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月刊 2025-08月號

目錄 CONTENTS

顯示更多內容
2025/08/01  閱覽數 1145  單一章節 分享至
一、世界扶輪新知
ROTARY WORLD NEWS

社長文告
歲歲年年,月月如此
月雖是社員暨拓展新社月,但我們對扶輪成長及連結的承諾卻是全年無休的。當我們戮力於拓展扶輪之際,也同步提升了服務、領導、開創持恆改變的能力。
社員人數的增長絕非僅止於數字,它的重點在於開啟更多扇門,在於號召更多人投入時間、才能、熱忱於超越小我的宏大事業。我們歡迎新社員時,不僅引入嶄新思維及活力,更得以擴大我們的影響力,強化社的健全發展,並確保扶輪能與時俱進,不斷演變以符合世界潮流。
請各位謹記在心,現今要建立非傳統模式的社已具備極大彈性。每當我看到這些創新社蓬勃發展,為新進及潛在社員提供更多交流及服務的管道時,總是深感振奮。
在韓國,衛星社的蓬勃發展為近千名新社員在扶輪中找到歸屬,開創無限契機。在羅馬尼亞,扶輪社員、扶青社員,及扶輪少年服務團團員之間的密切協作,為未來領袖人才的培育奠定深厚基石。在印度,一些扶輪社員因共同興趣而齊聚一堂,無論是追求專業發展或熱衷服務志業,這些連結都深化他們對扶輪的承諾,並從中尋獲無比樂趣。我們也欣喜見到主題社在東南亞、非洲及歐洲等多元地域蓬勃發展。
其中貫穿一脈的共同點在於:凡是社員人數有所增長的社,皆將社員發展視為首要之務,並且勇於嘗試、推陳出新。扶輪的發展從不侷限於單一結構或傳統。我們是一個由採取行動的人所組成的全球網絡,這意味著扶輪能容納多元模式的社、多樣的服務方式,以及多條通往扶輪組織的康莊大道。
這股創新精神同樣引導我們進入新的社區。無論是在從未設立扶輪社的地方 ―― 抑或是扶輪社曾一度成立卻又沉寂的地點 —— 扶輪社員都正積極尋求拓展扶輪之道。他們在尋找有發展潛力的區域,致力於打造能充分反映當地特色與社區需求的社。
每一位社員在這趟旅程中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無論您是引薦友人加入貴社、支持新的例會模式、與扶輪計畫前受獎人重新連結,抑或僅是分享您的扶輪故事,都是在為本組織的日益茁壯與活躍貢獻一己之力。
扶輪社並非任何人的私有財產,它是我們傳承給下一代的珍貴禮物。當我們悉心呵護這分禮物,廣邀他人共襄盛舉時,便能確保扶輪持續成為一股行善的強大力量。
讓我們將社員成長列為首要之務 ―― 不僅止於八月,而是歲歲年年,月月如此。藉由友誼、創意,及共同的目標,我們將攜手壯大扶輪,一起「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


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主席文告

認識我們

多數人在加入扶輪時,對於扶輪基金會即便不是一無所知,亦是所知甚少。
社員暨拓展新社月正是彰顯社員與扶輪基金會之間強大連結的絕佳時機。
那些被扶輪吸引而來的人無不深切關懷其社區,渴望做出實質貢獻。他們尋求有意義且能親身參與的服務方式 —— 而扶輪基金會正可為其提供這些寶貴機會。
主題社是新社員在扶輪中尋獲使命感的一種絕佳方式,這些扶輪社也為扶輪基金會注入了新的活力及豐沛能量。我特別邀請了其中一個主題社的社長瑪麗索‧奇亞內洛(Marisol Chianello)來分享她的觀點:
「身為一位公益律師,我長久以來都認為自己無暇參與扶輪。但當我聽聞一個以特定主題為導向的網路扶輪社 —— 5280地區心理健康及福祉網路扶輪社成立時,我便覺得自己非加入不可。
短短三年內,本社為南加州的心理健康需求提供莫大支持,並頒發數千美元的獎學金給該領域的研究生,其中包括今年一名來自烏干達的學生。
就在數月前,我們第一個全球獎助金申請案獲得核准,為2023年土耳其東南部地震的倖存者,提供實體與數位兼具的心理健康支持。
透過我們的服務,我們吸引了來自美國各地的新社員,其中不乏在其他情況下或許不會加入扶輪的女性及較年輕社員。像我們這樣的主題社,為那些致力於特定志業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意義非凡的切入點 ―― 更有扶輪的全球影響力與基金會的鼎力支持作為後盾。」
瑪麗索的故事提醒我們,當扶輪服務與扶輪基金會的支持結合時,一切皆有可能。我不禁思索,有多少主題社的社員在入社之初便已充分瞭解扶輪基金會的豐富資源?又有多少現有扶輪社可以與這些團體合作申請獎助金呢?
在我們持續創建新的扶輪社及扶青社、並廣納新社員之際,務必將扶輪基金會置於首位。扶輪基金會能豐富社員的參與體驗,支持社的持續發展,並深化我們所帶來的影響力。
扶輪基金會不僅僅是資金的來源,它更是一張通往無限機會的邀請函。它是「扶輪是誰」的鮮活寫照。
當新社員加入我們或成立新社時,扶輪基金會也能成為其扶輪體驗中不可或缺的關鍵
一環。



2026國際扶輪年會

悠遊假期 輕而易舉


扶輪社員是一群熱愛探險的夥伴,他們善用一年一度的國際年會,深入探索主辦城市與周邊區域的景色及文化,且經常與國際扶輪的好友結伴而行。明年6月13日至17日,當您蒞臨台北參加國際扶輪年會時,將會發現有無數的度假勝地可供選擇 —— 其中許多景點就在會場附近。
在這座現代化都會,群山向來近在咫尺。距離展覽中心不遠處,您可以搭乘臺北市立動物園(園區內還有大貓熊及台灣穿山甲!)外的貓空纜車。沿著山坡緩緩上升便可抵達山頂的步道,沿途經過烏龍茶園的梯田風光,或可挑選一間茶館停留,品嚐熱騰騰的餃子,再從容啜飲一杯用當地茶葉沖泡的茗茶。
探索台北的旅程或許會引領您前往夜市品嚐道地小吃、泡泡溫泉、參觀典藏古老珍寶的博物館,或是登上城市天際線的顯眼地標 —— 台北101 —— 頂端的觀景台。此外,您還可以從台灣數千座有不同信仰及民俗神祇的寺廟中,擇一間(但多多益善!)深入探訪。
您的家人或同行友人皆歡迎參加年會。當我們集思廣益,擘劃如何讓世界更加美好時,當然是人越多越好。年會的盛大舞臺活動,是一場場激勵人心的感官饗宴,令觀眾為之目眩神迷  ——  其中不僅包含扶輪傳統的國旗繞場儀式、諾貝爾獎得主等舉足輕重的世界級人物,更有令人難以忘懷的歌手、舞者及其他表演者。
請依據年會老少咸宜的精彩展覽內容來規劃您的旅行。此外,台灣的扶輪主辦單位將精心策劃專屬體驗與在地遊程,讓您輕鬆飽覽寶島風光。您的下一趟假期已然安排妥當!。

詳情及註冊請至convention.rotary.org。


2025年6月及「7月」國際扶輪理事會會議摘要
2024-25年度國際扶輪理事會於2025年6月14日舉行一次特別線上會議。6月19日,理事會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立,與國際扶輪年會一起,舉行了實體會議,審議了6個委員會報告,並做出32項決議。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理事會於年會結束後的6月26日舉行會議,討論未來一年的工作,並在就職前通過了各項運營決議,這些決議將於7月1日生效。
行政管理
理事會
  • 在6月14日特別召開的線上會議上,選舉阿瑞佐Francesco Arezzo為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社長,以填補當時的社長當選人甘瑪葛Mário César Martins de Camargo辭職後的空缺;
  • 指定以下為2025-26年度下列地帶的國際扶輪理事提名委員會的開會地點:
4地帶:印度德里
6地帶:印度加爾各答
10A地帶:菲律賓馬尼拉
12地帶:韓國昌原
15地帶:德國科隆
24A地帶:巴西阿曼拜
26地帶: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30地帶: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
並為每個委員會指定一名召集人;
  • 同意2028年立法會議代表的任期於2026年1月1日開始,至2028年6月30日結束,並要求各地區總監於2025年12月31日前向秘書處提交人選。
社與地區
理事會
  • 鼓勵扶輪社員、地區及地帶領導人支持年輕領導人組成區域性或國際性前受獎人協會或跨地區資訊組織網絡;
  • 同意恢復為8地帶區域化試辦計畫再提供一年的資金。
會議
理事會
  • 暫定以下城市主辦國際扶輪年會:
    • 阿聯酋杜拜,2027年6月26日至30日;
    • 美國夏威夷檀香山,2032年6月5日至9日。
財務
理事會
  • 核准2025-26年度預算:總收入1億3790萬3千美元,總支出1億3812萬4千美元,動用儲備金38萬5千美元;
  • 核准使用1億2,592萬8千美元非限制用途捐款,作為2025-26年度扶輪基金會計畫預算。
2025-26年度國際扶輪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決議
理事會
  • 核准理事范德普爾Alain Van de Poel擔任2025-26年度國際扶輪副社長;
  • 核准理事伊克斯Patrick Eakes擔任2025-26年度國際扶輪財務;
  • 同意2、9、13A、17A、21B、25B、28與
  • 33地帶應在2025-26年度選出該地帶的國際扶輪理事提名委員會,以選出自2028年7月1日起在理事會展開任期的理事;
  • 成立指導委員會,展開國際扶輪細則規定的程序,檢討扶輪34個地帶的組成,包括建議的標準、指導方針及時程表。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5/7/3(未經國際扶輪審查)
資料來源:國際扶輪Highlights from the June and “July” 2025 Rotary International Board of Directors Meetings,轉載請註明出處。


2025年6月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會議摘要
2024-25年度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會會議於2025年6月26日在加拿大亞伯達省卡加立,與國際扶輪年會接連召開,由主席梅隆尼Mark Maloney主持。會議期間,保管委員會審議了6個委員會報告,並做出了19項決議。2025-26年度保管委員會隨後立即由主席柯納克Holger Knaack主持,會議討論了未來一年的工作,並在保管委員就職前通過了一些營運決議,這些決議將於7月1日生效。
計畫與獎項
保管委員會
  • 核准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非洲區域、WHO東地中海區域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供5,000萬美元的「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PolioPlus)獎助金,用於根除小兒麻痺的工作,包括監測及營運支援、社會動員、技術援助與疫苗採購;
  • 修訂政策,規定扶青社員有資格獲得「無小兒麻痺世界國際服務獎」(International Service Awards for a Polio-free World);
  • 核准對「大規模計畫」獎助金競賽的審查予以優化,自2025年9月開始,並同意下一次大規模計畫獎助金競賽將在本次審查結束後開始。
基金發展
保管委員會
  • 核准使用世界基金2024-25會計年度未動用的計畫獎助金預算,以達成5,000萬美元的「根除小兒麻痺等疾病計畫」募款目標。
財務
保管委員會
  • 重申2025-26年度的捐獻預算為3億7,212萬5千美元,淨投資收益預算為6,585萬2千美元,計畫獎助金支出預算為3億1,427萬1千美元,以及扶輪基金會營運預算為7,462萬6千美元。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5/7/3(未經國際扶輪審查)
資料來源:國際扶輪Highlights from the June 2025 Rotary Foundation Trustees Meeting,轉載請註明出處。


恭賀國際扶輪前理事劉啟田榮選為
2027-28國際扶輪社長提名委員會委員

國際扶輪秘書長姜修果John Hewko於2025年7月1日將完整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33地帶)2025-26年度的社長提名委員會委員名單通知國際扶輪理事,副本抄送扶輪基金會保管委員及國際扶輪理事當選人。
函中說明該委員會將於8月4日在伊文斯敦召開會議,也聲明國際扶輪的選務委員會已於7月1日開會並證實17、21、23、33地帶扶輪社為這四個地帶要各選出一名2025-26年度的2027-28國際扶輪社長提名委員會委員及候補委員的選舉結果。
秘書長姜修果請大家注意,前國際扶輪社長歐琦珂已指派前保管委員Young Suk Yoon擔任11地帶的該委員會委員及前理事卡斯騰Hans-Herman Kasten為15地帶的該委員會委員,因為這兩個地帶沒有可服務前理事。
台灣的國際扶輪前理事劉啟田PRID Surgeon(3501地區楊梅扶輪社)榮選為9地帶的2025-26年度的國際扶輪社長提名委員會委員。台灣扶輪月刊謹申祝賀之忱。


