築師…願意做出更多的奉獻,通過扶輪優質服務社區、社會,連結世界,讓世界因我們的緣故有所改善。
心裡一直存放著作為國際扶輪社員,扶輪人必須攜手服務,扶輪結合了許多專家的智慧,共同合作締造人類的福祉。扶輪是做善事的組織,在現代,有使命感的人必須藉助組織的力量,才能在社區、世界發揮影響力。為了啟發更多人做公益,形成善的循環,誠如德國文學家歌德在《格言詩》中提到:「如果你喜愛自己的價值,就應該為這個世界創造價值。」因此,2018年底,跨出人生一大步成為國際扶輪3502地區總監提名人。
是榮耀,也是責任
生命裡有許多的感動,經常存在於你容易忽略的細微之中;生命的許多啟發,經常在於當你懂得自我反省與珍惜的當下。我們認為沒有的,也許別人缺更多;我們習以為常的、不太珍惜的東西,卻可能是別人一輩子的夢想!我即將出任2021-22年度D3502的地區總監,秉持美國前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說:「怕熱就不要進廚房。」我會努力將需要變成榮耀,鋪陳「共好」的理念,啟動扶輪人的能量,激勵2021-22扶輪服務團隊成為勵志領導者,卓越的扶輪人,讓扶輪連結世界、扶輪打開機會、以服務改善人生。

社長當選人訓練會
只要去做,改變就會發生
2021年起4月下旬台灣再度受到COVID-19疫情肆虐,5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台灣各級學校全面停課、政府單位、公司盡量配合分流上班,配合政府的強力防疫措施,全民和各種社團也受禁止並取消後續大、中、小型聚會和會議,避免群聚感染,將疫情傷害降到最低,讓台灣經濟活動快速恢復;Water身為最優質非營利組織的領導人之成員,在7月1日即將帶領3502地區扶輪人就職的此時此刻,除了盡好自己本分並且大聲呼籲所有社友、寶眷也務必全力配合政府的最嚴謹各項防疫手段,相信台灣很快就會走過這場疫情空前危機,扶輪的各種超我服務也能繼續前進。
最後,我要以「從“IMPOSSIBLE”到“I'm Possible”,只須一點改變,你的人生也許就此大不相同。」“Yes, we can.”和大家共勉!

地區團隊訓練會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10地區

民國40年代,這不是個富裕的年代,家族是在農民聚落遍布的屏東市公館,經歷遷徙仍在落居在農村,因家中僅有農家收入,不足養活多口人家,所以父親需外出工作,是一位工人。道德操守在小村莊中,是很受大家關注與重視的,村莊的孩子成就不一定頂好,但是品行的維持可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久而久之這樣的良善風氣,造就了大家樂於助人的德行,稻米收割時互相幫忙,紅豆採收時也彼此支援人力,婚喪喜慶更是相互支持,只要各家有人力需求,鄰里都很樂意的幫助彼此,團結互助的氣氛,中午就在稻田間,一起享受主人家準備的「割稻飯」。

早期社會沒有發達的通訊與交通,在那個時代可以選擇的工作不多,跟著長輩們的腳步前進,踏出社會的第一步,是很常見的,因此在可以工作的青年時期,就開始從事營造業。家中人口簡單,太太淑貞從事花藝設計,從充滿禪意傳統的東洋花系池坊流,到自由豪放的歐系花藝設計,累計至今,已有45年的教學經驗;男孩從事進口食品銷售,女兒流連國外,目前在上海企業從事品牌行銷,樂於喜歡的工作,努力不懈。

失去生命就什麼都免談了,我經歷了多次與死神交手的意外,印象深刻的,是一場與大貨車的嚴重車禍,車被撞得稀爛,人卻幸運地絲毫無傷;再一次是服兵役登陸操演,因機件故障沉船,造成多數人傷亡,當時的我剛好在事故前的20幾天前奉令調離單位,因此幸運躲過直接迎面而來的危機,接替人員卻是死亡之一。再再的平安,讓我深刻感受到,上天留給我性命,是要我服務社會!也因此,當有能力幫助他人時,也不吝伸出援手。在一個小學前後持續捐助21年的全校獎學金,又在交通不便的山區,上學要走3小時的山區,興建希望小學,看到學生的成長,是持續服務社會的動力;1997年在口蹄疫盛行於南部時,也同時參與關注當時的防疫工作。
2003年因為朋友的介紹,加入屏東南區社。扶輪社集結來自各行各業的地區菁英,大家有共同的服務貢獻思維,又有不同的職業、可以激盪出各式各樣的創意火花,運用在社會服務之上,因此每次服務活動總是有很多不同的收穫。前後參與了八八風災、830高雄氣爆,運用全球獎助金與他國合作,先後主辦菲律賓、印度、柬埔寨、韓國等國家深刻印象的社區服務,也在一次的馬尼拉地帶研習會中,帶領社友將台灣的特色表演:電音三太子,帶入國際殿堂,表演的開始,在場的全體社友隨舞曲一同舞動搖擺、鼓掌吶喊,high翻全場的表演,令來自各國的社友們印象深刻。因為扶輪的I serve是集結大家的力量,一起達到We serve的境界,因此能讓社會服務的成果更為豐碩。
「聯誼、服務、發揚扶輪心法」是今年度的主要理念。讓地區的活動回歸各社主導,由社友、參與者進而到很多社的串聯,至整個地區的響應,達到對彼此的親善聯誼、對社會的貢獻服務,將扶輪的精神由內而外連結。生活的自然環境,是我們需要共同維護的,因此今年度將鼓勵各位社友一人一樹,每年種下一棵樹苗,讓自然生態永續發展。種樹的同時,我們也要深思台灣自然生態體系中的威脅,避免因為想要大量栽種,造成另一波的生態浩劫,銀合歡便是其一!



早期台灣大量引進銀合歡作為造紙原料,但紙漿造紙列為污染性工業後銀合歡就被放養,由於排他性極強且會分泌毒汁,在其林木下其他原生種植物無法生存,取代恆春原生物種的植物鏈,分布滿山遍野成為單一樹種;今年度剷除外來種銀合歡栽種本土樹種計畫的全國12個地區聯合服務,敲響第七項焦點領域,環境保護就由屏東恆春開始,關心我們的生活周遭環境,結合扶輪的公共形象,向全國推廣台灣原生種生態體系,期望恢復原生態昆蟲、蜜蜂、蝴蝶保育。

除了對大自然的保護外,今年度計畫以根除小兒麻痺、巨額捐獻等兩個主題的感恩音樂會,以不同的形式表揚慷慨解囊、參與服務的善心人士,讓捐助者、受助者能夠收穫有感。最先由3510地區開始的扶輪之子活動,今年度除了持續鼓勵各社社友親自參於關懷扶輪之子學生與單位,也將會把扶輪之子的故事拍攝,記錄一位扶輪之子的成長,參與服務的社友們的貢獻,分享周圍的人,感召更多人的參與。而RYLA活動,今年度主委也有不同的巧思,幫助有心創業但尚在猶疑的青年,讓參與的青年有更多服務社會的選擇。對於社友聯誼,今年度推動工商名錄,讓地區的各位社友能夠了解其他社友的職業專業,讓彼此的職業服務有互助的可能。
充實的計畫,尚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助,現階段COVID-19由5月分開始強力影響著大家的生活節奏,以平安健康為優先考量,艱難的時刻,讓大家更有時間思考如何做得更好,我們期盼著疫情的落幕,調整好心情,待適出發。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21地區

我來自嘉義梅山,父母親將所有金錢、心力都投資在小孩身上,四個小孩都在台北完成大專大學學業。大哥工專畢業,二哥考上牙醫系後又轉考法律系,成為法官;小妹畢業於東吳大學企管系,我則畢業於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技術,畢業後沒多久就創立了保吉企業。

在醫學檢驗領域服務40年的過程中,除了服務醫院外,也因應趨勢發展健康檢查、生技研發、精準醫學檢驗/基因檢測。透過精準醫學的力量,過去許多令人無計可施的疾病,像是癌症、失智症,如今有更多預防或治療的機會。
最近我們合作的一項阿茲海默症檢測技術,可早15-25年發現腦部的異常蛋白質,歷經長久的奮鬥,終於取得衛生福利部核可,讓更多台灣民眾受惠。這讓我受到很大的鼓勵,許多家庭只要一個人生病,全家都會受苦,如果能夠透過我們的力量,協助更多人遠離疾病,是多麼有意義的一件事。
這是一份幫助人健康的工作,讓我有非常大的成就感,尤其現在進入高齡化社會,活得長之外也要同時活得好,活得好首先就是要健康,行有餘力如果可以做更多事情回饋社會,人生更充實、也會更有價值。
從工作開始,服務就像是我內建的DNA一樣,也想要做更多事情,服務社會各角落更多有需要的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有幸加入扶輪,是我一個很重要的里程碑,翻轉了我的生命!


