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郵票的故事── 四大考驗的儆醒
2022/03/24
閱覽數 699
分享至
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扶輪社社友賀伯.泰勒Herbert J. Tayler他閱讀《聖經》得到了良善的智慧與啟迪,經過了一番省思《聖經》的話語:「你們要別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他們。」路加福音6章31節。「要愛你們的仇敵,善待恨惡你們的,為詛咒你們的人祝福,為侮辱你們的人禱告。誰對你有所要求,就給他。有人拿走你的東西,不用去要回來。」路加福音6章27-30節。「你一定曉得這些誡命: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竊;不可做假證;不可欺詐;要孝敬父母。」馬可福音10章19節。
有人問耶穌:「老師,這個女人在行淫時被抓到。摩西在法律上命令我們,這樣的女人應該用石頭打死。你認為怎樣?」耶穌就站直起來,對他們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罪,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並沒有一個人敢拿石頭打她。從良心道德而言,幾乎沒有一個無過錯的人)約翰福音8章4-7節。
「有錢人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是多麼難哪!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難!」馬可福音10章23-25節。俗話說「人無橫財不富。」,是否用不真實、不公平的手段賺取財富?天知、地知。自己心裡明白。
「如果你要達到更完全的地步,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馬太福音19章21節。
「心地純潔的人多麼有福啊;他們要看見上帝。」馬太福音5章8節。「許多假先知要出現,迷惑人心。因為邪惡氾濫,許多人的愛心會漸漸冷淡了。」馬太福音24章11-12節。在佛教的《增一阿含經──戰士品》云:「諸比丘(出家眾)當來之世,有諸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卻可成為他人所依之師;而他授之人,亦可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卻可成為他人所依之師。如是,法污則律污,律污則法污。」
「耶穌又對他們講一個比喻,說:瞎子不能領瞎子的路;如果這樣兩個人都會掉進坑裡去。」路加福音6章39-40節。這是勸人不要迷信,跟隨言行不一之師就像瞎子跟隨瞎子一樣。
「四大考驗」:1.是否一切屬於真實?2.是否各方得到公平?3.能否促進信譽及誼?4.能否兼顧彼此利益?這四大願景,是宗教啟迪的濃縮,更是人們心靈修持張本。
1932年間,芝加哥扶輪社社友賀伯.泰勒將此一理念提供給芝加哥市一家面臨破產危機的鋁製品公司,從而著手於道德觀念的強化,公司員工的倫理精神,以「四大考驗」做為自律準則,要求所有職工必須遵守。使面臨潰敗的公司在四年後償還高達40萬美金的債務並可以分配紅利給股東,使公司挽回商譽邁向成功。
雖然「四大考驗」是實施職業服務的一種手段而已。但是,有多少的知易行難,又有多少能夠做得到呢?說的比較快,做起來慢又慢,人要身體力行談何容易呢。放眼人間,人為是偽,人作的有詐、人做的故意虛情。從文字上意示出來了。人類所有的行為都是由心靈態度來取捨,透過行動發展出來的良善或偏差歪曲。因此,人要從善良,放棄不真實與不公平的一切人事物。要明白人性的行動傾向於利己主義,有誰沒有貪、嗔、痴呢?瞭解陰暗層面的真相,使自己免於陷入誘惑的損失,這也就是知道真實。
任何的做作從事都是謀生求錢財、追名利的手段,為了謀取的目的,很難有真實、公平的完美良善。如是佛家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倘能如此,自淨自己的意念,人就不會做不真實、不公平的事。
奈何,有些黑心商家也許是運用於漂白的沽名釣譽而依附於宗教山頭,坐牢了還雙手合掌裝慈善,且是個大功德主呢。「修行人」呢,忘了《佛遺教經》說:「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阬;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媟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於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畜積。」能有如此的「修行人」,力行「四大考驗」的人太稀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