國際扶輪社長當選人演講辭
阿瑞佐Francesco Arezzo

2025年6月25日

下午好,扶輪!
人生瞬息萬變。
我得知自己被選為國際扶輪社長的消息時正在參加地區年會。當時我正坐在一位好友身旁,從手機收到一封郵件 ―― 但我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所以我只是靜靜地坐在那裡,沉默了幾
分鐘。
隨後又收到一封確認郵件。我仍然不得不保持沉默。又過了幾分鐘,一位扶輪社員拿著手機朝我走來,向我顯示一則宣布我當選社長的臉書貼文。片刻之後,400多人圍了上來。
在我繼續講下去之前,我想表達我對社長提名人尹商求的熱愛、支持與深深的欽佩,感謝他勇敢而鼓舞人心的致辭。尹商求透過他的領導力使我們成為一個更好的組織,也透過他的友誼使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我還要感謝我的朋友甘瑪葛Mário de Camargo成為扶輪社員長達40年,以及他為扶輪所做的奉獻和服務。我知道,在他即將開始社長任期之前辭職下台對他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們都理解,並希望他很快能透過友誼與大家再度保持聯繫。
最後,我要感謝歐琦珂社長與扶輪社理事會賦予我領導這個偉大組織的機會。
過去一年,扶輪以堅定的心志與決心因應全球挑戰,開拓和平之路,並將神奇扶輪傳播到世界各地。
歐琦珂社長,您過去一年的領導能力有許多值得您引以為傲之處。但我特別要指出的是,您、您的志工助理們以及國際扶輪工作人員舉辦了迄今為止最好的扶輪年會。你們都應該感到自豪。
現在輪到我了。我必須承認,經過四天的談話,我很難再說出之前沒有說過的話。
我們面前有一年的服務時間。正如我一週前所說,當時我正和孫輩們在家的客廳裡玩耍,兩天後,我搭機飛抵這裡,腦子裡充滿了各種想法、疑惑和困惑。國際扶輪社長通常有兩年的時間來規劃他們的年度計畫,而我只有兩週!
好吧,我對自己說,別失去冷靜。讓我們從基本原則開始。
讓我們從我們的年度主題「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開始。讓我們仔細研究一下。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凡的文告,簡潔明了,卻又極具影響力。
團結:團結、和解、凝聚。團結可以用兩種不同的方式來理解。你必須在空間和時間上團結起來。在空間上的團結意味著讓所有社員,而且不僅僅是社員,都參與我們的服務。這意味著讓作為合作夥伴的組織、地方行政部門和其他志工協會也能參與其中。
簡而言之,這意味著「增加我們的影響」。
這意味著增加我們的社員人數。在扶輪世界的許多地方,我們沒有成長。事實上,多年來,我們的社員一直在流失。這仍然是我們今年必須重點關注的行動領域之一。增加社員人數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提高社員保留率。我們流失了太多社員,尤其是過去兩、三年新加入的社員。
也許他們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也許社的體驗不如他們預期?提升社的體驗必須是今年的另一個當務之急,充分利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可能性,並靈活因應。讓我們更加善用新類型的社,例如衛星社或有目標的社。讓我們無限發揮創造力,讓我們將新類型的社融入我們當地的文化和傳統。
團結也意味著擴展我們的觸及,不僅要努力造福當地社區,也要因應需求嘉惠國外社區。
簡而言之,團結意味著一起和諧工個作,搭建橋梁,讓盡可能多的人參與,以達成更多、更有效的結果。
「團結」也可以理解為時間上的團結。換句話說,它指的是需要與前人及後人一起,平穩合作。一個年度的專案可能會效果有限。為期一年的專案很少能帶來改變,總是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如果我們真正想改變世界與人們的生活,就必須規劃更宏大,為期多年的專案。我們的任期可能只持續一年,但我們必須與前人與後人一起努力,共同規劃。
切記,這絕對不是我的一年;這永遠是,而且只是扶輪的一年。
我們響應召喚,要放下自我,為扶輪與我們所服務的社區行善。
為了行善。我們團結在一起是為了什麼?為了人類的福祉。「為了行善」顯示了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我的目標是什麼?
首先,除了增加社員之外,還有根除小兒麻痺。我們總是年復一年離成功只有差幾步之遙。
但現在我們已到達目標 ―― 每年我們都在不斷接近 ―― 我們有責任實踐多年前許下的承諾。我們做得到 ―― 我們擁有資源、合適的合作夥伴,我們擁有無限的毅力。我們能做得到。我們一定會做到。
最後一個目標是和平。
就是這樣:小兒麻痺、社員人數、和平。
我所說的和平是什麼意思?
對我來說,和平是我們最擅長的,也是我們每天做的事。把年輕人送去和平中心,或是送年輕人去另一個國家參加青少年交換專案,都是在為和平而努力。
預防與治療疾病也是在為和平而努力。在沒有清潔飲用水或衛生設施的地方提供清潔飲用水或衛生設施,也為和平而努力。
讓婦女在安全的環境中分娩並照顧她們的孩子,也是為和平而努力。
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支持女孩教育,為那些無法開創事業的人提供經濟援助,這一切都是為了和平。我們是一個偉大且龐大的機器,一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致力於締造和平。
更多背景資訊,請參閱我們的願景。
「一起」。這個詞必須始終在我們所有的工作場所中清晰可見。
一起。孤軍奮戰,我們將一事無成,任何困難都將顯得難以克服。讓我們放下,不要做那個象牙塔裡自以為是的超人,改為學會珍惜團隊價值,善用我們無窮無盡的不同技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孤軍奮戰,我們必將失敗;一起攜手則會共贏,永遠如此。
我們展望世界。我們放眼長遠,在對未來的願景中,我們傳遞著我們的夢想。
夢想不可或缺。上個世紀的一位詩人說過,當你停止夢想的那一刻,你就開始走向死亡。永遠不要停止夢想。
夢想源於熱情,並反過來激發熱情。如果我們不能夢想,也不能讓我們的社員有夢想,我們將不會有成功的一年。
但僅有夢想是不夠的。我們必須行動。我們是採取行動的人。
最後,我想告訴你們一個故事。
許多年前,一位年輕的專業人士加入了一個扶輪社。他立即展現能力奉獻自己,並盡力與人合作。
幾年後,有人邀請他擔任社長。他拒絕了,因為他患有口吃,而且一想到要經常公開演講就感到害怕。
但社友們的極力堅持最終說服了他。在社友們的支持和愛戴下,他順利通過了試煉,開始服務地區。
幾年後,他們又薦請他擔任總監。他再次婉拒,因為對著人數有限的朋友與熟人演講是一回事,而對著人數龐大、幾乎素不相識的聽眾演講又是另一回事。但他們說服了他。
一次又一次,這種經驗都是正面的。長話短說,幾年後,他成為了國際扶輪的理事,而現在,此刻,他站在你們面前,成為國際扶輪的社長當選人。
偉大的西西里作家路易吉‧皮蘭德婁(Luigi Pirandello)曾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戴上面具來面對外界,不讓任何人看到我們真實的個性。在我登上這個舞台之前,我摘下了面具,現在,我赤裸裸地向你們展示自己。
我向你們展示我的恐懼和缺點;我也告訴你們我的夢想。
而我把這一切 ―― 夢想、恐懼、缺點 ―― 作為一份禮物送給你們。我請求你們把你們的夢想送給我。我們每個人的抽屜裡都藏著許多夢想。讓我們團結他們,讓我們創造一個偉大的共同夢想,將我們團結在一起,激勵我們,改變世界,也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採取行動,為我們的社區服務。
我欠你們,因為扶輪改變了我,深刻地改變了我的人生。
如果那個曾經害怕出醜而不敢在社裡演講的年輕專業人士,現在能夠站上舞台,用一種非母語的語言,向上萬的觀眾演講,那麼,這一切都要歸功於我生命中遇到的所有扶輪社員,他們一直支持我,用他們的愛包圍著我。
我相信,你們會給予我在扶輪一直得到的所有支持和愛。
在一起,我們可以團結起來。
我們可以團結起來改變生活,包括我們自己的生活。
我們可以團結起來,改變近在咫尺、遠在半個地球之外的社區。
我們可以團結起來,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不僅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子孫後代。
我們一起攜手,團結行善。
我愛你們,也請你們多愛我一點。
謝謝大家。

台灣扶輪月刊譯2025/6/30(未經國際扶輪審查)

資料來源:國際扶輪網站2025年國際年會演講
與報導之:RI PRESIDENT-ELECT’S REMARKS (c25-speech-arezzo-en)。轉載請註明出處。


世界各地採取行動的人
美國
為了幫助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的人,薩米特(Summit)郡弗里斯科(Frisco)扶輪社開始每週在科羅拉多州的滑雪小鎮免費提供一頓晚餐。16年後,他們依然堅持不懈。今年1月,該社及其合作夥伴提供了第20萬份餐點。「住房和抵押貸款危機深深影響了薩米特郡的人,因此在2008年11月,我去了該郡的一個非營利組織,詢問負責人需要什麼來幫助人們度過難關。」扶輪社員黛博拉‧海格(Deborah Hage)說道。「對於那些流離失所、住在車裡或借宿在沙發上的人來說,他們沒有辦法用食物銀行和食品發放機構分發的食物來準備飯菜。」在一個典型的週二晚上,100到500人 —— 兒童、家人們、退休人員,甚至還有純粹享受友情的捐贈者 —— 齊聚一堂,共享餐廳級的晚餐,共度美好時光。

加拿大
育空地區的狗狗們感到格外幸運,這要歸功於懷特霍斯-倫迪沃斯(Whitehorse-Rendezvous)扶輪社,該社透過烘焙、包裝和銷售寵物零食來籌集善款,該社的年度狗餅乾義賣活動自3年前啟動以來,已籌集約3,000加元,所得將捐給懷特霍斯的梅‧巴哈爾動物收容所和育空地區食物銀行協會。「這次籌款活動讓扶輪社員們聚集在我們各自的家中,享受愉快的社交活動,當地人也很喜歡給他們的狗狗吃餅乾。」該社甫卸任社長凱文‧拉姆齊(Kevin Rumsey)說。這道菜譜是拉姆齊的母親發明的,裡面有南瓜和花生醬。「我們總是賣光。」他補充道。「我們甚至送貨到家。」

75萬+小時
2009年以來在薩米特郡晚餐會
累積的志工服務時數
33億加元
2024年加拿大狗糧零售總額

希臘
去年12月,希臘網路扶輪社開始向全國各地的考古遺址和博物館運送輪椅。截至5月,該社與哈蘭德里(Halandri)、普雷韋扎(Preveza)、普西基科(Psychico)三個社已分發17台總值2,600美元的輪椅,受益機構包括米克諾斯(Mykonos)島的愛琴海海事博物館、帕特雷(Patras)考古博物館、ESIEPIN出版博物館、和基克拉迪(Cycladic)美術館。網路扶輪社甫卸任社長喬治‧斯塔夫羅普洛斯(George Stavropoulos)說:「這是一個覆蓋幾乎整個希臘的大型專案,計劃向14個博物館和考古遺址運送輪椅。」

盧安達
基加利高爾夫扶輪社的熱情遠不止於打高爾夫球。成立數月後,該社便開始支持旨在促進聾人社群和其他弱勢群體創業的計畫。11月,該社向盧安達全國聾人聯盟和「賦能未來」(Empower the Future,一個支持曾流浪兒童母親的組織)捐贈了十多台縫紉機、針織機和紡織熱壓機。這些設備價值約8,500美元,由社員捐款以及高爾夫錦標賽(當然)支付。「我們期待與盧安達聾人聯盟、「賦能未來」以及其他支持邊緣化社群的組織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該社公共關係委員會委員塔布維‧「梅洛」‧莫西(Tabvi “Mellow” Motsi)說。
2020年
雅典衛城安裝輪椅升降機和專用通道
西元681年
韓國義城郡孤雲寺始建年分