和PP Peter(中)和CP Edward(右)共同創立
仰德社並擔任第3屆社長
仰德社Global grant計畫──捐贈聖嘉民老人照護中心
復康巴士

我加入扶輪社的起點,是透過中山社第10屆社長PP Leo的介紹,接著我和PP Peter和CP Edward共同創立了仰德社,我擔任仰德社第3屆的社長。參與扶輪20多年的時間,每年皆擔任重要職務,特別是擔任2019-20年度IPDG Sara的秘書長,她的認真、負責、重感情,讓我學習很多。

全台巡迴腎病防治篩檢活動──鶯歌場
除了認識無數優秀的扶輪社友,親手服務的過程,更是參加扶輪社收穫滿滿的精華所在。我最印象深刻的服務計畫有三:腎病防治篩檢計畫、惜食行動計畫,這兩項是在2016-17年度PDG D.K.支持下,我擔任服務計畫主委任內所展開的,以及仰德社最具特色的國際成年禮活動。
第一是腎病防治篩檢,當初因為贊助腎病防治基金會的機緣,結識了基金會執行長林裕峯、雙和醫院腎臟內科主任吳美儀。台灣是全球知名的「洗腎王國」,終生洗腎更可能拖垮一整個家庭,因此我們結合了基金會和扶輪社的力量,每年舉辦全台巡迴的腎病篩檢及衛教活動,尤其是洗腎率最高的雲嘉南地區,也包括我的故鄉嘉義梅山,至今已經持續超過5年。

惜食廚房開幕典禮
扶輪社友積極參與惜食推廣
第二是惜食行動計畫,蒐集外表不好看但還可以食用的食材,做成便當,送給弱勢族群,一年送出10萬個便當。後來更成立惜食台灣行動協會、建置惜食廚房,邁向永續經營。廚房啟用至今展開關懷防疫醫護送餐、關懷社區弱勢永續送餐,送出超過6萬個便當,照顧雙北市民眾。

2019-20年度仰德社國際成年禮
至於仰德社的國際成年禮活動,我從第一屆參加至今已經十幾年。成年禮儀式全部遵照古禮舉辦,包括祭孔、鑽桌下等等,吸引很多國際學生來台灣體驗,已經成為台灣一項非常好的國民外交活動,也讓更多扶輪社友認識仰德。
在仰德社參與社會服務的種種經歷,都映證2021-22 RI的年度主題「以服務改善人生」,成就別人的同時更是在成就自己,參與服務的感動更是人生美好回憶!因此,只要一有服務的機會,每個人都搶第一。這種精神讓仰德社爭取到了7個扶輪全球獎助金,發揮更大的服務能量。我深深感受到扶輪這個社團是一個非常好的服務平台,可以匯聚大家的力量和資源,把好事做得更大、更好,帶給社會滿滿的正能量。


我的兒子Ken在3523地區擔任南茂社社長
與DG Michael合影留念
距離我擔任仰德社社長至今,正好是20週年,今年也很榮幸可以擔任2021-22年度3521地區總監,有更多付出、服務的機會。我的太太彭純惠Penny 20年來全心支持我,也認真投入扶輪寶眷活動,我的兒子簡君全Ken也將接任3523地區南茂社的社長。今年對我們全家來說,是充滿扶輪之愛、獨一無二的一年!我也會全力以赴,希望更多社友共同支持,才能壯大我們的服務、壯大扶輪的影響力。

3521地區團隊也已經準備好12項的地區服務計畫、15項的聯誼活動,並個別拜訪11個分區的正、副助理總監、59社的社長及寶尊眷,完成Pre-DTTS、GMS、DTTS、PETS以及四合一訓練會,等所有地區團隊、社長正式上任,就是大家開始捲起袖子、親手服務、發光發熱的時刻,努力達成Each one, Bring one. Do more, Grow more.、以服務改善人生的目標!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22地區

首先讓我來自我介紹,我是李慕雄!

在民國44年春天3月裡出生,我們家有六個兄弟姐妹,我排行老五,上有兩位哥哥,兩位姐姐一位妹妹,爸爸是位老師。在民國38年從廈門來到台灣,在台北租房子住在太原路。我大姐Azur是在廈門鼓浪嶼出生的,目前鼓浪嶼最大的鋼琴博物館就是我媽媽小時候居住的地方,所以我們家人還特別跑了一趟去廈門,看看大姐出生的醫院還有外公的別墅,站在山頂上可以遙望整個廈門灣。媽媽還依稀記得兒時的情景,時間過得好快,媽媽今年已經92歲了。民國44年我出生時就已經搬家到南京東路一段一棟三層樓的透天房子,一樓是生產做襪子的工廠,當時家裡有一部三輪車,我還記得當時的電話號碼是46401!  兒時的日子也是非常豐富令人快樂的回憶!
爸爸在我當兵的那一年生病,就離開了我們,當時他才55歲,所以我們都是靠大姐拉拔起來的,大姐也是扶輪社友,我認為她對3520地區的付出和貢獻,早就應該可以出來擔任總監的職務。她在民國99年把我帶進了扶輪社,因為大姐一直栽培我在百貨珠寶行業發展,我自認為在事業上有不錯的成績,整整十幾年來全省的百貨珠寶業績幾乎都名列前茅,全省有20幾個專櫃。
大姐一直告訴我,要參加扶輪社,且要參加新的扶輪社,說以我對朋友的熱忱跟態度應該可以很快當社長。才說沒多久她就打電話來告訴我仁愛社想創一個新社,這兩位大老都很有來頭,一位是陳吉輝董事長PP Road,另一位是蔡衍榮董事長PP ER,於是我就去參加說明會。我記得是在西華飯店辦的歡迎會,真是盛況空前,擠滿了人潮,當下感覺做扶輪人真的非常有榮譽感和驕傲!從小就有認知扶輪社是一個企業家聚集的地方,若有機會來參加,我一定全力以赴為社會做一些公益。過了幾個月我們的大仁社成立了,創社CP是由仁愛社張耀煌來擔任,另有二位大咖保母陳吉輝董事長PP Road和蔡衍榮董事長PP ER,成立的時候社友共有50多人。
扶輪社就像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什麼行業什麼樣的人都有,開始大家一起做公益社服每星期一次,到後來都比自己家的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時間更長、更久,尤其是兩位超級保母給予的奶水十分充足,且對我們的活動幾乎都是全程參加,除了各種的聯誼團體,還有很多社會服務。因此扶輪社就成為了我生活的大部份。很快的我在2002-03年擔任了社長的職務,那年發生了可怕的事情,就是SARS,最後的兩三個月活動幾乎停止的,但最後也順利完成了社長的職務。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幾乎都在地區服務,在2007-08年擔任副助理總監,在2008-09年擔任助理總監,想說扶輪的工作大概要告一段落了,本來計畫要帶小女兒前往加拿大和二女兒會合,想不到在拖了一年擔任助理總監時,二女兒卻有了新的計畫,要從加拿大回台,也因此打消了我們去加拿大的計畫。
在地區服務的項目是多樣化的,又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青少年交換服務委員會,協助社友的小孩參加長期或短期的國際青少年交換,很幸運的是我的小女兒也去參加了甄選交換去德國柏林,這件事對小女兒來說是這輩子的大改變。她熱愛藝術創作,在台灣沒有機會考上好的學校,卻由於扶輪國際交換學生的機會,讓她打開了視野和格局,回國後就規劃自己再去加拿大深造了一年,後來考上了芝加哥SAIC藝術學院。明年小女兒將在5月份畢業,而我也會在明年的6月底畢業。
3520地區在2017-18年拆成三個地區3521、3522、3523,我們是3522地區,我擔任2017-18年度地區秘書長。這17-18年來我只在東區系統服務。能有機會擔任祕書長的職務,也讓我有機會去了解3522地區東北系統和西區系統,讓我更深入了解各個系統的文化內在都不太一樣。個人認為西區系統服務能力最強,有很多委員會,而訓練會的主委大部分都是西區的,大家都做的非常好。從2017-18年起也觀察到每一屆總監都有獨特風格和思維,當覺得是特別好的想法跟做法時,就會記在心中尤其開始當秘書長的時候更是努力的觀察了3522的特質和文化。2017-18年度總監DG Paul 做人謙卑有禮非常的客氣,為了擔任總監做好職務竟把自己的牙醫診所都關掉,全心全力的投入DGN、DGE、DG的工作,對地區的任何事物都瞭若指掌,且對國內國外的訊息都能一一掌控,與地區所有的領導人互動也非常好,他是我第一個學習的對象,讓我獲益良多,更因此奠定了自己未來的想法和目標。2018-19年度總監DG Nellie在她領導下,她創造了一句扶輪名言:如果不好玩肯定沒做對!這個年度就在非常輕鬆自在快樂的狀況下完成也是我難忘的一個扶輪年度。2019-20年度總監DG Stephen是一位年輕正直有熱忱帥氣的領導人,事情樣樣事必躬親一絲不苟精確完成每一件地區的服務計畫,親力親為,這更是我要學習的。2020-21年度總監DG Dens他是一位聰明有智慧的牙科院長。我十分崇拜他,因為在我們那個年代,能夠念醫學院的,都是頂尖聰明有智慧的學生,當然他今年也創下了3522地區的兩個紀錄,一個是社員成長,另一個是基金捐款的第一名!就如同學生時代考上醫學系,他的幽默每次都讓全體社友很高興的享受他的演講。以上這四位總監都是我的良師益友。還有我們的多位前總監也都是我的老師前輩,一直不時的提醒教誨我,我會永遠銘記在心,並努力學習達成大家對我的期許和目標,感恩大家!
對於嶄新的2021-22年度,我想要聚焦於RI社長所交代的四大任務:
1. 根除小兒麻痺:因為我們的案例全世界只剩下10個,比爾‧蓋茲基金會答應出資一億美元到2023年。我將請全體社友全力支持捐款根除小兒麻痺基金,今年我將會舉辦一個根除小兒麻痺慈善音樂會,希望大家共襄盛舉。
2. 要對抗新冠疫情才能夠恢復正常生活。
3. 辦理更大更有影響力的社會公益服務活動。
4. 致力於社員人數增加到130萬人。
如果我們全部都完成了,我們就是做到了,目標達成了,Serve to change lives以服務改善人生。

全家福
最後就是談談我的家庭,我們家有92歲健康的媽媽、太太、三個女兒,二個女兒已結婚,有二個女婿,四個外孫女和一個外孫。全家人都支持我擔任地區總監一職,將同心協力去完成我們的目標「以服務改善人生Serve to change lives」。我將勇往直前做一個改變者,創造出一個不一樣的3522地區。在此由衷的感謝全體3522地區的全區社友們所給予我的協助和支持。謝謝大家!

