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年度12位地區總監介紹 3490地區
2021/07/01  閱覽數 1483  分享至


國際扶輪3490地區其幅員涵蓋新北、基隆、宜蘭、花蓮,約佔台灣四分之一面積,社員數也高達近4,900人,在2021-22年度能接任此地區總監我個人倍感十分榮幸,從一個出身於宜蘭羅東之木材工人家庭的窮苦小孩,在求學的歷程裡,於小學就學會賣冰打零工,接近半工半讀的狀況下似乎已明白,將來若要出人頭地就僅能靠自己;我求學意志也相當堅強,憑藉日夜苦讀及不間斷努力地服務人群也尋找出賺錢契機,一方面改善家境另一方面也自我突破人生束縛,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也順利讓我考取建國中學,這彷彿是「以服務改善人生」的寫照。
您能想像嗎?我年輕時就相當熱衷於社團的付出與服務,在35歲前就已經歷練了青商會、同濟會、獅子會、扶輪社等四大國際社團的會(社)長資歷,最後自然而然也都提高了服務層面,分別擔任過中華民國資深青商會總會長、國際同濟會台灣總會2005-06年副總會長、國際獅子會300B2區2010-11年總監、今年雖已67歲但仍不忘付出與服務,繼續在國際扶輪3490地區擔任總監;「什麼是成功?」我要引用證嚴法師所下的一個定義,那就是「對人有益、對己無虧、對事圓滿」;而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也說過,只要一個人快樂、滿足,有成就感,他就是一個成功的人;李遠哲博士認為成功人生是尋找興趣、追求新知、幫助他人;著名的激勵大師King也說過,幫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會更成功,而幫助別人賺錢,自己會賺更多。願意付出時間、金錢、精力來從事社會服務的人,或是無私地將服務人群當成事業或職業的人,這才是真正充滿生命智慧的成功人。因此在人生中一路走來,皆是勇於承擔、勇於挑戰、勇於服務,都秉持著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為己任,且服務可以發揮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及人格教育的重要價值;而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是一種「服務」與「學習」並重的的結合體,也就是在「服務」過程中獲得「學習」的效果,學習是為服務更多人做準備,當您有機會體會服務學習的真諦後,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就會發現,工作事業變好了,人際關係變好了,心情變好了,物質及精神生活都變好了,人生也因此更加充實了,這正是每位扶輪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參與扶輪、改變人生」。
「職場就是助人的道場」。我認為服務助人和事業發展看似兩回事,但要讓職場上每個人都能看重自己的工作與職務,不僅僅只將它視為一份工作,而是引導其成為報答社會與服務眾人的管道;我自己所創立的展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事合板製造與經營銷售,於新北、台中、高雄都有自己的廠房及事業版圖,我也擔任過中華民國木材聯合總會理事長、五股工業區商聯誼會常務監事召集人、土城工業區廠商協進會常務理事的社團服務中,都秉持服務心態,去承擔付出應盡的責任。
話說1997年9月一架越南航空815班機,從越南新山國際機場飛往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該班機內正是自己所參與的光明獅子會獅兄組成的投資參訪團,準備前往柬埔寨投資考察,怎知遇上命運的捉弄,飛機在前往的途中竟失事,這群志同道合的社團夥伴們就這樣天人永隔,原本允諾參與考察團的我卻因臨時還有其他活動遂突然取消此次考察行程,也因此陰錯陽差地與死神擦身而過,當我得知令人惋愕的消息後,與內人簡家秀女士倆人抱頭痛哭,感恩彼此曾為社會的服務與付出方才換來了平安的福報,也讓自己沒有搭上這班死亡班機,恍然明白也深覺自己的渺小與使命,發願要做自己與別人生命的貴人,矢志以服務改變自我與他人的人生,因為服務的力量是超乎
想像。
很多人都會問DG Wood你參加這麼多社團,怎麼忙得過來?還看你似乎樂此不疲且活力旺盛?我個人認為「做志工不分年齡,只要您能從生活中,找到一個善的出發點,就能幫助別人」。您看「志」字底下是個「心」,所以從事志工是要「發自於內心」,當別人需要協助的時候,就算沒有任何報酬,仍然要很樂意去幫忙,本著熱情、活力向上、關愛的心,可從幫助身邊的人做起,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其實每一個人都做得到,只是您有無這份心意而且能夠持續不斷。生活中的許多小細節,它是我們學習如何服務的催化劑,讓您我彼此都能接納到無私付出,像我一路走來,從當領導人開始,便能努力學習克服諸多棘手問題,百年扶輪也有著傳統的典範,但隨著每一任RI社長所給的任務,也得與時俱進且刻不容緩,就如同3490地區我將改變以往傳統,從2021-22年度起,我將採社長聯合交接與聯合公訪方式,我們3490地區現已經超過百個社,歷屆3490地區總監從就任到公訪、授證走完一大圈,大概任期也過了大半,無法好好思索扶輪的未來,也無心坐下來好好規劃扶輪更貼切的社會服務,往往一上任就在聯誼交流氛圍中度過,是很難有更好、更前瞻的思維去改變扶輪,所以我必須勇敢的承擔,也願意努力的去溝通,一個一個分區,一個一個社完成領導人們的分享與溝通,讓扶輪的變與不變可以尋求一個最佳的共識,也藉以完成RI的使命;也因為不怕溝通繁瑣也不怕實施障礙,我始終相信在扶輪的大家庭裡面,應該可以更和諧、更團結地吸引更多年輕的子弟一起加入服務,而我三個正為事業拼鬥的兒子們,我也會鼓勵他們參與加入如此優質的國際社團,進來學習、出去服務,讓扶輪的齒輪一直滾動一直發展。
最後,我以國際扶輪社長謝卡爾‧梅塔Shekhar Mehta講的故事共勉之,梅塔社長說自己剛加入參加扶輪社時,便籌辦了一個「義肢營」,為沒有腿的殘障者服務,他則負責檢查受益人的雙手,看看是否有足夠的力氣能夠使用手動三輪車。而當梅塔伸手握住殘障者時,首先看到的是一雙髒污的手和自己一顆猶豫的心;一開始梅塔不是很情願的檢查著受益人的雙手,做第二次、第三次時,心裡一直在想著自己,擔心會弄髒雙手,直到第六、七次之後,他突然能感受到對方的痛苦,同情起他們的境遇,有句俗諺是「進廚房就不要怕熱」,就在那一瞬間,他終於超越了「自我」的框架,成了一名真正的「扶輪人」,真正發自內心的為他人服務,所以我要強調「志」字底下是個「心」,所以從事志業要發自「內心」,願與扶輪人共勉!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