韓國
今年3月,韓國史上最大野火橫掃東南部,焚毀12萬英畝土地,迫使3.7萬人撤離。各扶輪地區迅速評估需求,向收容所與災區運送食物、飲水、衛生包等物資。透過扶輪基金會10萬美元資助,扶輪社員們更擴大援助範圍。扶輪社員們協助清理果園、在災區拆除危房。有些社員更出動重型機具參與義城郡孤雲寺重建。「災難突然降臨。」3590地區前總監Ung Seop Jeong說。沒有人有準備,但扶輪永遠與社區同在。



加入扶輪社
分享我的扶輪故事來吸引新社員 —— 這對你也有用
撰文: Hashim Taqvi
當我於2014年剛加入扶輪時,我就全心投入扶輪體驗,積極參與我們地區的活動和訓練會,並結識了許多出色人士。這些機會與人脈給我的服務與領導方面帶來寶貴的啟發。我很快便完全擁抱扶輪使命,並在導師們的激勵下,成為一名專注於發揮影響力的熱衷扶輪社員。
在地區訓練以及與資深扶輪社員的互動中,我瞭解到始終佩戴扶輪領章的重要性。它不僅是自豪感的象徵,也是開啟對話的契機。
有一天,我的朋友塔里克‧沙阿(Tariq Shah)注意到了我的扶輪領章,並向我詢問。我藉此機會分享了扶輪鼓舞人心的歷史、它的誕生歷程,以及它的第一個專案 —— 在芝加哥市中心建造一個公共廁所,以解決衛生問題。
我還講述了安大略省密西沙加(Mississauga) 9個扶輪社的聯合專案。我們與緬甸扶輪社合作,將400名婦女從奴役中解救出來,給予職業訓練,並贈與縫紉機來建立可持續的生計。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值得的專案,最終圓滿完成,對這些婦女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些故事深深打動了我的朋友。數日後,他受我們所做深具意義的工作所感召,決定加入我們的扶輪社。
這個分享扶輪歷史和影響力的策略幫助我推薦了許多社員,包括朋友和認識的人。這些服務和轉變的故事引起了深刻的共鳴,激勵其他人加入我們改變世界的使命。
從那時起,我又推薦了30位社員,並透過成立新的扶輪社來吸引更多人加入扶輪。
以下是我多年來行之有效的策略:
1 建立關係:專注於培養真誠的關係,並理解個人對服務的熱情。這幫助我以一種有意義的方式將潛在社員與扶輪的使命連結起來。
2 強調扶輪的影響力:確保潛在社員 —— 看到扶輪正在產生的更廣泛的影響 ―― 從社區倡議到全球計畫 —— 同時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能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3 參與和輔導:鼓勵新社員參加活動和訓練會,以增進他們的信心和參與。循序漸進地指導他們,幫助他們將自己想像成積極的扶輪社員。
4 運用故事:分享扶輪如何改變生活的個人軼事 —— 無論是我們服務的對象或社員本身。你的例子是強有力的激勵力量。你推薦新社員的努力不會被忽視。當我被表彰為社員發展會的會員時,我收到了國際扶輪前社長麥金納利的來信。我最近達到了社員發展會的銀級新社員推薦人。這不僅是我本人的榮譽,也是我所屬扶輪社和地區的榮譽。

哈希姆‧塔格威(Hashim Taqvi)是7080地區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市(Mississauga)社2024-25年度社長。



二、地區活動報導
DISTRICT REPORTS

財團法人中華扶輪教育基金會50週年
2025-26年度中華扶輪獎學金申請、
評審及頒發辦法

一、獎助對象:就讀於國內各大學研究所在學碩士班及博士班學生。
二、獎學金額:博士班:每名新台幣十八萬元。
碩士班:每名新台幣十三萬五千元。
三、獎助條件:國內各大學研究所在學青年具備下列條件者,得申請獎助。
(1) 確實需要本筆獎學金支付學費,以協助完成學術研究者。
(2) 在學成績優良,年齡三十五歲以下。
(3) 非扶輪社員(含名譽社友及扶青社員本人)子女及其三等親以內。
(4) 非在職進修者為原則。(凡持有公家機關或企業等單位之薪資所得者不予獎助。跟隨教授從事研究計畫,或擔任助教等之所得者,不在此限)。
(5) 承諾本筆獎學金不得挪為他用。
(6) 經由各地區扶輪社申請與取得推薦。
(7) 每一扶輪社以推薦一名學生為原則。但在2025年8月1日起至11月30日前捐款(含認捐承諾)每超過新台幣二十萬元得增加優先推薦博士班學生乙名,每超過新台幣十五萬元得增加優先推薦碩士班學生乙名,捐款愈多,優先推薦名額愈多。冠名捐款比照上述規定。
(8) 外籍生使用【冠名獎學金】或各地區當年度的【統一捐款】獎勵或 【社累積捐款】獎勵。
(9) 就讀國外大學的本國籍學生,使用【冠名獎學金】獎勵。
四、申請日期:
申請人於2025年8月1日起至10月20日止,填妥申請書一份連同相關證明文件向各地區扶輪社提出申請。(如有發現重覆申請者,即取消其資格)。
五、推薦日期及函送地點:
各扶輪社請依本辦法第三條第八項規定,於2025年10月31日前完成初審,並具函,以掛號信函郵寄各地區總監辦事處複審。(以郵戳為憑,逾期恕不受理)。
六、申請必備文件:(得獎與否,恕不退件)
(1)申請書 (請線上填報並印出提交) 1份
(2)申請人資歷表及家庭狀況調查表          各1份
(3)新學期在學證明文件及前一學年度(全年)成績單          各1份
(4)近三個月內全戶戶籍謄本正本或戶口名簿影印本 1份
(5)自傳及「對扶輪之認識」文一篇          各1份
(6)指導教授簽署之研究計畫及含系所長簽署之推薦書          各1份
(7)扶輪社推薦書 1份
(8)本筆獎學金運用計畫書 1份
(9)本筆獎學金不得挪做他用承諾書 1份
(10)申請資料檢核表 1份
(11)近一年內二吋大頭照(請黏貼申請書1張、資歷表1張) 2張
(12)個人資料提供同意書 1份
七、評審及公告:
  • 初審:由各扶輪社成立初審委員會,審核申請必備文件及家庭訪問。
  • 複審:由各地區總監辦事處成立複審委員會,就專業及人品等面試複審。
  • 決審:由基金會召開董監事會議審定得獎人名單並公告之。
八、獎學金之給付:每年一月至六月
(1) 一月份:於本基金會舉辦之頒獎典禮中統一頒發;
二月份:寄至各照顧扶輪社例會中頒發
三月份:於獎學生聯誼會迎新活動中頒發;
四、五、六月份:寄至各照顧扶輪社例會中頒發。
(2) 博士班:一月至六月,每月獎學金額三萬元;碩士班:一月至三月,每個月獎學金額二萬五千元,四月至六月,每個月獎學金額二萬元。
九、其他:受獎學生領獎期間,若有下列情形,即取消其受獎資格:
(1)違反給獎之任一規定者。
(2)未履行親至照顧社例會領獎,經照顧社通知仍未到者。
(3)素行不良,受校方記過等處分者。
(4)有任何妨害扶輪名譽之言行者。
(5)領獎期間已休學、或畢業、及連絡不到者。
(6)無故不參加受獎學生聯誼會者(受獎學生有義務參加受獎學生聯誼會)。
(7)不幸亡故者。


國際扶輪2025年卡加立Calgary 國際年會紀行
作者 3461地區2015-16年度總監 豐原社PDG Dental夫人陳虹雯
「一生至少要參加過一次國際年會。」
第一次參加國際年會是2014年澳洲雪梨國際年會,那年Dental擔任3461地區DGN,期間陪同參加完整的年會行程,在RT各場會議、學習不同地區國際會務之後,Dental發自內心感動地說:「哇,以後年年都想參加國際年會喔!」先容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是3461地區(2015-16年度)總監Dental夫人。
之後參加2016年韓國首爾、2017年亞特蘭大、2018年多倫多、2019年德國漢堡、2023年墨爾本、2024年新加坡和2025年卡加立。隨著歷次參加扶輪國際年會,領略多國不同的藝術文化、音樂美食、社區發展與扶輪服務。
參與扶輪‧改變人生:正是參加年會最佳詮釋。特別是2017年亞特蘭大年會台灣館由3460地區負責,和PDG Jim夫人和PDG Medicham夫人一起合作對外國友人介紹解說台灣各區服務計畫,印象深刻深具意義。而在2024年新加坡年會Dental遇到他擔任地區總監任內RI社長雷文壯伉儷。所以我也要呼籲「一生至少要參加過一次國際年會。」參加國際年會重溫友誼結交新友、激盪出服務計畫構想,賦予我們動力繼續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扶輪國際年會是扶輪家庭的世界性聚會,其目的在激勵社員並給予資訊。
6月21-15日國際年會在加拿大卡加立(Calgary)舉辦,當地人稱此地為(Moh’kinstsis)意思是肘部,指位於在弓河(Bow River)和肘河(Elbow River)會合處。其擁有大城市的便利設施,相對沒有大城市的問題,呈現出美麗友善城市,經典慶典則是卡加立牛仔節,因此代表物即是牛仔帽。更因公共設施的完善便利,成為198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所,1996年就曾舉辦過第87屆國際扶輪年會。
參加年會的感動
今年卡加立年會有兩段影片值得分享,一是WHO秘書長譚德賽演說。一是比爾‧蓋茲End Polio演說。共同指向根除小兒麻痺只剩最後一哩路,但因戰亂影響未能絕跡,仍需扶輪人再加把勁。特別是當我聽見來自奈及利亞的女孩用母語訴說她與家鄉的抗爭、對疫苗的渴望時,我內心的感動仍如泉湧。她的勇氣提醒我們,「根除小兒麻痺」(End Polio)不只是口號,而是持續不懈的信念。
全球和平集會,今年最重要的主題是Peace和平,參加卡加立年會增進國際瞭解就是一種支持和平的方式。相信和平就是懷抱希望,雖然俄烏戰爭持續中,反思台海緊張對峙,我們必須堅持樂觀以待做出改變。主辦方也著重此和平議題,年會也期望透過珍古德Jane Goodall和圖圖大主教等重量級人士來發表演說,激勵行動。卡加立有座著名橋梁即名為和平橋,年會期間更由扶輪和平行動團體設立的和平公園提供沉思空間。
友誼交流:3461地區有一個優良傳統,開幕式當晚是當屆DG之夜,DG感謝所有與會社友暨夫人並讓扶輪精神在地區內薪火相傳。他鄉遇故知,今年巧遇3501地區DG與PRID Surgeon並和不同地區社友交流。
準備好你的牛仔帽 旅遊行程
閉幕式完成後展開旅遊行程,班夫硫磺山纜車、冰川天空步道、路易斯湖畔、維多利亞花園…加拿大天然景致優美,洛磯山脈大山雄偉,重要的是人對了,到哪裡都是好風景,扶輪人相聚充滿歡樂。
分享旅遊心得
1.永遠清新年輕,在陌生的風景中找到自己。2.出去看不同的地方之後,會更珍惜自己的家國所在。3.腳力即生命力,人的衰老從腳開始,浪跡天涯馬不停蹄,讓雙腿有力,生命也因之旺盛。朝如青絲暮成雪,年華老去向誰言,春風若有憐花意,可否許我再少年。
結語:繼1994年乾杯在台北國際年會之後,2021年因疫情取消台北年會實體會議,經社友多方努力爭取2026年扶輪年會得在台北舉辦,誠屬不易。PDG Dental擔任年會推廣主委,扶輪職責所在,且是多年參加年會心得與啟發經驗,我想誠摯地邀請尚未參與過國際年會的社友們,踏出第一步,無論是與家人同行,還是獨自踏上年會旅程,都將收獲無比的感動與啟發。結交朋友激盪出服務計畫構想,年會是展現生命力的地方,2026年國際年會在我們的家鄉將迎接全球扶輪人。讓更多人看見台灣的美與扶輪的力量,就從你我的行動開始!
最後,願我們都能珍惜每一次與扶輪夥伴相聚的時光,在熱情與使命中找到屬於自己
的價值。願喜樂常伴左右,光明恆續心間。祝大家幸福常伴,永永遠遠。


團結行善,讓我們一起FUN轉世界
恭喜總監辦事處揭牌圓滿成功!