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523地區

我出生於新竹縣新埔鎮的農家,父母學歷不高。我小學開始就必須跟著父母到田裡放牛、除草、打榖。盛夏36-37度高溫下收割稻穀,對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苦不堪言,當時我就立志透過教育改造自己脫離貧苦生活。

受已逝恩師劉素蘭女士的鼓勵,我吊車尾考上武陵高中。當年一個人刻意離開新竹鄉下到桃園讀書,因深刻了解我必須專注才有更多時間讀書。這也反映我不服輸敢叛逆的個性,具破釜沉舟的決心和毅力。
一路從國立中興大學念到大同大學研究所,接受以英文撰寫碩士論文的嚴格磨練畢業後,我先後在大同、王安電腦,及IBM台灣等資訊大廠朝行銷銷售生涯發展,奠定國際視野和涉外能力基礎。
我於1999年創立瑞普國際物業與瑞普國際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瑞普REPro取自Real Estate Professionals,其涵意為不動產專家群。21年來先後與Cushman & Wakefield, Knight Frank等國際知名公司展開策略合作,受國內外客戶肯定而有好的市場定位。這要感謝一起打拼的事業夥伴劉美華、蘇銳強、吳紘緒及一群優秀同仁的卓越表現。
我創業初具規模,必須感謝美國不動產估價恩師Dr Dan Swango建議我學習CCIM國際認證不動產投資師的方法論,掌握全球領先的專業能力及競爭利器,這是我一生所做最佳的投資。另外是華安社前社長黃秀華PP Brenda介紹當時37歲的我加入扶輪社,參與扶輪Rotary的各項訓練和服務,帶給我優質的自我成長及豐沛人脈與業務機會,也成就我服務人群回饋社會的基礎。

2021年3月13日在淡水金鬱金香酒店舉辦DTTS



2021年3月13-14日在淡水金鬱金香酒店舉辦PETS

我深信國父服務人生觀中「聰明才智較佳者,當服千百人之務,造千百人之福」的精神,我常督促自己以服務IBM累積的國際視野和涉外能力服務產業及社會。在1999年,親自把美國估價協會「The Appraisal of Real Estate」第十一版翻譯成1,000多頁的中文版,成為當時不動產估價學術和實務的重要參考書籍。其後,個人身為台灣第一位CCIM,自2005年引進世界知名的國際認證不動產投資師CCIM認證課程,在2年內完成6本教材(2,000多頁)翻譯工作,並於12年間擔任講師培訓2,000多人次學員,其中200多人已取得CCIM認證。此外我擔任台北市不動產仲介經紀公會副理事長三屆9年、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全聯會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四屆12年,致力於推動與國際接軌。基於這些志工事蹟,2011及2015年代表亞洲各國不動產人士,獲聘為擁有120萬會員全球最大公協會之美國不動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理事會理事。這是NAR百年來首位國際理事,頗感榮耀。


Team Building名聲飛揚活動,學習團隊協調
完成任務,達成最佳績效
Team Building信任領導活動,學習讓所有追隨者信任領導者,
達成願景與目標


我深受國際扶輪四大考驗與扶輪座右銘──服務最多,獲益最大等理念的影響。猶記得為慶祝PRIP Gary榮任2014-15年度RI社長,PDG Audi委任我擔任RFE扶輪友誼交換,執行12國15對總監伉儷來台Home Stay 8天7夜接待。結合外交部NGO國際事務會和22分區社友力量與資源,成功完成RFE計畫。PDG Audi親見國際友人臨別前依依不捨,甚至感動落淚,發表感性的肯定,加上多位來訪的國外總監私下或公開說「Michael is governor's material」。這對我產生很大激勵,希望未來能夠朝更大奉獻努力。


Team Building團隊動力圈活動,靠著團隊能量
支撐每個個體,營造高績效的團隊

PRID Jackson是我扶輪生涯中的重要貴人。很感謝他的邀請在2015年加入2021國際扶輪台北年會HOC地主籌備委員會,擔任志工委員會主委。在HOC核心團隊的密切工作中,我更近身學習PDG Archi、PDG Kega、PDG Pauline、PDG Computer、PDG Electronics、DGN Wendy、PP Ping等傑出領導人,如何以超高的標準自我要求,為舉辦完美的台北年會做出巨大貢獻。可惜因為COVID-19疫情嚴峻,2021國際扶輪台北年會恐需延後到2028年才得以實現。

DG Michael與家人合影
我2021-22年度地區工作目標主軸是推動與實現RI扶輪願景及扶輪四大優先事項,並實踐年度主題:以服務改善人生。為此,我逐一拜訪社長當選人並解說96頁2021-22年度社長教戰手冊,並於PETS後逐社完成總監公訪會前會,討論如何實現扶輪願景及四大優先事項。另於2021年1月中,有幸與AG/DAG、各大主委伉儷至太魯閣晶英酒店進行兩天一夜的領導團隊凝聚課程。Trainer IPDG Joy伉儷從旁指導與支持,更促成一切的圓滿。

在年度目標以四大優先事項展開,具體訂出:
扶輪基金捐獻達100萬美元
社員淨成長達365人
透過滿意度調查以行動坊增進更多社員的參與
在獨一無二的後疫情時代,以RI最新彈性策略,鼓勵世代接軌讓3523地區更多元化
一路走來我深知承擔的重要,更明白需集眾人之力方可成就大事,感謝家人一路支持和貴人提攜,團隊夥伴相挺,期待齊心實踐RI年度主題「以服務改善人生」,共同創造「改善人生,幸福快樂」的成果與回憶。

「扶輪是採取行動的人」國際扶輪台灣總會、3490及3521地區捐贈COVID-19抗原快速檢測試劑
作者 3521地區前總監 吳蓓琳PDG Pauline

國際扶輪台灣總會、3490及3521地區等於5月26日將三萬套COVID-19抗原快速檢測試劑捐贈給雙北市政府,協助雙北市解決快篩進行的急迫所需。
自5月11日感染情況開始嚴重,台北市及新北市是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災區,七成的確診者都在雙北市,快篩檢測的民眾大量增加,而政府要採購又需要一定的流程,緩不濟急。此時各地區的扶輪人都在計畫服務行動,3521地區總監馬長生DG Good News與社友在徵詢各方的需要後,馬上連絡北部各地區的意願。國際扶輪台灣總會理事長李翼文PDG Color得知消息也立刻舉行線上會議,加入捐贈行列,更得到3490地區總監陳向緯DG Brian 正面的回應,三方一起運用扶輪社友的網絡,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三萬份快速檢測試劑,完成採購行動,捐給雙北市應急之用。
這批市值一千多萬元的新冠肺炎檢測劑,在5月26日由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及新北市副市長謝振達代表受贈。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表示,非常感謝扶輪社的愛心及資源,在最忙碌的診治階段,這批快篩劑是及時雨,紓解了各大醫院及快篩站的緊急需要,讓快篩工作能順利進行。

國際扶輪台灣總會理事長李翼文PDG Color表示,消除疾病屬國際扶輪七大服務領域之一。在台灣疫情未擴散前,扶輪社早已向世界各地疫情嚴重的國家伸出援手,現在對於本國的情況更是責無旁貸。
國際扶輪3521地區總監馬長生DG Good News表示,他在疫情升溫時,看到快篩站不斷增加,急需醫療資源,立即決定號召扶輪社友們採取行動,同時與國際扶輪台灣總會及3490地區合作,於一個星期之內,在扶輪社中發動募款,利用扶輪的資源採購了三萬套新冠肺炎抗原快篩劑提供給雙北市應急之用,可謂行動迅速。
國際扶輪3490地區總監DG Brian也表示,該區剛好包含新北市部分區域共101社,各社聞訊都擁躍捐助,展現扶輪人的超我服務的無私精神。
提供快篩劑大部分來源的3521地區簡承盈DGE Dennis表示,能夠瞭解社區所需,迅速解決問題,需要很多的心力投入,但也是國際扶輪台灣總會近年來一直在強調的針對需要去作服務。
國際扶輪台灣總會副理事長吳蓓琳PDG Pauline 也評論說:最好的公共形象,就是讓社會大眾看到在最迫切的時候,扶輪做了什麼事情,採取了什麼有關他們的需要的行動。
扶輪人不止證明自己是「採取行動的人」,也打了一場漂亮的公共形象的仗!


3482 地區窩宅防疫送愛心 扶輪公益網捐助寒士齊防疫
作者 3482地區扶輪公益網委員會主委 台北蓬萊社 陸彤PP Ann


台灣扶輪公益網及財團法人人安基金會為街友「募集防疫物資」活動,因看到作家──林立青在《今周刊》的一篇報導:疫情下「萬華街友撿起地上口罩悲歌」這一篇撰文,故公益網主動聯繫長期輔導照顧全台寒士(遊民/街友)成績口碑良好的法人慈善機構──人安基金會討論,來協助政府幫忙街友做好防疫工作,共同發起本次募捐活動。
公益網串聯全台熱心的扶輪社,影響來自各地區扶輪社友許多關注,3482地區在總監陳景浪DG Color及扶輪公益網主委PP Ann號召下大安社、蓬萊社、鳴鳳社、北薪社、真善美社、大同社、景福社共捐贈八寶粥共11,880罐,此次募集防疫物資活動北部包含8個地區扶輪社及社友,在短短3天內完成3522地區募集泡麵22,000包,3521、3523、3481地區防護衣440件,3523地區口罩440盒,3501地區乳膠手套220盒,3502地區消毒酒精220瓶,3521地區濕紙巾220盒,讓愛心不被疫情所困,發揚扶輪服務精神,幫助這一群最弱勢的朋友們。
感謝人安基金會第一時間與扶輪公益網接洽並提供物資需求,讓防疫物資得以提供給全台22個平安站服務使用,讓街友、寒士能在險峻的疫情下得以溫飽、維持健康。
扶輪公益網落實連結社福單位及弱勢群族,做最直接、最快速的物資媒合分享。面對台灣疫情的險峻,扶輪公益網邀請您無論是採何種形式的捐贈與支持,讓我們堅守崗位,好好待在家裡,照顧好自己一起助寒士度過難關、挺過疫情。
台灣扶輪公益網RCN.公益心、環保情、扶輪攜手向前行(17rcn.org)
https://17rcn.org/index.php


各社活動輯要

三、扶輪作品
SPECIAL ARTICLES

畫說扶輪
作者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的手工鋼筆畫


扶輪四大考驗
扶輪社友需要接受四大考驗:
一、是否一切屬於真實?二、是否各方得到公平?
三、能否促進親善友誼?四、能否兼顧彼此利益?
The 4-Way Test
Of things we think, say or do:
1. Is it the TRUTH?
2. Is it FAIR to all concerned?
3. Will it build GOODWILL and BETTER FRIENDSHIPS?
4. Will it be BENEFICIAL to all concerned?



