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夢蝶
2021/12/27
閱覽數 1538
作者 ‧ 編輯部 ‧
分享至
被評為「六才子書」之一的「莊子」是由戰國時期的大儒莊周所撰寫。
莊周生於公元前369年,逝於公元前286年。漢人,字子休,約與孟子同時,世人尊稱為莊子。戰國時代宋國蒙郡(今河南省境內)人,是當時有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也是道家學說的創始者之一。莊周系出楚國公卿家族,後因楚國發生內亂,其先人為避禍而遷徙宋國,此後即落籍於此。
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可是一覺醒來又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陷入了莊子和蝴蝶間虛實的迷思。因此他開始思考人如何於虛實之間尋求天人合一的清醒夢,也開啟了他探討人生哲學的一生。
莊周生性崇尚自由,不喜官場文化,因此他曾婉辭楚威王之宰相任命,終其一生只任過一次地方官── 漆園吏。在學術方面他不但承襲了老子思想,更將其發揚光大,因此後人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則被尊稱為「老莊哲學」。其代表作為「莊子」,以及有名的「逍遙遊」、「齊物論」等。
「莊子」一書是莊周與其弟子及後學共同完成的文集,又稱「南華經」,為道家的經典之作。據史載,「莊子」共有52篇。現僅存33篇,分為內7篇、外15篇,及雜11篇。內篇的思想、結構,及文風都比較相似,一般文史學者都認為是莊周的親著。外篇、雜篇則含括其弟子之作,甚至加入其他學派的文篇,因此思想觀點與內篇或有不同。
從「莊周夢蝶」中,他領悟到人無法正確的辨識現實和虛幻,當一個人認為事物存在於真實與虛幻的差異時,也可能是攸關天人合一的清醒夢。在人生哲學上,他時而主張寡慾,時而提倡縱慾;對於其他學派的看法,則時而混合齊同,時而堅持己見,常有見解相異的情況。
而相對於莊子的祖師爺老子李耳而言,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天人合一,將清靜無為定為統治理念;莊子的思想則是追尋藝術及自由的理念。雖然他們各有不同的詮釋,但是都具有一致的理論基礎,因此後人咸認老子和莊子同為道家的靈魂人物,而尊稱為「老莊」。
中國文學家流沙河分析莊子的處世之道有四點:「一曰立場,站在環中,即不持任何立場;二曰方法,信奉無為;三曰理想,追慕澤雉;四曰修養,緊守心齋。」這些觀點已經簡明扼要的闡述了莊子的精神。
「莊子」不僅在文學上有很深的造詣,他留給後世的影響也很大。自戰國後期楚國辭賦家宋玉以後的賈誼、司馬遷等歷代著名大作家鮮少不受其薰陶者。在思想上,諸學家各有不同的解說,有人認為應取其憤世嫉俗,遠離政治的精神;也有學者認為其悲觀消極的態度,是不問世事的根源。而對於「莊子」一書的看法,則各有不同角度的正面評價。後來很多名留青史的名家,如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等的哲學思想和文學成就,也大都受到「莊子」的影響。
莊周一生淡泊名利,崇尚修身養性,主張清靜無為,順乎自然,但求逍遙無欲,因此一直過著深居簡出的隱居生活。
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經,在四庫全書之中歸類為子部道家類。宋徽宗時,追封為「微妙元通真君」。