作者 台中文心社Minna周惠萍
7月1日一早,新民高中大禮堂已被各界祝賀花籃圍滿,扶輪旗幟飄揚,陽光燦爛,朗朗乾坤!9時多,已有許多地區貴賓抵達,迎接2025-26年度總監辦公室揭牌典禮。
扶輪巨星雲集,IPDG Steel心情愉快;歷屆總監滿面春風:PDG John、PDG Surgeon伉儷、PDG Tiger伉儷、PDG Bill、PDG Concept、PDG Music、PDG Medichem、PDG Jim、PDG Dental、PDG Joy、PDG Five、PDG Paper、PDG Trading、PDG Dentist、PDG Tony、DGE Lighting、DGN Planner,秘書長William,以及總監社 ―― 台中港東區社Villa社長與大家相見歡!
Sunny總監與秘書長William團隊的高人氣可見一斑,也展現今年3461地區Unite For Good的行動宣言!
10時半典禮準時開始,司儀引導流程,流暢明快,首先介紹3461地區Sunny總監賢伉儷、地區副總監PDG Bill以及地區諮詢主委PDG Five、總監特別顧問PDG Music,兩位也為今日典禮致詞增添光彩。 
Sunny總監致詞言簡意賅,卻相當親切幽默。他誇司儀男帥女美,尊歷屆總監為導師,讚社友為貴人,定位自我風格是:「這一年是充滿歡樂的年!」宣揚扶輪社是好玩的,自然行善天下,並且CUE扶青社員要叫他「Sunny哥」,不要叫他「Uncle」!現場一陣歡呼!
Sunny總監感謝各界相挺,策辦揭牌典禮,特別是台中港東區社Villa社長伉儷和全體社友幫忙;更感謝劉老師的幫忙和精彩表演,以及贊助單位Megane的屹星科技團隊,免費贊助典禮全程攝影、直播、空拍工程。
新年度Sunny總監也重視扎根工作,總監團隊會成立「圓桌會議輔導團」,藉由總監公訪時,在社務行政會議之外,另外安排扶輪知識增長之座談會,希望各社的小困難,地區能一起幫忙解決。
總監也感謝社友,台北國際年會3461地區是台灣地區除台北以外,報名率最高的!
新的一年,Sunny總監邀請大家一起來FUN轉世界,並祝大家身體健康,各社社運昌隆!
IPDG Steel感謝大家,並請大家支持Sunny總監。地區諮詢主委PDG Five盛讚Sunny總監在社會的影響力,「我們從青商會時代就一起搭檔,也創過青商會歷史。」「2017-18年我擔任總監時,Sunny是秘書長,我們一起創立7個新社,同心解決問題,非常感謝Sunny!」
「Sunny很優秀,不僅奉獻扶輪,也是靜宜大學校友總會的總會長;在地方宗親會,他有名望;他在清泉崗機場旁的西勢里,影響力也是第一名!以他的歷練和備受信賴,有機會引進新社友,也拜託大家能幫助他排除困難,完成使命!特別是國際年會要能舉辦成功。預祝Sunny揭牌順利,各社社運昌隆,大家身體健康!」
主持人Ian說,Sunny總監是「夏天熱情的陽光」;Sunny總監幽默的說,自己是「和煦」的陽光,不是烈日;總監特別顧問PDG Music說,Sunny總監是「溫柔」的陽光,當場清唱經典老歌〈You are my sunshine〉 。
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You make me happy when skies are gray
You’ll never know dear, how much I love you
Please don’t take my sunshine away
為七月天帶來溫柔的氣息!
當然吉日吉時,重頭戲是祥龍獻瑞與揭牌儀式。由新民高中舞龍隊帶來靈動的雙龍搶珠,雙龍獻瑞極為吸睛,寓意吉祥,當雙龍由舞台上來到總監面前行禮,也將美好、和諧、豐盛、快樂的2025-26年度帶到3461地區!
接著Sunny總監賢伉儷邀請19位貴賓共同擔任揭牌官,見證歷史一刻!當倒數完,揭下紅布,令人為之振奮!台上的笑容,台下的掌聲,四區跨屆,同心協力,團結傳承,這是3461地區的底氣!當然3461地區最美的是社友,整個揭牌儀式在全體大合照後圓滿完成,恭喜Sunny總監團隊風光上任,讓我們團結行善,與Sunny總監一起FUN轉世界!


哈布童鞋送愛到國境之南
作者 撰文:3462地區扶輪公益網委員Dollars林怡君
照片:3462地區扶輪公益網

HABU哈布童鞋主理人愛鞋成痴,專為孩子們設計時尚美鞋,董事長周東慶自2011年創業,隔年就開始捐贈偏鄉孩童新鞋,加入台中知識創新社後,這幾年更由扶輪公益網協助媒合捐贈偏鄉,15年來捐贈學童新鞋,累計超過10,000雙。

此次哈布童鞋送愛到國境之南,由國際扶輪3462、3510地區扶輪公益網協助媒合高雄、屏東偏鄉學校及社福團體,周董事長的好友廣東鞋業刘国魁先生也一同贊助此次的愛心活動。捐贈儀式於2025年6月20日分別在高雄中華民國牧愛生命協會及屏東恆春水泉國小附幼舉行,受贈各學校校長、社福團體等代表到場,孩童們開心穿著新鞋,臉上的喜悅藏不住。
哈布童鞋捐贈百雙新鞋到高雄市社會局東區福利中心(旗山)、高雄市親職教育關懷照護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牧愛生命協會、高雄市愛心手足慈善會:小松鼠的家、高雄市飛揚左營區:小衛星兒少、台灣凝愛關懷弱勢協會暨兒少課後照顧、屏東縣恆春水泉國小、屏東縣恆春龍泉國小附幼、屏東縣恆春大光國小附幼、屏東縣恆春山海國小,總計4個學校、6個社福團體受惠。
公益網於2014年成立,2024-25年度的3462地區主委Art林南菁、3510地區主委Retain鍾曉梅表示,扶輪公益網平台不僅媒合童鞋等物資,也會將二手物資轉贈給有需要的單位,希望讓二手物資能被再利用,歡迎有需要的學校、社福單位可上網搜尋「扶輪公益網」登錄。
此次南下,除了捐贈全新童鞋外,同行的社友寶眷也募集了許多物資,其中包含羽球拍、二手衣物、民生用品、盥洗用品等,滿滿一遊覽車的資源,雖然南台灣很熱,但我們的愛心更炙熱!


跨越太平洋的希望工程 —— 國際扶輪3461地區
全球獎助金案號:GG2573013
「帛琉醫護能力提升職業訓練VTT計畫」專案紀實

作者 台中向上社 2024-25年度社長Lease詹詠薇
國際扶輪3461地區全球獎助金案號:GG2573013「帛琉醫護能力提升職業訓練VTT計畫」專案紀實
2025年6月,一場結合醫療科技、人道關懷與國際扶輪精神的跨國行動,在西太平洋國家帛琉圓滿完成。由國際扶輪台灣3461地區主導、豐原北區扶輪社、台中向上扶輪社等共22社與2750地區帛琉扶輪社及3830地區菲律賓Makati Uptown扶輪社,共同執行的全球獎助金帛琉醫護能力提升職業訓練VTT計畫,成功將價值新台幣458萬元(約13萬8千7百美元)的先進醫療設備捐贈給帛琉國立醫院,並安排來自台灣的臨床講師赴當地實施職業訓練(VTT),全方位協助帛琉醫療體系能力升級。
這項計畫不僅體現了「超我服務」的扶輪核心精神,更是一段台灣、帛琉、菲律賓三方扶輪人與政府外交緊密合作的成功典範,也充分展現全球獎助金制度背後的意義與永續價值。
台帛之間,醫療與信任雙軌並進
帛琉是一個人口不到兩萬的島國,由300多座島嶼組成,雖風景壯麗,但其醫療體系長期因設備老舊、專科醫師不足而面臨嚴峻挑戰。臨床疾病治療、急診處置、創傷救護與外科手術皆嚴重仰賴轉診海外,不僅耗費鉅資,更拖延時效,甚至因為病情嚴重而遭航空公司拒載,最終導致喪失性命。
2024年10月1日,正值帛琉建國30週年之際,筆者很榮幸應國際扶輪3461地區VTT主委PP Brain顏精華邀約與本社PP Alan陳敬達親赴帛琉進行社區實地調查。我們穿梭於醫院各科室,訪談醫師與行政主管,親眼目睹急診器械老舊、掃描設備缺乏、手術室電燒刀長期不穩的現況,深刻感受到這片美麗島嶼背後的醫療焦慮。
這趟考察成為GG2573013的開端,也拉開了一段橫跨太平洋的行動計畫序幕。
此趟4天的實地社區調查回台後即展開一連串的計畫討論,但是就在12月計畫正如火如荼展開時,帛琉扶輪社社長突然失聯,無論是任何方式的聯絡完全斷聯,就這樣一直到2025年2月初才透過各方管道得知帛琉扶輪社社長Grag因癌症前往關島就醫,處於完全失聯狀態,帛琉扶輪社共有12位社友,他們分別是美國及日本退休人員所組成,也因為如此社友經常不在島內,聯繫更加不易,於是VTT團隊在會議中決定由筆者帶著規劃的需求單,親自前往帛琉再次拜會帛琉扶輪社及帛琉國立醫院。
再次踏上帛琉這塊土地我連繫上帛琉扶輪社前社長,並告知他此趟用意,沒想到當時他們是拒絕的,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可以擔任主辦社,這宛如晴天霹靂,當時我心想我已經來到帛琉絕對不能空手而歸,拿出四大考驗的精神展現最真誠的決心,決定帶著帛琉扶輪社前社長與現任副社長一同前往帛琉國立醫院再次實地調查,帛琉是個很輕鬆的國家,什麼事都慢慢來,所以我們一行人到醫院時原本接洽的帛琉前駐台大使臨時有事無法前來,又再一次晴天霹靂,當我們絕望地在醫院門口不知所措時,台灣新光醫院駐帛琉的聯繫工作人員看著快哭出來的我,他說妳把資料給我,我幫妳去看看臨床的局長在不在,他們需不需要這些設備,就這樣我們在門口等了近20分鐘,他開心地走向我們說局長請您回飯店,下午3時半再來,他說他們醫院非常需要這批儀器。
3時我們依約前往帛琉國立醫院,接下來一路就像神奇的旅程一路開外掛的神奇,一進會議室迎接我們的不只是醫院局長,帛琉的副總統歐宜樓與女王竟然親自接待我們,短短的30分鐘會議,我們敲定了醫院最欠缺最需要的落地型超音波搭配5支探頭及兩台手術室電燒刀與醫療器材,也因為帛琉副總統與女王的親自接待,帛琉扶輪社從一開始地拒絕到最後感動地與我們跟副總統共同簽屬MOU。
執行挑戰:每一份文件,都是責任的重量
此計畫因為帛琉社特殊狀況無法擔任主辦社,故由3461地區擔任HOST,計畫過程整個VTT團隊傾全力協助,主委PP Brain更是捐給帛琉扶輪社一顆保羅‧哈里斯,讓他們沒有壓力幫忙,大肚社CP Aircon更是與TRF一再地尋求如何解決帛琉扶輪社無法擔任HOST的問題,最終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們終於完成了這神奇又神聖的跨國計畫。
帛琉目前人口數2萬人,其中菲律賓人佔有5-6千人,他們的勞工幾乎全仰賴菲律賓勞工,台中向上扶輪社與3830地區Makati Uptown扶輪社為姊妹社,而CP Mildred是3830地區PDG,當他得知此計畫時即馬上表示他願意參與贊助,於是再次神奇地成了3個國家的三方扶輪社的愛心計畫。
機器抵達帛琉關鍵時刻,台灣駐帛琉黎倩儀大使全力協助,親自協助器材報關免稅與清運、安排多場官方會議,在外交系統與民間組織間建立無縫合作。
設備與訓練:專業落地,在地扎根
此次捐贈內容涵蓋:落地型多功能彩色超音波診斷儀(含腦部、心臟、腹部、婦產科模組)、高頻電燒手術刀兩台(含雙極/單極模式)、手術器械組(腹腔鏡、婦科與一般外科)、急診與創傷處置裝備(抽吸器、呼吸道維持設備等)、影像輸出與遠距診療系統。
訓練課程由大甲扶輪社PP Ali陳力平醫師擔任主講講師,設計模組化內容,涵蓋:超音波操作原理、影像優化與診斷要點、電燒刀臨床應用與手術止血技術、腹部與婦產案例掃描實作、急診創傷模擬處置演練、跨部門溝通與轉診流程設計。
課程不僅著重實機操作,更安排台帛醫師交流臨床經驗,幫助學員理解技術背後的整體醫療流程。課後,多名帛琉醫師反應熱烈主動表示:「此次的捐贈與教育訓練讓他們受益
良多。」
3461地區2024-25年度總監Steel何信宗於捐贈儀式中表示:「這不只是一次儀器的轉移,更是制度信任的展現。國際扶輪所追求的服務,是誠信與制度的共同語言。這分信任,讓我們得以跨越海洋,成就不可能的任務。」
人物故事:醫師的初心,扶輪的承諾
推動本案的顏精華醫師,身為腦神經外科醫師與豐原北區社前社長,不僅親自設計課綱、籌組團隊,更以個人名義冠名捐贈35,000美元。他說:「我是一位醫師,也是一位扶輪人。當我看到個案等待診斷超過數小時,只因設備無法運作,那一刻我知道,我必須做點
什麼。」
這分醫者的仁心,成為此帛琉醫護能力提升職業訓練VTT計畫最深刻的精神象徵。
全球扶輪連線:台帛菲三方,攜手同行
2025年6月12日國際扶輪台灣3461地區總監何信宗Steel帶領VTT團隊前往帛琉舉行揭牌儀式,當天受到帛琉副總統與女王及人民熱情的歡迎,同時台灣駐帛琉黎倩儀大使帶領大使館人員全程協助,更是展現了兩國的好交情。
總監Steel何信宗於捐贈儀式中表示:「服務他人是扶輪精神的核心。我們每一位扶輪社員都肩負著幫助他人、改善社會的使命,這不僅是對人道精神的實踐,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真誠承諾,這不只是一次儀器的轉移,更是制度信任的展現。國際扶輪所追求的服務,是誠信與制度的共同語言。這分信任,讓我們得以跨越海洋,成就不可能的任務。」
帛琉扶輪社社友更於現場致詞表示:「這不僅是一批設備,更是台灣朋友對我們的信任。這分心意,我們會好好守護。」
影響與展望:為太平洋種下希望的種子
帛琉國立醫院於訓練結束後回饋,此批器材已應用於數起急診創傷與臨床病例中,明顯減少病患等待時間並提升處置效率。院方也計畫未來擴增遠距會診設備,與台灣醫院建立技術合作。
3461地區已著手規劃下一階段的醫療資訊平台與遠距教學系統,並計畫邀請帛琉醫師來台進行進階實習,讓這段合作不只是援助,更是長期且雙向的學習與信任。帛琉醫護能力提升職業訓練VTT計畫,不只是一次捐贈。它是一段服務、誠信與情誼的故事,是扶輪人把世界的重量,一點一滴扛起,傳遞到每一處需要的角落。
國際扶輪3461地區代表團成員
國際扶輪3461地區總監 DG Steel何信宗
VTT主委計畫主協調/冠名贊助人 豐原北區扶輪社AKS Foundation Circle會員 PP Brain
顏精華伉儷
VTT團長/ 醫療講師 大甲扶輪社PP Ali
陳力平醫師
計畫負責人 台中向上扶輪社社長 Lease 詹詠薇