獻身革命的藝術家 雅克‧路易‧大衛
作者 桃園東南社前總監林千鈴PDG Soho



蘇荷兒童美術館館長
蘇荷美術國際教學體系創辦人



「拿調色板的不一定是畫家;拿調色板的手,必須服從頭腦。」── 大衛(Jacques Louis David,1748-1825年)


所有看到新古典主義大師大衛作品的人,無論是否經過藝術的薰陶,都會大為驚歎,因為他畫得實在太好了!他是拿破崙宮廷御用的畫師,作品的技術難度非常高超。而且通常藝術家都瀟灑、不問世事,但大衛不同,他認為藝術應該為社會服務。


畫中的革命思想
1794年,是大衛藝術生涯最光輝的時刻。大衛是位革命藝術家。他的藝術不但充滿時代革命的氣息、具有鮮明的政治思想傾向,還結合了古典主義的藝術形式與現實的時代生活。在大革命的風暴到來時,大衛不僅是畫家,還身兼社會活動家、革命家,積極投身於革命鬥爭。

圖1  《自畫像》1794年
圖2  《荷瑞西艾兄弟的宣誓》1784年

大衛獲選為國民議會的議員,成為革命領袖羅伯斯畢爾的戰友,並以國民教育委員的身分,從事大量革命藝術活動,更公開倡導:藝術必須為政治鬥爭服務。他曾說:「藝術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為了幫助某個政治概念的勝利而存在。」
1782年,巴黎的劇場演出政治悲劇《荷瑞西艾兄弟的宣誓》之後,大衛決定描繪這齣戲的主要場景之一,來宣揚他的政治思想。在圖2畫面中,代表羅馬王的父親高舉寶劍,三兄弟團結而堅毅的站著,伸出有力的手臂,對祖國宣誓效忠。畫面右邊的妻兒,為了即將為國出征的家人而悲傷哀泣。背景的羅馬圓柱大廳,則襯托出畫面情節的莊嚴與神聖。這幅作品成功的表現了大衛宣揚愛國情操的目的。大衛這幅早期作品,也因此受到當時愛國意識高漲的法國群眾熱愛。
圖3《運送布魯特斯兒子屍體的軍士》,坐在畫面左前方的布魯特斯,是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忠誠愛國的他,發現兒子參與逆謀活動,經過強烈的心理掙扎後,將國家利益擺在私人情感的前頭,處決了兩個逆子。
這張畫作描寫的是處決後,屍體抬入屋內的時刻。大衛讓布魯特斯坐在古羅馬帝國英雄雕像的影子下,鋪排出他對國家的忠誠堅毅,以及身為人父痛苦與矛盾的心情。藉由這幅畫,他稱頌以國家利益為前提、將私人情感拋諸腦後的賢明領導者。許多人讚頌大衛充滿政治宣揚色彩的作品時都認為,他的天才加速了法國革命的到來。


圖3  《運送布魯特斯兒子屍體的軍士》1789年
圖4  《雷卡米夫人像》1800年

充滿張力的肖像畫
大衛的肖像寫實功力細膩,但他畫作的動人之處,卻在於對人物情感的細膩表現。圖4的肖像人物雷卡米夫人,15歲嫁給銀行家雷卡米。她氣質出眾,美麗而善於交際,在法國文化界非常有名。這張肖像是她23歲時請大衛畫的。
大衛以寫實的風格搭配古典的家具,希望能營造出古典美人的意像。但是雷卡米夫人並不滿意。她覺得畫家應該在畫布上美化她,將她畫得更加美麗動人。她尤其不滿意的,是畫面上那雙沒有穿鞋的腳。所以,她又偷偷請大衛的學生熱拉德,為她再畫一幅畫像。
大衛知道後非常生氣,拒絕將作品完成,所以這是一幅還沒完成的畫作。但是很多人認為,就是因為沒有完成,所以沒有傳統畫法中過度刻畫、過度工整的畫面效果,反而讓作品更真實、更有生命力。畫中的雷卡米夫人穿著長白裙,身體微微側轉,眼睛靜靜的凝視前方,優雅的背景色調與簡約內斂而寫實的畫面風格,都彰顯了新古典主義的圖像特質。

圖5  《馬拉之死》1793年
法國大革命的領導者馬拉,最後遭刺客刺殺身亡。在圖5,大衛描繪了馬拉坐在浴缸裡死去的姿勢:馬拉一手握著筆,一手拿著沾了血跡的信紙,光線打在前方,背景色調沉重。大衛還在右下角的木箱上寫著:「獻給馬拉…大衛」傳遞他對革命者的崇高敬意。這幅畫構圖簡單、色彩沉靜,卻充滿情感張力,是記錄法國大革命事件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對革命與拿破崙主張的狂熱
圖6的畫作,名稱是《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大衛在這幅作品中,描繪了英勇的法國統帥拿破崙:他騎在白馬上,一手高高舉起,領軍前行,勇猛作戰,英勇的穿過聖貝爾納山。
大衛刻意以對角線構圖,藉由畫面與圖像來歌誦國家統帥大無畏的特質。
圖7《拿破崙一世及皇后的加冕典禮》,號稱「法國羅浮宮的鎮館之寶」。這場加冕典禮在巴黎聖母院舉行,一共有150人參加儀式。大衛受命畫下拿破崙登基的盛大場面,作為歷史見證。
拿破崙登基是在1804年12月,而相機卻直到1839年才發明。大衛花了數個月才完成這幅作品,在相機發明前35年完成的這幅大作,讓人見識到他非凡的描繪功力。畫作中除了主角拿破崙,連皇后約瑟芬、教皇、皇太后、各國使節、貴族將軍等總計約160人,不止布局精細,每一個人也都是以肖像畫的嚴謹手法描繪。因此,畫面上人物雖多,但每一個人的神情姿態與衣飾細節,無不精心構思。
從這幅畫還可看出大衛嚴密規劃的人物角度和動態。畫中的鋪排非常巧妙,人物大小與真人等同,很多重要人物是面對面寫生畫來的。因此,這幅畫的畫幅非常大,氣勢宏偉,有如史詩般詠頌了拿破崙帝國的誕生。雖然不免讓人覺得「為當權者歌頌」,但它在繪畫史上仍然占非凡的地位。
拿破崙奪取政權後,大衛成了帝國的首席畫家。他對政治的狂熱,以及對拿破崙的崇拜,驅使他創作了許多反映拿破崙英雄事蹟和形象的作品。拿破崙不幸在1815年的滑鐵盧一役戰敗,隔年被推翻。波旁王朝復辟後,驅逐了對處死路易十六投贊成票的大衛。他因而流離失所,先是躲到瑞士,又逃往比利時布魯塞爾,最終客死異國。

本文圖片僅提供教學使用,請勿轉載。


圖6  《拿破崙越過聖貝爾納山》1801年
圖7  《拿破崙一世及皇后的加冕典禮》1805-07年







叉子的真相
作者 台北士林社蘇一仲PDG Antonio
八○年代,鄧小平喊出「改革開放」口號,建立「三來一補」的貿易制度:「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及「補償貿易」,期透過貿易開放,利用國外資金,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及管理經驗,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大陸以誘人的資源,瞬間吸引成千上萬的外資湧入,台商也從「早去早死,晚去晚死,不去等死」,轉為「早去早發,晚去晚發,不去沒得發」的殷殷期待。
國際貿易的本質在於互信,然而,過度向「錢」看的後果,換來的是品質的良莠不齊,從食品、雜貨、玩具到家電,從第三品牌到名牌,產品偷工減料,讓「世界工廠」之名與「黑心貨」畫上等號,國際貿易紛爭四起。
全球最大玩具製造商美泰兒(Mattel),因發現於中國所製造的一百五十萬件玩具出現油漆超標問題,回收近一千九百萬件玩具產品,掀起一場中美貿易戰爭。
和泰興業早期致力於不鏽鋼餐具與刀具(stainless flatware & cutlery)生產,外銷歐美,創造大量外匯。但好不容易打開日本的市場,進口商卻以當地消費者使用後身體不適為由,要求索賠,金額達當時資本額的一半,讓公司的經營陷入困境。
我立即前往談判,只見客戶拿起一支叉子,用紙巾一抹,鐵屑滿布。事實看似擺在眼前,但我心有所疑,問道「使用前不清洗嗎?」對方不予理會,決定隔日再議。
我乘機走訪大小賣場,實地勘查,拿起第一家的刀叉,用紙一擦,乾淨無瑕; 第二家,仍是一塵不染;絕望的走到第三家,輕輕一抹,似曾相識的鐵屑沾滿紙巾。
有了市場證據,隔日我向客戶轉述此景,並提出兩個解決方案:一為告知消費者洗後再使用;若不可行,則由和泰興業負擔運回、清洗,再包裝,最後總算化險為夷。
國際貿易不同於一般交易,更有溝通障礙、文化差異等複雜因素交叉影響。《孫子兵法‧始計篇》:「實而備之」,面臨突發事件,展現處變不驚,掌握「三實主義」,深入「實地」、接觸「實物」、研判「實情」。國際貿易的談判無關輸贏,而是創造雙贏,要有堅持的力量,懂得收放籌碼,在進兩步、退一步的過程中,找到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國際貿易不同於一般交易,更有溝通障礙、文化差異等複雜因素交叉影響。國際貿易的談判是創造雙贏,要有堅持的力量,懂得收放籌碼,找到雙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



中國玉器之「美」與「德」(上)
作者 3521地區前總監吳蓓琳PDG Pauline
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形成的早期發展階段,玉器的貴重性已被彰顯在它的用途上,被視為是能貫通天地、與祖靈和神靈溝通的禮祭中核心物質相的載體。經過多個朝代,玉器繼續發揮了延續文明的血脈、凝聚民族共識等重要功能,成為最能代表中華文化的象徵。

東漢袁康《越絕書》中記載的戰國時代風鬍子對楚王說的一段話: 「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死而龍藏,夫聖主使然。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夫玉亦神物也,又遇聖主使然,死而龍藏。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通龍門,決江導河,東注於東海,天下通平,治為宮室,豈非聖主之力哉。當此之時,作鐵兵,威服三軍,天下聞之,莫敢不服,此亦鐵兵之神,大王有聖德。」
由此可知,中國的「玉器時代」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前黃帝的時候,已經進步到可以之製作兵器。


