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輪基金會 AKS Foundation Circle 會員
黃錦梅前社長與老頑童林華新前總監的趣味小故事
2024/09/30  閱覽數 137  作者 撰稿人:林乃莉前總監 PDG Nellie 分享至
媽媽的字典沒有拮据
日據時代大舅為了家庭生計當了日本軍伕。年僅六歲的母親與年長她兩歲的姐姐在馬路上提著籃子賣日式饅頭。路人常常好奇母親找錢靈光的數學頭腦,為了一睹她找錢的能力,而紛紛向她買饅頭。傍晚姐妹倆總是會偷偷留一顆饅頭帶回家全家分享。
一次大舅用辛苦賺來的錢買了一把鉛筆由日本寄給媽媽,媽媽在學校則發揮「超我服務」,只要鉛筆短到只剩幾公分的小朋友她就一人送一支。回家後沒有得到表揚,反而是一頓斥責。媽媽還是理直氣壯的反駁:那些小孩很可憐,鉛筆短到只看見手指與筆頭。
近水樓台先得月
母親在荳蔻年華時候,追求他的年輕人很多,其中不乏有透天厝看似家財萬貫的富家子弟前來提親,但是外祖母卻獨愛住對街又沒什麼事業的父親。她很有智慧的對母親說我欣賞他每天上班之前一定把腳踏車洗得乾乾淨淨的習慣,這個年輕人未來必大有作為。當時父親常到外祖母家與她噓寒問暖,宛如與自己的母親對話一樣,深獲老人家厚愛。父親多次提婚總被大舅婉拒,只因他看起來就是一個窮小子。
最終父親忍不住再度登門造訪:「到底要嫁或不嫁請講清楚,別讓我跑這麼多趟!」
民國46年5月5日則是父母的結婚日。(有時父親總開玩笑說:5月5日誤我一生),然在父親的回憶錄說道:身無分文,錦梅嫁給我是她一生最大的冒險。
婚後某一天,我的祖父突然向我父親說我們是基督徒,你的太太沒有受洗。父親面有難色,但母親悉知後說:受洗很簡單,只要到教堂頭上灑幾滴水就搞定了。
解決衝突與促進和平在媽媽的想法裡一切都很容易。父親看著多年前母親在教堂受洗的老照片若有所感的說:不受洗還好,怎麼一受洗後變成「恰查某」?
原來是小事!
當年父親在美國學校月薪美金$100,扣掉房租、飲食,尚有70美元,在家計上足足有餘。怎奈婚後四天,被國安局向校長警告父親是「思想犯」。校長在不得已之下,只好把父親開除。父親在家忍了四天才告知母親他失去工作。母親卻很樂觀的說: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事,不如我們自己開公司當老闆,不用再擔心被別人開除。
薪水事件
父母創業的第一個訂單是一位上海籍朋友在台灣標到的教會木造工程,朋友間互相信任,父親並沒有酌收訂金,卻引來工人流言蜚語認為可能拿不到薪水而不願工作,母親自信心滿滿對工人說:如果我拿到訂金,你們就好好做事,我才付薪水。
在母親與對方合理的談判,終於拿到訂金,爾後也建立了「僑大行」的名氣。
創業後因為公司的客人美國軍官為多,往往母親聽不懂英文就請客人在店面坐一下,急忙地騎著腳踏車把在工廠忙碌的父親叫回店面。最後忍無可忍,母親毅然報名學英文,此後不但沒有語言障礙。同時也奠定了母親在父親當上總監時與各國總監夫人們打成一片。
錢太多也不是這樣捐!
創業艱難,在家父的回憶錄裡寫著與母親攜手「逢山開路,逢水搭橋。」夫妻攜手一路擦汗而無怨言。共同努力下終創了一番事業。
1964年父親加入台北東區扶輪社成為創社社員之一。只要父親的IOU與扶輪有關,媽媽完全不過問。
2009年仲夏父親病逝,在諸多前總監的鼓勵下,以父親之名創設台北市華新扶輪社。母親也成為創社社員之一。甫創華新社時,母親只說:「扶輪社很簡單,重點是要捐錢助人。」當年毫不吝嗇捐了一筆金額不少的年度基金。PDG Frederick馬上打電話告知母親:錢太多也不是這樣捐,一定要有計畫。年度基金固然重要,但是捐贈在永久基金上更能保證地區每一年都有收入,孳息大約4%起跳,最高曾經9%,以孳息(亦稱為投資收入)贊助全球獎助金,在募款上輕鬆許多。
2011年前往芝加哥,個人冠父母之名成為AKS成員。看見父母的照片在芝加哥總部的牆上,由衷感受母親對父親的思念與扶輪基金會的貢獻。
2022年,母親問我是否願意成為AKS百萬捐獻,個人看法一切都是她的功勞,不如用Judy Huang and Ricardo Lynn的名字成為AKS Foundation Circle。2024年六月在新加坡國際年會時,目睹Trustee Chair PRIP Barry Rassin與RI社長Gordon McInally在台上表揚母親,此榮殊實至名歸,亦是我們後代子孫最好的榜樣。
何必與我有一樣的磨練?