全球獎助金計畫 —— GG2569108
「台灣瀕危珍稀纖紅蜻蜓在地保育計畫:
為纖紅蜻蜓打造希望的家園」捐贈揭牌儀式

作者 3502地區2024-25年度總監 Rehouse陳清榮
當全世界都關注聚焦於AI科技會對我們未來的發展帶來如何巨大影響的風潮下,國際扶輪選擇俯身傾聽土地的脈動。2025年6月12日上午6時35分,我以國際扶輪3502地區總監的身分,攜手國際扶輪3450地區(涵蓋香港、澳門及蒙古),親赴南投埔里紙教堂,參與由桃園東南扶輪社與香港海港扶輪社主辦,第九分區朝陽社、向陽社、東陽社、山悅社聯合協辦的全球獎助金計畫 —— GG2569108「台灣瀕危珍稀纖紅蜻蜓在地保育計畫:為纖紅蜻蜓打造希望的家園」捐贈揭牌儀式。
這是一場令人動容的旅程,不僅是地理上的跋涉,更是心靈上的觸動。親臨纖紅蜻蜓的棲息地,我深刻感受到生態保育的迫切與重要。纖紅蜻蜓,這抹獨屬台灣南投的瑰麗紅色,正在默默呼喊求援。它的家園正因氣候變遷、人為干擾與土地開發而逐漸破碎與消逝。它的存亡,是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縮影,是我們對自然共生價值的最直接提醒。
在科技日新月異、人類社會持續推進的今日,我們是否也能在奔馳的發展列車中,停下腳步,反思:我們留給下一代的,是什麼樣的地球?是充滿綠意與生機的環境?還是被忽略與過度開發的荒蕪土地?
國際扶輪3502地區長期以來致力於以「四大考驗」為準則,實踐「服務超我」(Service Above Self)的精神。在「神奇扶輪」(Magic of Rotary)主題的引領下,我們強調「因為行動,所以感動」。這次與3450地區攜手合作,不僅是一次跨國社會參與,更是扶輪社友對永續發展理念的具體落實。我們不僅捐助經費支持此項保育計畫,更傳遞出一分深沉而堅定的承諾:守護一隻纖紅蜻蜓的家園,就是守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守護一片濕地的永續生機,就是守護人類未來的生活品質。
要特別感謝本案的執行單位「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多年來深耕在地,推動人文與自然共存的價值觀。今日的合作,不只是資源的匯聚,更是理念的交會與共鳴。感謝桃園東南扶輪社與香港海港扶輪社的願景與擔當,也感謝第九分區各聯合協辦社的實地參與和推動,這是大家的共同努力,讓這個計畫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纖紅蜻蜓的家園,或許只是台灣眾多生態議題中的一小角,卻足以象徵扶輪精神的深遠力量。我們的每一項服務,每一分行動,都是對這片土地深沉的回應。
未來,國際扶輪3502地區將持續致力於推動符合「七大焦點領域」的全球獎助金計畫,特別是在「環境保護」(Supporting the Environment)這一新焦點下,更將環境永續視為我們共同的責任。誠摯邀請更多的扶輪社友、企業夥伴與公民社會,共同加入這場守護地球的行動,讓愛與希望的種子,在台灣這片土地持續萌芽、茁壯。
願我們的每一分心力,都能如晨光灑落,照亮自然生態的角落;願扶輪的每一分行動,都能帶來長遠且深刻的改變。
因為行動,所以感動。因為關懷,所以永續。


全球獎助金計畫GG2568639 —— 全台首座黃金
蝙蝠校園教室落成,落實教育與保育願景

作者 台北市華朋社PP King金文徵
守護黃金蝙蝠,守護希望
在台南新市區的大社國小,孩子們仰望天空,驚喜地看見閃動飛翔的身影 —— 金黃鼠耳蝠(學名:Myotis formosus flavus)。這種珍稀哺乳類曾遍布台灣,但如今因棲地破壞與人為干擾,數量驟減,成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近危」等級的保育物種,也是台灣陸域哺乳類紅皮書中的「易危」等級。
這項守護之路的起點,來自一位心懷鄉土的校友:台北市華朋扶輪社創社社長CP Doctor鄭新開,大社國小第一屆畢業生。在2024-25年度,本社社長King金文徵接棒後,延續這分初心,帶領本社發起金黃鼠耳蝠生態教室建置計畫。歷經無數挑戰與奔走,終於成功申請到全球獎助金(Global Grant),並促成本社成為全球獎助金俱樂部成員,推動了3521地區年度第一個GG計畫,意義非凡。
計畫背景:一棵樹、一群蝙蝠,喚起一場守護行動
大社國小校園裡的一棵大葉欖仁,是金黃鼠耳蝠在地的棲息點。根據台灣蝙蝠學會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調查,該處曾觀察到多達70隻蝙蝠群聚棲息,極為罕見,也因此被建議作為全台首座蝙蝠生態教育示範點。
本社主導這項全球獎助金計畫,串聯台北、台南、日本大阪鶴見社與韓國友社等國內外扶輪夥伴,共同推動金黃鼠耳蝠的保育與環境教育。計畫總額獲扶輪基金會核撥8萬美元(約新台幣250萬元)支持。
2025年,「樂蝠夜精靈教室」正式在大社國小落成,成為「全球首間校園黃金蝙蝠生態教室」,也為學校的永續教育增添一頁嶄新篇章。
教育行動:從孩子出發,向未來播種
本計畫呼應國際扶輪「基礎教育與識字」焦點領域,聚焦環境保護三大目標:
‧ 保育自然與生物多樣性
‧ 推廣生態教育與保育知識
‧ 促進在地共生與永續生計
透過教室空間建置、師資培訓、教材製作與紀錄片拍攝,孩子不僅學習蝙蝠生態,更成為環境守護的種子,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精神。
台南市長黃偉哲出席教室揭牌儀式時也表示:「孩子是未來,環境教育絕不能缺席。台北市華朋扶輪社用行動證明,民間的力量可以創造改變。」
社慶King社長致詞節錄:讓夢想飛行的力量
在第24屆本社社慶晚會上,King社長深情回顧這段難忘歷程:「今年最具代表性的成就,莫過於我們成功推動地區年度首件全球獎助金計畫,並正式成為全球獎助金俱樂部一員。這不僅是夢想的實現,更是一場深具意義的扶輪行動。」
談及過程中的心路歷程,King社長感性地說:「心懷感恩,所遇皆善良。這一年,每當面臨挑戰,總有貴人伸出援手,讓我得以堅持走下去。這些溫暖相助,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禮物。」
最後,勉勵大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懷抱信念、堅持夢想,我們就能跨越難關、實現不可能。讓我們一起繼續努力,為世界留下更多正向的改變!」
結語:從偏鄉一隅,走上世界舞台
這不是一間普通的教室,而是一段夢想的實踐;是偏鄉孩子與世界對話的起點。從一棵樹、一群蝙蝠,到一間教室、一部紀錄片,這趟旅程寫下的不只是扶輪的榮耀,更是希望的種子,在每個孩子心中悄悄萌芽。
金黃鼠耳蝠的翅膀,輕盈卻堅定,就如這場由一位校友的初心啟動的行動,透過扶輪串聯各界資源,讓教育與保育走進孩子的日常。
我們每一位大人,或許都該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要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地球?」
願這座來自大社的蝙蝠教室,鼓舞更多人,為教育、為生態、為家鄉,飛一段有意義的路。