紅山文化玉器中擬神化的阿嬤雕刻
石材從遠古時期已被人類使用作切割的利器,但從甚麼時候人們開始有能力分辨石質,並在選擇石材時發現「玉」這種美麗的彩石呢?從過去幾十年在中國不同的地區出土的古物中,對於人類使用「玉」的歷史,提供了很清楚的脈絡。
紅山文化 (公元前4000-3000年)
首先是1935年開始發掘的紅山文化遺存。紅山文化分布在蒙古的中南部、河北的北部及遼寧的西部,以內蒙古赤峰山地區最為集中,而紅山文化時期發掘的玉器可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標誌。
紅山文化時期以務農為主,還有畜牧及漁獵,所以在出土的陶器或玉器皆可看到與當時生活相關的特徵。紅山文化時期的玉器工藝精湛,令人無法想像五千年前的人是如何獲得此等技術的。當時人類能在地上跑,水中游,唯不能在空中飛,所以崇拜鳥類,所以將玉石打造成鳥的形狀。當時以務農為主,所以崇拜牛,玉器也將牛擬人化。紅山文化的社會是母系氏族社會,女人是家主,主持的長者叫「阿嬤」,玉器中也有將「阿嬤」擬神化的雕刻。
紅山文化出現大量手工精美環狀的龍形玉器,所以紅山文化被認為是中華「龍文化」的起源,也是出土玉器中最早出現的「玉龍」。

紅山文化玉器中的玉龍
大汶口文化玉器上出現的文字雕刻


大汶口文化出土的玉璧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100-2600年)

大汶口文化出現在山東、安徽、河南及江蘇北部一帶。在這些地區出土的陪葬玉器包括玉環、玉鐲、玉瑗、玉墜、玉珠、玉鏟等。而這時的玉器上,已看到雕刻的文字從一個字到十個字的集體出現,還有一些反映了當時的生活狀況,例如捕獸、狩獵、放牧等的雕刻。
良渚文化(公元前3000-2500年)
良渚文化發現的地區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玉器數量非常多,主要是玉琮、玉璧、玉鐲等單件,也出現了組合的飾品。琢磨更為精進,

鬼斧神工的玉琮雕刻
造形優雅、觸感平滑、切割打磨精巧,在美感上又更精進了。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尤以玉琮最為重要。玉琮是祭拜用途的禮器,形狀成內圓外方,雕刻工法精細微妙,即使在今天,玉石工匠也不一定能掌握那種細如髮絲,綿密的陰刻雕工。
良渚文化中還有一種重要禮器是玉璧,主要用途是祭天,但在良渚文化中,璧也是財富的象徵。
良渚文化的玉器基本都是呈灰白色的青玉,但良渚文化的範圍內是沒有玉礦的,鑑於那個時期運送這些石材並不可能,所以這些玉器的材料來源,至今尚是一個謎。


台灣世界遺產候選地系列之六──穿越山巒的巨龍── 阿里山森林鐵路
作者 ‧ 編輯部 ‧


能夠從平地穿越群山峻嶺,登上海拔2,216公尺高的阿里山的火車,就是聞名世界的阿里山森林鐵路。這條鐵路由於設計特殊,沿線景觀優美,而被列為台灣世界遺產候選地。
阿里山是由18座高山所組成,屬於玉山山脈的支脈,隔著同富溪與玉山主峰遙遙相望。四周高山環列,氣候涼爽,以日出、雲海、晚霞、森林、登山森林鐵路並列為阿里山五奇而聞名國際。後來由於新中橫公路的開闢,而連結了阿里山與玉山兩個風景區。而阿里山森林鐵路為台灣唯一仍在營運的高山林業鐵路系統,也是第一個國家級重要文化景觀。

阿里山森林鐵路最初建於1899年的日治時代,當時是為了轉運在阿里山林場砍伐之木材而興建的鐵路,軌距762毫米,最大坡度6.25%,最小曲率半徑40公尺。1912年,第一段嘉義至二萬坪開始通車,西元1914年,延長至阿里山,並漸次增設支線,全程經過47個隧道、72座橋,總長達71.4公里。沿途可欣賞美麗的山巒、溪谷及熱、暖、溫帶等三種不同之森林植物種類的變化。

日治時期阿里山林業火車與鐵道
嘉義市是進入阿里山的門口,也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日治時期嘉義因木材事業蓬勃而急速繁榮,為了開發阿里山珍貴的木材,臺灣總督府殖產局在嘉義市設置了森林鐵路、北門驛、動力室、製材所、修理工廠、貯木池…等林業相關設施,使嘉義成為當時台灣最重要的木材集散地。而周邊所建蓋之日式房舍的建材皆使用檜木,是日式建築的一大特色,這些都是阿里山林業發展史所留下的見證。
當森林鐵路的火車從嘉義駛往阿里山時,是以推進方式運轉至山上,而為了遷就險峻的山勢,必須以螺旋型環繞共約長5公里、高200公尺的高山三圈,才登上山頂。而自屏遮那站到第一分道後,鐵路呈「之」字型曲折前進,經過三個分道時,火車時而前拖、時而後推,經過如此迂迴,最後才登上阿里山頂,故有「阿里山火車碰壁之稱」。
1983年,全長9.2公里的眠月支線開通,列車一路蜿蜒於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崇山峻嶺間,當出現一座高達十餘公尺、狀如猿猴的巨石時,即為「石猴遊憩區」。園區內之白木林乃系森林大火後,僅剩之高大的松、杉類等火燒後之枯幹,經過雪凍日曬、風吹雨淋之後,表皮呈白,而形成醒目之景觀。遊憩區內保存有昔日的樟腦寮、筍灶與木炭窯。另外也建有聆風亭、望鄉亭與棲霞亭等涼亭,做為遠眺草嶺風光的休憩之所。
1984年,增設僅3小時15分車程的「阿里山號」快車之後,就在沼平車站旁將原有的蒸汽火車與報廢車廂裝潢成風味獨特的車廂旅館,以及古老蒸汽火車展示區,以供遊客住宿與觀賞。1986年,由國人自行建造專供祝山觀日行的第一條高山鐵路──祝山支線──通車,全長6.25公里,以阿里山新站為起點,蜿蜒於海拔2,216至2,451公尺的高山間,經十字分道轉對高岳到祝山。
阿里山森林鐵路之各路線大都位於嘉義縣市境內,但祝山線之部分區段則位於南投縣信義鄉。因此在林場砍伐作業結束後,客運與觀光即成為該鐵路的主要功能。目前開放客運的部分,包括主線及其部分區間的「神木線」、「沼平線」,以及為觀日行而修建的「祝山線」。
阿里山森林鐵路至今已經超過120年的歷史了,最初是以開採森林資源為目的而鋪設的產業道路,又具有高山鐵道和登山鐵道的功能,再加上擁有豐富的森林景觀資源,因此成為多元功能的鐵道。但是由於山林資源大多位於山坡地,又受到鐵軌的物理性限制,及火車登山時的坡度限制,因此列車必須以特殊裝置或建築工法來克服坡地的難度。這些都是當年鋪設阿里山森林鐵路時遭遇的挑戰,後來也為了順應地形,而採用了特殊建築工法、火車結構等有利的裝置而聞名於森林鐵道界,也締造許多世界紀錄。


《精準健康新趨勢》基因醫學──加速以人為本的精準健康
作者 台北新世紀社 蔡政憲PP Chris
你對疾病治療的認識是甚麼?長久以來,我們熟知的醫療方式多是醫師依病患症狀安排常規檢查(如生化值或影像等),後續再合併檢查結果與臨床經驗進行診斷,並給予標準療程。然而制式化治療(One-size-fit-all medicine)提供病患相同的處置及藥物劑量,卻不一定都能達到良好療效,嚴重者甚至引起不良副作用。這是因為每個人獨特的基因序列,決定了個人對相同治療產生的差異。因此在過去幾年間,基因檢測急速的發展讓治療走入「精準醫療」的時代。隨著醫療大數據的累積與分析,如今更進一步邁入「精準健康」的世代。

2015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啟動「精準醫療計畫」(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藉由加入分析病患基因資訊,綜合多種醫學診斷,為每一位病患做出最符合個人的醫療建議,以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目的。至今,精準醫療已在許多疾病領域不斷開花結果。舉例而言,「冷凝蛋白相關週期性症候群」(CAPS)是一種罕見的自體發炎疾病,在各年齡層都可能發生,症狀嚴重者可能致死。由於症狀十分常見,如反覆發燒、皮疹、關節痛及器官發炎等現象,造成診斷不易,也延誤正確用藥。藉由特定NLRP3基因檢測,可協助加速疾病診斷並給予正確用藥,2015年CAPS藥物也獲得健保給付。目前在創源內部資料統計顯示,11.8%受檢者確實帶有基因變異,2.9%符合健保給付標準。基因檢測不但可協助加速診斷及正確用藥,也為健保排除97.1%不適用的病患,避免無效用藥。另外台灣肺腺癌病人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的比例約50-60%,經由EGFR基因檢測確認突變後,可以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健保也於2019年開始給付EGFR單基因檢測費用。
近年來各國都意識到「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開始發展「精準健康」,推升預防、早期診斷與健康維護的新概念。台灣更朝向「全齡精準健康」邁進,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需求的國人,透過科技醫療的方式,有效提升健康品質,並減輕醫療負擔。建立國家型基因及醫療大數據庫,綜合分析基因、環境、生活型態及疾病等資訊,提供亞健康族群個人化健康建議,以預防疾病的發生或早期診斷。其中具代表性的「台灣精準醫療計畫」即是由中研院攜手15個體系30家醫院及一百萬民眾共同催生。開發台灣人專屬數據與晶片,針對華人常見疾病進行分析,從而達到疾病預防與促進全齡精準健康之目標。該計畫吸引國際扶輪、台灣水泥公司、訊聯集團旗下創源生技公司等產業單位共同參與 (https://tpmi.ibms.sinica.edu.tw/www/en/donate/)。其中,創源生技公司並進一步將計畫中開發的健康風險、藥物安全等項目導入創新商業模式,透過策略合作,助益精準健康檢測的普及化。
精準健康更可擴大到少子化以及疫情下引發的國安議題,以少子化而言,基因醫學早已被大量利用於母胎兒健康照護以及提升生殖醫學成功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 spinal muscular atrophy)是全球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性疾病。過往一直是無藥物可醫治的疾病,直到2017年開始有新藥治療,但藥物的天價從10萬到破百萬美元,絕非一般家庭可以承受。然而如此的重大疾病卻可在產前的SMA帶因篩檢為父母排除絕大部分的胎兒患病風險。訊聯集團於2005年開始便開始提供SMA產前帶因篩檢,協助產前釐清父母是否為SMA帶因者。帶因者本身會是健康的,當父母雙方都是帶因者時,胎兒會有25%機率成為患病者。現有數據顯示平均每35至50人便有一人為SMA帶因者。在產前釐清父母是否為帶因者,後續可以藉由生殖及母胎醫學給予父母更多的健康及醫療建議。以精準健康的角度也為個人及國家節省許多可避免的開支。簡單來說,六個SMA病患的藥費,就足以提供全台灣每年的懷孕媽媽都做SMA帶因篩檢的總費用。此外,全球每年都不斷遭受不同病毒威脅,從流感病毒到這兩年的冠狀病毒,這些呼吸道病毒對於人類的威脅會不斷存在,隨著疫苗的開發以及研究不斷更新,也發現不同人會因為基因型不同而對病毒感染力,感染後的嚴重度或是疫苗可能產生的反應等有個人化的差異。創源「呼吸道病毒研究案」也獲台北市政府研發經費支持,未來也將不斷將新的研究成果提供給大眾。
以人為本的精準健康產業已成為全新趨勢,商業價值不斷飆升。美國調研機構Frost & Sullivan預估,2025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億美元,換算超過新台幣4兆元。台灣秉持著獨步全球的醫療與科技水準,可望透過生醫大數據的多元分析,研擬出更精確的臨床應用,並結合AI、IoT、5G及自動化科技等純熟技術,強化數位醫療、遠距醫療及智慧照護等全方位服務,創造產業綜效,建構未來國際市場的競爭新勢力。