今年八月陪同母親到南法河輪十日遊,難得母女有機會獨處聊天,母親的一席話:我曾經辛苦過,窮苦的人沒有必要與我有一樣的磨難,能幫助他們就是我的快樂。
母親年幼的時候曾經目睹自己的幼弟因為醫療缺乏而夭折,於是決定將自己的永久基金指定在疾病預防與治療。在根除小兒麻痺症也不手軟慷慨捐贈。甫自COVID-19橫掃全球,華新社參與全球獎助金高達14件。細數這些全球獎助金的服務地點剛好把地球繞一圈,每個案件都有母親善良的腳印。她很高興自己的捐獻幫助了哥倫比亞根除瘧疾,委內瑞拉醫院醫療器材,印度、泰國、尼泊爾醫院所需要的COVID-19醫療器材,非洲馬拉威醫院,烏干達洗腎中心以及肯亞5所小學水資源等等。
此外,最大的收穫即是國際友誼,許多國際社友總是問何時拜訪他們的國家,不要住旅館,要到他們家來作客。
回想父親擔任總監的時候(1984-85)當年的年度主題:「發現新的服務世界」Discover a new world of service。當時港台澳被劃歸為345地區。父親做總監公式訪問時,基於多年來的語言障礙,香港與澳門扶輪社友出席人數甚少,父親抱著即使台下只有一個聽眾,他仍然堅持他的演講一字不漏。語言能力上父親佔有最大優勢,因為廣東話與英文完全難不倒他。講台下由寥寥無幾的聽眾,慢慢變成高朋滿座,尤其父親的幽默,印象中父親很跳通,完全不遵守扶輪禮儀,一上台就用廣東話說:「各位男生女生大家好!」換得台下一陣笑聲,更拉攏345地區友誼。也因此奠定下香港與台灣合作全球獎助金時雙方都毫不猶豫互相支持。
頑童歷險記的啟示
童年父親給我一本最大的小說就是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湯姆被罰刷籬笆,鄰居小孩站在湯姆後面竊笑與觀望一個被處罰的孩子刷籬笆,然而聰明的湯姆總是刷三兩下,然後往後站慢慢欣賞自己的「畫作」,此舉卻引來鄰居小孩紛紛回家拿油漆與刷子一起刷籬笆。馬克吐溫筆下的湯姆在扶輪社裡比比皆是,每一位領導人必須在服務上以身作則且樂在其中才能吸引社友的加入。偶有人問何謂扶輪四大考驗?父親淡淡的回答:把那四句貼在結婚證書上你就知道了!
準時是扶輪人的風範
女為悅己者容,每次扶輪聚會,母親總是精心打扮,父親用著讚賞的口吻說:That’s Beautiful。夫妻倆從來不遲到,而父親對我們的要求也一樣,只要聽到他如同軍令說:「出發了!」連滾帶爬也要趕上,否則自己坐計程車。一次與父母參加台北市東區扶輪社社慶,一聽到出發了三個字馬上緊跟在父親背後,突然間聽到一個響屁,忍不住嘀咕:走就走又何必放屁?父親頭也不回:「增加速度!」
有父母的風範個人也學習任何扶輪聚會一定要準時,一次參加社慶,陰錯陽差忘了寫日期,秘書長打電話來在下正在做飯,鍋鏟一扔馬上趕到。上台的第一句:「遲到就是遲到沒有任何理由,多說僅是浪費大家的時間,在下IOU加碼!」台下一陣掌聲,賓主盡歡。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父親生前常說,加入扶輪社只不過是學做君子罷了,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黨。我的母親常常直言不諱,期勉自己及社友不要曾經擔任某些職位,而覺得「官位大」。智者求其實,愚者求其名。台灣扶輪社友匿名巨額捐款不勝枚舉,個人最大的感動,往往是為了全球獎助金募款,匿名巨額捐贈的扶輪長輩:還差那麼些何必到處募款,差額我全部補上!在下深深一鞠躬:「謝主隆恩。」
母親也有同樣的精神:全球獎助金募款時間迫在眉梢,不要拖拖拉拉,差多少我補即可,天下沒有困難事!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