三、扶輪作品
SPECIAL ARTICLES

愛與善,改變自我,改變世界
作者 撰文:台灣扶輪駐地記者
3482地區台北中城網路社PP Dolly杜孟玲

專訪扶輪基金會AKS Foundation Circle 會員 PP Carl 陳明和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光,走出了黑暗。
保持心中的善良,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善良,走出了絕望。
保持心中的信仰,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藉著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相信自己的力量,因為你不知道,
誰會因為相信你,開始相信自己。
保持自信,因為你不知道,很多人因為
相信你,而開始有了自信,能力自立。
願大家都能活成一束光,
綻放善良,綻放美好!
這是心懷詩人一般的感性的國際扶輪3523地區台北南海社PP Carl 陳明和前社長在百忙之中,接受台灣扶輪月刊訪問之後,想與月刊讀者分享詩人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Robīndronāth Ṭhākur, 1861-1941)《用生命影響生命》(Influence life with life)的詩篇。
PP Carl 是台灣扶輪重要中生代的服務楷模,白手起家的他以學理基礎和領先群倫的遠見中決定人生的方向。
勤於寫作
1954年出生,PP Carl自述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可以長大、受教育,實屬幸運;1981年就讀美國亞利桑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獲得MBA學位,回台後,一邊工作,一邊兼任教職十年,工作之餘,更是勤於報章及航運雜誌上發表海洋貨櫃運輸之實務論文,言之有物,篇篇珠璣,獲得航運業界人士的高度肯定,此後邀約演講不斷,最後把所有論文彙總出書,一時洛陽紙貴,暢銷熱賣。
深化物流,業界翹楚
1988年,與幾位好友在台北創業,從10幾人的台北單站開始,篳路藍縷,一步一腳印,最後逐步擴展到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共20個站點,員工近千人,躋身東北亞美洲航線貨櫃運輸最知名的物流公司之一,舉足輕重,具運價及艙位獲取的話語權。
產學合一
Carl一向主張正派經營,腳踏實地,不走捷徑,員工也走正路,整個公司正氣凜然,事業穩定成長,在業界深受好評,有口皆碑。Carl 個人則因其學術及實務皆佳的專業程度,享有盛名,普遍得到業界的尊重,常獲邀到各大船公司、大學、公會等演講,也數次主持業界從業人員的教育訓練,傾囊以授,用心嘉惠大眾及學子。
相授的要訣
有人告訴他說他講得有好、講得能與聽眾共振,其實秘訣只在Carl 陳教授深耕在地、放眼國際、精準掌握全球動向及國際社會時事,而且實務與理論通盤理解,可以深入淺出分析產業和整體局勢,尤其積極倡議為海運客戶量身訂做個別服務,以因應市場和大環境趨勢所需,對提升航運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及服務視野訓練,助益良多。
讀書百遍,其義自明
受訪時出口成章、妙語如珠,原來他嗜好博覽群籍、喜歡讀書,尤其喜讀歷史書籍,更為文一二十萬字,完成數十篇心得大作,剖析群雄舞動、朝代興衰,綜覽脈絡,衍生出各家各派不一樣的解讀,既瞭解人心各異,運籌帷幄於分秒瞬間。如此日後也成就出一位出色的業務、學者、教授與大師。
Carl建議經常看文章、寫文章,文思泉湧,話由心生。很多書看了之後,加上經常準備演講,自然練就令人折服的口才。而且用詞遣字優美,詞藻豐沛,說理深入。他操著流利的外語,曾連續兩年在國際扶輪總部使用英文演講,讓許多社友、職員印象深刻。對詩詞的興趣,也讓他習慣撰寫文章時以詩入文,極具特色。
父親的影響
Carl會起心動念,帶頭捐款,認為深受父親影響。他從小的家境並非寬裕,父親卻不吝惜給予,且自帶股力量,能感染眾人。「施比受更有福」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用行動去實踐 ―― 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先伸出善手。父親,在他心目中是一位真正的善人。影響所及也希望自己能成為那個「起頭的人」帶領員工做善事。正如父親當年默默做的一切,也讓他深信:「起頭的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
1. 五塊錢的雪中送炭
父親的言行,令他深刻記憶。初中時,家裡開著一間小雜貨店。某天傍晚,Carl坐在店外的竹椅上,看到一位男子走到店前乞討一餐。他衣著簡單,不邋遢,不髒亂,說話堅定有禮,與一般衣衫襤褸的乞丐不同。他的父親並未遲疑,很快給了五塊錢,該男雙手接過,單膝下跪,滿懷感謝地離開,沒有多言,也沒有多留。
他的父親說:「這不是一般的乞丐。他可能只是遇到了困難。雖然,我們幫不了所有窮人,但能幫一個人過難關,就是功德。」「我們沒辦法幫所有的窮人,但如果一個人只是剛好遇到急難,願意低頭求助,那我們能幫的,就盡量幫。這不是救濟,是給人一個過關的力量。」他又說:「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有價值,那才是真正的救濟。」這些話,Carl記了一輩子。
既使在自己艱困生活中,仍願意對一位看似落難但有尊嚴的人施以援手。那天,Carl懂了什麼是「純真的善良」,這不只是記憶,更是烙印他心中父親人格的縮影,也是影響一生的哲學與價值。懂得什麼時候伸手,才是最有價值的給予。富有的心,用行動教導什麼是尊重、是體諒、是施比受更有福的做人道理。
2. 領頭行善
善不是口號,是行動。他的父親在一間自日據時期便已存在,歷史超過百年的基督教會擔任長老。九十年代初期,教堂年久失修,教會決定啟動重建工程。由於地基狹小,若要興建四層樓的教堂,必須擴大用地。父親被推選為重建小組的主要負責人,主動承擔起最困難的任務:打算一戶一戶去拜訪鄰居,爭取大家捐地或讓地。這樣的事,在鄉村並不容易,但他憑著誠意與信念,一一說服鄰里鄉親,最終旁邊住戶不是無償捐獻,就是低價賣出,擴大地基的取得獲得完全的成功。
接著,是另一個難關:建堂募款。父親說,「善事要有人起頭」,於是第一個找上Carl,希望他率先捐款。Carl沒有多問,立刻配合。結果,教友群眾陸續響應,募款順利完成,新教堂也如期落成,屹立至今。他父親安靜、不張揚的風格,卻總是勇於行動激起群體的力量。因此Carl相信:「只要有人起頭,就會有人跟上;只要有人先做,就會有人願意相信。」
小捨小得 ‧ 大捨大得
2020年起的新冠病毒疫情,讓航運業獲得前所未有的榮景,數百年難見,航運公司也一躍而成台股最熱門的產業標的!
他感慨上天不會讓所有幸福全都落到某一個人身上。月有圓缺,人有所憾,功成名就,總希望有人跟你共享富貴,未料近親疫情期間辭世,生死兩隔,徒留唏噓,並理解「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真義,把有用資源捐給有需要的人,才是對自己及對社會最佳的生活
方式。
Carl語重心長地說人生往往有得有失。《道德經》: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小捨小得,大捨大得,幫助別人越多,自己的財富就越豐厚。
有智方能捨智,有財方能捨財;少點計較、看淡得失、懂得知足。一如他經營公司的理念:計較的少,分利於人,始得人心。給心鬆綁,了無牽掛。豁達看待得與失,唯能捨,終有得。
愛與善 內心的指南針
他以個人資產捐贈國際扶輪,成為Foundation Circle的受獎人,因為不願張揚,沒經過社,直接將款項匯往芝加哥國際扶輪總部,以行動落實信念。
他演講引用過三毛的話:「心若豐盈,獨行如眾;心中有愛,處處皆溫暖;心中有善,處處見善行。」。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每一件善行,都需要一個起點;每一段改變,都需要一個願意先走的人。而他,始終是那個「我先做」的人。
信任捐款
PP Carl引述奧匈帝國作家弗朗茲‧卡夫卡曾說過的話:「你所愛的一切都可能會消失,但最終,愛會以另一種方式回歸。」認為這句話,道盡了對愛的體悟,愛是無常中最恆久的力量。
Carl表示:「愛是善的根本,美是善的表象,而行善最美。」愛,能讓一個人,變得更好、更加完整。給出自己喜歡的東西,源自於愛人如己的信念;真正的慷慨,不是因為富有,而是因為愛得夠深。
PP Carl對兒童教育一向無條件的支持,捐給教會。看到孩子們參加夏令營、老師們認真教導,教會鐵皮屋屋頂漏水,哪裡需要便捐助。擔任廣東華星高爾夫球隊理事長十年,球隊超過百人,名聲響亮不是因為打球成績,而是因為長年公益助學。每年帶隊深入大陸偏鄉小學,整修教室、更新桌椅、送獎學金、送圖書、送運動器具、送音樂器材、送校服,只因孩子需要。
無論是對扶輪基金會,九如教會或是萬華信愛長老教會,甚至是十多年來對中國偏鄉教育的持續投入,相信這些機構的初衷與使命,相信這些人會把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對善款的運用不以監督為本,而是以「信任」和「使命感」出發,讓對方自由發揮使命感以用得其所。
三件禮物:寬容、善良、感恩
Carl指出沒有能一路順遂的人生保證,但他一直相信三件事,只要願意記住,願意實踐,這一生就會過得快樂、平安、有意義。這是他對自己孩子的寄語,也樂於分享與大家。
寬容: 不是因為凡事都值得原諒,而是自己值得輕鬆。學會放下,是對自己最大的祝福。
善良: 馬克‧吐溫(Mark Twain, 1835-1910):「Kindness is a language that the deaf can hear and the blind can see. 善良是失聰的人聽得見,失明的人看得見的語言。」Carl強調:「善良是人類的共同語言,放下私慾和私心,以更豁達和慷慨的態度,關心我們周遭的人、事、物。」他在研究所生產管理的第一堂課,教授說:「社會責任是當你有能力(ability),就該為社會盡一分力(social responsibility)。」公司、資源、成就,從來不只是自己的。老天給了你運氣,社會給了你平台,別人給了你機會,記得把一些利潤分享出去,把一些好運傳遞下去。這不是義務,是恩典的回應。
《文中子‧禮樂》: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Carl說:以善相交,水深流遠。
感恩: 是對人生最深的理解。常懷感恩,惡業必消,心存感激,困境也變成財富。改變世界,不如從改變自己開始。時時感謝,當你感謝生命中扶你一把的人,就會記得自己曾經一無所有;當你成功了,請記住,那不是必然,而是一種託付,老天選你來做好事,那不是榮耀,是使命。
寬容讓人放下,善良讓人心安,感恩讓人圓滿。這三件禮物不需花費,卻能讓你一生富足。Carl時有所感:「感恩時運,莫忘生靈;但行好事,莫望前程。」
低調行善
訪問中他表示,謙虛自律是步上美好人生的護身符,有些人會說:「你做這麼多,怎麼不多讓人知道?」但Carl總是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為善不必張揚,因為愛本身就會留下痕跡。」
他認為低調行善,是一種選擇,也是自由的證明。當你不再渴望掌聲與光環,才真正擁有了內在的穩定與豐盛。高調的代價是名聲與隱私的交換,而真正的自由,是能選擇不出名的自由。當你選擇低調,是因為你不需要靠別人的肯定來定義自己;當你選擇行善,是因為你有餘力,不忍世界的不完美。他行善多年,從不張揚。不是因為怕人知道,而是因為明白:行善的價值,不在於掌聲,而在於別人的生活因此變好。希望激勵更多人加入善的循環。行善不是炫耀,而是邀請;低調不是退讓,而是一種更深的責任感。
Carl認為愛與善,是唯一能永遠留在人心的東西。「百人愛善行,萬朵梅花開;百年之後,或許英雄會被遺忘,但善與愛的影響,會代代相傳、歷久不衰」。
對下一代的期許與傳承
Carl相信:「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困境中仍堅守底線,成功時仍秉持公道,這才是真正的富足。
他走過無數偏鄉,看見許多孩子,從沒摸過鋼琴的、穿著破布鞋的,但他們在簡陋教室中渴望知識與希望。他總對畢業前的孩子說:「貧窮不可恥,這段日子,是上天給你打造堅強的機會。真正的幸福不是擁有,而是上升。你正在走一條從『沒有』走向『有』的上升之路。」
從缺乏中磨出來的孩子,反而更懂珍惜、更懂感恩。他喜歡以稻盛和夫從困境中走出來為例,希望引發小小心靈的深思。因為Carl知道,行善,不只是給物資,更是給出信心、尊嚴與希望。一句話、一場演講,一點點溫暖,就可以成為孩子心裡那根撐住未來的柱子,一生的轉捩點。
最好的傳承,不是財富,而是愛與善。唯有這些,才能陪伴一生、改變世界。我們無法決定自己出生在哪裡,但我們可以決定,讓世界因我們而更好。
曾被愛,就去愛;曾被幫助,就去幫助別人。這世界不需要更多成功的人,而需要更多有愛、有責任感,願意照亮他人生命的人。
把運氣化為福氣,把資源變成回饋,讓大家用善與愛,為下一代鋪出一條光的道路。這就是我們的責任,也將是我們留給世界最深的印記。



畫說扶輪
作者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
台中大屯社朱魯青PP Idea的手工鋼筆畫

扶輪標誌不得濫用

扶輪標誌不得用於任何私人或公司行號之商標及其他商業利益之用途。

No Abuse of Rotary Emblem
The emblem of Rotary cannot be used privately, especially commercially.