作者為訊聯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蔡政憲博士



保健室的叮嚀──人生的運動計畫
作者 台北市仰德社 徐勵生 PP Dens
近一年來國際因新冠病毒流行,影響我們生活甚大,如何防止疫情擴散,也讓大家重視健康的重要。運動可以增強免疫力,所以運動產業在疫情期間,重獲大家的重視,如運動衣布料、自行車產業,都大幅成長。
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實業計畫中提到,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其精神運用在運動計畫不謀而合,分享大家參考。
人盡其才: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符合自己的運動項目,根據自己的體型、體力、興趣找到自己的專長,像國際奧運比賽,西方人在田徑、游泳項目佔優勢,東方人在桌球、射箭方面可以脫穎而出,我們運動不是比賽,而是維持長久的運動習慣。
地盡其利:古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根據自己居住環境,選擇自己地利之便,靠近海邊可以接觸潛水、滑水、衝浪等活動,靠近山邊,為肯亞的國際馬拉松選手,提供高山跑步訓練環境,增強肺活量,所以在世界比賽人才輩出,就是充分利用他們的環境作最好說明。最近政府在各區興建運動中心,民間的健身房,提供市民運動環境,提升國人運動的習慣。
物盡其用:買了好的運動裝備,那就要花時間好好利用,我們形容資深飛行員,會用飛行小時來說明他經驗豐富,其實健康也可以用運動小時來衡量,像累積健康存摺,不斷的定期定額投資,就像您擁有材料精密高價自行車,那是價格,您的騎乘時間,才是自行車的價值,所以一定要投資時間。這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貨暢其流:古人說,要致富,先修路,就是貨物流通無礙,人體的養分、氧氣也像貨物一般,藉由血管運行到全身各處,在運動的時候,需求量增大,仍然運輸沒有阻礙,那就是健康的狀態,我們用暢快來形容生理健康,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頭腦血管阻塞了就是中風,心臟血管阻塞了是心肌梗塞,組織器官阻塞就是壞死,運動可以加速血液循環順暢,所以要健康先運動。
人體有形的生理,是血液在血管內循環,無形的心理,是氣在經絡中運行,中醫說氣:通則不痛,痛則不通, 用痛快來形容心理愉快,氣不但在自己的身體運行,也可以與他人連結,如歌唱合唱時共鳴的感覺,扶輪歌唱時間就是大家心靈溝通連成一氣的時候,所以歌唱能感動人心。形容人很健康,氣通血暢氣色很好,身體健康心裡就舒服用舒體通暢來形容健康的感覺最貼切了。
扶輪社及社友就像分布在世界的大小齒輪,連結產生力量,推動服務的活動,讓善行遍布全世界角落,就像小兒麻痺症,造成人類社會數百年來對個人家庭社會的不幸,扶輪社超越國界,貧窮偏遠落後動亂,給予世界上危險、弱勢、易感染的人們,免於疾病的威脅,甚至即將根除滅絕非常不容易。無論在有形的金錢物質支援,或無形的精神人道關懷,就是要人類社會更健康,我們要多運動,身體健康,推動扶輪,讓人類社會更健康。

台灣扶輪人的挑戰
作者 台北西北區社前社長 鄭祺耀PP Kiyo
台灣的扶輪社在PRIP Gary當地區總監那年起由於他積極創社,同年就增加了十個社。Gary的精神可嘉無庸置疑,功不可沒,也令人印象深刻。其後台灣的扶輪發展有若雨後春筍,好像台北新北地區的高樓大廈般急速成長。後者若沒九二一大地震的教訓,粗製濫造的現象其後遺症可真難收拾!而北部扶輪社的增長又好像北部的高樓大廈般,在過去的四十年間成長了20倍以上,這可能是全球之冠。是福是禍將面臨考驗,考驗甚麼呢?考驗台灣的扶輪領導者如何帶領台灣扶輪的發展及其對社會國家的貢獻!
RI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NGO,雖已快滿120年,然在百年後的社友增加速率緩慢,惟獨台灣的成長尚屬差強人意!然而,台灣社友們的品質有逐漸下滑的現象而令人擔憂。所謂品質下滑是指不去追求深入扶輪知識的探討,恐失去參加扶輪社的意義。扶輪知識是台灣的譯文,英文的原文是扶輪資訊Rotary Information。我們的前輩知識深博譯成「扶輪知識」。因資訊Information中隱藏著無以計數的知識也是新知。隨著時代的洪流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在增添修正或創新帶動文明的發展,難能可貴的標準扶輪章程和扶輪手冊,正是民主、人權、自由價值觀的指南。
每3年一度立法會議,正是這些典章保留長青常新的象徵,也是在寫扶輪歷史及哲理的演進之更加人性化的運作。換句話說,身為扶輪領導者沒有足夠的知識去跟進,將嚴重影響扶輪的發展。
RI的作為並非無懈可擊,例如此次的COVID-19沒能藉PolioPlus的plus精神先行洽商購取疫苗IP,救全球不正是RI的失算嗎?論其對疫苗作業的經驗,全球沒有任何NGO能出其右者。其實台灣的扶輪社也可以做,並藉這個機會創造出另一個台灣的護國神山,不是嗎?扶輪社是培養知識分子的場域,沒能培養出有勇氣、登高一呼的機制和勇氣,不應省思改進?台灣扶輪發展到此刻,也須深思自我發展的方式。比方說舉世聞名的台灣醫療制度及水準全球各國莫不羨慕,而全台目前976個扶輪社中,發動徵召與聯合國的參加國的同樣數目的醫師前往該國做職業服務的義工,當然可去除G7 & G20,藉RI既有的規定費用之提供,台灣的扶輪社之費用負擔就不多,醫師所到的國家必受禮遇無妨,每個國家經過幾次服務後必有情感,藉此創造出另一個台灣的護國神山,不是一舉數得的嗎?國家當局雖然也在做,但藉NGO的介入效果或許好許多。藉扶輪運動在世界上活動的聲名應無往不利。上述的職業義工當然不只醫師,在此僅供舉一隅三隅反。
總而言之,台灣的扶輪運動應積極有效的運作加強PDG的組織及功能,地區總監應選賢與能,而非以總監個人金錢財力之多寡為考量為準繩,而是朝優秀的人才之選任,何況地區也會資助其領導,如此發展起來才不致落俗的同時,顯現台灣價值在世界上發光發亮,這在此時此刻更具意義。但願台灣的扶輪人能也樂意接受挑戰,共創美好的台灣!

一切隨人意
作者 台北北區社前社長 賴東明PP Brain
在1960年代奉命去東京實習時是首次,而在2010年代陪太太去看電影時是第二次。
樹木希林的演技不管在電視上或電影上堪稱引人讚賞。是隔有50年。第一次的電視廣告片上演的小姑娘的照相館的店員。令人感清新、感可愛。而第二次的電影上所演的是中年婦人的家長,令人感可惡、感惡婆。
小姑娘的樹木希林店員,對來洗照片的客人說:「經過洗印,漂亮的女人會更漂亮,而普通的女人則普通」。使電視觀眾不禁噴笑。
中年婦的樹木希林家長,在「小偷家族」的電影上,在超級市場裡指揮其族人如何偷竊,使電影觀眾心中大罵不知羞恥的中年婦女。
樹木希林75歲逝世。因為在世時深受人喜愛,死後就有兩家出版社為其出版生前喜言集。一家是寶島社,另一家是文藝春秋社。前者出版的書名是《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後者的書名是《一切隨人意》。都刊登報紙廣告,以推銷各自出版的樹木希林之生前嘉言。
雖有競爭之象,卻形成共推之勢。有利樹木希林形象行銷。
文藝春秋社的有關樹木希林的嘉言集出版廣告,如下:
廣告標題:一切隨人意
廣告畫面:笑臉對人
廣告文案:
  • 不強求,欲望無限。
  • 要說假話或騙人,我會把台詞關閉。
  • 最有利的就是笨拙。
  • 如將病看成不行,健康可行,則不會有這麼無聊人生。
  • 是互相中毒〈意〉的,主人對我,我對主人。
  • 一直說:「對方不對」,會產生什麼?
  • 我喜歡在人生路上有失敗過一次的人。
  • 拼命求生的人,大多有精彩的一生。
  • 男或女,如稍具有古色風味,會引人產生人的氣息。
從上觀之,樹木希林真具有平易近人的風度,凡事看開的態度,會節制的修養,能容忍的度量,尚不失赤子之心。
總之,吾等扶輪人在從事扶輪服務時能貴在是否真實?是否公平?能否親善友誼?能否兼顧利益?
要以社會公益為先,要能包容他人!扶輪心,赤子心。


「國際義人」外一章
作者 台北中山社 李博信PP Marine








滯美時期的王替夫
在歐戰期間納粹德國大舉撲殺猶太人的時候,有二萬多非猶太人不顧生命的危險,拯救被追殺的猶太人,他們在戰後被以色列政府授以「國際義人」的榮銜。但是還有一些人做了同樣的義舉,但是卻因為他們的身分、政治背景而沒有被列入「國際義人」名單內。從治史的觀點上,既然有此事實,就不應該刻意予以忽略,因此筆者特將蒐集的資料,彙整為文,以饗讀者。
例如當時在滿洲國擔任外交官的王替夫即為一例,他以滿洲國外交官身分拯救了大約一萬多名的猶太難民。

