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哪裡來?
2022/04/08  閱覽數 651  作者 台北士林社 蘇一仲PDG Antonio 分享至

有次到淡大進行EMBA演講,對象主要是一群來自銀行金融界的高階主管。主任要我講「風險管理」,我開場自嘲:「風險管理」,簡稱「風管」;我也從事風管相關產業,因為「空調風管」,也簡稱「風管」。
不過,對於風險管理的這個「風管」,我的確也有深刻的
體驗。
二○○八年發生全球性的金融風暴,日幣開始出現一波大幅度的升值趨勢。升值幅度相當驚人,甚至高到二次世界大戰戰後以來的最高紀錄。致使進口成本高於售價,每賣一台冷氣,就虧一台。
在尚未釀成重大災情之前,趕緊採取因應措施,與DAIKIN供應商密集協商,改為美金計價的方式,讓匯率波動轉小,有效止血,才讓公司度過危機,差點成為風險管理的受害者。
預測低潮,為危機留出路,為風險找後路,是現代風險管理不可忽略的一環。戰國孟嘗君為齊國宗室大臣,封地於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門下馮諼一日自願赴薛收取債務,孟嘗君對馮諼說:「收的債,去購買家中所需。」
馮諼見孟嘗君家財萬貫,獨缺「義」,便燒了所有的租約契據,民呼萬歲,回後面報,孟嘗君無言以對。隔年,孟嘗君不被齊王所用,返回薛地,百姓扶老攜幼迎接。頓時,恍然大悟。
燒契買義,雖得民心,馮諼再次建言:「狡兔有三窟,僅得免於死,今天您有一窟,還無法高枕而臥。請讓我為您再鑿兩窟。」於是馮諼車馬重金,遊說鄰國,齊王擔心孟嘗君被他國所用,而復其職;再求先王祭器,立宗廟於薛地,派兵保護,自此不受侵襲。以此三窟,得以安身立命。馮諼的智慧,於主得志的時候,預測低潮,為危機留出路,為風險找後路,可謂現代風險管理之祖。
學生時代,每當聽到「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總是無感,當作口號,但隨著經驗的體悟,發現這句話真是「風險管理」的最佳注解。做最好的準備,就是「盡人事」的傾力行動,做最壞的打算,即為「聽天命」的心理準備。
風從哪裡來?天災人禍,無法預知,能做到的是,掌握風的可能來向,防患未然,就能臨危而不亂,讓傷害減到最小,甚至乘風破浪,順勢而上。

預測低潮,為危機留出路,為風險找後路,是現代風險管理不可忽略的一環。掌握風的可能來向,防患未然,就能臨危而不亂,讓傷害減到最小,甚至乘風破浪,順勢而上。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