23-34號決議之由來及其主要內涵
作者 3521地區 台北百齡社PDG Tommy黃維敏

23-34號決議之由來及其主要內涵:

一、扶輪社員都是各行各業的菁英,扶輪成立當時,友誼的成分居多,由於友誼相聚自然談到事業上的意見交流,後來將服務的理念融入職業中演變為職業服務,進而發展出對社會服務之理念,而以「服務」為扶輪活動的中心思想。
(1)早期的扶輪社員,有一部分不認同扶輪僅重視個人的道德觀,而主張應為對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的團體服務。1917年扶輪社員梅爾文‧瓊斯(Melvin Jones)對於扶輪社「我的服務(I Serve)」不以為然,主張「團體服務(Group Serve)」,離開扶輪另創立獅子會。梅爾文‧瓊斯離開扶輪以後,扶輪內部圍繞此問題,主張扶輪應為救濟的服務團體的社員及保護扶輪社基本理念即重視個人職業道德、誠實信用等品德及利益的社員針鋒相對發生了大爭論,延宕數年。
(2)迄1923年聖路易斯扶輪國際年會雙方平息爭論,在大會上通過了留芳史冊的著名宣言23-34號決議。
二、23-34號決議主要內涵為:
(1)扶輪是一種服務的人生哲學,以服務作為扶輪社員的一種生活方式。
(2)確定國際扶輪與扶輪社的法定關係。即以扶輪社為主體。扶輪社對服務事項有自主權。而扶輪社又以扶輪社員為主體。一切活動視為培養社員的
人格。
(3)扶輪的目的在於鼓勵及培育所有扶輪社員在其個人生活、職業生活及社會生活都要有服務的理念,扶輪社的各種服務計畫及活動在此基礎上才能
成立。
(4)對於扶輪社的社會服務,視為給予扶輪社員訓練作為一項實驗。
(5)所謂扶輪社的服務是從每一個社員開始,要培育每一個社員都能具備服務、奉獻、更加善良的的品德,這正是扶輪社的責任和義務。扶輪社所提倡的各種各樣的計畫或活動項目,應為其達成目標的實驗手段。
1923年社區服務聲明(1923 STATEMENT ON COMMUNITY SERVICE):
1923年國際年會通過,並於以後各次國際年會陸續修改。基於其歷史價值,將之納入程序手冊。(扶輪政策彙編 8.040.1.)
在扶輪,社區服務旨在鼓勵並促進每位扶輪社員在自己的個人、事業及社區生活上應用服務的理想。為了實踐服務的理想,許多扶輪社發展了種種可提供社員服務機會的社區服務活動。為了使扶輪社員及各扶輪社有所遵循,並形成扶輪對社區服務活動的政策,茲認為並接受下列原則是正確的且有約束力:
1) 基本上,扶輪是一種人生哲學,它企圖調和長久存在於私慾與服務他人之職責及衝動間的矛盾。它是一種服務的人生哲學 ―― 「超我服務」,而且是根據務實的「服務最多,獲益最大」道德原則。
2) 大體上來說,扶輪社是一群代表各種事業及專業的人士和社區領導人,他們接受了扶輪服務的哲學,並且以下列為目的:
第一,共同研究以服務為事業及生活快樂之真正基礎之理論;第二,共同以實際的行動在他們自己身上及社區上證明這個理論;第三,各人將這個理論在自己的事業上及日常生活上實踐;第四,個別地及集體地以積極的言行促使所有扶輪社員及非扶輪社員接受這個理論並實踐之。

3) 國際扶輪為一組織,其存在之目的為:
a) 維護、發展扶輪服務的理想,並作世界性之宣傳;
b) 建立、激勵、協助、及在行政管理上督導扶輪社;
c) 作為扶輪社員們研究問題的意見交換中心,以及用幫助性的建議而非強迫的方式,將他們的作法及經各地許多扶輪社證明為值得做,且在國際扶輪章程中闡明之扶輪宗旨範圍內,且不會混淆宗旨之社區服務活動,予以標準化。
4) 因為服務者必須行動,扶輪不只是一種態度,扶輪哲學也不光是主觀的,而是必須變成客觀的行動;扶輪社員個人及扶輪社必須實踐服務的理論。因此,在此處所提保障之下,建議扶輪社採取共同行動。期望每一扶輪社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之前主辦一項主要社區服務活動,如果可能最好年年的活動都不一樣。該活動應根據社區實際的需求,而且應要求社裡所有社員共同合作。此項活動是在各社經常性激勵其社員服務社區的計畫之外。
5) 每一扶輪社在選擇社區服務活動時,有完全自主權,可選其所中意且適合社區者不准任何扶輪社舉辦混淆扶輪宗旨或有害扶輪社成立之主要目的的社區服務活動;雖然國際扶輪可對一般活動加以研究、標準化及發展,也可以對有關事項提出建議,但絕不可禁止任何扶輪社舉辦任何社區服務活動。
6) 有關各扶輪社如何選擇社區服務活動,雖然沒有規定,下列原則可供參考遵循:
a) 由於扶輪的社員人數有限,唯有在沒有適當的公益或其他組織可代表整個社區發言或行動的社區,扶輪社才可從事需要整個社區大眾的積極支持才能成功的全面性社區服務活動;而且,在有商會存在之地方,扶輪社不應侵犯或擔任其功能,可是作為忠於服務原則而且受過這方面的訓練的個人,扶輪社員應為商會之一員並積極參與,而且作為社區的公民,應對每一個一般性社區服務活動發生興趣,並且在能力許可範圍內盡力提供金錢及服務;
b) 一般說來,任何扶輪社皆不應正式公開支持任何計畫,無論它是多麼傑出,除非該社準備且願意承擔完成所支持之計畫之全部或部分責任;
c) 雖然宣傳效果不應作為扶輪社選擇活動的主要目標,以作為擴大扶輪影響的手段,一個成功且值得做的扶輪社計畫應獲得適當的宣傳;
d) 扶輪社應避免做重複的努力,而且一般而言不應辦理其他組織已成功地舉行的活動;
e) 在活動上,扶輪社應與既有組織合作,但是如果既有組織的設施不足以達成其目的時,必要時可成立新組織。就扶輪社而言,與其成立新的且重複的組織,不如改善現有組織;
f) 在所有的活動之中,當扶輪社扮演宣傳者的角色時,它扮演得最好也最成功。一旦扶輪社發現某項需求,如果責任屬於整個社區,它不應獨自去解決問題,而應喚醒其他人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希望能喚醒社區負起責任,使該責任不只是落在扶輪身上而已,而是全體社區;雖然扶輪可啟動這項工作並帶頭去做,但應設法獲得所有其他應該會有興趣的組織的合作,並且把一切功勞歸給他們,即使有損扶輪本身應得之功勞亦無妨;
g) 獲得所有扶輪社員個別參與的活動,通常比只需要扶輪社整體行動的活動,更符合扶輪的精神,因為扶輪社的社區服務活動應視為只是用來訓練某扶輪社員服務的實驗。
(扶輪政策彙編 8.040.1.,23-34,26-6,36-15,51-9,66-49,10-165)


上海扶輪社員施思明醫師 ── 世界衛生組織締造者(下)
作者 (香港)吐露港扶輪社創社社長‧中華扶輪史研究員‧劉敬恒
「關於世衛的籌組過程,自己在其中起的作用有 90% 是屬於外交方面的,只有 10% 是醫
學方面的,而整個過程是政治性的。」
—— 施思明(1988)
(續上期)
世界衛生組織的創建
1946年1月,中華民國代表團向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提交了一份決議案,主要內容是:(1)呼籲聯合國會員國舉行一次國際會議,以建立一個國際衛生組織;(2)成立一個由專家組成的技術籌備委員會,為會議準備提案和基本文件。
1946年3月18日,技術籌備委員會會議如期在法國巴黎召開,世衛成立前的籌備工作正式開始。經由各國政府提名、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指定,最後共有16個醫學專家參加,施思明是來自西太平洋地域的唯一代表。
施思明與來自加拿大的精神病學家祈澤姆醫學博士(Dr. George B. Chisholm, M.D.)主要負責起草序言。如何定義「健康」?
這是面臨的首要問題。傳統觀念認為,人只要身體沒有出現病態就是健康。施思明與祈澤姆則認為健康只涉及軀體本身有無病痛是不全面的,還要考慮精神、社會等諸方面的狀況。他們將健康表述為「在軀體、精神和社會上的良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虛弱或疾病」。後來,國際衛生會議稍作修改後,定義「健康」是「在軀體、精神和社會上的完美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
1946年6月,由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11名代表組成的起草委員會,同意了技術籌備委員會起草的報告。技術籌備委員會的許多委員並不能參加起草委員會,而施思明則以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中華民國代表的另一身分得以參加,從而能為世衛的未來利益著想而行使發言權。
在國際衛生會議上的貢獻
1946年6月19日至7月22日,在紐約市召開了國際衛生會議 (International Health Conference)。大會通過了組織章程,建立了由18個會員國組成的臨時委員會。在新組織正式成立前,行使職權並承擔原有一些國際衛生組織的相關職能。
施思明在此次會議上的貢獻主要關於四個方面:
(1)新組織的命名
關於新組織的名稱有很多建議,最終採取了施思明建議的「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世界衛生組織」。
(2)會員資格
美國認為組織章程的任何簽字國,均可成為會員國。蘇聯則認為非聯合國會員國,須經會員國的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數才能參加。最終,中華民國代表團草擬了一份折衷方案,被各國代表團所接受。
(3)列席會員資格
非自治地區具有列席會員資格,是個新概念。起初,施思明在爭取獲得本國代表團的支持,也有點困難。於是,他用中華醫學會中醫師的列席會員資格舉例,除了選舉權及被選舉權外,列席會員享有與其他會員同等的權利。中華民國代表團團長沈克非醫學博士時任中華醫學會會長,很快理解並表示同意。最終,該提議被列入組織法第八條。
(4)地區劃分
地區劃分中最尖銳的議題,可能要算泛美衛生組織與世衛的關係。拉丁美洲國家占大會幾乎半數選票,而泛美衛生組織的主任卡明醫師(Dr. Hugh S. Cumming)主張該組織
應單獨存在。施思明試圖提出,兩者將來在合適的時候合併的折衷方案。卡明夫婦是施思明父母在華盛頓的老朋友,雖然最後折衷方案通過,但兩人的關係卻因此而破裂。後來他們的好友公共衛生博士索珀醫師(Dr. Frederick L. Soper, DrPH)繼卡明成為主任,問題得以圓滿解決,泛美衛生組織成為世衛在美洲地域的辦事處。
大會交給了施思明兩項任務:一是任第四委員會的會議起草人。為設置臨時委員會起草協議書,並負責處理同聯合國及其他機構的關係;二是任中央起草委員會委員,該委員會負責統一其他所有委員會的文本草案。
7月22日,《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The Constitut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的簽字儀式召開。參會代表大多是醫學人士,對法律程式所知甚少。以為只要每人簽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慶祝新組織的誕生了。他們沒想到,這牽涉到51個聯合國會員國和其他10個國家相應的60多套不同的國家法律。代表們甚至不清楚,自己的政府賦予自己的授權範圍。所以,現場一度相當混亂。最後,只有英國和中華民國毫無猶疑地在上面簽了字,因為兩國的代表團裡配有法律顧問。沈克非、袁貽瑾和施思明代表中華民國,在組織法檔上簽名。其他國家的代表,多在簽名旁附註「有待批准」。
在世衛臨時委員會的工作
1946年7月19日,臨時委員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議程中最重要的一項當屬選舉執行秘書。由於一般來說執行秘書會成為第一任總幹事,所以幕後有很多運作。英國提名加拿大的祈澤姆,其他歐洲代表則提名原國際聯盟衛生組織的畢勞德醫師(Dr. Yves Biraud)。美國代表團內意見不一,多數推薦帕倫。他雖然願意今後擔任總幹事,但還不想立即離開華盛頓。這種情況下,施思明的名字被提出。美國認為如果施思明當選,就能為帕倫留住總幹事的席位。但後來,考慮到此舉冒著分散非歐洲代表選票的危險,美國最後也同意了支持祈澤姆。祈澤姆順利當選執行秘書,後來當上第一任總幹事。
在臨時委員會中,施思明參加的主要工作是行政及財務委員會、聯絡委員會。在前一個委員會中,被選為會議起草人,並在後來成立的「行政問題特別小組」任負責人,幫助行政秘書建立薪金、津貼及辦公支出等人事制度。該委員會有一小組,負責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移交的現場服務預算專案。由於中日戰爭的結束比歐洲遲三個月,當時救濟總署對中國的計畫龐大,46名人員中有30名是為中國計畫服務的。施思明之前在救濟總署的工作經歷,幫助了該專案的順利移交。聯絡委員會的工作,是為「世界衛生組織」同「聯合國」及其特設機構起草聯絡協議。施思明與其他委員一起,出色地完成了多項任務。
1948年4月7日,在收到第26個國家的法律批准後,《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才正式生效。同年6月24日,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世衛正式宣告成立,4月7日被定為「世界衛生日」。
此前,由於中國國內戰爭及政治形勢的變化,施思明的職位相繼中止,處境日益困難。1948年2月,施思明通過世衛臨時委員會的朋友耶茨(Gilbert Yates)推薦,進入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秘書處任職,負責聯合國各獨立機構包括世衛在內的協調工作。不久,當總幹事祈澤姆邀請他主持世衛的外聯工作時,施思明只能遺憾地婉拒,自己已經投入到聯合國的工作了。1954年起,施思明任聯合國醫務所主任,負責聯合國總部及各地的三千名員工的醫療保健。服務了聯合國接近20年,1968年年底,施思明任滿退休。
歷史的銘記
施思明為世衛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多方認可,關於世衛的籌組過程,世衛在1988年對施思明曾有過專訪。施思明坦言自己在其中起的作用有90%是屬於外交方面的,只有10%是醫學方面的,而整個過程是政治性的。
1998年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50週年,西太平洋地域主任在《世衛西太平洋地域成立50週年》的報告中稱:「中華民國代表團的施思明醫師,在磋商創建世界衛生組織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同年10月27日,施思明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郊的長老會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0歲。美國多家主要報紙刊登了訃告,《洛杉磯時報》回顧施思明生平時,寫到一些會議細節 ——「在『技術籌備小組委員會』上施思明提出,把新的組織起名為『世界衛生組織』,而非『國際衛生組織』。以表達新組織的全球性,以及弘揚世界主義:不單是一線強國,發展中國家以至殖民地政府,都攜手參與全球衛生體系。」
除此之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史學家Randall M. Packard的著作《A History of Global Health》考究過,《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前言第一句有關健康的定義:「健康不僅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是體格、精神與社會之完全健康狀態。(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or infirmity.)」,正是出於施思明的手筆,而這句定義影響往後無數醫護工作者。
(全文完)