1938年意氣風發的王替夫與夫人何書云在柏林
王替夫,1911年生於吉林省永吉縣,九歲時即通曉英文,並無師自通自習俄語兩年。他曾經就讀哈爾濱工業大學,後來畢業於安東省特別區法政大學,在大學時代他是學生領袖,曾經募款支援抗日的馬占山。他很有語言天分,在大學期間即已通曉日、俄、英、德四種語言。若一切順利的話,他應該可以在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受到重用,然而往往事與願違,當時的時空環境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後來他進入滿洲國外交部服務,首先被外派到西伯利亞的赤塔,旋即又轉派擔任滿洲國駐德公使館「理事官補」。他到了德國之後也獲希特勒召見,並共進晚餐。當時剛好是納粹德國實施「排猶政策」的敏感時期,直到德國入侵波蘭之後,即正式照會所有邦交國不要發放簽證給猶太人。滿洲國駐德公使呂宜文也接到外交部不得發放簽證給猶太人的訓令。
1939年春天,幾位猶太難民前往柏林的滿洲國駐德公使館申請簽證,當時負責發放簽證的王替夫毫不思索地簽發給他們,此事傳出之後,很多猶太人開始聚集在滿洲國公使館,排隊等候申請簽證。王替夫也義不容辭地一一簽發給他們。德國政府獲悉後,即向呂宜文公使提出抗議,雖然呂宜文也指示王替夫停止發放簽證給猶太人,但是王替夫不為所動,仍然繼續簽發,呂宜文也默許不加阻止。由於申請簽證者眾,王替夫經常加班到深夜。如此到1940年5月前後大約一年,王替夫總共發出的簽證超過5,000份,當時一張簽證可供一家使用,因此受益者多達12,000人以上。這些取得滿洲國簽證的猶太人,到了滿洲國之後大都前往哈爾濱,或轉到上海的日租界,有些則輾轉前往美國,或經由俄國前往巴勒斯坦。
二次大戰結束後,王替夫因為屬於「偽滿」官員身分,而被蘇聯拘捕,關押於西伯利亞戰犯集中營長達12年,被遣返回國後又被下放22年。獲釋後於黑龍江文史研究館工作。退休後因為衣食無著而淪為打更老人長達十年,過著貧困淒苦的日子。
晚年的王替夫,為人親切隨和,雖然歷經榮華富貴和淒寂貧困的生活,但是仍然很優雅的度著恬淡無華的日子,而且在他微薄的收入之中,還是省吃儉用的撥出一些積蓄免費幫助上千名青年學生進修外語。這些學生有些後來擔任外語教師,有些考上了大學、甚至取得碩士、博士學位。


王替夫1940年為猶太人簽發的護照
這位身高近190公分瀟灑飄逸的老人,幾十年來都喜歡吃饅頭蘸牛奶。而他的街坊鄰居也一直都不知道這位孤獨老人過去的來歷。老人也不想提起他複雜的人生:他是唯一和希特勒共進晚餐的中國人;他是拯救1.2萬猶太人的義人,而他也是被稱為「偽滿」政府的高官。

直到2001年,這位謎樣的老人逝於哈爾濱狹小的公寓。


由哈爾濱抵達上海的猶太人



老照片的故事──為維護扶輪根基而顧全大局的芝染太郎
作者 ‧ 主編 ‧

芝染太郎
1939年6月,由日本、朝鮮、台灣及滿洲等地所屬之第70地區之扶輪社,於日本組成類似英愛國際扶輪的區域性組織──日滿扶輪聯合會,選出米山梅吉為會長,由時任日本扶輪總部幹事長的芝染太郎兼任幹事長。
他旋即奉命以全權代表身分出席美國克里夫蘭國際扶輪年會,並提出日滿扶輪自治體的議案,他在會前與各國代表斡旋後,獲得絕大多數的支持。當晚國際扶輪秘書長伽斯立‧裴利憂心忡忡的找他懇談,他說你的提案確定會通過,但是據悉拉丁美洲、印巴等國也在醞釀於明年提出類似的議案。兩人深談竟夜後,翌日芝染太郎毅然撤回提案,並以「…此舉將動搖扶輪的根基…」云云,電知日本撤回提案的理由。
他的深明大義不但贏得各國的尊敬,也保住了日本在國際扶輪的聲譽和地位。同時國際扶輪也通過了原70地區劃分為70、71、72三個地區的提案,並默認日滿扶輪聯合會存在的事實。同年八月底召開70地區協議會,確定日本名古屋以東為70地區,名古屋以西及台灣為71地區,朝鮮、滿洲國及關東州(大連、旅順)為72地區。
1940年5月初於橫濱召開日滿扶輪聯合大會。因為時局緊張,日本軍部開始介入干涉,米山梅吉及芝染太郎都遭受當局的訊問,並派憲兵、警察或特高監視例會,要求演講稿必須提交警署審核等嚴密監管等等。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扶輪社承受更大的壓力,芝染太郎乃不得不與米山商議,決定全面退出國際扶輪,並以其他名稱繼續例會,以延續扶輪精神的傳承。
他是以日本英文時報社長的身分,成為東京扶輪社創始社員及任期最久的秘書,他是日本扶輪史上最重要的五位扶輪社員之一。但是他一生未曾擔任過地區總監,甚至未曾擔任過扶輪社長。
芝染太郎,1870年生於愛媛縣吉田郡,是東京社的社員。他在年輕時即隻身赴夏威夷擔任新聞記者,英文造詣很深。返國後於1921年承接英文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的股權而接任社長。該報是為促進日本與外僑間之瞭解,而在福沢諭吉、伊藤博文等之支援下於1865年創刊。
1922年歐洲扶輪社最多的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組成了RIBI(英愛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 in Great Britian & Ireland)之後,世界各地籠罩了一片脫離RI管理、區域分權的氛圍。1931年他陪同米山梅吉渡台出席台北扶輪社成立大會,九月爆發了滿洲事件,扶輪濃厚的國際色彩開始引起了軍部的注意。1936年在神戶召開的70地區大會中,直木太一郎提議採用大連扶輪社社員古澤丈作所草擬之日本化扶輪宗旨「大連宣言」作為大會文告,興起了扶輪日本化的國家主義思想。而由大日本帝國(含朝鮮、台灣)及滿洲國組成RIJM(日滿國際扶輪Rotary International in Japan & Manchuria)的議題又被認真的討論。
1914-15年度RI社長Mulhollandr及1938-39年度社長Hager曾在致米山的私函上推崇芝染太郎在RIJM月報上所發表的論述,以及米山在解散例會時的演說內容,認為是極具意義的珍貴資料。戰後的1949年三月日本扶輪全部復名回歸RI。是年七月芝染太郎逝世,留下「國漢外語辭典」等八部著作。

饕餮奇譚──川菜的精華──麻婆豆腐
作者 ‧ 編輯部 ‧

麻婆豆腐
在中華料理中只要提到「麻婆豆腐」,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四川十大經典名菜之一,只要到川菜館用餐,這道佳餚一定是必點之菜。

「麻婆豆腐」是中國的名菜,屬於中國四大菜系中的川菜。但是由於味美又下飯,因此有些湘菜或其他地方菜館也會烹出這道菜,雖然不是很道地,但是也別有風味。麻婆豆腐主要的食材是豆腐,加上一些牛肉或豬肉碎末,再佐以豆瓣醬和花椒、辣椒等調味。其中「麻」是來自花椒,而「辣」則是來自辣椒,這道菜最足以突顯出川菜「麻辣」的特色。
至於「麻婆豆腐」名稱的由來,也有各種不同的傳說。相傳這道菜最初是在同治初年由成都市北郊萬福橋邊一家名為「陳興盛飯舖」的小餐館老闆娘陳劉氏所創。由於陳劉氏的臉上有麻點,因此當地人都稱她「陳麻婆」,而她發明的燒豆腐就被稱為「陳麻婆豆腐」。後來這道菜大受歡迎,食客們因不知店名,就泛稱為「陳麻婆豆腐店」。雖只是個小店鋪,卻與當地有名的「正興園」、「鍾湯圓」等筵席名店齊名。很多饕客都仰「陳麻婆」大名,卻不知其店名。甚至很多客人不嫌四、五里路途之遙,也爭相前往品嚐。
又有傳言道,有次某閒者看到老闆娘臉上留有麻痕,便戲稱其為「陳麻婆豆腐」。此戲言不徑而走,遂成為千年美談。此飯鋪也因此稱為:「陳麻婆豆腐」。後來某清末文人馮家吉慕名而來,吟詩描述麻婆豆腐曰:「麻婆陳氏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簾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此詩即收錄於清代「錦城竹枝詞百詠」中,此後即吸引很多文人騷客經常來此聚會。
依據1909年成都通俗報社出版清末傅崇矩着的「成都通覽」之記載,已將「陳麻婆之豆腐」的店名,列入與包席館正興園、赖湯圓等店齊名的23家「成都之著名食品店」目錄。除了「錦城竹枝詞百詠」之外,「芙蓉話舊錄」對陳麻婆創始麻婆豆腐的歷史也有詳細的記述。
由此可知,陳麻婆豆腐早在清朝末年便被列為成都著名菜餚。陳麻婆川菜館雖然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歷史,但是由於陳麻婆豆腐在歷代傳人不斷的努力改良之下,迄今仍然盛名不衰。
據說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特色是用菜油和黃牛肉。烹飪手法則是先在鍋中放入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後放一大把辣椒粉末,接着下牛肉,煮到乾酥時再下豆豉。然後放入豆腐,稍微加水調匀,最後才蓋上鍋蓋用小火將湯汁收乾,起鍋前再撒上花椒末即告完成。
又根據當地文獻的記載,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的特色是採用芥花籽油和黃牛肉烹煮。先將一大勺菜油倒在鍋中煎熟,然後下牛肉碎末,炒到乾酥後撈起,再將剁碎的郫縣豆瓣放入留底油炒出紅油,接著下海椒麵、豆豉和蒜末,炒出香味後加入高湯,然後下牛肉,再放入豆腐,以推勺稍推均勻後,蓋上鍋蓋用小火將湯汁悶乾,起鍋前再灑上花椒粉和青蒜苗。
由於陳興盛飯鋪是鄉間小舖,早期店內並未準備牛肉和菜油等食材,食客必須自行先到肉舖買肉、到油鋪打油,然後將食材交給飯鋪的師傅來料理。稍後店鋪生意興旺,才開始由伙計代客到街上打油買肉。
此後麻婆豆腐廣為饕客所喜受,開始流傳全國各地,做法也因應各地的口味,而有許多不同。其中最大的改變之一,卻是陳興盛飯鋪自己所做的調整,他們將材料的牛肉改為豬肉,因為老食客們對此改變評價不一。因此後來又改回牛肉,但以豬肉為主料的烹法也被各地廚師和食客所接受,其次就是增加了以豆瓣醬做為佐料的烹飪法。
這道四川名菜也在1949年大遷徙的時候傳到了台灣,由於材料便宜,做法簡單而美味下飯,因此很快的成為口碑極佳的名菜。台灣在1960年代烹煮此道料理時,必定使用花生油,肉品則不限牛、豬。做法是在肉材炒熟後,加入豆瓣醬、豆豉、紅椒粉、醬油、鹽、糖,經過爆香後加入豆腐塊、高湯,滾煮後再加入蔥、薑、蒜,然後調太白粉勾芡,起鍋前再加花椒粉和麻油,強調麻、辣、燙、鹹,作法材料及烹序也都有若干變化。
現在的麻婆豆腐,已有很大的變化,口味也更為多元,甚至使用豬腦或牛腦代替豆腐的做法,製作過程相同,被稱為「麻婆腦花」,但是並不普遍。
日本的中華料理,「麻婆豆腐」也是很熱門的菜餚,最初是由一位四川廚師陳建民首先傳到日本,並依照日本人的口味稍作調整。日式的麻婆豆腐不太使用花椒,而另外使用牡蠣油和紹興酒,並以甜麵醬或八丁味噌作為醬料。後來日本也使用摻有花椒的四川口味,稱為「四川麻婆豆腐」或「陳麻婆豆腐」。
後來又演變為日式快餐的「麻婆豆腐蓋飯」,受到廣泛的歡迎。現有的其他變化組合吃法還有:麻婆豆腐燴飯、麻婆豆腐麵、麻婆豆腐包子、炸麻婆豆腐餅,還有比較少見之以熱麻婆豆腐拌涼麵等做法。
如今「麻婆豆腐」已經遠渡重洋,傳到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從一味家常小菜一躍而登上國際名菜之列,是始所未料的事實。
因此「麻婆豆腐」在世界各地的華埠,也都成為響噹噹的中華名菜,但是各地餐館師傅也會因應當地的口味、食材、習俗、喜好,而稍做調整。例如美國舊金山華埠一家中餐館的麻婆豆腐,就加入了豆豉和白菜的揚州做法;而日式的麻婆豆腐,則佐以清淡小菜、湯類而做成套餐,有些餐廳也將豆腐絞碎,做成麻婆豆腐湯羹。
現在也出現了一種改良式的麻婆豆腐,也就是不放辣椒,但是有絞肉、醬油及豆瓣醬的香味,再灑上磨碎的花椒粒和一些蔥花作為點綴,不但可以增加香味,也讓菜色變得好看,有點像紅燒豆腐的風味。如果喜歡辣味,可以自己放點乾辣椒、紅辣椒或是紅油。
現在也有調製各種包括魚香茄子在內的「麻婆醬」,甚至「麻婆罐頭」,只要加入一把韭菜花變成「蒼蠅頭」, 加入兩把冬粉就是「螞蟻上樹」等等。
每位廚師都各有他們的巧思,讓美食者享用各種不同的口味,這就是烹調師傅們的成就,也是飲食界的文化。

被遺忘的傳統節慶──天貺節
作者 ‧ 編輯部 ‧
阿嬤說:「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
在台灣,很多人都幾乎忘了有一個傳統節日就是農曆六月初六的「天貺節」。這個節日,俗稱「六月六」。「六月六」只是一個小節日,沒有甚麼特別熱鬧的活動,主要是祭神、藏水、曬書、曬衣服、被褥;人畜洗浴、驅蟲,祈求晴天等等活動,幾乎都和夏季的酷熱有關。而且這天也是女兒回娘家的日子,故又稱「回娘家節」、「姑姑節」、「蟲王節」等。
「天貺節」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文化節日之一,現在已經逐漸式微。傳說天貺節是和大禹的生日相關,又說是玉帝將天門打開以賜福黎民之日,故又稱開天門、天門節。在民間的農民曆中,人們將「天貺節」這一天視為「開天門」之日,當天為「南天門大開」。此乃源自於民間流傳的說法,即玉皇上帝會在黃曆六月初六這一天開啟天庭大門,任何有緣人都可以瞻仰玉皇大帝的御顏。庶民甚至可以向玉皇大帝祈求寬宏大量赦免自己無意犯下的過錯。
據安平縣雜記:「六月初六,俗名是『日天門開』,人家競曝衣服,謂不虞霉爛。」又據「宋史」記載,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六月六日,因為天書再降,皇帝敕封此日為「天貺節」,「貺」即賜與之意。這天也是補運的日子,官方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民眾可以祈求消災解厄,萬事如意。
慶祝天貺節各地習俗略有差異。台灣的善男信女可以在初六或初七於宮廟慶祝天貺節,祭拜玉帝、天神,以祈求補運。在祭拜祈福後會播撒拜祭後的喜糖讓信徒們分享。現在的一般民眾大都自行準備祭品到寺廟祭拜補運。這類補運習俗目前在台北的關渡宮、行天宮、松山慈祐宮、板橋慈惠宮、艋舺龍山寺、艋舺青山王宮、艋舺祖師廟、西門町媽祖廟、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大龍峒保安宮等知名廟宇都很
盛行。
從前中國各地的風俗也各有相異,例如:在北京有喝綠豆湯、食用肉包、炒韭菜、煎茄子和煎餅等習俗;華北地區吃饅頭,西北地區則吃烙餅;在山東有些地區,還有吃羊肉的習俗,據稱夏季吃羊肉,有以毒攻毒的作用。在中國南方潮州汕頭地區因為西瓜產季已過,因此六月六以後就較少吃西瓜了。江、淮一帶則吃茯苓糕和炒麵。由於這個時節的天氣開始悶熱,因此有些地方也盛行郊遊、賞荷花,以解暑氣。此外,據說從前在元、明兩朝的中國南方,習慣將每年六月六定為洗象日,後來則逐漸演變成替貓、狗等寵物洗澡。
民間相傳的「六月六,曬紅綠」也是傳統民俗之一。「紅綠」,指的就是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衣服。民諺曰:「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初始是因為皇宮內每年都在此吉日為皇帝曬龍袍。後來從宮中傳至民間,家家戶戶起而效尤,也在這一天將收存於箱櫃中的衣服取出,曝曬在晴朗的陽光之下,可以去潮去濕,此後即久而成俗。此外也有更優雅的傳說,就是要選在六月初六這一天曬書。究其緣由,相傳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印度取經回國,於過海時經書不慎被海水浸濕,於是在六月初六天氣晴朗之日,將經書取出曬乾,此後六月初六就被視為吉利的日子,而成為曝曬書畫以防霉蛀的吉日。
在博大精深的漢人文化中,留下了很多深具意義的習俗,姑且不論其是否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但是其所留下來的精神,仍然傳衍著我們固有傳統文化的

內涵。


編輯後記
作者 ‧ 主編 ‧
進入新的扶輪年度,首先要祝賀各地區、各扶輪社新上任的領導團隊,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編者也非常感謝各位讀者在過去一年來的鼓勵和指導,使我們的刊物能夠在穩定中成長。
年度伊始,我們爰例刊登新任國際扶輪社長梅塔的文告,他在文中剴切的闡述年度主題「以服務改善人生」的精神意義,並且提示了「更壯大,做更多Grow more and Do more」及「一個帶一個Each One, Bring One」的概念,以激勵我們所有扶輪社員要努力於強化扶輪,才能做更多的服務事業。我們也在「織夢人」一文中轉載了好幾位梅塔社長之親友們的談話,從這些談話中使我們更深入的瞭解他令人尊敬的人格特質。
國際扶輪基金會除了刊登主委文告之外,本期也公布了基金會新的資助模式,我們也將其刊出以供社友了解。
我們每期的「世界各地的扶輪計畫」單元,登載了世界上很多各式各樣的服務活動計畫,這些案例都可以作為我們規劃服務活動的借鏡,使我們的服務計畫能夠更為多樣化,也更能兼顧各種不同的需求。
同時我們也依例介紹新上任的台灣12地區的總監,希望大家都能從這裡更認識我們新任的地區領導人。
這兩年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時候,國際扶輪台灣總會立即雪中送炭,邀集3490及3521兩地區共同勸募款項,捐贈COVID-19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給政府衛生相關單位,多少解決了部分燃眉之急。
在文學藝術領域方面,林千鈴前總監的「獻身革命的藝術家」;吳蓓琳前總監的「中國玉器之『美』與『德』」都是很有內涵的佳作,歡迎各位讀者細細品味。
蔡政憲社友所撰的「精準健康新趨勢」,從基因醫學談今後人類的保健趨勢,對於現代人的保健觀念有新的突破,值得我們參考。
本年度開闢的專欄中的「老建築的巡禮」,在編者的拋磚引玉之下,終於獲得劉顯彰社友的響應,為我們撰寫「歷史的軌跡── 彰化銀行總行」的佳作,謹此致謝。我知道在台灣各地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一些精緻的老建築,包括舊官廳、老宅邸、禮拜堂等等,我們希望各位讀者在你們所屬的地區尋覓這些遺跡,為台灣的老建築留下一些影像紀錄;同樣的我們也需要一些老照片,尤其是具有歷史的資深扶輪社,應該都留下不少值得我們懷舊的老照片,我們希望能夠提供給大家分享,讓我們細細探索早期台灣扶輪社的動態。
在展開新扶輪年度的今天,本刊仍然懇切的要求各位扶輪先進,繼續惠賜佳作,將各位的所學所知,以及生活經驗,編織成文與所有讀者分享,期能發揮本刊做為扶輪社友園地的功能。也希望各位讀者繼續指導鞭策,謝謝各位。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