有趣的社友英文名字
作者 3490地區 土城社PP Thomas朱福民
剛入社的時候,覺得社友之間的稱呼很奇怪,都是叫英文名字,但是所叫的英文名字不是英文通常使用的名字,而是一些所謂的「非專有名詞」,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名詞」而已。
比如說,有人叫Chemical,翻成中文應是「化學」,有人叫Equipment,翻譯成中文應是「設備」,這樣叫來叫去,非常有趣。後來才知道,它代表的是社友的行業分類,做紙的叫Paper、做金屬的叫Metal、做茶葉的當然就叫Tea了。
所以除了本社有社友名字叫做Lawyer(律師),別的社也有許多叫Lawyer的,本社有做牙醫的社友叫Dentist的,別的社當然也有做牙醫,而用英文叫他為Dentist的。最多的是有關保險業的社友所取的英文名字,叫做Insurance(保險),於是每個社都有人叫Insurance。
曾有一位社友是中學校長,理所當然的英文名字就叫Principal(校長)了,於是每個人見到他都叫他Principal,就差沒鞠躬了。
其實英語系的國家所用的英文姓名,有許多是重覆的。英語系的國家,其人民所用的英文名字,最常用的不過只有三
百多個,比如說以A字開頭的Andy,就有不少。
以美國為例,超過三億人口的國家,最常用的英文名字才不過三百多個。換言之,一個英文名字可能有近百萬人同時在使用,當然,我講的是「First Name」,就是所謂的「第一個名字」,後面還有「Last Name」,就是所謂的「最後一個名字」。
比如說美國前總統甘迺迪,我們所以用中文稱呼他為甘迺迪,就是用他的「Last Name」音譯而來,他的英文名字全名應叫「John F. Kennedy」,「John」就是他的「First Name」,而「Kennedy」就是他的「Last Name」,中間的「F」,我們為了方便解釋,就稱之為「中間」名字吧。
其實「中間」名字往往是用一個單一字母來表明,就是所謂的「initial」,通常有特殊的紀念意義,往往只有當事人本身才知道,而當事人本身所以知道,當然是由幫他取名字的父母親告訴他的。
所以英語系國家的英文名字,通常是由兩到三個部分來組成的,而中間的名字,並不是所有的名字一定都會使用的,結果我們往往看到他們用的就是兩部分的名字。比如說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就是用兩個名字。而另一位前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的英文名字就有三個了,「John」是第一個名字,「F.」是中間名字,「Kennedy」就是最後一個名
字了。
這裡要強調的是,「最後名字」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最後名字」Last Name就是他們的「Family Name」,也就是代表他們的「家族名字」,跟中文剛好是顛倒的。而美國的家族名字最常見的約有1,000多個。
我們的家族名字是放在前面的,比如說,姓劉、姓關、姓張,或趙、李、林、陳都是中國人的家族名稱。父母給的名字是放在後面的,而他們正好相反。父母給的名字是放在前面的,是第一個名字,家族的名字是放在後面的,是最後的名字。我們為了方便稱呼,所以把甘迺迪總統的家族名字「Kennedy甘迺迪」用音譯翻譯出來稱呼他。
講了半天,有些社友的英文名字並非依此英語系的規則來命名的,而是用行業的特徵來命名的,我們勉強可以稱之為「綽號」(nickname)。所以每位社社友都有一個綽號(或者叫小名)以方便稱呼,也方便瞭解他所從事的行業。我們就用這些「Paper」、「Tea」、「Chemical」、「Insurance」叫來叫去,最後要叫出他的中文姓名反而困難了,真的要想很久才行。
有一次一位從澳洲來的女交換學生(RYE, Rotary Youth Exchange),在晚上的爐邊會議中聽大家叫來叫去,發現了這個現象,很困惑的問我,何以社友們之間用如此之稱呼,她覺得非常有趣,我說要扶輪社友們拉近彼此距離,用綽號來稱呼,又立刻可以瞭解他所從事之行業,不是很
好嗎?
其實後來依我的觀察,發現日本人是不用這樣的方式來互稱的,他們的社名就是原來的日文姓名。韓國人也不用此方式,是用原來的韓文名字的。新加坡人的英文姓名更是把中文姓名直接音譯成英文,姓氏跟中文一樣是擺在最前面的,而且音譯是用閩南語音譯的,比如說姓洪,音譯成Ang「昂」,而不是Horng「洪」。
以前三、四十年前做生意,常常要接觸外國客戶,往往自己都會有一個英文名字,為了符合老外的用法,我們也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放在前面,而把自己的姓氏放在後面。比如說:「Michael Chang嘜哭張」(用台語發音)、「George Lo借錢羅」,還有人英文名字取成了
「T.P. Ku」的。
看過「魯賓遜漂流記」小說的人,大概都會記得其中有一段情節,就是當魯賓遜因為船難而漂流到荒島之後,遇到了一個當地的土著,兩人指手畫腳互報姓名,怎麼也記不住。
當天是星期五,魯賓遜乾脆就叫那土著為「Friday星期五」了。當然星期五不是一個專有名詞,卻可以當成一個親切的綽號。有時也要看場合,每個組織裡均有各種不同之文化,互相尊重是必要的,每個人也會有各種不同的成長環境與對價值的認定,不得不謹慎愼。
大家大概都會有同樣的經驗,就是當叫出某一位社友的英文社名時,比如說:Lawyer,卻往往怎麼樣也想不起他真正的中文姓名了,形成了一種可能只有在台灣才有的特殊扶輪文化。
因為是國際的社團,所有文件來往通常都是用英文,除了姓氏還有許多相關的職稱,如果沒有起碼的英文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瞭解的。許多英文的職稱是用頭一個大寫字母initial的方式來表現的。現就社友們比較常碰到的,簡單的舉幾個例如下,以供參考:
P:President社長
IPP:Immediate Past President甫卸任社長
P.P.:Past President前社長
A.G.:Assistant Governor助理總監
D.V.S.:District Vice Secretary地區副秘書
D.G.:District Governor地區總監
P.D.G.:Past District Governor前地區總監
D 3490:District 3490 3490地區
R.I.:Rotary International國際扶輪
RIP:Rotary International President國際扶輪社長
以上跟我們中文的全職簡稱如「都發會」(都市發展計畫委員會的簡稱)的道理是一樣的。


四、各社活動輯要
CLUBS IN ACTION

吾愛吾社

台灣12個地區2025-26年度各社例會時間地點一覽表

編輯後記

國際扶輪社長阿瑞佐Francesco Arezzo在卡加立國際年會的演講,是本期月刊一個亮點。因為RI社長當選人Mário César Martins de Camargo的臨時閃辭,他說,「國際扶輪社長通常有2年的時間來規劃他們的年度計畫,而我只有2週」。他訴說了自己如何從一位因口吃而不敢上台演講的青年,在社友的鼓勵下,一步步成長為今天站上國際舞台的扶輪領袖。他強調,扶輪最重要的不是個人的光環,而是「團結行善」(Unite for Good)的力量 ―― 一種跨越地域、時間與世代的集體行動意志。他指出:「我們任期只有一年,但扶輪的使命卻是一場接力賽。」要讓影響深遠,就必須超越短期的成果指標,勇於規劃多年的專案,並與前後任攜手延續願景。他鼓勵社員創新發展衛星社、專業社等新型態社制,並正視社員流失與社務活化的挑戰。阿瑞佐說:「孤軍奮戰,我們必將失敗;攜手同行,我們必能共贏。」這句話,不僅是他的自我勉勵,也是對全球扶輪社員最真摯的呼喚。讓我們記住這份來自義大利西西里的承諾 ―― 當我們團結行善,愛與希望就會跨越邊界,照亮更遠的地方。
展望未來,2026年國際扶輪年會將於6月13日至17日在台北舉行。本期導覽特別介紹台北多樣的城市魅力:從貓空茶園、夜市美食,到台北101的壯闊天際線,以及遍布全台的歷史廟宇。無論是熱愛文化、自然還是美食的您,都能在年會之餘發現驚喜。而由台灣扶輪策劃的在地旅遊與文化體驗,也將讓您的假期充滿回憶。邀請您與家人、社友一同參加,擁抱台灣的熱情與美好,讓這場扶輪年度盛典,成為我們共同的光耀時刻。
本期專訪PP Carl陳明和,是一次關於愛與善的深度對話。他用父親留下的五塊錢故事,詮釋了「雪中送炭」的真義;用一生的行動實踐「先起頭的人,就是最有力量的人」這句話。在他身上,我們看見行善的勇氣,也看見低調的力量。他相信:「愛是善的根本,美是善的表象,而行善最美。」這樣的信念,不僅豐富了他的人生,也照亮了許多人的世界。讓我們一起把這分光與善延續下去,在所處的位置,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本期月刊特別整理了台灣12個扶輪地區的例會時間與地點一覽表,方便社友查詢與聯繫,也期待促進友社之間的交流。無論是補出席例會或專題演講,都為扶輪服務注入多元與活力,也讓我們在日常中更能夠貼近彼此。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